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胺类生物碱结构(精)
第三章生物碱

古柯碱 cocaine (可卡因)
普鲁卡因 procaine (合成品)局麻药
一、概述
冰毒的主要原料麻黄起源和使用的都很早。作为传 统中药,麻黄已经在中国使用了上千年之久。在 1885 年,作为麻黄主体成分的活性生物碱,麻黄碱 被成功提取出来。而作为拟肾上腺素药,这种药物 能兴奋交感神经,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血管, 且有显著的中枢兴奋作用。与肾上腺素不同的是, 麻黄碱可以口服,且作用时间更长,药效更强,适 应症更广。用于治疗鼻粘膜充血时,效果更好、更 快而且更持久。
一、概述
十九世纪德国学者F.W.Sertrner从鸦片中
分离出吗啡碱(morphine)
现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约10000种
《全国医药产品大全》中收载的药物及其
制剂达六十余种
植物中存在的生物碱大多有明显的生理活
性
一、概述 ㈠生物碱的定义
指天然产的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
多数具有碱性且能和酸结合生成盐;
O O H2SO4 N OMe
小檗碱 (黄色)
OMe
四氢小檗碱 (无色)
OMe
三、理化性质 3.味 觉——多具苦味。
4.挥发性——多无挥发性,少数具挥发性。 5.旋光性——多为左旋光性。
有的产生变旋现象。
如:菸碱 中性溶液——左旋光性
酸性溶液——右旋光性
多数左旋体呈显著生理活性。
三、理化性质(二)碱性 (二)碱性 碱性的来源
N CH 3
H N CH3 H
H 3C
N
H H H
H
莨菪烷
二、分类 ㈤喹啉衍生物
5 6 7 8
O N N OH O O
4 3 N 1 2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2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2(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最佳选择题(总题数:45,分数:100.00)1.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方法是(分数:2.00)A.回流法B.渗漉法C.浸渍法D.升华法√E.连续回流法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升华法的应用。
固体物质在受热时不经过熔融直接转化为蒸气,蒸气遇冷后又凝结成固体的现象称为升华。
中药中具有升华性的成分利用升华法直接从中药中提取出来,如樟木中的樟脑、茶叶中的咖啡因。
2.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大的是(分数:2.00)A.三氯甲烷B.石油醚C.甲醇√D.乙醇E.丙酮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溶剂极性强弱的判断。
常用于中药化学成分提取的溶剂按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水>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三氯甲烷>乙醚(无水)>苯>己烷。
3.不宜用煎煮法提取的中药化学成分是(分数:2.00)A.蒽醌苷B.挥发油√C.黄酮苷D.多糖E.皂苷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煎煮法的适用范围。
