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与计算

合集下载

数据结构表达式求值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表达式求值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数据结构表达式求值实验报告篇一:数据结构实验二——算术表达式求值实验报告《数据结构与数据库》实验报告实验题目算术表达式求值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专业班级:09级材料科学与工程系pb0920603姓学邮名:李维谷号:pb09206285箱:指导教师:贾伯琪实验时间:20XX年10月10日一、需要分析问题描述:表达式计算是实现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问题之一,它的实现是栈的应用的一个典型例子。

设计一个程序,演示通过将数学表达式字符串转化为后缀表达式,并通过后缀表达式结合栈的应用实现对算术表达式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问题分析:在计算机中,算术表达式由常量、变量、运算符和括号组成。

由于不同的运算符具有不同的优先级,又要考虑括号,因此,算术表达式的求值不可能严格地从左到右进行。

因而在程序设计时,借助栈实现。

设置运算符栈(字符型)和运算数栈(浮点型)辅助分析算符优先关系。

在读入表达式的字符序列的同时完成运算符和运算数的识别处理,然后进行运算数的数值转换在进行四则运算。

在运算之后输出正确运算结果,输入表达式后演示在求值中运算数栈内的栈顶数据变化过程,最后得到运算结果。

算法规定:输入形式:一个(:数据结构表达式求值实验报告)算术表达式,由常量、变量、运算符和括号组成(以字符串形式输入)。

为使实验更完善,允许操作数为实数,操作符为(、)、.(表示小数点)、+、-、*、/、^(表示乘方),用#表示结束。

输出形式:演示表达式运算的中间结果和整个表达式的最终结果,以浮点型输出。

程序功能:对实数内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能正确的运算出结果,并能正确对错误输入和无定义的运算报错,能连续测试多组数据。

测试数据:正确输入:12*(3.6/3+4^2-1)#输出结果:194.4无定义运算:12*(3.6/(2^2-4)+1)#输出结果:表达式出错,除数为0,无意义错误输入:12+s#输出结果:eRRoR!二、概要设计拟采用两种类型的展分别对操作数和操作符进行操作。

实验二 算术运算类操作实验 (基础与设计)

实验二 算术运算类操作实验 (基础与设计)

实验二算术运算类操作实验 (基础与设计)一、实验要求和目的1、了解汇编语言中的二进制、十六进制、十进制、BCD 码的表示形式;2、掌握各类运算类指令对各状态标志位的影响及测试方法;3、熟悉汇编语言二进制多字节加减法基本指令的使用方法;4、熟悉无符号数和有符号数乘法和除法指令的使用;5、掌握符号位扩展指令的使用。

6、掌握BCD 码调整指令的使用方法二、软硬件环境1、硬件环境:计算机系统 windows;2、软件环境:装有MASM、DEBUG、LINK、等应用程序。

三、实验涉及的主要知识本实验主要进行算术运算程序设计和调试,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1.加减法处理指令主要有加法指令ADD,带进位加法ADC,减法指令SUB,带进位减法指令SBB。

2.乘除法指令和符号位扩展指令主要有无符号数乘法指令MUL,带符号数乘法指令IMUL,无符号数除法指令DIV,带符号数除法指令IDIV,以及符号位从字节扩展到字的指令CBW 和从字扩展到双字的指令CWD。

3.BCD 码的调整指令主要有非压缩的BCD 码加法调整指令DAA,压缩的BCD 码减法调整指令DAS,非压缩的BCD 码加法调整指令AAA,非压缩的BCD 码减法调整指令AAS,乘法的非压缩BCD码调整指令AAM,除法的非压缩BCD 码调整指令AAD。

8088/8086 指令系统提供了实现加、减、乘、除运算的上述基本指令,可对下表所示的数据类型进行数据运算。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对于两组无符号数,087H 和034H,0C2H 和5FH,试编程求这两组数的和差积商,并考虑计算结果对标志寄存器中状态标志位的影响。

