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为什么要把和平奖的获得者单独列出来?
把和平奖的获得者单独列出来,体现了诺贝 尔奖对和平事业的重视。
速读主体部分,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01
首届诺贝尔 奖的获得者 及所获奖项
02
诺贝尔奖的 颁奖机构、 时间和地点
03
诺贝尔 奖的资 金来源
04
资金管理权 和评议权是 分离的
硏读课文,明确消息的详略安 排
背景 资金来源
资金管理权和评议权分离
当听到这儿的时候,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将下 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我敬佩诺贝尔 对科学事业的痴迷 ,
更敬佩他__无__私__奉__献___的精神。
课堂小结
首届诺贝 尔奖颁发
导语 诺贝尔奖的颁发者和颁发机构、 总括全文 颁发时间、颁发奖项
主体 所获奖者的国籍、姓名、 所获奖项、所作贡献
准确翔实
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分别是 谁?课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 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 奖项和所做的贡献呢?
德国的伦琴,荷兰的范托夫,
徳国的贝林,法国的普吕多姆, 瑞士的迪南,法国的帕西。
一一列举,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准确性; 另一方面是表现新闻事实的真实;最主要的原 因是“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 主要成就”是本消息的重点,所以要不厌其烦 一一列举
揣摩下列画线字词的含义。
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 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或找到的 事物或规律。 ✓ 而X线波长是介于紫外线和Y射线之间的一种电磁辐射, 它是本来就存在的。
此处用“发现”,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 有成就。
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优秀教案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世界历史》教材第九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以及诺贝尔奖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和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
2. 使学生理解诺贝尔奖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激发他们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及其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及获奖者的贡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诺贝尔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诺贝尔奖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教学内容(1)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介绍诺贝尔奖的设立者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以及他设立诺贝尔奖的初衷。
(2)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详细讲解1901年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过程,以及获奖者的成就。
(3)诺贝尔奖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分析诺贝尔奖对世界科技、文化和和平事业的影响,强调其国际地位。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获得了诺贝尔奖,你想在哪个领域取得成就?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诺贝尔奖的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诺贝尔奖的知识点填空题。
六、板书设计1.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2. 内容:(1)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2)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3)诺贝尔奖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
(2)列举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奖者及其成就。
2. 答案:(1)诺贝尔奖设立者: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设立初衷:奖励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2)首届诺贝尔奖获奖者及其成就: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使学生了解了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及其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ppt课件

奖金来源
诺贝尔发明炸药,积累了巨额资金
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权属于诺贝尔基金会
诺贝尔奖评议权
奖项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 奖评委会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 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 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 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导语为课文第一段话,导语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奖机 构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奖项。
速读课文主体部分,从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首届诺贝尔奖获得 者及所获得奖项
诺贝尔奖颁奖机构, 诺贝尔奖的奖金来
这样安排能更好的突出中心,诺贝尔奖的设立,为的是鼓励对人类做出 贡献,而不是做自身的广告宣传!
回答问题
⑤ 最后一段交代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补 充说明资金管理树和评奖的分离。你觉得作者有什么用意?
首先,有助于读者了解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消除读者心中的疑虑。
其次,补充说明两权分离是为了表明诺奖的公正和公平。
时间、地点
源,管理和评定
拓展探究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采用了“倒金字塔”的写作 形式,请结合消息内容分析这一结构形式。
介绍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的重要事实 交代获奖者及 获奖原因
背景
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今年诺贝尔奖的 获得者是谁?他们各自的成就是什么?根据 课文将表格补充完整。
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是谁?他们各自的成 就是什么?根据课文将表格补充完整。
总结概括
Make a summary
