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实验
过滤的实验报告

篇一:过滤实验实验报告实验三过滤实验班级:学号:姓名:一、实验目的1.熟悉板框过滤机的结构。
2.学全板框压滤机的操作方法。
3.测定一定物料恒压过滤方程中的过滤常数k和qe,确定恒压过滤方程。
二、实验原理过滤是一种能将固体物截流而让流体通过的多孔介质,将固体物从液体或气体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过滤速度u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单位过滤面积内通过过滤介质的滤液量,即:23u=dv/(ad?式中a代表过滤面积m,?代表过滤时间s,代表滤液量m.比较过滤过程与流体经过固定床的流动可知:过滤速度,即为流体经过固体床的表现速度u.同时,液体在细小颗粒构成的滤饼空隙中的流动属于低雷诺范围。
因此,可利用流体通过固体压床压降的简化模型,寻求滤液量q与时间?的关系。
在低雷诺数下,可用kozney的计算式,即:dq?31?pu???? 22d??1???ak?l对于不可压缩的滤饼,由上式可以导出过滤速度的计算式为:dp?pk??d?r??q?qe2q?qe3?q?12q?qe kk因此,实验时只要维持操作压强恒定,计取过时间和相应的滤液量以?q~q作图得直线。
读取直线斜率1/k和截距2qe/k值,进而计算k和qe值。
若在恒压过滤的时间内已通过单位过滤面积的滤液q1,则在?????及q1~q2范围内将上述微积分方程积分整理后得:???1q?q1?12?q?q1???q1?qe? kkq-q1)为线性关系,从而能方便地求出过滤常数k和qe.上表明q-q1和(???三、实验装置和流程1.装置实验装置由配料桶、供料泵、圆形过滤机、滤液计量筒及空气压缩机等组成。
可进行过滤、洗涤和吹干三项操作过程。
碳酸钙(caco3)或碳酸镁(mgco3)的悬浮液在配料桶内配制成一定浓度后,为阻止沉淀,料液由供料泵管路循环。
配料桶中用压缩空气搅拌,浆液经过滤后,滤液流入计量筒。
过滤完毕后,亦可用洗涤水洗涤和压缩空气吹干。
2.实验流程本实验的流程图如下所示。
过滤实验实验报告

过滤实验实验报告过滤实验实验报告导言过滤实验是一项常见的实验,通过不同的过滤方法,可以将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与溶液分离。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过滤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分析其原理和适用范围。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混合物(由固体颗粒和溶液组成)、玻璃棒、漏斗、滤纸、玻璃棉、砂子、活性炭等。
实验步骤如下:1. 将混合物倒入漏斗中;2. 选择合适的过滤方法,如普通过滤、砂滤、活性炭滤等;3. 将过滤装置搭建好,并确保密封性;4. 缓慢倒入混合物,观察过滤效果;5. 收集过滤液和残渣,进行进一步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统计,我们发现不同的过滤方法对实验结果有着明显的影响。
以下将分别对不同过滤方法进行分析。
1. 普通过滤普通过滤是最常见的过滤方法,通过滤纸将固体颗粒拦截,使溶液通过。
这种方法适用于颗粒较大、溶液相对清澈的混合物。
然而,对于颗粒较小或溶液较浑浊的混合物,普通过滤的效果并不理想,可能会导致过滤速度缓慢或滤液中仍有颗粒残留。
2. 砂滤砂滤是一种常用的过滤方法,通过砂子的孔隙将固体颗粒截留,使溶液通过。
砂滤适用于颗粒较小、溶液较浑浊的混合物。
由于砂子的孔隙较小,能够有效地阻止颗粒通过,因此砂滤的过滤效果较好。
然而,砂滤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过滤速度较慢、易堵塞等。
3. 活性炭滤活性炭滤是一种高效的过滤方法,通过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将溶液中的杂质去除。
活性炭滤适用于溶液中有机物较多的混合物,能够有效去除异味和有害物质。
然而,由于活性炭的吸附饱和性,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活性炭,否则过滤效果将大打折扣。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不同的过滤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混合物。
普通过滤适用于颗粒较大、溶液相对清澈的混合物;砂滤适用于颗粒较小、溶液较浑浊的混合物;活性炭滤适用于溶液中有机物较多的混合物。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根据混合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过滤方法,以获得最佳的过滤效果。
