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大豆蛋白改性纤维的性能比较第一期

合集下载

大豆蛋白的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大豆蛋白的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8-05-23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070561059)。

作者简介:杨晓泉(1965—),男,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副院长,华南理工大学食物蛋白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植物蛋白质改性及分离。

大豆蛋白的改性技术研究进展杨晓泉(华南理工大学食物蛋白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40)摘 要:系统阐述了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及其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及酶法改性技术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蛋白质改性技术在大豆蛋白加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大豆蛋白;功能特性;改性中图分类号:T Q 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08(2008)03-0037-08Progress i n the Study on M od i f i ca ti on Techn i ques of Soy Prote i nYAN G X iao -quan(Research Center of Food Pr oteins,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 ogy,Guangzhou 510640,China )Abstract:The paper syste matically revie ws the recent devel opments of the modificati on techniques in the s oy p r otein p r ocessing,including the physical,che m ical and enzy matic methods,and als o its relati on t o the functi onality of s oy p r otein .The app licati on po 2tentials of the modified s oy p r otein in s oy p r otein p r ocessing industry are als o discussed .Key words:s oy p r otein;functi onality;modificati on 我国有长达数千年的大豆食用历史,大豆蛋白一直是我国居民膳食中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大豆蛋白作为胶粘剂应用的研究进展(1)

大豆蛋白作为胶粘剂应用的研究进展(1)

2007年第32卷第7期中国油脂大豆蛋白作为胶粘剂应用的研究进展栾建美1,蒋蕴珍1,张君慧2,吕莹果2(1.国家粮食储备局无锡科学研究设计院,214035江苏省无锡市惠河路186号;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214036江苏省无锡市惠河路170号)摘要:大豆蛋白作为胶粘剂应用的改性方法有盐、硫化物、碱、胰蛋白酶、尿素、盐酸胍、SDS、SDBS、酰化和磷酸化法。

简述了改性大豆蛋白作为胶粘剂的研究现状以及改性后的大豆蛋白应用在木板上的胶粘特性的变化情况。

大豆蛋白经改性后其胶粘特性有所变化,变化情况受改性剂浓度的影响,改性后蛋白质的部分二级结构展开,胶粘强度提高,同时改性可以暴露出包埋在蛋白质内部的疏水基团,提高大豆蛋白胶粘剂的耐水性。

关键词:大豆蛋白;胶粘剂;改性;7S和11S球蛋白ProgressofstudiesonmodifiedsoyproteinadhesivesLUANJian-mei1,JIANGYun-zhen1,ZHANGJun-hui2,LAYing-guo2(1.WuxiScientificResearch&DesignInstituteoftheStateAdministrationofGrain,214035JiangsuWuxi,China;2.CollegeofFoodScience,JiangnanUniversity,214036JiangsuWuxi,China)Abstract:Thestudiesofsoyproteinbasedadhesives,includingtheirdevelopmenthistory,modificationofsoyproteinsandpropertiesofadhesiveswerereviewed.Soyproteincanbemodifiedbyapproachessuchassalt,sulphurcompounds,alkali,trypsin,urea,guanidinehydrochloride,sodiumdodecylsulfate,sodiumdodecylbenzenesulfonate,acylationandphosphorylation.Comparedwithunmodifiedsoyprotein,theadhesivepropertiesofmodifiedproteinwerechangedandassociatedwithconcentrationofdenaturantagents.Secondarystructuresofglobuleproteinsmayenhanceadh-esionstrength,andtheexposureofhydrophobicaminoacidsmayenhancewaterresistance.Mod-ifiedproteinsmayhavehighercontentofsecondarystructuresandmoreexposedhydrophobicaminoacidsthanunmodifiedproteins.Keywords:soyprotein;adhesive;modification;7Sand11Sglobule文章编号:1003-7969(2007)07-0022-03中图分类号:TQ432文献标识码:A蛋白质胶粘剂是以蛋白质作为主要原料的一种胶粘剂,按蛋白质原料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动物蛋白胶(如骨胶)和植物蛋白胶(如豆胶)[1]。

