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
GPS简介

如左下图所示,接收端以三颗卫星的信号,可以计算本身的位置A 点。如果三颗卫星信号都有相同的误差,仍然可得一個位置(DEF 中的一点),此位置是错误的位置,会影响定位。 所以第四颗卫星有以下两个作用: 1校正卫星时钟,避免误差产生错误的位置干扰。 2确定三个球面交接处的两个点那个才是真的位置。 到此,通过四颗卫星就可完成定位。
当然,AGPS也有一定的限制: 1 必须有蜂窝网络(GRRS/EDGE/CDMA等)的支持用以数据传输,对一般用 户而言可能需要为此支付一定的数据流量费用 2 必须有AGPS位置服务器的支持 3 与GPS一样,仍无法完美解决室内(室内无法接收GPS信号)定位的问题。
GPS定位、GSM蜂窝基站定位、AGPS定位是目前最流行的三种定位方式。 AGPS定位基于GPS,却又借助蜂窝网络避免了GPS定位的两大软肋,无疑是 最具竞争力的一种定位方案。随着3G时代的到来,数据传输速度越来越快, 资费也越来越便宜,AGPS定位必会被广泛使用。
GPS简介
1 GPS 基础知识 2 GPS 定位原理 3 影响GPS定位因素 4 GPS启动方式 5 AGPS的应用
GPS 基础知识
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 球定位系统)的简称。它是由美国发射运行 的卫星系统,包含了27颗能持续发送地理 位置海拔高度和时间信号的卫星,24个正 常使用,3个备用,这些卫星平均分布运行 在六个轨道上。在任意时刻在水平线以上 最少有4颗卫星,最多有11颗卫星,所以 GPS定位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一般来说, 在地面上的GPS接收器能接收5~12个卫星 信号,而为了获得地面上的定位坐标, GPS导航至少需要4个卫星信号,三个用来 确定GPS接收器的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 第四个则提供同步校正时间。全球定位系 统由三部分构成:空间GPS卫星星座、地 面监控系统、用户GPS信号接收机。我们 通常所说的GPS, 就是第3部分。
gps名词解释

gps名词解释GPS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缩写,是一种通过卫星系统为用户提供精确的地理位置和导航信息的技术。
它主要由卫星系统、地面系统和用户终端三个部分组成。
卫星系统是GPS的核心部分,由一组高度约为20200公里的卫星组成,它们按照一定轨道分布在地球上空,每一颗卫星周期性地通过无线电信号向地面发送时间和位置信息。
地面系统是用来控制卫星运行和维护其正常运行的设施和设备。
地面系统监测和控制卫星运行轨迹,对卫星进行时钟校准、导航系统状态监测等,并通过地基天线与卫星进行通信。
用户终端是使用GPS系统的设备,包括GPS接收机和相关软件。
GPS接收机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计算出用户的地理位置和导航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传输给用户。
GPS在实际应用中有多种功能。
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定位,通过GPS可以精确地确定地球上的位置。
它可以提供准确的经度、纬度和海拔信息,使用户能够快速和准确地确定自己的位置。
除了定位功能,GPS还可以提供导航功能。
用户在设备上设置目的地,GPS可以提供最佳的导航路线和方向,指导用户到达目的地。
它可以通过语音提示、地图显示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导航信息,使用户能够轻松地导航到目的地。
此外,GPS还可以用于时间同步。
由于GPS卫星上有高精度的原子钟,通过接收GPS信号,可以精确地同步设备的时间。
这在许多领域都非常重要,如通信、金融、天文学等。
综上所述,GPS是一种通过卫星系统为用户提供精确的地理位置和导航信息的技术。
它通过卫星系统、地面系统和用户终端三个部分相互配合,实现定位、导航和时间同步等多种功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GPS_百度百科