未来展望虽然本次实验对不同过滤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究,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过滤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过滤化工原理实验报告过滤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过滤实验,掌握化工原理中的过滤操作,并了解过滤的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过滤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通过孔径较小的过滤介质(如滤纸、滤膜等)将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从而获得纯净的溶液或悬浊液。
过滤的原理主要包括两种:表层过滤和深层过滤。
表层过滤是指颗粒截留在过滤介质表面形成过滤膜,而深层过滤是指颗粒截留在过滤介质内部。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滤纸、漏斗、烧杯、橡胶塞等。
2. 将滤纸折叠成合适的形状,放入漏斗内,使其与漏斗壁贴紧。
3. 将需要过滤的混合物倒入漏斗中,让其自然下滤。
4. 若过滤速度过慢,可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混合物,但要避免破坏滤纸。
5. 待过滤液完全通过滤纸后,将滤液收集在烧杯中。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含有固体颗粒的悬浊液进行过滤操作。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收集到的滤液,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过滤操作可以有效地将固体颗粒从悬浊液中分离出来,得到较为纯净的滤液。
2. 过滤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颗粒的大小、浓度、过滤介质的孔径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这些因素来控制过滤速度。
3. 过滤后的滤液可以进一步用于其他化工操作,如结晶、蒸发等。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过滤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过滤作为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掌握过滤的原理和操作技巧,我们可以有效地分离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得到纯净的溶液或悬浊液。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过滤介质和操作条件,以获得更好的过滤效果。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避免杂质的污染。
2. 操作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滤纸破裂或漏斗倾倒。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七、参考文献[1] 张三. 化工原理与实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 李四. 过滤技术及应用[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以上为本次实验的报告内容,希望能对读者对化工原理中的过滤操作有所了解和掌握。
实验四 过滤实验

e = L − L0 ×100%
(2)
L0
式中: L ——砂层膨胀后厚度(cm); L0——砂层膨胀前厚度(cm);
膨胀度 e 值的大小直接影响了反冲洗效果。而反冲洗的强度大小决定了滤料层的膨胀度。
三、实验装置与设备 (一)实验装量
本实验采用如图 1 所示的实验装置。过滤和反冲洗水来自高位水箱。高位水箱的容积(图 中未注出)为 2×1.5×1.5m,高出地配和孔隙度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2. 本实验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表 2 滤层反冲洗实验记录表
序 测定 次 反冲洗流量 反冲洗强度 膨胀后砂层厚度
号
数
Q(ml/s)
(cm/s)
L (cm)
砂层膨胀度
e = L − L0 % L0
1 2 1 3 平均 1 2 2 3 平均 1 2 3 3 平均 1 2 4 3 平均 1 2 5 3 平均 1 2 6 3 平均 反冲洗前滤层厚度 L0=
m = Vn = V − Vc = 1 − Vc = 1 − G
VV
V
Vγ
(1)
式中:m ——滤料孔隙(率)度(%); Vn——滤料层孔隙体积(cm3); V ——滤料层体积(cm3) Vc ——滤料层中滤料所占体积(cm3); G ——滤料重量(在 105℃下烘干)(g); γ——滤料重度(g/cm3)。
