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各专业介绍

合集下载

电子科技大学的王牌专业都有哪些

电子科技大学的王牌专业都有哪些

电子科技大学的王牌专业都有哪些电子科技大学的王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信息安全、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网络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软件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传感网技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个):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光学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科技大学基本简介电子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称“电子科大”,坐落于有“天府之国”之称的成都市。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为教育部、工信部、四川省和成都市重点共建,位列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两电一邮成员,设有研究生院,是一所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中国电子类院校的排头兵”。

电子科技大学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

1960年,被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被中央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

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

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

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主管。

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7年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行列。

截至2018年7月,学校设有清水河、沙河、九里堤三个校区,占地面积5000余亩;设有23个学院(部),66个本科专业;有各类全日制在读学生33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2000余人,有教职工3800余人,专任教师2300余人,两院院士11人。

电子科技大学优势专业排名

电子科技大学优势专业排名

电子科技大学优势专业排名1、通信工程专业共有744人认为电子科技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不错,推荐就读指数为4.8[满分5.0]。

下面是通信工程专业的详细介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前几年通信行业处在春天,研发领域提供了很多高薪职位,即使是今天,像华为、中兴、ut斯达康等知名企业的研发岗位的待遇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但这样的公司和岗位相对我们每年不断增加的本专业毕业生来说,太少了。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共有611人认为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不错,推荐就读指数为4.7[满分5.0]。

下面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详细介绍:专业介绍: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

就业方向: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设备;做软件工程师,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做项目主管,策划一些大的系统;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或从事科研工作;可以从事电子信息设备的应用与维修工作;也可以从事相关的商业职位,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

3、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共有413人认为电子科技大学的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不错,推荐就读指数为4.6[满分5.0]。

下面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的详细介绍:培养目标:培养当前社会紧缺的射频与无线技术相关领域的高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毕业生可以到到邮电、通信、广播电视、航空航天、遥感、遥测遥控、雷达、电子对抗、电子元器件、资源探测和医疗设备等技术领域的研究所、公司、工厂和相关部门从事理论研究、工程设计、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等工作,当然也可以在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等专业方向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电子科技大学各专业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各专业介绍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令狐采学1.通信工程专业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通信系统及通信网理论基础、利用现代电子技术,研究各种信息传输、存储、交换、处理、监测与显示等技术和系统,研究近代通信技术、通信系统、通信网络与各种媒体处理的人才。

本专业方向口径宽、适应性强、服务面广。

毕业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通信领域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分析和运行管理等工作。

主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数字逻辑设计与应用、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通信原理、程控交换原理、计算机通信网、宽带通信网、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无线网络技术、接入网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 DSP 技术)、 ASIC 技术、 EDA 技术等。

2.网络工程专业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网络工程理论与现代通信理论基础、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研究网络规划工程设计、运行管理和性能分析及网络维护的人才。

本专业方向口径宽,适应性强、服2.务面广。

毕业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网络的规划和组网规划、网络工程设计和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安全防护和性能分析等网络工程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以及管理和教育工作。

主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数字逻辑设计与应用、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通信原理、程控交换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DSP 技术)、TCP/IP 协议、软件技术基础宽带通信网、网络互联与路由技术、网络设备原理与技术、网络系统工程、网络规划与网络管理等。

3.物联网。

资料暂缺电子工程学院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专业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我校最早设立的宽口径电子系统专业,是各发达国家中的热门专业之一,是品牌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勇于创新、个性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的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内高级技术人才。

有以下四个各具特色的培养方向:电子工程方向:培养学生掌握电子电路、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掌握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基本理论及应用的一般方法,具备设计、开发、应用、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能力。

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专业开设课程-V1

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专业开设课程-V1

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专业开设课程-V1
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专业开设课程
随着微电子产业的不断发展,微电子专业的教育也日渐重要。

为了满
足产业发展的需求,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专业开设了多门课程,以培
养更多优秀的微电子技术人才。

一、基础课程
1.微电子学:介绍微电子学的概念、研究范围、历史和发展现状,以
及微电子器件的原理和制造工艺。

2.集成电路设计基础:介绍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流程,
以及常用的EDA工具,并通过实验练习加深学生对集成电路设计的理解。

3.模拟电路设计基础:介绍模拟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流程,
以及常用的电路元件和EDA工具,通过实验练习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二、专业课程
1.微纳电子学:介绍微纳电子学的基本概念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微
纳技术在集成电路、传感器、MEMS和生物芯片等领域的应用。