GPS_百度百科一、GPS的基本概念和原理GPS,全称为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技术。
它由一系列的卫星、地面控制站和用户设备组成,能够准确测量地球上任意点的位置坐标,并提供导航、定位等功能。
GPS的原理主要基于三个方面:卫星发射的信号、接收器接收的信号和测量时间。
首先,GPS系统中有24颗卫星(包括备用卫星),它们通过人造卫星轨道在地球上的分布。
这些卫星以恒定速度绕地球旋转,每颗卫星每天都会固定几次跟踪站的位置,并通过无线电信号发送卫星的位置信息。
其次,GPS接收器位于地面或者其他移动设备中,用来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
接收器会接收到至少四颗卫星的信号,并通过测量信号的传播时间来计算接收器到每颗卫星的距离。
通过将这些距离进行三角测量,GPS接收器能够确定接收器所在的位置。
最后,GPS接收器需要测量时间来确定信号传播的速度,并精确计算出定位信息。
GPS接收器内置一个高精度的原子钟,用来测量信号传播的时间。
接收器通过比较卫星发射信号的时间和它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来计算信号的传播时间,从而得出定位信息。
二、GPS的应用领域GPS的应用广泛,涵盖了几乎所有与位置有关的领域。
下面简要介绍几个主要的GPS应用领域:1.车辆导航和交通管理:GPS可以实时导航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提供最佳路线和交通信息,并帮助交通管理部门监控交通流量和疏导交通。
2.航海和航空:GPS已经成为航海和航空领域的重要工具,可用于船舶和飞机的导航定位、航线规划等。
3.军事应用:GPS最初是作为军事导航系统而研发的,现在仍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用于战术导航、目标定位、军事通信等。
4.地质勘探和测绘:GPS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地球表面位置坐标,因此在地质勘探、测绘和地质灾害预警等方面有重要应用。
5.环境监测和气象预测:GPS可以用于监测大气湿度、气压和大气延迟等数据,从而提供准确的气象预测和环境监测。
GPS简介

(一) 什么是GPS ? 什么是GPS
1. GPS是英文缩写词“NAVSTAR/GPS” PS是英文缩写词 是英文缩写词“
的简称,全名是“NAVigation 的简称,全名是“NAVigation System Timeing And Ranging / Global ystem”,即 Positioning System”,即“授时与测 距的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 距的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
φ’(k,j1,i)
φ’(k,j2,i)
用φ’(k,j1,i)- φ’(k,j2,i)作观测值 φ’(k,j1,i)- φ’(k,j2,i)作观测值
(三)GPS是怎样工作的? 是怎样工作的? )GPS是怎样工作的
GPS系统构成 1. GPS系统构成
A.空间部分 A.空间部分 - GPS卫星 B.控制部分 B.控制部分 - GPS 用于跟踪和管理卫星 的主控站和监控站 C.用户部分 C.用户部分 - 用于接收,解码,处理GNSS 用于接收,解码,处理GNSS 卫星数据的接收机
φ’(k,j,i)= (f/c) ρjk +fδtk-fδt j+(f/c)δρtrop+(f/c)δρion+N(k,j,1)
N(k,j,1)称为初始 N(k,j,1)称为初始整周模糊度
Rk
2.差分及相对定位
由于在载波相位观测方程中,含有接受 由于在载波相位观测方程中, 机钟差、卫星钟差、对流层折射、 机钟差、卫星钟差、对流层折射、电离层时 使得难以直接利用载波相位观测值。 延,使得难以直接利用载波相位观测值。但 在这些观测值之差中, 在这些观测值之差中,就有可能消除某些因 素的影响, 素的影响,使得高精度的相对定位成为可能
GPS 简介
GPS操作规程

