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治疗观察和护理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通常是由感染或饮食不当引起的。
腹泻会给小儿带来很大的不适,严重的腹泻甚至会危及生命。
在护理小儿腹泻的过程中,护士需要特别关注孩子的情绪和生理状况,并有效地协助医生进行治疗。
在护理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关于小儿腹泻临床护理的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在进行护理工作之前,护士需要对小儿腹泻的病因、病情、治疗方法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腹泻的病因有很多种,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以及饮食不当等。
护士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排便情况、体温变化以及水电解质平衡等。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关注小儿的情绪变化。
腹泻会导致孩子出现不适感,可能会出现焦虑、情绪低落的情况。
护士需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关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安慰和支持。
在护理过程中,可以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减轻孩子的焦虑和恐惧感,提高其对治疗的配合度。
护理小儿腹泻还需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和营养补充。
腹泻会导致孩子体内水分、电解质的丢失,护士需要及时帮助孩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的发生。
在饮食上,护士需要视具体情况给予孩子流食或禁食,确保孩子的胃肠系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在营养上,护士还需要关注孩子的膳食结构,保证孩子获得足够的营养,帮助他们尽快康复。
在护理小儿腹泻的过程中,护士还需要关注孩子的监测和观察。
监测孩子的生命体征、大便情况以及病情变化,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向医生汇报,协助医生进行处理。
在观察方面,护士需要关注孩子的肠胃排空情况、腹泻的颜色和气味等,这些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在小儿腹泻的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与家长积极沟通,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工作。
小儿腹泻会给家长带来很大的压力,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恐惧和无助。
护士需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关心他们的情绪变化,给予理解和支持,确保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小儿腹泻的护理

小儿腹泻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观察患儿大便颜色、次数、性状、气味、量的变化。
2、观察有无尿少、代谢性酸中毒、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低血钾等临床表现。
二、护理措施1、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患儿的用物、排泄物等做好处置,医务人员、家属等落实手卫生,预防交叉感染。
2、皮肤护理:保持会阴及肛周皮肤清洁、干燥,选用柔软、透气、吸水性强的尿布,每次便后、晨起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擦干,肛周皮肤发红时可涂湿润烧伤膏或40%氧化锌油膏。
3、饮食护理:腹泻患儿除严重呕吐者暂禁食4-6小时(不禁水)外,一般不需严格禁食;母乳喂养者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者可喂以等量米汤、稀释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半流质饮食,由少量多餐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病毒性肠炎患儿改用无乳糖奶粉或豆制代用品,以减轻腹泻,缩短病程。
4、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体温过高时应给患儿多饮水或行物理降温,注意擦干汗液和更换衣服。
观察和记录排便次数,大便颜色、气味、性质及量的变化;观察有无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钾等临床表现,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并处理。
5、药物护理:严格遵守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浓后淡、见尿补钾、抽搐补钙的补液原则。
(1)病毒性肠炎:—般不用抗生素,给予饮食和支持疗法。
(2)细菌性肠炎: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大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并注意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三、健康指导要点1、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喂养,添加辅食循序渐进,避免夏季断奶。
