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周测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周测试卷九

七年级上语文周测九班级姓名得分一、基础运用(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堕.落(duò) 弥.漫(mí) 迥.然不同(jiǒnɡ)B.干瘪.(biě) 叮嘱.(zhǔ) 苦心孤诣.(zhǐ)C.取缔.(dì) 蜷.伏(quán) 叱咤.风云(zhà)D.嗔.视(chēn) 阻抑.(yì) 面面相觑.(qù)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
B.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C.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D.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家杨绛先生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了创作的激情。
B.中国制造要与世界接轨,离不开大师级工匠高超技艺的支撑。
C.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D.汉十高铁全线贯通后,武汉至襄阳的运营时间大概差不多要缩短1个小时。
4.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B.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捕捉什么似的。
C.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
D.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5.下列各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它只是毫无生意地,懒惰地,郁闷地躺着。
B.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地查问好几次。
C.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D.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6.下列加粗字的字形、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惬意(qiè)不屑(xiè)诞生(dàn)佳肴(yáo)B.聆听(líng)瞅着(chǒu)泥泞(nìng)亢奋(kàng)C.蜕变(tuì)邋遢(lā)栖息(xī)篾视(miè)D.翱翔(áo)骊山(lì)兵谏(jiàn)墙颓(tuí)7.下列句中加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亭亭玉立的荷花,配上蓝天、白云、阳光,俨然一幅完美的夏日荷花图,让人心旷神怡。
七年级上册语文周测一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周测一班级:姓名:分数:__________一、基础(23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8分)自古以来,山河湖海、风云日月都成为了诗人笔下诗意的源头。
曹操在《观沧海》一诗中用①“□□□□,□□□□。
”描绘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美景;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用②“□□□□□□□,受降城外月如霜。
”描绘了边塞荒凉凄冷的环境;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③“□□□□□□□,□□□□□□□。
”借柳絮和杜鹃表达飘零之感、迁谪之远。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用④“□□□□□,□□□□□。
”描绘夜未消尽,红日从海上升起的画面,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⑤“□□□□,断肠人在天涯。
”借夕阳西下之景直接表达了游子思乡之情。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3分)我侧耳倾听之时,多么动听啊,鸟儿尽情鸣叫,却不显得duō duō bī rén ()。
我静静地听着,顿悟春之草木,顿悟林间之鸟。
它们都自在于这个宁静的世界,或静立其中,或hū péng yǐn bàn (),幸福快乐在它们的世界里……春天像小姑娘, huāzhīzhāo zhǎn()的,笑着,走着。
3.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热烈欢迎上级领导莅临我校指导工作。
B. 在正式表演前,他在后台酝酿了下情绪,做好了充分的演出准备。
C. 听说明天就能收到录取通知书,他翻来覆去睡不着。
D. 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4.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他一个人自得自乐地走在公园里,心情愉悦,享受着天伦之乐。
B.看到我打碎了他心爱的瓷器,他怒不可遏。
C.“真是无与伦比的美呀!”游客看着眼前的美景纷纷赞叹。
D. 我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这一关是过不了的啦。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3分)A.三个小学的校长正在办公室开会。
七年级语文周测试卷及答案详解

七年级语文第十次周测卷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直接性默写(每题2分,共32分)(1)__________,__________。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3)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5)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7)______________,后不见来者。
(8)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9)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
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10)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_。
(12)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13)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14)宣室求贤访逐臣,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
(15)莫言下岭便无难,______________。
(16)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
二、理解性默写(每题4分,共68分)(1)《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木兰恢复女儿装时喜悦心情的句子是: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维在《竹里馆》中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周测

