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生物碱的结构研究
《生物碱类药物分析》课件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生物碱,通过检测器测量各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与标准品比较来确定生物碱的含量。
06
生物碱类药物分析的样品处
理与分离技术
萃取技术
液-液萃取
利用两种不混溶的溶剂, 使生物碱从一种溶剂转移 到另一种溶剂中的过程。
固-液萃取
利用固体吸附剂吸附样品 中的生物碱,然后用溶剂 洗脱的过程。
嘌呤类生物碱
总结词
具有嘌呤骨架的基本结构
详细描述
嘌呤类生物碱是一类具有嘌呤骨架的基本结 构的生物碱,通常具有嘧啶环和嘌呤环通过 碳-碳键相连的结构特征。
04
生物碱类药物的定性分析
化学反应法
01
02
03
沉淀反应
生物碱类药物与某些试剂 发生沉淀反应,通过沉淀 的颜色、形状等特征进行 鉴别。
显色反应
进行鉴别。
紫外光谱法
最大吸收波长
紫外光谱法可以检测生物碱类药物在紫外光下的最大吸 收波长,通过最大吸收波长的位置进行定性分析。
吸收曲线
紫外光谱法可以获得生物碱类药物的吸收曲线,通过吸 收曲线的形状和变化规律进行鉴别。
核磁共振波谱法与质谱法
核磁共振波谱特征
核磁共振波谱法可以检测生物碱类药物中氢原子和碳原子的核磁共振信号,通过特征峰 的位置和强度进行定性分析。
详细描述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具有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和广泛应用的特点。通过高压泵将生 物碱类药物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进行分配,实现各成分的分离,再通过检测器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气相色谱法
总结词
适用于挥发性生物碱的分析方法
VS
详细描述
气相色谱法适用于挥发性生物碱的分析, 通过将生物碱类药物在气相状态下进行分 离,利用不同组分的沸点差异实现分离。 该方法具有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和分析 速度快的特点。
生物碱类药物

(1)荧光反应
取本品约20mg,加水20ml溶解后,分取溶液
3
N H , HCl , 3H2O O H 吗啡生物碱的显色反应 H OH
HO
盐酸吗啡
盐酸 吗啡可与甲醛硫酸、钼硫酸试 液分别发生反应,可用于鉴别 ,亦可与铁氰化钾试液反应, 生成蓝绿色而与可待因区别
(四)异喹啉类
无酚羟基,仅含叔胺基团, 碱性比吗啡强 CH3
N H , H3PO4 , 1 2 H2O H3CO O H H OH
冰醋酸
醋酐-冰醋酸蓝色 蓝绿色
硝酸有干 扰
2 3
10~12 ﹥12
硫酸奎宁
需加醋酐
硫酸奎尼丁
咖啡因
冰醋酸
醋酐-冰醋酸
结晶紫
结晶紫
绿色
黄色
需加醋酐
二、实例分析
(二)硫酸阿托品及其制剂的分析
N
CH3 H O O 2 OH , H2SO4 , H2O
1. 鉴别
(1)托烷生物碱反应(维他立) (2)红外光谱 (3)氯化物的反应
1
磷酸可待因
二、实例分析
(一)盐酸麻黄碱及其制剂的分析
1. 鉴别
H OH CH3 H N CH3 H , HCl
(1)双缩脲反应 (2)红外光谱 (3)氯化物的反应
二、实例分析
(一)盐酸麻黄碱及其制剂的分析
H
OH CH3 H N CH3 H
1. 鉴别
, HCl
(1)双缩脲反应
取本品约10mg,加水1ml溶解后,加硫酸铜试液2滴与 20%氢氧化钠溶液1ml,即显蓝紫色;加乙醚1ml,振 摇后,放置,乙醚层即显紫红色,水层变成蓝色。
与高氯酸反应不同
H HC CH , H2SO4 , 2H2O 2 2
生物碱

MeO OMe O
O
罂粟碱 (papaverine)
那可丁 (narcotine)
43
苄基异喹啉类
MeO HO N CH3 CH3
HO HO NH
HO
HO
厚朴碱 (magnocurarine)
去甲乌药碱 (demethylcoclaurine)
44
3.双苄基异喹啉类
两个苄基异喹啉通过1-3个醚键相连接
H CO NH O N CH3 CH3 OH O N N O