煎煮法是中药材加入水浸泡后加热煮沸,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方法。
含挥发性成分或有效成分遇热易分解的中药材不宜用此法。
4.硅胶作为吸附剂用于吸附色谱时是(分数:2.00)A.非极性吸附剂B.极性吸附剂√C.两性吸附剂D.化学吸附剂E.半化学吸附剂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硅胶的特点。
硅胶、氧化铝属于物理吸附剂中的极性吸附剂,而活性炭属于非极性吸附剂。
5.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分数:2.00)A.二氧化碳√B.乙烷C.庚烷D.一氧化二氮E.六氟化硫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常用流体种类。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采用超临界流体为溶剂对中药材进行萃取的方法。
物质处于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状态时,成为单一相态,将此单一相态下的物质称为超临界流体。
已知可作为超临界流体的物质很多,如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六氟化硫、乙烷、庚烷、氨、二氯二氟甲烷等,其中以二氧化碳最为常用。
6.水蒸气蒸馏法主要用于提取(分数:2.00)A.挥发油√B.黄酮苷C.强心苷D.糖类E.生物碱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水蒸气蒸馏法的适用范围。
第三章 生物碱(alkaloids)

2.麻黄生物碱 麻黄中含有多种结构相似的生物碱,总称为麻黄生物碱。 麻黄碱又叫麻黄素,麻黄碱属于芳香族氨基醇衍生物
H C
H
C CH 3
OH NHCH3
C6H5 HO H3CHN CH3 H H H H C6H5 NHCH3 OH CH3 HO C6H5 H NHCH3 CH3 H H3CHN CH3 C6H5 OH H
有机胺类(麻黄碱、益母草碱、秋水仙碱)、 吡咯烷类(苦豆碱、千里光碱、野百合碱)、 吡啶类(菸碱、槟榔碱、半边莲碱)、 异喹啉类(小檗碱、吗啡、粉防己碱)、 吲哚类(利血平、长春新碱、麦角新碱)、 莨菪烷类(阿托品、东莨菪碱)、 咪唑类(毛果芸香碱)、 喹唑酮类(常山碱)、 嘌呤类(咖啡碱、茶碱)、 甾体类(茄碱、浙贝母碱、澳洲茄碱)、 萜类(乌头碱、飞燕草碱)、 大环类(美坦生、雷公藤碱)。
4、溶解性 游离生物碱极性较小,大多数不溶或难溶于水 而溶于氯仿、二氯乙烷、乙醚、乙醇、丙酮、苯等 有机溶剂,在稀酸水溶液中溶解而成盐。
生物碱的盐类极性较大,大多易溶于水及醇,
不溶或难溶于苯、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其溶 解性与游离生物碱恰好相反。
5.沉淀反应
生物碱或生物碱的盐类水溶液,能与一些试剂 (称为生物碱沉淀剂,常是重金属盐类或相对分子 质量较大的复盐以及特殊无机酸如硅钨酸、磷钨酸, 或有机酸如苦味酸的溶液)生成水不溶性盐沉淀。
H
(-)-麻黄碱
(+)-麻黄碱
(-)-伪麻黄碱
(+)-伪麻黄碱
游离的麻黄碱溶解在氯仿中,经较长时间保存,能缓 缓地转变成盐酸麻黄碱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因为碱性的 麻黄碱能够促进氯仿分解生成盐酸所致。游离的麻黄碱 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来而不被分解。 二、吡咯类生物碱
天然药物化学简答题

三、糖与苷类1、苷键酸水解的影响因素:①苷原子不同,水解难以顺序:N-苷>O苷>S苷>C苷②呋喃糖苷较吡喃糖易水解③酮糖苷较醛糖苷易水解④吡喃糖苷中C5取代基越大越难水解。