滤层截污量增加后,滤层孔隙度 m 减小,水流穿过砂层缝隙流速增大,于是水头损失 增大。为了保证滤后水质和过滤滤速,当过滤一段时间后,需要对滤层进行反冲洗,使滤料 层在短时间内恢复工作能力。反冲洗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其原理是一致的。反冲洗开始时承 托层、滤料层未完全膨胀,相当于滤池处于反向过滤状态,这时滤层水头损失可用式(2)计 算。当反冲洗速度增大后,滤料层完全膨胀,处于流态化状态。根据滤料居膨胀前后的厚度 便可求出膨胀度(率)
过滤实验——精选推荐

过滤实验一、实验目的1. 在一定的压力下进行恒压过滤,掌握过滤问题的工程处理方法及过滤常数K 的测定。
2. 了解过滤设备的构造和操作方法。
3. 加深对过滤操作中各影响因素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过滤是以某种多孔物质作为介质来处理悬浮液,将固体物从液体或气体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过滤是一种常用的固液分离操作,在外力作用下,悬浮液中的液体通过介质孔道,而固体颗粒被介质截留下来,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如发酵液与固体渣之间的分离。
因此,过滤操作本质上是流体通过固体颗粒床层的流动,所不同的是,固体颗粒床层的厚度随着过滤过程的进行不断增加,所以在过滤压差不变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得到的滤液量也在不断下降,即过滤速度不断降低。
过滤速度u 的定义是在单位时间、单位过滤面积内通过过滤介质的滤液量,即ττd dqAd dV u ==式中:A 为过滤面积(m 2);τ为过滤时间(S );q 为通过单位过滤面积的滤液量(m 3/m 2);V 为通过过滤介质的滤液量(m 3)。
可以预测,在恒定的压差下,过滤速率与过滤时间必有如图4-5所示的过细,单位面积的累积滤液量和过滤时间的关系有如图4-6所示的关系。
影响过滤速度的主要因素除势能差、滤饼厚度外,还有滤饼、悬浮液的性质、悬浮液温度、过滤介质的阻力等,故难以用严格的流体力学方法处理。
比较过滤过程与流体经过固体床的流动可知:过滤速率即为流体经过固体床的表观速率u 。
同时,液体在由细小颗粒构成的滤饼空隙中的流动属于低雷诺数范围。
因此,可利用流体通过固体床压降的简化数学模型,运用层流时泊谡叶公式寻求滤液量与时间的关系,推出过滤速度计算式()Lpa K u μεε∆⋅-⋅=2231'1式中:u 为过滤速度(m/s );K'为滤饼孔隙率、颗粒形状、排列等因素有关的常数,层流时K'=5;ε为床层的孔隙率(m 3/m 2);a 为颗粒的比表面(m 2/m 3);△p 为过滤的压强降(Pa );μ为滤液粘度(Pa ·s );L 为床层厚度(m )。
初中化学过滤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过滤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过滤实验,让学生了解过滤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实验器材:玻璃漏斗、滤纸、砂子、水、砂糖溶液、玻璃烧杯、玻璃棒。
实验步骤:
1. 将砂子和水混合,并搅拌均匀,得到一个含有砂子的水溶液。
2. 将砂糖溶液倒入一个玻璃烧杯中。
3. 将玻璃漏斗放入玻璃烧杯中,用滤纸将漏斗底部盖住。
4. 先将含有砂子的水溶液倒入漏斗中,观察砂子残留在滤纸上的过程。
5. 再将砂糖溶液倒入漏斗中,观察砂糖溶液通过滤纸后的情况。
6.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过滤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溅洒和碰撞。
2.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台面整洁。
3. 实验结束后,及时处理实验废液,注意环保。
实验结果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到砂子残留在滤纸上的现象,这是因为砂子的颗粒较大无法通过滤纸的微孔,从而实现了砂子和水的分离。
而砂糖溶液能够通过滤纸,因为砂糖分子较小可以通过滤纸的微孔,实现了砂糖溶液的过滤分离。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到过滤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的能力,也为以后更复杂的分离实验打下基础。
科学小实验一 水的过滤和净化

2、把滴水盖安装在滤水器 上,然后把滤水器倒悬xuán 在水杯上方;
3、按小石粒、滤布、砂、 炭粒、小石粒、大滤布的顺 序依次从下往上放材料入滤 水器中;
4、把混水倒入滤水器。
科学小实验(一):
最后出来的水真的很干净!
根据这个原理,科学家有了许多新发明,江河湖水通过它 可以直接喝,在户外探险、野外生存等方面都非常有用。
科学小实验一 水的过滤和净化.ppt
每当我们打开水龙头时,看到的是清清的水。 而江河里的水,却是混浊zhuó的,大家知道自来 水厂是用什么办法把它们变干净的呢?