豆蛋白改性纤维/涤纶混纺针织物力学性能与混纺比优化

豆蛋白改性纤维/涤纶混纺针织物力学性能与混纺比优化

20mm 的圆形试样 , 动态悬 垂系数 时圆盘转 速 为 5 / n 4 测 0 rmi, 每种织物各测试 样 5 。 块
12 5 硬挺度试验 .
用电子硬挺度仪测试 试样尺寸为 1 mX2c 每种织物 5c m,
试 样 号 混 纺 比 厚度
/ m n
纵横密
( m  ̄ 5c ) 5c m
优 于涤纶纤维(E , P T)前者 回潮率为 7 4 . . 后者为 0 4 , 以 . 所 织物 的吸湿性 和抗 静 电性 可 以得 到改 善 。但 从价 格 上看 , P S-
P VA为 5 2 . 万元/ , t涤纶 为 2 3万元/ , . t成本 肯定上升 。故这里 只能通 过测试 , 寻得力学性质相对优化的混纺 比
作昙 : 才13男索 女 碲 研 堆 者 郝 ( 单 垡 堂读 + 有 简 _ . 大在硕 究。 介 立 o一 , 学 { 士 生 9) 东 81 华 壶 , .
2 实3 , I 习 果x 口 验日 及 析 j 分 【 7 0 结
中图分类号 : 14 5 TS 0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6 3 0 5 (0 6O O 6 一O 17 - 3 6 20 )6 O 7 4
通过纤维混纺可以对纱线和织物的使用性能 产生 影响。通 常为 了对织物的力学性能【 、 手感或风格 J 吸湿性 ~ 成 、 、 本和易护理性 ~ 行调 整、 改进和互补 , 尤其是在其他性 能得 到改善的条件下保持力学 性能 和手感 不变 , 而进 行混纺 。这是
种典型 的取长补短 、 能优化 的方式 。但纤维 的混纺 、 性 混合 比
例处理不 当, 不但 不能 有效地 达到 改进 、 互补 的 目的, 反而 会导 致混合体性能的劣化 。因此 , 明确选定纤 维 混纺 比与改善 性能 的关系。 有助于得 到多性 能优 化的效果 。这里采用 普通 涤纶 将 纤 维( E 和大豆蛋 白改 性聚 乙烯 醇纤 维 ( PP P T) S —VA) 进行 混纺 制成 S - VA/P T混纺纱 , 以此制 成 织物就 混纺 比对织物 PP E 并 力学性 能的影响作 了比较讨论 。希望能 找出 S -VA纤维与 涤 PP

大豆蛋白的种类及区别

大豆蛋白的种类及区别

大豆蛋白是以低温豆粕为原料,分离提取的大豆分离蛋白、大豆组织蛋白等新型大豆制品,其有着动物蛋白不可比拟的优点。

大豆蛋白虽然甲硫氨酸极少,但不含胆固醇,其特有的生理活性物质——异黄酮还有降胆固醇的作用。

大豆蛋白也有缺点——怕高温、气味怪。

100℃的开水会破坏大豆蛋白质结构,降低其营养价值。

同时,大豆蛋白含有的大豆异黄酮等物质会使大豆蛋白质在冲食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腥味。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能看到某样产品标注有大豆浓缩蛋白、分离蛋白、组织蛋白、拉丝蛋白,这些都是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区分呢?今天小睿就带您了解大豆蛋白的种类和区别。

从功能性上来看:大豆蛋白从功能性上可分为大豆浓缩蛋白(蛋白含量65%以上)、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蛋白含量68%以上)、大豆分离蛋白(蛋白含量90%以上)、大豆组织蛋白(蛋白含量55%以上)、大豆拉丝蛋白。

大豆蛋白有凝胶性、保水保油性、起泡性、乳化性等特性。

大豆浓缩蛋白是工艺上去除了非溶性的蛋白,还有一部分的纤维未去除,里面蛋白含量一般为60-70%的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蛋白质含量一般都超过90%,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及时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与奶、蛋、肉类中的蛋白质具有同等的营养价值。

同时大豆分离蛋白不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所以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

