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作状语的类型及特点
古代汉语名词作状语的类型

古代汉语名词作状语的类型类型一: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的时候,需要在那个活用的名词前加一像字。
如樯橹灰飞烟灭句中的灰与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徐宏祖《游黄山记》)句中的壁,赢粮而影从(贾谊《过秦论》)中的影,就属于这种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有许多成语,如土崩瓦解中的土与瓦、星罗棋布中的星与棋、蚕食鲸吞中的蚕与鲸、风起云涌中的风与云,也都属于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状态的例子。
仅以土崩瓦解为例,指出一个误区。
有人认为土崩与瓦解均为主谓关系,然后构成了联合结构。
错了,因为在成语决不是说土与瓦怎么了,而是在比喻某事物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样彻底崩溃了。
类型二;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在翻译时,要在活用的那个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
例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中的船,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中的杖,市中游侠儿得佳者而笼养之(《促织》)中的笼,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的箕畚等,就应该归入状语这一种用法。
需要指出的是表工具方式的名词状语在翻译时除了可以加介词之外,还可以时灵活一些,如余自齐安适临汝(《石钟山记》)句中的舟行就应该译为乘着小船再如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石钟山记》)中的目见耳闻也该译为亲眼亲耳才是。
类型三:名词活用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频率,这一类句中活用的名词均为时间名词。
在翻译时比较灵活,可加介词每,也可将那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还可译为一比等。
比如时间名词日与月活用的例子就有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中的'日(译为一天比一天),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指南录后序》)中日(译为每天),日削月割(《六国论》)中的日月(译为一天天、一月月),族庖月更刀(《庖丁解牛》)中的月(译为每日)等。
再如时间名词岁的活用就有宫中尚促织之戏(《促织》)中的岁(译为每年),良庖岁更刀中的岁(也译为每年)等。
类型四: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
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方位名词,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向到或者对一类介词。
名词用作状语的类型

名词用作状语的类型在英语语法中,名词作为状语可以表达多种含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名词作状语的各种类型,以及它们在语言中的用法和意义。
通过了解这些类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语法,提高我们的英语水平。
时间状语一个名词可以作为时间状语,用于表示某个动作发生的时间。
例如,我们可以说“我每天早晨花半个小时散步”,其中“每天早晨”就是一个名词短语作为时间状语。
这种状语可以用来描述一段时间的开始、结束或持续时间。
比如,“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已经学会了很多新技能。
”地点状语名词也可以作为地点状语,用于表示某个动作发生的地点。
例如,我们可以说“我在公园里散步”,其中“公园”就是一个名词作为地点状语。
这种状语可以用来描述一个动作的发生地点或场所。
比如,“这家咖啡店是我最喜欢的工作场所。
”原因状语名词也可以作为原因状语,用于表示某个动作发生的原因。
例如,我们可以说“我因为感冒而缺席了会议”,其中“感冒”就是一个名词作为原因状语。
这种状语可以用来描述一个动作发生的原因,或者是某个决定或行动的背后的原因。
比如,“他儿子的成绩提高了,这主要得益于他坚持每天做功课。
”方式状语名词也可以作为方式状语,用于表示某个动作的方式或方式。
例如,我们可以说“我用铅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了我的想法”,其中“铅笔”就是一个名词作为方式状语。
这种状语可以用来描述一个动作的方式或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一个动作的执行方式。
比如,“她穿着高跟鞋快速地走过了街道。
”条件状语名词也可以作为条件状语,用于表示某个动作发生的条件。
例如,我们可以说“他在学校工作,只有在放学后才能回家”,其中“学校”就是一个名词作为条件状语。
这种状语可以用来描述必须满足的条件,才能使一个动作发生。
比如,“只有在暴风雨过后,他才能出去散步。
”结论通过了解这些名词作为状语的类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中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这些状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描述事件和动作,并提供更丰富的语言信息。
名词作状语的六种常见类型