总分结构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文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文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 年秋季修订版)第2 单元的第8 课,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867 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
1896 年,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
临终前,他立下遗嘱,将部分遗产作为基金,设立诺贝尔奖,奖励那些在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以及文学上“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这是诺贝尔在1895 年11 月27 日写下的遗嘱。
1901 年12 月10 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根据诺贝尔1895 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奖项——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平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和文学奖,以及瑞典中央银行1968 年设立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用于表彰在这些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他因发现X 射线而获得物理学奖;荷兰的化学家雅可比·亨利克·范霍夫,他因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而获得化学奖;法国的科学家皮埃尔·德·顾拜旦,他因创立国际奥委会和倡导奥林匹克精神而获得和平奖;德国的生理学家威廉·康拉德·赫曼·冯·贝林,他因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而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法国的作家普
吕多姆,他因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而获得文学奖。
这篇新闻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介绍了诺贝尔奖的由来、颁发机构、奖项设置、首届获奖者等相关信息,表达了诺贝尔对人类的贡献以及人们对他的纪念和敬意。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共1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探究:有人说,本文是“倒金字塔结构”的典型范文, 请你做简要分析。
本文主要目的既然是报道诺贝尔奖首次颁发,那么获奖者 信息自然是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导语简介颁发地点、 时间后,获奖者信息应该放在主体部分最优先的位置。
说完谁获奖,按照读者关注的,自然是再写颁奖机构、何 时何地颁奖,这些内容不太重要,但是又不可舍去,所以放在 主体次要部分。最后再交代新闻背景。
挪威(nuó) 仲裁( zhòng) 卓有成就(zhuó)
检查预习
颁发: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 建树:建立的功绩。 仲裁:争执双方同意的第三者对争执事项做出决定,
如国际仲裁、海事仲裁、劳动仲裁等。 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成就。
初读课文 划分层次
(1)导语。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首次颁发诺贝尔奖,交代颁奖机构、 时间、办法及颁发对象等。
找出消息的导语部分,简要说说导语交代了哪些 内容。
导语为课文第1段,概括了主要内容——首次 颁发诺贝尔奖,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 颁奖机构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奖项。
找出消息的主体部分,简要说说主体部分的
内容有哪些。
主体部分——第2、3段。 内容有——①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所获得奖项;
②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时间、地点; ③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权和 评奖权的分离。
B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漫步花丛中,
听见了大自然的鸟语花香。B.通过学习《散步》这篇 文章,同学们明白了父母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C.春 雨具有滋润万物,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要求。D.学校 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 养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结尾部分是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补叙。
部编八年级教案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部编八年级教案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八年级教材,《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节“诺贝尔奖的设立”,详细讲解诺贝尔奖的背景、宗旨和奖项设置;第二章节“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详细介绍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奖者及其成就;第三章节“诺贝尔奖的影响”,探讨诺贝尔奖对世界科学、文学、和平等领域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诺贝尔奖的背景、宗旨和奖项设置,理解诺贝尔奖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
2. 掌握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奖者及其成就,培养对科学、文学、和平等领域杰出贡献的认识。
3. 提高学生的信息筛选、整合、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诺贝尔奖对世界的影响,首届诺贝尔奖获奖者的成就及其在各自领域的贡献。
重点: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宗旨和奖项设置,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诺贝尔奖相关资料、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诺贝尔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诺贝尔奖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章节一:教师详细讲解诺贝尔奖的背景、宗旨和奖项设置,学生做好笔记。
3. 讲解章节二:介绍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奖者及其成就,引导学生对杰出贡献的认识。
4. 讲解章节三:探讨诺贝尔奖对世界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诺贝尔奖在各个领域的影响。
6.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诺贝尔奖的选择题,讲解解题思路。
7.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2. 内容:(1)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宗旨、奖项(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获奖者及其成就(3)诺贝尔奖的影响:科学、文学、和平等领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诺贝尔奖的认识,不少于300字。
