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性研究论文
如何写一篇案例研究论文详细描述和分析

如何写一篇案例研究论文详细描述和分析案例研究论文是一种通过详细描述和分析特定案例或事件来探究问题、发现规律以及提出解决方案的学术写作形式。
在撰写案例研究论文时,需要慎重选择案例,深入挖掘案例细节,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并进行合理的结论总结。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撰写一篇案例研究论文,并提供相应的格式和要点。
一、引言部分引言是案例研究论文的开头,用于引入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在引言部分,应明确研究问题,并解释为何选择该案例进行研究。
同时,还需要简要概括案例的背景信息,并介绍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二、案例描述部分案例描述部分是案例研究论文的核心,要详细描述所选案例的背景、相关事件以及相关参与者等信息。
可以运用描述性的语言来呈现案例,并以时间轴或事件流程图的形式展示案例发展的过程。
此外,还可以配以图片、表格等资料来增加案例的直观性。
在案例描述中,应着重描绘案例的关键事件、关键人物以及与研究问题相关的背景信息。
需客观、准确地呈现案例事实,以保证读者对案例有充分的了解。
三、理论框架部分理论框架部分是案例研究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集中阐述研究问题所涉及的理论依据和相关概念。
在此部分,可以引用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学术论文、专业书籍等文献,对案例进行理论解释和分析。
理论框架部分应围绕研究问题展开,列出相关理论或概念,并通过引用文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同时,需对所选理论和概念进行简要解释,以便读者理解和接受。
四、问题分析部分问题分析部分是案例研究论文的关键环节,用于深入挖掘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
在问题分析中,可以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对案例进行解读,并找出案例中的主要问题点。
问题分析部分应逻辑清晰,层层推进。
可以通过提出假设、运用统计数据、开展数据分析等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
同时,还需结合案例事实,进行具体分析和论证。
五、解决方案部分解决方案部分是案例研究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在此部分,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相关经验,针对研究问题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并进行论证和分析。
论文的种类

论文的种类
为了探讨和掌握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论文进行分类。
由于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
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
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
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
3.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
4.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
论文写作的常用研究方法

论文写作的常用研究方法论文写作的常用研究方法篇1 一、方法系统科学方法思维方法数学方法描述性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信息研究方法探索性研究法模拟法(模型方法)数量研究法功能分析法个案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实证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二、具体论述1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
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2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3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
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
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
第二、控制性。
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
第三,因果性。
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4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
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
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
综述性论文

综述性论文
综述性论文是一种研究性论文,旨在对某个特定主题进行全面、系统地概述和分析。
与其他类型的论文相比,综述性论文更注重总结和评估现有研究的进展和成果,帮助读者了解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趋势。
综述性论文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引言:介绍研究主题,并解释为什么该主题具有重要性和研究的必要性。
2. 目的和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的目标和所要回答的问题。
3. 方法:描述综述的方法和搜索文献的策略。
通常需要明确搜索关键词和筛选标准。
4. 结果:总结和分析已有研究的结果。
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主题进行组织。
5. 讨论:对已有研究的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
指出已有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6. 结论:总结综述的主要发现,并强调其在该领域的重要性。
在写作综述性论文时,作者通常需要对大量的文献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要确保所选择的文献包含了该领域的重要研究和最新进展。
此外,作者还需要对已有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估,并在
讨论部分提出自己对研究的看法和观点。
综述性论文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对某个特定主题的全面和系统了解。
读者可以通过阅读综述性论文来获取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了解各种观点和研究方法,并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发。
总之,综述性论文是一种总结和评估某个特定主题研究成果的学术性论文,通过对已有研究的综合分析,帮助读者了解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趋势。
论文写作中的论文类型与特点

论文写作中的论文类型与特点在论文写作中,不同的学科领域和研究目的都会对论文类型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本文将从常见的论文类型和特点入手,探讨不同类型论文的要求和特点。
一、研究性论文研究性论文是科研工作者在对某一问题进行系统探究与分析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文献。
该类型论文通常分为综述性研究论文和原始研究论文两种。
1.综述性研究论文综述性研究论文主要对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和评价,展示研究者对该领域问题的深入理解。
这类论文的特点在于对相关研究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结构通常包括引言、文献综述、分析比较、结论等部分。
2.原始研究论文原始研究论文是科研人员在进行独立的实验或实地调查后,通过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得出的结论。
这类论文的特点在于研究者需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设计实验方案、采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原始研究论文一般包括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二、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是研究者通过对某一学术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和观点阐述的文献。
学术论文通常分为科学论文和人文社会科学论文两类。
1.科学论文科学论文主要针对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问题,强调实验证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该类型论文通常包括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其中,材料与方法和结果部分对实验步骤和数据分析等内容描述要准确详实。
2.人文社会科学论文人文社会科学论文注重对人文社会现象的分析和讨论,对实证研究的要求相对较低。
该类型论文一般包括引言、文献综述、论证和结论等部分。
论证部分是整篇论文的重点,需要对论点进行充分论证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三、评论性论文评论性论文是对某一文献、事件或现象进行评述和分析的一种学术写作形式。
评论性论文的特点在于对被评论对象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和评判。
该类型论文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内容和结论等部分。
主体内容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分节或分段论述。
四、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对实验进行描述、结果分析和总结的一种学术性写作形式。
论文中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

