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元素复习(一)概述(二)卤族元素(三)氧族元素不分版本教案
高中化学《卤族元素》详细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卤族元素》详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卤族元素的共同特性及各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2.理解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位置和特性与它们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3.能够分析和解决有关卤族元素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阐述卤族元素的共同性质和各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2.让学生理解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位置和特性与它们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位置和特性与它们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卤族元素的共同特性及性质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盐、海水、海带等与卤族元素相关的物质,激发学生对卤族元素的兴趣。
2.卤族元素的共同特性(20分钟)通过教材的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卤族元素的共同特性:电子层都有7个电子,外层电子数为1,容易失去外层电子形成-1价阴离子。
3.不同卤素元素的性质及用途(40分钟)介绍氯、溴、碘的常见化合物和用途,并通过实验展示卤素的一些特性,如Cl2气体与亚铁离子作用生成蓝色亚铁离子和I2溶液与淀粉的反应等。
第二课时: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周期表位置1.讲解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周期表位置(30分钟)通过教材的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周期表位置。
2.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卤族元素,在白板上绘制该元素的原子模型,并介绍该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3.小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卤族元素的理解。
第三课时:卤族元素应用和问题解析1.卤族元素的应用(20分钟)通过讲解卤族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消毒、制药、农业和摄影等,激发学生对卤族元素的应用的兴趣。
2.解析问题(30分钟)给学生提供几个问题:为什么卤族元素容易失去外层电子形成-1价阴离子?为什么卤族元素的活动性逐渐减弱?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答这些问题。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非金属元素学案

第九单元非金属元素一、非金属通论1、结构和位置(1)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在目前已知的112种元素中,非金属有16种(外加6种稀有气体元素)。
除氢外,非金属元素地都位于周期表的。
H元素在。
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及化合价①与同周期的金属原子相比较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4~7个,H为1个,He 为2个,B为3个),次外层都是饱和结构(2、8、或18电子结构)。
②与同周期的金属原子相比较,非金属原子核电荷数,原子半径,化学反应中易电子,表现性。
③最高正价等于,对应最低负价等于;如S、N、Cl等还呈现变价。
2、非金属单质(1)几种重要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和物理性质(2)重要气、液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和物理性质12(3)结构与单质的化学性质3、非金属单质的制备(1)原理:化合态的非金属有正价态或负价态。
R R ne n−−→−-++,0R R ne n−−→−---(2)方法: ① 氧化剂法,如:② 还原剂法,如: ③ 热分解法,如: ④ 电解法,如: ⑤ 物理法,如:4、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1)分子构型与物理性质ⅣA ——RH 4 结构, 分子;ⅤA ——RH 3 , 分子; ⅥA ——H 2R , 分子; ⅦA ——HR , 分子。
固态时均为 晶体,熔沸点较 ,常温下 是液体,其余都是气体。
(2)化学性质① 稳定性及水溶液的酸碱性非金属元素原子跟氢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气态氢化物,一般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跟氢化合能力越 ,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 。
②还原性a.与O2:NH3→NO,H2S→SO2(或S),HCl→Cl2。
b.与Cl2:H2S→S,HBr→Br2,NH3→N2。
c.与Fe3+:H2S→S,HI→I2。
d.与氧化性酸:H2S+H2SO4(浓)→,HBr、HI分别与浓硫酸及硝酸反应e.与强氧化剂:H2S、HCl等可与酸性KMnO4作用。