2. 答案示例: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奖项之一,旨在奖励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等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文原文1901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
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
1896年诺贝尔逝世时,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
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
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
诺贝尔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篇二】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1.能利用已学的新闻知识分析课文,并从文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作者通过新闻传达的事实及新闻立场。
2.学习消息的语言特点。
3.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教学重点:1.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
2.学习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写作方式。
教学难点: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
教学创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延伸拓展、比较阅读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一)ppt展示莫言和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照片,问:图片上的这两个人同学们认识吗?他们获得了什么荣誉?学生回答。
明确:莫言和屠呦呦,他们都获得了诺贝尔奖。
(二)追问激趣:莫言和屠呦呦因为诺贝尔奖可谓是家喻户晓,诺贝尔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同学们了解诺贝尔奖吗?教师补充:诺贝尔奖是世界各类奖项中地位的奖项,截止2017年,诺贝尔奖共授予了892个人和24个团体,通常被认为是颁奖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有着公认的性。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共23张PPT)

1867年秋,诺贝尔把雷汞(雷酸水银)装进一根管子里
做引爆物,用它来引爆硝化甘油。试验开始了,他独自一人
点燃了雷汞,为了把试验的整个过程都看在眼里,他凝神注
视着,忘记了一切,也忘记了自己的安全。只听得“轰”的 一声巨响,转眼间,实验室被送上了天,地上炸了一个大坑, 试验仪器在浓烟里翻飞。远处的人们不禁哀叹:“可怜的诺 贝尔完了!” 正在人们悲痛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团烟火向人群跑来, 原来是血迹斑斑的诺贝尔从硝烟中跑出来了。他一边奔跑,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文中为什么要补充说明资金 管理权和评议权的分离? 这是作为消息的背景资料介绍的。诺贝尔奖的资金管
理机构是诺贝尔基金会,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
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文中特别交代资金管理者与诺贝尔 奖的评定无关,是为了强调诺贝尔奖的公平、公正性。
结构明显,一目了然。 这则消息仅用4段文字,就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颁 发的情况。消息虽短,但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
第一单元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学习目标
1.掌握消息的特征。 2.理解信息主体的含义,提高对作品内容的概括能力。(重点) 3.对比阅读,比较同类主题不同作品观点的异同。(难点)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首届”,即第一届。题目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诺贝尔奖,是瑞典著名的化学
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清晰明显,使人一目了然。
“我成功了!” 诺贝尔,瑞典杰出的化学家、发明家、慈善家。他把
一生献给了炸药的研制和发明。他发明的安全炸药,是瓦
特发明蒸汽机后的又一个划时代的重大发明,极大地提高
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他临终前设立的“诺
贝尔奖”,是对人类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文学家最高奖赏 的表征,为人类的美好事业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届诺贝尔奖》教学设计教材来源:部编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内容来源:第一单元第二课主题:新闻资讯课型:新授课课时设计:2课时设计者:张旭花/巩义市米河镇第一初中目标制定的依据:课标要求:1、阅读新闻,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材分析:《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年秋季修订版)新选入的课文。
这篇课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
文中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
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地点等等,事实准确,内容详略得当,是新闻中的佳作。
学情分析:新闻报道是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介上常见的一种应用文体,但学生因为成长经历、认识体验、兴趣爱好等原因可能不太关注,也不甚了解。
因此需要鼓励学生先行收集有关新闻知识,同时联系旧知,简要复习记叙六要素等知识,引导学生在初读过程中迅速把握课文结构以及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消息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品味语言,理解新闻语言的准确性2.3、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4、重点把握通过概述伦琴等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归结诺贝尔宽广胸怀。
教学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补叙作用评价任务:1、通过活动1活动2达成学习目标1。
2、通过活动3达成学习目标2。
3、通过活动4达成学习目标3。
4、通过活动5达成学习目标4。
评价标准1、能准确找出消息的六要素,正确标出消息的导语和主体2、能够结合消息内容的安排说出倒金字塔式的特点3、能够概述伦琴等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并说出对人物品质的归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世界范围内,有一种奖通常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在中国,只有莫言、屠呦呦等这些在某个领域有相当突出成就的人才能获此殊荣。
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奖?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则消息来了解它。
二、积累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着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
在诺贝尔奖颁发史上,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让我们看看课外阅读材料。
补充材料一:▲错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2001年,老舍先生的儿子、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舒乙向外界披露了“1968名时5在入围者到了最后舒乙透露,的内幕。