名词作状语的六种常见类型
小朋友,让我来给你讲讲名词作状语的六种常见类型吧!
你想想看,咱们平时说话写文章,是不是会用到各种各样奇怪又有趣的表达方式?比如说“他狼吞虎咽地吃着饭”,这里面的“狼吞虎咽”就是一种特别的用法哦!这就是名词作状语啦。
第一种类型是“表比喻”。
就像“风驰电掣”,“风”和“电”本来是名词,在这里却像闪电、像风一样地快速,是不是很形象?这不就把速度快的感觉一下子展现出来啦?
再来说说第二种“表动作处所”。
比如说“道听途说”,在路上听到,在路上传播,这“道”和“途”不就指出了动作发生的地方吗?
第三种是“表动作趋向”。
“东张西望”听过吧?“东”和“西”可不就表示看的方向嘛!
还有“表动作行为的频率”这一种。
像“日积月累”,一天天、一月月地积累,多有规律呀!
“表动作进行的方式”也是常见的哟!“手舞足蹈”,用手和脚的动作来表现兴奋,是不是特别生动?
最后一种是“表动作的工具”。
“车载斗量”,用车装、用斗量,工具一下子就明确啦!
哎呀,你说这些名词作状语的用法是不是特别神奇?就好像给我们的语言穿上了漂亮的魔法衣服,一下子变得精彩万分!
怎么样,你是不是对名词作状语的六种常见类型有了更多的了解呢?我觉得呀,掌握了这些,咱们写作文就能更厉害啦,能把句子写得更有趣、更吸引人!这可太重要啦!。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五种类型:名词用作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一)名词用如动词古代汉语名词可以用如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
如:从左右,皆肘.之。
(左传成公二年)晋灵公不君.。
(左传宣公二年)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齐策四)马童面.值,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史记·项羽本纪)夫子式.而听之。
(礼记·檀弓下)曹子手.剑而从之。
(公羊传庄公十三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左右欲刃.相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师遂东.。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史记·项羽本纪)以上所举的例子可以分为两类:前八个例子是普通名词用如动词,后两个例子是方位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是由上下文决定的。
我们鉴别某一个名词是不是用如动词,须要从整个意思来考虑,同时还要注意它在句中的地位,以及它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跟他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
一般情况有如下四种:①代词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肘之、面之),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②副词尤其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遂东”、“不君”);③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也用如动词(“能水”、“欲刃”);④句中所确定的宾语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脯鄂侯”“手剑”)(二)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定义: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
”这不是说庄公本人吃惊,而是说庄公使姜氏吃惊。
在古代汉语里,不及物动词常常有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当它带有宾语时,则一定作为使动用法在使用。
如: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晋人归.楚公子榖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左传成公三年)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名词活用的七种情况

