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记叙文的记叙顺序
记叙文的顺序一般有顺叙

记叙文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 1 ) 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然后按照时间先后来写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使文章有波澜,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情节更曲折,内容更充实。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叙事时,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什么事情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
这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碍别人看明白的情况下,才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两个。
学生在叙事时,一般都能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却往往把事情的过程叙述得非常简单、空泛,不能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就强化训练学生写好事情的发展过程,力求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效果。
由于年龄、时代的差异,学生在家里会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在学校会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即使自己,也会在思想上产生矛盾冲突。
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或自己的觉悟,矛盾冲突最终会得以妥善解决的。
我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写好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并且力争写出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结局,使文章曲折动人,富有吸引力。
其实记叙文教学也是有规可循的,现就我在教学中的点滴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
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
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观察要细致。
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
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
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
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
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第三,比较观察。
有比较才有鉴别。
记叙文考点三:记叙顺序要理清

记叙顺序要理清考点例文最美的对视孙道荣建议用时10~15分钟本题满分_11分实际用时——实际得分——复做得分——①她久久凝视着,凝视着②在她面前的,是一个16岁的男孩。
与所有这个年龄的男孩子一样,他有着清澈、纯净、稚气未脱的眼睛。
他也深情地凝视着她,凝视着她,然后,向她深深地鞠了一躬。
③几个月前,他的眼前还一片漆黑。
4岁那年因为一场大病,他失明了,从此,他的世界就漆黑片。
直到三个月前,他获得了一位刚刚去世的老人无偿捐助的眼角膜,才得以重见光明。
④那位老人,就是她的母亲。
⑤她的母亲,被社区追评为“最美的人”。
她代表已经去世的母亲上台领奖。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颁奖的正是受捐的男孩。
⑥早在6年前,年已八旬的老母亲就向子女表达了最后的心愿,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的人。
一双儿女都表示赞成,并和老母亲同时作了捐献登记,一家三口在登记表上的编号连在了一起,分别是351、352353。
这组温暖的数字,就像小时候妈妈牵着她和弟弟的两只小手一样,齐步向前走着,温情、坚定而有力⑦随着年龄增长,老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尤其是她的眼睛,因为严重的白内障而使视力严重下降,看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
她说服母亲去做白内障手术,这是个小手术,可以恢复不少的视力。
可是,老母亲却死活不肯答应,老人说,自己身上的器官都老化了,没啥用了,只有这眼角膜还行,将来还能够捐给别人,万一做了手术,损坏了眼角膜,那可怎么办而且,自己也活不了几年了,看不看清楚也没什么关系,但保住眼角膜,就可以让别人一辈子都看得见。
老人固执己见。
最后,还是眼科医生说服了老人:“做白内障手术,对眼角膜不会有任何损伤。
”老母亲这才放心地接受了手术。
⑦老母亲又生病住院了,这一次,病情凶险。
⑧知时日不多,老母亲心里惦记着的,仍然是捐献眼角膜的事,这可是她这一生最后的愿望。
担心自己临终时,可能无法再清晰地表达捐献的意愿,也害怕自己旦撒手走了,子女们悲痛之中也许会忘了这重要的茬,老人将那张“自愿捐献眼角膜登记卡”放在了自己的病历本中,好让子女或者医生在最后时刻不忘她的心愿。
写记叙文的四种顺序

写记叙文的四种顺序
写记叙文的四种顺序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本来顺序进行叙述,依次从开端、发展写到高潮、结局,文章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这就是顺叙。
顺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
(2)倒叙: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人物经历、事件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就是倒叙。
倒叙有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启发人们思考的艺术效果。
(3)插叙:在叙述进行中暂停一下,插入另外一段事,然后再把原叙述继续下去,这就是插叙。
插叙有追忆往事、补足有关情况的作用。
(4)补叙:在叙述结束后,又对前面的有关情节进行内容上的补充,这就是补叙。
1 / 1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记叙文的写作顺序

记叙文的写作顺序
文章的叙述顺序,写作顺序是:
1、顺序:按时间的先后的顺序记事。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事情的结果,再按事情的先后顺先写。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单调性。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插入与事件有关的事,然后再接着记叙。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其他文体(包括说明文)写作顺序常见的有: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春、夏、秋、冬,晨、午、暮、夜。
空间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
逻辑顺序:是指依据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说明内容先后的。
事物之间的关系虽然错综复杂,但总是有主有次,有因有果,有一般的,有个别的,有普遍的,有特殊的,作者依据来安排说明内容的先后顺序,就容易把事物之间的关系说清楚,将复杂的内容介绍的有条不紊。
逻辑顺序主要分12种:从原因的到结果(从结果到原因)、从主要到次要(从此要到主要)、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从概括带具体(从具体到概括)从现象到本质(从本质到现象)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
3.理清记叙文的顺序优秀课件

