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复习过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案与反思合集6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案与反思合集6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十个生字,会写十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设计理念从生活实际出发,挖掘语言训练点,多渠道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并积累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谈话情景对比导入1、谈话:孩子们,还记得我来自哪里吗?有去过北戴河的同学,说说北戴河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我来到青龙,被这里巍峨连绵的高山陶醉了。
看,我们的家乡、祖国、世界,乃至整个宇宙多么美好![多媒体课件:播放北戴河的大海,青龙的高山,祖国茂密的森林、汹涌的江河、世界冰川、宇宙星空的美景。
]2、对比情景;宇宙的一切这样迷人,可是很久很久以前可不是这样的,那时天和地混在一起,黑黑的,混沌的,混沌黑暗的宇宙变成了现在如此美丽的宇宙,这和一个人有关,叫——盘古。
板书盘古。
揭题板书开天地,今天我们学的是一篇神话故事,叫盘古开天地。
3、看题目猜想主要内容。
看了题目,你猜猜这篇神话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鼓励学生猜想是很好的学习品质,学法指导:从课题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也是一种好方法。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理清故事叙述顺序。
指名读,每读一段,清理字词,理解每段内容。
第一段,师引导最后一句度读得很慢很轻,想突出什么?(睡得时间长)理解本段写的是天地还没有分开,板书---天地没分开。
第二段,出示词语“抡起”、“猛劈”,指正读音,指名读,理解盘古用力,大家做抡起和猛劈的动作,理顺序:此时盘古还在沉睡吗?板书---盘古醒后第三段,出示词语:“一丈”、“逐渐”、“倒下”。
结合实际环境理解一丈有多高。
给多音字“倒”组词。
理顺序:这段中天和地已分开,板书---天地分开后.第四段,出示形近字“肢、肌、肤”,发现不同之处,引导:深伸伸你的四肢,摸摸你的肌肤,体会都是身体的一部分,能说出几个月字旁的字吗?(脸、腿、肘、胳膊、臂、脚、脖、臀)出示形近字“液、滋、润”,找共同点,与水有关。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案

顶天立地?盘古是如何头顶天脚踏地的,找同学来读读3、4自然段。
(课件展示)(2)盘古为什么要顶天立地?(怕天地合在一起)顶天立地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盘古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解释丈)(3)是的,随着天地的变化,盘古的身子也跟着长高,盘古顶天立地,多么了不起啊!(课件展示)现在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请同学们全体起立,双手举着语文书。
你们千万不能让他掉下来。
(预设:盘古们,你们的手上举的就是天呀,用力顶,好重,快塌下来了,啊,用力,手快托不住了,用头顶,顶啊,脚用力蹬,使劲,蹬地,用力,加油,使劲,顶住,加油,加油,盘古就这样,使劲用头顶着天,用脚蹬着地现在,你们感觉怎么样?——累,如果让你们像这样站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或者一年你们会觉得怎么样?(好吧,快坐下去吧,我看有的女同学已经快累哭了)可是盘古这样举了多久呢?(一万八千年)所以盘古?(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从中可以看出盘古什么样的品质?(坚定的毅力)我们一起来读3、4两段,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不容易及时间的漫长。
(3)盘古倒下去以后,天地间又会发生哪些变化呢?找同学朗读第5自然段。
三、化为万物。
1思考回答:(课件展示)这一段话围绕了哪一句话来写的?(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有感情朗读:(指导朗读)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美丽的画面?出示PPT。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荡,电闪雷鸣震耳欲聋,旭日东升皓月当空,山林耸立齐山怪石,拨浪滔滔奔流不息,鲜花嫩草美不胜收,露珠晶莹剔透好似宝石,)出示美丽的图片,这一幅幅图片美不美?这美丽的万物都是从何而来?生答。
是的,是盘古用自己的身躯创造出来的),再出示图片和文字“他呼出的……云”(“四季的风”柔一些,“飘动的云”慢一些)齐读。
“他发出的……雷声”(重而响亮)男生读。
“他的肌肤……大地”(读出辽阔的感觉)“他的血液……江河”(读出滔滔不绝的感觉)(男女分读)(第一句齐读,“气息”女生,“声音”男生,“眼睛”女生,“四肢、躯干、血液”男生,“汗毛、汗水”女生)3.多么神奇的画面啊!思考:盘古的身躯与所变出的万物之间有什么联系?(相似)师:(可见想象并不是没有根据的乱想,所想的事物与原来的事物之间必有其相似之处,这样的想象才是合理的。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盘古开天地》教案 (9)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盘古开天地》教案(9)一、教学目标1.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及背景;2.掌握相关词语和句子;3.能够通过朗读和表演展示故事情节;4.能够自主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二、教学重点1.掌握《盘古开天地》故事中的重点词语;2.理解故事情节及主题。
三、教学准备1.课文《盘古开天地》教材;2.教学PPT;3.黑板和彩色粉笔;4.学生课外阅读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复习关于《盘古开天地》的主要内容。
2.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讨论《盘古开天地》中盘古的形象和特征。
第二步:学习《盘古开天地》第二部分1.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
2.解释生字词语,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角色阅读故事,展示盘古与天地的关系。
第三步:讨论1.引导学生就故事中盘古的形象进行讨论,如盘古如何开辟天地、造禽兽等问题。
2.让学生围绕盘古的形象展开想象,提高思维能力。
第四步:引申拓展1.教师讲解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背景,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2.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神话文化的兴趣,展开相关讨论。
五、作业1.完成《盘古开天地》课后习题;2.以盘古开天地为题,写一篇想象故事,展示对神话故事的理解和创造。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盘古开天地》的理解和领悟得到提高,同时也引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探索欲。