(3)非金属氢化物的制取①单质与H2化合(工业上):例如等,PH3、SiH4、H2S等也能通过化合反应生成,但比较困难,一般由其他方法制备。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教案 (1) 2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教案【教学建议】对于非金属元素的考查,部分地区的高考中在保持原有考点不变的情况下,弱化了对磷的考查,但在以往高考中不被看好的元素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在近年高考中的地位相当突出,要引起重视。
从考点的变化情况来看,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仍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其命题形式一般为实验探究、计算、推断等。
预计今后的高考中,将会进一步注重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知识的整体性和探究性,强化与生活、社会实际问题的联系,试题可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可能以实验题和无机推断题的形式出现,以环保为主题设计问题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复习策略】1.本单元中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以点带线,以线连面,即以具体物质推一般,以个别推整体。
2.要抓住“位——构——性”三者的关系,充分体现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理论指导作用。
3.要充分体现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基本理论的指导作用。
4.本单元涉及的化学实验较多,要注意对实验的原理、设计、操作的要点及注意事项的理解,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第10讲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复习课题】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考纲要求】1.碳、硅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以及应用。
2.碳、硅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课时安排】3课时1.第一课时:基础知识梳理2.第二课时:重、难点专题剖析3.第三课时:例题、变式训练讲评【第一课时:基础知识梳理】【教学过程】一、碳、硅网络导图二、硅及其重要化合物1、单质硅(Si):⑴存在: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排第二,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只有以化合态存在的硅,硅是一种亲氧元素(这与同主族的碳不同),一般以二氧化硅、硅酸盐的形式存在。
⑵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硬度大。
⑶原子结构:硅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易失电子又不易得电子,主要形成四价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专题复习讲义.doc

非金属元素专题复习讲义专题复习内容1.元素及其化合物内容学习的方法2.非金属元素的概述3.氢气、水的知识小结重点、难点剖析及典型例析(一)学习方法指导1.每族元素抓住代表物.重点讨论该元素的单质、氧化物、氢化物、酸、碱或盐等有关知识.2.注意该族元素与其代表物在结构、性质上的相似性、递变性和特殊性.3.研究结构应分三层次考虑.(1)原子结构(价电子数、原子半径、核电荷数等)(2)分子结构(主要指化学键的种类及牢固程度)(3)晶体结构(构成微粒、微粒间的作用力、空间构型等)4.理清下列关系.5.元素化合物知识网络化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占有较重的比例,内容繁多锁碎,要尽可能以最佳的方法或方式来总结成网络图,主线明确、脉络清晰.(二)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结构特点.(1) 除H外,非金属元素均在“阶梯线”的右上方(2) 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元素)均在主族(零族)(3)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H.B除外)(4) 原子半径比同周期金属半径小.(稀有元素除外)(三)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及递变规律1.单质:(1)结构:除稀有气体外,非金属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非金属单质的成键有明显的规律性.若它处在第N族,每个原子可提供8-N个价电子去和8-N个同种原子形成8-N个共价单键,可简称8-N规则;(H遵循2-N规则).如ⅦA族单质:x-x;H的共价数为1,H-H,第ⅥA族的S,Se、Te共价单键数为8-6=2,第ⅤA族的P、As共价单键数8-5=3.但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单质中N2、O2形成多键.2.熔沸点与聚集态它们可以分为三类:①小分子物质.如:H2、O2、N2、Cl2等,通常为气体,固体为分子晶体.②多原子分子物质.如P4、S8、As等,通常为液态或固态.均为分子晶体,但熔、沸点因范德华力较大而比①高,Br2、I2也属此类,一般易挥发或升华.③原子晶体类单质,如金刚石、晶体硅和硼等,是非金属单质中高熔点“三角区”,通常为难挥发的固体.3.导电性非金属一般属于非导体,金属是良导体,而锗、硅、砷、硒等属于半导体.但半导体与导体不同之一是导电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4.化学活性及反应③非金属一般为成酸元素,难以与稀酸反应.固体非金属能被氧化性酸氧化.2.氢物3.