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卷讲评精选版课件.ppt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历史试卷讲评》优质教学课件

基 本方法,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D确
的是
A. 《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 生
B.巴黎公社成立——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 一次伟大尝试
C.俄国十月革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 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 古巴导弹危机平息——两极格局终结
( 2015 泰安 ) 2 、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发 展 趋势
开(2展016 泰安 )2 、一部纪录片中这样评述 :“ 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
,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 了工业革命的大门。”上述两人的主要贡献
分别是
A.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创制内燃机 B.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研制改良蒸汽机
B
C. 发明电灯、制造汽车
D. 提出相对论 创造了火车机车
( 3 ) 二战后美国称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霸 主, 到 20 世纪 70 年代, 霸主地位动摇, 资本 主义世界经济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2 分)
表现: 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增长②跨国公司 的 影响加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③世
45 、 9 分
( 1 )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 两种经济制度 的 矛盾 ) ( 1 分)南北战争( 1 分)林肯 为维 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重大 贡献, 称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言之 有理即 可 )( 3 分 ) ( 2 )明治维新( 1 分)从封建社会转变为 资本主义社会( 1 分)
( 3 )重视科技和教育;维护国家统一, 为 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坚持改革开放,善 于学习先进文明成果等(言之有理即可) ( 2 分)
四、精选精练
( 2016 泰安)材料一 “凡未经过国会同 意 ,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 越 许…权…力皆,为非法。权”力。… … 凡未经过国会
的是
A. 《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 生
B.巴黎公社成立——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 一次伟大尝试
C.俄国十月革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 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 古巴导弹危机平息——两极格局终结
( 2015 泰安 ) 2 、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发 展 趋势
开(2展016 泰安 )2 、一部纪录片中这样评述 :“ 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
,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 了工业革命的大门。”上述两人的主要贡献
分别是
A.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创制内燃机 B.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研制改良蒸汽机
B
C. 发明电灯、制造汽车
D. 提出相对论 创造了火车机车
( 3 ) 二战后美国称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霸 主, 到 20 世纪 70 年代, 霸主地位动摇, 资本 主义世界经济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2 分)
表现: 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增长②跨国公司 的 影响加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③世
45 、 9 分
( 1 )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 两种经济制度 的 矛盾 ) ( 1 分)南北战争( 1 分)林肯 为维 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重大 贡献, 称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言之 有理即 可 )( 3 分 ) ( 2 )明治维新( 1 分)从封建社会转变为 资本主义社会( 1 分)
( 3 )重视科技和教育;维护国家统一, 为 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坚持改革开放,善 于学习先进文明成果等(言之有理即可) ( 2 分)
四、精选精练
( 2016 泰安)材料一 “凡未经过国会同 意 ,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 越 许…权…力皆,为非法。权”力。… … 凡未经过国会
历史试卷讲评PPT课件

2021/3/7
CHENLI
10
如何进行史料的解读?
31(1)图一 耙 图二 耔 耙:碎土平地;耔:培土。 ⑴图一图二揭示了中国古代农业的什么基本特征?(2 分)
何谓精耕细作? 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其基础和总目标
2021/3/7
CHENLI
11例题Leabharlann 31、(2)2021/3/7
CHENLI
8
Ⅱ卷
1.答题步骤:
审题→读材料→链接→答题
审题抓关键词→读材料找有效信息→链接所学 内容→组织答案
2.注意Ⅱ卷材料分析题几种问法的区别:
(一)“根据材料回答” 31(2)(3)34(1)(3) (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34(2) (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2(1)33(1) (四)“综合材料谈看法或启示”33(4)34(4)
5 4
河岩 旁石
之之
柳松
。,
2021/3/7
CHENLI
2
二、试卷分析
1.试题特点:
①重视基础、突出主干,坚持能力立意,重点考查 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
②难度适中。
2.同学们答卷主要问题主要问题:
①审题失误;②基础知识记忆不扎实;③学科术语 的理解模糊不清;④深入分析的能力差;⑤史料解 读能力差;⑥表达能力差;⑦卷面不规范
❖ 三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从所学知识出发探 索历史问题的答案,既不用教材的内容作答(一般 也没有现成的答案),也不用照搬材料原句,用自 己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 出,在语言表达上要准确,语言简洁,层次分明书 写工整。 32(1)33(1)
❖ 四是“综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或启示” ,要将材料 中涉及到的都拿来当作有效信息处理,理解和把握 材料的中心意思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33(4)34(4)
初三历史试卷讲评课PPT课件

.
