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师版

合集下载

1-1 孔子与老子

1-1 孔子与老子

(2)、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 个方面。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无为而治
政治主张 我无为,人民就自然顺化;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归正;


A、“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3、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B、抽象的概念
C、具体的物质
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
4、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
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 (

A、新兴地主的要求 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
• 全面理解孔子“礼”的思想
• (1)含义:“礼”指西周时期的等级名 分制度。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就是说做 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 的要求。
• (2)途径:“正名”,即按周礼的制度 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 来,达到贵贱有序。
• (3)实质:力图维护奴隶制度。
• (4)评价:这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 守的一面。但孔子并没有一味保守,他还 主张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 治。
1.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体现了其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它 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本原因)
2.孔子“仁德”的思想虽有抑制暴政的进步意义,但在当 时诸侯纷争、社会动乱的局面下,靠仁政即不能实现统一,也不 能有助于新兴地主阶级政治要求的实现,孔子的学说不可能被重 视。
3、只有后来经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顺应了统 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第1课孔子与老子

第1课孔子与老子

2005年9月28日前后,为了纪念孔子诞辰2556 年,世界各地举行“2005全球联合祭孔”活动。
孔子学说的影响
(1)孔子思想在当时未受到重视 (2)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
(3)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史上具 有重要影响;
孔子的------思想不能适应春秋时期----的需要
课标要求 了解思想家孔子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孔子学说
1、“仁” “仁者爱人”
“忠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政以德”,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刑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二、孔子学说
2、“礼” 周礼
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正名”“克己复礼”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二、孔子学说
3、鬼神观
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A.“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B

3、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A B.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4.以下哪些观点不属于老子的主张 ( A.“无为而治” C.“守静”
敬而远之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 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 死?”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老子,了解他们的主要思想,了解儒家和道家的形成,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知道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和价值;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家的智慧并从中汲取营养;认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的价值。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之处及对现实的指导作用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

导入:山东一自古就有“一山一水一圣人之说”,分别指什么?或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称赞的是谁?学生答后总结: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知识。

可以说孔子是老子的学生,这对师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何重大影响呢?教学过程一、孔子及儒家思想(前551——前479年)(一)自主学习:山东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义之邦,很大程度是因为它是儒家文化文化的发源地,做为山东人,你如何对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做一简介呢?请填写孔子知识小档案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材料二: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材料三: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材料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请完成:(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2)材料一、材料二中所说的“礼”指什么?为实现“礼”孔子提出的主张是什么?哪则材料符合此主张?(3)材料四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三)各抒己见:展示材料:“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教师用书 岳麓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教师用书 岳麓版必修3(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师用书岳麓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师用书岳麓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师用书岳麓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1课孔子与老子学习目标:了解孔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1.重点:孔子与老子的思想主张。

2。

难点:正确认识孔子与老子的历史影响。

教材整理1孔子的学说1.历史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主要内容(1)思想核心:“仁”和“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①“仁",就是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在人际关系上则是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克己复礼”,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为了实现“礼”,就必须“正名”。

(2)政治主张:提倡“为政以德”;也不排除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3)哲学思想: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4)教育思想:教育原则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教学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学习方法上主张学思结合,独立思考。

3.历史影响汉代大一统之后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深度点拨]孔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为什么不被统治者采纳?【提示】(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最终)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最终)
第 1 课
教学目标:
熟悉孔子、老子的主要思想。
探讨孔子、老子思想对中国文化产 生的深远影响。
孔子小档案 1、孔子的生平:时代:春秋国籍:鲁国简历:
出身-出仕-出游-出书
地位:
孔子是我国伟大 的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 创始人。
《论语》是名列世界
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 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 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 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 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 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 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
3、问题探究:孔子的思想历史地位?
春秋战国和秦朝不受重视;经历代不断创新改造,汉 朝至清朝一直是正统思想;逐渐完善的儒家私学体系,成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孔子在汉城
孔子在柏林
2004年是孔子诞辰2555年,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先哲,在他的 故乡曲阜,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场面华丽,气势恢弘。而且孔子 的思想飘扬过海,影响深远。但 是,他的生前是否真的如此风光 呢?史书载,他率弟子周游列国 时,曾在陈蔡两国交界处困饿七 日,动荡的年代,他的“仁”的 思想也处处碰壁,不被采纳。
当时未被统治者重视,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老子
“道”是万物的本原 哲学思想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思想主张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者 历史地位 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物。”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城中有四 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老子》 材料二、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老子》 材料三、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 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 则无不治。 ——《老子》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优秀课件(24张)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优秀课件(24张)

