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好雪片片教案图文稿

合集下载

林清玄《好雪片片》教案

林清玄《好雪片片》教案

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拓展思维,分析、体会人物形象,2、学习身处逆境而不改善良的本性,执着为他人送温暖的品质,把这种爱带回家教学重点:1、重点把握“我”自身的人性闪光2、能够理解流浪老人身上所具备的美好品质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流浪老人所具备的善良和美好品质教学过程:预习内容:解决生字生词读音、熟读本篇文章,分析人物形象一、导入新课:(图片,我们常见的流浪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面对着形形色色不同的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居无定所,也许甚至他们并没有家;他们也没有亲人,每天孤独的漂泊在灯红酒绿的街道;他们浑身上下无不脏乱,走到哪里都遭受着白眼和唾弃他们——流浪汉今天我们学的《好雪片片》讲的就是林清玄与流浪老人的故事。

二、分析“我”的形象1.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见过很多这样的流浪汉吧?大家对他们又报以怎样的态度呢?明确:回答略2.教师:好,现在请翻开课本,看着《好雪片片》我们之前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谁能说一说,“我”和其他人对老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本文中的“我”是怎样对待文中的流浪老人的?(明确: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

)请问:“我”在购买奖券的时候,是为了中奖么?(生:不是)教师:那是为了什么? ( 明确:为了帮助流浪老人)教师小结:他同情这个流浪老人,充满着善良的意念从他的字里行间还可以看出,他要使他的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我们生活中很多人,同情别人时,仅仅是嘴巴上说说罢了,“我好同情你啊”、“真可怜”等等当然,也不是说这样就是伪善和虚情假意了,只是,我们这个林清玄,他更愿意付出实际行动,让这份同情不只是脑海里纯粹的念想这一点,证明了他善良的至真、至诚。

好雪片片定稿课件

好雪片片定稿课件
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和心理世界。
唤起社会责任感
通过主题的深化,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主题现实意义
促进社会和谐
通过作品所传递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提高审美素养
通过欣赏作品,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能力。
05
作品影响与评价
作品影响
01
02
03
受到读者喜爱
作品以简洁、优美的语言 和生动的描写,受到广大 读者的喜爱和追捧。
激发读者思考
作品引发了读者对人性、 社会和文化的深度思考, 增强了人们的思考能力和 文化素养。
传递正能量
作品向读者传递了积极向 上、乐观进取的价值观, 鼓舞人心,激发人们的正 能量。
作品评价
语言优美
作品语言简洁、流畅,文 字优美,具有很强的表现 力和感染力。
寓意深刻
作者通过寓言、象征等手法,将深 刻的道理蕴含在故事之中,让读者 在欣赏故事的同时,领悟到生活的 真谛。
04
主题深化
主题表达方式
叙事方式
采用简洁、生动的叙事方式,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形象和 主题内涵。
表现手法
运用对比、反衬等表现手法,突出主题思想,增强作品的艺 术感染力。
主题思想内涵
关注弱势群体
形象生动
作者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 抽象的概念和情感转化为具体 的形象和场景,增强了文章的 艺术表现力。
朴素自然
作者以朴素自然的语言表达思 想,不进行过多的华丽装饰, 使文章更贴近生活和现实。
创作特点
贴近生活
作者的创作紧贴生活,通过对现 实生活的观察和描绘,展现出人
生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林清玄《好雪片片》教案

林清玄《好雪片片》教案

林清玄《好雪片片》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林清玄的散文作品,《好雪片片》。

1.2 教学内容通过阅读《好雪片片》,使学生对林清玄的散文风格有初步的认识。

1.3 教学方法采用阅读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4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林清玄及其作品《好雪片片》。

(2) 学生自读《好雪片片》。

(3) 课堂上,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讨论散文中的意境与情感。

第二章:作者介绍2.1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林清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2 教学内容介绍林清玄的生平和文学创作。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教师讲解。

2.4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林清玄的生平。

(2) 分析林清玄的文学创作特点。

(3) 引导学生理解林清玄的文学理念。

第三章:散文欣赏3.1 教学目的使学生深入理解《好雪片片》的文学价值和审美特点。

3.2 教学内容分析《好雪片片》的艺术特色,如语言、形象、情感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阅读与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3.4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好雪片片》的语言美。

(2) 分析散文中的形象描绘。

(3) 讨论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第四章:主题讨论4.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理解并思考《好雪片片》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4.2 教学内容探讨《好雪片片》中的主题思想。

