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说课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通用7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通用7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篇1一﹑教学目标1﹑在读中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态,想像诗中生动,传神的画面,从中感受到杜甫诗歌语言的遒劲刚健,思想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兴趣,提高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会写诗中生字“涕”“洛”。
并理解诗意。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能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1﹑鼓励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查找诗歌写作背景,即了解安史之乱带来的战乱之苦。
并做相应摘抄,在课堂上互相交流,有助于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地图,小黑板。
教学流程一﹑紧扣“快”字,揭题。
(板书:“生平第一快诗”)指名生说自己的理解。
师:“快”快乐,舒畅。
试想诗人会遇到什么样的的事情产生什么样的心情才会写下一生之中最快乐的诗句?出示:-----遇(听)到(大快人心)的事产生(极度兴奋喜悦的心情)才会写下(最快乐)的诗句。
(生自由表达想法。
)师: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就是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课题),齐读。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听说朝廷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听你讲述题目的意思,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在《示儿》一课中,陆游称朝廷军队为(王师)收复失地是叫(定)如果用陆游的说法,可怎么说“闻王师北定中原”但陆游直至死前,也不能实现心愿,所以他“悲之切”。
(板书北宋——陆游——“未闻王师定中原”——悲之切)。
时隔400多年,说法不同了,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是什么呢?学完这首诗,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请结合诗的题目把板条上的话说完整。
(杜甫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这一大快人心的消息,极度兴奋,极度喜悦,写下了这首最快乐的诗。
)二、与文本对话,质疑问难解诗意。
一起读黑板上这句话,给自己提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能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回答自己的问题。
(预设:为什么听到这一消息,如此高兴?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歌写作背景。
及“安史之乱”的相关知识。
)师:“安史之乱”经久不息,给国家和人民(包括诗人自己)造成了种种痛苦和灾难。
小学语文五(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三篇)

小学语文五(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一、说教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的古诗三首之一,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作,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
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二、说教学目标1、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进一步强化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了解一代伟人普通情感培养,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3、进一步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
(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自主学习字词,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想象诗中生动传神的画面,培养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四、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
但是学生对于古诗的时代背景了解较少,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的资料,必要时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补充有关的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五、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教学中,设置情景,激发学生认知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使学生这一教学主体主动积极地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探究。
教学过程体现“以读为本”的新课标理念,教学中,始终让“读”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古诗词的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入情入境的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2.说学法:教学过程体现“以读为本”的新课标理念,教学中,始终让读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古诗词的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入情入境的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的思想的启迪。
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导入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设计思想:按照初读诗句→品读诗句→感情朗读的过程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诗的韵味,诗中蕴含的感情。
激发学生和诗人心灵交流,同喜同悲。
读中悟情,读中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从而构建本色的语文课堂。
教学流程:一、导入1、(KJ出示音乐渲染气氛)随着悠扬的古乐我们这堂课将走进古诗的画卷,谁先来吟诵一两句杜甫的诗句?(生答)读着杜甫的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答)师相机介绍杜甫及他作品主要风格。
(出示KJ杜甫简介)2、过渡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他另一种风格的一首诗,是他生平第一快诗他就是出示课题(KJ出现课题)二、初读诗。
1、齐读课题、解题。
(从课题中你们知道了什么?)2、过渡由于战乱,杜甫一家在他乡异地流浪了整整八年之久,收复蓟北的消息传来,此时,诗人心情会怎样?(是的)诗人一听到这胜利的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现在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诗中吧!3、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①点名读②听录音朗读(出示KJ录音朗读)③学生学着录音自由读,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④齐声朗读,要求读出诗的韵味三、理解诗的大意1、小组讨论2、交流理解诗意3、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全诗四、悟诗情1、过渡:诗中意思你们已深刻体会了,那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一份怎样的情感呢?(喜)(出示KJ思考、讨论)2、找出诗中喜欲狂的句子交流后(KJ出示这几句话)学生反复读(交流中相机出现路线图让学生感受诗人归心似箭心情)。
3、深切体会喜欲狂心情①过渡:作者的这份喜从何而来呢?为什么收复了蓟北诗人又会如此欣喜若狂呢?让我们一起来和诗人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你就会有切身体会,请看大屏幕(出示KJ背景)师随着画面讲解。
课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公开课的教案设计(通用7篇)

