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选择胰岛素治疗方案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以亿计的人口。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胰岛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胰岛素治疗方案的制定是为了帮助患者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并管理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的基本原则和常见的治疗方案。
1. 胰岛素治疗的基本原则胰岛素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个体化和定制化。
每个病人的胰岛素需求因素不同,包括年龄、体重、身体活动水平、饮食习惯和胰岛素敏感性等。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确保血糖控制的有效和稳定的关键。
除了个体化之外,胰岛素治疗方案还应根据病人的糖尿病类型和状态进行调整。
例如,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替代是必要的,而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初期可以考虑口服药物治疗,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需要胰岛素治疗。
2. 常见的(1)基础胰岛素治疗方案基础胰岛素治疗方案是最常见的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之一,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和需求较低的1型糖尿病患者。
该方案包括每天的基础胰岛素注射,以维持基础血糖水平。
通常情况下,胰岛素的注射时间是在晚餐前或睡前,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2)基础-餐后胰岛素治疗方案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和1型糖尿病患者的需求较高者,基础-餐后胰岛素治疗方案是更常用的选择。
该方案包括每天的基础胰岛素注射,以及每餐前或餐后的额外快速或超快速胰岛素注射。
这有助于控制血糖的波动,尤其是餐后血糖峰值。
(3)胰岛素泵治疗方案胰岛素泵是一种可以持续输送胰岛素的设备,适用于需要更为个体化和精确的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该方案通过胰岛素泵和连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提供了更为灵活和准确的胰岛素输送。
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胰岛素剂量的调整,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和活动。
3.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的监测和调整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的有效性需要定期监测和调整。
这包括血糖的监测和胰岛素剂量的调整。
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的血糖监测,以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
如果血糖水平不稳定或超出正常范围,胰岛素剂量可能需要相应的调整。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用于调节血糖水平,治疗糖尿病等疾病。
对于刚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或需要调整胰岛素剂量的患者,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胰岛素的起始治疗方案和调整方案。
1. 血糖监测:在开始胰岛素治疗之前,需要进行血糖监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睡前血糖等。
根据不同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和糖尿病类型,血糖监测的频率和时段可以有所不同。
2. 胰岛素剂型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胰岛素剂型,包括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等。
3. 胰岛素剂量的确定: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糖尿病类型,可以选择不同的胰岛素剂量。
一般来说,初始剂量可以根据体重每千克0.2-0.4单位胰岛素,然后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进行调整。
4. 胰岛素的使用时间和次数: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选择胰岛素的使用时间和次数。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每天使用1-2次胰岛素,早上和晚上各一次。
5. 胰岛素的配伍使用:对于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胰岛素的患者,需要注意胰岛素的搭配和使用顺序,以保证胰岛素的疗效和安全性。
2. 胰岛素剂量的调整: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可以逐步调整胰岛素的剂量,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