论文中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描述性统计分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总结和解释,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包括频数分析、均值分析、标准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频数分析是一种用于统计数据中各类别出现次数的方法。
通过统计各个类别的频数,我们可以了解到数据中各个类别的分布情况。
例如,在一项调查中,我们想了解参与者的性别分布情况,可以通过频数分析得到男性和女性的人数,进而计算出男女比例。
频数分析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基础。
均值分析是描述性统计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计算数据的平均值,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均值是将所有数据加起来再除以数据个数得到的。
例如,在一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中,我们可以计算出平均分,以了解整体的考试水平。
均值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中心位置,以及数据整体的水平。
标准差分析是描述性统计分析中用于衡量数据波动程度的方法。
标准差是数据离均值的平均距离,其值越大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反之亦然。
例如,在一组销售数据中,我们可以计算出销售额的标准差,以了解销售额的稳定性。
标准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数据的分散程度,从而对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
相关性分析是描述性统计分析中用于衡量两个变量之间关系强度的方法。
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我们可以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
例如,在一项调查中,我们想了解学习时间和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
相关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后续的预测和决策提供依据。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如百分位数分析、偏度分析和峰度分析等。
这些方法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和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提供基础。
总之,描述性统计分析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水浒传研究性学习论文5篇范文[修改版]》
![《水浒传研究性学习论文5篇范文[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331f1ec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a.png)
《水浒传研究性学习论文5篇范文[修改版]》水浒传研究性研究论文5篇范文[修改版]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瑰宝,是一部描写宋朝英雄豪杰的长篇小说。
本文将介绍五篇研究性研究论文范文,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水浒传这部作品。
1.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这篇论文探讨了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提供了对于这些形象的深入分析。
通过对女性角色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生活状况的思考。
论文中包括对于林冲妻子潘金莲、晁盖的妻子李瓶儿等角色的分析,揭示了她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对于男性权力的抗争方式。
2. 《水浒传中的武将形象研究》这篇论文主要研究了水浒传中的武将形象,包括林冲、宋江等角色。
通过对于这些武将在作品中的描写和行动的剖析,论文揭示了作者对于勇敢和荣誉的理解。
此外,论文还探讨了这些武将形象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
3. 《水浒传中的社会问题揭示》这篇论文以水浒传中的社会问题为研究对象,包括贫富差距、地方官员腐败等。
通过对作品中描述的社会问题的分析,论文揭示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现象的批评和反思。
同时,论文也探讨了这些社会问题对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影响。
4. 《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对比研究》这篇论文通过对水浒传中的不同英雄形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他们的相似之处以及不同之处。
论文主要包括宋江与林冲的比较、晁盖与李逵的对比等。
通过对英雄形象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对于英雄的定义以及人物形象的多样性。
5. 《水浒传中的爱情题材分析》这篇论文主要探讨了水浒传中的爱情题材,包括林冲和孙二娘的故事,以及其他一些角色之间的情感关系。
论文通过对这些爱情故事的分析,揭示了作者对于爱情的态度和观点,同时也探讨了爱情在整个作品中的作用和影响。
以上是五篇研究性学习论文范文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为研究水浒传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水浒传作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值得我们通过研究来深入了解和欣赏。
毕业论文中如何撰写精确恰当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毕业论文中如何撰写精确恰当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在毕业论文中,精确恰当地描述性统计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者可以有效地总结和呈现数据的关键特征,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结果。
本文将介绍如何撰写精确恰当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说明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在进行任何统计分析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对象和数据来源。
在论文中,研究对象可以是人群、样本或具体的事件,数据来源可以是实验观察、问卷调查或者其他收集方法。
