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中芳汀的角色塑造与分析
影片《悲惨世界》中芳汀形象的艺术性解读

影片《悲惨世界》中芳汀形象的艺术性解读【摘要】影片《悲惨世界》中的芳汀形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是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对生活的执着和勇气。
本文通过对芳汀形象的设定和表现、角色转变、艺术表现手法、与其他角色的对比以及符号意义的解读,对其艺术性进行分析。
芳汀形象在影片中凭借着其独特的性格和行为方式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她所代表的坚强和勇气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心灵。
总结来看,芳汀形象在《悲惨世界》中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影片的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分析和评价芳汀形象,可以更好地理解影片《悲惨世界》所传达的深刻内涵,以及对观众产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悲惨世界、芳汀、艺术性解读、设定、表现、角色转变、艺术表现手法、对比、符号意义、评价、影响。
1. 引言1.1 介绍《悲惨世界》电影《悲惨世界》是一部根据维克多·雨果名著改编而成的音乐剧电影,由汤姆·霍珀执导,于2012年上映。
影片通过歌舞和戏剧呈现,讲述了19世纪法国的社会底层人民在革命与爱情中的挣扎与奋斗。
故事主要围绕着主人公让·瓦尔简和他的命运展开,揭示了法国社会的阶级固化和不公平现象。
《悲惨世界》被誉为音乐剧史上的经典之作,不仅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深受观众喜爱。
在这部电影中,芳汀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她的形象扮演者是安妮·海瑟薇。
芳汀在影片中扮演着舒曼受害者的角色,她的命运和爱情为整个故事注入了深厚的情感和戏剧张力。
芳汀的形象展现了坎坷的命运、执着的爱情和勇敢的斗争,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芳汀形象在影片中的重要性,解读她的设定和转变,探讨她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分析她与其他角色的对比和符号意义。
1.2 概述芳汀形象在影片中的重要性在电影《悲惨世界》中,芳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她的形象在整部影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论《悲惨世界》中的芳汀形象

邯郸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论《悲惨世界》中的芳汀形象学生宋翔指导教师刘聪颖副教授年级2009级专升本专业汉语言文学系部中文系邯郸学院中文系2011年10月郑重声明本人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教师刘聪颖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
如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的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愿意通过网络接受公众的监督。
特此郑重声明。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摘要《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维多克·雨果19世纪60年代所写成的作品,书中描述了在逃犯冉•阿让和流落街头的妇女芳汀,还有她的女儿珂赛特三位中心人物的悲惨遭遇。
芳汀在作品中是一个为了孩子而牺牲了自己的一切的伟大母亲形象。
本文通过两个方面对《悲惨世界》中的芳汀形象进行分析。
一是充分彰显其性格的坚强但又缺乏一定的抗争精神;二是解析芳汀所具备的积极因素和母亲形象,以及通过芳汀与现代女性爱情婚姻观的对照,凸显芳汀自身积极向上的个体因素,进一步挖掘人物内在的精神品质,全面诠释芳汀的形象特色。
关键词芳汀形象爱情婚姻精神品质On the "Les Miserables" in Fontaine image Song Xiang Directed by Associate Prof. Liu CongyingAbstract The tragic world is written by France writer Vidocq ·Hugo 1860 of the 19th century,the book describing the tragic of fugitives ran ·Agen Fong Ting --a street women, as well as her daughter Ke Saite three Center.Fong Ting is a great mother works for the children at the expense of their own.This article analysis the tragic world of Fong Ting by two aspects.It fully demonstrate iher strong character but lacks a certain amount of fighting spirit;Fong Ting is resolved the positive elements