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编工艺计算

合集下载

21第三编 经编 整经

21第三编 经编 整经

60~70%;
保持清洁;
短纤纱与长丝整经须分隔开。
第二节 整经机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
纱架:安放纱筒(张力器、断纱自停器等)。 集丝板:将纱架上引出的纱线,以一定的规律排列、 集中。 分经筘:将经纱平行分隔开来。 张力罗拉:给经纱以一定的张力,并使之均衡。 静电消除器:消除经纱上的静电。 加油器:消除静电、集束 贮纱装置 伸缩筘:控制经纱片宽度。 机头
部分衬纬,相邻纵行的连接线段:估算常数0.75(0.5)

简化的送经量计算公式
S (b+0.3)T a=0,b=0 a=0,b≠0 a=1,b=0 a=1, b≠0
每横列送经量= ∏d/2.2+2S+S ∏d/2.2+2S +bT
2×(∏d/2.2+2S )+(b+1)T a=2
第五节 特殊类型的整经机
第九章
整 经
第一节 整经工艺要求与整经方法
一、整经的目的与要求

整经目的
将筒子纱按照经编工艺所要求的根数
和长度,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平行地 卷绕成经轴,以供经编机使用。
对整经工序的要求
张力均匀一致、大小适中;
经轴成型良好; 整经的根数和长度符合要求; 消除经纱疵点改善经纱编织性能; 同一经轴要使用同一批号的纱线。
B’—定型幅宽(mm)
P—定型收缩率
b—裁剪时剪去的定型布边宽(mm) 3. 经编机工作总针数N N=B/T=(B’+2b)/T(1-P)
二、整经根数计算
1. 满穿梳栉 各分段经轴的整经根数n’=相应的针床针数n 2. 空穿梳栉 n’=n(1-q) q—空穿率(一穿经完全组织中空穿针数占 总针数的百分率)

15.3经纬编工艺计算

15.3经纬编工艺计算

3. 双罗纹织物
l = md '
λ' d' =
Nt
31 .6
式中:l ——线圈长度(mm); m ——未充满系数,一般取值为19-21 ;
λ’——系数,取值1.14 ;
Nt ——纱线特数(Tex); d ’——纱线在张紧状态下的直径(mm)。
7
4. 添纱衬垫织物
lI
=
nTN
+ 2d N n
式中:l I ——衬垫纱的线圈长度(mm); n——衬垫比循环数 ;
35
Ac
=
60nc 100PB
Am
=
60nc 100PB
×B
式中 Ac—— 经编机产量 (m/h);
Am——经编机产量 (m2/h); PB——纵向密度 (横列/cm) ; nc——机器主轴转速 (r/min); B——坯布幅宽(m) 。
36
习题
1.已知18tex纯棉平针织物的织物横密与纵密之比为0.8,计算 线圈长度和织物密度。
针织学
1
第十五章 经纬编工艺计算
2
知识点
在学习了本章之后,应该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 1.纬编针织物工艺参数的计算方法。 2.纬编针织生产产量的计算方法。 3.经编针织物工艺参数的计算方法。 4.经编针织生产产量的计算方法。
3
第一节 纬编工艺计算
4
一、线圈长度
(一)依据纱线细度计算线圈长度
1. 纬平针织物
27
3. 编链延展线-----0.75个单位长度 举例:
编链组织:2(线圈)+0.75(编链延展线)=2.75个 单位长度
4.重经沉降弧-------0.5个单位长度 举例: 重经编链组织:2×2(2个线圈)+0.75(编链) +0.5(沉降弧)=5.25个单位长度