卤化物:易水解如 PCl3+3H2O=H3PO3+3HClSiCl4+3H2O=H2SiO3+4HClBCl3+3H2O=H3BO3+3HClBrF5+3H2O=HBrO3+5HF利用此法可制得氢卤酸和含氧酸4.含氧酸①同周期非金属元素最高价含氧酸从左到右酸性增强②氧化性:同种元素低价强于高价含氧酸如: HClO>HClO3>HClO4(稀)H2SO3>H2SO4(稀)HNO2>HNO3(稀)(四)氢气水.1.氢气:常温不很活泼,大多需高温(点燃)或用催化剂.高温下,作很好的还原剂.2.水(1)水参与的反应(2)水处理①除去悬浮物:用明矾或FeCl3.②脱色去味:用活性炭.③杀菌消毒:用液氯、漂白粉、CuSO4.④硬水软化:煮沸法、药剂法、离子交换法想一想:每种方法的原理是什么?分属何种变化?例1 1mol H2燃烧时约放热286KJ,而每kg汽油燃烧时约放热46000KJ.而氢气却被公认是21世纪替代石化燃料的理想能源.请试述理由.解析①燃料发热量的高低要看单位质量的物质放热量的多少.H2~ Q 汽油~ Q2g 286KJ 1000g 46000KJ1g 143KJ 1g 46KJ由此可知:每g H2、汽油燃烧发热量前者大②燃料是否理想,还要看来源是否丰富、燃烧对大气和环境保护是否有利.氢气作为未来理想能源有三大优点:①单位质量的H2燃烧发热量大.②资源丰富.③燃烧后不产生污染.思考 Si、Al均能与强碱溶液反应放出H2.野外考察工作有时需要H2,为何一般选择Si而不用Al?提示从单位质量的Si、Al分别与碱液反应放出H2量的多少考虑.例2 将含O2和CH4的混合气体充入装有23.4g Na2O2的密闭容器中点燃,反应结束后,容器温度为150℃,压强为Opa.将残留物溶于水无气体逸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混合气体中O2和CH4的体积比为2:1B.原混合气体中O2和CH4的体积比为1:2C.残留固体中有Na2CO3和NaOHD.残留固体中只有Na2CO3解析若CH4与O2体积为1:2,则恰好反应,当气体产物通过Na2O2后必有O2生成,不合题意.又根据氢、碳元素守恒,反应后的固体必为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由题意可知,最终反应后无Na2O2多余,也无气体多余.可用方程式的代数处理来求出CH4和O2的体积比.例3已知氧化铜在高温下可发生分解4CuO2Cu2O+O2,生成的Cu2O也能被H2还原为Cu.(1)若将10g CuO在高温下部分分解后,再通入氢气使剩余固体全部还原成铜,消耗0.225g H2,则原氧化铜的分解率是多少?(2)若将mg CuO在高温下部分分解后,再通入ng H2,即可使剩余固体全部还原成铜,则原氧化铜的分解率是多少?n的取值范围是多少?(3)仍取mg CuO.并保持(2)的分解率不变,假设通入H2后固体被的质还原是按的顺序进行的,以x表示通入H2量(单位:g),试填写下表解析 (1)设CuO的分解率为α0.125(1-α) 0.125(1-α) 0.0625α 0.0625α0.125(1-α)+0.0625α=0.1125α=20%(2)同理可得注意:因原固体CuO部分分解,且最后固体成分有两种,故x的取值范围只能是开区间.针对性练习(一)选择1.微量硒元素(Se)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已知硒和氧同主族,与钾同周期,下列有关硒元素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A.硒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烧碱溶液B.硒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eO3C.硒的非金属性比溴弱D.硒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Se2.在密闭容器中盛有H2、O2、Cl2的混合气体,通过电火花点燃,三种气体正好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26%,则容器中原有H2、O2、Cl2的分子个数比是( )A.6:3:1B.9:6:1C.13:6:1D.10:6:13.等质量的下列物质①C2H2②H2③Na ④P充分燃烧,消耗O2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①④③D.①④②③4.将水加入到下列物质中能发生反应,且有气体产生的是( )①NaH ②Na2O2③Na2S ④Mg3N2⑤Al2S3 ⑥CaC2⑦NH4HCO3A.①②⑤⑥⑦B.①②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①②⑤⑥5.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A.石墨B.KCl溶液C.石英砂D.熔化的NaHSO46.有一金属钠与过氧化钠的混合物,与过量水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用电火花引燃后,恢复到标准状况,测得剩余气体体积为 1.12L,则原混合物中钠与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可能的是( )A.1:3B.3:1C.2:1D.1:27.两份质量都是Ng的硫粉,分别与足量的氢气、氧气完全反应,混合反应后的生成物,使之充分反应,可析出硫的质量是(单位:g)( )A.2NB.1.5NC.ND.0.5N8.一种无色气体X能被灼热的炭还原成另一种无色气体Y,Y与炽热的Fe2O3反应生成Fe和 X,则X、Y按顺序分别是( )A.CO、CO2B.H2、COC.H2O、H2D.CO2、CO9.120℃时,将2LH2O、1LCO、1LO2和2LCO2组成的混合气体,依次缓慢通过炽热铜粉.过量过氧化钠和过量炽热的炭粉的三个反应管.经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条件时气体的体积为( )A.6LB.5LC.4LD.3L10.某种H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O2密度的1/2.将3.2g这种混合气充入一盛有足量Na2O2的密闭容器中,再通入过量O2,并用电火花点燃使其充分反应,最后容器中固体的质量增加了( )A.3.2gB.4.4gC.5.6gD.6.4g(二)计算11.已知氢化钠与水反应放出氢气.现有氢化钠和铝粉的混合物mg,与足量水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气体为ng,试回答:(1)若充分反应后得到只含一种物质的水溶液时,该物质是________;则原混合物中氢化钠与铝粉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质量比为________.(2)当物质的量之比:NaH:Al≤_______时,铝粉质量为_______;当物质的量之比:NaH:Al>_______时,铝粉的质量为________.12.如图所示,在一密闭容器中间用一不漏气,可滑动的活塞隔开,左边充洁净空气,右边充H2、O2混合气,在室温下引燃后恢复到原室温,若活塞原来离容器左端的距离为1/4(A)反应后活塞静止在离右端1/4处(B),求原来H2和O2的体积比.答案(一)1.A 2.C 3.C 4.B 5.C 6.C 7.B 8.C D 9.B10.A(二)11.(1)NaAlO2; 1:1,8:9(2)1:1 (m-4.8n)g1:1 (36n-3m)g。