2.数字电路设计:介绍数字电路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数字电路的
分析和设计、I/O 接口的设计和测试、数字信号处理、ASIC设计和FPGA设计等内容。

3.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介绍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包括运放电路、数据转换电路、功率放大器、PLL和时钟等元件的设计。

4.射频集成电路设计:介绍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射频电路理论、射频芯片、高频传输线、滤波器和功率放大器等元件的设计。

以上课程涵盖了微电子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学生在学期间不仅可以加深对微电子学科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毕业生将具备较强的微电子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微电子产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介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介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介绍
环境科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既具有宽广扎实的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又具有分析环境问题、制订环境污染控制方案、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熟悉计算机环境信息处理、环保网络系统管理、环境规划和管理决策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专业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化学、生态学、地学等自然科学和一定的社会、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运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主要学习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包括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学等应用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环境管理的全面训练,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掌握环境规划与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与基本技能。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面向全国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认证机构及政府部门等,从事与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修复和环境管理的科研、教学、工程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生态学、环境学、环境化学、分析及工程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质量及评价、环境管理及环境法、环境信息系统、环境地学等。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和互联网金融本科专业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和互联网金融本科专业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和互联网金融本科专业介绍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和互联网金融本科专业介绍一、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介绍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前身是1982年创建的管理工程系,1992年正式成立管理学院,为适应学院建设和学科发展,2007年12月更名为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在管理学和经济学两大学科门类中,形成了相互支撑、渗透融合的学科体系。

学院现有工商管理、经济学与金融学、管理科学与电子商务3个系,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其中,“工商管理”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排名第17名。

在特色化、精品化人才培养上,学院已取得实效。

旨在培养信息技术专业素质和经济管理才能兼备的复合型未来领军人物的“经济管理试验班(管理与电子工程复合培养)”,走出了一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路,连续7年生源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中80%以上在国内外名校深造,就业满意度高。

2016年依托电子科技大学“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计划新增“‘互联网+’复合培养实验班”,培养学生扎实的“互联网+”核心知识与能力,满足产业对互联网金融复合型精英人才的需求。

二、互联网金融本科专业(“互联网+”复合培养实验班)1、“互联网+”精英人才复合培养计划(校级人才培养特区):整合信通、计算机、数学、金融、材料等几大学科的资源,通过构建“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金融、益民服务、智慧能源、材料基因等多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体系,以需求为牵引,以产业为导向,培养学生扎实的“互联网+”核心知识与能力,从而满足产业对“互联网+”复合精英人才的需求。

2、招生方式:互联网金融专业的全部进入校级人才培养特区“互联网+”精英人才复合培养计划。

3、新生奖学金:为鼓励优秀考生第一志愿报考互联网金融,特设立优秀新生奖学金。

4、培养模式:进入“互联网+”精英人才复合培养计划的互联网金融专业方向的学生,前2年学习“互联网+”的核心平台课程,第3年开始主修互联网金融方向的课程,同时可任意选修智慧物联、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智慧能源、益民服务、材料基因方向的课程。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资料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资料
全日制
清水河主楼B1-405
61831209

非全日制
清水河主楼B1-404
61831208
电子科大计算机专业从2009年起参加全国统考,考试科目有政治、英语一、数学一、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三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825
密码学基础与网络安全
《密码学概论》 Wade Trappe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年/《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第四版) Stallings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年
复试
《程序设计》(C语言)
《C语言程序设计》 黄迪明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年
复试
计算方法
《实用数值计算方法》 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考试报名方式:
填报导师是在网上报名时将导师代码、姓名填在“备用信息”中,如:10001李乐民。由于部分导师只录取已在报名时明确填报自己的硕士生,因此我们建议考生报名时尽量填写导师志愿。如无明确意愿可不填,但须在打印复试通知单前补填导师。如因种种原因导致填报导师无法录取,将在复试期间调剂导师。确定录取优先顺序时,第一志愿导师优先于补填导师和调剂导师。
03网络软件与操作系统
04新型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05大型机技术
06嵌入式系统
07传感器网络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二)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01网络计算技术
02数据库与数据挖掘
03形式化方法与编译系统
04软件过程技术与方法
05计算理论与技术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院介绍】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招生专业介绍(定稿)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院介绍】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招生专业介绍(定稿)