一般来说,如果血糖水平过高,可以适当增加胰岛素剂量;如果血糖水平过低,可以适当减少胰岛素剂量。
3. 饮食和运动的调整:胰岛素的疗效受到饮食和运动的影响,因此在调整胰岛素剂量的也需要调整饮食和运动的方式。
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度的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的疗效和血糖控制。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和调整方案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血糖控制目标而定的。
在使用胰岛素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血糖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胰岛素剂量和饮食运动的调整,以实现良好的血糖控制和健康管理。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

龙源期刊网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作者: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9年第13期胰岛素起始治疗主要有三种方案,分别介绍如下。
1; 基础胰岛素+口服降糖药; 基础胰岛素(包括中效胰岛素及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起始剂量为0.2 U/(kg·d),睡前注射,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
可与各类口服降糖药(包括胰岛素促泌剂)联用。
2; 预混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预混胰岛素起始剂量一般为0.2~0.4 U/(kg·d),按1︰1的比例分配于早、晚餐前。
根据早餐后及晚餐前血糖调整早餐前胰岛素剂量,根据晚餐后及空腹血糖调整晚餐前胰岛素剂量。
该方案原则上不与胰岛素促泌剂联用。
3; “三短一长”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即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该方案主要适用于1型糖尿病以及空腹血糖>11.1 mmol/L、HbA1c>9%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
使用该方案,原则上不再服用胰岛素促泌剂。
胰岛素的剂量调整一开始打胰岛素,很难做到一步到位。
如果在饮食、运动和情绪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血糖達不到预期的控制目标,就需要根据患者全天血糖(包括空腹、三餐前及餐后2 h、睡前、凌晨3点的血糖)的监测情况,每3~5天调整一次胰岛素剂量,直至血糖控制达标为止。
临床上,通常是根据空腹血糖水平来调整基础胰岛素(即中、长效胰岛素)的剂量,根据餐后2 h 的血糖来调整餐时胰岛素(即短效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的剂量,同时还要结合饮食及运动情况,有时为了避免低血糖的发生,还要将下一餐的餐前血糖值考虑在内。
(1)如果早晨空腹血糖>7.0 mmoI/L,在排除夜间低血糖所引起的“苏木杰反应”后,血糖每增高1.0 mmoI/L,需增加晚餐前或睡前胰岛素1个单位;空腹血糖在5.0~7.0 mmol/L时不增不减;空腹血糖在3.0~5.0 mmol/L时,晚餐前或睡前胰岛素应减少2~4单位。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案1、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1、胰岛素的适应证:1)1型糖尿病的替代治疗。
2)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及乳酸酸中毒。
3)控制糖尿病病人手术期、妊娠期及分娩期的血糖。
4)糖尿病病人并发急性感染时。
5)糖尿病病人合并结核。
6)糖尿病病人有肝、肾疾病及功能不全。
7)2型糖尿病病人对口服降糖药无效。
2、胰岛素需要量:在生理性基础状态下,胰岛素分泌大约是1U/h,在进食后高血糖刺激下,约5U/h(包括基础状态的1U。
一般开始胰岛素用量0.2-1.0/kg.d,由于个体间所需胰岛素剂量较大,初始量一般偏于保守,约0.4U/kg左右,3天后根据血糖反应调整剂量,每次加减2-4U。
3:胰岛素剂型的选择:种类发生作用时间高峰时间持续时间给药途径超短效15min 1h 3h短效胰岛素0.5-1h 2-3h 4-5h 皮下、静脉中效胰岛素2-3h 4-6h 8-12h 皮下长效胰岛素3-6h 14-20h 24-36h 皮下(注:我院目前多用诺和公司产品)4、用法:胰岛素应皮下注射,一般餐前15-30分钟注射。
1)短效胰岛素:由于短效胰岛素起效快,作用消失也快,刚开始胰岛素注射时,多选用每天3或4次短效胰岛素注射,当血糖控制满意时,再换用混合胰岛素制剂。
短效胰岛素是将全天的用量分成3份,早餐前略多,午餐前略少,晚餐前为全天1/3左右,如30U/d,可分配为早12U、中8U、晚10U。
2)混合胰岛素: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不方便,可改用混合胰岛素,如30R(短效:中效=30:70)和50R(短效:中效=50:50),将全天胰岛素量分为3份,早餐前注射2/3,晚餐前1/3,根据注射后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
3)短效换混合算法:30R=R×(0.6-0.8)(早餐前2/3,晚餐前1/3)如短效R早12U、中8U、晚10U换30R:(12+8+10)×0.6=18U(早:18×2/3=12U,晚18×1/3=6U。
胰岛素治疗方案

