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解剖学研究

合集下载

中医与西医病理学研究的对比

中医与西医病理学研究的对比

中医与西医病理学研究的对比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演变的科学,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医和西医都在疾病的研究与临床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其理论和方法的不同,中西医的病理学研究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

中医病理学在中医病理学中,疾病被认为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衡、气血运行不畅等原因引起的。

中医病理学注重整体观察和辨识,强调疾病与个体的关系,倡导“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

中医病理学强调保持人体的平衡和谐状态,通过调整气血、阴阳等方面的失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病理学研究中,重要的概念包括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

中医注重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来诊断疾病,将疾病归纳为不同的病机,如风热、湿热、血瘀等,并根据病机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西医病理学与中医病理学不同,西医病理学采用了现代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来研究疾病。

西医病理学强调病因与致病机制的研究,通过病理解剖、组织学、分子生物学等手段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

在西医病理学研究中,疾病被归类为不同的疾病类型,如炎症、肿瘤、遗传性疾病等。

西医病理学强调疾病的细胞和组织水平的变化,通过观察病理标本来获得信息,并结合其他临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中医与西医病理学的对比中医和西医病理学在疾病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存在许多差异。

其中最主要的区别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观念和理论:中医病理学强调整体性观察和个体差异,注重平衡和谐;西医病理学则采用现代科学的观念和理论,注重病因和病变机制的研究。

2. 诊断方法:中医病理学注重望、闻、问、切等方法进行诊断,如舌诊、脉诊等;西医病理学则依靠病理解剖、组织学等技术进行诊断。

3. 病机归纳:中医病理学将疾病归纳为不同的病机,如风热、湿热等;西医病理学则将疾病归类为不同的疾病类型,如炎症、肿瘤等。

4. 治疗方法:中医病理学强调整体调理,通过中药调理气血、阴阳等方面来治疗疾病;西医病理学则侧重于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现代医疗手段。

中西医结合学科分类

中西医结合学科分类

中西医结合学科分类一、中医学科分类中医学科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中医理论体系为基础,通过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来维护和促进人体健康。

中医学科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向:1.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的基本理论、经络学、脏腑学、病理学等,这些理论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2. 中医临床学:研究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包括中医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专科。

3. 中医药学:研究中药的药理学、药物学、药用植物学等,以及中药的配伍规律和制剂技术。

4. 中医针灸学:研究针灸的原理、穴位、操作技术等,以及针灸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

5. 中医康复医学:研究中医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包括中医按摩、中医理疗、中医运动疗法等。

二、西医学科分类西医学科是以现代医学为基础,通过科学的实证方法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西医学科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向:1. 基础医学:研究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等。

2. 临床医学:研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专科。

3. 医学影像学:利用医学影像设备对人体进行检查和诊断,包括X 光、CT、MRI等。

4. 医学检验学:研究疾病的诊断和监测方法,包括血液学、生化学、微生物学等。

5. 药学:研究药物的制备、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以及药物在疾病中的应用。

三、中西医结合学科分类中西医结合学科是将中医学科和西医学科相结合,综合运用中西医理论和诊断治疗方法来维护和促进人体健康。

中西医结合学科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向:1. 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综合中医和西医的基本理论,探索中西医相互融合的规律,为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2. 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疾病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3. 中西医结合药学:综合研究中药和西药的药理学、药物学和药物治疗学,发展中西药物的合理使用和新药研发。

4. 中西医结合针灸学:综合运用中医针灸和西医物理治疗的方法,提高针灸疗效和安全性。

中医学的基础医学学科

中医学的基础医学学科

中医学的基础医学学科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起来的医疗经验的总结,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学的基础医学学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医学的理论中,基础医学学科与临床医学学科是相辅相成的。

中医学的基础医学学科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和药理学。

第一,人体解剖学是中医学的基础医学学科之一。

人体解剖学是指对于人体解剖学结构的研究,它是人体医学的基础和接近。

中医学通过分析人体结构,进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以及利用解剖学的相关知识了解身体基本结构,从而理解人体的疾病根源和治疗方法。