15
2、(2011·广东模拟)日本被称为 “日出之处的国家”。下列关于日本 大化改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7世纪中期实行的改革
B、改革仿效中国隋唐制度
C、改变了社会性质
D、力主改革的人物是明治天皇
.
16
3、(2013·佛山模拟)1760年,英国5万—10 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年达到13个;10 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当时推动城市
错
误 人
2
10 4
9
5
6
4
6
8
3
数
题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号
错
误 人
12
5
6
3
5
0
3
6
4
5
数
.
5
非选择题分析
题号 21题 22题 23题 24题
分值 15分 16分 15分 14分
平均分 12.1 9.5 7.98 12.4
满分人数 14人 1人 0人 15人
.
18
4、(2013·陕西中考)有学者这样评价近代英国: “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 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 国开创了一个新文明。”以下能够说明这一观点
的有( C )
①利用议会限制王权
②最终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③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④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体系和生物进化学说
.
6
合作交流
❖方式:小组合作,分组交流。 ❖内容:分析错题原因。 ❖目的:认识不足,缩小失误;
相互借鉴学习。
.
7
.
历史试卷讲评 (1)PPT

❖ 6.若要为武则天的无字碑补题碑文,下列 内容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 C.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D.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战
❖ 7.“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 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
❖ A.唐高宗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
❖ 8.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 古以来就拥有了不少创造发明。下面属于唐 朝时期发明创造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 ①曲辕犁 ②筒车 ③水排 ④耧车
❖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 9.“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 暗?’对曰:‘谦听则明,偏信则暗。’上 曰:‘善!’”材料中“上”指的是( )
❖ A.分封制度 B.察举制度
❖ C.监察制度 D.科举制度
❖ 4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 隋朝灭亡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 )
❖ A.权臣当道
B.隋炀帝的暴政
❖ C.土地兼并严重 D.隋末农民起义
❖ 5.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
❖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 B.南水北调 ❖ C.加强了南北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 ❖ 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 材料二:“大业三年设十科举人,中有‘学 业优敏,文才秀美’一条,或即进士科之始 。”
❖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1分) ❖ 杨坚(隋文帝)
❖ (2)材料二中“进士科”的创设有何标志性意 义? (1分)
❖ 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材料三 (如图)
❖ 材料四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 A.唐太宗 B.隋文帝 C.武则天 D.唐高宗
❖ A.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 C.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D.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战
❖ 7.“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 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
❖ A.唐高宗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
❖ 8.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 古以来就拥有了不少创造发明。下面属于唐 朝时期发明创造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 ①曲辕犁 ②筒车 ③水排 ④耧车
❖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 9.“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 暗?’对曰:‘谦听则明,偏信则暗。’上 曰:‘善!’”材料中“上”指的是( )
❖ A.分封制度 B.察举制度
❖ C.监察制度 D.科举制度
❖ 4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 隋朝灭亡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 )
❖ A.权臣当道
B.隋炀帝的暴政
❖ C.土地兼并严重 D.隋末农民起义
❖ 5.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
❖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 B.南水北调 ❖ C.加强了南北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 ❖ 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 材料二:“大业三年设十科举人,中有‘学 业优敏,文才秀美’一条,或即进士科之始 。”
❖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1分) ❖ 杨坚(隋文帝)
❖ (2)材料二中“进士科”的创设有何标志性意 义? (1分)
❖ 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材料三 (如图)
❖ 材料四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 A.唐太宗 B.隋文帝 C.武则天 D.唐高宗
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PPT课件

必修三P27~30 结合导与练P17:表格
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
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
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
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
力量和影响。
2021
错误率最高NO.2
20.(2011年广州测试)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 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 实生活为描摹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 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 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这一特点形 成的根本原因是( )
2021
错误率最高NO.4
7.(2010年浙江文综,17)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 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 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 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
A.格物致知(12) B.发明本心(20) C.知行合一(5)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15)
2021
秦朝官方文献
考察的知识点:古代艺术 之书法艺术 必修三P31:小篆创始于 秦代,字体略长,笔画 圆匀,富于图案美。
必修三 P31图: 秦始皇廿 六年诏铭
2021
正向选择
17.(2010年长春调研)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 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
( 4 ) ( 0 ) ( 3 ) ( 45 )
2021
错误率最高NO.1
逆向排除
14. (2011年安徽联考)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
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
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
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
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9)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明理学
历史中考试卷分析-精选版课件.ppt

1.
