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知识点精华

合集下载

神经内科知识点总结

神经内科知识点总结

神经内科知识点总结神经内科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

本文将就神经内科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神经解剖学神经系统可以被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含大脑、小脑和脊髓,而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以及脊髓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的各部分具有不同的功能。

脑干是连接脑和脊髓的主要桥梁,包括中脑、桥脑和延髓。

同时,脑干还负责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大脑分为大脑皮质和基底节。

大脑皮质是感觉、运动和智力的中心,而基底节则控制运动。

小脑是姿势的中心,也控制平衡和协调。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髓神经。

脑神经控制颅内器官和头部周围肌肉,而脊髓神经则支配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和皮肤。

二、神经病理学神经病变可以被分为两大类: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和周围神经系统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包括脑部和脊髓的病变,而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则包括神经以及肌肉的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常见病因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颅脑外伤、炎症性脑病和肿瘤等。

周围神经系统病变的常见病因包括神经根炎、周围神经炎、运动神经元疾病和遗传性神经病变等。

神经病理学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可以包括神经系统功能评估和神经系统体征变化等方面。

神经影像学检查包括CT和MRI,其中MRI是诊断神经病变的有力工具。

三、常见神经系统疾病1.脑卒中脑卒中是指由血管缺血或出血导致的大脑功能障碍。

患者常表现为肢体麻木、言语障碍、偏瘫等症状。

脑卒中的治疗主要包括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变生活方式和预防复发。

2.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运动障碍。

患者常表现为肢体僵硬、震颤、运动缓慢等症状。

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3.癫痫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反复发作的脑部电活动异常所致的短暂意识障碍。

癫痫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癫痫药物治疗、外科手术以及神经刺激治疗。

神经内科的护理知识点总结

神经内科的护理知识点总结

神经内科的护理知识点总结神经内科护理的知识点总结1. 疾病认知和病情评估神经内科病人常见的疾病包括脑卒中、帕金森病、癫痫、多发性硬化症、脑炎等。

护士需要了解这些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临床表现、并发症等信息,以便能够正确评估病人的病情。

病人的症状可能包括意识障碍、言语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护士需要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的评估。

2. 神经系统护理技术在对神经内科病人进行护理时,护士需要具备一定的神经系统护理技术,包括定向观察、神经系统评估、神经系统检查等。

例如,护士需要学会进行脑神经检查,了解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的操作要领,掌握脑电图、脑血管超声等检查技术。

3. 病人监测和警觉标志神经内科病人的生命体征监测十分重要,护士需要时刻关注病人的意识水平、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并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警觉标志常见有脑颅压升高、脑出血、脑水肿等,护士需要学会识别这些标志,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4. 症状缓解和护理干预针对神经内科病人的特殊症状和护理需求,护士需要学会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干预。

例如,对于脑卒中病人,护士需要协助进行翻身、被动活动,防止压疮的发生;对于癫痫病人,护士需要迅速安全地将病人转移到床上,并保护好病人的头部;对于帕金森病病人,护士需要协助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避免病人摔跤等。

5. 安全护理和并发症预防神经内科病人因其生理状况的特殊性,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例如脑出血、脑梗死、意识障碍等。

护士需要时刻关注病人的安全情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例如,加强病人的营养支持,防止压疮、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

6. 病人教育和心理支持对于神经内科病人来说,心理支持和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护士需要给予病人及其家属有关疾病的教育,帮助他们理解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情况,稳定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另外,护士还需要关注病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并根据需要开展心理干预。

7. 护理记录和沟通协作护理记录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神经内科病人的护理记录更是至关重要。

神经内科医学小知识整理

神经内科医学小知识整理

神经内科医学小知识整理
1.神经内科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分支学科,包括脑、脊髓、周围神经和肌肉疾病等。

2. 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中风、癫痫、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脑膜瘤、肌无力等。

3. 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脑部缺氧、神经细胞死亡而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一侧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

