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100个重要知识点

合集下载

神经内科知识点总结

神经内科知识点总结

神经内科知识点总结神经内科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

本文将就神经内科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神经解剖学神经系统可以被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含大脑、小脑和脊髓,而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以及脊髓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的各部分具有不同的功能。

脑干是连接脑和脊髓的主要桥梁,包括中脑、桥脑和延髓。

同时,脑干还负责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大脑分为大脑皮质和基底节。

大脑皮质是感觉、运动和智力的中心,而基底节则控制运动。

小脑是姿势的中心,也控制平衡和协调。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髓神经。

脑神经控制颅内器官和头部周围肌肉,而脊髓神经则支配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和皮肤。

二、神经病理学神经病变可以被分为两大类: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和周围神经系统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包括脑部和脊髓的病变,而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则包括神经以及肌肉的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常见病因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颅脑外伤、炎症性脑病和肿瘤等。

周围神经系统病变的常见病因包括神经根炎、周围神经炎、运动神经元疾病和遗传性神经病变等。

神经病理学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可以包括神经系统功能评估和神经系统体征变化等方面。

神经影像学检查包括CT和MRI,其中MRI是诊断神经病变的有力工具。

三、常见神经系统疾病1.脑卒中脑卒中是指由血管缺血或出血导致的大脑功能障碍。

患者常表现为肢体麻木、言语障碍、偏瘫等症状。

脑卒中的治疗主要包括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变生活方式和预防复发。

2.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运动障碍。

患者常表现为肢体僵硬、震颤、运动缓慢等症状。

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3.癫痫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反复发作的脑部电活动异常所致的短暂意识障碍。

癫痫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癫痫药物治疗、外科手术以及神经刺激治疗。

神经内科医学小知识整理

神经内科医学小知识整理

神经内科医学小知识整理
1.神经内科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分支学科,包括脑、脊髓、周围神经和肌肉疾病等。

2. 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中风、癫痫、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脑膜瘤、肌无力等。

3. 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脑部缺氧、神经细胞死亡而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一侧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

4. 癫痫是由于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一类疾病,常见症状包括意识障碍、肢体抽搐等。

5. 帕金森病是一种逐渐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肢体僵硬、震颤、运动迟缓等。

6.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视力下降、肢体麻木无力等。

7. 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传导障碍导致的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肢体无力、疲劳等。

8. 神经内科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和神经影像学等辅助检查,如脑电图、核磁共振等。

9. 神经内科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需根据不同疾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10. 神经内科疾病的预防主要包括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预防脑卒中、避免脑外伤等措施。

- 1 -。

神经内科必会100知识点

神经内科必会100知识点

神经内科必会100知识点2014-10-04 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神经科医生们,快来看看这些必会的神内知识点你知道吗?来源:医脉通神经科1. 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第一步是定位病灶。

2. 肌肉病变病通常引起近端的对称的无力,没有感觉丧失。

3. 神经肌肉接头病变引起疲劳性。

4. 周围神经病变引起远端的不对称的无力,伴有萎缩,束颤,感觉丧失和疼痛。

5. 神经根病变引起放射痛。

6. 脊髓病变导致远端的对称的无力,括约肌障碍和感觉平面三联征。

7. 脑干的单侧病变常导致“交叉综合征”,即一个或多个同侧脑神经功能障碍伴有对侧身体偏瘫和/或感觉异常。

8. 小脑病变导致共济失调和意向性震颤(或称动作性震颤)。

9. 在大脑中,皮质病变可导致失语,癫痫,部分偏瘫(脸和手臂),而皮层下病变可导致视野缺损,初级感觉麻痹,更全面的偏瘫(脸部,手臂和腿)。

10. 大脑通过血脑屏障孤立于身体的其余部分。

11. 学习和记忆是可能的,因为刺激重复输入到突触可导致神经元功能的持久改变(长时程增强)。

12. 一些最常见和重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由于神经递质异常造成的:阿尔茨海默氏症(乙酰胆碱),癫痫(γ-氨基丁酸,GABA),帕金森氏症(多巴胺),偏头痛(血清素)等。