4.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

4.4 教学步骤(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讨论。

5.1 教学目的使学生对《好雪片片》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

5.2 教学内容5.3 教学方法5.4 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

第六章:语言特色分析6.1 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好雪片片》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6.2 教学内容分析《好雪片片》中的词汇、句式、修辞手法等语言特色。

6.3 教学方法采用文本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本。

6.4 教学步骤(1) 教师举例讲解《好雪片片》中的精彩词句。

林清玄《好雪片片》教案

林清玄《好雪片片》教案

林清玄《好雪片片》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好雪片片》的诗句。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比喻和意象。

学生能够欣赏并描述诗中的自然景色和氛围。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的方式,培养对诗歌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自然之美,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学生能够理解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2.1 教材背景:介绍林清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文学地位和作品风格。

2.2 诗歌内容:解读《好雪片片》的诗句,分析诗中的比喻和意象。

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自然景色和氛围,理解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雪景图片,引起学生对雪的联想和情感共鸣。

引导学生思考雪的象征意义和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好雪片片》,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比喻和意象,解释诗句的含义。

3.3 分析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自然景色和氛围,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诗的意境。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朗读、讨论和写作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合作能力。

4.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学生对诗中比喻和意象的解释,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学生对诗的分析和讨论,评价学生的思维深度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延伸5.1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对《好雪片片》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关于自然之美的短文。

5.2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学生阅读林清玄的其他诗歌作品,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容。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或文学作品,扩展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理解。

六、教学资源6.1 教材:《好雪片片》原文。

6.2 图片素材:雪景图片、诗人林清玄的照片及简介。

6.3 音频素材:诗歌朗诵音频。

《好雪片片》说课稿

《好雪片片》说课稿

《好雪片片》说课稿长兴技师学院:李晶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好雪片片》,作者林清玄。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好雪片片》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语文教材第五版上册第三单元“直面社会”中的第一篇文章,尤见其在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好雪片片》是林清玄的一篇散文,主要写了一位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流浪老人与“我”交往的两件事,他向每一个买奖券的人表示真诚的祝福,用他“明镜的善意”带给他人温暖。

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是本文的最大的特色,因此在学习的时候仔细品味。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本文的特点,依据新的教学大纲中“知、过、情”三个维度,在认知职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基础上,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感知课文,理清脉络,利用圈点法学会概括和归纳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使用的描写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悟“好雪片片,不落他处”的深刻涵义,关爱弱势群体,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3.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着新的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职高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吃透教材,备好学生的基础上,我制定了一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作者林清玄及其散文;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分析乞丐的形象,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所使用的描写方法重点的依据:都说“文如其人”,只有了解了作者,才能更好的了解作者所写的文章,林清玄的散文感情细腻,语言质朴,涵义隽永,因此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掌握文章的内容。

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刻画人物形象的一些手法,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行检查和巩固,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制定本文的教学重点。

难点:领悟“好雪片片”的深刻涵义,关心、关爱弱势群体,学会发现身边的美,并给予他人温暖和希望难点的依据:根据新教学大纲聂荣要求:积极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加强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在解决重点的前提下,结合中职院校学生的德育情况,制定本文的教学难点。

林清玄好雪片片教案

林清玄好雪片片教案

林清玄好雪片片教案教案名称:欣赏林清玄的雪片片教学目标:1. 了解林清玄这位当代华语诗人的背景与作品特点;2. 欣赏林清玄的雪片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情感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林清玄的背景与作品特点;2. 学习诗歌欣赏方法和情感表达技巧;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1. 在欣赏林清玄的雪片片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1. 林清玄的诗集或选集书籍;2. 课件或展示设备;3. 提前准备好学生讨论和分享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林清玄这位当代华语诗人的背景和作品特点,引发学生对他的诗歌的兴趣。

二、讲授(15分钟)1. 分享林清玄的诗作,推荐其中几首与雪相关的诗歌,如《雪后》、《马路雪》等。

通过教师的朗读和解读,让学生初步感受雪在林清玄诗歌中所表达的意象与情感。

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在林清玄的诗中,你注意到了哪些与雪有关的意象?你对这些意象的理解是怎样的?这些意象中传递着怎样的情感和思考?三、实践(2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探索不同的理解和观点。

2. 各小组派出一位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倾听,相互学习和启发。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内容,对雪在林清玄的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总结概括。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林清玄诗歌的感受和理解,让学生对诗歌创作和阅读产生更多的兴趣。

五、拓展(5分钟)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林清玄的其他诗作,或者自己尝试用诗歌表达自己对雪的感受和思考。