顺叙:按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 进行的叙述 。(开头----中间----结尾)
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 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结尾----开头----中间----结尾或者呼应)
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 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开头----中间----结尾)
为误解母亲而流下自责的泪;为母亲 浮肿的小腿和脚面而流下心疼的泪;为没 有对母亲尽到子女的责任而流下愧疚的泪。
5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感切都无私奉献给了家庭和 子女,让家变成儿女们温馨的港湾和心灵栖息的 驿站;她对家里的每一个人关爱有加,唯独不考 虑她自己;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因为有母亲,家便成了温馨的港湾;儿女无 论在外面吃多少苦,遭多少罪,受多少累,“依偎” 着母亲,母爱便具有抚平创伤,慰藉心灵的奇 妙魔力;和母亲相聚的时光,是种温馨的“享 受”,是一种幸福的体验。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她(母亲)心里只 有儿女,从来没有自己”这句话的理解。(3分)
母亲是最具有牺牲和奉献精神的人;为了家庭, 为了子女,她总是在默默地付出,她的“班”就 是孩子,孩子就是又生活的全部;她为家里所有 的人操心,唯独没有她自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通过文章的阅 读我们发现: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她一生总是奔 忙于儿女们成长的各种需求,她将全部的爱都奉献给 了子女;让家变成儿女们温馨的港湾和心灵栖息的驿 站;她对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关爱有加,唯独没有她自己。
25页 小铁锤
1.结合语境,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2分) 浇水过多的花根部更易腐烂而早天,放不
理清顺序不可怕, 记叙分为倒顺插。 深读文本沉着答, 内容结构两枝花。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技巧篇记叙文考点三:记叙顺序要理清

记叙文考点三:记叙顺序要理清一、【考点三:记叙顺序要理清】二、【考点例文】传递建议用时10~15分钟本题满分16分①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②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勇,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
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
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
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③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④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⑤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⑥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
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
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
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
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
男孩开心地笑了。
⑦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
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
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
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
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
理清记叙文的叙述顺序

叙述顺序有哪些? 1.参观、游记类的文章整体上往往按照地点 转换的顺序来写的。 2.叙事的文章,记叙的顺序一般可以分为 顺叙、倒叙、插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顺叙
• 顺叙是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 指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来叙述。分为 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 好处: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 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 分类: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 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序来叙述事 件。 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关系为序 来叙述事件
• 在一篇文章里,几种叙述顺序综合使用时 需要认真阅读,先从整体入手了解全文的 叙述顺序,再细细品读局部描写了解具体 的表达顺序。文章里,有一些词语直接点 明了叙述顺序,也有一些词句含蓄地交代 出叙述顺序。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关键的 语句,理清文章的属性顺序。
美文齐欣赏
父与子
维拉蒂玛是智岸一个精致玲珑的滨海小城。 在维拉蒂玛一个周未的傍晚,我到( )的中央广场去逛。广场中央,人群麇集。 挤进去年看,啊,有两个人,正热热闹闹地在跳舞呢!老的约莫四十来岁,少的七八岁,外貌 酷似,一年便知道是父子。吸引观丛注意力的,是他们身上的装备和独特的表演方式。 两个人,都背着鼓,老的背大鼓,少的背小鼓。在鼓上面,装置了一对钹,钹上系了 细细的绳子,绳子的另一端,就绑在足踝上。随着双足的一张一合,钹也发出了有节秦的声响。 父子两人,拿着鼓槌,灵活地把双手反扣到背后击鼓。然后,足动,钹声响,鼓声与钹 声,在一片喧哗的热闹里,寻求和谐的统一。 鼓越击越快,钹愈碰愈响,父子两人也越跳越起劲。他们同样穿着黑色紧身衣裤,裤 上缀着闪闪发亮的星状物。只见他们双足跳跃,原地旋转,跪地屈行,单足飞转,动作变幻不 定而舞步轻巧如风。当他们忘我地舞动时,裤子上的星状物也忘我地绽放出灿烂的晶光,闪闪 烁烁,明明灭灭,好似飞绕一地的萤火虫。 今人觉得( )的是,当他们出动了十八般武艺跳出了各种高难度的舞步时,他们背 着的巨鼓大钹非但没有形成任何的障碍,反而奇妙地与他们融合成一个美丽的整体。更叫人拍 案叫绝的是,手舞足蹈时,鼓声和钹声,依然配合得( ),丝毫不显凌乱。 正当众人看得如痴如醉时,天地间,蓦然爆出了一个“寂静”的声音——父子俩人戏剧 性地放出了一个“休止符”——鼓声,钹声,动作,舞步,全都戛然而止。 这时,我才突然惊觉广场已被如絮细雨薄薄地笼罩了。父子两人,各自从地上拿起一顶 帽子,反扣过来,当做是钱钵,向围着他们那一道( )的人墙走去。然而,这一道看起来 坚固结实的人墙,居然在顷刻间“土崩瓦解”——那两顶用来讨钱的帽子,好似“艾滋病”的 病毒,快速地把众人驱散了。帽子里零零丁丁地躺着的那几个孤独无依的小钱币,在骤来的寒 气里可怜兮兮地紧紧相挨。 父与子,淡漠地对看了一眼,好似得着了默契,一起把帽子放在地上,又鼓钹齐响地大 跳特跳起来。 豆大的雨点掉落在他们脸上,他们毫不在乎地咧着嘴,笑着,舞着,快速地旋转着身子,
记叙文的顺序及作用

