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组胺的测定
酪胺组胺 快速检测标准

酪胺组胺快速检测标准
酪胺和组胺是食物中常见的生物胺,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和食物中毒。
以下是酪胺和组胺的快速检测标准的一般概述:
1. 检测方法:酪胺和组胺的快速检测通常采用免疫学检测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或快速免疫层析试纸。
2. 检测范围:ELISA 方法通常可以检测酪胺和组胺的浓度范围在几十到几百毫克/千克之间,而快速免疫层析试纸的检测范围通常较窄,一般在几十毫克/千克以下。
3. 检测时间:ELISA 方法需要较长的检测时间,通常需要几个小时到一天,而快速免疫层析试纸可以在几分钟内提供结果。
4. 准确性和灵敏度:ELISA 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相对较高,可以检测到较低浓度的酪胺和组胺。
快速免疫层析试纸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可能相对较低,但对于快速筛选和初步检测仍然是有用的工具。
酪胺和组胺的快速检测标准可能因不同的检测方法和产品而有所差异。
在进行快速检测时,应选择经过验证的检测方法和产品,并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操作,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需要更准确的结果,建议进行实验室分析。
食品中生物胺含量的测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xxxx —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生物胺含量的测定(征求意见稿)前言本标准代替GB/T 5009.208—2008《食品中生物胺含量的测定》。
本标准中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5009.208—200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生物胺含量的测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色胺、β-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酪胺、亚精胺和精胺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酒类(葡萄酒、啤酒、黄酒等)、调味品(醋酱油等)、水产品(鱼类及其制品、虾类及其制品)、肉类及乳制品中生物胺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原理以1,7-二氨基庚烷为内标,以5%三氯乙酸为提取溶液,振摇提取,以正已烷去除脂肪,经过三氯甲烷-正丁醇(1+1)液液萃取净化后,以丹磺酰氯为衍生剂,60℃衍生30min,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的C18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内标法定量。
4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超纯水。
4.1 甲醇(CH3OH):色谱纯。
4.2 丙酮(C3H6O):色谱纯。
4.3 乙醚(C4H10O):重蒸。
4.4 正丁醇(C4H10O)。
4.5 三氯甲烷(CHCl3)。
4.6 正已烷(C6H14):色谱纯。
4.7 谷氨酸钠(C5H8NNaO4)。
4.8 碳酸氢钠(NaHCO3)。
4.9 氯化钠(NaCl)。
4.10 氢氧化钠(NaOH)。
4.11 浓盐酸(HCl,37%)。
4.12 三氯乙酸(C2HCl3O2)。
4.13 组胺盐酸盐(histamine dihydrochloride,C5H9N3·2HCl,CAS号:51-45-6)标准品(纯度>99%,计算时应折算掉盐酸盐,C5H9N3/C5H9N3·2HCl=155/184)。
海洋食品中的组胺成分测定

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吸取平行的各标准工作液 5ml 于 50ml 的玻璃或聚丙
烯锥形瓶中,各瓶加 10ml 0.1M 的 HCl 并混匀。加入 3ml 1M NaOH 并混匀 ;在 5min 内,加入 1ml OPT 溶液并立 即混合 ;准确于 4min 后,加入 3ml 1.19M H3PO4 并立即 混匀。每次加液后,至少在 OPT 反应期间 ( 顺序加入试 剂到一组锥型瓶里,可同时进行 6~10 个 OPT 反应 ),充
(c) 邻 苯 二 甲 酸 二 碳 基 乙 醛 (OPT) 溶 液 ----0.1%。 100mg OPT 溶于 100ml、经玻璃容器蒸馏过的甲醇中, 装在棕色瓶中,于冰箱内贮存,每周新配。
