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18张PPT)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48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48张PPT)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
5、文末提到三位古人,起什么作用?
引古人自况,陪衬比喻。
33
举例说出修辞手法 和 论证方法
❖ 比(喻)(起)兴
❖ 对比 ❖ 借代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对偶 (对仗)
❖ 拟人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反问、引用 “何陋之有?”
❖ 举例 诸葛庐
11
12
每小组出一名同学,根据节奏朗 读课文,从中找出最好的一组,予以 表扬!
13
通过抢答环节,进行朗读展示!
14
再读课文圈出文中你不熟 悉的字词和句子。提交全班讨 论。看谁提的问题数量多而质 量高!
15
有仙则名: 出名 有龙则灵: 神奇灵异,动词,有灵气 斯是陋室: 指示代词,这 惟吾德馨: 惟:只是
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24
小组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分析 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采用小组抢答方式,进行比赛)
25
1、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的?


2、第一、二句与第三句有什么关系呢? 中心句是哪句?


比喻起兴 水

陋室
德馨(中心)
26
3、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
4、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
陋 景——环境优美
可以打瞌睡,观窗景。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
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
心里云,混张文凭。
44
“× ×你好,我觉得你这个铭 文写得很有文采,看出你语文基础 功非常好,这一点我真是自愧不如 ,不过这种对待学习的思想我却不 敢苟同,我们学习既不是为文凭、 也不是为别人学,而是为增长知识 ,提高道德修养,以便将来可以为 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 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博学的人。 鸿:大。
平民
弹琴。调:调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佛经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丝: 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陋室铭
孔南无可谈苔斯水山 子阳丝以笑痕是不不

云诸竹调有上陋在在

:葛之素鸿阶室深高

何庐乱琴儒绿,,,

陋,耳,,,惟有有
之西,阅往草吾龙仙
有蜀无金来色德则则
?子案经无入馨灵名
云牍。白帘。。。
亭之
丁青
。劳
。。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 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骈句为主,句 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了解到 “铭”这种文体的特点,疏通了课文大意。本文以远 在被贬之地、身居陋室的穷窘境况为背景,着力描写 “陋室不陋”,以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 道的志趣,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
拓展延伸
1. 请结合课文,发挥想象,描述一下陋室主人 一天的生活,并写出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正字音
惟吾德馨(dé xīn) 鸿 儒 ( h ón g r ú)
苔 痕 ( t ái h én ) 白丁(dīng)
案 牍 ( àn d ú)
字 词
陋室铭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 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

部编版七年级(下)《短文两篇》之《陋室铭》pptppt-公开课

部编版七年级(下)《短文两篇》之《陋室铭》pptppt-公开课
老学庵: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 的书斋名。取“师旷老而学犹秉 烛夜行”之语铭斋,立志要活到 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名师示范课】部编版七级下册 《短文两篇》之《陋室铭 》-PPT课件ppt-公开课课件(推荐)
【名师示范课】部编版七级下册 《短文两篇》之《陋室铭 》-PPT课件ppt-公开课课件(推荐) 【名师示范课】部编版七级下册 《短文两篇》之《陋室铭 》-PPT课件ppt-公开课课件(推荐)
要求:
迅速拿出一支笔和草稿纸,快速阅读题 目,默默将正确答案写在纸上。
【名师示范课】部编版七级下册 《短文两篇》之《陋室铭 》-PPT课件ppt-公开课课件(推荐)
【名师示范课】部编版七级下册 《短文两篇》之《陋室铭 》-PPT课件ppt-公开课课件(推荐)
1、本文的主旨句是: 2、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作用何在? 3、找出课文中对偶句
译文
大 指知识渊博的学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官职的平民。这里指缺乏文化的人。 译:
指用泥金(一种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色颜料)书写的佛经。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发出的声音。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
出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译:
有灵验,显神灵。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指品德高尚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
点明文章主旨。说明“陋室”并不陋,因为主人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19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19张PPT)
3
作者简介
刘禹锡