13. 许多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已被证明是由于的三核苷酸重复序列造成的。

14. 足下垂(胫前肌无力)可由腓总神经或腰5神经根损伤引起。

15. 如果面神经受损(如贝尔氏麻痹),则一侧颜面部无力,即周围性面瘫。

如果皮质输入到面神经核通路受损(如从卒中),则只有面部下半部无力,即中枢性面瘫。

16. 一侧瞳孔散大意味着第三对颅神经受压迫。

17. 通常由Willis环路提供的侧支血流,有时能够防止卒中而造成损伤。

18. 非交通性脑积水,往往是医疗急症,因为被阻断的脑脊液(CSF)将导致颅内压上升。

19. 对肌病的诊断往往是基于血清肌酸激酶(CK)的水平,肌电图(EMG)的结果,及肌肉活检。

神经内科疾病知识点

神经内科疾病知识点

神经内科疾病知识点神经内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

神经内科疾病类型广泛,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周围神经系统疾病、肌肉疾病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及其相关知识点。

一、中枢神经系统疾病1.脑卒中:脑卒中是指大脑供血突然中断导致的脑部缺血或出血。

常见的症状包括突然的头痛、面瘫、手脚无力等。

常见的脑卒中类型有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2.癫痫:癫痫是一种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疾病。

患者可能出现突然的抽搐、意识丧失和多种感觉、认知和行为异常。

癫痫可分为部分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两种类型。

3.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进展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多巴胺神经元损失引起。

患者常出现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和平衡障碍等症状。

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1.多发性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患者常出现疲劳、视力障碍、肢体麻木和运动协调障碍等症状。

2.周围神经炎:周围神经炎是指周围神经的炎症性疾病,其表现为肢体疼痛、麻木和无力等。

常见的周围神经炎类型包括吉兰-巴雷综合征和卡托-马努综合征。

3.痛风性神经病变:痛风性神经病变是由于嘌呤代谢异常导致尿酸沉积而引起的神经病变。

患者可能出现关节疼痛、红肿和周围神经受损等症状。

三、肌肉疾病1.肌无力症:肌无力症是一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慢性疾病。

患者常出现肌力减退、疲劳和眼睑下垂等症状。

最常见的肌无力症类型为重症肌无力。

2.肌营养不良:肌营养不良是一组遗传性肌肉疾病,表现为进行性的肌无力和肌萎缩。

常见的肌营养不良类型包括杜氏肌营养不良和贝克尔肌营养不良。

3.肌肉炎症性疾病:肌肉炎症性疾病是指肌肉发生炎症性损害的疾病。

患者表现为肌肉疼痛、乏力和运动障碍等症状。

结语:神经内科涵盖了大量的疾病类型,本文仅对其中一部分进行了简要介绍。

了解神经内科疾病的常见症状和分类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如果您遇到相关症状,建议尽快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神经内科学知识点

神经内科学知识点

神经内科学知识点神经内科学是关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治的学科,主要涉及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一些神经内科学的常见知识点。

一、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大脑包括脑干、小脑和大脑半球,脑干连接大脑和脊髓,并且控制基本的生理功能。

小脑主要负责协调运动。

大脑半球含有大脑皮层,控制感知、思维、记忆和决策等高级功能。

脊髓负责传递信息和控制运动。

二、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包括感知、运动、调节和认知。

感知是指接受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过程,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运动是指身体对刺激作出的反应,包括主动运动和反射运动。

调节是指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的调节和平衡,包括体温调节、水平衡、饮食调节等。

认知是指大脑对信息的处理和理解,包括学习、记忆、思维和意识等。

三、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神经系统疾病可以分为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退行性疾病、肿瘤性疾病以及功能性疾病等。

遗传性疾病是由遗传突变引起的,例如先天性肌无力症和亨廷顿舞蹈症。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例如脑膜炎和脑炎。

退行性疾病是由神经细胞的退行性变引起的,例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

肿瘤性疾病是指在神经系统内或周围发生的肿瘤,例如脑肿瘤和神经鞘瘤。

功能性疾病是指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例如癫痫和焦虑症。

四、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常用的神经系统辅助检查方法包括脑电图(EEG)、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脑脊液检查以及神经肌肉电图(EMG)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情,做出正确的诊断。

