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岩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龙岩连城地勘报告

龙岩连城地勘报告

龙岩连城地勘报告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龙岩连城地区进行地勘报告,以提供该地区的地质信息和地质特征,以便未来的规划和开发工作能够更好地进行。

2. 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龙岩连城位于福建省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6°44’50“至117°08’24”、北纬25°22’53“至25°48’51”。

该地区地貌特征主要由山脉、丘陵和河流组成。

主要地势为丘陵地形,海拔在200米至800米之间。

3. 地质背景龙岩连城地区位于闽西地区的西北部,属于华夏老地块。

地层主要由古生代晚期至中生代早期的沉积岩和火成岩构成。

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片麻岩、花岗岩、安山岩等。

地质构造类型以斜坡和断层为主,其中断层具有一定的活动性。

4. 地质灾害分析4.1 泥石流由于连城地区地势较陡峭,且多山地形,暴雨引发的泥石流成为该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

根据历史记录和地质调查数据,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山谷和河流附近的陡坡地带。

4.2 崩塌和滑坡连城地区的地质构造活跃,地震和降雨等因素容易引发崩塌和滑坡。

特别是在断层带附近的山坡地区,岩石的破碎程度较高,稳定性较差,因而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5. 岩土工程特征5.1 岩体特征连城地区的岩石主要以片麻岩和花岗岩为主,其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

但在断层附近和高边坡地区,岩石的破碎程度较高,岩体强度较弱,需要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5.2 地基特征地质调查显示,连城地区的地基土主要由黏土和砂土组成。

黏土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和可塑性,容易引发沉降和变形。

砂土的稳定性较好,但在水分饱和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液化现象。

6. 地勘建议6.1 针对地质灾害的建议 - 加强对泥石流、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合理利用地形地貌特征,避开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区域,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6.2 针对岩土工程的建议 -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断层附近和高边坡地区的岩体加强支护措施,以增加岩体的稳定性。

龙岩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生态文明彰显新优势

龙岩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生态文明彰显新优势

龙岩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生态文明彰显新优势龙岩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成效“十三五”期间,龙岩市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2870。

9亿元、年均增长7。

3%,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329。

8亿元、158。

6亿元,年均增长4。

1%、4。

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59亿元、年均增长8。

7%,外贸出口总额达228。

6亿元、年均增长7。

4%。

主要经济指标较“十二五”末期均实现显著提升。

特色现代农业提质升级,七大优势特色农业全产业链产值达834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

6%,有色金属、文旅康养、建筑业产值突破千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占GDP比重较“十二五”末提高4。

5个百分点。

全市铁路通车里程达744公里(其中,快速铁路29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47公里,公路、铁路密度居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实现“路长制”全覆盖,实现中心城区和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

2%,高于经济增长水平,累计新增就业10万人。

城乡低保标准实现一体化。

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

“十三五”期间发展成效列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龙岩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十四五”时期要锚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不放松,到2025年,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迈出重要步伐。

经济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建成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短板加快补齐,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得到新提升,奋力实现“六个新”的发展目标。

——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

龙岩市自然资源

龙岩市自然资源

龙岩市自然资源
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山水相间,物种丰富。

龙岩市地
处闽西山区,地形多山,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5%以上,主要分布有武夷山脉、南岭
山脉等。

这些山脉为龙岩市提供了丰富的森林资源,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气候调节。

森林资源是龙岩市宝贵的自然财富。

龙岩市森林覆盖率高达65%,是福建省森林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森林资源的丰富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还
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龙岩市的森林资源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旅游
业的发展,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水资源是龙岩市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

龙岩市有着丰富的水系资源,拥有众多湖泊、水库和河流。

其中,九仙湖是龙岩市著名的淡水湖泊之一,水质清澈,景色优美。

龙岩市的水资源不仅滋润着这片土地,也为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

龙岩市的矿产资源也相当丰富,主要有金、银、铜、铁、锌等矿产资源。

这些矿
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龙岩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龙岩市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实现了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总体而言,龙岩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
要支撑和保障。