设计流程:源代码:DATAS SEGMENTARRAY DW 087H,034H,0C2H,05FHJIA DW 2 DUP(?) ;储存两组加法结果JIAN DW 2 DUP(?) ;储存两组减法结果CHENG DW 2 DUP(?) ;储存两组乘法结果CHU DW 2 DUP(?) ;储存两组除法结果DATAS ENDSSTACKS SEGMENTSTACKS ENDSCODES SEGMENTASSUME CS:CODES,DS:DATAS,SS:STACKSSTART:MOV AX,DATASMOV DS,AXMOV SI,0MOV BX,0SUB BX,2SUB SI,4L1:ADD SI,4ADD BX,2MOV AX,ARRAY[SI] ;第一个运算数ADD AX,ARRAY[SI+2] ;加法运算MOV JIA[BX],AX ;储存加法结果MOV AX,ARRAY[SI]SUB AX,ARRAY[SI+2] ;减法运算MOV JIAN[BX],AX ;储存减法结果MOV AX,ARRAY[SI]MUL ARRAY[SI+2] ;乘法运算MOV CHENG[BX],AX ;储存乘法结果MOV AX,ARRAY[SI]MOV CX,ARRAY[SI+2]DIV CL ;除法运算MOV CHU[BX],AX ;储存除法结果CMP BX,2JNZ L1MOV AH,4CHINT 21HCODES ENDSEND START程序结果:通过-t逐步运行程序,逐步查看每次运算后标志位的状态,结果如下:2、在数据段定义了两个多精度的有符号16 进制数,FIRST 和SECOND ,1)求两数的和与差,并将结果存放在THIRD 为首地址的缓冲区中;2)如果把两组数据当作十进制数据来处理,再次求两数的和与差,并将结果存放在FORTH 为首地址的缓冲区中。

实验二 运算器实验

实验二  运算器实验

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报告书实验学生班级 K网络工程121实验学生姓名王云峰学号 240121525实验地点信息楼A115实验二运算器实验同组同学李翔240121515(合作小组朱赛杰240121533)实验日期 11月27日实验仪器号 TEC-XP+14S022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Am2901运算器内部组成的了解, 掌握四片Am2901芯片间的连接关系, 以及它与有关外部逻辑电路的连接关系。

2.准确把握该运算器的控制与使用, 即掌握其运算与操作功能, 以及正确地为其提供全部控制信号及有关数据的手段与技术。

3.初步了解运算器在计算机整机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1.脱机方式下运算器的控制及运行设计控制信号序列,在脱机方式实现给定程序段的功能。

记录按压START 前后的ALU的运算结果和状态标志。

2.联机方式下运算器的控制及运行在联机方式下,汇编并单步执行给定程序段,查看并记录每条指令执行后的运行结果。

使用指令的单步骤执行方式,观察与运算器相关的控制信号的状态。

三、实验步骤与结果脱机的运算器实验,在教学实验中实现如下7项操作功能:预期功能实现方案R0 ←1234 数据开关拨1234,B地址给0,D+0,结果送B口选的R0R9 ←789F 数据开关拨789F,B地址给9,D+0,结果送B口选的R9 R9 ←R9-R0 B地址9,A地址给0,最低位进位给1,B-A,结果送B 口选的R9R0 ←R0+1 B地址给0,最低位进位给1,B+0,结果送B口选的R0 R10←R0 B地址给A,A地址给0,A+0,结果送B口选的R10逻辑右移在有了预期功能和实现方案之后,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就是依据教学计算机的简明操作卡中的有关表格中规定的内容,找出实现每一操作功能要用到的控制码。

请把表2-3中各组控制信号的正确的取值填写在相应位置,然后把运行结果的状态信息填入表2-4。

思考题:执行R0+1时,为什么输出Y15-Y0为1234,而不是1235?左右移位时,是通用寄存器本身移位,还是它与Q寄存器联合移位是怎么区分的?最高、最低位的移位输入信号是怎么给出的?C在移位中有什么作用?联机的运算器实验,改用教学计算机的指令实现上述脱机运算器实验完成的功能。

第3章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第3章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我知

进步
❖大一:大学计算机基础 ❖大二:VB、C、Athorware、
Access、Photoshop
课程定位
基本技能
中英文录入(50字/分) 计算机基础知识 Windows XP 网络应用 Word 2019 文字处理软件 Excel 2019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PowerPoint 2019 演示软件
【方法】除基逆取余
【例】将十进制数253转换成二进制数
十进制数(D)
余数
2 253
└2 126 └2 63 └2 31 └2 15 └2 7 └2 3 └2 1 └0
1
转换结果的最低位
0
1
1
1
1
1
1
转换结果的最高位
转换结果: (253)10=(11111101)2
【例】将十进制数253转换成八进制数转换结果的最低位
集成电路
Integrated
大规模集成电路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计算机各个发展阶段的比较
发展对象
比较 特点 对象
第一代
第二代
(1946~1957) (1958~1964)
第三代 (1965~1970)
第四代 (1971至今)
电子器件
电子管
晶体管
中、小规模集成电 路
主存储器
磁芯、磁鼓
6 0 3.2 5
6×102 3×100
2×10-1
5×10-2
计算机中常用的几种计数制
十进制 二进制 八进制
数码
0~9
0,1
0~7
基数
10

计算机组成与基本操作实验数据与结论

计算机组成与基本操作实验数据与结论

计算机组成与基本操作实验数据与结论
实验目的:通过实际操作,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实验内容:
1. 计算机硬件组成:通过实物展示和讲解,了解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声卡、网卡、电源等。

2. 计算机软件操作:学习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如文件管理、程序安装与卸载、系统设置等。