第二,生物化学是中医学的基础医学学科之二。

生物化学涉及生物体分子化学成分、代谢函数与相互关系的研究,旗下包含的方面相当广泛,例如糖类代谢、脂类代谢、核苷酸代谢、蛋白质、酶、多类型酵素等等,生物化学的研究提供了给医生一个准确理解人体生理机能的有机化学方法,而且还为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普遍的方式和方法。

第三,病理学是中医学的基础医学学科之三。

病理学是对患者身体疾病病变的形态与结构层次的观察与研究的标准学科,病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中医学家识别病情,并且判断疾病的性质,以便于对疾病做出具体措施。

第四,药理学是中医学的基础医学学科之四。

药理学是对于药物的作用,药物在人体内的时空分布,药代动力学,以及毒性研究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学科,药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药物的种类、结构和作用方式等方面,提出合理的药物应用和药物制备规范。

总之,中医学的基础医学学科不仅对于中医的传承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

中医学将继续艰苦探索,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广泛的合作,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医经络的现代研究及进展

中医经络的现代研究及进展

中医经络的现代研究及进展众所周知,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经络理论则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经络理论认为,人体内部有着复杂而密集的经络系统,它们贯穿全身,连接脏腑和组织器官,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维持身体的健康和功能。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医经络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一、经络在解剖学与生理学上的研究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中医所描述的经络系统在解剖和生理学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质基础。

通过现代解剖和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揭示了人体内穴位的存在及其在神经、血管和淋巴系统中的分布。

此外,研究还发现,在某些穴位附近存在着较高的电导率和血流量,这与中医所言的经络传导方式相符。

这些研究为中医经络理论提供了现代科学的解释,也为经络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经络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传统中医理论中强调了人体经络系统与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病理状态可通过经络的变化来诊断和治疗。

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证实了这一理论在某些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例如,针灸作为中医经络疗法的代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许多研究表明,针刺穴位可调节身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此外,一些研究也探究了经络疗法在痛症、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等方面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三、经络在运动和康复中的作用经络系统在体内不仅起到调节病理状态的作用,还对人体的运动和康复有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许多研究关注运动对经络系统的影响以及经络对运动效果的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适当的运动能够增加经络的血液灌注,改善运动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运动相关疾病。

此外,经络运动疗法也逐渐受到重视,该疗法通过特定的运动方式和力学刺激,调节经络系统,促进身体康复和健康。

总结起来,中医经络的现代研究在解剖学、生理学、临床医学以及运动康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对经络系统的深入研究,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医经络理论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中医解剖学研究的历史沿革

中医解剖学研究的历史沿革

前 的古人 就能 采取 这种 科 学 的方 法 来认 识人 体 结 构
实在是 难 能可 贵 ,这也 是 中 医学 历 经两 千 多年 现 在
仍 能有 效 指导 临床 的原 因之 一 。
( ) 腑 功 能 基 于解 剖 : 素 问 ・ 1脏 《 五脏 别 论 》 据 根 解 剖认 识 到五脏 中被 精气 所 充满 ,六 腑 内有 水谷 所 充, 满 而 故
《 医林 改 错》 。它们 无不 见证 了我 国古代 医 学解 剖 方
面 的发 展 与成就 。本 文试 按 历史 发展 顺 序对 古 代有
关 人体 解剖 的主要论 述作 一 简要 综述 , 以窥 其梗 概 。
1 中 医解剖 学 的发展 脉 络 11 春 秋 战 国到秦汉 之 际 .
大 小 、 短及 其 容量 等 , 出 : 咽 门… …至 胃长一 尺 长 指 “ 六 寸 ” 这显 然 是指食 管 的长度 。 肠长 度为 “ 丈二 。 小 三 尺 ” 回肠 长 “ 丈一 尺 ” 广 肠长 “ 尺八 寸 ” 计 五 , 二 , 二 共 丈 五尺八 寸 , 管长 度 与大小 肠 长度 之 比为 1 食 6寸 比
通 过解 剖发 现 ,食 物 经过 消化 传到 大肠 就 成 了食 物 残渣 , 因此 , “ 肠 者 , 导 之 官 , 化 出焉 ” 有 大 传 变 的记
体 有用 的营养物 质 , 因此 , 藏不 宜泻 。水 谷 滞 留体 宜 内就 会发 生病 变 , 故宜 泻不 宜久 藏 。 素 问 ・ 评虚 实 《 通 论 》 : 邪 气盛 则 实 , 气夺 则 虚 。” 世 正 是 根 据 说 “ 精 后
《 内经》 对脏腑 的解 剖再 结 合 临床实 际得 出 了五脏 病 多虚 、 腑病 多实 的结 论 。另 外 , 过解 剖 可看 到 脉 六 通