在未来的发展中,龙岩市将继续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保
护好自己的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龙岩市永定区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情况介绍

龙岩市永定区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情况介绍

龙岩市永定区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情况介绍1 自然环境⑴地形、地貌及地质概况AA中井田地势以运湖岽山脉为主体,总体走向呈倒“U”型,构成东部和西部的主分水岭。

区内沟谷较发育,且切割较深,大气降水通过次级冲沟向井田中部的富基坑沟和池水坑排泄,地貌上属构造侵蚀中低山区。

中井田内最高点为13-9号孔西北部的运湖岽,标高为+1002.80m;最低点位于井田东北部的西柳河,标高为+300m,比差达702.80m。

⑵地表水文状况该井田内北西~南东向为地表水分水岭,东部主要沟谷水汇入西柳河,西柳河是AA煤矿区东部外围较大的地表河流,由西向东流经西柳转向东南流出煤矿区外围,观测流量约3200l/s。

西部主要沟谷水有富基坑沟和池水坑沟,在矿区中部汇集成老虎坑溪流入白土水库,最后再汇入矿区南部外围的坎市河,流量约600l/s,坎市河流向东南,经文馆等地汇入主干流—×河,见附图4:项目区域水系示意图。

⑶地下水文状况区内主要断层有F0、F2、F3、F11、F12、F14、F19等,除F3断层局部充导水性较好外,其它断层充导水性均较弱或不导水。

而一些位于浅部断层的充导水性较好,但补给来源有限,不会有大的突水危害,且受大气降水的影响。

但涉及到栖霞灰岩含水体的F0、F14断裂构造带,其充导水性较为复杂,取决于断层两盘岩组的岩性、含水性和破碎带性质等。

通常要做好探水防水工作,以防止裂隙~岩溶水和地表水对矿井的长期充水影响。

矿区的地下水主要是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以F3断层为界,北部及东部的基岩裂隙水主要通过裂隙或构造破碎带等通道往北及往东迳流,向小煤窑或地表低洼处排泄,南部的基岩裂隙水通过裂隙或构造破碎带等通道往南及东南迳流,以缓慢渗水或泉的形式通过沟谷低洼处向下游及煤硐中排泄。

⑷气象概况及气象要素矿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主要气象要素:年主导风向西南年平均风速 1.3m/s最大风力9级静风频率33%年平均气温19.5℃最高气温39.2℃最低气温-4.8℃年平均降雨量1615.6mm年最大降雨量2479.8mm年最小降雨量1157.7mm,其中3~10月占83%,10~12月占17%日照多年平均值2021.5小时无霜期270天各主要气象要素统计结果见表3-7,月降水量统计见表3-8,月日最大降水量统计见表3-9。

家乡发展调查报告

家乡发展调查报告

家乡发展调查报告篇一:关于家乡发展战略变化的调查报告思政课实践报告关于家乡波动的调查学院名称:法学院班级:2021级2班姓名:王锦樑学号:191100226成绩:2021年7月29日一.调查背景: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五周年,也是中国农村改革三十五年,中国农业的发展影响着整个中国的发展,总结农村改革经验,特别是发现农村改革与国民经济整体察觉到改革之间的关系,对于开拓新的改革思路,推动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从经济特区到土地承包责任制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从农民金融业到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到“三农”决策德育到关系千家万户的教育问题,三十五年的风雨历程带给我们的是翻天覆地切切实实改变。

因此对于家乡的发展变化,我在寒暑假前夕期间做了一份调查报告,调查地点为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坎市镇洽溪村,主要以问卷调查和走访村民的方式获得调研成果。