(d) 组胺标准溶液 ---- 冰箱里贮存。(1) 贮备液 ----1mg/ ml。无碱性。准确称取约 169.1mg 组胺 · 2HCl(98%) 于 100ml 容量瓶中,用 0.1M HCl 溶解并稀释到刻度,每周 新 配。(2) 中 间 溶 液 ----10μg/ml。 吸 取 1ml 贮 备 液 放 进 100ml 容量瓶,用 0.1M HCl 稀释到刻度,每周新配。(3) 工 作 溶 液 ----0.5,1.0 和 1.5μg/5m1。 吸 取 1,2 和 3ml 中间溶液,分别于 100ml 容量瓶中,各用 0.1M HCl 稀释 至刻度,每天新配。
美 国 FDA 规 定 了 组 胺 的 最 高 限 度 为 50ppm。 用 Quantech ™数字荧光光度计使用 OPT 进行荧光分析,可 以检测出 0.1ppm 的组胺,低于通常海洋食品中的 10ppm 组胺含量。根据 Ambrose 公布的荧光分析结果与氨基酸 分析相当。
固相萃取_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七种痕量生物胺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七种痕量生物胺董伟峰1,林维宣2,田苗2,赵彤彤2,李宪臻1(1.大连轻工业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大连116034;2.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大连116001)DETERMINATIONOFSEVENMINIMBIOGENICAMINESBYSOLIDPHASEEXTRACTION-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DONGWei-feng1,LINWei-xuan2,TIANMiao2,ZHAOTong-tong2,LINXian-zhen11.SchoolofBiological&FoodstuffEngineering,DalianInstituteofLightIndustry,Dalian116034;2.LiaoningEntry-ExitInspectionandQuarantineBureau,Dalian116001)Abstract:Themethodfordeterminationofsevenminimbiogenicamines(tyramine,tyramine,histamine,putrescine,cadaverine,spermidine,spermine)bysolidphaseextraction-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isreported.Pre-columndansylationofthebiogenicaminesandsubsequentsolid-phaseex-tractionofthederivativesthroughC18cartridges.Then,dansylderivativesareseparatedonInertsilODS-3columnusinga20-mingradientelutionwithabinarysystemofacetonitrile-water,aflow-rateof1mLmin-1.Theyaredetectedbyfluorescentdetector.Thevariationcoefficientsare0.51%~2.23%,thedetectionlimitis1.29×10-6~2.57×10-4μg/mL.Keywords:biogenicaminesf Dns-Clf SPEf HPLC摘要:研究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痕量7种生物胺(色胺、酪胺、组胺、腐胺、尸胺、精脒、精胺)的方法。
食品中生物胺含量的测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xxxx —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生物胺含量的测定(征求意见稿)前言本标准代替GB/T 5009.208—2008《食品中生物胺含量的测定》。
本标准中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5009.208—200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生物胺含量的测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色胺、β-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酪胺、亚精胺和精胺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酒类(葡萄酒、啤酒、黄酒等)、调味品(醋酱油等)、水产品(鱼类及其制品、虾类及其制品)、肉类及乳制品中生物胺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原理以1,7-二氨基庚烷为内标,以5%三氯乙酸为提取溶液,振摇提取,以正已烷去除脂肪,经过三氯甲烷-正丁醇(1+1)液液萃取净化后,以丹磺酰氯为衍生剂,60℃衍生30min,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的C18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内标法定量。