⑤吸点子基的诱导效应,尤其是C2上取代基的吸点子基对质子的竞争吸引,使苷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降低,质子化能力下降,水解速度下降⑥芳香族苷因苷元部分有供电子基,水解比脂肪族苷容易。
2、鉴别:葡萄糖、丹皮苷、丹皮酚答:将三种样品分别做Molisch反应,不产生紫色环的是丹皮酚,产生紫色环的,再分别做Fehling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葡萄糖,不反应的是丹皮苷。
四、香豆素和木脂素1、香豆素的荧光性:香豆素类化合物在紫外光下多显蓝色或紫色荧光,可用于鉴别。
7-OH取代的香豆素蓝色荧光最强,甚至在可见光下即可辨认,加减后荧光更强,颜色变为绿色;7-OH甲基化或为非-OH基团时,荧光将减弱或消失。
多烷氧取代的呋喃香豆素类荧光颜色为黄绿色或褐色。
2、碱溶酸沉法提取分离香豆素成分基本原理:香豆素类化合物结构中具有内酯环,在热碱液中内酯环开裂成顺式邻-OH桂皮酸盐,溶于水中,加酸又重新环合成内酯而析出。
注意:在提取分离时须注意所加碱液的浓度不宜太浓,加热时间不宜过长,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破坏内酯环。
碱溶酸沉法不适合于遇酸、碱不稳定的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
五、蒽醌类化合物1、为何《药典》规定新采集的大黄必须贮存2年以上才能药用?答:因为新采集的大黄中蒽酚、蒽酮含量高,对消化道黏膜刺激性强。
2、pH梯度萃取法原理:依据呗分离成分的酸(碱)性差别二选用不同碱(酸)性的溶剂进行萃取分离的方法。
【大黄中的5种游离蒽醌是有一定地酸性差别,因此可采用此法分离】六、黄酮类化合物1、黄铜(醇)类难溶于水,而二氢黄铜、异黄酮类水溶液性比黄铜(醇)大的原因:黄铜(醇)的A.B环分别与羟基共轭形成交叉共轭体系,具共平面性,分子间排列紧密引力大,故难溶于水。
第十章生物碱

第一节 概述
一、生物碱的定义
是生物体内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
CH CH CH3 OH NHCH3
麻黄碱
O O
小檗碱
N +OH OMe
OMe
二、 生物碱的结构与分类
CH CH CH3 OH NHCH3
麻黄碱
有机胺类
(N原子在环外)
O
O
N +OH -
OMe
小檗碱
OMe
杂环类
(N原子在环内)
第三节 提取、分离与检识
一、 提取
1
酸水提 取法
2
乙醇提 取法
3
亲脂性有 机溶剂提 取法
1 酸溶碱沉淀法
(1)原理:
利用生物碱具有碱性,可溶 于酸水,不溶于碱水的性质可采 用酸溶碱沉淀法提取。
(2)工艺
药材粗粉
加稀酸浸渍,过滤
药渣
酸水提取液 加碱碱化,静置,过滤
滤液 (水溶性杂质)
沉淀 (生物碱)
A.Rf
B.Ka C.Kb
D.pKa
E.pKb
单选题
7.碱性最强的生物碱是( A )
A.季铵碱 B.伯胺碱 C.仲胺碱
D.叔胺碱 E.酰胺
8.东莨菪碱的碱性比莨菪碱弱是因为( C )
A.氮原子的杂化方式 B.电性效应
C.空间位阻
D.分子内氢键
E.同离子效应
多选题
9、游离生物碱一般( ABD ) A.易溶于有机溶剂 B.难溶于水 C.碱溶酸沉淀 D.酸溶碱沉淀 E.既溶于酸又溶于碱
二、溶解性(酸溶碱沉淀)
❖ 游离碱:脂溶性 ❖ 季铵碱:水溶性 ❖ 两性碱:既溶于酸,又溶于碱 ❖ 生物碱盐:水溶性
(精)2019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题库:生物碱(答案解析)

