商业银行并购案例3篇
投资银行业的并购与重组案例分析

投资银行业的并购与重组案例分析摘要:本文以投资银行业的并购与重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探讨了投资银行在并购与重组中的角色与作用,并总结了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挑战。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研究,可以提供有关投资银行在并购与重组过程中的指导意见,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借鉴。
1. 案例一:国际银行A与银行B的合并案例描述:在这个案例中,国际银行A与银行B决定进行合并,形成更强大的金融机构。
合并后的银行将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案例分析:投资银行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角色,主要任务包括:评估合并后的银行的潜在价值、制定合并方案、协助各方进行谈判和尽职调查、提供资金支持等。
投资银行通过精确的财务分析和商业洞察力,帮助合并各方了解合并后的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增长潜力,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成功经验:在这个案例中,投资银行通过深入研究市场、了解各大股东的利益和关切,并积极参与谈判,确保了合并的顺利进行。
同时,投资银行还提供了相应的融资方案,确保合并后的公司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此外,投资银行还帮助整合了两家银行的业务和运营,提高了效率和利润。
挑战与应对:在并购过程中,涉及到法律、财务、税务等多个领域的问题,投资银行需要在不同领域协调合作,解决各种挑战。
同时,投资银行还需要与各方保持良好的沟通,协助解决潜在的分歧和冲突。
2. 案例二:地方银行C的重组与收购案例描述:地方银行C由于经营不善和资金问题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决定进行重组与收购,寻求合作伙伴来提供资金救助和专业管理。
案例分析:投资银行在此过程中的角色主要有:评估银行C的价值、寻找合适的收购方、进行尽职调查和协助谈判等。
投资银行通过对银行C的财务状况和业务进行评估,帮助找到了最适合的合作伙伴,并通过谈判确保了双方的利益。
成功经验:在这个案例中,投资银行通过积极寻找潜在的收购方和合作伙伴,找到了对银行C具有战略意义的伙伴,为银行C提供了资金支持和专业管理。
招商银行发展中的并购案例分析

招商银行发展中的并购案例分析ecuk目录一、招商银行简介 (2)二、招行的重大并购事件 (3)1.并购永隆银行 (3)2.入股台州市商业银行 (3)3.入股招商信诺 (3)4.增持招商基金 (4)5.并购西藏信托失败 (4)三、永隆银行并购案分析 (5)1.详细并购过程 (5)2.并购成本分析 (5)(1)市净率 (6)(2)股价变动 (6)(3)未来现金流 (8)3.并购后影响分析 (8)(1)影响未来盈利能力 (8)(2)核心资本充足率降低 (9)(3)摊薄股东回报率 (10)(4)商誉减值 (10)4.并购中的战略思考 (11)(1)有利于招商银行国际化业务的融合和拓展 (11)(2)有助于招商银行加快综合化经营步伐 (12)(1)有利于招商银行保持和扩展零售业务优势 (13)(4)有利于招商银行和永隆银行互补发挥1+1>2的协同效应 (13)招商银行发展中的并购案例分析(以永隆银行收购案为主)一、招商银行简介招商银行于1987 年由招商局成立于深圳,是中国境内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国家从体制外推动银行业改革的第一家试点银行。
成立26年来,凭借持续的金融创新、优质的客户服务、稳健的经营风格和良好的经营业绩,招行从当初只有1亿元资本金、1家营业网点、30余名员工的小银行,发展成为了资本净额超过2500亿、资产总额超过3.4万亿、全国设有超过800家网点、员工超过5万人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全球多项银行排名中名列前茅,成为中国境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商业银行之一。
在业务经营方面,招行在我国银行业界一直以“敢为天下先”而闻名。
无论是产品开发和客户服务上,由“因您而变”理念产生的“一卡通”多功能储蓄卡、“一网通”全终端金融服务、金葵花高端理财等多项创举;还是公司治理和人员管理上,率先采取经管分离和竞争上岗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都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引发国内其他银行竞相学习仿效。
世界银行并购案例分析

大通曼哈顿兼并JP摩根并购案例2000年12月31日,美国第三大银行大通曼哈顿公司兼并第五大银行摩根公司一案终于尘埃落定。
由于两家金融机构的显赫地位和交易金额的巨大,使得它被视做银行业并购的又一典范案例,并使得诸如银行“大就是美”、“强强合并”以及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业务互补等命题似乎更无懈可击。
然而,本文对这一案例的细节研究表明,事情远非如此简单。
一、举世瞩目的银行兼并2000年9月13日,大通曼哈顿公司正式宣布与摩根公司达成了兼并协议。
双方交易的条件是,大通将按照9月12日的收盘价,以3.7股去交换摩根的1股,交易价值高达360亿美元。
12月11日,美联储理事会以全票通过批准了这项兼并计划,并发表声明:“美联储认为,在竞争及资源集中方面,该项兼并对大通和J.P.摩根直接竞争的银行业市场或其他相关的银行业市场而言,都不会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12月22日,双方股东大会顺利通过了兼并计划。
12月31日,兼并正式完成。
新组成的公司取名为J.P.摩根大通公司,新公司的股票已于2001年1月2日在纽约股票交易所开始交易。
二、兼并背后的故事(一)赢家和输家从交易结果来看,这项交易导致摩根推动了独立性。
在新董事会13个席位中,摩根只占了5席;从交易的过程看,大通的计划是基于战略的考虑,而摩根只是被动地接受并放弃了主权。
(二)大通的策略大通—摩根案安全的真正特色的价值,首先反映在媒体鲜为报道的大通发展策略上。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对大通和摩根的历史以及兼并的背景作一下简单的回顾。
兼并背景第一,就规模而言,如果说是在20世纪80年代,商业银行所关切的目标的确是资产规模与市场份额,然而这往往导致资产的盲目增长与不计效益的市场份额,这一扩张式发展模式的结果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近75%的成员国经历了严重的银行业问题。
第二,就业务而言,大通在并购投资银行的同时,已开始大力收购投资银行的同时,已开始大力收缩其商业银行零售业务。
跨文化并购案例