原来水厂用过滤净化的办法:经过取水、沉淀diàn、 过滤、吸附fù 、消毒杀菌、最后达到净化的效果。
科学小实验(一):
今天我们做的水过滤
实验五过滤实验

实验五过滤实验一、实验目的过滤是具有孔隙的过滤层截留水中杂质,从而使水得到澄清的工艺过程,砂滤是一种最主要的应用于生产实验的水处理工艺,不仅可以去除水中细小的悬浮颗粒杂质,而且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及有机物。
本实验采用石英砂作为滤料,进行清水、原混水及经混凝后的混水的过滤实验及反冲洗实验。
希望达到以下目的:1.掌握清洁滤料层过滤时水头损失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方法;2.深化理解滤速对出水水质的影响;3.深入理解反冲洗强度与滤料层膨胀高度间的关系,掌握反冲洗方法。
4. 熟悉普通快滤池过滤、反冲洗的工作过程。
5. 加深对滤速、冲洗强度、滤层膨胀率、初滤水浊度的变化、冲洗强度与冲洗膨胀率关系以及滤速与清洁滤层水头损失关系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快速过滤池滤料层能截留粒径远比滤料孔隙小的水中杂质,主要通过接触絮凝作用,其次为筛滤作用和沉淀作用。
要想过滤出水水质好,除了滤料组成需符合要求外,沉淀前或滤前投加混凝剂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过滤水头损失达到最大允许水头损失时,滤池需要进行冲洗。
少数情况下,虽然水头损失未达到最大允许值,但如果滤池出水浊度超过规定要求,也需进行冲洗。
冲洗强度需满足底部滤层恰好膨胀的要求。
根据运行经验,冲洗排水浊度降至10~20度以下可停止冲洗。
快滤池冲洗停止时,池中水杂质较多且未投药,故初滤水浊度较高。
滤池运行一段时间(约5~10 min或更长)后,出水浊度开始符合要求。
时间长短与原水浊度、出水浊度要求、药剂投放量、滤速、水温以及冲洗情况有关。
如初滤水历时短,初滤水浊度比要求的出水浊度高不了多少,或者说初滤水对滤池过滤周期出水平均浊度影响不大时,初滤水可以不排出。
为了保证滤池出水水质,常规过滤的滤池进水浊度不宜超过10~20度。
三、实验装置与设备1. 过滤装置(如图5-1所示) 1套2. 浊度仪 1台3. 200mL烧杯2个,取水样测浊度用。
4. 20mL量筒1个,秒表一块,5. 2米钢卷尺1个,温度计1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南农业大学过滤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板框过滤机的构造、流程和操作方法。
2. 测定某一压力下过滤方程中的过滤常数K 、q e 、τe值,增进对过滤理论的理解。
3. 测定洗涤速率与最终过滤速率间的关系。
二、基本原理恒压过滤是在恒定压力下,使悬浮液中的液体通过介质(称为滤液),而固体粒子被介质截留,形成滤饼,从而达到液—固分离目的的操作。
过滤速度由过滤介质两侧的压差及过滤阻力决定。
因为过滤过程滤渣厚度不断增加,过滤阻力亦不断增大,故恒压过滤速度随过滤时间而降低。
当过滤介质阻力及滤饼阻力均应计入时,恒压过滤方程如下:(1)式中:V —在τ时间内获得的滤液量,m 3;V e —虚拟滤液体积,它是形成相当于滤布阻力的一层滤渣时,应得到的滤液量,m 3;A —过滤面积,m 2; K —过滤常数,m 2/s ; τ—过滤时间,s ;)()(22e e ττKA V V +=+τe —相当于得到滤液V e 的过滤时间,s 。
式(1)中也可写成如下形式:(2)式中,q=V/A ,是过滤时间为τ时,单位过滤面积的滤液量,m 3/m 2; q e = V e /A ,为单位过滤面积上的当量过滤量,m 3/m 2。
1、过滤常数K 、q e 、τe 的测定方法 将式(2)微分,得:(3) 式(3)为一直线,以对q 在普遍坐标纸上标绘,可得一直线。
直线斜率为2/K ,截距为,便可求得K 、q e 、τe 。
但难以测得,实际可用Δτ/Δq 代替。
即(4) 因此,只需在恒压下进行过滤实验,测取一系列的Δτ、Δq 值,然后以为纵坐标,以q 为横坐标(q 取各时间间隔的平均值)作图,即可得到一直线。
这直线的斜率为2/K ,截距为,进而可算出K 、q e 的值;再以q=0,τ=0代入式(2),即可求得τe 。
2、洗涤速率与最终过滤速率的测定在一定压力下洗涤速率是恒定不变的。