五、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神经内科学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疾病的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定。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

神经内科学知识点

神经内科学知识点

神经内科学知识点神经内科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神经系统的疾病,包括脑、脊髓、周围神经和神经肌肉接头等方面的疾病。

下面将介绍一些神经内科学的知识点。

一、脑卒中脑卒中是指突发性脑血管意外,造成脑血管的急性缺血或出血性病变。

常见的症状包括突发性头痛、嘴歪眼斜、肢体无力等。

脑卒中应该尽早就诊,并接受头部CT或MRI检查,确定病变类型,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二、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等为主要症状。

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来缓解症状,有时候还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三、脑膜炎脑膜炎是由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脑膜组织引起的疾病。

患者常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治疗上应该及时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进行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四、癫痫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会出现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

治疗上主要通过抗癫痫药物来控制症状,部分患者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切除病变部位。

五、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硬化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

患者表现为多发性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包括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

治疗上主要通过激素治疗和免疫调节剂来控制病情。

六、脑肿瘤脑肿瘤是指生长在脑组织中的一类瘤,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临床上常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治疗上主要通过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来控制病情。

以上就是关于神经内科学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神经内科学是一个广阔而又复杂的领域,需要医务人员不断学习和提升专业技能,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服务。

祝愿所有患者早日康复!。

神经内科需掌握的理论知识

神经内科需掌握的理论知识

1、脑梗死的定义脑梗死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病变,表现为缺血性坏死及脑软化.2、脑血管疾病的病因1)血管壁病变:高血压性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2)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

3)血液成份和血液流变学改变:高脂血症、凝血机制异常。

4)其他病因:异常栓子,脑血管受压、外伤、痉挛等部分病因不明。

3、脑血管疾病的诱因:1)高血压2)心脏病3)糖尿病4)血脂异常5) 吸烟、酗酒6)颈动脉狭窄7)TIA 8)年龄、性别4、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一)临床表现特点1.常在安静、休息状态下发病。

部分病人有TIA病史。

2.发展缓慢,1-3天达到高峰。

3.多数病人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颅高压情况比较少见。

(二)神经系统表现1.大脑中动脉闭塞症状:主要影响内囊区供血,导致“三偏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2.颈内动脉闭塞症状:大脑中动脉闭塞症状,病灶侧单眼一过性黑矇,颈动脉搏动减弱等。

3.椎一基底动脉闭塞症状: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复视、眼肌麻痹、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眩晕、呕吐、共济失调。

5、脑梗死急性期治疗原则1)超早期溶栓治疗:尿激酶、链激酶2)抗凝治疗:巴曲酶、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

3)抗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阿斯匹林等。

4)脱水降颅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可用20%甘露醇、速尿、甘油果糖、白蛋白。

脑水肿高峰期为发病后48h~5d;5) 脑保护治疗:清除氧自由基剂(依达拉奉)、亚低温。

6) 控制血压、血管扩张剂:一般不急于用降压药物,当血压高于200/120mmHg,可适当降压,使血压维持在185/105mmHg左右。

7) 活血化淤:丹参、葛根素、苦碟子、灯盏细辛、疏血通等。

8) 神经细胞营养剂:神经节苷脂、弥可保。

9) 外科治疗、高压氧舱治疗等。

6、脑梗死的并发症:1)中枢衰竭及脑疝2)呼吸道并发症:肺部感染3)胃肠道并发症:应激性溃疡及消化道出血4) 水电解质紊乱及肾损害5) 出血或再梗死7、脑梗塞的观察要点及脑疝的先兆症状是什么?答:观察要点:(1)、意识、瞳孔、T、P、R、BP、血糖、肢体活动情况。

