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202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20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科学探索》第二章“科技与生活”第三节“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教学内容详细阐述了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背景、诺贝尔奖的设立宗旨以及获奖者的成就,旨在让学生了解科学奖项的重要性,认识科学家对人类进步作出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背景,理解诺贝尔奖的设立宗旨。
2. 使学生掌握首届诺贝尔奖获奖者的主要成就,认识到科学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激发他们追求科学真理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背景、诺贝尔奖的设立宗旨、获奖者的成就。
难点:理解诺贝尔奖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精神的追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资料、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诺贝尔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科学奖项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本节课内容。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背景、诺贝尔奖的设立宗旨以及获奖者的成就。
a. 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背景:介绍诺贝尔奖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以及当时的科学环境。
b. 诺贝尔奖的设立宗旨:阐述诺贝尔奖的设立目的,强调其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c. 获奖者的成就:介绍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奖者及其主要成就,分析其对科学领域的贡献。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所了解的科学奖项,讨论科学奖项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与诺贝尔奖相关的例题,让学生了解科学奖项的评选标准。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与诺贝尔奖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a. 背景介绍b. 设立宗旨c. 获奖者成就2. 科学奖项的重要性3.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背景、诺贝尔奖的设立宗旨以及获奖者的成就。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回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利率是指利息占本金的百分率,
按年计算的叫做年利率, 按月计算的叫做月利率。
2012年我国银行的利率情况表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400×3.75%×2 =400× 130.075×2 =400×0.0375×2 =4×3.75×2
=400×0.075
=30(元)
=30(元)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012年12月10日,丹丹把500元存入银行, 定期一年,年利率是3.25%。到期后应从 银行取回多少元?
利息:
500×3.25%×1
=5×3.25 从银行取回:500+16.25
=16.25(元)
=516.25(元)
答:到期后应从银行取回516.25(元)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利息问题
完成下列各题,说说怎样进行计算
3 4
75
3
5
60
据统计,到2013年8月,我国居民 存款总额达到430000亿。所以把暂 不用的钱存入银行,不仅可以支援 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 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收入。
存款方式
小强2013年7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 整存整取一年。到2014年7月1日,小强不 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 还可以得到银 行多付给的3.5元,共103.5元。
细味全传,尽管这五人的具体事迹并不相同, 其行刺或行劫的具体缘由也因人而异,但是有一点则 是共同的,这就是他们都有一种扶弱拯危、不畏强 暴、为达到行刺或行劫的目的而置生死于度外的刚 烈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实质则是“士为知己者死” 。所以太史公在本传的赞语中说:“此其义或成或 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倒金字塔”的结构形式。
(重点)2品味消息的客观、简练等语言特点。
(难点)【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激发兴趣展示莫言和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照片,问:图片上的这两个人同学们认识吗?他们获得了什么荣誉?莫言和屠呦呦因为诺贝尔奖可谓是家喻户晓,诺贝尔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同学们了解诺贝尔奖吗?那么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时时什么样的呢?英国最大的通讯社,也是国际性通讯社之一的路透社,曾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做出过报道。
那么你对诺贝尔奖了解多少呢现在就让我们从新闻《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中寻求答案吧!(一)、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遗嘱(zhǔ)渗透(shèn )卓有成效(zhuó)仲裁(zhòng)拨款(bō)逝世(shì)颁发(bān)、了解相关背景1.关于诺贝尔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是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
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其中以硝化甘油制作炸药的发明最为闻名,他不仅从事研究发明,而且进行工业实践,兴办实业,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诺贝尔经营油田和炸药生产,积累了巨额财富。
2、第一课我们学过消息的结构有哪些?明确: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二、初读整体感知朗读课文,重点把握文中生字词。
字词做到读音准确无误,句子做到声音洪亮,默读课文,画出这则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1901年12月10日;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3.根据消息文体特点,勾画出消息导语和主体部分。
思考:导语部分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明确:导语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
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议权等消息背景。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课件 (共33张PPT)

理解下面的句子。 1.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 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 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 做贡献,充分体现了消息的准确性和真实 性的特点。
2.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 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 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
初读课文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
(1)导语。概括消息的主要容——首 次颁发诺贝尔奖,交代颁奖机构、时 间、办法及颁发对象等。
第二部分
(2-3)主体。介绍获奖者的情况、颁 发机构、奖金来源及颁奖时间与地点。
第三部分
(4)背景。介绍诺贝尔奖金的来源、 资金管理权与评奖权分离的制度。
初读课文 自主探究
1.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标题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介绍了1901年12月10 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颁发诺贝尔 奖的情况,客观详细地介绍了诺贝尔奖的由来及 相关知识。
写作特色
语言简练,内容真实
本文的语言客观、简练、平实,是标准的消息 语言。特别是在可能涉及主观评价的地方,作者的 遣词造句非常严谨。如介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普吕 多姆,对其诗歌创作的评价是“颇有建树”,很有 分寸。本文除了介绍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外,还对 1901年诺贝尔奖的获奖名单和奖项进行了翔实的描 写,这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
新课导入
2012年,中国文学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2015年,医学 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成为第二个获得诺贝 尔奖的中国人。这都是被载入史册的大事件。那么, 什么是诺贝尔奖?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谁?让我 们一起走进《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诺贝尔奖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诺贝尔奖如何激励科学家进行创新研究?”