在故事教学中,注重合作学习和思维拓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盘古开天地》故事,同时在探索神话文化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盘古开天地说课稿4篇

盘古开天地说课稿4篇盘古开天地说课稿1尊敬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盘古开天地》。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说教材】《盘古开天地》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的专题是“神话故事”。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围绕“神话故事”这个专题。
《盘古开天地》想象丰富,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围绕“创造”这个中心,讲述了一个叫盘古的巨人,用斧头开天辟地,用身体顶天立地,最后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神奇故事。
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感受神话丰富的想象力,感受文中盘古倒下后化为万物的神奇【说教学目标:】(1)认识“劈、浊”等7个生字。
会写“翻、劈”等13个生字,会写“黑乎乎、翻身”等12个词语。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3)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说教法】《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让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利用多媒体,引领学生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会运用多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正确的教材处理是教学成功的基础,科学的教法和学法的选择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本课我将主要采用“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同时辅以“情景教学法、游戏作业法”等。
“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本课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故事,故事中优美的神话语言需要读,高大的神话形象需要读、深刻的神话内涵需要读。
只有通过男女对赛读、指名读、教师示范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再根据课文中的四幅插图,给予一定的引导,才能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效果。
盘古开天地课文精讲

盘古开天地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盘古开天地》的段落划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但一般来说,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内容的变化来划分。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划分方式:第一部分:开头至“天地混沌如鸡子”。
这部分主要描述了盘古开天辟地之前的天地混沌状态,为后续的盘古开天辟地做铺垫。
第二部分:“天地混沌如鸡子”至“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
这部分详细描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包括盘古如何挥舞斧头、劈开天地、撑起天地等情节,以及天地之间不断变化的景象。
第三部分:“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至“风声如吼,水声如泣”。
这部分描述了盘古死后,他的身体各部分化为了天地间的万物,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江河湖海等。
同时,也描述了天地之间的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
第四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
这部分是对盘古开天辟地的伟大事迹的赞美和颂扬,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盘古无私奉献精神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这种划分方式将《盘古开天地》分为了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明确的主题和内容,使得整篇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同时,这种划分方式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感受盘古开天辟地的伟大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质。
二、文章赏析《盘古开天地》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经典故事之一,它描绘了盘古用斧头劈开混沌的天地,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的过程。
这个故事不仅富有想象力,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文学角度来看,《盘古开天地》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采用了夸张、象征等手法,将盘古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故事中的盘古是一个力大无穷、无私奉献的巨人,他的形象和行为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于英雄和力量的崇拜。
同时,故事中的天地、日月、山川、草木等元素,也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自然意象,使得故事更加具有诗意和美感。
从哲学角度来看,《盘古开天地》所蕴含的思想也是非常深刻的。
它表达了人类对于自然和宇宙的探索和认识,揭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
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人类对于自然和宇宙的认知过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盘古开天地》的传说故事,理解中国古代对世界的宇宙观念。
2.掌握认读生字词“盘古”、“开天”、“地”、“天地”等。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4.培养学生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词“盘古”、“开天”、“地”、“天地”等。