名词活用的七种情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特殊活用:使动(名词使动动词使动形容词使动)意动(名词意动形容词意动)Ⅱ.简析:(一)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一般情况下只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不能受副词或能原动词的修饰,更不能带宾语,在古汉语中,名词却常常表示与它相关的行为或动作,充当句子的谓语,后面可以带宾语补语,前面可以用副词或能原动词束修饰限制.这时名词就活用为动语了.例句:①驴不胜怒蹄之. (用蹄子踢)②左右欲刃相如. (用刀刃杀害)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识水性,游泳)④客初至,不冠不袜.(戴帽子,穿袜子)其中①②句带宾语,③④受能原动词副词修饰限制.(二)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在句中充当谓语(不带宾语)或定语.在古文中形容词往往临时改变它原有的语法功能,转而表示与其相关的行为或发展变化,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和语法功能.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例句:①楚左尹项伯者,素善侯张良.(与….友善)②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王(说坏话)③烈山泽而.(放大火烧)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缩小,变弱)(三) 动词活用为名词古汉语中,动词在特定情况下,失去动词特点象名词那样来使用.这种现象叫做动词活用为名词.活用后,不再表示动作行为,而是表示与复动词相关的人或事物.例句:①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地里产出的粮食)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埋伏的军队)③审容昧之易安.(容昧的小屋)(四) 形容词活用的名词形容词在汉语中,有时失去了它原有的特点,而获得名词的某些特点.这种现象叫做形容词语用为名词.活用后,从意义看,不在表示某中性质和状态,而是表示具有某重性质和状态的人或物.例句: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②犹不能恃无功之重.(尊贵的地位)③倚南窗口寄傲.(自得的心情)④知否,知否?应是红肥绿瘦.(红的花,绿的叶)(五) 普通名词作状语所谓普通名词,是相对于时间名词而言,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古、今汉语中是很常见的,而普通名词作状语的情况就不同了.在现代汉语中很少见.而在古代汉语中则经常出现.普通名词用在动词前,一般是充当主语.构成主谓关系,而作状语,就成了修饰关系.常见的有以下四种:(1) 比喻动作行为的情状.用名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某些特征作比喻来修饰.例句:①赢粮而景从(像影子)②有席春天下,仓举宇内,囊括四海.(像席子)③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④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翅一样)⑤斗折蛇行.(像蛇那样)(2) 表示对人的态度这是用对待名词状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态度对待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例句:①吾得兄事之.(把他当作兄长来对待)②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把…当作父亲来对待)(3) 表示工具或凭借用名词状语所表示的事物来说明动作为所用的工具,依据或原料.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②黔无驴,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③失期,法当斩.(依法)(4) 表示方位或处所用名词状语证明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或方位.例句:①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前面)②义庙礼之.(在庙堂上)③既东封郑.(在东面)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往上,往下)在现代汉语中,这种现象主要还残存在一些成语,熟语或部分合成词中.如车载斗量,星罗棋布,土崩瓦解,礼贤下士,口诛笔伐.风餐露宿,“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手写体,漆是线等.(六) 使动用法在汉语动词谓语中,一般动宾关系的特点是,主语发出动词谓语的动作,其宾语是谓语的支配对象.如“齐师伐我,”“公问其故.”等.而使动用法则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真特点主要是主语使宾语实行动词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例句:①序八州而朝同列.(使与它同的诸侯来就拜)②外连衡而斗诸侯.(使诸侯互相争斗)两句中的谓语,“朝”,“斗”都不是主语发出的动作行为,而是在主语的支配下有宾语来实行的动作行为.表达这类句子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有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来完成的,因而是动用法的实质,就是用动宾结构的形式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1) 名词的使动用法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发生与该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前者一般是专有名词的活用.后者主要是普通的名词或方面名词.例句: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是白骨长肉)②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使他成为国相)③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使之成为干肉,腊(XI)④适燕者,北其辕,适楚者,南其辕.(使其车辕向北,使其车辕南)(1)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汉语中很常见,这是因为在上古汉语里,兼语结构述设有完全发展成熟,需要用这种结构来表述.⑴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上了宾语,那么很有可能是使动用法.例句:①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②选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束之.(使之束)③操军方连船,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名词做状语

名词做状语名词作状语是指用一个名词来表达某种状态或情况,作为句子的状语。
它可以用来修饰动词、动词短语或其他句子,表示发生动作的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使句子更生动形象,增强句子的意义和表达效果。
一、名词作状语的分类1. 名词作时间状语名词作时间状语,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常用时间名词,如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 night, days, weeks, years等。
例如:He left on Monday. 他星期一离开了。
2. 名词作地点状语名词作地点状语,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常用地点名词,如 home, school, office, hospital, park, street, city, country等。
例如:She lives in Shanghai. 她住在上海。
3. 名词作方式状语名词作方式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式,常用方式名词,如 quickly, slowly, carefully, peacefully, happily等。
例如:He drove carefully. 他小心地开车。
4. 名词作原因状语名词作原因状语,表示动作发生的原因,常用原因名词,如 reason, cause, mistake, trouble, problem等。
例如:They stopped the partybecause of the bad weather. 由于天气不好,他们取消了聚会。
二、名词作状语的特点1. 名词作状语的语序为主动式。
即将名词放在句首,然后加上动词或动词短语,这样句子才能够表达出正确的含义。
例如:In autumn, the leaves turn yellow. 秋天,树叶变黄了。
2. 名词作状语时,多用单数形式。
例如:Yesterday,I went to school. 昨天,我去上学了。
3. 有时候,可以将复数表示的概念改为单数形式作状语。
(完整版)词类活用6大类型