纺织常用计算公式分为定长制计算公式和定重制计算公式二种

纺织常用计算公式分为定长制计算公式和定重制计算公式二种

一、纺织常用计算公式分为定长制计算公式和定重制计算公式二种。

1、定长制计算公式:(1)、旦尼尔(D):D=g/L*900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2)、特克斯(号数)[tex(H)]: tex=g/L*1000 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3)、分特克斯(dtex): dtex=g/L*900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2、定重制计算公式:(1)、公制支数(N):N=L/G 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2)、英制支数(S):S=L/(G*84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磅),L为丝线的长度(码)二、纺织单位选择换算公式:(1)、公制支数(N)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9000/N(2)、英制支数(S)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5315/S(3)、分特克斯(dtex)与特克斯(tex)的换算公式:1tex=10dtex(4)、特克斯(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tex=D/9(5)、特克斯(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tex=K/S K值:纯棉纱K=583.1 纯化纤K=590.5 涤棉纱K=587.6 棉粘纱(75:25)K=584.8 维棉纱(50:50)K=587.0(6)、特克斯(tex)与公制数(N)的换算公式:tex=1000/N(7)、分特克斯(d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tex=10D/9(8)、分特克斯(d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 dtex=10K/S K值:纯棉纱K=583.1 纯化纤K=590.5 涤棉纱K=587.6 棉粘纱(75:25)K=584.8 维棉纱(50:50)K=587.0(9)、分特克斯(dtex)与公制支数(N)的换算公式:dtex=10000/N(10)、公制厘米(cm)与英制英寸(inch)的换算公式:1inch=2.54cm(11)、公制米(M)与英制码(yd)的换算公式:1码=0.9144米(12)、绸缎平方米克重(g/m2)与姆米(m/m)的换算公式:1m/m=4.3056g/m2(13)、绸缎的实际重量与磅重的换算公式:磅重(lb)=每米绸重(g/m)*0.9144(m/yd)*50(yd)/453.6(g/yd)三、检测方法:1、手感目测法:此法适用于呈散纤维状态的纺织原料。

第10章 经编工艺分析及计算

第10章 经编工艺分析及计算

的织物之一。 由于织物所采用的原料种类、色泽、粗细、线圈结构、 纵横向密度及后整理等工艺各不相同,因此形成的织物 的外观也不一样。 在仿样生产产品或是对产品进行创新时,必须掌握织物 线圈结构和织物的上机条件等资料,为此就要对织物进 行周到和细致的分析,以便获得正确的分析结果,为织 物的生产工艺设计提供资料。
20
22 24 26
1140
1100 1060 1030
1240
1200 1160 1130
1640
1600 1560 1530
2040
2000 1960 1930
2450
2410 2370 2340
2860
2820 2780 2750
3270
3230 3190 3460
3680
3640 3600 3570
(七)原料分析
原料分析一般包括纤维类别、纱线线密度、单纤线 密度、光泽度、纱线加工方式等内容。 根据每种纺织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通常可采用 燃烧法、溶解法和着色法等简单易行的纤维鉴别方法。 另外,在分析纱线规格时,需逆织物编织方向拆除 每把梳栉的纱线,先确定是长丝还是短纤,然后判断线 密度。长丝纱需数出孔数并在显微镜下观察截面,同时, 要根据丝的光泽度判断是消光丝、办消光丝、有光丝还 是大有光丝。此外,还要根据纱线表面形态判定是否经 过加弹变形。
曲 水 流 觞 生 态 校 园 !
横密
纵密
第十章 经编针织分析与工艺计算
第一节 经编针织物的分析
网眼类或花式类织物:由于线圈的变形造成表面结构 的不均匀,可清楚看出织物的循环,因此可用尺子在 纵向和横向量出若干个循环的长度,再通过计算转换 成纵密和横密。
二个花宽,28个 纵行,2cm,横 密为14wpc

纺织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纺织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纺织常⽤计算公式⼤全 1、纺织常⽤计算公式分为定长制计算公式和定重制计算公式⼆种。

定长制计算公式: (1)、旦尼尔(D) =g/L*900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 (2)、特克斯(号数)[tex(H)]: tex=g/L*1000 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 (3)、分特克斯(dtex): dtex=g/L*900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 定重制计算公式: (1)、公制⽀数(N):N=L/G 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 (2)、英制⽀数(S):S=L/(G*84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磅),L为丝线的长度(码) 2、选择换算公式: (1)、公制⽀数(N)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 =9000/N (2)、英制⽀数(S)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 =5315/S (3)、分特克斯(dtex)与特克斯(tex)的换算公式:1tex=10dtex (4)、特克斯(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tex=D/9 (5)、特克斯(tex)与英制⽀数(S)的换算公式:tex=K/S K值:纯棉纱K=583.1 纯化纤K=590.5 涤棉纱K=587.6 棉粘纱(75:25)K=584.8 维棉纱(50:50)K=587.0 (6)、特克斯(tex)与公制数(N)的换算公式:tex=1000/N (7)、分特克斯(d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tex=10D/9 (8)、分特克斯(dtex)与英制⽀数(S)的换算公式: dtex=10K/S K值:纯棉纱K=583.1 纯化纤K=590.5 涤棉纱K=587.6 棉粘纱(75:25)K=584.8 维棉纱(50:50)K=587.0 (9)、分特克斯(dtex)与公制⽀数(N)的换算公式:dtex=10000/N (10)、公制厘⽶(cm)与英制英⼨(inch)的换算公式:1inch=2.54cm (11)、公制⽶(M)与英制码(yd)的换算公式:1码=0.9144⽶ (12)、绸缎平⽅⽶克重(g/m2)与姆⽶(m/m)的换算公式:1m/m=4.3056g/m2 (13)、绸缎的实际重量与磅重的换算公式:磅重(lb)=每⽶绸重(g/m)*0.9144(m/yd)*50(yd)/453.6(g/yd) 1、⼿感⽬测法:此法适⽤于呈散纤维状态的纺织原料。