第一次语文周测试卷一、语基1、选出注意正确的一项()A.迂.回yú头晕目眩.xuàn 啜.泣chuî伫.立zhùB.伶.仃líng 收敛.jiǎn 缀.连zhuì洗濯.zhuïC.倔.强jué扒.窃pá堕.落duî沉甸甸.diānD.迸.溅bìng 玷.污zhān 贪婪.lán 雏.形chǔ2、选出下列词语字形正确的一项()A.小心翼翼瘦骨嶙峋蜂围蝶阵仙露琼桨B.碌碌终生可望不可既俱体而微阴晴园缺C.多姿多彩问心无愧猝然长世险象迭生D.心痛如割得失之患心旷神怡玲珑剔透3、选出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A.没有理想的人,注定会碌碌终生....。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都是这样,难以两全齐美。
C.我们的数学老师上课很幽默,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D.我在这件事情上已经尽了努力,所以就问心无愧....了。
4、选出下列成绩使用不当的一项()A.在各种竹乐中,特别令人心旷神怡....的是哪悠扬悦耳的笛乐。
B.托尔斯泰的作品不会放过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同样也关注社会变革的现实。
C.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大街上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D.当我们拥有了自己无法驾驭的财富时,就会产生得失之患....。
5、选出下列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A.今年我终于考上了大学,就要离开故乡时,班主任苦口婆心....地嘱咐我:“上大学,更要努力学习。
”B.人们常把贝克汉姆和罗纳尔多相提并论....,因为他俩都是世界级的球星。
C.说起四季如春的昆明,只听他夸夸其谈....,使得在场的人非常向往。
D.一个七年级的学生,竟能写出如此漂亮的字,真叫人刮目相看....。
6、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
B.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七年级语文周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第三次周测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一、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32分)1.河流大野犹嫌束,。
2.,归雁洛阳边。
3.水何澹澹,。
4.《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英雄,他有广阔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在《观沧海》中他用,;,。
四句诗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雄伟景象。
6.在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
7.“月亮”是文人笔下常见的景物,请你写出古代诗词中含有一个“月”字的上下句,8.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便引诗情到碧霄。
10.夜阑卧听风吹雨,。
11.在我们所学的《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当“富贵”和“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而坚守义的句子是,。
12.工作学习中,我们要“”,向先进人物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的学识与修养,见到不好的人与事,还应该“”来反省自己。
(用《〈论语〉十则》文中的语句回答)13.回乐烽前沙似雪,。
14. ,匹夫不可夺志也。
15. 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
16. 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17. _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
18. 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
19.杨花落尽子规啼, _20.《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21.秋风萧瑟,。
22.《论语》十则中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才有成效,所以他说:“ _ , _ 。
”二、积累运用(52分)1.鲁迅原名 __________,字_______,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
是鲁迅唯一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七年级语文第11周周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周测试卷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32分)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小题。
(7分)青春年华就像一面彩棱.镜,它折射的光缤纷绚丽,A美不胜收。
镜子里,我们在B花枝招展的绿茵小径上奔跑,在知识的海洋里攒.起一捧珍珠,又站上C人迹罕至的云xiāo 山巅眺望未来。
这是一段花朵绽开的岁月,我们对生活的热爱D油然而生。
不要犹豫徘徊,一起mù浴青春的阳光吧!(1)给加点字注音:彩棱.镜攒.起(2分)(2)根据拼音写汉字:云xiāo mù浴(2分)(3)语段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将诗词文化带到人们生活中,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古诗词。
B.通过开展《朝花夕拾》读书报告会,使我们对这本书越来越感兴趣。
C.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D.冬天来了,为防止新冠疫情不再反弹,学校制定了严密的防范措施。
3.以下对文学作品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散步》是当代作家莫怀戚写的一篇叙事散文。
B.《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C.《秋天的怀念》文章中母亲说的“好好活”是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好好活”是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的活下去。
D.《观沧海》以“观”字统领全篇,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现了诗人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
(“能”,是动词)B.“劳驾”“高见”是谦辞,“拙见”“鄙人”是敬辞。
C. 愉快、快乐,热忱、热情,坚定、立场。
这三组词语都是同义词。
D.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他们好像在说:“你们放心吧,这儿保准暖和。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5.学校将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活动。
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8分)(1)你喜欢怎样的交友原则?请从你积累的名人名言或谚语中写出一句。
七上语文周测第一周(原卷版+解析版)