因此它的测定比较容易可以在水基流出正常后开始计量,计量多少可根据需要决定。
洗涤速率为单位时间所得的洗液量。
显然:)()(2e e ττK q q +=+τKd dq q q e =+)(2e q Kq K dq τd 22+=dqτd e q K 2dq τd e q Kq K q τ22ΔΔ+=qτΔΔe q K 2w τd dV)(= (5) 式中:V w —洗液量,m 3;τw —洗涤时间,s 。
根据恒压过滤方程,可得恒压过滤方程的最终过滤速率为: = (6) 式中:V —整个过滤时间内所得的滤液总量;Q —整个过滤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所得的滤液总量。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本实验装置GL200B 由空压机、配料槽、压力料槽、板框过滤机等组成,其流程示意如图1。
MgCO 3的悬浮液在配料桶内配制一定浓度后,利用压差送入压力料槽中,用压缩空气加以搅拌使MgCO 3不致沉降,同时利用压缩空气的压力将滤浆送入板框压滤机过滤,滤液流入量筒计量,压缩空气从压力料槽上排空管中排出。
板框压滤机的结构尺寸:框厚度20mm ,每个框过滤面积0.0177m 2,框数2个。
空气压缩机规格型号:风量0.06m 3/min ,最大气压0.8MPa 。
图1 板框压滤机过滤流程w τd dV )(ww τVE τd dV)(E τd dV )()(2)(22e e q q KA V V KA +=+四、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1)配料:在配料罐内配制含MgCO3 2%~3%Be的水悬浮液,MgCO3事先由天平称重,水位高度按标尺示意,桶身直径35mm。
配制时,应将配料罐底部阀门关闭。
(2)搅拌:开启空压机,将压缩空气通入配料罐(空压机的出口小球阀保持半开,进入配料罐的两个阀门保持适度开度),使MgCO3悬浮液搅拌均匀。
搅拌时,应将配料罐的顶盖合上。
(3)设定压力:分别打开进压力罐的三路阀门,空压机过来的压缩空气经各定值调节阀分别设定为0.1MPa和0.2MPa。
设定定值调节阀时,压力罐泄压阀可略开。
建议第一次操作压力控制在0.1MPa(表压),第二次控制在0.2MPa(表压)。
(4)装板框:按板、框的钮数为1—2—3—2—1—2—3……的顺序排列好板框过滤机的板和框。
正确装好滤板、滤框及滤布。
滤布使用前用水浸湿,滤布要绷紧,不能起皱。
滤布紧贴滤板,密封垫贴紧滤布,以免漏液,然后用压紧螺杆压紧板和框。
(5)灌清水:向清水罐通入自来水,液面达视镜2/3高度左右。
灌清水时,应将安全阀处的泄压阀打开。
(6)灌料:在压力罐泄压阀打开的情况下,打开配料罐和压力罐间的进料阀门,使料浆自动由配料桶流入压力罐至其视镜1/2~2/3处,关闭进料阀门。
2、过滤过程(1)鼓泡:通压缩空气至压力罐,使容器内料浆不断搅拌。
压力料槽的排气阀应不断排气,但又不能喷浆。
(2)过滤:将中间双面板下通孔切换阀开到通孔通路状态。
打开进板框前料液进口的两个阀门,打开出板框后清夜出口球阀。
此时,压力表指示过滤压力,清夜出口流出滤液。
每次实验应在滤液从汇集管刚流出的时候作为开始时刻,开始用秒表记录时间,计量筒中液面升至600ml记录一次时间,使时间不至于中断。
即每次ΔV取600ml,记录相应的过滤时间Δτ。
当滤液流速渐慢,呈细线状流出,表明滤渣已充满整个滤框,关闭滤浆进口阀门,停止过滤实验。
量筒交换接滤液时不要流失滤液,等量筒内滤液静止后读出ΔV值,此外,要熟练双秒表轮流读数的方法。
每个压力下,测量8~10个读数即可。
3、洗涤过程(1)关闭板框过滤的进出口阀门。
将中间双面板下通孔切换阀开到通孔关闭状态(阀门手柄与滤板平行为过滤状态,垂直为洗涤状态)。
(2)维持洗涤压力与过滤时压力相同,开启洗水进出口阀(板框前两个进口阀,板框后一个出口阀)进行洗涤。
洗水穿过滤渣后由滤液出口流出,并流入计量筒,同时记录时间,测取有关数据。
洗涤速度比同压力下过滤速度小很多。
每次ΔV取200ml左右。
记录两组数据即可。
(3)洗涤完毕,关闭洗液进板框的阀门、关闭进气阀门。
一个压力下的实验完成后,先打开泄压阀使压力罐泄压。
放开压紧螺杆将滤框拉开,卸出滤渣,清洗滤布,清洗时滤布不要折,重新组装。
调节另一压力数值进行另一次实验。
注意若清水罐水不足,可补充一定水源,补水时仍应打开该罐的泄压阀。
4、实验结束(1)先关闭空压机出口球阀,关闭空压机电源。
(2)打开安全阀处泄压阀,使压力罐和清水罐泄压。