2、保持食物新鲜、清洁,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指导家长配制和使用ORS口服液。
四、注意事项1、感染性腹泻应注意消毒隔离,做好食具、尿布、玩具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2、指导患儿家长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擦干,肛周皮肤发红时可涂湿润烧伤膏,防止红臀发生。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小儿秋季腹泻如何治疗与护理

小儿秋季腹泻如何治疗与护理如果孩子得的是轮状病毒性腹泻,一般没有什么特效药。
轮状病毒引起的小儿秋季腹泻的病程一般在5~8天,届时即能自行好转治愈,父母只要遵医嘱吃药,多饮水,并给孩子补充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一般来说,就可以逐渐治愈。
婴幼儿秋季腹泻严重者,如伴有高烧、吐泻频繁、合并脱水现象时,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治疗的几个重点预防脱水爸爸妈妈可以在家里自制米汤加盐溶液或口服补液盐(ORS)给孩子服用。
①米汤加盐溶液:配制方法:米汤500ml(1斤装酒瓶)+细盐1.75g(一平啤酒瓶盖的一半);或炒米粉25g(约两满瓷汤勺)+细盐1.75g(一平啤酒瓶盖的一半)+水500ml煮2~3分钟。
预防脱水:先给20~40ml/kg,少量多服,4小时内服完,以后随时口服,能喝多少给多少。
②糖盐水:配制方法:白开水500ml(1斤装酒瓶)+蔗糖10g(2小勺)+细盐1.75g(一平啤酒瓶盖的一半)。
剂量服法同上。
③口服补液盐(ORS)溶液:(新生儿慎用),年龄<2岁,每天应提供ORS液500ml;年龄2~10岁,每天应提供ORS液1000ml;年龄>10岁,ORS液能喝多少给多少,每天应提供ORS液2000ml。
宜少量多次喂服,2岁以下的患儿每1~2分钟喂1小勺约5ml;大一点的患儿可以用杯子直接喝。
如果患儿呕吐,停10分钟后再慢慢给患儿喂服(每2~3分钟喂一勺);若ORS液用完之后腹泻还不停止,则喂患儿一些上述原则中所提到的液体或看医生。
不滥用抗生素秋季腹泻是由病毒引起,抗生素不但无效还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
可选用药物在腹泻的时候,多多少少都要伴有肠道菌群的紊乱。
所以孩子腹泻尤其病毒性腹泻的时候,可以服用一些肠道微生态制剂,还有一些粘膜保护剂。
肠道微生态制剂的目的在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重建肠道天然生物屏障保护作用。
有效品种有:培菲康、丽珠肠乐、金双歧、促菌生、整肠生、乳酶生、妈咪爱,优之元等等。
小儿腹泻的护理

小儿腹泻的护理小儿腹泻又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
好发于6个月--2岁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最多。
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
非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如进食过多、过少、过热、过凉,突然改变食物品种等引起,也可由于食物过敏、气候变化、肠道内双糖酶缺乏引起。
感染性腹泻80%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主要为轮状病毒,其次为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等。
临床表现:1.腹泻的症状、体征(1)胃肠道症状:轻型腹泻患儿有食欲不振,偶有呕吐,大便每日达数次或10余次,呈黄色或黄绿色,稀薄或带水,有酸臭味,可有奶瓣或混有少量黏液;中、重型腹泻患儿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出咖啡渣样液体,每天大便可达10余次以上,每次量多,呈蛋花汤或水样,可有少量黏液。
﹙2﹚全身中毒症状:轻型腹泻患儿偶有低热,中、重型腹泻患儿有发热,精神萎靡或烦燥不安、意识朦胧甚至昏迷等。
2.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表现(1)脱水:主要为口渴、眼窝及前囟凹陷、眼泪及尿量减少、黏膜及皮肤干燥、皮肤弹性减弱、烦躁、嗜睡甚至昏迷休克等。
1)根据脱水程度分为轻、中、重3度。
2)脱水的性质分为等渗性,低渗性,高渗性。
(2)代谢性酸中毒:由于腹泻丢失大量碱性物质,进食少和肠道吸收不良,摄入热量不足,尿量减少,酸性代谢产物在体内堆积而产生。
(3)低钙和低镁血症临床表现:震颤、手足搐搦、惊厥.多在补液后出现。
若补钙后抽搐仍不见缓解,注意低镁。
(4)低钾血症临床特点: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心电图表现为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出现U波,P-R 、Q-T间期延长、ST段下降。
辅助检查:(1)粪便检查轻型腹泻患儿粪便镜检可见大量脂肪球;中重型腹泻患儿粪便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有些可有不同数量的红细胞。
(2)生化检查血清钠可有不同程度下降,血清钾,钙在脱水纠正后可下降,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
主要护理诊断:1.腹泻与喂养不当,感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有关。
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 1 ] 马爱 华. 冬 病 夏治 穴位 贴敷 的 临床 护理体 会 ( J ] . 中外 医疗 ,
2 0 11 , 1 7: 1 3 9 - 1 4 0 .