教师提供一些选题或题目,供学生自由选择创作。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林清玄的雪相关诗歌,自己做适当的研读和欣赏,并写一篇读后感或赏析,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反思:欣赏林清玄的雪片片既是一次文学的体验,也是一次感悟生活与心灵的机会。

林清玄《好雪片片》教案

林清玄《好雪片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好雪片片》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作者:林清玄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好雪片片》。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林清玄及其作品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好雪片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学会欣赏散文的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林清玄及其作品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好雪片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及时纠正发音和解释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主题和作者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品词析句(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优美的句子,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交流感受。

5. 朗读与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2)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体会散文的韵律美。

(3)教师鼓励学生背诵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2)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进行课堂小练笔,运用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好雪片片》。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短文。

3. 调查身边同学对散文的喜爱程度,分析原因,并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练习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好雪片片》林清玄

《好雪片片》林清玄

三三五教学《好雪片片》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哲理深意;2.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3.领悟“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深意;4.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的本性、执著地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写作思路;2.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的本性、执著地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的优良品质。

教学难点1.理解“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深意,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2.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我们生活在爱的世界里。

和善是一种爱,它如江南三月的小雨,润绿了荒芜的原野;宽容也是一种爱,它像北国九月的冬阳,温暖着冰冷的心房。

爱与被爱都是一种幸福。

走在爱的世界里,我们不仅会收获许多感动,也学会了感动别人。

林清玄先生在他的散文集中有一段充满哲理的语言:“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匆忙地走人生之路。

能感受山之美的人不一定要住在山中,能体会水之媚的人不一定要住在水旁,能欣赏象牙球的人不一定要手握象牙球,只要心中有山有水有象牙球也就够了,因为最美的事物永远是在心中,不是在眼里。

”今天我们就从林清玄先生的《好雪片片》中去用心感受人世间“最明净的善意”。

二、自主探究: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并检查燠(yù)热污秽(huì)笨拙(zhuō)家当(dàng)奖券(quàn)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思路并划出文章的段落层次。

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在信义路上”到“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概括描写流浪老人的衣着外貌及其日常生活情况,交代他的身份以及人们对他的态度。

本部分一、二、三、四段与第五段形成分总关系,第五段是对一、二、三、四段所写内容的总结和补充,第六段交代人们对流浪老人的态度,进一步说明流浪老人的生存处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清玄好雪片片教案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好雪片片》教学设计
林清玄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哲理深意;
2.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
3.领悟“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深意;
4.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的本性、执着地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写作思路;
2.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的本性、执着地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的优良品质。

【教学难点】
1.理解“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深意,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2.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优美意境,巧妙构思,深邃寓意;
2.以讨论为载体,学生开展探究,主动思索。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爱的世界里。

和善是一种爱,它如江南三月的小雨,润绿了荒芜的原野;宽容也是一种爱,它像北国九月的冬阳,温暖着冰冷的心房。

爱与被爱都是一种幸福。

走在爱的世界里,我们不仅会收获许多感动,也学会了感动别人。

林清玄先生在他的散文集中有一段充满哲理的语言:“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匆忙地走人生之路。

能感受山之美的人不一定要住在山中,能体会水之媚的人不一定要住在水旁,能欣赏象牙球的人不一定要手握象牙球,只要心中有山有水有象牙球也就够了,因为最美的事物永远是在心中,不是在眼里。


今天我们就从林清玄先生的《好雪片片》中去用心感受人世间“最明净的善意”。

让学生借助互联网查询庞蕴禅师的相关资料,了解引文“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出处及其原始含义,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为进一步领悟课文的主旨扫清运用典故方面的障碍。

二、字词检查
燠(yù)热污秽(huì)笨拙(zhuō)家当(dàng)奖券(quàn)
采用抢答的方式,要求学生读出音、说出义。

三、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在信义路上”到“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概括描写流浪老人的衣着外貌及其日常生活情况,交代他的身份以及人们对他的态度。

本部分一、二、三、四段与第五段形成分总关系,第五段是对一、二、三、四段所写内容的总结和补充,第六段交代人们对流浪老人的态度,进一步说明流浪老人的生存处境。

第二部分(从“我每次经过那里”到“鼻子因而酸”)记述第一次买奖券和流浪老人为“我”扣扣子的事情,表现流浪老人善良的心灵。

第三部分(“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到结尾)以议论的方式,表达作者的观点,揭示文章的中心。

四、品读课文
(一)抓住关键语句,感知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他的美好心灵。

1.浏览课文第一部分。

(1)找出文中描写流浪老人外形和生活情形的关键语句。

明确:
①即使在热到摄氏三十八度的盛夏,他也着一件很厚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毛衣。