and the second mother image, as well as through Fong Ting and comparison with modern women's Outlook on love and marriage, highlighting the Fong Ting itself upward individual factors, further characters inherent spiritual quality, comprehensive paraphrase of Fong Ting of image features.Key words Fong Ting image Love and marriage Mental quality目录摘要 (I)外文页 (II)1 前言 (1)2 人物形象 (1)2.1美丽的外貌 (1)2.2性格善良淳朴而缺乏抗争 (1)3 人物形象的现代意义 (3)3.1 极大的生活勇气 (3)3.2母亲的伟大形象 (4)3.3与现代女性爱情婚姻观对照 (4)4 结语 (5)注释 (5)参考文献 (5)致谢 (6)论《悲惨世界》中的芳汀形象1前言法国作家维多克·雨果19世纪60年代写成的著名小说《悲惨世界》,无论社会价值或者艺术价值都是一部不朽的现实主义杰作。
百老汇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的角色塑造和演唱分析

百老汇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的角色塑造和演唱分析摘要音乐剧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末的一种歌剧形式。
音乐剧一般主要凭借音乐、戏剧以及舞蹈来描写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以及展现人物情感和戏剧冲突的。
音乐剧在世界各地尤其是美国纽约的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区演出甚密。
音乐剧通过数百年的创新发展,不乏我们耳染目睹的名剧,如安德鲁韦伯的《猫》和《歌剧魅影》,莫扎特的《费加罗婚礼》和《魔笛》,威尔第的《茶花女》,戈齐的《图兰朵》。
我们今天即将论述的是《悲惨世界》改编的音乐剧,作者雨果在《悲惨世界》里充分展现了19世纪法国最底层劳动人民悲惨的生活现状,该剧由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作曲,阿兰·鲍伯利作词,特里沃·纳恩和约翰·卡尔德合作编剧、导演。
1980 年在巴黎体育馆首演,但上演16周后便被迫收场,历史上最成功的戏剧制作人麦金托什被其音乐感动,决定重新制作,并将之前的法语歌词译制成英语,重新修改加工,成为了通行的英语版本。
重新包装后的音乐剧《悲惨世界》于1985年10月在英国伦敦首演,并大获成功。
1987年3月又在美国百老汇公演,至今已在35 个国家、200 多个城市用21 种不同语言,演出过54 个版本。
并获得了多个国际重要奖项,其中包括八项托尼奖和最佳音乐奖。
本文以音乐剧《悲惨世界》重要人物“芳汀”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芳汀角色塑造和主要唱段的演唱进行分析,主要内容有:首先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其次,第一部分概述了音乐剧《悲惨世界》,分析了其创作的背景,简介了其剧情概要;第二部分分析了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的角色塑造,分析了“芳汀”的人物性格,介绍了“芳汀”的角色特点;第三部分研究了音乐剧《悲惨世界》“芳汀”的演唱特点,以主要唱段“我曾有梦”为分析对象,探究了其对人物情感的表达和演唱处理。
最后一部分总结了全文。
关键词:《悲惨世界》;“芳汀”;角色塑造;演唱分析AbstractMusical "les miserables" according to the French the Madison Victor Hugo adapted to major novel of the same name, show the bottom of France in the 19th century labor of people's life miserable situation. It with epic music theme, form fit and dreamy stage effect became the most successful adaptation art form to the original novel, embodies the spirit of the original faithfully. It by Alan BaoBoLi lyrics, Claude Michelle Schoenberg, composing, Trevor nun, screenwriter, director and John Calder cooperation. Is the earliest version of the French version of the show in Paris in 1980, gold producer mackintosh moved by its music, decided to make, dubbed the French words into English, and to modify the processing, become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e passage. Premiere in London in 1985 a great success, and then in the Broadway blockbuster launch, has more than 200 cities in 35 countries, in 21 different