11
四、命名规则 1. 类型的命名 1)基核的化学结构,如吡啶、 喹啉、萜类等; 2)以来源植物命名, 如石蒜科生物碱等。
12
四、命名规则 2.单体成分的命名 1)以植物来源的属、种的名称命名如: 一叶萩碱 2)也有以生理活性或药效命名,如: 吗啡(使睡眠)
3)以人名命名的;如:pelletierine
6 7 8 1 5 4 3 N 2
异喹啉 isoquinoline
40
1.小檗碱类和原小檗碱类
可看成两个异喹啉环稠合而成
根据碳环的氧化程度分为两类
4 3 2 1 13 12 11 9 10 5 6
O
8
N
7
O
N
OH OMe OMe
原小檗碱 (protoberberine)
小檗碱 (berberine)
CH3 H N O
H3C
NH2 石杉碱甲 (huperzine A)
34
(二)喹诺里西啶类 (quinolizidines)
H N
CH2OH
HN N 金雀花碱 (cytisine) O
羽扇豆碱 (lupinine)
35
生物碱

概述生物碱的分类生物碱在植物体中的存在形式生物碱的理化性质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生物碱的色谱检识生物碱的结构测定含生物碱中药实例第一节概述一、定义:●生物碱是指生物界中的含氮有机化合物。
●以前的定义: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合物,它存在于自然界生物体内,具有复杂的环状结构、且氮原子结合在环内,有类似碱的性质,能和酸结合成盐,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
●美国学者Pelletier在其生物碱一书的生物碱的定义开头一句话:●What is an alkaloid?●他的一个同事回答:“an alkaloid is like my brother. I can recognize him when I see him, but I can’t define him.”二、历史:●生物碱是科学家们研究得最早的有生物活性的一类天然有机物。
在我国,《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17世纪初《白猿经》即记述了从乌头中提炼出砂糖样毒物作箭毒用,从现代观点分析,它应该是乌头碱。
●在欧洲,1806年德国科学家第一次从鸦片中分得吗啡,以后,1810年西班牙医生Gomes从金鸡纳树皮中分得结晶cinochonine,以后证明主要是奎宁与辛可宁(cinchonine)的混合物。
●1819年,W.Weissner把这类植物中的碱性化合物统称为类碱(alkali-like)或生物碱(alkaloids)。
生物碱一名沿用至今。
●生物碱类化合物往往是许多药用植物,包括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
●阿片中的镇痛成分吗啡;●麻黄的抗哮喘成分麻黄碱;●颠茄的解痉成分阿托品;●长春花的抗癌成分长春碱和长春新碱;●黄连的抗菌消炎成分黄连素(小檗碱)等。
●同时生物碱多能与酸结合成盐而溶于水,易被体内吸收,且又大多具有复杂的化学结构,基于上述的特点,生物碱一直吸引着药物学家们研究的兴趣并经久不衰。
三.分布●生物碱在生物中的分布较广,其中双子叶植物类的豆科、茄科、防己科、罂栗科、毛茛科、和小檗科等科属含生物碱较多。
生物碱类药物的分析

本类药物多为弱碱性,在水溶液中用酸碱滴定液直接滴定 没有明显的突跃,终点难以观测,常不能获得满意的测定
结果。而在非水酸性溶剂中,只要在水溶液中的pKb<10,
均可以被冰醋酸均化到溶剂醋酸根水平,相对碱度显著增 强。因而可使弱碱性的药物都能顺利进行滴定
(三)喹啉类生物碱
手性碳原子:旋光性,奎 宁为左旋体,奎尼丁为右 旋体,分子式完全相同
喹核碱脂环氮:碱性强
HO
H3CO
H
NH H HC CH2 , H2SO4 , 2H2O
N
喹啉环芳环氮:碱性弱,不 能与硫酸成盐
Page 7
硫酸奎宁
2
荧光特性:硫酸奎宁和硫 酸奎尼丁在稀硫酸溶液中 显蓝色荧光
一、典型药物结构与性质
H OH O
, H2SO4 , H2O
O 2
氨基醇和莨菪酸形成 的酯:易水解
手性碳原子:氢溴酸山莨菪 碱为左旋体,阿托品因外消 旋化而为消旋体,无旋光性
Page 5
硫酸阿托品
一、典型药物结构与性质