刘禹锡 字梦得,唐代诗人、文学家
、哲学家 。有“诗豪”的美称。河南洛阳人, 自幼好学。二十一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永贞元年,和柳宗元等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的 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王叔文被杀,刘禹锡 被贬,晚年回到洛阳,官为太子宾客。
著名的诗作有《竹枝词》 》《秋词》《乌 衣巷》《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石头城》 等。
他,“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16



17
小练笔: 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事物,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仿照《陋室铭》的格式,写一篇铭文表达自己的 某种志趣和追求。
可参考的题目有:《教室铭》《宿舍铭》 《吾家铭》《朋友铭》 《学习铭》《旅游铭》等。
18
再 见
19
陋 室 刘
禹 锡

1
陋 室 铭
2
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参加革新运动,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 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故意刁难。安排他 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看屋前 房后杨柳依依,仍不计较,见景生情,写下:“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小屋。半年 时间,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想想这位的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 甚,于是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 门前。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47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47张PPT)
6
关于文体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 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 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 的。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 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本文虽只有 81字,却是铭辞中的长者。陋室,这里 指作者任和州刺史期间在当地构筑的简 易房子,作者为它作铭,主要是为了表 达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但字里行间也流 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15
设喻引题 山 水 比喻 陋室 陋室 点明题旨 仙 龙 比喻 德馨 不陋
德馨统领全篇(主旨句)
陋 室 铭友人(人) 高雅的生活(事)
处处紧扣
“惟吾德 馨”
古贤自喻, 诸葛庐 “何陋之 反问点题: 子云亭 有(?点”睛之笔)
安 贫 乐 道 的 情 趣
高 洁 傲 岸 的 情 操 、
14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
山;水 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 气的水。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 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长 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帘内, 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说说笑笑的是渊博的 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可以弹 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 俗的音乐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 身。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子 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点明全文主旨,说明房屋虽然 简陋,但室主人品德高尚,不仅 不觉其“陋” , 反而能显出其 高雅。
作用 含义
18
类比是这样的一种推理,它把不同的两个
(两类)对象进行比较,根据两个(两类)对象在 一系列属性上的相似,而且已知其中一个对 象还具有其他的属性,由此推出另一个对象 也具有相似的其他属性的结论。 类比推理的基本原理可以用下列模式来表示: A对象具有属性a、b、c,另有属性d, B对象具有属性a、b、c, =============================== 所以,B对象具有属性d。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18张PPT)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18张PPT)

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
虽然这是间简陋的房屋,却因为我的品德高尚,使它的声名像香气一样地传播。
在这里名词做动词,出名
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禹锡 在这里名词做动词,出名
水不一定要深不可测,只要有蛟龙潜藏,就会被认为是神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高尚。 虽然这是间简陋的房屋,却因为
我的品德高尚,使它的声名像香气一 样地传播。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鸿儒:即大儒,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 的人。
• 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 问的人。
来这里谈天说笑的都是很有学 问的人,和我结交往来的,完全没 有缺乏知识的俗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调:演奏; •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 金经:珍贵的佛经。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劳形:使人劳累;形,身体。 它就好像当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草庐,又好像扬雄在四川发愤读书的子云亭。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来扰乱我的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虽然这是间简陋的房屋,却因为我的品德高尚,使它的声名像香气一样地传播。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它就好像当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草庐, 又好像扬雄在四川发愤读书的子云亭。用孔子 的话来说:“一位君子居住的地方,又怎么会 觉得简陋呢?”
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章从何入笔?这与陋室有 什么关系?
从山、水写起。类比论证,以 山、水因有仙、龙而有名或灵 异,引出室虽陋,而有德者居 之,则不陋的观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27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27张PPT)
8
自学互动 (二)朗读课文并划分节奏
反复诵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 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 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刘禹锡
1
陋室,室名,意思是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 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 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
体。
2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 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洛阳 人 。唐顺宗时,与柳宗元等参加王 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 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 州、夔(kuí)州、和州等地刺史。 晚年回长安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 客。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 得文集》。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 并称“刘白”。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
3
气出来的《陋室铭》
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到安徽省和州当 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 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 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 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 身在和州思争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策知县又令衙 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 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 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 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 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 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 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 哑口无言。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 :陋室铭 》课件(共16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 :陋室铭 》课件(共16张PPT)