高一化学教案-卤族元素复习

高一化学教案-卤族元素复习一、知识目标1. 复习卤族元素的性质、化合物及反应。
2. 掌握卤族元素的周期规律。
3. 深入理解卤素中性子数的变化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 能够将卤族元素的性质、化合物及反应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描述。
2. 能够根据周期规律解释卤族元素的性质和变化。
3. 能够根据化学式及卤素中性子数进行卤素化合物的命名。
三、情感目标1. 能够感受到卤族元素作为化学元素之一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性。
2. 能够培养对自然界中元素物质的关注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点1. 卤族元素的周期规律。
2. 卤素化合物的命名与反应。
五、教学难点1. 卤族元素的中性子数变化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 多卤化物的合成及反应。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重点讲解卤族元素的周期规律及常见卤素化合物的反应)。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的例子来深入学习卤族元素)。
3. 实验法(对卤族化合物的一些反应进行实验,加深学生的理解)。
七、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一些生活中与卤素相关的实例,如盐、漂白粉、氯气等,来引入本堂课。
2.讲解(1)周期规律通过讲解周期表中卤族元素的状态、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等周期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卤族元素之间的相似性和变化规律。
(2)卤素化合物的反应通过讲解常见卤素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反应,如氯水的制法、卤化银的沉淀、氢氧化钠与溴水的反应、氢氧化钠与碘的反应等,帮助学生掌握卤素化合物的基本反应。
(3)实验演示进行一些相关的化学实验,如将氯水滴入溶液中观察沉淀、加入全氟辛酸钠后与二氧化锰接触观察等,让学生亲自操作,感受卤族元素的性质和实验操作的实际情况。
3.巩固通过总结、思考和复习,巩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判断或拼写卤素化合物的名称、化学式等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4.拓展通过讲解一些常见的应用,如卤素灯等,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卤族元素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对卤族元素的一个复习,通过掌握周期规律、化合物的命名和反应,以及实验演示等方面,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卤族元素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高中化学非金属概况教案

高中化学非金属概况教案
目标:了解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掌握非金属元素的主要特点和重要用途。
教学步骤:
一、引入:
1. 引导学生回顾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2. 提出问题: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有何区别?非金属元素有哪些特点?
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非金属元素的概况。
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1. 展示非金属元素周期表及常见非金属元素的示意图;
2. 讲解非金属元素的性质:电负性大、易获得电子、一般为气体或固体、不可延展和可塑
性差等;
3. 举例说明非金属元素的典型特点:氧气、氮气和氯气等。
三、非金属元素的应用:
1. 讲解非金属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氧气用于呼吸、氮气用于保鲜、硫磺用于制造火药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非金属元素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领域;
3. 结合实例,讨论非金属元素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四、综合讨论:
1. 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总结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和应用;
2. 提出问题:非金属元素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哪些?如何更好地利用非金属元素?