languages, performed in 54 version. The play contains all over the world more than 50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awards. Based on the musical "les miserable" main character "Fanti"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Fanti role shaping and concert, the main contents are:First of all, the introduction part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main content and meaning; Second, the first part Outlines the musical les miserables, analyses the creation background, introduction to the plot summary; In 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the musical les miserables "fantine" characters, analyzes the character of fantine, introduced the "fantine" the role of motherhood, holy characteristic; The third part studies the musical les miserables "fantine" singing, "I dreamed a dream" as analysis object, explores its on 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 and singing. The last part summarizes the full text.Keywords: Les miserables. "Fantine"; The characters; Singing analysis摘要 (1)Abstract (2)目录 (3)引言 (4)1、音乐剧《悲惨世界》概述 (4)1.1 创作背景 (5)1.2 剧情简介 (5)2、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的角色塑造 (7)2.1 “芳汀”人物性格塑造 (7)2.2 “芳汀”人物情感表达 (7)2.3 “芳汀”—善良、慈祥的化身 (8)3、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的演唱分析 (8)3.1 “我曾有梦”的情感表达 (8)3.1.1 语气的把握 (9)3.1.2 音量的控制 (10)3.1.3 音色的运用 (11)3.2 “我曾有梦”的演唱处理 (11)4、总结 (14)参考文献 (15)音乐剧是起源于19世纪末英国的一种戏剧表现形式。
浅谈《悲惨世界》中芳汀的人物形象

浅谈《悲惨世界》中芳汀的人物形象芳汀,是维克多·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中的人物,在她的身上,存在着丰富的人性。
值得我们去对此加以分析。
分析芳汀的形象,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以芳汀生下珂赛特为分界线。
我们先来看生下珂赛特之前,处于恋爱时期的芳汀。
作者在这里有意将芳汀放到宠儿,大丽,瑟芬三者中,目的是进行一个对比:自然不能是外貌上的,这里有说:“四个人都在美丽的程度上,并没有明显的区分。
”那么,对比便出现在这四位女生的用情处事上。
在文中,作者总是让芳汀在其他方面(除外貌)同另三位女生有所对比:“起头三个人,都比芳汀有经验些,……芳汀还正做着她初次的情梦。
”“我们可以说,……是有自知之明的姑娘,芳汀却是自爱的姑娘。
”自知,是了解自己;自爱,是爱惜自己。
这里说芳汀自爱,便是说“芳汀爱惜自己的爱情”。
芳汀自爱,但并不自知,这种不自知所导致的她的恋爱结果,对于芳汀来说正是意想不到的。
我们知道,爱情,也就是男女生之间的感情。
注意,是男女二人之间的感情,也就是说,仅有一方感情的存在是不足以维持这种平衡的。
芳汀为爱付出了自己的情,而多罗米埃并没有,正是这种从这段恋爱开始便出现的不平衡导致了这段恋爱的悲惨结局。
此外,芳汀还是一个感性的人。
她心地善良,纯贞。
(P145-1,2,3)这些美好品质加上对爱情的忠贞,让芳汀的美好形象上升了一个层次。
我们再来看生下珂赛特后的芳汀: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芳汀成为一个母亲后,对孩子的爱是不会变的。
第五至第八卷这一间隙中,体现着上述这点。
“为孩子哭泣,为孩子工作,将自己生命的最后希望放在了孩子身上”等,这些都是在小说中很好的体现。
细分析,芳汀较之前多出了一份名为母亲的责任,但是他并没有像多罗米埃一样轻易地将“丈夫”与“父亲”这两个责任抛掉,而是选择去履行这份责任,在受到爱情上的强烈打击之后。
可以说,芳汀在这一点上,是伟大的。
芳汀在这一部分的情感变化是丰富的,这主要源于她的境遇的变化:先是在工厂找到了工作,再被无故撵出来,替兵营士兵缝补衬衫,这时她每天赚12个苏,她将头发和门牙卖了,为了她的孩子,却再次沦落到每天9个苏,直至做了公娼。
音乐剧《悲惨世界》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配 角 。解 读 芳 汀 ,则不 得 不 从 主 人 公 冉 阿 让谈 起 。有 研 究 者
认 为 ,《 悲惨 世 界 》 的主 冉 阿 让 经 历 了 “ 人 到 恶 魔 ,再 从 从
恶魔到天使 ” 的历 程 。 阿 让 从 为 救侄 子而 偷 的一 口面 包 , 冉 到 经 历 了十 九 年 牢狱 后 以邪 恶 回馈 社 会 , 即是 所 谓 的 “ 从