神经内科的知识点

神经内科的知识点

1.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康复,预防的科学。

2.瘫痪:是指骨骼肌的收缩能力(肌力)的减弱或丧失。

瘫痪是由运动神经元(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

3.脊髓休克:瘫痪肢体肌张力降低,深,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引不出,尿潴留。

4.腰膨大:腰部下肢神经出入处形成膨大,大小次于颈膨大,相当于L1~S1节段,L4处最宽,发出神经支配上肢.5.马鞍回避:髓内病变,感觉障碍由内向外扩展,骶部保留,直到病变后期,才影响骶部的感觉。

6.霍纳(Horner)综合征:颈8~胸1节段侧角细胞受损,瞳孔缩小(病损同侧),眼球内陷(眼眶肌麻痹),眼裂变小(眼睑肌麻痹),同侧面部出汗减少;7.癫痫:一组由已知或未知病因所引起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且异常放电常具自限性所导致的综合征. 癫痫三要素:脑部持续存在的癫痫反复发作的易感性,至少一次癫痫发作的病史,发作引起的神经生化、认知、心理及社会功能障碍.8.癫痫发作:癫痫发作是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活动所引起,由不同症状和体征组成的短暂性临床现象。

癫痫发作三要素: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的异常活动,特殊的临床现象,发作的短暂性.9.自限性发作:癫痫发作最常见和最典型的发作表现.突出特征:病人的发作能在短时间内自行终止,多数病人发作持续时间少于30分钟.10.癫痫持续状态:是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未自行停止。

最常见的原因是不恰当地停用AEDs或因急性脑病、脑卒中、肺炎、外伤、肿瘤和药物中毒等引起。

11.自动症automatism 是在癫痫发作过程中或发作后意识模糊状态下出现的具有一定协调性和适应性的无意识活动,伴遗忘。

12.假性发作pseudoseizures是一种非癫痫性的发作性疾病,是心理因素引起运动、感觉、情感和体验异常,可出现发作性行为异常、四肢抽动,呼之不应等,①假性发作持续的时间较长,常超过半15min ②发做表现多种多样③发作时意识存在,没有真正的意识丧失④发作时脑电图上无痫性放电⑤抗癫痫药治疗无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帖]神经内科100个重要知识点1. 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第一步是定位病灶。

2. 肌肉病变病通常引起近端的对称的无力,没有感觉丧失。

3. 神经肌肉接头病变引起疲劳性。

4. 周围神经病变引起远端的不对称的无力,伴有萎缩,束颤,感觉丧失和疼痛。

5. 神经根病变引起放射痛。

6. 脊髓病变导致远端的对称的无力,括约肌障碍和感觉平面三联征。

7. 脑干的单侧病变常导致“交叉综合征”,即一个或多个同侧脑神经功能障碍伴有对侧身体偏瘫和/或感觉异常。

8. 小脑病变导致共济失调和意向性震颤(或称动作性震颤)。

9. 在大脑中,皮质病变可导致失语,癫痫,部分偏瘫(脸和手臂),而皮层下病变可导致视野缺损,初级感觉麻痹,更全面的偏瘫(脸部,手臂和腿)。

10. 大脑通过血脑屏障孤立于身体的其余部分。

11. 学习和记忆是可能的,因为刺激重复输入到突触可导致神经元功能的持久改变(长时程增强)。

12. 一些最常见和重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由于神经递质异常造成的:阿尔茨海默氏症(乙酰胆碱),癫痫(γ-氨基丁酸,GABA),帕金森氏症(多巴胺),偏头痛(血清素)等。

13. 许多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已被证明是由于的三核苷酸重复序列造成的。

14. 足下垂(胫前肌无力)可由腓总神经或腰5神经根损伤引起。

15. 如果面神经受损(如贝尔氏麻痹),则一侧颜面部无力,即周围性面瘫。

如果皮质输入到面神经核通路受损(如从卒中),则只有面部下半部无力,即中枢性面瘫。

16. 一侧瞳孔散大意味着第三对颅神经受压迫。

17. 通常由Willis环路提供的侧支血流,有时能够防止卒中而造成损伤。

18. 非交通性脑积水,往往是医疗急症,因为被阻断的脑脊液(CSF)将导致颅内压上升。

19. 对肌病的诊断往往是基于血清肌酸激酶(CK)的水平,肌电图(EMG)的结果,及肌肉活检。

20.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是最常见的成人的肌营养不良症21. 对大多数肌病病人最主要的关切是呼吸衰竭的可能性。