大豆组织蛋白是经过组织化且具有稳定网状结构的大豆蛋白。

组织蛋白有粒状、块状、片状、丝状等不同形态,呈不同深浅的黄褐色,其网状结构成定向排列,形成具弹性、韧性的纤维束或积层,食用时有类似肉食肌肉组织的咬劲。

典型的组织蛋白含蛋白质60%左右。

大豆拉丝蛋白是大豆蛋白质经特殊工艺生产加工而形成的具有类似肌肉纤维质感的纤维状植物蛋白,可取代高脂肪、高热量的肉类食品,又称“仿真肉”。

大豆拉丝蛋白一般状态为干燥的淡黄色固形物(水分含量约10%,水分活度Aw约0.43),如果把它放到水里泡几分钟,就会蓬松起来,很像半熟的普通瘦肉。

植物拉丝蛋白的分类是按其结构来分,有粗丝型、细丝型、软丝型、硬丝型、滑丝型、涩丝型等,根据不同的丝型结构与丝的拉力强度,有多种组合应用。

大豆蛋白纤维的丝胶改性及其性能研究

大豆蛋白纤维的丝胶改性及其性能研究

煮漂 一丝 胶 和 阳离 子 交联 剂 改 性 处 理一 9 J 0℃水 洗 1 0
Ii一染色一测试 。 nn
12 2 丝胶 改性 工 艺 . . 丝 胶 0 6 ( w ) 阳 离 子 交 联 剂 0 2 ( w1 。 a ~ 0 o 1, ~ o o ) N OH
用仪器 Y 4 分 别 测得 织 物 的经 、 向缓 弹性 折 皱 回复 G5 1 纬
白度仪 ( 温州 4 1 0 纺织仪 器厂) 。
12 试 验 方 法 .
12 1 工艺 流 程 . .
13 3 皂洗牢度 .. 按 GB T3 2 . —1 9 / 9 13 9 7皂洗 。 然后用 G / 5 - 1 8 B T20 94和灰 色色卡分别评定褪色 与沾色牢度 。 13 4 折皱 回复角 ..
维普资讯
20 年第 4 06 期
纺织科 技 避展
・ 9・ l
大 豆 蛋 白纤 维 的 丝胶 改 性 及 其 性 能研 究
马 芳 , 雪 燕 王
( 西安工程大学 , 陕西 西安 7 0 4 ) 1 0 8

要 : 丝胶 和 阳 离子 交联 剂 改性 大 豆 蛋 白 纤 维 和 织 物 , 丝胶 改性 大 豆 蛋 白 纤 维 的 工 艺 条 件 进 行 了优 化 。 究 了 用 对 研
() 色处方 1染 染 料 2 ( w NaC 3 / Na 1  ̄2 g L, 比4 1 o D, 2 O 5g L, C 0 0/ 浴 0: 。 ( ) 温 工 艺 2升
义口 。本项 目具有清洁生产 、 ] 环境保护 、 资源综合利 用这一 可持
续发 展的现代生产理念 。 用丝胶改性 大豆蛋 白纤维 , 回收 了丝 既 绸加 工中流失的蚕丝蛋 白资源 , 幅度减轻了废水污 染 , 大 又利用 了丝胶蛋 白对人体皮 肤具有 的很好 的亲 和性 , 变废 为宝 。大豆 纤维被专家誉为 “ 1世 纪健康 舒适 型纤 维 , 2 用丝 胶改 性 后 ,

大豆蛋白改性聚酯纤维

大豆蛋白改性聚酯纤维

大豆蛋白改性聚酯纤维
大豆纤维是由聚乙烯醇和大豆蛋白双组分构成。

不是题主所说的改性聚酯纤维,这个要清楚。

其实现在市面上的大豆纤维被都
是大豆蛋白纤维搭配聚酯纤维一起组合生产的被子。

注意,在大豆纤维被里没有100%含量的被子。

(含量在20-50%之间)大豆蛋白纤维有着羊绒般的柔软手感,蚕丝般的柔和光泽,棉的保暖性和良好的亲肤性等优良性能,还有明显的抑菌功能,被誉为“新世纪的健康舒适纤维”。

来源:浙江理工大学杂志社事实上,大豆纤维被主要用于抗菌类被子使用。

目前市面上的抗菌类被子,按照舒适度排序羽绒被>大豆纤维被>聚酯纤维被也就是说,假如你在潮湿的南方地区,这时候选一款大豆纤维被是很不错的选择。

还有顺便科普下。

聚酯纤维被也没有大家想象那么不堪。

大豆蛋白功能改性技术研究与应用

大豆蛋白功能改性技术研究与应用

大豆蛋白功能改性技术研究与应用一、引言大豆蛋白是一种富含营养价值和功能性特点的食品成分。

然而,由于其蛋白质结构的特殊性,使其在食品加工中存在一些限制。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豆蛋白的功能性和应用范围,科学家们开展了大豆蛋白功能改性技术的研究。