1.
1.
1.
1.
1.
1.
1.
1.
2.非选择题的得分情况
1.
1.
丢分情况:除了少数考生空着放弃不写之外,丢分原 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模糊不清。 2.出现错别字。如倭寇写成倭冠,甲午写成申 午等。 3.审题不细,乱抄课本。学生回答材料中未涉 及的知识,如戚继光抗倭、黄海大战、威海卫 战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等,或《马关条 约》的签订、内容等。 4.照抄材料,一字不落。
1.
1、放弃不写。 2、粗心大意。1894年写成1984年。 3、画蛇添足。甲午一役的时间,部分考生年代 写对但月份时间出现错误,导致丢分。 4、审题不清。部分考生把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答成《马关条约》的内容,导致丢分。
1.
1.
1.
1.
1.
1.
1.
一.试题特点
富、生动形象、可读性强 ➢融入情境、材料鲜活、问题探究、角度新颖 ➢时政热点、周年大事,联系紧密、合理搭配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能力、导向性强 ➢十年回顾、归纳总结、依据课标、参考达标
1.
1.
1.
1.
三、答题情况 今年我省初三毕业生共108003人, 今年报考人数为104215,报考率 为96.5%(2013年为94.1%)。
1.
1.
1.
1.
1.
1.
1.
1.
2.非选择题的得分情况
1.
1.
丢分情况:除了少数考生空着放弃不写之外,丢分原 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模糊不清。 2.出现错别字。如倭寇写成倭冠,甲午写成申 午等。 3.审题不细,乱抄课本。学生回答材料中未涉 及的知识,如戚继光抗倭、黄海大战、威海卫 战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等,或《马关条 约》的签订、内容等。 4.照抄材料,一字不落。
1.
1、放弃不写。 2、粗心大意。1894年写成1984年。 3、画蛇添足。甲午一役的时间,部分考生年代 写对但月份时间出现错误,导致丢分。 4、审题不清。部分考生把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答成《马关条约》的内容,导致丢分。
1.
1.
1.
1.
1.
1.
1.
一.试题特点
富、生动形象、可读性强 ➢融入情境、材料鲜活、问题探究、角度新颖 ➢时政热点、周年大事,联系紧密、合理搭配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能力、导向性强 ➢十年回顾、归纳总结、依据课标、参考达标
1.
1.
1.
1.