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被老舍得到”还有老舍,最终,秘密投票结果的第一名就是老舍。
那年,瑞典方面通过调查得知老舍已经去世,于是日本的川端康成获奖。
1987、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终审名单之中,沈从文均入选,而且沈从文是1988年中最有机会获奖的候选人。
当时学院中有强大力量支持沈从文的候选人资格。
但可惜的是,沈从文于1988年5月10日去世,因此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
补充材料二:▲最“省事儿”的诺奖得主1901年,X射线发明人德国科学家伦琴收到一封来信,信中邀请他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物理学奖。
而这位教授随即回复了一封出人意料的回信,信上说:斯德哥尔摩路途遥远,需向校长请假才行,麻烦得很,将奖牌与奖金寄过来行不行?瑞典的答复是:奖牌不能寄,还是跑一趟吧。
伦琴无奈地来到了斯德哥尔摩,但他领到奖金与奖牌后就即刻打道回府,连获奖后例行的讲座也取消了。
补充材料三:▲最“奇葩”的诺奖得主201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彼得·希格斯教授就是这样一个奇葩人物,他至今都不用手机,以至于他未能在第一时间获悉自己获奖的消息,而是从邻居的祝贺中得知自己获奖的事情。
3、字词积累颁发( ) 挪威( ) 遗嘱( ) 渗透( )炸药( ) 仲裁( ) 卓有成就( )【遗嘱】【渗透】【建树】【仲裁】【卓有成就】三、教学新课活动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1901年12月10日;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2.根据消息文体特点,勾画出消息导语和主体部分,思考:导语部分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明确:导语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
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议权等消息背景。
活动2:熟读课文,探究新闻内容1.“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属于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明确:这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时间,表明消息材料真实可靠,报道及时。
2.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明确:语段中一一列举了此次诺贝尔奖的各个门类的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第三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和新闻的标题无关,你认为可以删去吗?明确:不可以。
第三自认段补充背景部分,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可以显示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第四自然段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4.本文结尾部分是补叙,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明确:语段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认识和了解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板书设计:标题消息导语主体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主要内容.二:开始新课活动3:品味新闻语言准确性大声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文段中最能体现出新闻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进行分析。
明确:“首次、每年、最大”这些词语体现出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活动4:探究“倒金字塔结构”探究:有人说,本文是“倒金字塔结构”的典型范文,请你做简要分析。
概念释义:“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即按先重要后次要的顺序来写。
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
它多用于事件性新闻。
明确:本文主要目的既然是报道诺贝尔奖首次颁发,那么获奖者信息自然是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因此,在导语简介颁发地点、时间后,获奖者信息应该放在主体部分最优先的位置。
说完谁获奖,按照读者关注的,自然是再写颁奖机构、何时何地颁奖,这些内容不太重要,但是又不可舍去,所以放在主体次要部分。
最后再交代新闻背景。
这则新闻俨然按照重要到次要的顺序依次排列,是一篇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范文。
活动5:品读课文1.读第二段,小组成员之间讨论概括诺贝尔奖是发给哪两类人?互相用颁奖者的语气读第二自然段.明确:每年的诺贝尔奖发给过去一年里,为了世界科学的进步,为了世界和平的维护,做出最大的贡献;指导朗读:用奥斯卡颁奖音乐做背景,指导男生读获奖人名部分,女生读成就描述部分,教师读旁白。
诺贝尔把奖金颁发给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五大领域,特别是设定文学奖及和平奖,表现诺贝尔对人类发展及人类和平的美好愿望,展现了诺贝尔作为一代科学巨匠的伟大襟怀——爱科学,爱人类,爱和平。
2.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那些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做出怎样的贡献?你认为他们配得上诺贝尔奖吗?我觉得完全配得上,比如伦琴,他发现了X射线,不仅在物理学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医学上也有广泛应用,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解除了成千上万人的病痛,至今医院里的透视、拍片还在使用X射线。
3.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结合课外材料,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
用句式说话“我看到了一个___的诺贝尔”。
文段:诺贝尔的遗嘱里面说:“诺贝尔奖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材料一:诺贝尔虽然成了大富豪,可他和妻子、儿女的生活依然与过去一样,从不奢侈浪费。
他经常把大笔款项捐给慈善事业,毫不吝啬。
诺贝尔慷慨大方之名,很快传遍了各地,因此要求他帮助的穷人络绎不绝,但诺贝尔从不厌烦,总是尽力帮助他们。
这样一来,每天都有大群的贫民等候他救济,诺贝尔深感为难,感到招架不住了。
他写信给哥哥谈起这件事:“我每天光是收到的求助信,就不下20封,估计每天支出的救济费约2万克郎以上。
一年下来就得花去700多万克郎。
材料二:诺贝尔多才多艺。
他自幼喜爱文学,平时工作再忙碌,他也要偷闲阅读小说和作诗。
他更喜欢哲学,他说:“饭可以不吃,哲学书不可不读。
”正是哲学的思辨和文学的想象力,推动了他的科学发明。
他喜欢易卜生的戏剧,他和法国大文豪雨果的交情也不错。
他不但经常写诗,30岁那年还写了一部名为《兄弟》的小说,后来又写过一部《非洲的光明时代》的历史小说。
1885年,诺贝尔还写过一部《专利病菌》的喜剧,1896年临去世前,又完成一部叫《报应》的悲剧。
材料三:诺贝尔在读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名列班上的第二名,第一名总是由一个名为柏济的同学所获得。
有一次,柏济意外地生了一场大病,无法上学而请了长假。
有人私下为诺贝尔感到高兴说:“柏济生病了,以后的第一名就非你莫属了!”诺贝尔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将其在校所学,作成完整的笔记,寄给因病无法上学的柏济。
到了学期末,柏济的成绩还是维持第一名,诺贝尔则依旧名列第二名。
明确:我看到一个多才多艺/富有同情心/努力/正直······的诺贝尔。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