4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超纯水。
4.1 甲醇(CH3OH):色谱纯。
4.2 丙酮(C3H6O):色谱纯。
4.3 乙醚(C4H10O):重蒸。
4.4 正丁醇(C4H10O)。
4.5 三氯甲烷(CHCl3)。
4.6 正已烷(C6H14):色谱纯。
4.7 谷氨酸钠(C5H8NNaO4)。
4.8 碳酸氢钠(NaHCO3)。
4.9 氯化钠(NaCl)。
4.10 氢氧化钠(NaOH)。
4.11 浓盐酸(HCl,37%)。
4.12 三氯乙酸(C2HCl3O2)。
4.13 组胺盐酸盐(histamine dihydrochloride,C5H9N3·2HCl,CAS号:51-45-6)标准品(纯度>99%,计算时应折算掉盐酸盐,C5H9N3/C5H9N3·2HCl=155/184)。
偶氮比色法测定鱼类组胺含量实验报告

偶氮比色法测定鱼类组胺含量实验报告
偶氮比色法测定鱼类组胺含量实验报告
本实验旨在使用偶氮比色法测定鱼类中组胺的含量。
组胺是一种
常见的生物胺,其含量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对食品中组
胺含量的检测十分必要,本实验将使用偶氮比色法对鱼类中组胺含量
进行测定。
实验材料:鱼类样品、无水乙醇、氯化钠、三氯乙酸、偶氮二甲苯、去离子水、标准组胺溶液等。
实验步骤:
1.取适量鱼类样品,用无水乙醇将其浸泡3小时,摇匀后离心10分钟。
取上清液置入容量瓶中,加去离子水至刻度线。
2.取5ml上清液放入离心管中,加入氯化钠和三氯乙酸,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备用。
3.取出0.5ml上清液置于试管中,加入偶氮二甲苯溶液和氯化钠
溶液,摇匀,静置10分钟。
4.加入去离子水至刻度线,摇匀后立即测定吸光度。
5.将标准组胺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操作,测定吸光度,并以标准曲
线计算出样品中组胺的含量。
实验结果:
本实验使用偶氮比色法对鱼类样品进行测定,得出样品中组胺的
含量为50mg/kg。
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使用偶氮比色法成功测定了鱼类样品中组胺的含量。
通
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该样品中组胺含量较高,需要加以注意。
同时,该方法简单易操作,可用于食品中组胺含量的检测。
总结:
本次实验使用的偶氮比色法是一种常见的检测组胺含量的方法,
操作简单,结果可靠。
通过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食品中的组胺
含量,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非常重要。
同时,在实验中还需要加强对化学试剂的储存和使用,避免误操作造成危险。
食品中的生物胺类化合物研究

食品中的生物胺类化合物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变化,食品中的生物胺类化合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生物胺类化合物是一种普遍存在于食品中的有毒化合物,其存在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对生物胺类化合物的来源、检测和防控措施进行探讨。
一、生物胺类化合物的来源生物胺类化合物主要由细菌或酵母菌等微生物在食品中形成。
这些微生物可以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或加速酶反应等情况下形成生物胺类化合物。
其中,常见的生物胺类化合物主要有:1. 酪胺:主要存在于奶酪、乳酪、酸奶等发酵乳制品中。
2. 亚硝酸:主要存在于熟肉制品、保鲜肉制品中。
3. 组胺:主要存在于发酵食品中,如啤酒、红酒、咸蛋、鱼腥等。
二、生物胺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为了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科学家们使用了多种方法来检测食品中的生物胺类化合物。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检测方法:1. 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方法可以通过分离和检测食品中的生物胺类化合物。
该方法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
2. 气相色谱法:该方法可以通过分离和检测食品中的生物胺类化合物。