二、大豆蛋白的结构和特性大豆蛋白是一种高分子复合物,由多种蛋白质组成。

其结构特点包括多肽链的交联、亲水性基团的分布以及次级结构的影响等。

这些特性决定了大豆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以及凝胶形成能力等。

三、常见的大豆蛋白功能改性技术1. 酶法改性酶法改性是将酶作用于大豆蛋白,改变其分子结构和性质。

例如,蛋白酶可以降解大豆蛋白的长肽链,提高其溶解性和乳化性。

酶法改性不仅可以提高大豆蛋白的功能性,还能改善其口感和储存稳定性。

2. 酸碱处理酸碱处理是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改变大豆蛋白的电荷性质。

酸性处理可以降低大豆蛋白的溶解性,并增加其凝胶形成能力。

碱性处理则可以提高大豆蛋白的溶解性和乳化性。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对大豆蛋白的功能改性效果显著。

3. 热处理热处理是将大豆蛋白在高温下加热,改变其分子结构和功能性。

通过热变性、热交联等反应,可以显著提高大豆蛋白的凝胶形成能力和稳定性。

热处理技术在大豆蛋白的研究和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大豆蛋白功能改性技术的应用1. 食品工业大豆蛋白功能改性技术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改变大豆蛋白的功能性,可以提高食品的质地、口感和储存稳定性。

例如,将经过酶法改性的大豆蛋白应用于食品加工中,可以提高乳化性和稳定性,改善乳制品的品质。

2. 医药健康大豆蛋白功能改性技术在医药健康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改变大豆蛋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功能的医药载体。

例如,将经过酸碱处理的大豆蛋白应用于药物的包裹和缓释,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3. 环境保护大豆蛋白功能改性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

通过改变大豆蛋白的溶解性和乳化性,可以制备出具有吸附能力的材料,用于水处理和废物处理。

大豆蛋白/粘胶共混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大豆蛋白/粘胶共混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松性和硬挺性 ( 纤维的初始模量 ) ;表面凹凸状态 区别 于常规粘胶纤维 ,主要是蛋 白质加入
后纺丝溶液流变性发生变化 的结果 ,混合溶液 的稳定性下降 ,沟槽加宽 。
2 . 大豆 蛋 白/ .2 2 粘胶 共 混 纤 维的横 截 面 形 态结构
图 3 大豆蛋 白/ 粘胶共混纤 维横截面电镜照片 ( 大豆蛋 白加 入量为 1 %,w ) 0 t
维普资讯
纤 维 素 科 学 与 技 术
第 l 卷 5
15 . 、12. 、86 6c - 17 5 0 7 4 9 . m 5 6 2 处的吸收峰是纤维素的特征谱带 。这些特征吸收峰表明大豆
蛋 白纤 维的主要成分是大豆蛋白质和纤维素 。
图 1 大豆 蛋白/ 粘胶共 混纤 维的红外 光谱 吸收图
1 测试 仪 器和 方 法 . 2
利用 N X S6 0 E U .7 型红外光谱仪对共混纤维 的组成进行分析;采用 JM. 0L S 5 0 V型扫描 6 电子显微镜对制备的共混纤维的结构形态进行分析; 采用 X . 型纤维强度伸度仪测纤维的 Q1 强度和断裂伸长 。
2 结果 与讨论
21 大豆蛋 白/ . 粘胶共混纤维化学组成 大豆蛋 白/ 粘胶共混纤维 ( 白质含量 1%)的红外光谱如图 1 蛋 5 所示 。图中 34 . 、 398 6
1 买 验
1 大 豆 蛋 白/ . 1 粘胶 共 混 纤维 的 制备
从低温脱脂豆粕中提取的大豆分离蛋 白,加入 p H 9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使其溶解 ,大豆
蛋 白纺丝液浓度为 1%,温度为 4  ̄ 5 0 C。将大豆蛋 白纺丝液以 5 %、1%、1%、2 %的比例 0 5 0
( 蛋白质对纤维素 ) ,用纺前注射装置混入以传统方法制取 的粘胶纺丝液中纺丝成型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