•理解《盘古开天地》这一古代神话故事。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古代神话故事的意义。
•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教具:课件、图片、PPT等。
3.材料:故事《盘古开天地》相关资料。
4.教学环境:教室需准备好学生座位,黑板需清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盘古开天地》这一神话故事的兴趣。
2. 学习活动1.学习生字词–讲解生字词“盘古”、“开天”、“地”、“天地”的含义和读音。
–让学生跟读、朗读这些生字词。
2.阅读故事《盘古开天地》–讲解故事背景和情节。
–学生跟读故事,并进行理解性讨论。
3.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讨论: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3. 拓展活动1.学生分组,编写盘古开天地的小故事,展示给全班。
2.制作相关手工作品,如折纸盘古造型等。
4. 总结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在生活中发现中国神话的影子,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巩固《盘古开天地》的相关内容。
2.阅读相关故事或资料,整理心得体会。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以上是本节课《盘古开天地》的优秮教案,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盘古开天地

18、盘古开天地教学目标:1、知识: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技能: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神话故事.3、情感: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神话人物,他就是------盘古(投影图片)。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
板书:18、盘古开天地2、盘古为什么开天地?宇宙原来是什么样子?3、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呢?同学们把书打开18课。
二、走进文本,对话交流研读第二段:1、在这混沌的宇宙中沉睡了十万八千年的巨人盘古。
有一天,忽然醒了。
他看见什么了?(一片漆黑)盘古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怎么做?(出示: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2、“抡”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些词语?(拿,提起)为什么课文不写拿起斧头呢?(引导学生做“抡”的动作)“猛劈”是怎么样的劈?(用力地劈,用劲全身力气。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句话,一边读一边把“抡斧猛劈”的动作带上。
谁能把用劲的感觉读出来?(指名)(从你的读中,我感受到了盘古的力量。
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师:一天,盘古醒了,看见周围──生:一片漆黑。
师:就──生: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朗读声很重很猛)师:只听──生:一声巨响3、出示:“只听见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你从这个句子中发现了什么?(找出句中反义词:清—浊轻—重上升—下降天—地,)这些反义词有什么作用?(出示四对反义词)(说明了天地的不同)师生合作读:师: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案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人物。
2.能够通过阅读故事理解勤劳和创造的重要性。
3.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有关《盘古开天地》的相关活动。
二、教学准备
1.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教材《盘古开天地》故事。
2.大型图片或卡片,用以讲解故事情节。
3.课堂互动活动准备,如分组讨论、小组表演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5分钟)
–讲述《盘古开天地》故事的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述故事(15分钟)
–根据教材内容,讲述《盘古开天地》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3.讨论与思考(1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盘古的创造力和勤劳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
1.复习与引导(5分钟)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重新思考盘古的重要性和故事的主题。
2.小组活动(20分钟)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表演,展现盘古的创造力和勤劳精神。
第三课时
1.表演展示(20分钟)
–学生们进行表演,展示各自小组的创作成果,并进行互动与点评。
2.总结与反思(10分钟)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盘古的故事对他们的启发和影响。
四、教学内容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盘古开天地》故事,获取创造力
和勤劳的教育启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以上是本文档中关于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精品文档
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伟大的英雄开辟了天地,他就是盘古。
盘古睡了一万八千年,才醒了过来。
当他睁开眼睛,发现四周黑乎乎的,还很闷热,都快透不过气了。
他想站起来,但是空间太小,根本站不起来。
所以盘古抓起一把大斧头,用力一挥。
砰地一声,那些轻飘飘、透明的东西就向上飘,变成了天;那些沉甸甸、不透明的东西就向下沉,变成了地。
盘古开辟了天地,非常高兴。
但是,他害怕天和地会重新合在一起,就用头顶着天,用脚踩住地。
他每天增高一丈,天就会增高一丈,地也会增厚一丈。
很久很久以后,盘古就变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天和地也稳定了下来,不会重新合在一起了。
这时候,盘古已经筋疲力尽了,他巨大的身躯倒下了。
盘古死的时候,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子变成了星星,头和手脚变成了东南西北四极和高山,血液变成了河流,肌肉变成了土地,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牙齿和骨头变成了金银财宝,呼出的最后一口气变成了风和云,最后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声。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