(精)2019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题库:生物碱(答案解析)一、最佳选择题1、以下生物碱常温下为液态的是A、马钱子碱B、小檗碱C、槟榔碱D、麻黄碱E、咖啡因2、属于酚性生物碱的是A、莨菪碱B、喜树碱C、麻黄碱D、可待因E、吗啡3、以下关于莨菪碱(A)、山莨菪碱(B)、东莨菪碱(C)的碱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B>A>CB、C>B>AC、B>C>AD、A>B>CE、A>C>B4、下列对于紫杉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溶于甲醇、丙酮、三氯甲烷等溶剂B、碱性条件下分解,对酸相对较稳定C、紫杉醇为碱性较强的化合物D、在植物体内可以以游离态存在,也可与糖成苷存在E、具有还原性5、常作为生物碱薄层色谱或纸色谱的显色剂是A、亚硝酰铁氰化钠试剂B、碘化铋钾试剂C、间二硝基苯试剂D、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E、邻二硝基苯试剂6、可用浓硫酸和重铬酸钾反应区别A、莨菪碱和东莨菪碱B、小檗碱和麻黄碱C、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D、麻黄碱和伪麻黄碱E、士的宁和马钱子碱7、在下列生物碱的酸水提取液中用三氯甲烷萃取,最易萃出的生物碱是B、秋水仙碱C、麻黄碱D、莨菪碱E、苦参碱8、具有酚羟基,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是A、汉防己甲素B、延胡索乙素C、吗啡D、莨菪碱E、山莨菪碱9、生物碱多存在于A、单子叶植物B、双子叶植物C、蕨类植物D、裸子植物E、藻类植物10、水溶性最强的生物碱是A、氧化苦参碱B、苦参碱C、去氢苦参碱D、安那吉碱11、中药的酸水提取液碱化后用三氯甲烷萃取,三氯甲烷层再用酸水萃取,酸水层加碘-碘化钾试剂,能生成红棕色沉淀的是A、香豆素B、黄酮C、生物碱D、木脂素E、蒽醌12、下列生物碱中以游离形式存在的是A、盐酸小檗碱B、硫酸吗啡C、草酸盐D、那可丁E、生物碱苷13、在水中呈右旋性,在三氯甲烷中成左旋性的生物碱A、烟碱B、槟榔碱C、麻黄碱D、北美黄连碱E、小檗碱14、麻黄碱不具有的性质是A、碱性较强B、可溶于CHCl3C、和二硫化碳-硫酸铜反应生成棕色沉淀D、可溶于水E、与碘化铋钾等试剂产生沉淀反应15、下列生物碱碱性最强的是A、利血平B、秋水仙碱C、小檗碱D、莨菪碱E、麻黄碱16、下列杂化的氮原子碱性最强的是A、sp1B、sp2C、sp3D、sp4E、sp517、利血平的pKa值是A、pKa=9.65B、pKa=11.5C、pKa=8.15D、pKa=9.03E、pKa=2.9318、用离子交换树脂法纯化生物碱时,所选择的树脂类型是A、强碱性B、弱碱性C、弱酸性D、强酸性E、中性19、用雷氏铵盐溶液沉淀生物碱时,最佳条件是A、碱性水溶液B、酸性水溶液C、中性水溶液D、95%乙醇溶液E、三氯甲烷20、含下列生物碱的中药酸水提取液,用三氯甲烷萃取,可萃出的生物碱是A、苦参碱B、氧化苦参碱C、秋水仙碱D、麻黄碱E、山莨菪碱21、分离汉防己甲素和汉防己乙素,主要是利用二者A、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不同B、在碳酸氢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C、盐酸盐的溶解度不同D、极性的大小不同E、分子内氢键的不同22、下列生物碱中可以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是A、罂粟碱B、氧化苦参碱C、莨菪碱D、麻黄碱E、吗啡碱23、以下哪项是洋地黄毒苷易溶于三氯甲烷的原因A、分子为平面结构B、整个分子中羟基数目少C、糖基数目少D、苷元羟基数目多E、单糖苷24、可用于鉴别麻黄碱的反应是A、二硫化碳-硫酸铜B、苦味酸C、雷氏铵盐D、碘化铋钾E、碘-碘化钾25、可用于鉴别马钱子碱的反应是A、在酸水中通入Cl2,溶液变为