众。 音乐剧中的芳汀} 现在一片充满挑衅 、 } { 嫉妒和质疑的合
唱 卢 中 。 厂 女 工 七 嘴 八 舌 组 成 的合 唱 直 接 将 观 众 带 入 到 一 工
与 解 读 可 以洞 悉 某 个 时代 的社 会 性 别组 构 模 式 ” , 麦 克 。 拉 瑞 的研 究 路 数 无 疑 成 为 了 新 音 乐 学 研 究 方 法 论 的 一种 具 有 代 表 性 的研 究视 角 , 即从 女性 主 义 及 文 化研 究切 入 来 解 读
体现 在 其 19 年 出版 的 专 著 《 性 终止 — — 音 乐 学 的女 性 主 91 阴 义 批 评 》 F mi e n ig- Mui, e dr adSx at) ( e mn d s E n s G n e, n euly , c i
人 到 恶 魔 ”的 堕落 之 路 。如果 说 其 后 冉 阿 让 所 遇 见 的汴 福 汝 主 教 是将 他 引上 “ 恶 魔 到 天 使 ”的转 变 之 路 的 人 ,那 么 芳 从 汀 则使 冉 阿 让坚 定 了 “ 恶 魔 到 天 使 ” 的升 华 之 路 的信 念 。 从 芳 汀 是 个 出 身 社 会 底 层 的孤 女 , 她 没 有 教 名 甚 至 没 有 姓 ,但 她 “ 有黄 金 和 珍 珠 做 奁 资 ,不 过 芳 汀 的黄 金 在 她 的 却
《悲惨世界》中芳汀的角色塑造与分析报告

[收稿日期]2017-04-15[作者简介]丁松云(1993-),女,河南信阳人,现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分析。
1 《悲惨世界》中芳汀的角色塑造与分析The Role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Fantine in " LesMiserables "丁松云(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摘要:雨果作为法国人道主义作家,一直以来都很关注社会下层人民的生活。
他的《悲惨世界》更是将笔触深入到巴黎的各个角落,将巴黎街头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革命起义等具体景象进行了细致描写。
《悲惨世界》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他们都是社会底层人民,却代表着当时的社会常态。
我们注意到传统的对雨果及其传世作品《悲惨世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照原则的分析上,对人物的分析上则主要集中在主人公冉·阿让的身上,而对出场不多却令人印象深刻的芳汀则无人问津。
本文将以小说中的人物芳汀为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具体析:首先,从芳汀在小说中代表的流浪儿、女性、母亲三种社会角色来分析其人物形象;然后,从对照原则和抒情色彩两方面介绍其人物形象的构造方法;最后,结合小说中关于芳汀的描写阐述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关键词:《悲惨世界》;雨果;芳汀;角色塑造Abstract : As a French humanitarian writer, Hugo has been very concerned about the lives of the lower people in society. His "Les Miserables" is a brush strokes into every corner of Paris, the bottom of the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s in the streets of Paris and revolutionary uprisings and other specific scenes were described in detail. " Les Miserables " created a lot of lifelike characters, which are the bottom of the community people, but on behalf of the social norm.We noticed that the traditional study of Hugo and its handed down " Les Miserables "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inciple of control,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protagonist Ran Ah, but the appearance of small but impressive Fantine is nobody cares.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are taken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nd the characters are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 first, the characters of the street children, women and mothers, which are represented by Fantine in the novel, are analyzed. Second, from the control principle and lyrical color of its character to introduce the image of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novel on the description of Fantine to introduce Hugo's humanitarian thinking.Keywords: Les Miserables Hugo Fantine role shaping一、引言《悲惨世界》是十九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一,是由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所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