3. 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作业布置:
1. 布置作业:总结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列举各种非金属元素及其应用;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准备下节课的展示和讨论。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对非金属元素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了解非金属元素的性质、特点和应用,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思考,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达到教学目标的效果。
高中化学非金属教案

高中化学非金属教案教学内容:非金属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非金属的特点、分类、性质以及应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非金属的分类和性质。
教学难点:非金属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让学生回顾金属的特点和分类,引导学生思考非金属与金属的区别。
2. 引导学生探讨身边常见的非金属物质,并了解其用途。
二、讲解:1. 概念:非金属是指在化学上的不完全电子云结构,不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的元素或化合物。
2. 分类:按照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可以分为卤素、氧族元素、硼类元素等。
3. 性质:非金属的性质包括导电性差、易形成阴离子、易与金属发生电化学反应等。
三、案例分析:1. 以氧气、氯气等常见的非金属为例,讲解其化学性质和应用。
2. 引导学生分析非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氯气用于净化水质、氧气用于呼吸等。
四、讨论互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不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五、总结反思: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非金属的理解。
2. 鼓励学生思考非金属在未来的应用前景,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六、作业布置:1.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非金属的掌握。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非金属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教学反馈: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纠正错误,激励学生进一步提高。
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愿学生在本节课中能够对非金属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
非金属元素复习概述

Na2S
⑾ ⑿ ⑺ FeS
⑽
H2SO4
⒇ Na2SO3
─SO3H
二、具体物质的联想复习
色、态、味、溶解度 密度、导电导热性等 物理性质 用途 实验室制法
(原理、装置)
组成 元素种类 原子个数 分子结构 晶体结构 结构
性质
化学性质 与金属、非金属、水 酸、碱、盐、有机物 等的反应情况
制备 工业制法 存在
(原理、设备、 流程)
如:氯气的学习内容?
举例具体物质的复习
钠 氯气
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2、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SO2通入FeCl3、溴水溶液、 KMnO4中)
3、二氧化硫的氧化性。 4、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2.氧化性 3.还原性 4.弱酸性
P(红磷)
OH-
H2PO4-
5.碳和硅(ⅣA族)
NaOH的水溶液
SiF4 NaOH、高温Na2CO3 △ CaO H2SiO3 H+、CO2 Na2SiO3
F2 HF Si
C
O2 C
SiO2
C
CO SiO2 H2 O、 O2 C Mg、Na等 O2、CuO等
CaSiO3
CO2、H2O
SiC
SiO2 Si S
◆
元素在周期表位置:同位上下左右
首页
硫及其化合物 与铜反应
氧化还 原反应
化合价
+6 SO3 H2SO4
CuSO4 BaSO4
Na2SO4
+4
0 -2 H2S 单质 S
SO2
H2SO3
Na2SO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金属元素复习(一)概述(二)卤族元素(三)氧族元素一. 本周教学内容:非金属元素复习 (一)概述;(二)卤族元素;(三)氧族元素[知识要点](一)概述1. 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非金属元素除H 外,都位于周期表的右上方;除惰性元素外,都为主族元素。
其中,F 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2.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1)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比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不计惰性元素)。
其中,H 原子半径最小。
(2)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4~7个(除H 为1个,He 为2个,B 为3个)。
(3)非金属元素的阴离子比相应的原子半径大,其电子层排布与同周期惰性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排布相同。