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周周练(第一周)(对应内容:《春》《观沧海》《次北固山下)一、积累与运用(37分)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5分)冬末春初,万物yùnniàng着生机。
冰雪消融,眨眼间,湖水涨满,鸟儿们从窠.巢中飞出,卖弄着清脆的喉咙,相互应和,唱出一支支迎春曲。
一年之计在于春,老老小小都出来舒活筋骨。
春雨贵如油,在黄晕.()的光下,农人依然pīsuōdàilì在田间劳作。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窠.巢黄晕.yùnniàng pīsuōdàilì(2)语段中画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1分)【参考答案】(1)kēyùn酝酿披蓑戴笠(2)拟人2.按要求默写。
(8分)(1)《观沧海》中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3)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朱自清《春》)【参考答案】(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春天来了,春笋破土而出,生机勃勃....,迸发出向上的精神力量。
B.春光如此好,我们不要辜负它,周末有空就扶老携幼、呼朋引伴....,一起去踏春赏花吧。
C.在校园艺术节上,张静梅同学凭着花枝招展....的表演,获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D.奥运会上的体育健儿们,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迸发出奋力拼搏、勇夺桂冠的豪情。
【参考答案】C【解析】“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近年来,过度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已经严重造成了环境污染,必须引起全社会警惕。
七年级语文周周测(第一周)(含答案)

周周测(第一周)一、单选题(共5道,每道2分)1.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古人写作诗词,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将某个词、某个句子的语序进行颠倒,使诗词产生了“倒装”现象。
以下诗句不存在倒装现象的是( )A.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答案:A解题思路:B项“荡胸生曾云”含义为:有层层叠叠的云彩在我胸前飘荡。
正常语序为“生曾云荡胸”;C项正常语序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D项正常语序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A项是正常语序。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诗文理解2.古诗词的倒装常常是出于表达中平仄、押韵、强调的需要,朗读下列诗句,倒装达到的主要效果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①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②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③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A.①平仄②押韵③强调B.①押韵②强调③平仄C.①强调②平仄③押韵D.①平仄②强调③押韵答案:A解题思路:反复朗读,体会诗词的平仄节奏与韵律。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正常语序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这里倒装是平仄需要。
“啼鸟”应为“鸟啼”,是为了和“晓”押韵。
“多情应笑我”的语意是“应笑我多情”,此处强调“多情”。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诗文理解3.盛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包容开放,文人自信进取,这一时期的诗坛中呈现出一派“盛唐气象”。
盛唐诗歌普遍的风格特征,一是浑厚,二是雄壮,它表现在盛唐大多数作家作品中间,而与初唐、中晚唐诗显示出区别来。
下列诗句没有体现“盛唐气象”的是(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答案:D解题思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选自晚唐诗人杜牧的作品《江南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周测题
一、默写填空。
(20分)
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的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
是:,
!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诗句
是,。
2、杜甫登临泰山抒发了
“,”的豪情壮志,而王安石在飞来峰上不禁感慨
“,”,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既描绘了农村明媚秀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又蕴含哲理的诗句
是,。
4、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用来歌颂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
5、杜甫的《望岳》中写泰山神奇秀丽、遮天蔽日的高峻形象的诗句是
,。
6、陆游的《游山西村》中表现山西村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的诗句是
,。
7、荡胸生曾云,。
8、浩荡离愁白日斜,。
9、从今若许闲乘
月,。
10、,衣冠简朴古风存。
二、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独怆/然而/涕下
B.阴阳/割/昏晓
C.自缘/身在/最高层
D.浩荡/离愁/白日斜
三、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登飞来峰》通过描写登飞来峰的所见所感,表现了诗人对前途的忧虑。
B.《望岳》展现了泰山的高大磅礴,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自己前途充满信心。
C.《游山西村》主要是通过对沿途所见所闻的描写,表现出山村环境优雅、农家殷勤好客、风俗古朴的特色,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D.《己亥杂诗》中诗人借落花表现了自己不惧挫折,誓为国家献身的精神。
四、下列作品的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朝代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
B.《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
C.《游山西村》范仲淹北宋
D.《己亥杂诗》龚自珍清
五、河中石兽
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词含义,默写最后一句话。
(20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 )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
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
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
外。
,,
,?
2、翻译句子(12分)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沛,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3).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4).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5)众服为确论。
(6)翻译上一题中默写的句子。
3、对下列句子中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2分)
答:
5、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2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