[ 2 ] 王净净 , 龙俊杰. 中医l 临床病 证诊断疗效 标准 [ M] . 长沙: 湖 南
3 . 3 补 液护理 腹泻 期 间患儿容 易丢 失大量 电解 质 , 造成 不 同程度 的脱水 。脱水 常是急性腹 泻死亡 的原 因 , 适 量 的液
前 囟门、 眼窝有无 凹陷 , 口唇 、 口腔黏膜 有无干燥 , 皮 肤弹性 、 末梢循环情 况等 , 以判 断脱 水程度 。( 3 ) 观察 排尿情 况 : 从 排
患儿前 、 后要认 真 洗手 消毒 。对病 程较 长、 抵 抗力 弱 的患儿 采取保护性 隔离措施 。按 医嘱 给予 相应的药物 , 调 节 胃肠道 功能 , 帮助消化道黏膜修复及清除感染 性病原体 。大便后 冲 洗臀部 , 可涂 些甘油 、 护肤脂或爽身 粉 , 较 小患儿要及 时更换 尿布 , 以防上行性泌尿道感染和臀部感染 , 保 持臀部 干燥 。
“ 冬 病” 是 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 冬季容 易加重 的病 , 支气 管哮 喘属于“ 冬病 ” 范畴 。“ 夏治” 指 夏季病 情有所缓 解 , 趁发 作缓解季节 辨证施治 , 以预防冬季 旧病 复发 , 减轻症 状 , 减少 发病 次数。“ 冬病 ” 进行 三伏 天 穴位 贴 敷 , 可 以增 强人 体 正 气, 提高机体免疫力 , 驱散 内伏之寒 邪 , 从而有 效地控制 和减
症状 。
1 2 h 。禁 食期 间给予静脉输液 , 待腹 泻、 呕 吐好转后 , 再服 “ 口
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

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摘要】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疾病,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在护理方面,饮食护理和水分补充是关键措施。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可以减轻症状加重的可能性。
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也至关重要,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安排和生活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疲劳导致腹泻发作。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的综合实施,可以有效帮助小儿腹泻患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不仅仅是对症治疗,更是对孩子健康的全方位关注和呵护。
【关键词】小儿腹泻、护理措施、儿童、饮食、水分补充、刺激性食物、观察、症状变化。
1. 引言1.1 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小儿腹泻是常见的儿童疾病,给孩子的生活带来不便和困扰。
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和恢复至关重要。
在孩子患上腹泻时,家长和护理者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饮食、水分补充和症状变化等方面,以确保孩子的身体能够尽快恢复健康。
在护理小儿腹泻时,首先要了解引起腹泻的原因。
常见的腹泻原因包括感染性病原体、饮食不洁和食物过敏等。
在了解病因的基础上,要采取正确的饮食护理措施,给孩子提供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品和油腻食物。
在小儿腹泻期间,孩子容易失水,因此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家长可以给孩子喝水、果汁或含电解质的饮料,以帮助孩子补充体液。
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如腹泻次数、粪便性状和是否出现发热等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2. 正文2.1 儿童腹泻的原因儿童腹泻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和饮食不当等因素。
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如轮状病毒、腺病毒等可以引起小儿腹泻。
细菌感染也是导致儿童腹泻的常见原因,例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感染会引起腹泻症状。
寄生虫感染也是小儿腹泻的原因之一,如钩虫、蛔虫等寄生虫会导致胃肠道感染,引起腹泻。
除了感染因素外,饮食不当也可能成为儿童腹泻的原因。
例如食用过多生冷食物、油腻食物、辛辣食物等,都可能刺激胃肠道,导致腹泻发生。
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护理效果观察

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护理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在2007年1月-2011年4月间到我院诊治的73例小儿感染性腹泻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儿采用舒适型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将所得实验数据记录。
结果:观察组38例患儿中,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护理有效率为92.1%,对照组35例患儿中,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护理有效率为74.3%。
结论:在对小儿感染性腹泻患者实行治疗的过程中,对其采用舒适型护理方法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感染性腹泻舒适型护理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92-01感染性腹泻主要是指由于各种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感染所导致的肠道炎症,由此引发腹泻,对于患儿产生较大的影响。
此种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恶心、食欲不振、全身不适、大便次数增多等,严重影响到了患儿的正常生活和健康成长。
因此,对于此种疾病,临床医生要及时给予患儿对症治疗,以缓解患儿的痛苦,并促进患儿病情的改善。