(二)托烷类生物碱
N CH3
HO
H
H
O
O
HO
H
, HBr
氢溴酸山莨菪碱
Page 6
一、典型药物结构与性质
吲哚环上的氮(N2)由 于与芳环共轭,几乎无 碱性,不与酸成盐
一、典型药物结构与性质
(五)吲哚类生物碱
2
N
O
H N1
H3CO
H
, HNO3
H
O
硝酸士的宁
2
N HH
N1 H
H H HO
H3CO
O
H O
天然药物化学电子教案-第六章-生物碱

生物碱的分类
总结词
生物碱可以根据其结构和来源进行分类。
详细描述
根据结构和来源,生物碱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常见类型包括喹啉类、嘌 呤类、异喹啉类、萜烯类等。这些不同类型的生物碱在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上 存在差异。
生物碱的分布
总结词
生物碱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
详细描述
植物是最常见的生物碱来源之一,许多药用植物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成分。此外 ,动物和微生物也是生物碱的来源之一。不同种类的生物碱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 含量因地域、气候和物种差异而有所不同。
萃取法
利用不同溶剂对生物碱的 溶解度不同,通过萃取将 其纯化。
色谱法
利用色谱技术如薄层色谱、 柱色谱等,将生物碱与其 他杂质分离纯化。
实例分析
金鸡纳树皮的提取与分离
金鸡纳树皮中含有大量的奎宁,可以通过溶 剂提取法和结晶法将其提取并纯化。
乌头中乌头碱的提取与分 离
乌头中含有的乌头碱是一种剧毒生物碱,可 以通过溶剂提取法和萃取法将其提取并纯化
靶点优化
针对生物碱的作用靶点进行优化,以提高其选择性。
代谢工程
通过代谢工程手段,改变生物碱的合成途径和产量。
实例解析
阿托品
01
通过植物提取法得到的生物碱,用于治疗胃肠道痉挛、膀胱刺
激等症状。
紫杉醇
02
通过化学合成法得到的生物碱,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等疾
病。
青蒿素
03
通过微生物发酵法得到的生物碱,用于治疗疟疾。
毒性与安全性研究进展
新型生物碱的毒性研究
随着新药源的开发,对新型生物碱的毒性和安全性研究也在不断 深入。
生物碱毒性的分子机制研究
研究生物碱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确、更可靠的安全性评价方法,为生物碱类药物的研发和 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碱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

生物碱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作为天然产物,生物碱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和丰富的药理学价值,因此在医药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生物碱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是研究生物碱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对生物碱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进行介绍和讨论。
一、生物碱的分离纯化生物碱的分离纯化是通过不同的分离技术将混合物中的目标化合物分离出来,并去除其他杂质,从而获得高纯度的生物碱。
直接从天然产物中提取生物碱来进行分离纯化受到生产成本和提纯效率的限制,因此合成生物碱成为一种选择。
在合成生物碱的过程中,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包括:CC(柱层析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CPC(离心柱色谱法)等。