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高,可检测多种生物胺类化合物。
3. 电化学检测法:该方法通过测量生物胺类化合物的电化学反应来检测其存在。
该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可检测多种生物胺类化合物。
三、防控措施为了避免食品中的生物胺类化合物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生产商和消费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生产商应遵守卫生标准并建立严格的检测体系,加强食品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严禁使用含有细菌或酵母菌的劣质原料。
2. 消费者应选择保质期较短、产地和生产厂家信息可查的食品,避免食用过量的发酵食品,如咸蛋、鱼腥等。
3. 食品加工企业应通过卫生培训和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和技能水平,加强对生产线的清洁和卫生的管理,确保生产过程的卫生。
总之,食品中的生物胺类化合物是影响人们饮食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其进行监管和预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组胺的方法验证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组胺的方法验证作者:陈瑾张勇来源:《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2022年第04期摘要:实验室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葡萄酒中组胺进行测定,并通过测定加标回收率、精密度、准确度、方法检出限、定量限等参数进行方法验证,发现该检验方法验证试验可信度较高,可为食品检验方法验证试验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组胺方法验证Valid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or Determination of HistamineChen Jin (Hami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Zhang Yong (Hami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Abstract: In this laborator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as u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histamine in wine, and the method was verified by measuring the recovery rate,precision, accuracy, method detection limit, limit of quantification and other parameters.It was found that the verification experiment of this test method has high credibility,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food verification experiment of inspect method.Key word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istamine, method validation0 引言食品检验是食品安全管控的一个重要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胺的检测组胺是自体活性物质之一,在体内由组氨酸脱羧基而成,组织中的组胺是以无活性的结合型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中,以皮肤、支气管粘膜、肠粘膜和神经系统中含量较多。
当机体受到理化刺激或发生过敏反应时,可引起这些细胞脱颗粒,导致组胺释放,与组胺受体结合而产生生物效应。
抗组胺是拮抗组胺对人体的生物效应,即应用抗组胺药物。
抗组胺受体就是拮抗组胺的H1和H2受体。
由于此两种受体在人体内分布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应,它是抗组胺药应用治疗疾病的生理药理基础。
毒理药物中毒组胺主要用于胃分泌功能检查,作最大酸分泌(MAO)测定。
但目前已被五肽胃泌素取代。
组胺通过激活体内组胺H1受体和H2受体,收缩多种平滑肌如气管、支气管和胃肠道平滑肌;但同时松弛小血管平滑肌,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还能强烈刺激胃酸分泌,减慢房室传导,增加心肌收缩力等。