而在对患儿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患儿舒适型护理的效果更为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儿发生并发症的机率,实现其病情的快速改善[1]。
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感染性腹泻患者,对其在治疗过程中采用舒适型护理方法护理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所得实验数据记录。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07年1月-2011年4月间到我院诊治的73例小儿感染性腹泻患者,其中,男性40例,年龄在7个月-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岁,女性33例,年龄在11个月-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岁,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诊断为感染性腹泻,需要及时的对症治疗。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儿采用舒适型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将所得实验数据记录。
小儿腹泻的治疗与护理

小儿腹泻一、定义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呕吐为主要症状,并造成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的临床综合征。
6个月~2岁婴幼儿的发病率较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腹泻病可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两大类。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1.病因(1)感染因素分肠道内和肠道外感染。
①肠道内感染:常见的有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等。
细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能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分为四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及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空肠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产气荚膜杆菌、耶尔森菌等均可引起感染性腹泻。
病毒感染主要有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因;其次有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小圆形病毒中的诺瓦克病毒、冠状病毒、星状及杆状病毒等。
②肠道外感染:婴幼儿在消化道外感染(如中耳炎、咽炎、肺炎)时也可并发腹泻。
过去认为是肠外感染引起的腹泻,现在很多情况下发现肠道内也有该病原感染的存在。
(2)饮食因素如饮食过量、加辅食过快、突然改变食物的性质等。
(3)其他因素如牛奶过敏引起的过敏性腹泻、由于双糖酶缺乏引起的糖原性腹泻、药物过敏引起的腹泻及气候突变不适应所致的腹泻等。
2.发病机制(1)细菌及病毒的致病作用①细菌黏附在肠黏膜上繁殖,如大肠埃希菌有含丝状膜蛋白的纤毛,可附着在肠黏膜上,并可通过其运动穿透覆盖在肠黏膜上的黏液胶层,而损伤肠黏膜的微绒毛,影响其吸收功能。
②某些细菌如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可产生耐热及不耐热的毒素,分别激活腺苷酸及鸟苷酸环化酶,通过一系列作用兴奋细胞膜上的蛋白激酶,而促进Cl-分泌,抑制Na+吸收。
另一些细胞毒素则可直接损伤肠黏膜细胞,影响其功能。
③微生物的侵袭性:轮状病毒、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可侵袭肠黏膜,引起其结构破坏、功能不全。
(2)婴幼儿胃肠道抵抗力差,代谢旺盛,消化系统负荷重,而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消化酶活力差,神经体液调节功能较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治疗观察和护理
总结1500例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对于小儿腹泻应密切观察病情,掌握补充液体的量和速度,同时重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有利于感染性腹泻患儿康复。
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均能收到满意的治疗护理效果。
Abstract:To summarize 1500 cases of infantile diarrhea treatment and nursing methods for infantile diarrhea,close observation should be added,master volume and velocity of liquid,at the same time pay attention to diet nursing,medication nursing,health education and nursing,rehabilitation of children with diarrhea is conducive to infection.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 can receive satisfactory therapeutic and nursing care effect.
Key words:Children;Infection;Diarrhea;Treatment;Nursing
腹泻是临床常见疾病,小儿发病率较高,尤其是2岁以下幼儿,发生于秋冬季节的腹泻大多为病毒性腹泻[1]。
本文以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治疗资料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860例腹泻患儿,随机抽取1500例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患儿,男女分别790例、710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年龄(5.6±
