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生物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docx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包括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2. 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方式。
3. 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4. 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繁殖方式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难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
2. 利用多媒体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它们。
3. 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过程。
4. 采用小组讨论法,探讨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微生物的基本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详细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
3. 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方式: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过程,从而加深对繁殖方式的理解。
4. 探讨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5. 讲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通过实例讲解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等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的认识。
7.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基本特征的理解。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掌握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树立环保意识,关注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酵母菌和霉菌的相关知识;2. 运用比较法,分析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3. 结合实验、图片等资源,直观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4. 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知识,如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基本特征;(2)提问:你们听说过酵母菌和霉菌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分析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
4. 实验观察:(1)安排学生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材料;(2)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2)强调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五、课后作业1. 绘制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其主要特征;2. 收集有关酵母菌和霉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酵母菌和霉菌》课件2

某些霉菌可以用于生产抗生素和其他药物,未来有望通过基因工程 技术提高其生产效率和产量。
食品工业
酵母菌在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如面包、酒类的发酵等,未来可以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提高其发酵效率和品质。
详细描述
酵母菌的形态多样,根据种类不同,其大小也有所差异。它 们通常具有一个细胞核,负责遗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此外 ,酵母菌还拥有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负责进行各种生 命活动。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总结词
酵母菌通过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也可以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孢子。
详细描述
酵母菌最主要的繁殖方式是出芽,即母细胞生出一个小芽,芽长大后与母细胞分 离,形成新的个体。在特定条件下,某些酵母菌也可以进行有性生殖,通过减数 分裂产生子囊孢子。
霉菌的应用
霉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生态系 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着重要 作用。
在农业生产中,有些霉菌可以产生抗 菌素、杀虫剂等物质,对防治病虫害 有一定作用。
在工业生产中,霉菌也被广泛应用, 如发酵工业中用于生产酒精、醋酸、 乳酸等产品。
04 酵母菌和霉菌的比较
酵母菌和霉菌的相同点
01
02
VS
霉菌的应用
霉菌在食品工业中主要用于制作豆腐乳、 豆豉等传统发酵食品。通过霉菌的作用, 能够将大豆等原料中的蛋白质和糖类转化 为具有特殊风味的食品。此外,霉菌还用 于制作酱类、醋等调味品。
05 酵母菌和霉菌的未来发展
酵母菌和霉菌的研究进展
基因编辑技术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酵母 菌和霉菌的基因组被更精确地编 辑,为改良其性能和生产能力提
霉菌
是一种多细胞真菌,通常呈丝状或网状,属于接合菌门、担子菌门、半知菌类 。它们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植物表面等环境中,可以引起食物、衣物等物 品的霉变。
酵母菌和霉菌

3.霉变的花生、玉米不能吃,是因为 D 上面的——产生了容易致癌的毒素。
知识回眸
酵母菌 细胞结构 单细胞真核生 物,有液泡 异养生物 腐生生活 霉菌 (青霉、曲霉) 多细胞真核生物 异养生物 腐生生活
营养方式
生殖方式
出芽或孢子生殖
孢子生殖
酵母菌是异养生物, 进行腐生生活
葡萄糖
酵母菌 氧气 酵母菌 无氧
二氧化碳 +水+能量(多)
葡萄糖
二氧化碳 +酒精 +能量(少)
真菌----霉菌
水果、蔬菜放了很久
馒头、面包放很长时间
衣服长期不晾晒
长毛发霉
观察:
霉菌长在食物的什么部位?
霉菌是什么颜色的? 霉菌的形态是怎样的?