校内知名工作室(以传播学师生为骨干)
1900工作室主要分影视部、音乐部 和设计部三个部门,这三个部门各司其 职,各有所长,一起组成了1900这个有 爱的大家庭。
2022/3/23
4、设计学类 (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艺术学 不限选考科目 需要参加省统考、按综合分录取;浙江省
内名次号2000名以内; 省外:北京、湖北、湖南、江西、山东、
优秀学长学姐代表
2018年度杭电骄傲人物:双创杭电人——杜渊
优秀学长学姐代表
郑经诗:个人简介及照片
姓名:郑经诗 专业:数字媒体技术 年级:2014 性别:女 政治面貌:团员 所获荣誉: 金奖 第41届ACM/ICPC亚洲区域赛
中国区总决赛 2016
金奖 第13届浙江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2016 银奖 第2届CCPC区域赛 总决赛 2016 银奖 第41届ACM/ICPC亚洲区域赛 沈阳赛区 2016 银奖 第41届ACM/ICPC亚洲区域赛 青岛赛区 2016 亚军 第1届CCCC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 2016 银奖 第40届ACM/ICPC亚洲区域赛 合肥赛区 2015 铜奖 第40届ACM/ICPC亚洲区域赛 上海赛区 2015 最佳女队 第40届ACM/ICPC亚洲区域赛 上海赛区 2015 个人奖励 浙江省政府奖学金、院十佳、一等奖学金、排球新生杯 亚军等 学校2017年度十佳大学生 2018.5
净多 人
17222511 17222512
201172722513
2016级转专业情况
第一个学期转入 33位学生 ,转出2人;
第二个学期转入 20位学生
28 13净多1551人 28 13 15 29 16 13
01 专业简介
数媒专业学习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1.通信工程专业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通信系统及通信网理论基础、利用现代电子技术,研究各种信息传输、存储、交换、处理、监测与显示等技术和系统,研究近代通信技术、通信系统、通信网络与各种媒体处理的人才。

本专业方向口径宽、适应性强、服务面广。

毕业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通信领域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分析和运行管理等工作。

主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数字逻辑设计与应用、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通信原理、程控交换原理、计算机通信网、宽带通信网、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无线网络技术、接入网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DSP 技术)、ASIC 技术、EDA 技术等。

2.网络工程专业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网络工程理论与现代通信理论基础、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研究网络规划工程设计、运行管理和性能分析及网络维护的人才。

本专业方向口径宽,适应性强、服2.务面广。

毕业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网络的规划和组网规划、网络工程设计和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安全防护和性能分析等网络工程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以及管理和教育工作。

主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数字逻辑设计与应用、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通信原理、程控交换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TCP/IP 协议、软件技术基础宽带通信网、网络互联与路由技术、网络设备原理与技术、网络系统工程、网络规划与网络管理等。

3.物联网。

资料暂缺电子工程学院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专业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我校最早设立的宽口径电子系统专业,是各发达国家中的热门专业之一,是四川省品牌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勇于创新、个性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的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内高级技术人才。

有以下四个各具特色的培养方向:电子工程方向:培养学生掌握电子电路、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掌握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基本理论及应用的一般方法,具备设计、开发、应用、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能力。

信息工程方向:培养学生掌握电子电路、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掌握信息系统中图像和语音信息的采集、存贮、处理、控制、识别等技术。

遥测遥控方向:培养学生掌握电子电路、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掌握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制导与控制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测控系统的分析与综合、工程设计与计算、检测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集成电路方向:要求学生掌握电子电路、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

本专业口径宽,注重专业理论基础的培养和实践技能的训练,毕业生可以到电子信息行业的厂、所、校、公司从事电子设计、研制与开发等工作;可在邮政、电信、交通、国防、航天、公安、金融、能源、电视、广播等部门从事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生产及教学等工作。

主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基础、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电磁场与波、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EDA技术、DSP技术、随机信号分析、通信技术与系统、计算机通信网、微波技术基础、微波固态电路、射频电子线路、雷达原理与系统、遥测遥控原理、数字图像处理、集成电路设计、图像信号、信息论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软件技术基础、GPS与GIS技术、数字视频技术、电子技术实验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等。

2.信息对抗技术专业专业介绍:电子信息的安全维系着国家的国防、金融、交通、商贸的安全,维系着企业和个人的安全。

电子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维护信息安全也就产生信息对抗问题及信息对抗技术。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内高级技术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电子工程方面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计算机的主要专业基础知识、信息理论和网络安全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信息获取、传输及应用的基本理论,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技术动态,具有设计开发电子信息系统的能力。