(3)卸下滤框、滤板、滤布进行清洗,清洗时滤布不要折。
五:实验数据处理1.实验记录及处理表格过滤机类型:板框过滤机滤框个数:2个滤布种类:帆布滤框尺寸:0.177m2×20mm过滤总面积:4×0.0177m2虑浆名称:MgC O3溶液温度:24℃表1. 过滤实验记录表过滤面积:A=0.0177×2=0.0354 m2∆V1=575×10−6 m3;∆τ1=26.2 s∆V2=590×10−6 m3;∆τ2=48.4 s∆q1=∆V1/A=575×10−6/0.0354=0.01624 m3/m2∆q2=∆V2/A=590×10−6/0.0354=0.01667 m3/m2∆τ1/∆q1=26.2÷0.01624=1613.0 m2∆τ2/∆q2=48.4÷0.01667=2904.0 m2q=VA =575×10−62×0.0177=0.01624m3/m2依次算出多组△τ/△q及q;在坐标系中绘制△τ/△q~q的关系曲线,如图2和图3所示,从该图中读出斜率。
由图2得:y1=58123x+1005.3由图3得:y2=38860x +602.32由k=2K ,K1=258123=3.144×10−5m2/sK2=238860=5.15×10−5m2/s由截距=2K q e,q e1=1005.358123=0.01730 m3/m2q e2=602.3238860=0.01550 m3/m2以q=0,τ=0代入式,,得:0+q e12=K1×τe1即(0.01730)2=3.144×10−5×τe1得:τe1=8.70 s)()(2eeττKqq+=+(dV dτ)E1=K1A2(q1+q e1)=3.144×10−5×0.03542(0.13291+0.01730)=4.05×10−6(dV dτ)E2=K2A2(q2+q e2)= 5.15×10−5×0.03542(0.13641+0.01550)=6.00×10−6(dV dτ)w1=V w1τw1=250×10−613.7=0.45 s六、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如下表2,表3,图2,图3所示表3.过滤实验数据整理表图2. 0.1MPa时的△τ/△q~q图图3. 0.2MPa△τ/△q~q的关系曲线2.实验结论(1)由实验结果计算得到:在0.1MPa和0.2MPa压力下的K、q e、τe,从数值上可以大体看出,随着压力的增大,τe值减小,K值增大,而q e值在误差范围内不随压强的改变而改变,是与压强无关的量。
(2)在过滤初期,过滤液先浑浊,一段时间后变得清澈。
这是由于刚开始过滤时,滤饼还未完全形成,过滤介质不能完全阻挡滤浆中的颗粒,造成浑浊现象,一段时间后,滤饼逐渐形成,基本上可以截留住所有的颗粒,所以滤液又会逐渐变得澄清。
(3)由实验得到,当压力从0.1MPa上升到0.2MPa压力时,过滤压力增大一倍,得到同一滤液量所需要的时间并没有减半。
由此可验证观察过滤基本方程,他们之间不是线性关系。
(4)由图2,图3,发现实验的第一点△τ/Δq会偏低。
因为我们是从看到计量桶出现第一滴滤液时开始计时,在有液体流出前管道里还会产生少量滤液,而试验中管道里的液体体积产生所需要的时间并没有进入计算,从而造成所得曲线第一点往往有较大偏差。
(5)影响过滤速率的主要因素有过滤压强、过滤介质、过滤面积、仪器阻力、滤饼阻力和滤液物性等。
七、思考题1、板框过滤机的优缺点是什么?适用于什么场合?答:板框过滤机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容易、设备紧凑、过滤面积大而占地面积小、操作压力高、滤饼含水量少、对各种物料的适用能力强,缺点是间歇操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适用于间歇操作的场合。
2、板框压滤机的操作分哪几个阶段?板框压滤机的操作分为,装板框,压实,过滤,重装,用清水灌横穿洗涤。
3、为什么过滤开始时,滤液常常有点浑浊,而过段时间后才变清?答:开始过滤时,滤饼还未形成,空隙较大的滤布使较小的颗粒得以漏过,使滤液浑浊,但当形成较密的滤饼后,颗粒无法通过,滤液变清。
4、影响过滤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当你在某一恒压下所测得的K、qe、τe 值后,若将过滤压强提高一倍,问上述三个值将有何变化?答:过滤压差、过滤介质的性质、构成滤饼的颗粒特性,滤饼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