真菌----霉菌
青霉
曲霉
青霉
直立菌丝形态 青霉 顶端呈扫帚状
曲霉
孢子着生状态 成串分布 孢子颜色 青绿色
橙红色、黄色 或黑色曲霉顶端呈源自状放射状分布霉菌的结构
由菌丝构成
多细胞个体 气生菌丝(直立菌丝)
营养菌丝
细胞结构:有真正的细胞核
霉菌是怎样生殖,获 得营养的? 孢子生殖 霉菌是异养生物,进行 腐生生活
黄曲霉
真菌 ----酵母菌
电子显微镜下的酵母菌
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液泡
酵母菌的生殖
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模式图
出芽生殖 (环境良好) 孢子生殖 (环境不良)
探究实验
取面粉少许,加入 酵母若干,用水搅 拌均匀,倒入干净 的瓶子中,瓶口封 上一个空气球,放 在温暖的地方,2— 3天后观察变化。
学以致用
酿酒过程中在粮食里加入含有酵母菌的酒曲之 后要经常搅拌,目的是让酵母菌在较好的条件 出芽 下进行______生殖,大量增加数量;之后进行 无氧 密封,目的是让酵母菌进行_______呼吸,从 酒精 而产生___________。
《生物酵母菌和霉菌》课件

酵母菌在食品加工和工业中的应用
面包和面团发酵
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制造出松软 的面包。
乳酸菌制品发酵
与乳酸菌共同发酵产物,制造出酸奶和酸奶饮料 等产品。
啤酒和葡萄酒酿造
酵母菌发酵糖分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赋予酒类 特殊的风味。
生物柴油生产
酵母菌通过转化植物油脂为生物柴油,具有广阔 的应用前景。
《生物酵母菌和霉菌》 PPT课件
这份PPT课件将带你了解生物酵母菌和霉菌,它们的种类、特征以及在食品加 工、工业和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以及霉菌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生物酵母菌的种类和特征
酿酒酵母菌
常用于酒类酿造,具有良好的发 酵能力和耐酒精性。
食品酵母菌
用于食品加工,富含优质蛋白质 和维生素。
高效表达酵母菌
青霉菌
产生青霉素抗生素,用于治中作为模式生物 体,用于分析基因表达和发育过 程。
霉菌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 基因组测序研究
霉菌的基因组易于测序, 为研究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2 生物降解研究
霉菌能分解有机物质,对 环境修复和废弃物处理具 有重要意义。
酵母菌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1
免疫增强剂
酵母菌提取物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增强
抗真菌药物
2
人体的抵抗力。
通过研究酵母菌的毒性和抗真菌机制,
开发靶向性药物来治疗真菌感染。
3
基因工程载体
高效表达酵母菌用于基因工程技术,可 用于蛋白质的生产和合成。
霉菌的种类和特征
曲霉菌
广泛存在于土壤和空气中,用于 制造味道浓郁的发酵食品。
3 药物研发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结构及其生活特点。
(2)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条件。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树立生态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结构及其生活特点。
2. 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 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条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酵母菌和霉菌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实验、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运用小组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2)学生分享生活中见到的酵母菌和霉菌及其作用。
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教材,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结构及其生活特点。
(2)学生分析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
4.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条件。
(2)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小组讨论。
5.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相关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对酵母菌和霉菌的认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反馈:教师通过提问、点评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基本知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对酵母菌和霉菌生长条件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酵母菌和霉菌作用与生活的认识。
酵母菌和霉菌

细菌 微生物包括三类: 真菌
病毒
特点:结构都相当简单,个体多数十分微小.有的甚 至没有细胞结构.且体内一般不含有夜绿素.不能进 行光合作用.
一.细菌
1 细胞的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2.营养方式: 异养 靠吸收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 腐生 寄生
3.生殖方式: 裂殖
第二章 真菌
第一节 酵母菌和霉菌
异养: 腐生生活的方式 (体内不还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有氧条件
将葡萄糖彻底养化分解为二氧 化碳和水,射放大量热量.
无养条件
将葡萄糖分解成二养化碳和酒精.
4.生殖方式
成熟的酵母菌细胞,向外生出的突起叫芽体,
1.出芽生殖: 芽体逐渐长大,最后与母体脱离,成为一个新
的酵母菌.
2.孢子生殖: 当酵母菌发育到一定的阶段时,一个酵母菌的
青霉素的应用
图中央是青霉菌,周围是致病细菌。 距青霉素最远的细菌个大、色浓, 活力十足;距青霉菌较近的细菌个较 小、色较浅,活力较差;而最接近青 霉菌的细菌个最小、色发白,显然已
经死亡.
三 总结:
细胞结构
酵母菌 单 青霉 多 曲霉 多
营养方式
生殖方式
腐生生活 腐生生活 腐生生活
出芽或孢子生殖 孢子生殖 孢子生殖
细胞里会产生几个孢子,每个孢子最终能发育 成一个新个体..
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二. 霉菌
青霉
一. 结构特点
青霉和曲霉都是由很多的菌丝构成的
放线菌: 菌丝内没有横隔是单细胞 的生物. 青霉和曲霉: 菌丝内具有横隔, 是多细胞 的生物.
2.菌丝类型
直立菌丝
在营养物质的表面 且向上生长的菌丝.