1、柱层析法柱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碱分离纯化技术,它利用化合物在固定相(柱填料)和流动相(溶剂)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实现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
柱层析主要包括硅胶柱层析、十八烷基硅胶柱层析、复合硅胶柱层析等。
其中,硅胶柱层析法在生物碱分离纯化中应用最为广泛。
硅胶柱的填料是一种具有大量氢键官能团的二氧化硅,因此能够与分子中的官能团形成氢键,从而实现化合物之间的区分。
硅胶分为涂层硅胶和非涂层硅胶。
涂层硅胶的填料表面覆盖有一层薄膜,不同化合物之间易于区分,分离效果较好;非涂层硅胶的填料表面没有涂层,分离效果较差。
柱层析法在分离纯化生物碱时,选择填料的种类和方法、流动相的配比等都需要考虑。
同时,使用柱层析法还需要特别关注样品的准备和处理以及柱层析过程中的监控和调整。
2、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利用柱中填料和流动相之间的化学作用区分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技术。
与柱层析相比,HPLC具有分离效率高、分离精度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因此常用于通量大、纯度要求高的场合。
在生物碱的分离纯化中,HPLC可用于从天然产物中提取的混合物中分离纯化生物碱,或从生物合成产物中进行分离纯化。
常用的填料材料有C18、C8、C4、CN等。
配合不同的流动相,可以调节柱层析的分离度。
生物碱ppt课件

• 3.苷类:一些生物碱以苷的形式存在 于植物中; • 4.酯类:多种吲哚类生物碱分子中的 羧基,常以甲酯形式存在。 • 5.N-氧化物:在植物体中已发现的氮 氧化物约一百余种。
4.2 生物碱的分类
可以 • 1) 按来源分类, • 2) 按化学骨架分类, • 3)按生源结合化学分类。 按3)法分类的生物碱可以分为氨 基酸途径生成的生物碱和萜类及甾体 来源的生物碱。
3
H
莨菪烷
喹啉衍生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邻氨基苯甲酸)
O 5 6 7 8 N 1 4 3 2 N N O O O H
内 酯 结 构 碱 化 开 环
成 盐 溶 于 水
喹 啉
喜 树 碱 ( 治 白 血 病 和 直 肠 癌 )
• 喜树碱:来自于我国南方特产植物珙桐科喜 树中,其木部、根皮和种子中都含有生物碱, 并以喜树碱为主要成分。具有抗癌活性,对 白血病和直肠癌有一定临床疗效,但毒性很 大,其安全范围较小。
生物碱在植物体内主要存在的形式有
• 1.游离碱:由于部分生物碱的碱性极弱, 不易或不能与酸生成稳定的盐,因而以游 离碱的形式存在。 • 2.成盐:除少数极弱碱性生物碱(如:秋 水仙碱及吲哚类生物碱)外,大多生物碱, 在植物细胞中都是与酸类结合成盐的形式 存在。 常见的有机酸有:柠檬酸、酒石酸、苹果 酸、草酸、琥珀酸等。
一、有机胺类
• 结构特点:氮原子不结合在环内的一类生物碱。 如 O H
H C H C HC 3 O H N H C H 3
HC C HC H 3 N H C H 3
麻 黄 碱
( 1 R , 2 S )
伪 麻 黄 碱
( 1 S , 2 S )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是属于芳烃仲胺类生物碱,有些性质 和生物碱类的通性不完全一样,例如:游离时可溶于 水,能与酸生成稳定的盐,有挥发性,不易与大多数 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生成沉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化学成分
CH OH CH CH3 NHCH3
l-麻黄碱 (1R,2S) pka 9.58 d-伪麻黄碱(1S,2S) pka 9.74
CH3 C6H 5 H2 H1 OH N R R1
CH3
C6H 5 H2 OH
H1 N R R1
R=H,Rˊ=CH3 l-麻黄碱 R= Rˊ=CH3 l-甲基麻黄碱 R= Rˊ=H l-去甲基麻黄碱
(一)化学成分