经编工艺计算

经编工艺计算
PA: 织物横向密度 (纵行/5cm); PB: 织物纵向密度 (横列/5cm) m:
所用梳栉数; Pi: 第 i把梳栉的空穿率
4
(二)送经比的经验算法 估算方法:将各种不同组织的纱段按一定常数进 行估计,再由每种线圈的这种估计常 数的总和来计算送经比。
常用估算常数
纱段 普通线圈 估计常数 2
延展线(一个针距)
7
Am =
60 n c 100 PB
×B
Am: 经编机产量 (m2/h) B: 坯布幅宽(m)
Ac =
60 n c 100 PB
Ac: 经编机产量 (m/h)
8
6
五、经编机产量
A =
T p nc 10
9
M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l n T
i i i=1
ti
A: 经编机产量 (kg/h) Tp: 工作时间(min) ni: 第 i 把梳栉整经根数 li: 第 i把梳栉线圈长度(mm) Tti: 第 i把梳栉使用原料的线密度(tex) nc: 机器主轴转速 (r/min) M: 所用梳栉数
3
三 、线圈长度和送经比 (一)线圈长度的计算算法
lk Q 0 . 4 PA PB T t i C i 1 Pi
i 1 m
lk: 第 k把梳栉线圈长度(mm)
Q: 每平方米坯布重量 (g/m2) Tti: 第 i把梳栉使用原料的线密度(tex)
Ci: 各梳的送经比, Ci=li/lk
第十一章 经编工艺计算
1
知识点

了解经编计算公式之间的关系; 掌握简单的经编计算方法和技能。
2
一、计算内容 在工艺设计时进行工艺计算,主要是经编织物的 密度、线圈长度、送经比、平米克重和产量。 二、密度 横向密度 PA:单位长度的纵行数;一般采用一厘 米或五厘米。 纵向密度 PB:单位长度的横列数;一般采用一厘 米或五厘米。

经编-织物分析-工艺计算

经编-织物分析-工艺计算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规范
明确不合格品定义
制定明确的不合格品定义和分类标准,以便员工准确识别不合格品。
建立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制定详细的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包括标识、隔离、评审、处置等环 节,确保不合格品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持续改进和预防
对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同时,通过预防措施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04 工艺计算原理及步骤
工艺计算目标设定
确定织物的规格和品质要求
01
根据产品用途和市场需求,明确织物的密度、厚度、强度、弹
性等关键指标。
评估原料性能
02
了解原料的纤维类型、线密度、伸长率等性能,为后续工艺计
算提供基础数据。
设定工艺参数范围
03
根据织物规格和原料性能,初步设定各工艺参数的范围,如机
拆解法
将织物拆解成纱线或纤维 束,观察其交织规律和结 构特点。
显微镜法
使用显微镜观察织物的微 观结构,如纤维形态、纱 线结构等。
织物密度与紧度测定方法
直接测量法
使用密度镜或钢尺直接测量织物经纬向的密度和 紧度。
间接测量法
通过测量织物的重量、厚度等参数,间接推算出 织物的密度和紧度。
比较法
将待测织物与标准织物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得出 织物的密度和紧度。
05 设备选型与调试注意事项
设备类型选择依据及建议
生产需求
根据生产规模、品种和质 量要求,选择适当的设备 类型,如高速经编机、多 梳栉经编机等。
技术水平
优先选择技术先进、性能 稳定的设备,确保生产效 率和产品质量。
经济效益
综合考虑设备价格、运行 成本、维护费用等因素, 选择性价比高的设备。