4. 癫痫是由于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一类疾病,常见症状包括意识障碍、肢体抽搐等。

5. 帕金森病是一种逐渐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肢体僵硬、震颤、运动迟缓等。

6.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视力下降、肢体麻木无力等。

7. 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传导障碍导致的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肢体无力、疲劳等。

8. 神经内科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和神经影像学等辅助检查,如脑电图、核磁共振等。

9. 神经内科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需根据不同疾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10. 神经内科疾病的预防主要包括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预防脑卒中、避免脑外伤等措施。

- 1 -。

神经内科疾病知识点

神经内科疾病知识点

神经内科疾病知识点神经内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

神经内科疾病类型广泛,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周围神经系统疾病、肌肉疾病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及其相关知识点。

一、中枢神经系统疾病1.脑卒中:脑卒中是指大脑供血突然中断导致的脑部缺血或出血。

常见的症状包括突然的头痛、面瘫、手脚无力等。

常见的脑卒中类型有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2.癫痫:癫痫是一种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疾病。

患者可能出现突然的抽搐、意识丧失和多种感觉、认知和行为异常。

癫痫可分为部分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两种类型。

3.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进展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多巴胺神经元损失引起。

患者常出现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和平衡障碍等症状。

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1.多发性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患者常出现疲劳、视力障碍、肢体麻木和运动协调障碍等症状。

2.周围神经炎:周围神经炎是指周围神经的炎症性疾病,其表现为肢体疼痛、麻木和无力等。

常见的周围神经炎类型包括吉兰-巴雷综合征和卡托-马努综合征。

3.痛风性神经病变:痛风性神经病变是由于嘌呤代谢异常导致尿酸沉积而引起的神经病变。

患者可能出现关节疼痛、红肿和周围神经受损等症状。

三、肌肉疾病1.肌无力症:肌无力症是一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慢性疾病。

患者常出现肌力减退、疲劳和眼睑下垂等症状。

最常见的肌无力症类型为重症肌无力。

2.肌营养不良:肌营养不良是一组遗传性肌肉疾病,表现为进行性的肌无力和肌萎缩。

常见的肌营养不良类型包括杜氏肌营养不良和贝克尔肌营养不良。

3.肌肉炎症性疾病:肌肉炎症性疾病是指肌肉发生炎症性损害的疾病。

患者表现为肌肉疼痛、乏力和运动障碍等症状。

结语:神经内科涵盖了大量的疾病类型,本文仅对其中一部分进行了简要介绍。

了解神经内科疾病的常见症状和分类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如果您遇到相关症状,建议尽快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神经内科副高考试知识点汇总

神经内科副高考试知识点汇总

神经内科副高考试知识点汇总
以下是神经内科副高考试的一些常见知识点汇总:
1. 神经系统解剖学和生理学:包括脑、脊髓、周围神经及其组织结构、功能和解剖生理特点。

2. 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脑血管病、癫痫、头痛、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脊髓疾病、运动神经元疾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

3.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包括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检查方法,如脑电图、头颅CT、磁共振成像等,以及鉴别诊
断的方法和原则。

4. 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治疗方法,以及常见神经内科药物的应用和副作用。

5.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康复:包括脑卒中的预防、脑损伤的康复、癫痫的管理等预防和康复措施。

6. 神经系统急症处理:包括脑卒中急救、颅脑损伤急救、癫痫发作急救等急症处理方法。

7. 神经内科基础知识:包括神经系统的发育、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神经系统损伤与修复的机制等。

以上只是神经内科副高考试的一部分常见知识点,具体考试内
容还应根据指定考试大纲和参考教材进行准备和复习。

另外,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还应注重临床实践和病例分析的能力培养,以便更好地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神经内科学知识点

神经内科学知识点

神经内科学知识点神经内科学是关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治的学科,主要涉及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一些神经内科学的常见知识点。

一、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大脑包括脑干、小脑和大脑半球,脑干连接大脑和脊髓,并且控制基本的生理功能。