(4)同周期非金属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5)同主族非金属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 单质的物理性质(1)非金属单质在常温、常压时,有气态(H N O F Cl 22222、、、、、惰性气体)、液态(Br 2)、固态(B 、C 、Si 、P 、S 、I 2、Se 、Te 等)。
(2)许多单质有颜色。
如:F 2(淡绿)、Cl 2(黄绿)、Br 2(红棕)、I 2(紫黑)、C (黑无)、S (黄)、Si (灰黑)、P (白、红)、Se (灰)、Te (银白)等。
(3)与金属元素相邻的非金属,如B 、Si As Te 、、等有金属光泽,其它非金属固体单质一般没有金属光泽。
导热性差,除石墨(导体)、硅(半导体)等少数单质外,一般是电的不良导体。
属原子晶体的固体(C 、Si 、B )熔沸点高、硬度大;属分子晶体的固体(P 、S 、I 2)熔沸点低、硬度小。
4. 同素异形现象非金属元素常有同素异形体。
如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O 2和O 3等。
5. 非金属元素的单质。
氢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性质(1)非金属单质可与金属单质化合(在该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为负价)也可与某些非金属单质互相化合(非金属性强的元素为负价)。
在这些反应中,非金属元素主要表现氧化性和一定的还原性。
(其中氟和氧只有氧化性)具有强氧化性的非金属单质有:O F Cl Br 2222、、、以氧化性为主的非金属单质有:N I S Se 22、、、以还原性为主的非金属单质有:H B C Si P Se As 2、、、、、、稀有气体具有化学惰性,一般不参加化学反应。
(2)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与H 2的化合越容易,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HF HCl 、在常温下能稳定存在。
SiH 4在空气中自燃。
*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碱性及与水作用的情况:a. HCl HBr HI 、、溶于水成酸且均为强酸。
如HCl H Cl =++-b. HF H S H Se 、、22、H Te 2溶于水成酸但均为弱酸。
如:HF H F H S H HS +-+-++2 c. NH 3与水化合生成弱酸,其水溶液为碱性。
如:NH H O NH H O NH OH 32324+⋅++-d. PH AsH CH 334、、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e. 无氧酸的酸性强弱HF HCl HBr HI−→−−−−−−−−−−酸性逐渐增强 (3)常见非金属元素氧化物的水化物a.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如:H SiO H PO H SO HClO2334244−→−−−−−−−−−−−酸性逐渐增强b.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
如:HNO H PO H AsO33434−→−−−−−−−−酸性逐渐减弱c. 同一元素的共价原子半径,正价越高,半径越小,且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如半径:Cl Cl Cl +++>>157 酸性:HClO HClO HClO 43>>N NP P P S S +++++++>>>>3513546HNO HNO H PO H PO H PO H SO H SO 323433322423>>>> 6. 非金属单质的制法(1)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正价态,可用还原法制取。
如制取氢气:H SO Zn ZnSO H 2442+=+↑H O 2(气)++C CO H 高温2制取硅单质:SiO MgMgO Si 222++高温 SiO C CO Si 222++高温(2)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为负价态,可用氧化法制取如制取氯气:MnO HCl MnCl H O Cl 222242+++↑∆制取溴单质:2222KBr Cl KCl Br +=+(3)热分解法制取氧气:223322KClO MnO KCl O ∆+↑ 242422KMnO K MnO MnO O ∆++↑(4)对于非常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常用电解法制取如电解HF (KF )可制单质F 2:222HF H F 通电↑+↑电解饱和食盐水制Cl 2:222222NaCl H O NaOH Cl H ++↑+↑通电(二)卤族元素:1. 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1>卤族元素原子结构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均为典型非金属元素<2>最高正价为+7,负价为-1<3>均可形成气态氢化物HR<4>最高价氧化物(R O 27)对应水化物均为HRO 4,其水溶液呈酸性(F 例外,不存在R O 27和HRO 4)(2)递变性<1>F Cl Br I 2222→→→,固态时均为分子晶体,分子量增大,范德华力增大,熔沸点逐渐升高。
<2>从F I →,电子层数增多,非金属性减弱。
表现为:氧化性F Cl Br I 2222>>>,还原性I Br Cl --->><3>F Cl Br I →→→,与H 2化合能力逐渐减弱,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即稳定性HF HCl HBr HI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酸性逐渐减弱,即HClO HBrO HIO 444>>。
2. 氯气(1)物理性质:呈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常温下1:2),易液化。