OMe MeO H3C N H N CH3 OR O O OMe
R=CH3 汉防己甲素 R=H 汉防己乙素(隐性酚羟基)
Hofmann降解 Hofmann降解
N
N CH3
Hofmann降解
N H3C
+ N(CH3)3 + H2O
CH3
三烯
β-C上烷基取代多则β-H不易消除;β-C上有 芳环或其它吸电子基团时β-H易消除;β-H与季 N反式构型较 顺式易消除。
个别含N杂环虽有 β-H,但不能消除
如:
CH3I
N H
Ag2O
3.过碘酸氧化-乙酰丙酮缩合反应
樟柳碱分子中的羟基莨菪酸部分具有邻 二羟基结构,可被HIO4氧化成甲醛,甲醛 与乙酰丙酮在乙酸铵溶液中加热,缩合成 二乙酰基二甲基二氢吡啶(DDL)而显黄 色,故又称DDL反应。
四、苦参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 (Sophoraflavescens) 的干燥根,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杀 虫、利水等功效。苦参总碱具有消肿利尿、 抗肿瘤、抗病原体作用。同时具有抗心律 失常、抗缺氧、扩张血管、降血脂等作用 及抗柯萨奇病毒、调节免疫作用。 临床用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病毒性心 肌炎、冠心病等。
d-伪麻黄碱 d-甲基伪麻黄碱 d-去甲基伪麻黄碱
(二)麻黄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1.性状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为无色结晶,具挥发性。 2.碱性 碱性较强,伪麻黄碱pKa9.74,麻黄碱pKa 9.58。 3.溶解性 可溶于水(伪麻黄碱水溶性较麻黄碱小),也 能溶解于氯仿、乙醚、苯及醇类溶剂中。草酸麻 黄碱难溶于水,草酸伪麻黄碱则易溶于水。
(一)化学成分
O
15 16 14 13 12 11 5 4 3 2 6 7 8 9 10
O N
N
苦参碱
N
氧化苦参碱
N
1
O
O N HO
O N
羟基苦参碱
N
去氢苦参碱
N
(二)理化性质
1.性状 苦参碱有α-、β-、δ-、γ-四种形态,α-、 β-、δ-苦参碱为结晶体,常见的是α-型,为 针状或棱柱状结晶,熔点76℃,γ-苦参碱为 液状。 2.碱性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碱性较强(一元碱) 3.溶解性 极性大小:氧化苦参碱>羟基苦参碱>苦参碱
3.构象和取代基的确定
3.85
MeO
6
A MeO
3.82
3.95
2.35
7
N OMe
CH3
MeO
6
b
A MeO
3.55
2.52
C OMe
7
N
CH3
C
a
(四)13C-NMR
1、氮原子电负性对邻近碳原子化学位移的影响 N原子的吸电诱导效应使邻近碳原子向低场位移,α 碳的位移最大. 一般规律为:α-C>γ-C>β-C 。
135.7 123.6 149.8 N
35.2 134.9 123.6 148.5 138.8 149.5 N CH3 68.9 N
22.6 57.0
2 、N原子对甲基碳化学位移的影响 N-CH3较普通-CH3向低场位移 δ 30~47
3 、生物碱结构异构体的研究
4、 超导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 DEPT谱、 2D 13C-1HCOSY谱 HMBC谱等。
OH H
+
-
OR HO HOH2C C C C6H5
OR H
+
OH
-
O C6H5
C C
H CH2O;)莨菪碱
3.水解性
COOH N CH3 OH CH2OH OCO C H
-
N
CH3
+
CH CH2OH
H2O OH
莨菪醇
莨菪酸
4.碱性
由于氮原子周围化学环境、立体效应等因素,使得 碱性差异较大: 莨菪碱(pka 9.65)>山莨菪碱>东莨菪碱、樟柳碱 5.溶解性 莨菪碱亲脂性强,可溶于四氯化碳,难溶于水; 山莨菪碱亲脂性较前者弱,能溶于水和乙醇; 东莨菪碱有较强的亲水性,可溶于水; 樟柳碱亲水性较前强,溶于水。 极性:樟柳碱、山莨菪碱>东莨菪碱>莨菪碱
β
胺
C H HO
-
C
α
N(CH3)3
+
H2O +
C
C (烯)
+ N(CH3)3
(三甲胺)