纺织常用计算公式分为定长制计算公式和定重制计算公式二种

纺织常用计算公式分为定长制计算公式和定重制计算公式二种

纺织常用计算公式分为定长制计算公式和定重制计算公式二种。

1、定长制计算公式:(1)、旦尼尔(D):D=g/L*900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2)、特克斯(号数)[tex(H)]: tex=g/L*1000 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3)、分特克斯(dtex): dtex=g/L*900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2、定重制计算公式:(1)、公制支数(N):N=L/G 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2)、英制支数(S):S=L/(G*84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磅),L为丝线的长度(码)二、纺织单位选择换算公式:(1)、公制支数(N)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9000/N(2)、英制支数(S)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5315/S(3)、分特克斯(dtex)与特克斯(tex)的换算公式:1tex=10dtex(4)、特克斯(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tex=D/9(5)、特克斯(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tex=K/S K值:纯棉纱K=583.1 纯化纤K=590.5 涤棉纱K=587.6 棉粘纱(75:25)K=584.8 维棉纱(50:50)K=587.0(6)、特克斯(tex)与公制数(N)的换算公式:tex=1000/N(7)、分特克斯(d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tex=10D/9(8)、分特克斯(d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 dtex=10K/S K值:纯棉纱K=583.1 纯化纤K=590.5 涤棉纱K=587.6 棉粘纱(75:25)K=584.8 维棉纱(50:50)K=587.0(9)、分特克斯(dtex)与公制支数(N)的换算公式:dtex=10000/N(10)、公制厘米(cm)与英制英寸(inch)的换算公式:1inch=2.54cm(11)、公制米(M)与英制码(yd)的换算公式:1码=0.9144米(12)、绸缎平方米克重(g/m2)与姆米(m/m)的换算公式:1m/m=4.3056g/m2(13)、绸缎的实际重量与磅重的换算公式:磅重(lb)=每米绸重(g/m)*0.9144(m/yd)*50(yd)/453.6(g/yd)三、检测方法:1、手感目测法:此法适用于呈散纤维状态的纺织原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 经编工艺计算
1
知识点

了解经编计算公式之间的关系; 掌握简单的经编计算方法和技能。
2
一、计算内容 在工艺设计时进行工艺计算,主要是经编织物的 密度、线圈长度、送经比、平米克重和产量。 二、密度 横向密度 PA:单位长度的纵行数;一般采用一厘 米或五厘米。 纵向密度 PB:单位长度的横列数;一般采用一厘 米或五厘米。
6
五、经编机产量
A =
T p nc 10
9
M
∑l n T
i i i=1
ti
A: 经编机产量 (kg/h) Tp: 工作时间(min) ni: 第 i 把梳栉整经根数 li: 第 i把梳栉线圈长度(mm) Tti: 第 i把梳栉使用原料的线密度(tex) nc: 机器主轴转速 (r/min) M: 所用梳栉数
PA: 织物横向密度 (纵行/5cm); PB: 织物纵向密度 (横列/5cm) m:
所用梳栉数; Pi: 第 i把梳栉的空穿率
4
(二)送经比的经验算法 估算方法:将各种不同组织的纱段按一定常数进 行估计,再由每种线圈的这种估计常 数的总和来计算送经比。
常用估算常数
纱段 普通线圈 估计常数 2
延展线(一个针距)
编链延展线 衬纬
1
0.75 0.5
5
四、每平方米坯布重量 Q (g/m2)
Q
10
i 1
M
-2
l i T t i PA PB 1 - Pi
M: 所用梳栉数
li: 第 Βιβλιοθήκη 把梳栉线圈长度(mm)Tti: 第 i把梳栉使用原料的线密度(tex) Pi: 第 i把梳栉的空穿率 PA: 横向密度 (纵行/cm) PB: 纵向密度 (横列/cm)
3
三 、线圈长度和送经比 (一)线圈长度的计算算法
lk Q 0 . 4 PA PB T t i C i 1 Pi
i 1 m
lk: 第 k把梳栉线圈长度(mm)
Q: 每平方米坯布重量 (g/m2) Tti: 第 i把梳栉使用原料的线密度(tex)
Ci: 各梳的送经比, Ci=li/lk
7
Am =
60 n c 100 PB
×B
Am: 经编机产量 (m2/h) B: 坯布幅宽(m)
Ac =
60 n c 100 PB
Ac: 经编机产量 (m/h)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