GPS操作规程引言概述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通过卫星技术来确定地理位置的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车辆导航等领域。
正确操作GPS设备对于确保位置信息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GPS操作规程,匡助用户正确操作GPS设备。
一、启动GPS设备1.1 确保设备处于开启状态:按下电源按钮或者开关,等待设备启动。
1.2 检查卫星信号:在开阔地带或者室外,等待设备连接卫星信号。
1.3 确认位置信息:在设备显示屏上查看当前位置信息,确保准确性。
二、设定目的地2.1 输入目的地地址:使用设备上的键盘或者触摸屏输入目的地的地址信息。
2.2 设置导航模式:选择驾车、步行或者其他导航模式,根据需求设定。
2.3 确认路线:查看设备显示的推荐路线,确认是否符合需求。
三、导航过程3.1 尾随导航指示:在驾驶或者步行过程中,遵循设备上显示的导航指示。
3.2 避开交通拥堵:根据设备提示,选择绕行道路避开交通拥堵区域。
3.3 更新位置信息:在行驶过程中,设备会不断更新位置信息,确保导航准确性。
四、终止导航4.1 到达目的地:当到达目的地时,设备会提示到达,确认到达后终止导航。
4.2 关闭设备:在不需要导航时,及时关闭设备以节省电量。
4.3 清除历史记录:根据需要清除设备上的历史记录,保护个人隐私。
五、注意事项5.1 避免遮挡天线:在使用GPS设备时,避免遮挡天线,确保设备正常连接卫星信号。
5.2 定期更新地图:定期更新设备上的地图数据,以确保导航准确性。
5.3 注意安全驾驶:在驾驶过程中,不要盯着设备屏幕,注意安全驾驶。
结语正确操作GPS设备对于获取准确的位置信息至关重要。
遵循以上GPS操作规程,可以匡助用户正确、高效地使用GPS设备,确保导航准确性和安全性。
希翼本文对读者有所匡助。
GPS的基本知识

• 主控站作用: 搜集各个监测站所测观察值、环境要素等数据
,计算每颗GPS卫星旳星历、时钟改正量、状态数据、以及信号 旳大气层传播改正,并按一定旳形式编制成导航电文,传送到 主控站:另外还控制和监视其他站旳工作情况并管理调度GPS卫 星。
• 注入站作用: 将主控站传来旳导航电文,分别注入到相应旳
一、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
• 共有24颗GPS工作 卫星构成GPS卫星星 座。
• 地球上任何地方、 高度角在15以上旳 空间,可同步观察到 4~12颗卫星,卫星分 布在6个面相对于地 球赤道面倾斜角为 55旳近圆形轨道面 上,高度距地面约 2.02万km。
GPS星座示Βιβλιοθήκη 图GPS卫星基本功能 : ——接受和储存由地面监控站发来旳跟踪监测信息; ——受地面监控站旳指令,调整卫星姿态和启用备用卫星; ——进行必要旳数据处理工作; ——经过星载旳高精度原子钟提供精密旳原则时间; ——向用户广播GPS信号。
码信号到达GPS接受机旳传播时间乘以光速所得旳距离。
• 因为伪距观察量所拟定旳卫星到测站旳距离,都不可防止地会 具有大气传播延迟、卫星钟和接受机同步误差等旳影响。
• 为了与卫星和接受机之间旳真实几何距离相区别,这种具有误
差影响项旳距离观察,一般称为“伪距 ”,并把它视为GPS定位
旳基本观察量。
• 伪距法单点定位:就是利用GPS接受机在某一时刻,同步测定
三、顾客设备部分
顾客要实现利用GPS进行导航和定位旳目旳,还需要GPS接 受机,即顾客设备部分。
• 顾客设备部分作用:接受GPS卫星发射旳信号,取得必要旳
导航和定位信息及观察量,经数据处理后取得观察时刻接受机 旳位置坐标。
顾客设备部分主要由GPS接受机硬件和数据处理软件构成。
GPS知识简介