中医_高骨_的解剖学研究

中医_高骨_的解剖学研究

・ 5!B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 年第 #@ 卷第 #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结构, 而 “高骨” 与桡骨茎突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有必 要把它们辩认清楚。因此本文在重点观测 “高骨” 及相 关结构的基础上, 又观测了桡骨茎突。 ! 材料和方法
(!) 选择南充市出土的完好的成人桡骨标本 (’ 例 (不计性别 及左右) 。在本教研室选择成人尸体标本 "’ 例 (男女各 !’ 例) , ! (男女各 !’ 例) , !% P "’ 岁青年尸体 "’ P % 岁小儿尸体标本 "’ 例 例 (男女各 !’ 例) , 成人活体对象选择本院 ,* 级一班学生 -’ 人 ("# P "* 岁) 。测量采用国产游标卡尺 (精确度为 ’$’" ..) 。 选择王启华、 孙博主编的 《临床解剖学丛书— — —四肢分 (") [*] 册》 上第 !# 页图 (见图 ! ) 。以此为据, 在选择的成人桡骨标 本上确定出桡骨茎突的上界 (经过尺切迹下缘所作的水平线) , 其下界为桡骨茎突尖。再结合成人活体, 观察、 扪摸桡骨茎突
[", B] 桡动脉分为 “寸、 关、 尺” 三部 , 即中指指腹在 “骨隆
图 # 诊脉寸、 关、 尺部位图 “ , &23/”3/4 “ 1)%” $%&’ # ()* +,-%.%,/ ,0“ 12/”
起” 图! $%&’ ! 高骨” 在桡骨上的位置

针灸经穴的数字解剖学研究(3、21)a

针灸经穴的数字解剖学研究(3、21)a

结果(1)-躯干任、督二脉重建
结果(2)-
上肢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
结果(3)-
下肢足太阴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
结果(4)
人体14条经穴所刺激的筋膜结构
❖ 用浏览软件对国标14条经穴针刺深度位置所 标记的361个穴位根据针刺的部位和深度,针 灸穴位所刺激的组织结构可分为5种类型:
❖ ①真皮层致密结缔组织,
❖ 合计
361
24 61 204 19 53
❖ ——————————————————————

讨论(1)-
人体筋膜与针灸经穴的相关性
❖ 筋膜结缔组织的分布:
人体结缔组织广泛分布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形成一个 完整的结缔组织支架,人体其他器官均被结缔组织 所包绕,不但包绕器官的表面还深入到所有器官的 内部(中枢神经系统除外),形成器官的间隔。根 据结缔组织分布的部位不同从浅到深可分为:
研究的思路
❖ 首先肯定经穴的解剖学存在,然后显示出每 个穴位在人体的解剖学构造。
❖ 只是传统研究的计算机化。 ❖ 手段新而思路依旧。
香港中文大学数字人经络研究
❖ 王平安教授的工作
上海中医药大学数字人经穴研究
我们的研究思路
❖ 通过数字解剖学分割确定各种针灸疗法刺激部位的 解剖学结构和组织学成份。
经络本质
研究方法(1)分割
❖ A真皮层致密结缔组织 ❖ B 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 ❖ C 肌间隔疏松结缔组织 ❖ D 神经血管束周围结缔
组织 ❖ E 器官门和被膜结缔组