樱红色B、Vitali反应呈阳性C、过碘酸氧化,乙酰丙酮缩合反应呈阳性D、加浓硝酸即呈深红色,继加氯化亚锡溶液即由红色转为紫色E、加CuSO4-NaOH试剂呈蓝紫色26、苦参总生物碱具有A、发汗平端作用B、抗菌作用C、镇痛作用D、镇静麻醉作用E、消肿利尿、抗肿瘤作用27、麻黄生物碱主要集中在麻黄的A、根B、根皮C、叶D、茎E、茎的髓部28、麻黄中生物碱的主要类型是A、双稠哌啶类B、有机胺类C、异喹啉类D、莨菪烷类E、吲哚类29、以下属于原小檗碱类叔胺碱的是A、乌头碱B、厚朴碱C、延胡索乙素D、苦参碱E、莨菪碱30、根据Pka值大小,N-六元芳杂环类生物碱属于A、强碱B、中强碱C、弱碱D、极弱碱E、中度弱碱31、水溶性生物碱主要是指A、酚性生物碱B、酰胺类生物碱C、小分子生物碱D、含N-氧化物生物碱E、季铵型生物碱32、常用于水溶性生物碱、生物碱盐和亲脂性生物碱的分离检识的是A、纸色谱B、吸附薄层色谱法C、分配薄层色谱法D、高效液相色谱法E、气相色谱法33、苦参中的生物碱具有的基本结构是A、吡啶B、哌啶C、喹诺里西啶D、异喹啉E、吲哚34、苦参碱有四种异构体,其中为液态的是A、α-苦参碱B、β-苦参碱C、δ-苦参碱D、γ-苦参碱E、α、β-苦参碱35、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羟基苦参碱具内酰胺结构,其极性大小顺序是A、氧化苦参碱>羟基苦参碱>苦参碱B、氧化苦参碱>苦参碱>羟基苦参碱C、羟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苦参碱D、苦参碱>羟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E、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羟基苦参碱36、麻黄碱占麻黄中总生物碱的A、40~70%B、40~90%C、50~90%D、60~90%E、40~80%37、以下关于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说法错误的是A、麻黄生物碱为有机胺类生物碱B、伪麻黄碱C1-H和C2-H为顺式C、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属仲胺衍生物D、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结构区别在于C1构型不同E、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互为立体异构体38、麻黄中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的是A、去甲基麻黄碱B、伪麻黄碱C、甲基伪麻黄碱D、去甲基伪麻黄碱E、甲基麻黄碱39、在小檗碱的酸性水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漂白粉,小檗碱水溶液最终的颜色是A、黄色B、樱红色C、蓝色D、紫色E、蓝绿色40、乌头的中毒剂量是A、0.2mgB、0.1mgC、0.05mgD、0.15mgE、0.02mg41、士的宁为马钱子的主要毒性成分,因此要特别注意控制用量,成人所用士的宁的致死量是A、25mgB、35mgC、20mgD、30mgE、15mg二、配伍选择题1、A.氧化苦参碱B.烟碱C.秋水仙碱圭D.长春新碱E.吗啡<1> 、具有半极性配位键结构的是A、B、C、D、E、<2> 、具有酚羟基可溶于氢氧化钠等强碱性溶液的是A、B、C、D、E、2、A.氮阳离子和0H-以离子键形式结合B.空间效应C.分子内氢键D.N为酰胺型E.氮原子杂化方式不同<1> 、小檗碱碱性强是因为A、B、C、D、E、<2> 、麻黄碱碱性小于伪麻黄碱是因为A、B、C、D、E、<3> 、东莨菪碱碱性小于莨菪碱是因为A、B、C、D、E、<4> 、罂粟碱碱性小于可待因是因为A、B、C、D、E、3、A.