胰岛素治疗方案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或高血糖。
根据病情的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是一个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方案的示例。
一、胰岛素种类和用法:1. 快速作用型胰岛素:用于餐前注射,以控制餐后血糖。
通常在餐前15-30分钟注射,作用时间约为2-4小时。
2. 短效和常规作用型胰岛素:用于控制空腹血糖和给予基础胰岛素。
通常在空腹状态注射,作用时间分别约为4-6小时和8-12小时。
3. 中效作用型胰岛素:用于给予基础胰岛素,作用时间约为12-18小时。
4. 长效作用型胰岛素:用于给予基础胰岛素,作用时间可持续超过24小时。
二、胰岛素治疗方案:1. 普通型1型糖尿病患者:早晚各注射短效胰岛素一次,用于控制空腹血糖。
吃饭前注射快速作用型胰岛素一次,用于控制餐后血糖。
晚上睡前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一次,用于给予基础胰岛素。
2. 混合型2型糖尿病患者:早晚各注射短效胰岛素一次,用于控制空腹血糖。
吃饭前注射快速作用型胰岛素一次,用于控制餐后血糖。
晚上睡前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一次,用于给予基础胰岛素。
需要根据患者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剂量。
3. 常规型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良好:早晚各注射常规胰岛素一次,用于控制空腹血糖。
吃饭前注射快速作用型胰岛素一次,用于控制餐后血糖。
空腹血糖控制不佳:早晚各注射常规胰岛素一次,用于控制空腹血糖。
吃饭前注射快速作用型胰岛素一次,用于控制餐后血糖。
需要根据患者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剂量。
三、胰岛素剂量调整:胰岛素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整。
以下是常见的胰岛素剂量调整原则:1. 空腹血糖过高:增加胰岛素剂量,或增加胰岛素注射次数。
2. 餐后血糖过高:增加快速作用型胰岛素剂量,或增加注射时间。
3. 低血糖:减少胰岛素剂量,或减少注射时间。
四、饮食和运动:胰岛素治疗的同时,患者还需注意饮食和运动。
饮食方面,要控制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摄入,均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胰岛素由a、b两个肽链组成。
人胰岛素a链有11种21个氨基酸,b链有15种30个氨基酸,共由16种51个氨基酸组成。
其中a7(cys)-b7(cys)、a20(cys)-b19(cys)四个半胱氨酸中的巯基形成两个二硫键,使a、b两链连接起来。
此外a链中a6(cys)与a11(cys)之间也存在一个二硫键。
胰岛素治疗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重要内容,也是使血糖达标的有效方法,如何正确使用胰岛素及其类似物,从而有效控制血糖,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预防、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胰岛素的分类胰岛素按制剂来源可分为动物胰岛素和合成胰岛素,按作用快慢和维持时间可分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正规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及类似物。
速效胰岛素包括赖脯胰岛素(insulin lispro )和门冬胰岛素(insulin aspart),赖脯胰岛素是通过将人胰岛素b 链28、29位脯氨酸,赖氨酸的次序颠倒,门冬胰岛素是将28位脯氨酸置换为天冬氨酸,两者均使胰岛素从六聚体变成二聚体或单体的速度加快,加快起效时间。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包括甘精胰岛素(insulin glargine ),是通过甘氨酸替换a 链21位的天门冬氨酸,并在b 链30位的苏氨酸后连接2个精氨酸而成,等电位从ph 5.4升至6.7,胰岛素在皮下吸收缓慢、稳定性增加,模拟人体基础状态的胰岛分泌。
为了使用方便,还有短效和中效按不同比例混合的胰岛素,最常用的预混胰岛素为30r(30%短效胰岛素和70%中效胰岛素的混合制剂)。
目前也推出了预混的诺和锐30(含30%的门冬胰岛素和70%的鱼精蛋白门冬胰岛素)和优泌乐25(25%的赖脯胰岛素和75%的鱼精蛋白赖脯胰岛素),作用与30r 作用类似,但控制第一餐血糖优于30r,控制第二餐的作用不如30r, 较少出现低血糖。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时机的选择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主要适应证是胰岛β细胞功能不足及口服降糖药原发性或继发性失效,导致临床血糖控制不佳;以及对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过敏而又不宜使用双胍类或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患者。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摘要】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药物,起始治疗和调整方案的制定是关键。
诊断时机与方式需根据患者病情和血糖水平进行评估,确定治疗方案。
首选方案一般为胰岛素注射,起始剂量选择需根据患者体重、胰岛素敏感度等因素进行调整。
血糖监测与调整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可以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