3. 办公软件操作:学习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掌握文字编辑、表格制作、幻灯片制作等基本技能。

4. 网络操作:学习浏览器的使用、网络搜索、电子邮件收发等网络操作技能。

实验数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实际操作记录了以下数据:
1. 计算机硬件组成:记录了各个硬件部分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如CPU负责处理数据和指令,内存储器负责存储临时数据等。

2. 计算机软件操作:记录了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操作方法,如文件管理可以通过鼠标右键菜单实现,程序安装与卸载可以通过软件自带工具实现等。

3. 办公软件操作:记录了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技巧,如Word中的段落格式设置、Excel 中的公式使用等。

4. 网络操作:记录了浏览器的基本功能和网络搜索技巧,如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使用电子邮件发送文件等。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计算机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了自身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学习和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

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

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为我们的现代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

而计算机基础实验则是我们学习计算机科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我在计算机基础实验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并总结实验的结果和收获。

实验一:计算机硬件组装与调试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组装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我了解了主板、CPU、内存、硬盘等硬件设备的功能和相互连接方式。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调试计算机硬件故障,提高了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实验二:操作系统安装与配置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和步骤,并学会了对操作系统进行基本的配置和优化。

这不仅提高了我对操作系统的理解,还为我以后的计算机使用提供了便利。

实验三:计算机网络配置与管理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配置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我了解了网络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学会了对局域网进行基本的配置和管理。

这对于我们理解互联网的工作原理和提高网络安全意识都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四:数据库设计与管理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

通过实际操作,我了解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和Oracle。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设计和优化数据库结构,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安全性。

实验五:程序设计与开发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程序设计和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我学会了使用编程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并学习了常用的开发工具和技术,如IDE和版本控制系统。

这为我以后的软件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

实验六:计算机安全与防护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安全和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我了解了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威胁和攻击方式,并学会了如何使用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等工具进行计算机安全防护。

这对于保护个人隐私和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侵害具有重要意义。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实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我在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进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

实验一:二进制与十进制转换在计算机中,数据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和处理。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习了如何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以及如何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通过实际操作,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原理,并且掌握了转换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二:逻辑门电路设计逻辑门电路是计算机中的基本组成部分,用于实现不同的逻辑运算。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逻辑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并通过电路设计软件进行了实际的电路设计和模拟。

通过这个实验,我深入理解了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并且掌握了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

实验三: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是由多个逻辑门组合而成的电路,用于实现复杂的逻辑功能。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的电路设计和模拟,实现了多个逻辑门的组合。

通过这个实验,我进一步掌握了逻辑电路设计的技巧,并且了解了组合逻辑电路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实验四:时序逻辑电路设计时序逻辑电路是由组合逻辑电路和触发器组合而成的电路,用于实现存储和控制功能。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的电路设计和模拟,实现了存储和控制功能。

通过这个实验,我进一步了解了时序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并且掌握了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技巧。

实验五:计算机指令系统设计计算机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用于控制计算机的操作和运行。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指令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的指令系统设计和模拟,实现了基本的指令功能。

通过这个实验,我深入了解了计算机指令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且掌握了指令系统设计的基本技巧。

实验六: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计算机硬件系统是由多个模块组成的,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与实训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与实训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根据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以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求所开设的计算机类基础课程。

其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本,应为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操作基础。

其授课对象为非计算机专业一年级学生。

1、参考课时总课时为72课时,理论教学课36时,实践教学36课时。

2、教材编写思路根据国家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结合社会行业对计算机技术操作型人才的需要,进一步突出专业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重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教材编写应采用新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遵循的编写原则是:“突出实用、注重发展”。

为满足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学习的需要,力求使教材更加突出以下主要特点:1)体现以学生为本,针对目前学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突出学生对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主体性。

2)强调教材的互动性,根据学生对知识接受的过程特点,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的培养,把学与教有机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编写应采用以活动为主线的方式进行,通过对活动的学习而掌握计算机技术的知识和操作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的能力、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能力及网络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的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熟练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运用Windows xp管理计算机系统,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方法,熟悉因特网的基础应用与网络信息安全常识,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力培养目标使学生深入掌握计算机有关知识和技能,养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与计算
学号:1120161816 姓名:田雄辉班级:07011606 实验时间:2016年9月29日实验报告表2-1 数值型数据在计算机中的二进制表示实验记录表
实验报告表2-2 不同进制数据与二进制数据转换实验记录表
实验报告表2-3 数据的原码,补码和反码表示实验记录表
实验报告表2-4 二进制算术运算实验记录表
实验报告表2-5 溢出实验记录表
实验报告表2-6 浮点数的小数点浮动实验记录表
实验报告表2-7 表示浮点数的二进制串中阶码位数改变实验记录表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