小檗碱盐酸盐B.N-甲基金雀花碱C.咖啡因D.新番木鳖碱E.秋水仙碱<1> 、具有升华性的生物碱是A、B、C、D、E、<2> 、具有水溶性的是A、B、C、D、E、4、A.小檗碱B.麻黄碱C.伪麻黄碱D.东莨菪碱E.山莨菪碱<1> 、其共轭酸因分子内氢键而稳定的是A、B、C、D、E、<2> 、其草酸盐不溶于水的是A、B、C、D、E、<3> 、其分子结构中具有氧环的是A、B、C、D、E、5、季铵类生物碱B.麻黄碱、烟碱C.吗啡D.喜树碱E.莨菪碱多数生物碱难溶于水,但也有少数例外,具有下列特性的生物碱分别是<1> 、易溶于水、醇,难溶于氯仿等A、B、C、D、E、<2> 、既溶于水,又溶于氯仿A、B、C、D、E、<3> 、难溶于水,但溶于冷氢氧化钠溶液A、B、C、D、E、<4> 、难溶于水,但溶于热氢氧化钠溶液A、B、C、D、E、6、A.奎尼丁与其共存生物碱B.莨菪碱和东莨菪碱C.季铵类与亲脂性生物碱D.吗啡和可待因E.喜树碱及其共存生物碱利用生物碱或其盐溶解度不同或特殊功能基分离生物碱,选择以下溶剂或成盐形式可分离<1> 、5%NaOH溶液A、B、C、D、E、<2> 、雷氏盐A、B、C、D、E、<3> 、调pH9~10,加氯仿萃取A、B、C、D、E、<4> 、10%NaOH热溶液A、B、C、D、E、7、.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B.汉防己甲素和乙素C.莨菪碱和东莨菪碱D.小檗碱与其共存生物碱E.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利用生物碱或其盐溶解度不同或特殊功能基分离生物碱,选择以下溶剂或成盐形式可分离<1> 、甲苯A、B、C、D、E、<2> 、四氯化碳A、B、C、D、E、<3> 、乙醚A、B、C、D、E、<4> 、草酸盐A、B、C、D、E、8、A.酰胺类生物碱B.季铵碱C.叔胺碱D.芦丁E.粘液质根据碱性和溶解度不同分离生物碱<1> 、总生物碱酸水溶液先经氯仿萃取,从氯仿层得到A、B、C、D、E、<2> 、上述酸水层用氢氧化铵碱化,再用氯仿萃取,从氯仿溶液得到A、B、C、D、E、<3> 、碱水层含有的生物碱为A、B、C、E、9、A.生物碱盐易溶于水B.生物碱有挥发性C.生物碱和其盐均溶于醇的性质D.生物碱碱性强E.游离生物碱亲脂性强的性质提取生物碱一般用以下3种方法,采用这些方法是利用<1> 、酸水提取法是利用A、B、C、D、E、<2> 、乙醇提取法是利用A、B、C、D、E、<3> 、亲脂性溶剂如氯仿提取法是利用A、C、D、E、10、A.发汗、平喘作用B.抗菌作用C.降血脂作用D.镇静、麻醉作用E.消肿利尿、抗肿瘤作用<1> 、东莨菪碱具有A、B、C、D、E、<2> 、苦参碱具有A、B、C、D、E、<3> 、小檗碱具有B、C、D、E、<4> 、麻黄碱具有A、B、C、D、E、11、A.乌头生物碱B.长春花碱C.士的宁和马钱子碱D.麻黄碱E.吗啡标出下列生物活性所对应的生物碱<1> 、镇痛、消炎、麻醉、降压,对心脏有刺激作用,具有强毒性,服用4mg致死A、B、C、E、<2> 、通络止痛、散结消肿,有大毒A、B、C、D、E、<3> 、风寒感冒、发热无汗、咳喘、水肿A、B、C、D、E、<4> 、抗癌(吲哚类生物碱)A、B、C、D、E、<5> 、镇痛,但有成瘾性A、C、D、E、12、A.吡啶类生物碱B.莨菪烷类生物碱C.异喹啉类生物碱D.有机胺类生物碱E.吲哚类生物碱<1> 、苦参中主要成分是A、B、C、D、E、<2> 、洋金花中主要成分是A、B、C、D、E、<3> 、麻黄中主要成分是B、C、D、E、13、A.紫红色B.淡紫色C.绿色D.蓝色E.