小脑主要负责协调运动。

大脑半球含有大脑皮层,控制感知、思维、记忆和决策等高级功能。

脊髓负责传递信息和控制运动。

二、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包括感知、运动、调节和认知。

感知是指接受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过程,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运动是指身体对刺激作出的反应,包括主动运动和反射运动。

调节是指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的调节和平衡,包括体温调节、水平衡、饮食调节等。

认知是指大脑对信息的处理和理解,包括学习、记忆、思维和意识等。

三、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神经系统疾病可以分为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退行性疾病、肿瘤性疾病以及功能性疾病等。

遗传性疾病是由遗传突变引起的,例如先天性肌无力症和亨廷顿舞蹈症。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例如脑膜炎和脑炎。

退行性疾病是由神经细胞的退行性变引起的,例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

肿瘤性疾病是指在神经系统内或周围发生的肿瘤,例如脑肿瘤和神经鞘瘤。

功能性疾病是指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例如癫痫和焦虑症。

四、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常用的神经系统辅助检查方法包括脑电图(EEG)、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脑脊液检查以及神经肌肉电图(EMG)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情,做出正确的诊断。

五、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神经内科学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疾病的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定。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

神经内科必考知识点

神经内科必考知识点

神经内科必考知识点神经内科是医学中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专科,包括了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和神经肌肉接头)的疾病。

下面是神经内科的一些必考知识点:1.中风(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中断而导致的,出血性中风则是由于脑部出血引起的。

学习者需要了解中风的危险因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2.癫痫:神经系统的慢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不自主运动、感知或意识改变,由于脑电活动异常引起。

学习者需要了解常见的癫痫类型、发作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阿尔茨海默病: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痴呆疾病。

学习者需要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

4.帕金森病:一种进行性退化性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震颤、肌肉僵硬和运动障碍。

学习者需要了解帕金森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5.多发性硬化症(MS):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神经髓鞘损失。

学习者需要了解MS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6.脑膜炎:脑膜炎是指脑脊液和脑膜的感染。

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细菌,但也可以由病毒或真菌引起。

学习者需要了解脑膜炎的常见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7.脑瘫: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发育或受损而导致的一组由运动障碍和姿势障碍组成的疾病。

学习者需要了解脑瘫的类型、症状和治疗方法。

8.白塞病:白塞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口腔、眼睛、生殖器和皮肤。

学习者需要了解白塞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9.颅脑外伤:包括颅骨骨折、脑震荡和脑挫伤等。

学习者需要了解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分级、紧急处理措施和康复治疗。

10.周围神经病:包括坐骨神经痛、周围神经炎和多发性神经病等。

学习者需要了解周围神经病的常见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上是神经内科的一些必考知识点,理解这些知识将有助于了解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当然,神经内科是一个广阔的领域,还有很多其他的知识点值得学习和理解。

神经内科学知识点

神经内科学知识点

神经内科学知识点神经内科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神经系统的疾病,包括脑、脊髓、周围神经和神经肌肉接头等方面的疾病。

下面将介绍一些神经内科学的知识点。

一、脑卒中脑卒中是指突发性脑血管意外,造成脑血管的急性缺血或出血性病变。

常见的症状包括突发性头痛、嘴歪眼斜、肢体无力等。

脑卒中应该尽早就诊,并接受头部CT或MRI检查,确定病变类型,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二、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等为主要症状。

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来缓解症状,有时候还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三、脑膜炎脑膜炎是由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脑膜组织引起的疾病。

患者常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治疗上应该及时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进行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四、癫痫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会出现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

治疗上主要通过抗癫痫药物来控制症状,部分患者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切除病变部位。

五、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硬化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

患者表现为多发性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包括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

治疗上主要通过激素治疗和免疫调节剂来控制病情。

六、脑肿瘤脑肿瘤是指生长在脑组织中的一类瘤,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临床上常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治疗上主要通过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来控制病情。