浅析芳汀的人物形象

浅析芳汀人物形象引言:法国作家雨果19世纪60年代写成的著名小说《悲惨世界》,无论社会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是一部不朽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是继《巴黎圣母院》之后,在法国小说乃至世界小说史上的又一座丰碑,是雨果谱写的一曲人生主义的颂歌。
芳汀在小说中的虽镜头不多,但却具有重大的价值。
摘要:芳汀是小说主人公之一,雨果在序言中写道“贫穷使男人沉沦,饥饿使女人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而芳汀就是女人的代表。
她是美丽、善良、苦难的代名词,个人的命运与时代背景紧紧联系在一起,但在这个大的背景之下,个人的秉性是否会影响到她的走向。
世界悲惨,时代有错,社会机制有错,但是作为普通老百姓的代表,她始终努力活下去,可最终还是结束了她短暂的生命,本文试图从她的外貌特征以及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等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芳汀人物形象现实意义一、人物形(一)美丽的外貌芳汀,美丽的头发和洁白的牙齿深深地打动了雨果敏感的心灵,她有着金色卷曲的长发,珍珠般洁白亮丽的牙齿,白皙的皮肤,漂亮的脸蛋。
号称“金发美人”,其第一次出场时,雨果就称赞她“赛过太阳的光辉”,书中多次写到她漂亮的长发,“一头蓬松的长发,生来自然飘逸,长就喜欢披散,需要不是加以梳理,犹如仙女撩理遮羞的垂柳”;芳汀的牙齿同样得到雨果的极力称赞,“至于芳汀,换了成了他的一切,她那一口洁白的银牙,光彩夺目,大概上帝专给了她一向使命”。
芳汀是个好姑娘。
她多愁工媚,冷若冰霜。
他在没被托洛米埃伤害之前就是这般漂亮的模样。
毫无疑问,芳汀就是雨果心中一个“美丽”的化身。
即便是到后来,芳汀被抛弃,经历了人生变故之后,像雨果说的“芳汀不幸的有了一个孩子,更不幸的是没有谋生能力的她根本没有能力养活自己的孩子”,所以,孩子的命运就是她的命运、、、、、、芳汀生的美,他有黄金和珍珠做的姿色,不过她的黄金在头上,她的珍珠在口中。
她更是爱美的,在工作之后,她买了镜子来欣赏自己美丽的长发和洁白的牙齿。
在她觉得生活逐渐好起来的时候甚至想到了按计划来添置家具买梳妆台、、、、、、其实在她心里何尝不是想回到自己恋爱时的美貌呢?甚至在病情开始恶化的时候“每当她拿着一把断了的旧梳子去梳她那一头光泽黑人、细软如丝的头发的那片刻,她还能得到一种顾影自怜的快感“,这已经是她能看到的最美好的事物了。
电影《悲惨世界》芳汀人物赏析

电影《悲惨世界》芳汀人物赏析摘要《悲惨世界》是在纪念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诞辰210周年暨《悲惨世界》出版150周年之际,由汤姆·霍伯执导的一部电影,本片的前身是同名音乐剧,根据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1862年发表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
其中安妮·海瑟薇饰演女主角珂赛特的母亲芳汀,芳汀为了养活自己的私生女珂赛特受尽折磨和痛苦,她最后只能靠取悦男人来获取生存的权利,这里我们看到男权社会,女人最悲惨的命运,我们更看到了社会对女人的压迫和玷污。
本文浅要描述芳汀在悲惨世界中的遭遇变化。
关键字:芳汀、悲惨世界、遭遇变化一、《悲惨世界》中芳汀的经历芳汀是《悲惨世界》里的女主角珂赛特的母亲,她有着雪白的皮肤,一头美丽的长发,还有洁白的牙齿。
原本是一个工厂女工,原本有一段很美丽的青春,可是就在那个最美丽的年龄里,她将自己的青春和爱情献给了一个贵族青年,也就是自己当时的男友,可是那只是男友而不是丈夫,对于爱情的幻觉导致了芳汀的悲惨结局,最后她被男友抛弃了,可是她已经怀上了男友的孩子。
本来,在那个黑暗的年代,穷人家孩子的命是很单薄的,很多母亲都放弃了自己的孩子。
但芳汀为了珂赛特剪掉了自己的美丽长发,敲掉自己洁白的门牙,还当上了妓女。
每次我看到那一章的描写时,都经不起那一句句深刻入骨的描写,泪水迎眶。
最后芳汀抱着幻想将自己的孩子寄养在了蒙佛梅一位酒馆老板的家里。
正是因为将自己的希望和最美好的爱交给了一个连自己都无从知道的人那里,悲剧也因此随之而来,芳汀的命运被自己的孩子牵制着,自己的孩子又被酒店老板控制着。
酒店老板和自己的老板一次次的对于芳汀进行要挟和欺骗,一次次勒索钱财。
这种被动的接受也成就了芳汀最感人和最伟大的母爱。
芳汀为了孩子几乎牺牲了自己的一切。
正是因为种种的罪恶和芳汀母爱的对抗对于人类爱的压迫才致使芳汀最后的死亡。
这部电影是以音乐剧的形式演示,当我看到芳汀为了珂赛特去卖掉自己洁白的牙齿的时候,她的每一滴眼泪,旁人说的每一句话都给人以深深的感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惨世界》中芳汀的角色塑造与分析The Role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Fantine in " Les Miserables "丁松云(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摘要:雨果作为法国人道主义作家,一直以来都很关注社会下层人民的生活。