洽溪村交通便利,省道203线穿境而过,距离镇中心约4公里,是革命基点。

新中国成立前属于抚市。

由于地理环境依山傍水,旧社会以大船航运为业,拥有木船30余艘,从业船工69余人。

坎市至峰市航道全长65公里。

从清康熙后年间至新中国成立后的300多年,祖祖辈辈从事三餐不继运输。

中国人民解放军王水平将军、坎市公社社长王道清等都是撑船高手。

航运结束后,洽溪人民转入亦工亦农亦办汽车运输,同时向山林开发,多渠道打造幸福生活。

1951年土地改革时,划归坎市。

1989年3月,洽溪单独建立行政村。

全村总面积2475.1亩,其中耕地面积有204亩,林地面积2271.1亩,现共有120户人家,总人口488人。

二.调查准备过程:暑假回到家我四家就开始准备调查报告,所以准备时间比较长,准备的也较充分。

首先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有关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通过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参考范例初步设计出了调查表,通过自己反复查看并参考别人意见,反复反复修改最终作出用于调查的问卷。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不断走访村里的村民,主要是中年村民以及次要老年人。

龙岩经济发展分析与比较——龙岩市经济发展新面貌

龙岩经济发展分析与比较——龙岩市经济发展新面貌

龙岩经济发展分析与比较——龙岩市经济发展新面貌改革开放20多年来,龙岩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大大提高。

全市经济总体上可以说是健康发展的,但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与省内兄弟设区市相比,龙岩的发展水平不高,与发展较快的地市相比差距在扩大。

本文通过对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的分析和比较,发现龙岩第二、三产业多数经济指标在全省各设区市中排位靠后,占全省的比重偏低,企业科技活动水平不高,科技活动投入小,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趋缓等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壮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实力的对策建议。

一、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龙岩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5.18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85.63亿元,年均增长11.3%。

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由1.78亿元增加到172.3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05亿元增加到131.3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3.4%和14.3%。

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由1978年的9.9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34.13万人,年均增长4.7%;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由1978年的8.07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52.21万人,年均增长7.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978年的5029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123.65亿元,年均增长22.62%;财政总收入由8714万元增加到61.07亿元,年均增长17.05%;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由4956万元增加到178.85亿元,年均增长24.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2亿元增加到128.65亿元,年均增长16.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34元增加到10596元,年均增长13.66%;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25元,年均增长13.53%。

二、龙岩市第二、三产业基本状况“十五”期间,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9%,其中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9%。

2020年龙岩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2020年龙岩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2020年3月6日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区生产总值2678.96亿元,比上年增长7.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8.23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218.0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1172.73亿元,增长6.7%;人均区生产总值101476元,比上年增长7.1%。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8年的10.1:45.4:44.5调整为2019年的10.7:45.5:43.8。

全年市辖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1%。

全年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1.7%。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17.88亿元,增长18.9%。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24.9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5.62亿元,增长2.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4.62亿元,增长7.7%。

全市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295.79亿元,增长6.7%。

二、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503.34亿元,比上年增长3.5%。

粮食种植面积187.70万亩,比上年减少3.75万亩,其中稻谷面积166.90万亩,减少5.30万亩;烟叶种植面积20.18万亩,增加1.16万亩;油料种植面积8.06万亩,增加0.5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86.12万亩,增加4.09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80.67万吨,比上年减少1.33万吨,下降1.6%。

其中,稻谷产量73.37万吨,减少1.88万吨,下降2.5%。

蔬菜产量148.94万吨,增长5.4%(见表1)。

表1:2019年主要农产品产量产品名称产量(万吨)比上年增长(%)粮食80.67-1.6#春收1.44 14.3 夏收16.61 -11.0 秋收62.62 0.9 油料1.67 5.9 #花生1.57 6.4 糖料4.54 7.0 烤烟3.17 6.7 茶叶2.325.5水果43.7016.2蔬菜148.945.4食用菌4.904.9全年毛竹产量1.02亿根,增长4.5%;竹笋干2.45万吨,增长8.9%;松脂2.72万吨,增长3.8%。