②那么厚的衣物使他肥胖笨重有如水桶。

③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牛伯伯打游击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④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⑤如果是中午过后,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一站,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

⑥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

⑦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

(2)这部分主要采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来对流浪老人进行描写突出了流浪老人形象的什么特点
明确:动作描写、外貌描写。

突出了流浪老人的贫穷、孤苦、笨拙(3)作者渲染流浪老人的形象特点有何用意
明确:文章欲扬先抑,渲染流浪老人的贫穷、孤苦、笨拙的形象,与后文老人表现出来的美好品质构成鲜明的对比,彰显了无处不在的美好人性。

2.欣赏课文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本部分写了两件有关流浪老人的事情,是哪两件
明确:一件是“我”第一次买老人奖券的事;一件是老人为“我”扣扣子的事。

(2)写“我”第一次买老人奖券的事,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3)找出这部分中描写老人动作、语言的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明确:动作描写:
①他的手、他的奖券、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美艳得无法和他相配。

②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动作也十分艰困。

③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

明确:语言描写:
④“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缺几颗牙的嘴,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明确:崭新、美艳的红色塑胶套与肮脏的衣服、奖券形成鲜明的对比;动作的缓慢、笨拙、艰困和态度的小心、慎重形成鲜明的对比。

对比中突显了流浪老人内心的美好、对善良的坚持
(4)写“我”第一次买老人奖券的事重在写流浪老人的动作,写老人为“我”扣扣子的事又重在写什么呢
明确:重在写“我”的感受。

(5)“我”的感受是什么这对表现流浪老人有何作用
明确:
①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②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明净的善意,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都会从心的深处涌出,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
通过写“我”的感受,表现了老人“明净的善意”给人带来的温暖。

(二)抓住关键语句,感知“我”的心灵世界,体会“我”的善良和“我”对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的敏锐感知,从而学会怎样体察他人的善意、怎样善待他人
1.“我”和其他人对老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

2.“我”对老人除了同情,还有一些什么样的情感?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

明确:
①每次,我总是沉默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

②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③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明净的善意,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都会从心的深处涌出,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

④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

⑤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

“我”敏锐的感受着老人带来的“温暖四处流动着”,感动着流浪老人“明净的善意”,从老人那里感悟到“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

在这些感受、感动、感悟里,“我”从同情老人的处境到感动于老人的善良与真诚的关怀,到尊重老人、和老人建立起了特殊的友谊。

3.说说“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是一个善良并对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有着敏锐的感知力的人。

(三)结合课文第三部分,理解文章主旨。

1.如何理解“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明确:唐代的庞居士对禅有精深的理解,他是药山惟俨大师的弟子。

一次,他到药山那里求法,告别药山,药山命门下十多个禅客相送。

庞居士和众人边说边笑,走到门口,推开大门,但见得漫天的大雪,纷纷扬扬,乾坤正在一片混莽之中。

众人都很喜欢。

庞居士指着空中的雪片,不由得发出感慨:“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有一个禅客问道:“那落在什么地方?”被庞居士打了一掌。

这是禅宗中最美妙的故事之一。

庞居士的意思是,好雪片片,在眼前飘落,你就尽情领略天地间的这一片潇洒风光。

它所隐含的意思是,生活处处都有美,美好的事物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身边。

但是很多人却常常对眼前的好雪片片视而不见,纠缠在利益中、欲望中、没有意思的计较中,生活的美意从我们眼前滑落。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所以,我们要擦亮慧眼,去发现并享受身边的美。

2.文章以“好雪片片”为题,又以“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收束全文,你觉得有什么好处
明确:起到点题的作用。

作者把老人的美好心灵,看作是“灌溉了我们的心田”的“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

美,存在于作者和读者的心头,恰似好雪滋润大地,心灵之美滋润心田,使文章增添浓浓的诗意。

(四)小结
流浪老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但不以为苦,真诚地关心、祝愿每一个向他买奖券的人,用他“明净的善意”带给别人“四处流动”的温暖;而作者也以他那颗善良而敏锐的心感受并回报了这一切。

善良的老人和善良的作者教会了我们该如何体察他人的善意,又该怎样善意的对待他人。

“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让我们的身边时时飘落起美丽动人的“好雪片片”吧。

五、作业
1.词语积累
燠(yù)热能污秽(huì)笨拙(zhuō)家当(dàng)奖券(quàn)
2.思考本文的语言特色,完成课后第三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