课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公开课的教案设计课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公开课的教案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公开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公开课的教案设计篇1(一)板书课题(二)教师简介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在他最高兴的时候写下的。
此诗写于763年,安史之乱的头目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他的部下纷纷投降;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乱从此结束。
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后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之情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闻:听说。
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意思是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三)检查朗读诗句的情况(四)理解诗意方法:先看看自己懂了哪些词语,再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不懂,最后集中时间讨论。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通常作为四川的简称。
忽传:忽然间到处传扬。
收蓟北:收复蓟北。
意思是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在剑外到处传扬。
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因喜极而泪下。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再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愁?漫卷:胡乱卷起。
欲:将要,简直要。
狂:放怀,无拘无束,热情不加节制。
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歌唱。
须:须要。
纵:放任,这里尽情的意思。
在大晴天里放声歌唱,畅饮美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就。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过那巫峡的叠蟑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精选13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精选13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春望》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并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通过理解诗句,了解内容,明白杜甫听到成功喜讯后那样欢快的缘由,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剧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首先请同学们读一读唐代诗人韩愈曾写过的一句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出示)这句诗写了唐代两个宏大的诗人,李是李白,称为"诗仙',杜是杜甫,称为"诗圣'。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于世,放射出万丈光线。
再一起读。
2、杜甫(板书)一生写了很多的诗,流传至今的有一千多首。
他的一生苦多乐少,他的诗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生活,以肤浅、愁苦为主要特色,因此,他还被称为"苦难诗人'。
今日,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
(板书)什么是快诗,就是描写欢乐心情的诗,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生齐读)闻:听闻,官军:唐王朝的军队。
收:收复,河南河北指黄河的南面和北面。
河南洛阳就是杜甫的家乡。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听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3、八年了,诗人听闻官军收复了失地,心情如何?(喜悦、感动)让我们带着喜悦、感动的心情读。
二、精读诗歌1、诗人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时,是怎样的表现呢?我们来读一读诗的第一句。
这一句里消失了两个地名,是"剑外'和"蓟北',"剑外'指的是剑门关以南的地主,在现在的四川,四川对于杜甫来说是遥远的异乡。
"蓟北'是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着安史叛军的崩溃,破裂的山河得到了重新统一,这对于诗人来说是天大的喜讯。
"忽'是突然,说明消息来得很突然,意想不到,以至于诗人初闻涕泪满衣裳。
"初闻'就是刚刚听闻,"涕泪'就是眼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5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意境。
2.诵读古诗,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提高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教学难点:品词析句,提高对古诗的欣赏水平教学方法:以读促悟,悟中品读教学准备: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教学过程:一、延伸导入课前同学们背了那么多古诗,背得那么投入,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七言诗,也是杜集中一篇别具风神的佳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二、初读古诗,了解背景1.请同学们看书或看大屏幕自己出声读一读这首诗。
2.交流初读后的感受,提出疑问。
3.结合题目了解背景。
(诗题写到了当时的一个历史事件,关于这一事件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所处的境地,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
课前谁搜集资料有所了解,请给大家讲一讲。
)三、自由读诗,引发思考1.学生自由读诗,读通读顺,试着读出诗人高兴、喜悦的心情来。
2.指名朗读,评价促思。
(听了刚才同学的朗读,大家都感到这首诗的内涵没有读出来,有什么好办法把这首诗读好呢?)3.学生交流独特的学习方法,教师加以肯定和点拨。
四、研读古诗,品评赏析1.请同学们深入诗歌中细细读一读,品一品,对哪一两句感兴趣,就重点研读一下这两句。
2、自由研读,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读后评,评促悟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诗文的感悟和体验。
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读出自己的理解,不断提高古诗的欣赏水平。
)五、课外研读,提高积累同学们学诗的兴致这样高,老师为大家再推荐杜甫写的另外一首诗歌《春望》,希望同学们运用刚才的学诗方法,好好研读一下,作为课外积累。
六、板书设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喜极而泣欣喜若狂忘乎所以归心似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中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态,想象诗中生动、传神的画面,从中感受到杜甫诗歌语言的遒劲刚健,思想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教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教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教案(精选10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教案篇1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包括两首抒发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古诗。
一首是陆游的《示儿》,这是诗人临终前的诗,相当于遗嘱。
另一首是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下这首诗。
学情分析:教学这两首诗,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例如《示儿》,可以让学生先说说,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诗句、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再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让学生说一说,杜甫高兴的原因是什么,从哪些诗句和词语中看出杜甫的高兴。
教学目的: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3、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前一个单元我们曾学过《七步诗》、《长歌行》、《出塞》,每一首诗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感情。
