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_孔子与老子[岳麓版]

合集下载

必修三岳麓版: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必修三岳麓版: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庄 老上到相发书想
。 子老了比展,家 是君唐拟。是,老 太的朝,道道是子

清第武史家家道, 神十宗载后学家姓

的八时孔人派学李 手个期子将的派,

下化老曾老经的名 。身子向子典创耳

老,被老视著始, 子但定子为作人字

与是为请宗,,伯 后早是教师他著阳

世期三关,的有。 的的清于与学《中

庄道尊礼儒说道国 子士神的家后德春
重人事,远鬼神
孔子主张敬天地远鬼神,其关注点放在人事和现实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上。
(四)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贵 贫 家 天 相 贤 善 愚 迟 偏 鲁族 穷 境 资 对 明 辩 笨 钝 激 莽子 卑 富 聪 愚 : : : : : :弟 微 裕 颖 钝 颜 端 高 曾 颛 仲:::::回木柴参孙由孟颜子颜曾赐师懿回贡回参子、、、、、闵冉子子司子有游路马骞、牛、子子夏路

并却之问的被经秋
称认一题孔庄》时
老为太。子周一代

(一)老子的哲学思想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老子》 从这些材料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主张什么政治思想?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老子》
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 个方面,可相互转化
(二)老子的政治思想
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 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李耳《老子》 从这些材料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主张什么政治思想?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1【教学设计】《孔子与老子》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1【教学设计】《孔子与老子》

《孔子与老子》本课是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的第一课,本章主要讲的是儒家思想的演变发展过程,本课主要介绍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可以以此为基本框架组织教学。

因为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一部分。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和弟子、国君的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通过对今天城市管理问题的思考和对 1987 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之处及对现实的指导作用。

本节课采用探究式和体验式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看图看材料学史,体会论从史出;通过收集孔子的名言及故事,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

新课导入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老子孔子打架”成试题(摘要):2010年1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上海自主招生、保送生冬令营面试在华师大二附中举行,面试官是来自清华的20多位教授,面试中,学生六至七人为一个小组,同时面对三个面试官集体面试,时间为1小时,接着,进入每人平均5分钟左右的个人面试。

“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你会帮助谁?”这道考题就出现在此次招生的个人面试题中。

讲授新课一、走进伟人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年轻时曾任小吏,50岁从政因为言不能用而辞官,而后周游列国宣扬政治主张,但未受重用,晚年从事著述及教育事业。

岳麓版必修3《孔子与老子》ppt课件

岳麓版必修3《孔子与老子》ppt课件

一、孔子
1.思想: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 为政以德 敬鬼神而远之 2.教育: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重视复习
态度诚实 学思结合 独立思考
3.地位: 不被重视 成为正统 影响深远
第三小组:“人”之孔子、“圣人”孔子、今天的孔子、世 界的孔子 儒家思想至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一、孔子
1.思想: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 为政以德 敬鬼神而远之
一、孔子
1.思想: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 为政以德 敬鬼神而远之 2.教育: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重视复习
态度诚实 学思结合 独立思考
3.地位: 不被重视 成为正统 影响深远
第三小组:“人”之孔子、“圣人”孔子、今天的孔子、世 界的孔子
人之孔子 孜孜不倦的学者 知人论世的通者 兼善天下的仁者 乐天知命的达者
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
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
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
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
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
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
结合起来。
——江泽民
一、孔子
1.思想: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 为政以德 敬鬼神而远之
岳麓版教材历史必修(Ⅲ)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探究学习)
孔子2550岁
奔波中的孔子
至高无上的孔子 袁世凯与孔子
新文化运动与孔子 文革与孔子
世界与孔子
一、孔子
1.思想: 仁者爱人
第一小组 《爱的奉献》与“仁者爱人”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 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 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 死神也忘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第1课_孔子与老子[岳麓版][学案一]

第1课_孔子与老子[岳麓版][学案一]

第1课孔子与老子【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的生平,把握理解孔子的基本学说和影响。

2.了解老子的生平,把握理解老子的基本学说和影响。

【学习重点】孔子的核心思想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学习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必然性。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在政治经济上有何表现?学习过程二:知识体系自我梳理一、孔子的学说1、走近孔子(阅读第一自然段及小字帮助孔子制作一张历史名片)孔子小档案姓名年代:国籍:家庭出身:职务荣誉称号:著作:2、政治背景: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表现:①经济上: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尤其是和的使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私田开垦增多,日益瓦解。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制遭到破坏,“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就是当时社会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