反应必要条件:N的β位应有H,其次是β-H能够在反应中被消除。 (1)直链含N化合物,一次降解
CH3 R CH2
CH2
CH2
CH2
N CH3
CH3I
R
CH2
CH2
+ N(CH3)3I-
Ag2O Ag(OH)2
R
(三)鉴别反应 1.HgCl2 沉淀反应 莨菪碱(阿托品) HgCL2 黄色 Δ 东莨菪碱 HgCL2 白色
红色
2.Vitali反应 莨菪酸部分用发烟硝酸处理时,可产生硝基 化反应,生成三硝基衍生物。此物可与苛性碱醇 溶液反应,分子内氢重排,生成醌样结构的衍生 物而呈深紫色,渐转暗红色,最后颜色消失。 反应式见P353
4.小檗碱的鉴别反应
(1)小檗红碱反应 盐酸小檗碱加热至220℃左右分解,生成红棕 色小檗红碱,加热至285℃,完全熔融。 (2)丙酮加成反应 盐酸小檗碱水溶液,加NaOH使呈强碱性,滴 加丙酮数滴,生成黄色结晶性丙酮加成物。 (3)漂白粉显色反应 小檗碱的酸性水液中加入适量的漂白粉(或通入 气) 黄色 樱红色。
(三)麻黄生物碱的鉴别反应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不能与大多数生物碱 沉淀试剂发生 沉淀反应,可通过以下反应 鉴别:
1.CS2-CuSO4反应 在麻黄碱或伪麻黄碱的醇液中加入CS2、 CuSO4和NaOH各2滴,则产生棕色沉淀。 2.铜络盐反应 在麻黄碱或伪麻黄碱的醇液中 + CuSO4+ NaOH 呈碱性,则产生蓝紫色。
(二)PC
多选用正相PC 固定相多选用水、甲酰胺或酸性缓冲液。 用酸性缓冲液作固定相的PC,常采用多 缓冲纸色谱的方式。
多缓冲纸色谱
C
pH 低
碱性大小
展开
B
pH 中 pH 高
A > B > C
A
CHCl3
总碱
第六节 生物碱的结构研究
一、化学方法 1、Hofmann降解反应 又称彻底甲基化反应.起始物为伯、仲、叔 胺,用CH3I和Ag2O进行彻底甲基化反应,生成 季铵碱;再将季铵碱加热,消除β–H,同时伴 C-N键断裂,生成三甲胺和烯。 根据生成物烯的双键数目,可推测生物碱结 构中N的结合状态。
第五节
生物碱的检识
一、理化检识 物理方法主要根据生物碱的形态、颜色、嗅味 等;化学方法用沉淀试剂、显色剂等。 二、色谱检识 (一)TLC 1.吸附TLC 常用吸附剂有氧化铝和硅胶。硅胶显酸性,需 进行处理。可用稀碱液代替水制板;或在展开剂 中加入少量碱性试剂为抑尾剂。P333 展开剂以亲脂性溶剂为主,多为混合溶剂, 根据色谱结果调整展开剂的极性。 例:P334
R1 N: R3 R1 NH R2 R2 CN-Br R2 R1 R3 R1 N CNBrR2 H2O
R2
N
CN + R3 Br
-CO2 R1
N
COOH
二、波谱法
(一)UV 一般只作为辅助手段 1、生物碱母体结构为共轭系统 UV可反映分子的基本骨架和类型,如吡啶、喹啉、 吲哚等。 2、生物碱母体的主体结构部分为共轭系统 如莨菪烷类、苄基异喹啉类、四氢原小檗碱类等。 UV谱相同或相似。
4.水解性及氧化还原反应
O N
KI或 SO2 H2O2
O N
5%KOH/EtOH HCL
KOOC H N
N
N
O
N
五、汉防己
亦称粉防己,为防己科植物汉防己 (stephania tetrandra)的干燥根,为常用 中药。味苦、辛,性寒,具有祛风湿、止痛、利 水消肿、泻下焦湿热等功效。防己总碱具有镇痛、 消炎、降压、肌肉松弛以及抗菌、抗肿瘤作用, 其中汉防己甲素作用最强,乙素镇痛作用只有甲 素的一半。 近年来研究表明:汉防己甲素对肺纤维及高血 压、心绞痛等有良好疗效。
R1O R2O N OH
R1
小檗碱 药根碱 巴马丁
R2
R3 CH3 CH3 CH3
R4 CH3 CH3 CH3
OR3 OR4
-CH2H
CH3
CH3 CH3
(二)小檗碱的理化性质 1.性状 小檗碱为黄色针状结晶,加热至110℃变为黄 棕色,于160℃分解,盐酸小檗碱为黄色小针状结 晶。 2.碱性 属于季铵碱,呈强碱性,pKa为11.5。 3.溶解性 游离小檗碱易溶于热水或热乙醇,能缓缓溶于水 中,在冷乙醇中溶解度不大,难溶于苯等亲脂性 溶剂。
例:用Al2O3薄层层析,CHCl3-MeOH(10:
1)展开,则Rf:(
O
15 16 14 13 12 11 5 4 3 2 6 7 8 9 10
)>(
)>(
)。
O
N
N
A:
C:
O N
HO
N
1
N
B:
N O
2.分配T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