22. 药物毒性应始终作为肌病的鉴别诊断进行考虑。

23. 抗精神病药物恶性综合症是具有高死亡率的紧急情况。

24. 重症肌无力患者对肌肉重复刺激呈现递减反应(疲劳)。

25. 大约40%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在开始高剂量的类固醇治疗后要经历短暂的恶化,通常在5-7天。

26. 兰伯特-伊顿肌无力综合征(LEMS)集合了重症肌无力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主要由于机体对突触前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产生自身免疫攻击而引起。

27. 肌强直,即肌肉收缩后放松延迟,是肌肉营养不良中最常见的表现,但也可在其他情况中出现。

28. 在肌电图中,肌肉疾病显示了所有肌肉的完全收缩,但为短而小的单位。

29. 在肌电图中,神经疾病显示了部分和减少的肌肉收缩,但为延长而大的单位。

并可能伴有纤颤和束颤。

30. 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的原因是糖尿病和酗酒。

31. 最常见的运动神经病变是“吉兰巴雷”综合征。

32. 神经活检是很少为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所需要的。

33. 周围神经病变最经常被忽视的原因是遗传。

34.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脑脊液表现是高蛋白质和低(或正常)细胞计数。

35. 最常见的运动神经元疾病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

36. 神经根疾病的手术指征是顽固性疼痛,渐进性运动不能或感觉障碍,或用非手术方法难以治疗的一定程度的症状。

37. 神经性跛行(假性跛行)的典型表现为双侧的不对称的下肢疼痛,步行(偶尔站立)引起,休息缓解。

38. 突发性脊髓损伤可造成脊髓休克,表现为一过性弛缓性麻痹,反射降低,感觉丧失和膀胱失张力。

39.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导致的腰膨大动脉的阻塞,可导致双侧肢体无力,痛温觉消失,低于病变阶段的低反射,并保留脊髓背侧束功能(姿势和振动)。

40. 马尾神经综合征是神经外科急症,表现为下肢无力,显著根性疼痛,鞍区麻痹和尿失禁。

41. 脑干缺血症状通常是多种多样的,孤立的发现(如眩晕和复视)通常更多是由于外围病变累及单根颅神经而引起。

42. 梅尼埃病三联征为阵发性眩晕,耳鸣,和听力损失。

它是由内耳膜迷路内淋巴液增加引起的。

病理上,球囊和椭圆囊毛细胞退化。

43. 对脑干血液供应来自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

44.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主要发生于营养不良或酗酒的低钠血症患者。

快速的纠正低钠血症已被认为是致病的原因。

45. 后颅窝肿瘤占儿童肿瘤的50%。

在成人,是非常罕见的。

46. 由于小脑传导通路中的“双重交叉”,小脑半球病变表现为同侧运动的障碍。

47. 黑质中色素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是帕金森氏症的病理特点。

48. 息宁(左旋多巴)仍然是帕金森病最有效的治疗。

49. 特发性震颤是非帕金森病震颤的最常见原因。

50. 斜颈是最常见的局部肌张力障碍。

51. A型肉毒毒素是大多数局部肌张力障碍的治疗选择。

52. 迟发性运动障碍是许多精神病药物的严重副作用。

53.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不全的主要症状包括体位性低血压,肠和膀胱功能障碍,阳痿,出汗异常等。

54.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55. 晕厥很少是神经科的问题;意识丧失通常是由心血管疾病造成的。

56. 传统上,多发性硬化症的诊断,需要两个不同时间的独立症状,或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同的症状。