成功案例:1、汇丰银行成长之路。
全球商业银行巨头汇丰的历史就是一部并购史。
汇丰较好地把握住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几次大的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并购机会。
1965年,恒生银行因过快扩张,造成流动资金不足,引致挤提风潮,汇丰银行乘机收购51%的股权,后又增持到62%。
在二十世纪八十美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危机中,汇丰收购了美国海丰银行和美国财政债券的主要交易商卡洛尔·麦肯蒂与麦金西公司。
在1996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中,收购了墨西哥塞尔芬银行和美国利宝银行。
汇丰银行在并购中文化整合成功的做法有以下两点:(1)国际营运官(International Officer)的实施为提高并购的成功率并迅速达到收购实效,汇丰银行认为有必要培养一支业务能力强、深谙并善于文化整合,传播汇丰文化的队伍,把他们分派到被并购的金融机构。
为此,汇丰银行建立了一支“兰博”式“特种部队”——国际营运官。
几十年来,这支部队在输送优秀文化整合人才,培育和传播汇丰文化,以及实施汇丰的以收购方式扩张战略方面战功赫赫,现在这支队伍已有约400人。
这支队伍成员的机动性和适应性都很强,汇丰每每有收购行动,马上就可组成一支“空降特种部队”,进驻被收购对象,进行文化整合和其他整合,使汇丰总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将收购变为盈利。
国际营运官更是成为汇丰高级管理人员大摇篮。
汇丰历届CEO的执行董事中有相当数量出自“国际营运官”。
(2)持特色文化和特色业务在派出国际营运官的同时,汇丰并不是简单直接地完全“吞没”对方,而是尽量保持被并购企业富有特色的文化和业务。
汇丰银行在收购中经常保留当地银行的品牌及经营特色,致使汇丰旗下最多有78个不同的品牌。
使用旧品牌可以模糊外来者的形象,有助于客户和业务的稳定,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分散的品牌经营在全球性的金融竞争中分散了品牌的整体力量,弱化了汇丰银行的品牌竞争力和整体价值。
从1998年开始,汇丰对旗下的78个不同品牌全部进行改造,采用HSBC为名称,六角形标记为徽标,突出了“环球金融,地方智慧”(The World’s Local Bank)的核心理念。
商业银行并购案例

可编辑ppt
17
案例二: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
✓ 自从2007年“次贷”危机爆 发以来,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 杂多变,全球金融机构频繁爆 出巨额投资及交易亏损信息。 国内外金融机构也出现了并购 热潮,其中比较引人瞩目的国 内银行并购案例招商银行并购 永隆银行。2008年5月30日招 商银行正式与永隆银行控股股 东伍氏家族签署买卖协议,议 定以每股156.5港元的价格有条 件并购永隆银行53.12%的股权。 这是招行历史上首次实现真正 意义上的并购,也是国内迄今
招商银行
✓ 招商银行是我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 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深圳。
✓ 招行的优势主要在于逐步建立了比较规范、
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呈现出资产规模稳步增长、
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经营绩效持续向好的良好发
展态势,形成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整体竞争优势
和品牌形象得到了社会各界比较广泛的认可。与
永隆银行相比,招行在内地拥有广泛的机构网络
✓二是并购目标,即并购方和被并购方需要 优势互补。
✓三是管理能力,即能否有效控制并购目标。
可编辑ppt
25
总结
✓ 1、国际金融兼并是一种国际金融市场上竞 争行为的自然结果,这里只有合并各方的 自由意志因素,没有或极少掺杂政府的意 志。中国银行业的合并重组则主要是国家 的意愿,并没有赋予中国银行业以自主选 择的权利。
可编辑ppt
4
从银行并购展开的地区
在一国国内展开的并购; 跨境并购。
可编辑ppt
5
银行并购的原因
✓追求企业发展 ✓追求协同效应 ✓管理层利益驱动
可编辑ppt
6
追求企业发展
✓便于满足和实现《巴塞尔协议》的资本规 定
中国平安并购深圳发展银行案例分析