误用大剂量或静脉给药可引起中毒。
食物中毒大量检测表明,海产鱼中的青皮红肉鱼类含组胺较高,当鱼不新鲜或腐败时,鱼体中游离的组胺酸经脱羧酶作用产生组胺. 组胺中毒潜伏期一般为0.5~1小时,最短可为5min,最长达4h.检测方法1.分光光度法1 主要仪器和试剂721型分光光度计组胺标准溶液:取经95℃干燥2.5小时的磷酸组织胺分析纯试剂配制成含20ug·ml 的组胺标准溶液。
0.2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简称甲液)1oNNaNO 溶液(简祢乙液),现配现用。
所用水均为二次蒸馏水。
2 组胺测定方法及条件试验2.1 测定方法:在25ml容量瓶中,移入一定量的组胺标准溶液,依次加入0-2 甲液、0.4%HCI、10%乙液和2.0%NaCO 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于25℃室温下放置20分钟,用试剂空白为参比,测其吸光度值。
2.2 吸收光谱:取2.0ml组胺标准溶液,按上述方法显色,以水为参比,分别测定显色化合物和试剂空白的吸收光谱。
图1表明显色化合物在506nm 处有一最大吸收,本实验取506nm 作为吸收波长。
2.3 显色条件试验.2.3.1 Na CO 用量对显色反应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2(a)所示:该显色反应必须在碱性溶液中才能进行,此时在碱性介质中组胺与重氮酸盐起偶联反应。
2.3.2 HC1用量对显色反应的影响:图2(b)表明随着HCI用量增加,进行重氯化反应的程度也随之加快当HC1加入量在0.5~1.0ml之间,吸收达最大值。
2.高效液相色谱法1 材料与方法1. 1 仪器与试剂美国 Biorad 700 高效液相色谱仪,1706 UV 紫外检测器,分析天平,恒温水浴箱,均质机,离心机,0. 45 μm 针头微孔滤膜过滤器等。
组胺标准品由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纯度>99%。
氨水( 25%) 、碳酸氢钠、高氯酸、氢氧化钠、丹酰氯均为分析纯,甲醇、丙酮和乙腈均为色谱纯,实验用水均为双蒸水,并经 Milli - Q 超纯处理。
溶液配制: 称取一定量的组胺标准品,用 0. 4mol / L 高氯酸配制成浓度为1 mg / mL 的组胺标准溶液,放于冰箱中4 ℃保存,一周一配。
精确称取适量丹磺酰氯,用丙酮溶解并配制成浓度为 10 mg/mL的溶液,经过 0. 45 μm 针头微孔滤膜过滤器过滤后,4 ℃冰箱中保存,备用。
1. 2 样品采集与处理于广州市某大型超市购买具有相近生产日期、不同品牌的大豆发酵酱油、豆酱各三种,盒装及散装豆豉各一种,酸奶六种,啤酒( 易拉罐装) 五种。
豆豉和豆酱分别取出适量,于研钵中捣碎、混匀,酸奶和酱油摇匀。
准确称取 2. 0 g 豆豉或豆酱样品( 酸奶 5. 0 g,酱油 2. 0 mL) ,置于 15 mL 离心管中,加入10 mL 0. 4 mol / L 高氯酸,用均质机捣碎、混匀,在3000 r / min 的条件下离心 10 min; 取出上层清液,再次加入 10 mL 0. 4 mol/L 高氯酸,充分混匀,在3000 r / min 的条件下离心 10 min; 取出上层清液,合并两次清液并过滤,用 0. 4 mol/L 的高氯酸定容到25 mL。
取啤酒样品 20 mL 于小烧杯,室温超声脱气20 min。
准确量取 5 mL 于 15 mL 离心管中,加入2. 5 g 氯化钠,振荡使之溶解并达到饱和,再加入3 mL 正丁醇-氯仿 ( 体积比 50 ∶ 50) 溶液,加盖旋紧,充分振荡 10 min,于3000 r/min 条件下离心10 min,取上层清液 2 mL 于离心管中,于 40 ℃水浴条件下氮气吹干后,再加入0. 1 mol/L 盐酸0. 5 mL。
1. 3 柱前衍生取样品提取液 0. 25 mL,加入 25 μL 2 mol/L 的氢氧化钠调节 pH 值,加入 75 μL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0. 5 mL 10 mg/mL 丹酰氯-丙酮溶液,摇匀,于40 ℃水浴下避光反应 45 min; 反应毕,取出加入25 μL 25% 的浓氨水,静置 30 min,用乙腈定容至1. 25 mL,振荡混匀。
将衍生后溶液用0. 45 μm 针头微孔滤膜过滤器过滤,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1. 4 色谱条件Biorad 700 高效液相色谱系统,配 1706 UV 紫外检测器。
检测条件: Hypersil - C18色谱柱( 250 ×4. 6 mm I. D.,粒径 5 μm) ,柱温为室温; 流动相 V( 乙腈) ∶V( 水) = 60∶40; 流速 1. 0 mL/min; 紫外检测波长 254 nm; 进样量 20 μL; 采样时间 30 min; 以峰面积为定量指标。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1仪器设备、试剂和方法1.1 仪器设备450nm 波长微量酶标仪, 均质器, 离心机, 微量加样器,微量多通道加样器, 紫外分光光度计。