在描述性统计分析中,需要明确所使用的数据集和数据收集的方式,以确保读者对数据的来源和可信度有清晰的了解。
二、描绘数据的中心趋势数据的中心趋势是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来衡量数据集中数据分布的重要特征。
常见的数据中心趋势度量包括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在论文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描述数据的中心趋势:1. 平均数(Mean):平均数是将数据集中的所有数值相加,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
可以使用以下句型描绘平均数:"The mean of the dataset was calculated by summing all the values and dividing by the total number of observations."2. 中位数(Median):中位数是将数据集中的数值按升序排列,然后选择中间的数值。
可以使用以下句型描绘中位数:"The median of the data set was determined by arranging the values in ascending order and selecting the middle value."3. 众数(Mode):众数是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可以使用以下句型描绘众数:"The mode of the data set was identified as the value that appeared most frequently."三、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离散程度度量了数据集中数值之间的变异程度,对于了解数据的分散情况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述性研究
综述:
描述性研究,是目前护理领域应用最多的一种研究方法,主要用来描述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通过对某个事物、某组人群、某种行为进行观察记录描述其状态、程度,以便从中发现规律,确定可能的影响因素,对其为进一步调查研究提供线索,是分析性研究的基础,如护士对生产行为的调查研究,医院护士心理现状的调查分析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和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真实地描述出来。
通过比较分析导致疾病或健康状态分布差异的可能原因,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或防治策略的设想。
特点:1.资料比较原始或比较初级;
2.影响因素较多,分析后所得出的结论只能提供病因或疾病转归影响因素的线索;
3.不需设立对照;
4.在描述中可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描述性研究主要包括横断面研究和纵向研究
一.横断面研究又叫现况研究
概念:在特定的时间内,通过调查的方法,对特定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描述该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是护理描述性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横断面研究--举例:居家老年人营养不良患病率、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的调查
应用范围包括:
1.描述群体中事件的发生率、疾病的患病率与感染率。
2.初步了解与疾病发生的有关因素。
3.研究人需求群中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及其质量的评价。
现况调查包括普查和抽样调查。
1)普查(census)是指在特定的时点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均
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普查主要用于:
1.早期发现疾病并及时给予治疗,如乳腺癌的普查;
2.了解疾病的病情及分布,如疟疾的普查;
3.了解人群的健康水平,如营养状况普查;
4.建立某些指标的标准值,如血红蛋白等。
普查的应用原则:
1.要明确普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早期发现病例,并给予及时治疗;
2.普查的疾病最好是患病率比较高的,以便短时间内调查能得到足够的病例;
3.普查应具备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且易于在现场实施的检验或检查的方法;
4.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进行普查。
普查的优点:
1.能发现普查人群中的全部病例并给予及时的治疗;
2.能对该地区某病的全貌有一个了解;
3.过普查可进行一次广泛的医学科普宣传。
普查的缺点:
1.不适于患病率低和检查方法复杂的疾病调查;
2.普查对象多,难免漏诊、误诊;
3.工作量大,很难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是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人群总体中,按照一定方法抽取一部分对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并用其结果来推论该人群状况的一种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基本原理:这种调查方法是从整个研究人群(目标人群)中随机地抽取一部分人。
抽样调查优点:
1.和普查相比,抽样调查具有省时、省力、省材料和省经费的特点。
2.由于调查对象相对较少,因而较易集中人力、物力和器材设备,调查结果也易做到细致、准确。
抽样调查缺点:
1.抽样的设计、组织实施以及资料分析等方面比较复杂,重复和遗漏不易发现;
2.也不适用于变异过大的材料和患病率太低的疾病。
二.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又叫随访研究
概念:在不同时点对同一人群的疾病、健康状况和某些因素进行定期随访,了解这些因素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情况,即在不同时间对这一人群进行多次横断面研究的综合研究,是前瞻性研究。
通过定期随访,观察疾病、健康状况及某卫生事件在一个固定人群中随着时间推移的动态变化情况。
随访的间隔(不同时点)可根据研究设计确定。
几天、几周、一年甚至十几年等。
在不同的时间段对同一人群疾病、健康状况和某些因素进行调查。
纵向研究--适用范围
病因分析、某疾病的动态变化分析,可全面了解某病的发展趋势和结局,认识其影响因素和疾病的自然发展史
如1.化疗患者半年的化疗期间恶心呕吐症状的动态观察
2.对超体重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同时了解其饮食习惯、体力活动等情况,观察其发展为糖尿病,冠心病的可能性有对大?
纵向研究--应用注意事项
1.研究对象应具有代表性
2.结论的适用范围易受环境因素、患者个体特征(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社会阶层等)影响。
3.不设立对照,下结论应慎重
参考资料
李峥.护理研究方法.北京:人卫卫生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