以上就是关于神经内科学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神经内科学是一个广阔而又复杂的领域,需要医务人员不断学习和提升专业技能,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服务。

祝愿所有患者早日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consciousness:意识,指大脑的觉醒程度,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应答反应的能力,或机体对自身及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能力.2.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意识障碍,包括意识水平受损以及意识水平正常而意识内容改变(认知功能).3.Hunt综合征:膝状神经节病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一侧面N麻痹,患侧乳突部疼痛,耳廓和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疱疹.4.diplopia:复视,当眼肌麻痹时,由于物体不能投射到两眼对应点上,就会出现重影(双影),称为复视.5.Horner综合征:瞳孔缩小,一侧瞳孔缩小多见于霍纳(Horner综合征),表现为同侧瞳孔缩小,眼球内陷(眼眶肌麻痹),眼裂变小(睑板肌麻痹)及同侧面部出汗减少,见于颈上交感神经径路的损害).6.Gersmann综合征:表现双侧手指失,肢体左右失定向,失写和失真.见于优势半球顶叶角病变.7.one and a half syndrome:桥脑尾端被盖部病变侵犯PPRF,引起向病灶凝视麻痹(同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不能内收),若同时累及对侧已交叉MLF上行纤维,使同侧也不能内收,仅对侧可以外展)8.intelligence disorders:智能障碍,是一组临床综合征,为记忆,认知,语言,视空间功能和人格等至少3项受损,可由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等引起.9.visual field defects:视野缺损,是指视神经病变引起单眼全盲,视交叉及其后视径路病变导致偏盲.10.Argyll-Robertson:阿罗瞳孔,为光反射丧失,调节反射存在,常见于神经梅毒,这是由于光反射径路在中脑顶盖前区受损.11.Foster_kennedy综合征,额叶底部肿瘤引起同侧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及对侧视乳头水肿,可伴同侧嗅觉丧失.12.internuclear ophthalmoplegia:核间性眼肌麻痹,是眼球协同运动中枢桥脑旁正中网状结构(PPRF)与其联系纤维内侧纵束病变所致MLF连接一侧动眼N内直肌与对侧外展N核,使眼时水平同向运动.病变引起眼球协同运动障碍,年轻人或双侧病变常为多发性硬化,年老患者或单侧病变多为腔隙性梗死.13.tinnitus:耳鸣,无外界刺激是患者主观听到持续性声响,是听感受器和传导径跑病理性刺激所致,低音性耳鸣为传导径跑病变,高音性耳鸣提示感音器病变.14.Locked in syndrome:闭锁综合征,双侧脑桥基底部损害,出现双侧皮质脊髓素和支配三叉N以下的皮质脑干素受损害而表现为双侧中枢性瘫痪,感觉和意识正常,只能以眨眼或眼球垂直性运动示意.15.decorticate syndrome去皮质综合征:皮质损害较广泛的缺氧性脑病、脑炎、外伤等在恢复过程中皮质下中枢及脑干因受损较轻而先恢复,而皮质因受损重而仍处于抑制状态,称为去皮质综合征。

病人能无意识地睁眼闭眼,眼球能活动,瞳孔光反射、角膜反射恢复,四肢肌张力高,病理反射阳性。

吸吮反射,强握反射、强直性颈反射均可出现,甚至喂食也可引起无意识的吞咽,但无自发动作,对外界刺激不能产生有意识的反应,大小便失禁,存在睡眠觉醒周期。

身体姿势为上肢屈曲,下肢伸性强直,称去皮质强直。

而去脑强直则为四肢均伸性强直,是为两者的区别。

16.akinetic mutism无动性缄默,又称睁眼昏迷。

病变在脑干上部和丘脑的网状激活系统,大脑半球及其传出通路则无病变。

病人能无目的地注视检查者及周围的,似觉醒状态,但缄默不语,肢体不能活动。

检查时见肌肉松驰,无锥体束征,大小便失禁,但存在觉醒-睡眠周期。

17.持续性植物状态:大片脑损害后仅保存间脑和脑干功能的意识障碍称之为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