一、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法【特点】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作用】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2、倒叙法【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
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作用】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增加叙事波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3、插叙法【特点】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
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
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
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作用】丰富内容,深化主旨,曲折有致。
4、补叙法【特点】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
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作用】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造成悬念,叙事波澜,深化主旨,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清记叙文顺序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1、顺叙,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
如一些游记类的文章,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游览的时间顺序——游踪来记叙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描写某一地点的景物时,可以由上到下——那就是方位顺序了;可以由总到分——那就是逻辑顺序了。
因此记叙文的顺序不一定是单一的。
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
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用三个事例,从三个方面歌颂了志愿军的高贵品质。
第一个事例重在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第二个事例表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热爱,第三个事例则展示了志愿军崇高的精神境界。
这三个事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告诉读者,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顺叙的作用:使文章层次井然有序,脉络分明,印象鲜明。
2、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是文章曲折有致,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采用倒叙的好处:一是可以引发思考,形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二是便于作者调动情感,勾起对往事的深情回忆,更符合生活的真实。
使用倒叙方法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这样才能首尾相合、结构完整、首尾呼应。
倒叙的作用:①开篇点题;②造成悬念,引出下文;③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留下深刻印象;④使文章更生动、灵活;⑤使结构更紧凑。
3、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如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
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
”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
另一处是对杨二嫂形象的回忆。
这两处插叙使闰土、杨二嫂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开掘了主题思想。
插叙的内容一般出现在文章中段,且结构鲜明。
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但不能超越表现中心思想的范围,否则会喧宾夺主、繁琐累赘。
使用插叙时,要安排好与中心内容的衔接,使过渡自然,内容贯通一气。
插叙的作用:①交代……(省略部分根据内容酌情添加);②是故事情节补充交代,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③为下文……作铺垫。
(省略部分根据内容酌情添加);④突出中心,使人物形象鲜明;⑤个别时候,插叙还有推动情节发展,解开悬念的作用。
例1:《鲁迅自传》岸时间顺序来写,是文章条理井然有序,能清晰地显示人物的人生轨迹。
例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美女蛇”一节为插叙,烘托出百草园的神秘色彩,拓展丰富了主要内容。
倒叙与插叙的区别:①倒叙的内容是中心事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插叙的内容只与中心事件相关。
②倒叙文章中的回忆部分就是文章的中心事件,占据文章的主要篇幅,而插叙的内容只是在顺叙途中插入的为中心事件服务的一个片段。
用倒叙与插叙的方法,避免叙述和结构的平板
写文章尤其是记叙文,忌讳毫无曲折波澜,写得似“流水账”一般。
有了材料后,话该怎么说,怎么说得有吸引力,那就要运用不同的叙述方法和结构技巧了。
在叙述中,运用倒叙或插叙的手法制造曲折,是一种便捷的选择,也可以求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倒叙是记叙文叙述手法之一。
恰当地运用倒叙手法,能刹那间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共鸣,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也能使文章的结构曲折多变,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先将故事的结局或故事中最突出、最动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按时间顺序依次叙述故事。
二、插叙也是记叙文叙述方法之一。
在主要故事情节中插人一段相关的叙述,对主要情节起衬托和补充作用,是“插叙”最大的特征。
插叙能使文章的中心意思更加明确,同时,也能使行文有张有弛,起伏有致,避免了平铺直叙。
插叙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作者在叙述主要情节或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事线索,插入另一个有关的情节事件,用以丰富故事的内容,帮助主要情节的展开,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插叙结束后,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主要情节或事件。
4、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
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
如《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
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
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
由此可见,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去若干片断,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断“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
通过这一“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澜。
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备注:捕捉倒叙、插叙、补叙的起止点,有助于分层,把握文章结构和线索。
附:记叙文的六步阅读法
这是一种根据文体特点来阅读记叙文的基本方法。
它适用于阅读一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写人、写事、记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各种类型文章。
如: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日记、游记、参观记、访问记、回忆录、人物传记、报告文学等等。
其方法一般可以概括为下列六个步骤:
一、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
二、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三、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四、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五、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
六、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
只要按照这六个步骤进行阅读,就能逐步达到全面掌握一篇记叙文的目的。
下面,对这种阅读方法分析介绍:
⑴“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摩揣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
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在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中,
到底是以哪个为主。
⑵“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
因为记叙文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⑶“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⑷“辨叙述方式”,即辨析自读文章的主要采用顺叙、倒叙,有无间有插叙、补叙或追叙等叙述方法。
⑸“挖中心思想”,目的是“理解作品的意义”,这是记叙文在思想内容方面要达到的一个终极目标。
⑹“析表现手法”,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记叙文的基本要求,目的是为自己的习作寻求借鉴。
这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语文表达方式,象片、烘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
但由于记叙文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阅读时间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记叙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