研究方法(2)全身重建
❖ 全身筋膜重建: 1、筋膜形成人体筋膜 支架。 2、包绕人体除中枢神 经系统以外的所有功能 组织器官。
研究方法(3)重点重建

人体解剖学与中医学

人体解剖学与中医学
中医学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如汉代的张仲景、唐代的孙思邈等都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现代中医学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
人体解剖学与中医学的联系
人体解剖学是西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而中医学则以藏象经络理论为核心。两者在理论基础上有明显的区别,但也有一些相似之处。例如,两者都强调整体观念和器官功能的重要性,都认为人体内部各个系统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影响。
培养跨学科人才
加强人体解剖学和中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鼓励跨学科学习和研究,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在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的认识上,人体解剖学和中医学也有一定的交集。例如,中医学中的“气”和“血”等概念,虽然无法用人体解剖学的方法进行实证,但在临床实践中却具有指导意义。
在临床应用方面,人体解剖学和中医学也有相互借鉴之处。例如,中医学中的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人体解剖学则可以为针灸疗法的穴位定位提供更为精确的指导,帮助医生更好地掌握穴位的位置和深度等信息。
案例细节
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对于针灸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助于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论
总结词:中药的药效与人体生理功能密切相关,中药治疗需要了解人体生理功能,以实现个体化治疗。
总结词:中医治疗需要深入了解疾病机制,通过调整人体内环境实现治疗目的。
总结与展望
人体解剖学为中医学提供了现代医学理论支持
通过解剖学的研究,中医学得以更深入地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为传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医学丰富了人体解剖学的理论体系
中医学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对人体各系统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有独到的见解,为现代解剖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3 自组织系统标本集
通讯作者:王锡宁,北京大学医学部“医院诊疗流程研究”课题组副组长。
— 246 —
科技信息
基础教育
我们看到有一双“翅膀”不断重复、穿插出现在标本中间
我们看到在标本的“三叶花”偏中心位置都有一包“种子”
(黑色粗线指示),标本的“翅膀”在太阳系是柯伊伯带和小行星 (黑色虚线指示),标本的“种子”在太阳系是靠近内行星(地球)
构, “洛书”是下级“另类”部件。 注解 3:黑点与白点互相间隔串联的规则,在河图与洛书之
间被自动遗传。 注解 4:因为“空间任意两点之间只能有唯一一条直线”,所
以,河图洛书是在共同描述一个事件— ——这就是“自组织系统 的构造规则”。
2.2 从黄金坐标提炼自组织系统结构规则: 在黄金矩形(长∷宽 =1.618∷1)中所有等宽正方形的中心 均分布在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由这两条直线构成的坐标, 我们称之为“黄金坐标”。黄金坐标是我们今天研究复杂系统自 我组织与自我再生通用规则的二维平面数学表达式。见图 2 自 组织系统数学结构。 自组织系统结构规则: 自组织系统由内环、外环和中枢三个解剖部件组成,其中 枢还是由内环、外环和中枢三个解剖部件组成;另类部件偏中 心起源,单向螺旋连续不重复表达,聚合表达(黑点)与裂解表 达(白点)互相间隔串联。这是复杂系统自我组织再生的通用规 则,我们称之为结绳原理[2]。
要用简单通俗的方法说明“中医解剖学”与“西医解剖学” 有什么不同,我们可以拿《元素周期表》来比喻。西医解剖学为 我们提供了大量准确的关于生命元素(元件)的基础信息,使我 们对生命的元素(元件)有了初步的认知,但是这些生命的元素 (元件)是如何组装起来的?还是一个迷。中医解剖学为我们提 供了一张生命元素(元件)周期变化表,对生命的元素(元件)是 如何组装起来的结构起源问题进行了整体阐述。简单的讲:西 医解剖学是研究“生命元件”,中医解剖学是研究“生命元件构 造的周期性变化”。另一个重大的区别是:中医解剖学发现“生 命元件构造的周期性变化”不仅在人体内存在,在人体外比如 太阳系中也存在。这是“天人合一”直接的解剖证据[1]。