1.思想主张:(1)核心:“礼”和“仁”。

主要内容是“”和“”。

(2)政治思想:①提出“”学,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用“”教化百姓。

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

②提出“”的主张,力图按照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贵贱有“序”。

(3)哲学思想:①提倡中庸,主张仁、礼结合,恰到好处。

②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放在优先的位置。

(4)教育思想:①教育原则上,主张“”。

②教育方法上,主张“”。

③学习方法上,主张把与结合起来,鼓励学生,敢于坚持正确意见,“当仁不让于师”。

4、孔子思想的影响:(1)当时,(2)后来经过形成完整的_ _,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_ _。

(3)孔子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孔子被尊崇为__ __,受到后人景仰。

二、老聃与《道德经》1、老聃简介:春秋时期国人,重要的思想家, 家学派创始人。

他的思想通过《》一书流传下来。

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件5

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件5

C、手工业者的要求
D、富裕商人的要求
哲学思想 1、哲学思想:“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规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老子》之
辩证法思想
材料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材料二: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柔弱 胜刚强。 以上资料体现了老子怎样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
提倡“仁”和“礼”;“为政以德”,反对苛政 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 和任意刑杀。
南则风靡于安南(即越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 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 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 胜。 ——(日)岛献吉郎《诸子百家考》
老子名言欣赏
以柔克刚
以德抱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辩者不善
欲取先予
善者不辩
欲擒故纵
信言不美
遇弱示强
美言不信
遇强示弱
善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老子《道德经》
对老子思想的评价
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2、主张 “无为而治” ,体现以人为本,具有合理性进步 积极 性。
3、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思考

“仁”
爱 人
忠 恕
为 政 以 德
克 已 复 正 礼 名

自律
仁与礼的关系?
“仁者爱人” 道德、修养 “克己复礼” 规范、准则 内在自觉

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

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

A、万物的本原 C、具体的物质
B、抽象的概念 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
2、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 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 )
A、新兴地主的要求 求
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
C、手工业者的要求 D、富裕商人的要求
哲学:“道” 辩证法思想 政治:“无为而治”
思想:“仁”和“礼”
政治:“为政以德” 改良政治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
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有什么不利影响?
2、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
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不同点: ①老子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建立了宇宙本体论;孔子
重人与人的关系,由此建立了伦理学; ②在治国方案上:孔子主张以德治民,维护礼制;老子主
张“无为而治”,对“礼”持否定态度; ③孔子的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
德准则;老子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练一练
1、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你认为老子的思想有局限性吗?
老子:影响力
政治:道家与政治
•汉初黄老无为而治 •文景之治
在汉文帝、景帝时期,由于二帝都以道 治国,提倡节俭,轻徭薄赋,减轻刑罚,与 民休息,使国家长时间处于安定的状态,人 民的生产日渐提高,国家日趋繁荣,史称“ 文景之治”。
老子名言欣赏:
以柔克刚 以德抱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辩者不善 善者不辩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欲取先予 欲擒故纵 遇弱示强 遇强示弱 善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无为而无不为。

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第1课  孔子与老子
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 语·为政)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4.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二)答:材料一认为天有意志,开降灾乱, 材料二则认为天“无为”,没有意志,不会 降灾祸惩罚人。材料一的作者站在封建帝王 的立场上,目的是让人民服从君主,维护政 治上的大一统,这是麻醉人民的精神工具。 (三)(1)春秋时期。(2)实质是承认 土地私有,这会加速鲁国奴隶制的崩溃。 (3)孔子是奴隶主阶级的代表,主张维护 奴隶制反对承认土地私有,故说“吾不识 也” 。反映出孔子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三、阅读下列材料:
季孙欲以田赋(按田亩收取地租),使冉由访仲尼。仲尼 曰:“吾不识也。”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此时处于中国历史的什么时期? (2) 材料中季孙“欲以田赋”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会产生何种影响? (3) 仲尼为何“不识”,这又反映了什么?
四、简释题 (2004年高考上海卷历史试题)2004年4月,美国副总 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 见图)。事后,几位同学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 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 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多年。”
B、成就总结;
1、创办私学,扩大教育范围 2、总结出一套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 3、整理六经,继承传播文化
孔子思想可谓博大精深,但为什么在春 秋战国时期不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 (1)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分裂割据, 缺乏一个实施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2)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 改革古制,以图自强,对孔子恢复周礼 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要求。