他的《悲惨世界》更是将笔触深入到巴黎的各个角落,将巴黎街头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革命起义等具体景象进行了细致描写。
《悲惨世界》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他们都是社会底层人民,却代表着当时的社会常态。
我们注意到传统的对雨果及其传世作品《悲惨世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照原则的分析上,对人物的分析上则主要集中在主人公冉·阿让的身上,而对出场不多却令人印象深刻的芳汀则无人问津。
本文将以小说中的人物芳汀为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具体析:首先,从芳汀在小说中代表的流浪儿、女性、母亲三种社会角色来分析其人物形象;然后,从对照原则和抒情色彩两方面介绍其人物形象的构造方法;最后,结合小说中关于芳汀的描写阐述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关键词:《悲惨世界》;雨果;芳汀;角色塑造Abstract: As a French humanitarian writer, Hugo has been very concerned about the lives of the lower people in society. His "Les Miserables" is a brush strokes into every corner of Paris, the bottom of the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s in the streets of Paris and revolutionary uprisings and other specific scenes were described in detail. " Les Miserables " created a lot of lifelike characters, which are the bottom of the community people, but on behalf of the social norm.We noticed that the traditional study of Hugo and its handed down " Les Miserables "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inciple of control, and the analysisof the character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protagonist Ran Ah, but the appearance of small but impressive Fantine is nobody cares.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are taken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nd the characters are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 first, the characters of the street children, women and mothers, which are represented by Fantine in the novel, are analyzed. Second, from the control principle and lyrical color of its character to introduce the image of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novel on the description of Fantine to introduce Hugo's humanitarian thinking.Keywords: Les Miserables Hugo Fantine role shaping一、引言《悲惨世界》是十九世纪最着名的小说之一,是由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所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
这部作品一出版就大获成功,问世以来多次被改编为电影和音乐剧。
法国着名的传记作家安德烈·莫洛亚在《雨果传》中指出:“如果没有雨果,很难想象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正像没有巴尔扎克或左拉,就根本不能想象它一样。
雨果是法国人民民族天才的典型表现”。
《悲惨世界》是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
中国文学大家茅盾先生认为:“它有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拿牙膏伟大的气魄,那样多方面的生活描写,那样多的篇幅”。
[1]雨果这部作品中大多数的人物取材于社会中的下层阶级,展示了勤劳善良的下层人民在当时残酷的制度和社会秩序下的悲惨命运。
[2]本文将以《悲惨世界》中的重要人物之一芳汀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芳汀这个角色的角色塑造,解读雨果作品的人道主义思想和浪漫主义特色。