主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基础、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电磁场与波、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EDA 技术、DSP技术、计算机通信网、信息对抗原理、信息编码与加密、防火墙与病毒、软件技术基础、通信技术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射频电子电路、电子技术实验基础、集成电路应用实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

3.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介绍: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原电磁场与微波通信专业)是研究射频无线信号的产生、辐射、传播、散射、接收和处理的相关理论、技术和工程应用的本科专业。

本专业在通信、雷达、遥感、遥测遥控、地球物理探测、电子测量、电子对抗、射电天文与无损探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电磁场理论与工程基础,较强的射频、微波电路与系统开发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电磁波的产生、传输、辐射、接收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掌握电子信息系统中射频和微波等电路的设计和制造技术。

主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基础、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电磁场与波、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磁场理论、微波技术基础、天线原理与设计、电波传播、微波测量、无线测量、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电磁散射与传播、微波固态电路、微波电路EDA、通信技术与系统、微波网络、雷达原理与系统、软件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实验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

4.电波传播与天线。

继续资料尚缺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1.电子科学与技术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厚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能在射频、微波、毫米波等全波段电子材料、集成器件、电路与系统制造领域,从事研发、设计、应用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和创新创业人才。

专业特色:以围绕现代电子学与电子信息技术而展开的新型电子材料、新型电子器件及其在电路和系统中的应用为主要教学内容,培养物理基础理论扎实、精通材料和集成器件研制、在电路系统设计及应用上有特长的工程技术和创新创业高级人才。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波、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微处理器系统结构与嵌入式系统设计、电子测量技术、电子器件基础、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电介质物理、磁性物理、量子力学与统计物理、微波技术、材料物理化学、薄膜物理与技术、电子材料、电子材料工艺原理、传感技术、混合集成电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

毕业走向:本专业毕业生可继续攻读“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以及其他电子信息类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能在电子材料、集成器件、电路与系统制造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新产品与新技术的开发、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专业旨在培养在微电子技术领域内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出色的工程实践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具有一定的新原理器件研究与创新能力的高级科研及工程技术人才,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集成电子系统的分析、设计、制造、测试和应用,以及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以及科研、教学、设计、及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围绕专业物理、微电子学、电子电路与系统、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应用为主要教学内容,结合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通过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半导体器件-电路-版图-工艺-系统的综合设计与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工程技术与科研高级人才。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基础、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半导体物理、量子力学、统计物理、固体物理、电磁场与波、微波技术、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原理、微电子技术学科前沿、微处理器系统结构与嵌入式系统设计、微电子工艺、先进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微电子电路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电力电子器件基础、半导体光电器件、集成电子学、纳米材料与纳米器件等。

毕业走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以攻读“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及其它电子信息类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既能在微电子领域从事半导体物理、器件理论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又能在产业化的研究机构与企业从事IC设计、VLSI、有源/无源电子元件与SIP集成技术、光电器件与集成技术以及电子整机系统研发工作以及企业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3.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专业旨在培养在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领域内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具备微电子与电子系统相结合的知识体系,具备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设计技能的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能在集成电路设计、单芯片电子系统(SOC)设计领域从事研发、设计、制造、测试、应用和管理等方面工作。

专业特色:依托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基地和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细加工平台,通过全面、系统的实验教学课程和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实际工程体验,培养具备一定的集成电路与系统技术开发和工程管理能力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主干课程:半导体物理、微电子器件、电磁场与波、微波技术、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基础、模拟集成电路原理、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数字集成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微处理器系统结构与嵌入式系统设计、集成电路工艺实验、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片上系统(SOC)技术、集成电路CAD、集成电路可靠性技术、集成电路测试与封装等。

毕业走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以攻读“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子工程”、“通信工程”及其它电子信息类学科的硕士学位;能在集成电路设计、VLSI与SOC 设计等各种半导体芯片设计领域从事科研、教学、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4. 应用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前身是组建于1958年的电真空化学专业,1978年更名为本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化学与电子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印制电路、电子化学工程、功能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等领域从事研发、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围绕电子技术与化学有机结合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应用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全面、系统的实验教学课程,使学生既具有电子技术知识又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

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和一定的印制电路与印制电子技术、微电子工艺、电子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学、能源材料化学等综合素质能力的高级科研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结构化学、仪器分析、精细化工、试验设计方法、电子工艺化学原理、印制电路原理和工艺、材料物理、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纳米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电子电镀技术、应用电化学、化学电源、微电子工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