4、结论(Conclusion) :天人合一是自然法则 生命起源规则:“生命从自组织系统中产生,单向螺旋连续 不重复表达,聚合表达与裂解表达互相间隔串联,另类部件偏 中心起源,下级小部件领导上级大部件。” 生命在宇宙自我组织的各个系统层面都展现出统一的数 学构造,“另类部件偏中心起源,聚合表达(黑点)与裂解表达 (白点)互相间隔串联。”中医用这两个核心元素描述自组织系 统天人合一的具体技术遗传特征,“天人合一”不是想象,不是 比喻,而是向“万有引力”和“物质不灭”定律一样的自然法则和 世界公理。 为什么人体生命之源—— —“窦房结”会出现在右心房旁边? 为什么细胞生命之源—— —“中心体”会出现在细胞核旁边?为什 么太阳系生命之源—— —“人类”会出现在地球旁边?这些都不是 偶然发生的事件,不是巧合!地球旁边出现“人类”就向细胞核 旁边出现“中心体”和心脏旁边出现“窦房结”一样都是在遵守
表1
标本名称
大翅膀
小翅膀
三叶花
种子
太阳系
柯伊伯带
小行星带
外行星 & 太阳 &★内行星
生命体
元素周期表
放射性元素
镧锕系元素
副族元素 & 惰性元素 &★主族元素
氢原子
断裂基因
前导内含子
插入内含子
前外显子 & 末端内含子 &★后外显子
氨基酸
人体 - 颈下人
下肢
上肢
腹腔 & 泌尿生殖系 &★胸腔
心包
人体 - 颈上人
1、三叶花(2):Clove flowe( r 2) 2、内行星:inner planet
3、主族元素:main group element 4、后外显子:posterior exon 5、胸腔:chest 6、小脑:cerebellum
黄金坐标
图 2 自组织系统数学结构
3、结果(Results) :自组织系统天人合一
“另类部件偏中心起源”的自然法则,因为,“另类部件偏中心起 源”是宇宙自我组织、自我再生的生命法则。 宇宙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人类创造的。宇宙是通过自 我组织、自我再生创造的。所以,宇宙自我组织再生的知识是人 类最重要的知识。
参考文献 [1]王锡宁.中医解剖学[M].1 版.香港:光大出版社,2006: 10~106. [2]王锡宁.论人体巨系统的解剖构成原理— ——结绳原理[J]. 医学理论与实践,1993,6(1):40. [3]王锡宁.论生物波的数学形态和物理构造[J].医学理论 与实践,1993,6(10):46. [4]E.M.DeRobertis,J.B.Gurdon. 基因移植和发育的分析.科 学(中译版),1980,4:27.
1、三叶花(1):Clove flowe( r 1) 2、外行星:extra solar planet 3、副族元素:subgroup element 4、前外显子:anterior exon 5、腹腔:abdominal 6、大脑:cerebra
标注: 1、名称:Samples 2、太阳系:the solar system 3、元素周期表:Periodic table of elements 4、断裂基因:split gene 5、人体 - 颈下人:under-neck body 6、人体 - 颈上人:upper-源”的倾向。由此可见:在太阳系,虽然
我们看到在每双“翅膀”中间都有一朵“三叶花”(黑色细线 所有天体都在围绕太阳旋转,但是,“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地
指示),标本的“三叶花”在太阳系是外行星 & 太阳 & 内行星, 球生命体才是宇宙真正的中心所在。”
在元素周期表是副族元素 & 惰性元素 & 主族元素,在断裂基
中枢
河图
洛书
中枢
外环 内环
图 1 河图 - 洛书
注解 1:因为在河图中,起点“1”不在中心也不在边缘,而是
在偏中心位置上起源。
注解 2:洛书是从河图衍生出来的另一种不一样的数学结
1、小翅膀:Small Wings 2、小行星带:asteroid belt 3、镧锕系元素:Lanthanide actinide 4、插入内含子:insert intron
— 247 —
带,在元素周期表是放射性元素和镧锕系元素,在基因是前导 的生命体,在元素周期表是靠近主族元素的氢原子,在基因是
内含子和插入内含子,在颈下人是下肢和上肢,在颈上人是下 靠近后外显子的氨基酸,在颈下人是靠近胸腔的心包,在颈上
颌骨与上颌骨。标本的“翅膀”统一具有“裂解表达”倾向,均分 人是靠近小脑的内耳。标本的“种子”位于黄金坐标原点,统一
科技信息
基础教育
中医解剖学研究
苏州市平江中学初一(六)班 王泽文 王锡宁
[摘 要]宇宙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人类创造的。宇宙是通过自我组织、自我再生创造的。所以宇宙自我组织再生 的知识是人类最重要的知识。生命从自组织系统中产生,单向螺旋连续不重复表达,聚合表达与裂解表达互相间隔串 联,另类部件偏中心起源,下级小部件领导上级大部件。 [关键词]中医 解剖学 天人合一
1、目的(Objective):用天人合一理论揭示生命起源规则 以中医理论为根据,以西医解剖等跨学科知识为证据和原 始素材,将西医解剖等跨学科知识导入中医的理论体系中,扩 展我们关于人体解剖的视野,揭开生命起源的真相。 2、方法(Methods):数学自组织系统结构类比法 2.1 从河图洛书提炼中医解剖学核心元素: “另类部件偏中心起源。”“黑点与白点互相间隔串联。”见 图 1 河图 - 洛书。
此外,人体的呼吸消化、泌尿生殖、心血循环、脑神经、人体
因是前外显子 & 末端内含子 & 后外显子,在颈下人是腹腔 & 胚胎、细胞、蛋白合成等自组织系统都存在与黄金坐标类似的
泌尿生殖系 & 胸腔,在颈上人是大脑 & 五官 & 小脑。标本的 “翅膀”、 “三叶花”和“种子”的自组织形态结构。见表 1。
“三叶花”统一具有“聚合表达”倾向,均分布在黄金坐标横轴。
下颌骨
上颌骨
大脑 & 五官 &★小脑
内耳
呼吸消化系
肺脏