4.探讨诺贝尔奖对世界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5.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科学家在诺贝尔奖领域的贡献及启示。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通过了解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及首届颁发情况,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
2.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学会查找、分析首届诺贝尔奖获奖者的成就及贡献,提高对科学研究的认识。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到诺贝尔奖获奖者的杰出成就。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科学成果。
然而,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一些专业术语和研究成果的理解仍存在困难。为此,我需要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运用生动的比喻、简化的语言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感悟诺贝尔奖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这一难点要求学生能够从更高层次思考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诺贝尔奖背后的价值观和社会意义。
举例解释:在讲解化学奖获奖者雅各布·贝采利乌斯对原子量的测定方法时,教师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元素的原子量差异,帮助学生理解其测定方法的重要性和难度。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显得较为被动,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鼓励他们主动发表观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文原文1901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
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
1896年诺贝尔逝世时,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
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
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
诺贝尔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篇二】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1.能利用已学的新闻知识分析课文,并从文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作者通过新闻传达的事实及新闻立场。
2.学习消息的语言特点。
3.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教学重点:1.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
2.学习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写作方式。
教学难点: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
教学创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延伸拓展、比较阅读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一)ppt展示莫言和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照片,问:图片上的这两个人同学们认识吗?他们获得了什么荣誉?学生回答。
明确:莫言和屠呦呦,他们都获得了诺贝尔奖。
(二)追问激趣:莫言和屠呦呦因为诺贝尔奖可谓是家喻户晓,诺贝尔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同学们了解诺贝尔奖吗?教师补充:诺贝尔奖是世界各类奖项中地位的奖项,截止2017年,诺贝尔奖共授予了892个人和24个团体,通常被认为是颁奖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有着公认的性。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共23张PPT)

1867年秋,诺贝尔把雷汞(雷酸水银)装进一根管子里
做引爆物,用它来引爆硝化甘油。试验开始了,他独自一人
点燃了雷汞,为了把试验的整个过程都看在眼里,他凝神注
视着,忘记了一切,也忘记了自己的安全。只听得“轰”的 一声巨响,转眼间,实验室被送上了天,地上炸了一个大坑, 试验仪器在浓烟里翻飞。远处的人们不禁哀叹:“可怜的诺 贝尔完了!” 正在人们悲痛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团烟火向人群跑来, 原来是血迹斑斑的诺贝尔从硝烟中跑出来了。他一边奔跑,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文中为什么要补充说明资金 管理权和评议权的分离? 这是作为消息的背景资料介绍的。诺贝尔奖的资金管
理机构是诺贝尔基金会,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
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文中特别交代资金管理者与诺贝尔 奖的评定无关,是为了强调诺贝尔奖的公平、公正性。
结构明显,一目了然。 这则消息仅用4段文字,就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颁 发的情况。消息虽短,但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
第一单元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学习目标
1.掌握消息的特征。 2.理解信息主体的含义,提高对作品内容的概括能力。(重点) 3.对比阅读,比较同类主题不同作品观点的异同。(难点)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首届”,即第一届。题目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诺贝尔奖,是瑞典著名的化学
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清晰明显,使人一目了然。
“我成功了!” 诺贝尔,瑞典杰出的化学家、发明家、慈善家。他把
一生献给了炸药的研制和发明。他发明的安全炸药,是瓦
特发明蒸汽机后的又一个划时代的重大发明,极大地提高
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他临终前设立的“诺
贝尔奖”,是对人类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文学家最高奖赏 的表征,为人类的美好事业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 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卓有成就”指贝林在血清疗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 突出,用在这里表明对贝林在医学方面取得成就的认可和 肯定。
获奖的是谁?他们获得了哪些奖项?