2.5)个月。
所有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症状,如大便稀糊、腹部疼痛等,部分患儿伴随呕吐、恶心、头痛、发热、畏寒等症状。
小部分患儿出现脓血症状,大便次数4~6次/d,伴随尿液少、口干舌燥、四肢酸软等症状,高热患儿严重者可出现惊厥症状,由于失水严重,导致脱水症状,电解质紊乱,甚至出现休克现象。
所有患儿均经退热、纠正酸碱平衡、营养支持、补液以及抗病毒等常规治疗,同时实施临床护理,最后,1500例患儿均康复出院。
1.2典型病例性别:男;年龄:1.5岁;临床症状:呕吐、腹泻、发热;病程:3d。
经身体检查发现,患儿的体温为38.7℃,皮肤较为干燥,呼吸急促,唇色桃红,有嗜睡症状,眼眶轻微凹陷,前囟凹陷,精神反应差,伴腹胀,经动脉血气监测发现,患儿为代谢性酸中毒及低血钾情况,随即进行纠正酸碱平衡静脉补液、补钾、补钙等治疗,遵医嘱调节输液速度。
在患儿神厥穴部位,贴上腹泻贴,针对患儿实际情况,进行护理,无不良反应发生,共住院治疗6d,康复出院。
2 护理方法
2.1病情观察患儿入院后,严密观察患儿的体征变化及病情发展趋势,观察患儿的皮肤、体温、血压、脉搏、呼吸、面色、神志等,做好病情记录[2]。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判断患儿是否出现酸中毒症状,观察患儿呼吸频率是否加快、口唇颜色是否为桃红色、是否出现嗜睡症状、精神是否萎靡,哭时是否有泪,眼眶是否凹陷,前囟是否凹陷,以判断脱水情况。
2.2病情记录严密观察患儿的答辩情况,包括大便的量、性状、气味、颜色及次数等,向医生汇报患儿的病情,并向患儿家长说明大便标本如何留取,对患儿的大便标本进行培养和检查。
观察患儿有无出现酸中毒症状、低血钾症状等,若患儿体温较高,应对患者进行降温处理,采用物理降温方式,降低患儿体温,保持患儿衣物干爽。
2.3输液护理按照医生的医嘱,对患儿进行补液治疗,若患儿腹胀较严重,出现上吐下泻症状,应对患儿进行静脉补液治疗,纠正患儿的酸碱失衡症状,确保患儿水电解质平衡[3]。
可根据患儿的病情决定输液速度,严格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如果有改善,可适当调整输液速度。
可选择双歧杆菌进行口服治疗,若患儿小于1岁,给予0.5g/次,若患儿1岁~3岁,给予1.0g/次,3次/d。
服药时应避免水温过高,以免影响药效发挥。
也可用蒙脱石粉口服,应在空腹时进行口服,还可用蒙脱石粉进行灌肠,灌肠时应尽量保留15~30min。
2.4饮食护理如果患儿呕吐症状较为严重,应暂禁食4~6h,尽快恢复母乳及原来已经熟悉的饮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也可给予少量乳制品或米糊,但不可给予辅食。
直至患儿腹泻次数明显减少,再给予白粥、面条等食物,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患儿的饮食量,直至达到正常标准,但应坚持少量多餐,避免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包括牛奶或豆浆等食物,防止患儿肠道胀气[4]。
2.5皮肤护理保持患儿的臀部卫生,在患儿大便后,应及时清洗会阴部、肛周部,保持臀部卫生,确保患儿皮肤干燥,避免出现”红臀”现象[5]。
及时更换尿布,尽量选择吸水性较好、较柔软的尿布,若患儿出现”红臀”现象,可在发红皮肤涂上百多邦1%,同时采用神灯进行照疗,时间一般为20~30min,也可涂鞣酸软膏于臀部。
2.6感染护理为了防止感染,应做好消毒工作和隔离工作。
病毒性腹泻主要由于感染病毒所致,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在患儿呕吐或大便后,应妥善处理患儿的排泄物,保持病房卫生,定时对病房进行消毒处理,对于患儿的尿布、玩具及餐具等,应及时进行清洁,然后再进行消毒[6]。
采用三氧消毒机净化室内空气,注意通风,为患儿进行护理,前后都要彻底清洁手部,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情况。
2.7健康教育向患儿家长讲解关于病毒性腹泻的相关知识,如预防方法、治疗方法等,让家长做好预防措施,防止感染[7]。
3结论
病毒感染性腹泻主要由病毒感染所致,对于此类患儿,医护人员应及时留取大便标本,进行标本培养和检查,为患儿的治疗提供治疗依据。
在为患儿实施护理服务时,应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根据医生要求给予补液治疗,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避免出现酸碱平衡失调,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另外,还应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避免交叉感染情况,以免患儿病情恶化。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感染性腹泻患儿提高了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本组病例在我院进行积极治疗和抢救,经过精心地护理,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治愈率100%。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293
[2]徐诚玲,袁宁,李鹏.小儿轮状病毒腹泻55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6):6447.
[3]徐诚玲,袁宁,李鹏.小儿轮状病毒腹泻55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02(26):308-309.
[4]刘丽英,张秀,谭文辉.感染性腹泻患儿静脉补液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刊,2010,10(11):74-75.
[5]周晓华.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08(01):92-93.
[6]刘志刚.36例感染性腹泻患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12(02):216-217.
[7]李珍钰.28例感染性腹泻患儿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06(14):120-121.编辑/许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