择了后者。
2010年6月28日,深发展向平安寿险非公开定向增 发股票的申请得到了国证监会的批准,非公开发 行股份的数量约为3.8亿股。根据约定,认购价 为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深发展股票平均交易 价格的100%,即18.26元/股。该次发行募集资 金量约为人民币69.31亿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 后募集资金额约为人民币69.07亿元。平安寿险 以现金认购本次发行股份,募集资金净额部用于 补充深发展资本金。平安寿险本次认购的深发展 股份为限售股,自认购份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 得向除法律允许的关联方以外转让。
中国平安将获得深发展股份约5.20亿股。中国平安公告认购 NEWBRIDGE所持的深发展股份日期在2010年5月6日,该日前20 日在A股证券市场交易均价来确定作为估计股票价格的标准,深 发展平均价格20.65元/股,中国平安平均价格为48.85元/ 股。按此标准测算,认购的深发展股份价值估计约为107.47亿 元,提供选择的中国平安股份价值估计约为146.10亿元。
此外,中国平安为这次并购提供了丰厚的 报价,比如,所对NEWBRIDGE所持深发展股权 的价格高于市场价格近36%。综合各方面考虑, 可以说NEWBRIDGE转让深发展股权悬念不大。
(一)中国平安与NEWBRI DGE交易对价
中国平安认购NEWBRIDGE所持深发展股份提出了两种 供NEWBRDGE选择的方案: 1、全部以现金方式支付人民币114亿元; 2、中国平安以向NEWBRIDGE发行约2.99亿股H股的方 式支付,即换股收购。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案例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案例一、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08年中国工商银行以55亿美元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
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往来增长迅速,非洲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2006年中非贸易总额达到550亿美元。
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发展给银行提供了商业机会,2007年工商银行以55亿美元购入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份,成为标准银行最大的股东。
此项并购是工商银行最大的一笔对外直接投资。
2007年,工商银行在中国大陆地区共有1.7万个网点,但在海外的分支机构只有98家。
工商银行的高层曾多次公开表达通过并购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国际化扩张的兴趣。
他们的目标主要有三个,一是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二是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其业务网络,加快进入全球新兴市场,着力将工行打造成为一流的国际现代金融机构。
2007年,南非标准银行在全球1000家上榜银行中排名第106(非洲共有18家银行上榜)。
穆迪对其长期信用评级是Baa1。
标准银行是南非乃至非洲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
并购前,标准银行最大的股东是有政府背景的Public Investment Corporation,持有约13.9%股权;第二、第三大股东别为南非最大保险集团Old Mutual Group及Tutuwa Group,各有8.2%及7.6%股权,其他股东持股量不足5%。
根据并购协议,工行支付了约366.7亿南非兰特(约54.6美元)的对价,收购标准银行20%的股权,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
收购成功后,工商银行将派驻两名非执行董事进入标准银,其中一名担任副董事长职务。
双方还将成立一家资产管理司,募集设立最少10亿美金的全球资源基金,旨在投资金属、油和天然气等自然矿产资源。
2008年,工商银行从标准银行获得了12.13亿兰特现金分红和价值5.89亿兰特的股票股息。
据测算,工商银行从投资标准银行所获得的投资年回报率约为7.7%,高于国外债券投资。
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案例分析

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案例分析第一篇: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案例分析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案例分析2014年4月,招行集团第一家海外财富管理中心——永隆银行私人财富管理中心在香港开幕。
海外并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取得收益和弥补金融机构自身的劣势,要考虑并购目标与行为是否与自身的发展战略相契合。
一般情况下,应实现境内外机构一体化经营,取得良好的协同效应。
今年4月,招行集团第一家海外财富管理中心——永隆银行私人财富管理中心在香港开幕。
“招行的境内客户可借永隆银行平台参与全球金融市场及产品的投资,这也是招行收购永隆银行3年来积极深入整合的又一里程碑。
”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说。
总行大厦位于香港干诺道中的永隆银行,2009年成为中资银行招商银行的全资子银行,至今已3年有余。
引领招行13年的行长马蔚华引以为傲的是,他执掌的招商银行走出了一条中国银行自己的发展道路。
他曾拒绝花旗银行联合招商银行在中国开拓信用卡业务的邀请,让后者的董事长桑迪·韦尔无比遗憾地挥别中国庞大的金融消费群体。
他还多次拒绝同其他外资机构联合做私人银行业务的请求,使得多家经验丰富的外资机构最终没有机会参与到中国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中来。
马蔚华一直对中国人做自己的银行坚信不疑。
“我们经过再三权衡,决定自己做。
”他说。
在他心中,中资银行有能力自己做的事情,还是要自己努力抓住机会。
比如,中资银行自己就可以在内地大规模开发信用卡市场,此外,中资银行自己也可以做好私人银行业务,需要利用政策(我国金融政策对外资银行的投资产品上还未完全解禁,致使外资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离岸服务和外汇投资上)便利抓紧开拓自己的盈利潜质如今,招商银行俨然已经成为信用卡的代名词,谁的口袋里没有一张招行的卡?招商银行也俨然成为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王者”,仅2012年上半年的私人银行业务就盈利7.2亿元(税前利润)。
然而,对于位于香港的永隆,招商银行却一改拒绝合作的风格,给予特别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