龙岩特点

龙岩特点

龙岩特点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部,通称闽西。

地处闽、粤、赣边区,东与泉州、漳州接壤,西与江西省赣州市交界,南邻广东省梅州市,北接三明市。

龙岩东西长约192公里,南北宽约182公里,总面积1.9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5.7%。

市域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东高西低状,平均海拨460米,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94.8%。

龙岩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5℃~20.8℃,年平均降水量1723毫米~2019毫米,年日照时数1442小时~1693小时,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常青,适宜亚热带作物和林木的生长。

龙岩,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龙岩人民英勇顽强,前仆后继,百折不挠,进行了长达二十三年坚苦卓绝的斗争,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朱德、陈毅、罗荣桓、聂荣臻、邓子恢、郭滴人、罗瑞卿、粟裕等纵横驰骋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印。

革命的火种从未熄灭,革命的红旗始终不倒,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一直保持到全国解放,创造了全国少见的奇迹!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正忙。

闽西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全国赢得“红旗不倒”光荣赞誉仅有的两个地方之一。

在这里,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事伟大革命实践的深深印记,毛泽东同志写下了《古田会议决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溪乡调查》等光辉著作,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

著名的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纲领,可以说,新型人民军队从这里走来,成功从这里开始,胜利从这里开始。

闽西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当年十万闽西儿女踊跃参加红军,中央主力红军8万6千多人的长征队伍中,有26000多闽西儿女。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闽西人民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

全市在册革命烈士2.36万名,占全省烈士人数的一半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龙岩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摘要:长汀县位于闽、粤、赣三省的边陲要冲,是福建的边远山区,有“客家首府”之称。

长汀同时也是福建新石器文化发祥地之一。

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汀县与湖南凤凰一起被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山城之一”,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

本文拟从地理位置入手,结合人文环境的考察,探究长汀的经济发展条件,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地理位置潜在优势经济发展目录1.长汀的地理环境简介 (1)1.1地理位置简介 (1)1.2历史人文简介 (1)1.2.1、风味小吃 (1)1.2.2、丰富的民俗 (2)2.长汀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3.发展长汀经济的个人想法与建议 (2)1.1.筑巢引凤:进一步发展壮大优势产业 (2)1.2.发展优势农业,以点带面,全面发展 (3)1.3.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齐头并进,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1.4.利用自然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 (3)结束语 (3)参考文献 (4)关于龙岩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1.长汀的地理环境简介1.1地理位置简介长汀是福建省龙岩市市辖县,位于福建省西部,汀江上游,武夷山脉南段,闽赣边界。

东距省会福州532公里。

介于东经115°58′—116°43′,北纬25°11′~26°51′之间。

东临连城县、上杭县,西南与武平县接壤,北接宁化县,东北和清流县相邻,西和西北同江西省瑞金市、石城县交界。

东西最大横距60公里,南北最大纵距86公里,总面积3099平方公里,其中2006年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1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已达17万人。

长汀县政府驻汀州镇,位于县境北部,距龙岩市130公里,距江西瑞金市40公里。

现辖汀州镇、大同镇、古城镇、童坊镇、新桥镇、馆前镇、河田镇、南山镇、濯田镇、四都镇、涂坊乡、庵杰乡、策武乡、宣成乡、羊牯乡、三洲乡、红山乡、铁长乡等10个镇8个乡。

2006年总人口50万人,居民绝大多数为汉族(客家人),也有少数 族。

境内地势东、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

海拔238—1459米。

汀江支流主要有濯田河、刘源河、南山河、涂坊河、刘坊河、铁长河、郑坊河、七里河。

闽江水系有童坊河、陈连河。

赣江水系有古城河。

地貌结构基本特征为“八山一水一分田”。

属中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3℃,年平均降水量1685.6毫米。

长汀县现属龙岩市,全县人口48.8万,设11镇7乡299个行政村(居)委会,拥有30余万亩耕地。

汀州镇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

长汀区位优势明显,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赣龙铁路与龙长高速公路和319国道在长汀过境,连接江西、广东两省。