橙黄色<1> 、在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水溶液中加硫酸铜试剂,随即加氢氧化钠试剂呈碱性,溶液呈蓝紫色,再加乙醚振摇分层,乙醚层为A、B、C、D、E、<2> 、在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水溶液中加硫酸铜试剂,随即加氢氧化钠试剂呈碱性,溶液呈蓝紫色,再加乙醚振摇分层,水层为A、B、C、E、三、多项选择题1、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生物碱时,一般需将药材用哪些溶剂湿润A、碳酸钠B、石灰乳C、氢氧化钠D、氢氧化钾E、稀氨水2、生物碱沉淀反应可用于A、分离过程中跟踪生物碱B、分离纯化水溶性生物碱C、薄层层析时生物碱的显色试剂D、预试中药中生物碱的有无E、生物碱的定量分析3、碱性强的生物碱,则A、pKb小B、Kb小C、Ka小D、pKa大E、Ka大4、基本母核为莨菪烷类的生物碱有A、山莨菪碱B、氧化苦参碱C、阿托品D、樟柳碱E、长春花碱5、影响生物碱碱性强弱的因素有A、氮原子的杂化方式B、诱导效应C、共轭效应D、空间效应E、氢键效应6、在中药的酸水提取液中加碘化铋钾试剂,能生成橘红色沉淀的有A、木脂素B、黄酮C、蒽醌D、生物碱E、肽类7、莨菪碱能与下列哪些沉淀试剂发生反应A、碘化铋钾B、Vitali反应C、苦味酸试剂D、磷钼酸试剂E、Molish试剂8、属于异喹啉类生物碱的是A、长春花碱B、乌头碱C、汉防己甲素和乙素D、马钱子碱E、小檗碱9、与生物碱沉淀试剂产生阴性反应的是A、香豆素B、蛋白质、多肽、氨基酸、鞣质C、麻黄碱D、乌头碱E、咖啡碱10、根据结构母核分类,生物碱主要分为A、异喹啉类B、哌啶类C、莨菪烷类D、吲哚类E、有机胺11、生物碱是A、来源于生物界含N的化合物B、N原子多在环外C、N原子多在环内D、全部呈碱性E、多数呈碱性12、能用碘化铋钾检识的生物碱有A、乌头碱B、吗啡C、次乌头碱D、小檗碱E、莨菪碱13、下列生物碱哪些是利用生物碱盐溶解度不同分离的A、秋水仙碱和胡椒碱B、长春碱和长春新碱C、利血平与其共有的碱D、麻黄碱和伪麻黄碱E、小檗碱与其共存生物碱14、鉴别生物碱常用的方法为A、纸色谱B、硅胶分配薄层色谱C、氧化铝或硅胶吸附薄层色谱D、高效液相色谱法E、聚酰胺色谱15、分离生物碱多选择A、氧化铝或硅胶吸附柱色谱B、分配柱色谱C、聚酰胺色谱D、凝胶过滤色谱E、高效液相色谱法16、选择提取纯化亲脂性生物碱的方法有A、雷氏铵盐法B、乙醇提取法,回收醇,用酸和碱处理后用亲脂性溶剂萃取法C、正丁醇萃取法D、亲脂性溶剂提取法E、酸水提取后用阳离乎交换树脂法或碱化后用亲脂性溶剂萃取法17、含生物碱的常见科属有A、毛莨科B、防己科C、伞形科D、五加科E、茄科18、苦参碱的结构特点和性质有A、有四种异构体B、多为粉末C、含有两个N原子D、既溶于水,又溶于乙醚E、挥发性19、黄连具有下列哪些性质A、抗菌活性B、杀虫活性C、含异喹啉类生物碱D、含毗啶类生物碱E、所含生物碱可以用氯仿提取20、提取分离苦参中生物碱的方法为A、用1%盐酸渗漉提取B、经阳离子交换树脂纯化,得到总生物碱C、在总生物碱氯仿溶液中加10倍量乙醚,沉淀出氧化苦参碱D、在总生物碱氯仿溶液中加10倍量乙醚,沉淀出苦参碱E、其他生物碱用氧化铝柱色谱进行分离21、麻黄碱具有下列哪些性质A、属于有机胺衍生物B、属于吲哚类生物碱C、具有挥发性D、可溶于水E、可溶于氯仿22、产生Vitali反应,出现紫色-红色的是A、麻黄碱B、小檗碱C、莨菪碱D、山莨菪碱E、东莨菪碱23、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提取分离方法是利用其既能溶于水,又能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分离过程为A、麻黄加8倍量水提取B、水提液碱化后用甲苯萃取C、甲苯提取液流经2%草酸溶液D、减压浓缩得到草酸麻黄碱E、然后再转化为盐酸麻黄碱24、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金鸡纳生物碱主要分布在金鸡纳根中B、麻黄生物碱在麻黄根皮部含量高C、黄柏生物碱主要集中在黄柏树皮中