饮食与运动管理也是胰岛素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可以帮助维持血糖稳定。
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可以更好地适应患者的需求。
长期管理与调整也是治疗过程中需要不断关注的问题,只有持续调整治疗方案才能确保疗效。
胰岛素治疗的起始和调整方案的科学制定对于病情的控制和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关键词】胰岛素、起始治疗、调整方案、诊断、首选方案、起始剂量、血糖监测、调整、饮食管理、运动管理、重要性、个体化治疗方案、长期管理、调整。
1. 引言1.1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之一,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治疗起始时机及调整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在制定胰岛素治疗方案时,需要考虑诊断时机与方式、首选方案、起始剂量选择、血糖监测与调整以及饮食与运动管理等因素。
对于病情明显的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时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和病情严重程度来确定,通常在口服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恶化时考虑使用胰岛素。
在选择首选方案时,应考虑患者的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以及不同类型的胰岛素制剂的特点。
起始剂量选择要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身体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起始剂量可以从较低的水平开始,并逐渐调整剂量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血糖监测与调整是胰岛素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持续监测血糖水平,可以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避免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发生。
饮食与运动管理对于胰岛素治疗的效果也至关重要,患者需要注意控制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高糖食物,同时适量运动也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胰岛素治疗的起始时机与调整方案的制定是个体化的,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在长期管理过程中随时进行调整,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血糖控制效果。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与调整方案
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来平衡血糖水平。
以下是关于胰岛素的起始治疗和调整方案的中文介绍。
当糖尿病患者需要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通常有以下几种起始治疗方案可以选择:
1.重复使用餐前胰岛素的方案:这种方案建议使用每天1到2次的餐前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在第一次使用胰岛素注射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测量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体重、肝肾功能等指标。
3.基础胰岛素替代治疗方案(Basal insulin replacement therapy):这种方案适用于需要长期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
基础胰岛素替代治疗方案通常需要在患者口服药物治疗失败之后开始。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每天使用一次或两次的基础胰岛素,这可以保持患者的血糖稳定,并减少其他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一旦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剂量的调整就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部分。
以下是关于如何调整胰岛素剂量的方案:
1.根据空腹血糖水平来调整胰岛素剂量:如果空腹血糖水平高于目标范围,那么可以增加胰岛素剂量。
相反,如果空腹血糖水平低于目标范围,那么可以减少胰岛素剂量。
3.根据体重和身高来调整胰岛素剂量: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的体重和身高发生了改变,那么胰岛素剂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总之,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和调整方案。
患者和医生需要共同合作,密切关注血糖变化,并适时调整胰岛素剂量以实现良好的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正确选择胰岛素治疗方案