患者保存完整的睡眠觉醒周期和心肺功能,对刺激有原始清醒,但无内在的思想活动。

****15+16+17=醒状昏迷(coma vigil)18.aphasia失语症:指神志清楚、意识正常、发音和构音没有障碍的情况下,大脑皮质言语功能区发生的病变而使说话、听话、阅读和书写能力残缺或丧失。

19.apraxia失用症:又称为运用不能症,指大脑局部损害致大脑高级功能障碍而产生的症状,是一种后天已经掌握的技能的运用障碍,主要见于左侧顶叶缘上回、胼胝体和额叶病变。

20.agnosia失认症:是指大脑局部损害所致的一种后天性认识障碍。

21.disturbance of body-image体像障碍:是指对本人自体结构的认识发生障碍,包括自体空间失认或人体自身的失认,本质上是一种综合的、复杂的失认症,见于非优势侧(右侧)顶叶病变。

22.dysarthria:构音障碍,纯口语语音障碍,患者具有语言交流必备的语言形成及接受能力,听理解,阅读和书写正常,只是由于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病变导致运动不能或不协调,使言语形成障碍,表现发音困难,语音不清,音调及语速异常等.23.macular sparing:黄斑回避,视中枢病变中心视野常保留,势力可大致正常,可能由于黄斑区纤维投射至双侧枕叶视皮质。

24.cortical blindness: 皮质盲,双侧视中枢病变导致的视力障碍。

25.hyperacusis:听觉过敏,指听觉的病理性增强,听到的声音较实际的强,常见于面神经麻痹引起的镫骨肌瘫痪,微弱的声波使鼓膜振动增强,导致内淋巴强烈震荡所致。

26.oculogyric crisis:动眼危象,上丘刺激性病变出现双眼发作性转向上方,鉴于脑炎后帕金森综合征、服用酚噻嗪等。

27.vertigo:眩晕,对自身平衡觉和空间位象觉的自我感知错误,感受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如旋转,升降和倾斜等.28.dizziness:头晕,表现头重脚轻、站立或行走不稳,无自身或外界物体运动或旋转感。

29.pseudobulbar palsy:假性球麻痹,咽部感觉及咽反射存在,无舌肌萎缩和震颤,常有下颌反射(+),掌颏反射亢进和强哭,强笑等,为双侧大脑皮质上运动神经元或皮质延髓束损害所致,常见病因是脑血管疾病,以及炎症,脱髓鞘病和变性病.30.syncope:晕厥,是大脑半球或脑干血液供应减少,导致发作性短暂意识丧失伴姿势性张力丧失综合征.31.seizure:癫痫发作,是脑神经元过度异常同步放电导致短暂的神经功能异常.32.sense:感觉,是各种形式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在人脑中的反映.33.hyperesthesia:感觉过敏,指轻微刺激引起强烈感觉.34.dysesthesia:感觉倒错,非疼痛性刺激引起疼痛.35.hyperpathia:感觉过度,感觉刺激阈增高,不立即产生疼痛,达到阈值时可产生一种定位不明确的强烈不适感,持续一段时间才消失.36.paresthesia:感觉异常,在无外界刺激情况下出现异常自发性感觉.37.local pain:局部疼痛,疼痛的部位和局部病变部位相一致,系病变部位的局限性疼痛。