(1)“仁”的主要内容:
仁者爱人
• 孔子的思想(一) ———政治思想
1.“仁” :仁者爱人
实现途径: 必须遵循“忠恕”之道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仁”
(1)对统治者而言: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对所有人而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 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 序。
(一) ——— • 一、孔子的思想政治思想Fra bibliotek核 心
1.“仁”:仁者爱人
2.“礼”:克己复礼
3、提倡“为政以德”
1. 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鬼神观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 雍也》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敢 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 先进》 态度: 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 优先的位置。
3、孔子的教育思想
(1)教育原则:有教无类; (2)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3)学习方法:实事求是;温故知新;持之以恒; 学思结合;当仁不让。
“仁者爱人” 实现爱人的途径:
遵循“忠恕”之道 “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子的思想(一) ———政治思想
2、“礼”的学说:克己复 礼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 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颜渊篇》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ppt课件

ppt课件
23
2、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 个方面。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ppt课件
24
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ppt》课件
7
(二)孔子的思想
一、政治思想
1、“仁”——思想核心
(1)含义: “仁者爱人” (2)方法: “忠恕 ”
《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论 语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 等级名分制度.
(2)礼的实践方法:
“克己复礼” “正名”
齐景公问礼,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反映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ppt课件
10
问题探究
提问:“仁”和“礼”是什么关系?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 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只有具备 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 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 求仁的境界。
3、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ppt课件
17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 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 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

第1课孔子与老子

第1课孔子与老子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领域 核心 内容
思 哲学 1.“道”是万 “道”是最高的哲学概 想 思想 物的本源 念;事物是矛盾对立的, 学 2.辨证法思想 但可以互相转化 说 政治 “无为而治” 主张 “无事取天下”
思想 评价
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有消极的因素
治国主张
“仁者,爱人”
作用:调整统治者 与被统治者之间的 关系,稳定社会秩 序。
• “仁”的三个层次:
• (1)“孝悌者也,其为仁之本也。”(以 家庭为出发点,体现血缘关系的爱 ) • (2)“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 而亲仁。”《论语· 学而》(以社会为关节点, 维系人际关系的爱) • (3)“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 也。”《礼记· 祭义》(以宇宙为终结点,调 和物我关系的爱(人与自然的和谐))
哲学思想
教育思想
历史影响
孔子
仁、礼、 为政以德
敬鬼神而 远之
中国传统文 化的主流, 世界文化
老子
无为而治
道, 辩证法
哲学史, 中国文化
我们分析思想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依据 的理论是“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 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 • • • • 春秋的时代特征(前770年——前476年) 最突出的特征:奴隶制瓦解时期。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 2、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 3、文化上,私学的兴起,逐渐形成了“士” 阶层,儒家和道家学派产生。
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全景
山东曲阜孔庙杏坛
民国时期发行的孔子邮票
今孔子杏坛讲学邮票
今孔子周游列国邮票
今孔子邮票
孔子在汉城
孔子在柏林
• 你知道北京奥运会选 中的五句论语名句吗? • “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 • “四海之内皆兄弟”。 “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 • “德不孤,必有邻”。 “礼之用,和为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使用说明:请阅读课本P1-P4,并用20分钟完成【知识存盘】;课堂解决【合作探究】、【当堂检测】。

一、课题:孔子与老子(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
二、课型:新授课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学习目标(1)准确识记孔子思想的内涵及其影响,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2)阐释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影响,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3)比较孔子思想与老子思想的异同点。

【知识存盘】
专题知识梳理: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合作探究】
材料孔子很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尽管他对于旧制度认为应该有损有益。

在他看来,作为贵族行动规范的礼,不应该仅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

如果离开了仁,礼就没有意义了。

所谓的仁就是“爱人”,是贵族才能具备的一种品德。

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各国的款待,但他没有得到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

——摘编子白寿孨《中国通史》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主张:孔子重视周礼,主张“仁”“礼”结合;恢复西周社会秩序。

评价:孔子主张实行“仁、礼”,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和维护社会秩序,但在春秋后期奴隶社会逐步瓦解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保守主张不利于社会关系变革,无法实现其政治抱负。

【当堂检测】
1.《淮南子》中记载,赵襄子被围在晋阳城中,解围后,他最先奖赏了没有大功的高赫,群臣不服。

赵襄子说:“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惟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孔子听到对此十分赞赏,说道:“善赏哉!”材料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主张()
A. 行仁政
B. 法先王
C. 重礼乐
D. 正其名
2.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3、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
A.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B.有利于规范社会等级秩序
C.有利于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D.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
4.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主张。

这说明()
A.不管时代怎样发展,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 B.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地予以肯定或否定C.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加以继承 D.“德治”将要取代“法治”
5. 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

这反映了道家()
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 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
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 D.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