诗人写的诗里表达爱国情感的不少,今天我们就学习两首。
一首是陆游写的《示儿》,这是临终前写的,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另一首是杜甫写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对祖国重新获得统一的欢乐心情。
二、范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
三、学生自读。
四、学习第一首诗《示儿》。
1、作者简介。
2、借助注释自学这首诗。
3、检查自学的效果。
(1)说说诗句“死去元知万事空”。
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就什么都没有了。
(2)“但悲不见九洲同”。
但,相当于“只”。
九洲:指全国。
同,指统一。
诗句的意思是: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3)“王师北定中原日”。
王师,指南宋的军队。
定,指平定,这里指收复的意思。
中原,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诗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
(4)“家祭无忘告乃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1一、说教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杜甫生平的第一快诗。
这首诗既是学生学习古文化的好教材,又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首诗显著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词藻,难懂的典故。
针对以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涕、洛”,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会背诵这首诗。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及原因。
二、说教法设计学生读书、自学、质疑、教师释疑的环节,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多读,反复品味。
(这一教法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习惯。
)三、说学法回忆学习古诗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古诗应掌握的一些知识。
(意在激活学生的记忆信息为古诗的自学提供思路)并鼓励他们采取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
突出教给学生一些方法,(例如:弄懂诗句的意思,串词成句,串句成篇。
让学生在反复的读的训练中学会体会诗的感情。
)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学了。
四、说教学程序1、解诗题、知诗人,了解时代背景。
(1)首先从检查学生的预习导入,问学生谁了解杜甫?谁知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找学生说。
不过课上还是要强调一下诗人、写作背景介绍诗人:杜甫,唐代大诗人,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个人享有“诗圣”之称。
家乡是洛阳。
(这里有必要让学生回忆“朝代歌”,“夏商周,秦两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以此让学生对诗所反映朝代有所感知。
对朝代有个时间概念,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与营养。
)时代背景;当时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失地相继被收复,诗人听到这一喜讯后写下了这首诗。
因为长达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让诗人流落四川的剑外,无时无刻不盼望早日结束战乱,结束背井离乡之苦,回洛阳安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一、说教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杜甫生平的第一快诗。
这首诗既是学生学习古文化的好教材,这首诗显著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词藻,难懂的典故。
针对以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涕、洛”,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会背诵这首诗。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及原因。
二、说教法
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多读,反复品味。
(这一教法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
)
三、说学法
回忆学习古诗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古诗应掌握的一些知识。
(意在激活学生的记忆信息为古诗的自学提供思路)并鼓励他们采取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
突出教给学生一些方法,(例如:弄懂诗句的意思,串词成句,串句成篇。
让学生
在反复的读的训练中学会体会诗的感情。
)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学了。
四、说教学程序
1、解诗题、知诗人,了解时代背景。
(1)
介绍诗人:杜甫,唐代大诗人,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个人享有“诗圣”之称。
家乡是洛阳。
(这里有必要让学生回忆“朝代歌”,“夏商周,秦两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以此让学生对诗所反映朝代有所感知。
对朝代有个时间概念,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与营养。
)
时代背景;当时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失地相继被收复,诗人听到这一喜讯后写下了这首诗。
因为安史之乱让诗人流落四川的剑外,无时无刻不盼望早日结束战乱,结束背井离乡之苦,回洛阳安居。
(2)进而解诗题,题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
题目的意思是听到唐王朝的军队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
(以上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帮
助学生弄懂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会如此喜欲狂的原因,为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作下了一个很好铺垫。
)
2、抓字眼,明诗意。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通过查读,完成教学任务,重点指导个别字的读音。
这里针对学生的质疑重点明确两个问题:
A:诗中表示地点的有六个词语:剑外、蓟北、八峡、巫峡、襄阳、洛阳。
表示地区的有两个词语:河南、河北。
学生对这些地名没有空间概念。
利用地图直观地向学生介绍它们的地理位置,(介绍时我指着地图这样说:安史之乱时,叛军占领了这里:河南、河北。
而诗人也由老家洛阳流落到四川的剑外。
当唐王朝军队平定叛乱,相继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传到四川的剑外时,诗人是欣喜若狂,心中早已计划好回乡的路线,那就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如此介绍学生便有了空间的概念,明了了这几个表示地名词语之间的关系了。
有助于对诗文的深入理解。
)
B:古今异义的词: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孩子。
今义是男子的配偶。
青春:古义是明媚的春光。
今义是青年时期。
(这里的设计意图是:一为学生自学古诗扫清了障碍,为“放手”让学生自学作了铺垫。
二为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3)理解诗的句意及全诗的诗意
4句诗扫清文字、词语的障碍之后,引导学生串词成句,说句意,串句成篇,说诗意。
(这里的设计只是对诗的意境的初步体验,犹如蜻蜓点水。
要使头脑中对诗的意境体验更具体、更丰富,真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悟诗情。
)
3、想意境,悟诗情
这一环节教学设计的问题是:诗中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情?你从哪些词语体会
到的这种心情?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4、诵诗句,品诗味
“好诗不厌百回读”,为了使学生读出味来,读出感受来,我分为三点进行教学:①尝试读,有感情地朗读;②示范读,要求学生读出喜悦心情来;③反复练读。
6、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首联忽听见外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高兴地泪水沾满了衣裳
颔联妻子和孩子的愁容已不复存在,高兴得简直要发狂颈联纵情饮酒称春光早日回到家乡
尾联想象着飞速回到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