营养菌丝 有的菌丝蔓延到营养物质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掌握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生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 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 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微生物的基本特征;(2)提问:同学们知道酵母菌和霉菌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学生互相讨论,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教师通过PPT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3)教师讲解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实验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现象;(2)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验;(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学生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 课后作业:(1)学生编写课后日记,记录本节课的学习收获;(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日记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生物教案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详细介绍: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
教学目标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及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重点、难点分析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因为:(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
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2.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学难点: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由于初一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教师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第一课时:1.课前准备:教师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
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②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2.教学过程:(1)关于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教学,可以用边讲述边实验的方法进行,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在实验室上课。
课上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如果无实验室条件,在教室上课,课前
教师可事先做好1~2台观察酵母菌的示范镜。
这样学生通过对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对酵母菌建立感性认识。
如果不具备以上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课前画好酵母菌结构的投影片,也可以利用挂图及书中的插图,有录像设备的学校可以在课上放一段酵母菌形态结构的录像片段。
讲述酵母菌结构时应注意指导学生与植物细胞结构和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
让学生指出它们的异同。
这样能够使学生明确认识到酵母菌的结构中有成形的细胞核。
另外通过观察还可以看到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所以属于个体微小的真菌。
(2)酵母菌营养方式的教学,首先要强调指出酵母菌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属于自养生物。
在讲述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生活,能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在在无氧条件下,又可把葡萄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做演示实验,在课前1~2天用两个试管分别倒入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把其中一个试管用塞子堵上,一个敞着口,课上请学生分别闻一闻,让学生说出哪个有明显的酒味。
并问为什么?同时让学生观察分析培养酵母的糖液中为什么会有气泡?(3)在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用谈话法。
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设问,如馒头、面包为什么是松软多孔的?你们知道酵母菌有哪些利用价值等等。
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要指出酵母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应用较早的一类微生物,自然界中几乎到处都有酵母菌,已发现的酵母菌达数百种之多,绝大多数都是人类的好朋友,特别是在酒类酿造方面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另外酵母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因此可利用酵母菌的菌体捉取辅酶A、细胞色素C、凝血质、卵磷脂和多种氨基酸等。
近几年,酵母菌在石油脱蜡、酶制剂和发酵饲料等方面的应用也有了新的进展。
(4)关于酵母菌生殖方式的教学:在讲述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时,可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在进行出芽生殖的酵母菌,有条件的学校可放一段酵母芽出芽生殖的录像片,或在黑板上
画简图示意,还可制作投影片。
要强调酵母菌出芽生殖的芽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芽不是一个概念。
酵母菌细胞上长出的突起,比母细胞小得多,是母细胞上的一个芽体,脱离母体后,即成为一个新的酵母菌,属于无性生殖。
酵终菌还有另一种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在条件恶劣时,产生孢子,由孢子发育成新个体。
三、第二课时:1.课前准备:①由教师介绍青霉和曲霉的简易培养方法。
布置学生在课前2~3天用橘子或陈旧的馒头培养青霉或曲霉。
②教帅需要做的课前准备:要利用二次接种的方法培养较纯净的青霉或曲霉。
另外在课前2~3天,制备好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
具体操作方法详见教参。
2.讲述霉菌的形态结构时,运用讲述与实验结合的方法。
把教材中的课后实验课融入在讲课的过程中,采用边观察、边讲解、边讨论的方式。
具体方法如下:(1)首先进行实验观察:①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皮或长有曲霉的馒头,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如果没有放大镜也可以用老花镜代替)观察青霉或曲霉的形态和颜色;②有条件的学校可指导学生制作橘皮培养出的是青霉装片,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
注意以下问题:取材要用解剖针挑取少量,要从颜色很浅的绿色部分取材做装片,这样既能看到无色的分枝菌丝,又能观察到菌丝顶端的绿色孢子。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③教师用课前制备好的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做好示范镜,让学生观察。
(2)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青霉或曲霉的形态和颜色。
告诉学生在镜下观察到大量绿色成串的青霉的孢子,曲霉的孢子常见的是是黑、黄和橙红色,无色的部分是菌丝。
然后教师进行青霉和曲霉形态结构的讲解。
指出青霉和曲霉呈现出的不同颜色是孢子的颜色,而它们的菌丝是无色的。
青霉和曲霉的菌体是由许多菌丝组成的,分为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
由于上有横隔,是多细胞个体。
但不是所有霉菌都是多细胞个体。
青霉和曲霉的每个细胞中都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
另外参照书中插图让学生比较青霉与曲霉分生孢子梗的区别,找出
青霉孢子便顶端无膨大,曲霉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为球状。
(3)关于青霉与曲霉营养方式的讲述,要强调由于青霉和曲霉菌丝体中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现成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所以为异养生物。
(4)在讲述青霉和曲霉的生殖方式时,让学生从孢子梗的形态及孢子的颜色上分辨青霉和曲霉,指出它们是靠孢子生殖的,这种孢子可在空气中传播,每个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中,都可以发育成新个体。
在温暖潮湿的季节里衣物有时会发霉,正是霉菌孢子大量繁殖的结果。
讲述青霉、曲霉与人类的关系时,可先组织学生讨论青霉和曲霉对人类有益和有害的地方是什么,而后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要着重指出:曲霉是发酵工业及食品加工方面的重要菌种。
2000年以前我国就已利用曲霉制酱,也是我国民间用以酿酒、制醋曲,制某些副食品的重要菌种。
例如我国生产的腐乳有白腐乳、青腐乳和红腐乳之分,当你看到红腐乳时不要以为染了化学颜料,其实它是红曲霉分泌的红曲加工而成,由于人们选用了不同工艺,因而使腐乳各具特色。
青霉除了用于提取青霉素外,还用于制造有机酸、葡萄糖氧化酶和淀粉酶等。
讲完课后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及时反馈,并请学生回答“动动脑”中提出的问题,而后指导学生看课外读物“青霉素的来历”。
小资料:为什么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1928年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能够产生一种杀灭葡萄球菌的物质,他把这种物质名命名为青霉素。
青霉素40年代初投入生产。
此后又相继发现有抑制甚至杀死细菌的链霉素、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等,当时多把此类对细菌有拮抗作用的药物叫抗菌素。
随着对抗菌素研究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抗菌素不仅对细菌有抵抗作用,而且某些抗菌素还具有抗肿瘤、抗植物病原真菌、抗病原虫等作用。
同时还发现它能促进畜禽生长,因此,抗菌素一词就不完整了,所以从1981年起,我国将抗菌素正式更名为抗生素。
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