三、答题情况 今年我省初三毕业生共108003人, 今年报考人数为104215,报考率 为96.5%(2013年为94.1%)。
高三历史试卷讲评课(10-9)精品PPT课件

原因:(1)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2)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 (3)增加假日天数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4)政府更加注重民生。(8分)
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认识通商口岸、洋务运动、维新 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事件。可从是否有利 于中国的工业化、民主化、法制化、城市化、科学化、 教育普及化等方面分析。
注重热点考查
33.(2014年全国卷II)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 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 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 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 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 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
一、考试基本情况分析
1、试卷基本结构
专题史
必修 政治史 经济史 文化史
合计
选修
讲评卷 20分
53分
12分
85分
15分
通史 讲评卷
中国古 代史
28分
必修
中国近 世界史 现代史
28分 29分
合计 85分
选修 15分
一、考试基本情况分析
2、试卷涉及的主干知识
史学常识 古代商业 军阀割据 工业革命
古代思想演变 明清海外贸易 古代地方制度 假日变化
2、讲评主观题41题
41.(2015年全国卷II)(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1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表1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 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4分) 或: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
拓展训练:
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认识通商口岸、洋务运动、维新 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事件。可从是否有利 于中国的工业化、民主化、法制化、城市化、科学化、 教育普及化等方面分析。
注重热点考查
33.(2014年全国卷II)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 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 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 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 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 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
一、考试基本情况分析
1、试卷基本结构
专题史
必修 政治史 经济史 文化史
合计
选修
讲评卷 20分
53分
12分
85分
15分
通史 讲评卷
中国古 代史
28分
必修
中国近 世界史 现代史
28分 29分
合计 85分
选修 15分
一、考试基本情况分析
2、试卷涉及的主干知识
史学常识 古代商业 军阀割据 工业革命
古代思想演变 明清海外贸易 古代地方制度 假日变化
2、讲评主观题41题
41.(2015年全国卷II)(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1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表1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 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4分) 或: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
拓展训练:
高三历史试卷讲评PPT课件

《界布经雷济顿向森体林系协化定和》制度化方向发展;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
的的咨需文要;美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加强。(4分)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 存在的尺度。”“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也不知道他们不存在。” (1)指出材料一的作者,谈谈你对他这一主张意义的认识。(4分)结合社 会背景说说与同时代的孔子相比,两者在关注问题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6 分)
贸易范围扩大由亚欧大陆间贸易扩大到欧美等各大陆之间的贸易主要贸易商品变化奢侈品为主逐渐拓展为普通居民生活用品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亖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匙运货到另一个地匙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
——高三历史试卷讲评
材料题审题做题一般思路:
1、看题型,明主题。 2、联系专题知识,寻求归属感。 3、看设问,用心“四审”。 (1)审提示语 (2)审限定语(时地人、国、主体) (3)审答项语 (4)审赋分 4、精看材料:带着问题寻找相关有效信息 5、有效表达:
材料三 如果我们想使和平的努力达到同我们战争的努力一样的水平;我们必须把和平 的机构坚实地放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合作的牢固的基础之上。……然而,只有我们今天面 临的棘手的经济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时,才能建立起友好的和建设性的国际关系。 ——1945年罗斯福总统要求国会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咨文 (3)指出从1942年初到1945年,美国为维护和平在军事上和政治上所作的两大举措。 (4分)当时面临棘手的经济问题主要指什么?(2分)指出美国为此所采取的措施,并 对其作简要评价。(6分)
(3)指出从1942年初到1945年,美国为 维护和平在军事上和政治上所作的两大举 措。(4分)当时面临棘手的经济问题主要 指什么?(2分)指出美国为此所采取的措 施,并对其作简要评价。(6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九上P90 A 8、九上P140 B 9、九下P23 B
10、九下P84 B
二、组合列举题
11、(1)工农红军(八上P59)(2)八路军,新四军(八上P76)
(3)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上P92)(4)中国人民志愿军(八下P7)
12、(1)小岗村(八下P42)(2)深圳(八下P43)
(3)上海浦东(八下P43)
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他描写的景象得益于那两座城市的奋斗()
①长春 ②鞍山 ③沈阳 ④大庆
A①②
B ② ③ c ③④ D ①④
8、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阐述的重要
理论是( )
A、进化论
B、原子理论
C、相对论
D、地质力学理论
1.
11、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战役名称 (1)是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3)请举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 的国际组织一例
九下91页第一段
1.
1、仔细审阅大题,抓住大题主干,因为总体题干往往就 就是本题中心,是本题的主线索,所有的小题都是依据 该线索展开。 2、认真阅读小题,抓住小题中关键性的词语(如:时间、 地点、国别、地域、事件、人物等各项要求,有针对性 的答题,看好采分点答题。 3、有图片的一定要审阅好图片里的文字、时间提示,然 后落笔答题。
———讲解试卷 指导方法 迎接中考
1.
根据提示写出对应内容
1、这一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
3、我国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是——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4、两极格局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开始: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结束:苏联解体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1.