(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如何正确选择胰岛素治疗方案
如何正确选择胰岛素治疗方案
来源:家庭用药
苏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教授要正确使用胰岛素,首先要了解胰岛素的剂型。
同其他药物不一样,胰岛素有很多种剂型。
根据来源的不同,胰岛素可分为三类:动物胰岛素(包括牛胰岛素和猪胰岛素)、人胰岛素和人胰岛素类似物。
根据作用时间的不同,胰岛素可分为四类:速效胰岛素(也称为超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
速效胰岛素确切的名称应该是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因起效特别快而得名。
短效胰岛素也称为正规胰岛素,包括短效人胰岛素和短效动物胰岛素。
将短效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预先混合在一起,则得到预混胰岛素。
动物胰岛素存在一些缺点,在三级甲等医院已很少使用。
人胰岛素类似物虽优点明显,但价格较贵且在上海等大城市尚未进入医保范围,用得也较少。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人胰岛素,包括短效人胰岛素、中效人胰岛素和预混人胰岛素。
常用的短效人胰岛素有“优泌林r”、“诺和灵r”、“甘舒霖r”等,常用的中效人胰岛素有“优泌林n”、“诺和灵n”、“甘舒霖n”等,常用的预混人胰岛素有“优泌林70/30”(30%优泌林r+70%优泌林n)、“诺和灵30r (30%诺和灵r+70%诺和灵n)”、“诺和灵50r(50%诺和灵r+50%诺和灵n)”、“甘舒霖30r(30%甘舒霖r+70%甘舒霖n)”等。
人类24小时胰岛素的分泌可解析为两部分:基础胰岛素分泌和餐时胰岛素分泌。
如果每日进食3次,则有3次餐时胰岛素分泌。
基础胰岛素分泌率较低,但持续24小时,其作用是维持正常的空腹血糖;餐时胰岛素分泌由进餐诱发,分泌率高,但持续时间短,其作用是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
合理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应尽可能模仿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
由于大多数人每日进食3次,所以比较理想的胰岛素治疗模式应该是3次餐时胰岛素+1次基础胰岛素,即所谓3+1模式(每日3餐前各注射1次餐时胰岛素+每天注射1次基础胰岛素,基础胰岛素早晚注射均可)。
目前,最理想的餐时胰岛素制剂是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如“优泌乐”或“诺和锐”等),在进餐前数分钟注射即可,其优点是降低餐后血糖效果好、低血糖发生率低、使用方便。
如果没有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选用短效人胰岛素作为餐时胰岛素也可以。
短效人胰岛素需要在进餐前20~30分钟注射,不太方便,其降低餐后血糖的效果不及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低血糖发生率也较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高。
目前,最理想的基础胰岛素制剂是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如“来得时”等),它在体内释放很均匀,可维持24小时以上。
如果没有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选用中效人胰岛素作为基础胰岛素也可以。
不过,中效人胰岛素有一个小的吸收峰,如果在晚餐前或睡前注射有可能在午夜引起低血糖。
上述3+1模式固然较理想,但每日需要注射4次,不太方便。
如果病人的胰岛素需要量不大,也可采用预混人胰岛素。
预混人胰岛素一般于早、晚餐前各注射1次,较为方便。
如果每日需要的胰岛素总量较大,仍需采用3+1模式。
预混人胰岛素因含有短效人胰岛素,故需要在餐前20~30分钟注射。
现在已有预混人胰岛素类似物(如“优泌乐75/25”或“诺和锐30”等)出售,其中的短效人胰岛素被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取代,只需在餐前数分钟注射即可。
预混人胰岛素类似物不仅较预混人胰岛素使用方便,而且其控制餐后血糖的效果较预混人胰岛素更好,而低血糖风险更低。
有些病人以为打了胰岛素就不需要使用口服降糖药了,其实不然。
胰岛素可以和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这样不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而且往往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病人每天只注射1次长效胰岛素或中效胰岛素(往往在睡前注射),其他时间仍然使用口服降糖药,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对于一些血糖波动较大的病人(即所谓脆性糖尿病患者),即使采用3+1模式也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
对这些病人,可以试用胰岛素泵。
胰岛素泵可很好地解决一天24小时内的血糖波动,但对于每天之间的血糖波动仍无能为力。
(作者每周二下午有专家门诊)
胰岛素注射部位有讲究
腹部、上臂外侧、大腿外侧和侧腰部的脂肪层较厚而神经组织不太丰富,比较适合注射胰岛素。
研究显示,在上述四个部位中,腹部胰岛素吸收最快,其次是上臂,再次是大腿,侧腰部最慢。
因此,餐前注射的速效或短效胰岛素最好注射在腹部,以便更快地发挥作用,而作为基础胰岛素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最好注射在上臂外侧等部位。
至于预混胰岛素,注射在上述四个部位都可以。
不过,注射在腹部的预混胰岛素便于其短效成分较快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