1.2历史人文简介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长汀有着许多具有珍贵史料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历史文物古迹,比如说有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唐代的古城墙、古城楼,宋代汀州试院、汀州文庙、天后宫,唐代双柏树、古井奇观——“双阴塔”,还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苏旧址、福音医院、辛耕别墅、瞿秋白纪念碑以及新建成的杨成武将军广场等。

其中不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气息和红色印记的古迹。

各类传统建筑保存质量都较好,形成了“三山一水一轴”的古城格局。

三山为北山、塔山、乌石山等汀州名胜景区;一水为汀江,形成江滨绿带;一轴为卧龙山金沙寺—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三元阁古城楼—宝珠门古城楼的城市历史发展轴。

以此轴为中心,周围为名城重点保护区。

把南大街辟为旅游文化步行街,其建筑、街容尽量保持原貌。

设计出具有传统特色的民居“样板房”,把一些民居危房改造成青瓦屋面,层高统一,使居民既能改善生活条件,又不破坏名城建筑风貌。

同时转移一部分居民人口,将卧龙山北辟为新城区。

开辟四条旅游线路,把所有文物古迹、风景名胜联为一体。

长汀的传统文化由于中原文化的播衍输入,历代外来文化的渗透以及与本土文化的交融,形成了长汀客家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

1.2.1、风味小吃长汀客家菜之所以会成为福建省久负盛名的菜系而受到各地人们的喜爱,享誉海内外,主要在于长汀客家菜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长汀特色)。

长汀客家菜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散发着浓郁的山野气息,具有鲜明的乡村特色如芋子饺、芋子包、蒸满圆、苦斋汤、炒马齿苋、鸭爪草、鸡爪草、炒马兰草、、罗汉豆、炒苦瓜、酿青椒等。

二是具有多汤、清淡的特点。

长汀人宴客,一桌菜中汤占了五六道。

长汀菜肴汤多,还讲究清淡,忌浓烈咸辣,像猪肚汤、鸭母汤、排骨汤等都以清淡见长,这与长汀人喜欢淡消火的饮食习俗有关。

三是具有滋补的特点如苦斋豆腐汤,消暑、解气;香藤根炖排骨,吃了健胃、清脾、化气;百合蒸猪肉,可用于止咳。

1.2.2、丰富的民俗长汀的习俗丰富多彩,多是中原汉族的风俗习惯的延续,如元宵吃汤圆,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月,过年舞狮、舞龙灯等与北方风俗相似。

不同的是他们更加认真,对崇敬祖先、修订族谱更为重视。

慎终追远、崇敬祖先是客家人一贯传统特点。

2.长汀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县把建设绿色生态县作为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2001年成立了“长汀县远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农业各产业统一纳入无公害绿色农业的生产范畴,走品牌、基地、市场“三同步”的路子,品牌打造、基地建设、市场开拓都取得突破性进展。

目前,远山公司拥有10个“绿标”、12个无公害食品标志使用权,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扶贫龙头企业、省级农牧业龙头企业。

“远山”注册商标被确认为省著名商标,“远山”牌生猪被评为福建省名牌农产品;长汀河田鸡获原产地标志产品称号。

“远山牌”农产品深受福州、厦门、泉州、龙岩等地消费者青睐。

品牌的形成、基地的发展带动了市场的拓展,远山公司在巩固本省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广东及赣南等地市场,并成功打入了全省最大的新华都连锁超市和厦门连锁餐饮业,在省内外形成一定知名度,周边县、市的一些优质农产品也加盟“远山”。

2008年4月,引进米兰春天集团整体承接重组,力争在五年内让重组后的远山股份公司上市。

长汀县从1991年开始推广烤烟种植,当时种烟5000多亩,收烟1万余担,经过十几年重抓科技兴烟,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升,2005年10月被国家烟草局评为全国“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县”。

2008年9056农户种烟83447亩,收烟23.68万担,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烟农户均收入18028元,创税3592万元。