D、三棵针生物碱主要集中在根部E、三棵针生物碱主要集中在根的髓部25、吲哚类生物碱可以分为A、简单吲哚类B、色胺吲哚类C、单萜吲哚类D、双吲哚类E、倍半萜吲哚类26、乌头的主要毒性成分是A、乌头次碱B、新乌头碱C、次乌头碱D、乌头碱E、乌头原碱27、莨菪碱与东莨菪碱相比,特有的生理活性是A、解痉镇痛B、镇静作用C、麻醉作用D、解救有机磷中毒E、散瞳作用答案部分一、最佳选择题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多数生物碱为结晶形固体,少数为非结晶形粉末;具有固定的熔点,有的具有双熔点,个别的仅具有分解点;少数小分子的生物碱,如烟碱、毒芹碱、槟榔碱等为液体,其分子结构中不含氧原子或氧原子结合为酯键。
生物碱

原小檗碱
35
小檗碱又称黄连素。一种常见的异喹啉生物碱, 主要用于治疗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肠道感染、 眼结膜炎
O O N+ OHOCH3 OCH3
小檗碱
36
(4)吗啡烷类 结构特征为哌啶环垂直与多氢 菲稠合。主要存在于大戟科、马钱科、防己 科、罂粟科等植物中。如吗啡与可待因。
H3 C N
H3C N
8
生物活性:
黄连中的小檗碱(berberine)用于抗菌消 炎。
黄连
9
吗啡是从鸦片中提取的生物碱,是鸦片 中起主要药理作用的成分。用于镇痛、心源 性哮喘、镇静。
鸦片
10
麻黄碱是一种生物碱。存在于多种麻黄属 植物中,中草药麻黄的主要成分。无色挥发 性液体。可以水蒸气蒸馏。发汗、平喘、利 尿、抗炎
4
生物碱的分布特点:
1.在植物的各部位都有分布,但多集中在某 一器官。如黄柏主要集中在树皮中;麻黄主 要集中在草质茎中;黄连主要集中在根茎中; 粉防己主要集中在根中。这常与中药习惯用 药部位吻合,其中的有效成分也不同程度代 表了这味中药的功效。
5
2 .植物体内生物碱的含量差别很大,但一般都较低 (1%以下),通常把含量在0.01%的植物称为生物碱 植物。如金鸡纳树皮中生物碱含量达15%以上;麻黄 中生物碱含量1%-2%;美登木中生物碱含量仅为千万 分之二,一般生物碱的含量在 1%以上可认为比较高 了。生物碱的含量还要受不同产地和采集时间的影 响,如生长在山西大同的麻黄较其他地区的含量高, 秋末时采集的麻黄较春分时采集的含量高20%。
RO
N
异喹啉
H3CO
NH CH3
萨苏林
R=H
萨苏里丁 R=CH3
生物碱

不包括蛋白质、多肽、氨基酸、核酸、维生素等。
生物碱在生物界广泛存在,特别是高等植物罂粟科、茄科、毛莨科、防已科、小檗科、豆科、芸香科等植物中分布较多。
降压作用:利血平
抗疟作用:奎宁
神经麻痹:一叶秋碱
抗癌作用:紫杉醇、长春碱、喜树碱
生物碱因其氮原子有孤对电子而显碱性。
◆碱性表示方法:常用PKa表示,PKa大,碱性大。
◆碱性与结构的关系
1. 季铵碱碱性最强 (Pka>10)
2 .写出吡咯、吡啶、莨菪烷、喹啉、异喹啉、 吲哚、吗啡烷、嘌呤和甾的结构。
1.答案
一、有机胺类(organic amines)
氮原子不在环内的生物碱
二、吡咯(吡咯啶)类(pyrrolidine)
三、吡啶类(pyridine)
四、莨菪烷类(托品烷类,tropane)
五、喹啉类(quinoline)
2. 碘化铋钾试剂(Dragendorff’s reagent):
橙色沉淀(B:BiI3.HI)
3. 改良碘化铋钾试剂:用于TLC或PC显色。
有些物质可与碘化铋钾试剂产生假阳性反应,如蛋白、多糖、鞣质、某些苷及有共轭双键的羰基化合物。
总生物碱的提取
提取方法:多用溶剂法;冷浸,渗漉或回流。
1. 酸水提取法
用0.1-1%HCl、H2SO4为溶剂,采用浸渍法或
渗漉法提取。
该法安全、便宜。
但带入许多亲水性杂质,而且提取液体积大,水沸点高,且为酸水,回收溶剂困难,所以需用特珠方法处理进一步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