自学检测
解释重点词的含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出名
惟吾德馨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美好。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使……受到扰乱
使……劳累
自学检测
翻译下列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学习目标
1.分析陋室不陋的原因。 2.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体会文章 表达的感情。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 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运用引用和反问修辞,与前文“斯是陋 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是全文的点睛之 笔。
文章主旨
作者身居陋室却不觉其陋,表达了怎 样的思想感情?
陋室铭 自学检测
欧阳修,字 ,号
,晚年又

。 (朝代)著名的 家、
刘家禹,锡“唐宋八大家”之一,对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自学检测
刘禹锡(772—842),字( 梦得),洛阳(今属 河南)人,( 唐代 )(朝代) 文学家。和(柳宗元) 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 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研学一:
在作者心目中陋室不陋,那么作 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陋室不陋 的?请结合文章相关语句回答。
活动目标:
背景补入:
刘禹锡写作此文时,唐朝正一天天衰落下 去。朝廷上,牛(牛僧儒、李宗闵)李(李德 裕)两党互相排挤,妒贤害能,任人惟亲;官 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 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却又无力回天,只好 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作者笔下的陋室环境如何? 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环境之雅)
17
课堂练习
(1)全文处处子紧扣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
点睛的句子是:

(2)写景色之雅的句是:

写交往之雅的,虚写的句
子是:

(3)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
龙。”课文中与这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刘禹锡 2020.03
1
陋室铭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
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 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 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 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2
刘禹锡
(772—842)
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 哲学家。唐顺宗时,曾参 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 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 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 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 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 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 客集》。本文选自《全唐 文》。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
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仙:超出凡庸的人,这里指神仙 • 名:声名,名誉。在这里名词做动词,出
13



拟人





绿

14
往 交往对象不俗 谈



对比


鸿


15
生活情趣高雅
正面——实写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高雅脱俗
反面——虚写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安贫乐道
16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 什么修辞?有何好处?
对偶和拟人。“上”和“入”运用 拟人修辞赋予苔痕、草色以人的情感。生 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更富生机,流 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
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 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 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 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 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 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4
读准下列字音: 德馨 xīn 苔痕 hén 鸿儒 rú 案牍 dú
西蜀 shǔ
5


文陋 室 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可以在陋室里弹奏不加雕 饰的琴;也可以阅读珍藏的佛 经。
10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丝竹:借代音乐; • 案牍:官府的公文; • 劳形:使人劳累;形,身体。
没有嘈杂的音乐来扰乱我的 耳根清静;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 劳累我的身心。
11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 原文: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作者运用 手法,抒发了作者
情怀.
18
它就好像当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草庐, 又好像扬雄在四川发愤读书的子云亭。用孔子 的话来说:“一位君子居住的地方,又怎么会 觉得简陋呢?”
12
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章从何入笔?这与陋室有 什么关系?
从山、水写起。类比论证,以 山、水因有仙、龙而有名或灵 异,引出室虽陋,而有德者居 之,则不陋的观点。

• 灵:神奇,灵异。形容词用做动词,这里可 翻译为“被认为神奇”
山不一定要高耸入云,只要有仙人居 住,就会有响亮的名声;
水不一定要深不可测,只要有蛟龙潜 藏,就会被认为是神奇。
7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斯:这; • 惟:连词,由于; • 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
高尚。 虽然这是间简陋的房屋,却因为
我的品德高尚,使它的声名像香气一 样地传播。
8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鸿儒:即大儒,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 的人。
• 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 问的人。
来这里谈天说笑的都是很有学 问的人,和我结交往来的,完全没 有缺乏知识的俗人。
9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调:演奏; •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 金经:珍贵的佛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