课文将读者最关心的内容放在第二段,然后介绍和此 次颁奖直接相关的颁发机构、时间和地点,最后介绍相关 背景,主体部分内容的重要性依次减弱,这种消息结构叫 倒金字塔结构。
文体知识
倒金字塔结构 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 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它以事实的重要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 依次递减的次序,把最重要的、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写在前面, 然后将各个事实按其重要程度依次写下去,犹如倒置的金字塔 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
减 原
(第4段)介绍奖金来
则
源,说明资金管
安
理权和评奖
排
权分离
事
实
主旨归纳
这则消息全面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奖者的国 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明确了颁奖机构、 时间及地点等内容,揭示了诺贝尔奖对于促进科技 进步、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赞扬了 诺贝尔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红高粱家族》(被译为20余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 并被张艺谋改编为电影茯得国际大奖)
《檀香刑》
《生死疲劳》 《四十一炮》等
0 新华社记者施鳗珂编制
莫言
特别报道取诺贝尔奖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C
B
CCC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事实传达出来的观点。 2.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 的主要特点。 (重点) 3.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诺贝尔的贡献及人们对他的评价。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品析简洁语言。
3.感触伟学家的伟大之处,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自信心。
(二)学习重点
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触伟学家的伟大之处,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自信心。
(三)预习导学
1.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是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
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其中以硝化甘油制作炸药的发明最为闻名,他不仅从事研究发明,而且进行工业实践,兴办实业,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背景透视
1860年诺贝尔开始研究硝化甘油,但在1864年工厂爆炸。
为了防止以后再发生意外,诺贝尔将硝化甘油吸收在惰性物质中,使用比较安全。
诺贝尔称它为达纳炸药,后获得专利。
1875年诺贝尔将火棉(纤维素硝酸酯)与硝化甘油混合起来,得到胶状物质,称为炸胶,比达纳炸药有更强的爆炸力,他的这项发明也获得专利。
他还有许多其他的发明,在橡胶合成、皮革及人造丝的制造方面都获有专利。
诺贝尔经营油田和炸药生产,积累了巨大财富。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他逝世后将遗产大部分作为基金,每年以其利息(约20万美元)奖给前一年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方面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士。
这就是诺贝尔奖,于1901年第一次颁发。
★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现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经济学六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颁发()仲裁()遗嘱()
巨额()渗透()钞票()
3.形近字辨析。
授()颁()抄()
援()频()钞()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颁发遗嘱B.逝世援奖
C.建树钞票D.挪威吞食
2.填上合适的词语。
():授予,分发某一样东西,比如勋章、奖状等():在事业上有很大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
():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身后事应如何处理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本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各场演出的上座率超高,显示出市民对传统戏剧的热情可见一斑。
B.有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改善发展中国家人们营养不良。
C.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交流会永久落户羊城,这是广州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硕果。
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四、拓展交流
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
文中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及所做贡献。
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等。
这篇新闻事实准确、内容详略得当,是新闻中的佳作。
答案
【预习导学】
2.bān zhòng zhǔéshèn chāo
3. 授奖援兵颁发频率抄写钞票
4. 第一部分:(1)简单概括了新闻所报道的主要内容及诺贝尔奖的由来。
第二部分:(2-4)报道了当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以及有关诺贝尔奖的知识。
【合作探究】
1. 这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时间,表明消息材料真实可靠,报道及时。
2.
首句为新闻的导语部分,交代了事件的几个要素:人物、时间、事件,总括了新闻的内容,简洁明了,让读者一下子就明白了新闻所报道的具体内容。
第二句交代了诺贝尔奖的来历及其具体分类和获奖条件,为读者普及了相关知识,便于读者更有效地读懂和了解新闻内容。
3. 语段中一一列举了当年诺贝尔奖的各个门类的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4. 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达标检测】
1.B
2 . 颁发建树遗嘱
3.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