肝脏 & 胆囊 &★胰脏
脾脏
泌尿生殖系(男性)
肾脏
膀胱
前列腺 & 精囊 &★睾丸
精子
泌尿生殖系(女性)
肾脏
膀胱
子宫 & 输卵管 &★卵巢
卵子
心血循环系
体循环
肺循环
心室 & 淋巴管 &★心房
窦房结房室结
脑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环
内脏神经环
大脑 & 脑干 &★小脑
选择自组织系统的一组标本,包括人体 - 颈下人(指人体
脖颈以下的部分),人体 - 颈上人[3(] 指人体脖颈以上的部分),
断裂基因[4],太阳系,元素周期表。见图 3 自组织系统标本集。
1、大翅膀:Large Wings 2、柯伊伯带:Kuiper belt 3、放射性元素:Radioactive elements 4、前导内含子:leader intron 5、下肢:lower limbs 6、下颌骨:maxilla 1、种子:Seed 2、生命体:life bodies 3、氢:Hydrogen atom 4、氨基酸:amino acid 5、心包:reproductive 6、内耳:inner ear
脑垂体松果体
人体胚胎
卵黄囊
羊膜囊
外胚层 & 中胚层 &★内胚层
生殖细胞
细胞(动物)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线粒体 & 细胞核 &★核糖体
中心体
细胞(植物)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线粒体 & 细胞核 &★核糖体
叶绿体
蛋白合成系统
DNA 父链
DNA 母链
rRNA&mRNA&★tR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