种烟成为财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在发展农业资源优势的同时,县委、县政府不忘把培育壮大工业主导产业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一手抓体制创新,全面完成了国有、县办和集体企业改制;一手抓筑巢引凤,开辟了省级经济开发区,作为工业发展的平台。

1995年8月,长汀县始建腾飞经济开发区。

1996年,杨成武将军为开发区题词。

1999年腾飞经济开发区被省政府列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01年被列为省级乡镇企业工业园区,2004年被评为省级工业园区建设先进单位。

2005年12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将“长汀县腾飞经济开发区”更名为“福建长汀经济开发区”,审定为省级开发区。

2008年初,我县把长汀经济开发区整合成“一区三园”,下设腾飞区、工业新区、河田新区三个工业园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招商。

目前,福建长汀经济开发区已落户企业300余家,累计吸引投资100多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企业18家,累计建成标准厂房80多万平方米,在建12.6万平方米,2007年实现工业产值25.66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7%,创税6810万元,成为长汀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3.发展长汀经济的个人想法与建议1.1.筑巢引凤:进一步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在长汀经济开发区的有力辐射下,一个优势的产业链已逐渐形成。

目前,全县纺织服装企业已发展到182家,针织家庭作坊130多个,就业人员近4万人。

初步形成了“纺纱—织布—服装加工—出口”和“机械生产—纺纱—织布—缝合—后整—洗烫—出口”产业链。

尽管长汀不产棉花,但在历史上,长汀早期曾经有过办轻纺的经历,一个不大的县城,曾长期有像中华织布厂、国营长汀棉纺织厂两家具有相当规模的纺织企业,纺织大军几乎覆盖了每一个家庭,有的一家几个人搞纺织,有的几代人搞纺织,长汀发展纺织业有自己的优势。

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沿海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向内地辐射转移,这其中就有针织产业。

对于多年苦于发展无路的长汀决策者来说,敏锐地觉察到发展劳动密集型的针织业,适合县情,大有可为。

具有强烈的机遇意识是发展区域经济成功的关键。

引凤还需先筑巢,在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基础的前提下打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平台,提供政策,才能吸引更多的外来优势企业前来投资,为将来的经济发展提前创造良机。

1.2.发展优势农业,以点带面,全面发展在立足发展优势产业的同时,长汀的传统产业—农业也开始了新的实践。

长汀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土地面积309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388万亩、耕地面积30.7万亩,对于拥有50万人口的长汀来说,人均耕地仅为0.63亩左右。

人多地少的典型特点很大程度地制约了长汀的农业发展,想要谋求更好的出路,必须发展优势的农业企业成为龙头企业,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以点带面,全面带动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1.3.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齐头并进,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面对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需正视环境保护问题。

进一步加强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实施相关措施,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的客家首府。

1.4.利用自然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稀土产业被列入全省八大产业发展规划,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分别编制了龙岩市稀土产业发展规划和稀土工业园规划;稀土工业园第一期5000亩已启动建设,金龙稀土公司年产4000吨稀土分离,2000吨稀土金属,高纯度氧化铕生产项目已建成投产,年产1000吨三基色荧光粉项目即将试车投产。

长汀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使得该县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政府应从政策,劳动力,资金等方面加大对经济开发区的扶持力度,重点培育亿元企业和有后劲、潜力的规模企业,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增加投资,改进技术,促进企业做强做大,使长汀县成为一座美丽而又现代化的“客家首府”。

4结束语这次做论文的经历也会使我终身受益,我感受到做论文是要真真正正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情,是真正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研究的能力,没有自己的研究,就不会有所突破,那也就不叫论文了。

希望这次的经历能让我在以后学习中激励我继续进步。

参考文献[1]长汀新闻网.走进长汀. [引用日期2011-08-13][2]长汀论坛.聚焦长汀[3]闽西新闻网. [引用日期2011-04-11][4]福建之窗.龙岩新闻. [引用日期2013-1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