二、雨果与《悲惨世界》概述维克多·雨果是法国十九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是文坛中杰出的资本主义民主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作“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雨果的一生,几乎占了 19 世纪 5/6 的时间。
在他漫长的生活和创作道路中,经历了复杂的思想过程。
[3]其一生写出了很多文学巨着,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他一生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仁慈、博爱以及反对暴力。
1862年《悲惨世界》的出版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它的受欢迎程度超出了雨果的想象。
小说在美国、德国很快就有了译本流传,立刻成为家喻户晓的一部名着。
在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中,诗人雨果常常是贵夫人沙龙的谈资。
1924年安德烈·布勒东在《超现实主义宣言》中说雨果是超现实主义者,这有助于年轻一代对雨果诗歌的探索与研究,后来,又有很多学者从新的角度阅读和理解《悲惨世界》,以求对其有新的认识。
[4]国内对于《悲惨世界》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我国文学巨匠鲁迅曾在留学日本时翻译过雨果的随笔《哀尘》,原名《芳汀的来历》,是《悲惨世界》中较为重要的部分。
80年代以来,国内各期刊杂志上不时可见研究雨果作品的论文,其中不乏有对悲惨世界的评论与研究。
主要是从胰腺癌几个方面来分析和研究《悲惨世界》的:一是人道主义思想;二是人物形象研究;三是写作特色研究;四是比较研究。
但笔者认为,虽然国内关于《悲惨世界》的研究很多,关于其人物形象研究的也很多,但大多数人都关注主人公冉·阿让。
冉·阿让确实是雨果笔下一个鲜活的人物,值得研究,但本文想从另外一个所占篇幅较少但又不可或缺的角色芳汀入手,研究其角色塑造与分析,以全新的视角解读《悲惨世界》。
三、芳汀人物形象分析雨果的代表作《悲惨世界》集中体现了人道主义理想和浪漫主义精神。
作品以冉·阿让一生的经历贯穿全书,从他出狱之日写起, 一直向上追溯到他入狱的1796年, 往下涉及到发生巴黎街垒战的1932年。
在这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完美融合的作品中,芳汀这位女性形象的出现,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使得作品具有更为深刻的思想意义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经历了“从人到恶魔,再从恶魔到天使”的人生过程。
[5]他从因为饥饿过度偷了一块面包被迫服了19年的苦役,获释出狱后的冉·阿让饱受社会的不公待遇,人们对他退避三舍。
社会的排斥几乎就要磨灭他向善的信心和改过自新的希望。
[6] 但主教米里哀的收容和感化又使他走向“天使”之路。
如果说主教是将他带上“天使”之路的那个人,那么芳汀就是冉·阿让走向“天使”之路的主桥梁,是芳汀坚定了他从恶为善的信念。
在芳汀这位女性形象身上,如果说,现实主义侧重于“真”的典型性的话,浪漫主义就更多地体现了“美”的艺术性。
在《悲惨世界》中,芳汀的成长阶段,代表着三个不同群体的生活环境和性格特征,有着一定的典型意义。
她的悲剧是生活在社会下层女性命运的真实写照。
(一)社会底层的流浪者芳汀成长于社会底层,出生在法国北部的一个小县城里,她无名无姓,从小就被亲生父母抛弃,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世。
文中说,她走在大街上时,第一个遇见的人这样喊了她,这就是她的名字了。
芳汀从小到大没接受过什么教育,只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勉强认识几个字,但都不会写。
她无家可归,味了生存,十岁就开始在农场主家干活,十五岁时独身一人来到巴黎做工。
在《悲惨世界》中,雨果成功塑造了流浪儿加弗洛夫,这个名词已成为流浪巴黎街头顽童的代名词。
芳汀和其他流浪儿一样,芳汀过着孤苦贫困的生活,然而又有着快乐而坚强的性格。
(二)被欺骗、被侮辱的女性随着时光飞逝,芳汀逐渐在困苦的环境中长大,她拥有天生的完美容貌与高雅气质。
在混乱的成长环境中她并没有沾染上社会不良风气,有着善良而朴实的性格,她依然对生活充满热情。
然而乐观积极的态度却没有换来美好的生活,她在情窦初开的年纪憧憬着爱情。
芳汀16岁时到巴黎来“碰运气”,后来成为巴黎青年多罗米埃的“爱宠儿”。
雨果把这些生活在巴黎的学生都称作巴黎人,认为他们在巴黎求学便算是生在巴黎。
芳汀对多罗米埃的出身却不以为意,坚信多罗米埃是她的归宿,所以还在做着她初次的情梦。
她和宠姬、大丽、瑟芬组成了所谓的“四人帮”,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美女”。
她们靠自己的热情与美貌搭上了差不多令人失望的四个花花公子,却也几乎同时招到戏弄和抛弃。
一直以来依靠多罗米埃生活的芳汀,早已经没有了谋生的能力,而巴黎已经不能接受这样一个失贞的女子。
此时的芳汀只有选择带着和多罗米埃的私生女珂赛特离开巴黎,回到家乡蒙特勒伊。
善良而朴实的芳汀,真心实意地憧憬爱情,然而初恋的结果却只是情人玩弄开心的对象。
在生下一个私生女后,被情人轻易地遗弃。
(三)为社会不容的母亲芳汀是“四人帮”里最为出众的一个女性,长着长长的像瀑布一样的金色长发和像珍珠一样的牙齿,在着作中雨果还给芳汀披上了贞洁的外衣。
成为母亲的芳汀, 可以说是一个完全忘我的无私的母亲。
她选择了勇敢地面对和承担一切, 将所有的爱都给了女儿克塞特。
然而,社会并没有接受她。
她在巴黎无依无靠,又失去了工作, 只能离开巴黎,将女儿寄养在一家客栈老板的家里。
她回道家乡后,在当时已成为市长的冉·阿让的工厂中找到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