岳麓版必修3第1课孔子与老子

岳麓版必修3第1课孔子与老子

“礼”: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实现:“克己复礼”、“正名”。
❖ 【合作探究三】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三字经》 (3)材料涉及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承载这些思想的
经》(《老子》)一书中
2、老子的思想
⑴哲学思想:
A.“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B.辩“道证生法一思,想一:生任二何,事二物生都三有,矛三盾生对万立物的。两”个方面; 矛盾“双人方法地可以,互地相法天转化,天法道,道法自然。”
(2)政治“有思无想相:生,A.难无易为相而成治,长短相形,高
下相盈,音声相B和.小,国前寡后民相随。” “祸兮,“福无之事所取倚天;下福。兮”,祸之所伏。” “无为而无不为。” “治大国如烹小鲜。”
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主要思想:礼、仁、义、中庸、孝、修齐、治平。 积极作用:传承了儒家思想文化,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 【合作探究四】 ❖ 结合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的相关内容分
析孔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经济上: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使生产力发展; 井田制开始瓦解。
导入新课
文化圣地孔庙、孔府、孔林
孔庙:孔子的住
宅被改成孔庙
孔府:孔子嫡长孙
世袭的府第
孔林:孔子及后代
的家族墓地
(原始社会——1840年前)
第 1 课
课标要求:
(春秋时期 前770前476)
了解孔子、老子思想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我国的政治、伦理、文化和民族性格产 生了深远影响;
3、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 产生重要影响。
想一想:孔从子凡为人什变么成在圣他人死?后会被神化,
(1)他的主张顺应统治者 巩固统治的需要, “仁”“德”“礼”都有利于稳 定封建秩序。
(2)后代的儒家学者发扬 儒学中提出适应君主专制制度发 展的主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自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提 高了。
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方面,矛盾双方可以 互相转化。主张“以静制动”、“以弱胜强”。
《老子》之 政治主张
材料老一子:倡“导我怎无样为的而治民国自思化想,?我好具静体而含民义自是正什,么我?无事
1、是可忍,孰不可忍。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天法道,道法自然”思想的提出,有什 么积极意义? 否定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老子》之 辩证法思想
材料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材料二: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 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柔弱胜刚强。
以上资料体现了老子怎样的思想主张?
2.老子之思想
(1)哲学思想 “道”
朴素的辩证法
(2)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老子》之
“道”
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材料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①老子所说的“道”是什么? “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人世 间的万事万物都是“道”派生出来的。“道”无形 无迹,玄妙莫测,是无意志的、无为的自然本体。
他主张如何实现“礼”? “克己复礼”“正名”
“仁”和“礼”是什么关系?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 “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只 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 守礼制。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 能追求“仁”的境界,即“礼”以仁为基础, “仁”以礼来维护。两者是相互制约的。
1.孔子其人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论语·为政》
反映了孔子志 向专一,执著 探索,不断完 善自己的一生。
2.孔子之思想学说
(1)政治思想
(2)教育思想
“仁 仁者爱人 思
”:

“礼 克己复礼 核
”:

“德”:为政以德
“鬼”:敬而远之
可谓知矣。”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孔子对“鬼神”有怎样的主张? 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体现了他的人本主义思想。
孔子30岁左右开始讲学,
培养出大批有才干的学生,弟
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在地域
上,弟子们来自各诸侯国。就
学生而言,有“闻一知十”的
高材生颜渊,也有“难与言”


物 院




揭庆暨

幕日南


仪举大

式行学

孔百

子年

像校


在全
韩球
国第
汉一
城所
正孔
式子
揭学 牌院




院非 将洲

落首
户家
肯孔
尼子
亚学
孔 子 在 柏 林 首北 都欧 斯孔 德子 哥学 尔院 摩在 成瑞 立典
3.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1.春秋战国和秦朝不受重视;后经历代不断 创新改造,汉朝至清朝一直是正统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学与思结合; 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之 “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仁”的主要内容:爱人 (2)实现“仁”的途径:遵循“忠恕”之道,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之
﹡子“曰礼:“”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 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
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孔子追求的“礼”是什么?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论语》之
“德”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 而众星共(拱)之。” ﹡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德治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主张:以德立国,以仁、礼治国。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严刑峻法,用“德”教化百姓。
《论语》之
﹡ “子鬼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1988年,75位诺贝 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 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 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 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 子的智慧。”由此可见 孔子思想之伟大。
大型史诗电影《孔子》
为何孔子会
2008 年祭
得到如此尊
孔大 典的
崇?
精彩
瞬间
岳麓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的学说
孔子问礼于老子
二、老子与《道德经》
1.老子生平
宋代福建泉州老君岩
➢姓李,名耳,字聃(又称 老聃),楚国人。
➢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 家学派创始人。
➢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博学多识,精通礼法。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而成《道德经》, 又 称《老子》。
➢全书充满哲理和东方智慧,一直流传至今.
教学思想 “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范围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当仁不让于师”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子台

像湾







的外乡人;就成份而言,除了
孔子讲学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孟懿子、司马牛等少数学生出
身贵族外,大部分都是平民,
这段材料反映了孔 如子贡是做生意的,子张是农 子在的当哪时一有教何育意思义想??民“有提,人襟颜说肘渊“见“夫”穷子。居 之所陋 门以巷 ,,” 何当, 其时曾 杂就参
也”。
——《中国教育史讲稿 》
(2)孔子的教育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