(2)化学性质:<1>与金属反应:32223Cl Fe FeCl +点燃,Cl CuCuCl 22+点燃 <2>与非金属反应:232P Cl +(不足)点燃23PCl (雾) 252P Cl +(充足)点燃25PCl (烟)<3>与溴化物、碘化物、硫化物发生置换反应:2222KBr Cl KCl Br +=+2222HI Cl HCl I +=+H S Cl HCl S 222+=+<4>与碱发生反应:222NaOH Cl NaCl NaClO H O +=++ 6353232NaOH Cl NaCl NaClO H O ()浓+++∆22222222Ca OH Cl Ca ClO CaCl H O ()()()消石灰漂白粉+=++<5>与水反应:Cl H O 22+HCl HClO +生成HClO 不稳定,见光易分解,222HClOHCl O 光照+↑,HClO 具有强氧化性,可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起漂白作用,所以新氯水(含HClO )有漂白作用。
(3)制法实验室制法:MnO HCl MnCl Cl H O 222242++↑+()浓∆工业制法:222222NaCl H ONaOH H Cl ++↑+↑电解 (4)检验:Cl 2遇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使之变蓝色。
3. 氯化氢(HCl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常温下1:500)(2)化学性质:<1>无水条件下,不表现酸性,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2>遇氨(NH 3)可发生反应,产生白烟:NH HCl NH Cl 34+=(3)制法:NaCl (固)+H SO 24(浓)微热NaHSO HCl 4+↑2NaCl (固)++↑H SO Na SO HCl 24242强热4. 盐酸(1)物理性质:无色、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盐酸易挥发,形成白色酸雾(2)化学性质:<1>在溶液中发生电离:HCl H Cl =++-<2>具有酸的通性:Zn HCl ZnCl H +=+↑222Fe O HCl FeCl H O 2332623+=+Cu OH HCl CuCl H O ()22222+=+AgNO HCl AgCl HNO 33+=↓+5. 卤化物(1)氟化氢和氟化钙莹石和浓H SO 24在铅皿中起反应,制得HFCaF H SO 224+(浓)∆CaSO HF 42+↑HF 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色酸雾,有剧毒。
HF 用于雕刻玻璃,发生如下反应: SiO HF SiF H O 24242+=↑+(2)卤化银 Ag X AgX +-+=↓(不溶于HNO 3)AgCl AgBr AgI ↓↓↓⎧⎨⎪⎩⎪⎫⎬⎪⎭⎪⎪()()()白色淡黄色黄色见光易分解 222AgX Ag X 光+↑注意:AgF 可溶于水。
(三)氧族元素:氧族元素(O 、S 、Se 、Te )1. 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1>氧族元素原子结构最外层都为6个电子,均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Po 除外)<2>最高正价为+6,负价为-2<3>均可形成气态氢化物H R 2<4>最高价氧化物(RO 3)对应水化物均为H RO 24,其水溶液呈酸性(O 除外)(2)递变性<1>周期表中从上到下O S Se Te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2>O S Se Te →→→,与H 2化合能力渐弱,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即稳定性H O H S H Se H Te 2222>>><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酸性逐渐减弱,即H SO H TeO 2424>、H SeSO H TeO 2424>(H SeO 24配性>H SO 24例外)2. 氧气(1)物理性质:O 2是无色、无嗅的气体、微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2)化学性质:具有强氧化性<1>与金属反应:2222Na O Na O +点燃、222Mg O MgO +点燃 <2>与非金属反应:S O SO +22点燃、N O NO 222+放电<3>与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反应: 4546322HN O NO H O ++催温度压力, 23222222H S O SO H O ++点燃 (3)制法:实验室制法:223322KClO MnO KCl O ∆+↑ 242422KMnO K MnO MnO O ∆++↑工业制法:从液化空气中分离出O 2(蒸馏原理)3. 硫单质+6-2 0+4SS S S(H 2S )(S 单质)(SO 2)(H 2SO 4) (1)物理性质:淡黄色晶体,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CS 2(2)化学性质:S 既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1>与金属发生反应:22Cu S Cu S +∆Fe S Fes +∆22Na S Na S +研磨<2>与非金属反应:H S H S 22+∆ S O SO +22点燃<3>与化合物反应:Na SO S Na S O 23223+∆63232232KOH S K S K SO H O +=++<4>与氧化性酸浓HNO 3、浓H SO 24发生反应: S HNO H SO NO H O ++↑+66232422()浓∆ S H SO SO H O +↑+2322422()浓∆<5>硫单质、氧气、氯气氧化性比较:氧化性:O Cl S 22>>O HCl Cl H O 22242+=+222H S O +(不足)点燃222S H O +H S Cl HCl S 222+=+4. 硫化氢(H S 2)(1)物理性质:无色、带有腐蛋气味,有毒的气体,可溶于水(常温下1:2.6)(2)化学性质:<1>热不稳定性:H S H S 22∆+<2>还原性:23222222H S O SO H O ++()足点燃 232222H S SO S H O +=+(3)制法:FeS H SO FeSO H S +=+↑2442()稀(4)H S 2检验:<1>H S 2遇湿润的醋酸铅试纸,使之变为黑色,其原因是Pb Ac H S PbS HAc ()222+=↓+,有PbS 黑色沉淀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