词类活用6 大类型(一)名词作状语解释下列各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
1.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译文:(项伯)常常用自己的身体像翅膀一样遮掩住刘邦。
2.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兄:像对待兄长一样)译文:我将像对待兄长一样地款待他。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箕畚:用竹筐)译文:用竹筐把土石运送到渤海的尽头去。
4.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法:依据秦的法律)译文:估计已经误了约定的期限。
误了期限,依据秦的法律都要杀头(斩首)。
5.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鸿门宴》)(间:从小路)译文:刘邦已经走了,(估计)从小路已经回到军中。
6.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陈情表》)(日:一天比一天)译文:臣想奉诏离家赴任,但是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7.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劝学》)(上、下:向上、向下)译文:向上吃地上的泥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
[规律小结](1)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时需要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一“像”字。
如上面第1 句中的“翼”。
(2)名词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
翻译时需加上一串文字:“像对待……一样”。
如上面第2 句中的“兄”。
(3)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翻译时要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用”。
如上面第3 句中的“箕畚”。
(4)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情理。
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按照”“依据”这一类介词就可以了。
如上面第4 句中的“法”。
(5)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处所名词,翻译时加上介词“在”或者“从”。
如上面第5 句中的“间”。
(6)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这一类句中活用的名词均为时间名词。
在翻译时比较灵活,可加介词“每”,也可将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还可译为“一……比……”等。
如上面第6句中的“日”(7)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
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方位名词,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向”“到”或者“对”一类的介词。
伴随状语的5种类型

伴随状语的5种类型伴随状语是英语中常用的一种状语,用于描述一个动作或者状态的伴随情况。
伴随状语可以放在句首、句中或句末,用来修饰谓语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
在句子中起到补充、限制、强调等作用。
1.介词短语作伴随状语介词短语可以作为伴随状语,表示某个动作或者状态的伴随情况。
介词短语通常由一个介词和其宾语组成,放在被修饰的词或短语的前后位置。
例如:–She walked down the street with her friends.(她和她的朋友走在街上。
)–He ran to the park with a big smile on his face.(他边跑边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2.动词的-ing形式作伴随状语动词的-ing形式可以作为伴随状语,表示动作与其他情况的同时发生。
-ing形式的动词放在句中,通常位于主语和谓语之间,或者放在句末。
例如:–She sat on the bench, reading a book.(她坐在长椅上读书。
)–They watched the movie, crying and laughing.(他们一边看电影一边哭笑。
)3.形容词或副词作伴随状语形容词或副词可以作为伴随状语,用来描述动作或状态的特点。
它们通常与被修饰的词放在一起,可以放在句首、句中或句末。
例如:–He walked slowly through the park.(他缓慢地穿过公园。
)–The children laughed happily at the clown.(孩子们开心地笑着看小丑。
)4.名词或代词作伴随状语名词或代词可以作为伴随状语,用来描述动作或状态发生的背景或条件。
名词或代词作伴随状语时通常放在句中,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
例如:–She went to the beach with her family.(她和她的家人一起去了海滩。
)–I heard the news from my friend.(我从我的朋友那里听到了这个消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作状语的类型及特点
导读:类型结构作用例句翻译格式一般名词作状语比况结构表特征操刀挟盾,猱进鸷击,或能免乎象……似的(一样)比况结构表态度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象对待……似的介词结构表工具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用……拿……介词结构表方式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用……介词结构表处所相如廷叱之在……时间名词作状语重叠式表时间乡邻之生日蹙一天天(月、年)介词结构谨食之,时而献焉良庖岁更刀按时每……方位名词作状语介词结构表方位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在……表趋向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向……从……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