1.2 试剂正戊醇, 三氯乙酸溶液( 100g /L ), 碳酸钠溶液( 50g /L),氢氧化钠溶液( 250g /L ), 盐酸( 1+ 11)。
试剂均为优级纯,所用水为蒸馏水。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定量检测组胺残留试剂盒为德国R-B iopharm公司制造。
1.3 检测方法1.3.1 紫外分光光度法(GB /T 5009145-2003) [ 4]鱼体中组胺用正戊醇提取, 遇偶氮试剂显橙色, 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检测限为50mg /kg。
1.3.2 EL ISA法样品处理: 取3g均质物于27mL 蒸馏水混合后, 取1mL悬浮液放入离心管中, 在室温( 20e ~ 25e ) 离心5m in( 2500g) , 吸除脂肪层, 取20LL的上清液用10mL 蒸馏水稀释。
酰化: 所有标准( 0Lg /L、015Lg /L、115Lg /L、5Lg /L、15Lg /L 和50Lg /L)溶液、质控及样品都做平行样, 记录好标准、质控和样品的位置, 分别向酰化板孔中加入100LL的标准溶液、质控及样品, 加入25LL的酰化试剂到各微孔中,加入200LL的酰化缓冲液到各微孔中, 轻轻摇动并混合均匀, 室温( 20e ~ 25e )孵育15m in。
EL ISA测定: 将足够标准溶液、质控和样品所用数量的微孔板插入微孔架, 标准溶液、质控和样品做2个平行实验, 标记各自位置, 加入25LL 酰化的标准溶液、质控和样品液到各自的微孔中, 加入100LL组胺抗体到每一个微孔底中充分混合, 在室温( 20e ~ 25e ) 孵育40m in, 倒出孔中的液体, 将微孔板架倒置在吸水纸上拍打(每轮拍打3 次) 以确保完全除去孔中的液体, 将250LL洗涤缓冲液加入孔中, 再次倒掉微孔中的液体,重复2次上述的操作, 加入100LL 酶标记物到每一微孔中, 充分混合并在室温孵育20m in, 洗板, 重复上述的洗板操作步骤, 加入100LL 底物/发色剂到每-微孔中, 充分混合后在室温暗处孵育15m in, 加入100LL 反应终止液到每一微孔中, 充分混合后在波长450nm 处测定吸光度值, 以空气为空白, 必须在加入反应终止液后10m in内读取吸光度值。
结果计算: 所获得的标准、质控和样品吸光度值的平均值除以第一个标准溶液(零标准) 的吸光度值再乘以100%, 因此零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值等于100%, 吸光度值以百分比表示。
吸光度值=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值(质控或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值)零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值*100%4.电化学检测组胺实验方法衍生化反应在室温下进行。
取待测溶液50 LL 加入10 LL 衍生化试剂, 超声反应1 min 后置于冰水中终止反应。
碳圆盘电极的制备: 取干净滴管, 以300 Lm 石墨做电极芯, 铜丝铜棒做引线。
电极芯用胶水固定在滴管细端中心, 约0. 5 cm 伸出玻璃管外, 悬挂固化24 h。
电极芯的另一端用铜丝引出, 并用铜棒固定在滴管的另一端。
毛细管使用前用0. 1 mo l/ L NaOH、二次水、缓冲液分别冲洗5、2、10 min。
电极使用前用细砂纸打磨, 并超声波清洗, 以三维定位调节器使工作电极与毛细管出口在同一直线上, 在毛细管末端, 以50 mmol/ L 硼砂-硼酸缓冲液为运行液, 采用电动进样。
溶液使用前均用0. 22 Lm 滤膜过滤。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实验方法实验前将毛细管依次用1 mol/L HCl,超纯水,0.1 mol/L NaOH 冲洗20 min,然后用运行磷酸盐缓冲溶液平衡8~12 h。
检测池中采用三电极体系,工作电极为Pt 盘电极,参比电极为Ag/AgCl电极,对电极为Pt 丝电极,在显微镜下将毛细管出口与工作电极对齐,调节两者距离约100 μm。
检测池中添加250 μL Ru(bpy)32+和50 mmol/L 磷酸盐混合液。
为了获得良好的重现性,减小由于溶剂蒸发等因素的影响,每2 h 更换1 Ru(bpy)32+。
光电倍增管高压设为800 V,将毛细管进样管端插入缓冲液中,待发光信号基线稳定后进样检测。
样品前处理:称取5 g 已均质样品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10 mL 6% HClO4[15~18]均质1 min,4 000 r/min 下离心10 min,取上清液于50 mL 容量瓶中,残渣中加入10 mL 6% HClO4重复萃取1次,合并2 次上清液,用6% HClO4定容至50mL。
若有必要,可用6% HClO4进行稀释,以确保所得浓度在线性范围内。
使用前再用0.22 μm 的醋酸纤维滤膜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