38.radiating pain:神经干、神经根及中枢神经系统刺激性病变时,疼痛由局部扩展到受累感觉神经支配区。

39.spreading pain:扩散性疼痛,疼痛由一个神经分支扩散到另一个分支。

40.referred pain:牵涉性疼痛,由于内脏与皮肤传入纤维都汇聚到脊髓后角神经元,内脏病变疼痛可扩散到相应体表节段。

41.anesthesia or hypesthesia:感觉缺失或感觉减退,指在意识清楚时对刺激不发生感觉反应或反应减弱。

42.paralysis:瘫痪,是上下运动神经元、周围神经及肌肉病变导致骨骼肌随意运动功能减低或丧失。

43.Jackson癫痫:运动区皮质的刺激性病变引起对侧肢体局限性阵发性抽搐,严重者可按运动皮质代表区的排列顺序进行扩散.44.weber syndrome:大脑脚底综合征,多为供应中脑的基底A穿通支闭塞引起,表现为病侧动眼N麻痹,对侧面神经舌下神经及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45.Brow-sequard syndrome:脊髓半切综合征,主要特点是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N元性瘫,深感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触觉保留.lard_Gubler syndrome:脑桥外侧综合征,多为供应小脑下前A闭塞所致,表现为病侧外展N和面N周围性麻痹,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舌下神经瘫,为脑桥基底部外侧病损.47.Foville syndrome:脑桥内侧综合征,多由脑桥旁中央央动脉闭塞引起的,病侧凝视麻痹、外展神经瘫,周围性面瘫,对侧偏瘫.48.Jackson 综合征:病灶侧周围神经性舌下神经瘫(伸舌偏向病灶侧、舌肌萎缩),对侧偏瘫,延髓前部橄榄体内侧病损,多因脊髓前动脉闭塞所致。

49.muscular atrophy:肌萎缩,是肌营养不良导致骨髓容积缩小,肌纤维数目减小,为下运动N元病变或肌肉疾病所致.50.involuntary movements:不自主运动,是患者意识清醒时出现不能控制的骨髓肌不正常运动,表现形式多样, 一般在情绪激动时加重,睡眠时停止,为锥体外系病变所致.51.static tremor静止性震颤,是主动肌与抗肌交替收缩引起的节律性震颤,常见手指搓丸样动作,频率4—6次/s,静止时出现,紧张时加重,随意运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52.rigidity 肌强直,伸肌与屈肌张力均增高, 向各方向被动运动遇到的阻力相同.53.dystonia 肌张力障碍,是肌肉异常收缩导致缓慢扭转样不自主运动或姿势异常,表现躯干和肢体近端扭转痉挛.54.athetosis:手足徐动症或称指划动作,易变性痉挛,多见于上肢远端的肌张力异常(增高或降低),指手指及腕部间歇,缓慢交替性伸屈动作,为扭曲,蠕动样伸屈运动.表现各种奇异姿态.足部为足跖屈,拇指背屈。

面部表现为间歇性张口,咀嚼,伸舌,或发音不清和出现鬼脸。

本症见于新生儿窒息,核黄疸,肝豆状核变性,脑性瘫痪等。

55.tics:抽动症为刻板、无意义的单个或多个肌肉快速收缩动作。

56.Gilles de la Tourette syndrome:抽动-秽语综合征,见于儿童,表现为面、颈、肩等多处的不自主肌痉挛,常有呼吸发音的抽动症,还可伴有行为异常如骂秽语或重复他人语言等。

57.dystonia muscuiorum deformans: 变形性肌张力障碍,又称扭转痉挛(torsion spasm)其临床特征同手足徐动症,表现为环绕肢体或躯干长轴的缓慢不规则的扭转或旋转性不自主运动。

58.spinal shock:脊髓休克,表现操作表面以下显弛缓性瘫痪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病理征不能引出和尿潴留等.(断联休克)59.cerebellar ataxia小脑性共济失调,表现随意运动的速度,节律,幅度和力量的不规律,即协调运动障碍,还可伴有肌张力减低,眼球运动障碍及言语障碍.60.crossed paralysis:交叉性瘫痪.病灶同侧脑N瘫,对侧肢体瘫及病变水平以下脑N上运动N元瘫.61.ataxia:共济失调,是小脑、本体感觉及前庭功能障碍导致运动笨拙和不协调,累及四肢、躯干及咽喉肌可引起姿势、步态和言语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