15、材料一:“还我青岛”“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起奋斗!” 材料三:“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
(1)材料一中这些口号出自哪一革命运动?发生于哪一年?
(2)材料中的“除军阀”反应的是哪一历史事件?“除军阀”主要 场是哪两个省份?
4、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采分点,一般情况下一个采分点就一 分,以采分点来检查知识点,以知识点来对照采分点,二者结合, 万无一失。
5、感想类型的题一定要从材料1. 所反映的中心思想入手去答。 比如综合五14提的(4)小题
14、同胞们,细听我来讲:我们的东邻舍,有一个小东洋,几 十年来练兵马,东洋逞霸强,一心要把中国亡。咿呀嘿。
13、文艺复兴的作品均在九下P58——60《神曲》《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哈姆雷特》《罗密欧和朱丽叶》
14、在九下书14页
劳合·乔治 克里蒙梭
威尔逊
1.
根据提示写出对应内容
1、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事件—— 四渡赤水河 2、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 辽沈战役 3、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在哪一年——1971年 4、铁路与轮船取代马车和帆船这一变化把人类 带入的时代—— 蒸汽时代 5、原子时代的开启者对应的人物是—— 爱因斯坦 6、罗斯福新政的“新”体现在何处——
原因:审题不认 真,没有抓住题 干中的关键词
13、根据提示写出和英国相关的人物 (5)抗击法西斯的领袖——
1.
1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事件 (2)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屈辱—— (3)建国初消灭地主阶级——
原因:概念不明, 意义混淆, 看书不认真。
1.
1.通读材料,找出材料中能说明典型性事件的关键词,以此入 手,材料中阐述的是何内容,与哪课相关,一目了然——比如综合 五的14题和15题,综合四的15题。
2、通读材料一无所获的,可以通过材料的出处或者直接去阅读 问题,在问题的题干中寻找可以与书中内容匹配的句子,从而得出 答案。比如综合五16题的(3)题
3、图片类的材料题一定要仔细阅读图片内或者图片旁边的文字 说明,往往文字就是最好的提示,会告诉你这涉及到哪课或者哪个 知识点的内容。——比如综合四的16、17题
【主题三:国际合作中的德国】 (3)二战以来,德国积极参加的世界最大经济体是什么?反应了当 今世界经济的哪一趋势?
(4)请你依据上述方式,总结出一个相关主题,并写出相关史实。
【
】
1.
一、选择题答案——认真对答案,错了就赶紧翻书认真记下来
1、八上P60 A 2、八上P80 C 3、八上P92 B
4、八下P18 C 5、八下P81 C 6、九上P7 C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
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以及太平 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材料二:冷战期间出现了以美国为首和以苏联为首的两大对立军 事集团。随着苏联解体,美苏独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出现 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1.
一、选择题 二、组合列举题 三、材料分析题 四、综合探究题
出 ③题1人 11题
错 小
⑧题1人
①25人
题
12题
以
②19人
及 对
③4人
应
13题
人 数
⑤3人
14题 ③7人 ④11人 16题 ③7人
17题 ①8人落题
18 ④19人出 错
1.
3、“一五”计划期间一副对联:“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铁
1.
18、德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 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以下是某同学总结的德国历史,请你参与回答问题。
【主题一:科技革命中的德国】 (1)科技创新促进德国迅速发展成世界经济强国。德国在哪次工业 革命中领跑资本主义世界?
【主题二:战争中的德国】 (2)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挑起国,战争后哪两次会议 的召开改变了德国的国际地位?
(3)材料三的歌谣来自于井冈山,请举出一例在近代史上发生在 井冈山上的事件。
(4)你认为李俊同学搜集以上口1.号有什么意义?
九一八,平地起风浪,连夜里领人马,抢占了我沈阳,杀 的杀来抢的抢,来百姓遭了秧,东北被灭亡。咿呀嘿。
卢沟桥,二次动刀枪,侵占了我东北,又攻占扬子江,南 京杀人几十万,国都变屠场,哪个见了不伤心。咿呀嘿。
——节选自一首曾令人锥心泣血的小调
(3)卢沟桥事变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八上75页第一段最后一句话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