57. 误读磁共振成像(MRI)扫描的解释是误诊多发性硬化最常见的原因。

58. 尚无治疗被证明有助于预防多发性硬化症的最终残疾。

59. 痴呆必须与谵妄和抑郁相鉴别。

60. 痴呆是一类疾病,而不是一个诊断。

临床医师必须明确痴呆的原因。

61. 阿尔茨海默氏症很少是由遗传到任何异常的基因突变而引起的。

但另一方面,病人可能遗传到使他们易患该病的风险因素,如APOE4。

62. 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其他痴呆症是可治的。

认知和行为症状都是可以治疗的,长期的治疗可能缓慢神经功能下降,有利于维护神经功能。

63. 血管性痴呆不能单靠MRI或CT扫描来进行诊断。

64. 白天过度嗜睡的一个常见原因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65. 一个病人对他自己的睡眠数量和质量的评估往往是不可靠的。

多导睡眠图评价(睡眠实验室测试)是怀疑有睡眠障碍时唯一可靠的获得客观信息的途径。

66. 发作性睡病的经典四联征是白天过度嗜睡,猝倒,睡眠麻痹和临睡幻觉。

67.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

68. 星形细胞瘤是最常见的脊髓肿瘤。

69. 脑转移瘤比原发性脑肿瘤更常见10倍。

70. 癌症转移至脊柱通常会导致疼痛,感觉平面,截瘫和大小便障碍。

它通常是要放射治疗的。

71. 许多癌症患者在痛苦中死去,因为医生没有适当的治疗疼痛。

72. 构音障碍是发音功能的障碍,它可以有很多原因;而失语是优势(通常是左侧)大脑皮质损伤导致的语言障碍。

73. 对于脑膜炎患者,应该在进行其它检查的同时就立即给予抗生素而不拖延。

74. 疯牛病是克雅氏病的一种,病因是朊蛋白——一种不需要DNA或RNA的也能复制并感染的蛋白质。

75.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最常见的散发性脑炎,往往产生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必须积极使用阿昔洛韦治疗。

76.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的患者有可能因为HIVE病毒本身,使用的药物或者或机会感染而出现问题。

77. 大部分由于严重疾病而造成头痛的患者都有异常的体格检查发现。

听到“我有生以来最严重的头痛”这样的诉说时应提高对颅内出血的关注。

78. 对头痛使用麻醉镇痛药治疗是应被劝阻的。

79. 对急性偏头痛治疗的首选药物是曲坦类。

80. 对于紧张性头痛的治疗通常最好是阿米替林加上非甾体抗炎药81. 颞动脉炎,应在任何老年人新发头痛时予以考虑。

82. 正常成人脑电图(EEG),闭眼放松时,特点是9-11次/分的大脑枕叶活动,即所谓的阿尔法节律。

83. 每个不同的睡眠阶段,都具有高度特征化的脑电图模式。

84. 脑电图最重要的用途之一是证实脑死亡。

85. 卒中可以有血栓性,栓塞性,腔隙性,或出血性。

86. 卒中的临床特征、病原学和治疗的不同,取决于它是涉及前循环(颈动脉)还是后循环(椎基底动脉)。

87. 卒中最重要而且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吸烟,心脏病,高血脂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其他的危险因素还包括糖尿病,饮酒,滥用药物,口服避孕药和肥胖。

88. 用药得当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是有益的。

89. 脑血管疾病病人使用抗凝药物是为了预防卒中高危险群患者来自心脏的栓塞。

90. 预防卒中最好的办法是控制危险因素。

91. 有脑卒症状的患者颈内动脉狭窄超过70%时,手术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

92.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重要的并发症是再出血,血管痉挛缺血,脑积水,癫痫,以及抗利尿激素分泌(SIADH)综合征。

93. 准确的癫痫分类指导合适的抗癫痫治疗。

94. 所有的局部癫痫都应该进行核磁共振扫描。

95. 抗癫痫药物浓度的显着变化提醒你可能出现病人不依从或新的药物交互作用。

96. 抗癫痫药物的治疗失败的最常见原因是药物的副作用。

97. 对两药联合控制仍发生困难的难治性癫痫的患者,应该到癫痫中心进行评估,明确诊断和评价手术可能。

98. 成年人失语的最常见原因是卒中。

99. 布洛卡失语症是左侧额叶受损,理解、重复、命名和语音输出均障碍;韦尼克失语症是左侧颞叶受损,讲话流利,但全是无意义的词汇和词组。

100. 神经学家最常见的处方药物是对乙酰氨基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