存点方法:
向下按住鼠标键找到存点页面,当鼠标键下按后,当前的点作为新标定的航路点。对此航路点可以自动编号,也可以用字母或中文命名。依次可以完成其它点的标定与保存。利用“查找菜单”能够查到亿标定的信息。
(四)目标点的导航
GPS能够对已经存储的航路点用地图页面或导航页面可以完成导航,并到达的目的地。
2..电源键:
按下并保持,可以开机或关机。
4.缩放键:
按下并保持,当在地图页面时放大或缩小比例尺。
5.查找键:
按下后放开,访问查找菜单。
(二)常见名词含义
1.航 点:GPS接收机所有的点,都可以称为航点。
2.航路点:由使用者自行设定的航点。
3.航 线:依次经过若干航点的由使用者自行编辑的行进路线。
求出DX,DY,DZ,DA,DF:
利用WGS84坐标系的X、Y、Z及A、F值减去我国坐标系的对应值,得出实现坐标系统转换的五个参数。(应算出WGS84与北京和西安坐标系两套参数。)
参数验证:
参数计算之后必须对其进行验证。即在应用区域内选择5个以上水准点进行实测,实测值与测绘部门提供的理论值对比,如果最大误差不大于15米,平均误差不大于10米,计算的参数可用,否则重新计算或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
⑶沿着要测量的区域边界走出一个闭和轨迹。
⑷回到起点后,用鼠标键选择“结束”按钮确认,仪器会自动计算出闭合轨迹所围成的面积。见图5-30(b)、图5-30(c)
⑸如果没有走完闭合曲线就选择了“结束”按钮,计算的面积为已走过的航迹和这条连线所围成的面积。
注意:GPS只有在定位的状态下用航迹测面积方法得到的结果才准确。测定的区域越大,计算的面积才准确。
⑸上下移动光标选择(0—9)中所需要的数字或字符,完成“中央子午线值”的输入。
GPS大全

目录1. 什么是GPS2. GPS入门术语大全3. Gps应用基础知识4. GPS核心芯片介绍,选GPS还要看芯片!!5. GPS 的热启动冷启动和温启动6. 购买GPS时要知道的性能指标7. 关于GPS“三代芯片”8. GPS的种类介绍,让我们了解GPS。
9. 目前常用的GPS定位导航软件简介10.新手必读 GPS购买和应用问题汇总11.GPS系统的特点——七点总结!12.导致GPS定位误差的各种因素13.GPS如何定位14.GPS使用指北析解15.GPS常见问题指南一、什么是GPS全球定位系统(GPS)是本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是美国独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
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3月,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
全球定位系统由三部分构成:(1)地面控制部分,由主控站(负责管理、协调整个地面控制系统的工作)、地面天线(在主控站的控制下,向卫星注入寻电文)、监测站(数据自动收集中心)和通讯辅助系统(数据传输)组成;(2)空间部分,由24颗卫星组成,分布在6个道平面上;(3)用户装置部分,主要由GPS接收机和卫星天线组成。
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特点:(1)全天候;(2) 全球覆盖;(3)三维定速定时高精度;(4)快速省时高效率:(5)应用广泛多功能。
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用途:(1)陆地应用,主要包括车辆导航、应急反应、大气物理观测、地球物理资源勘探、工程测量、变形监测、地壳运动监测、市政规划控制等;(2)海洋应用,包括远洋船最佳航程航线测定、船只实时调度与导航、海洋救援、海洋探宝、水文地质测量以及海洋平台定位、海平面升降监测等;(3)航空航天应用,包括飞机导航、航空遥感姿态控制、低轨卫星定轨、导弹制导、航空救援和载人航天器防护探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PS卫星分布在 6 个轨道平面内,每个轨道分布有 4 颗卫星,各轨道平面升交点的赤经相差 55 度。
轨道倾角为 55 度,各轨道平面之内相距 60 度,在距地球 20200 公里的高空中运行。
GPS与INS(惯性导航)按综合深度可分为松散综合和紧密综合两类GPS系统属于被动式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双星导航定位系统属于主动式导航定位系统。
(填主动式或被动式)GPS的英文全称是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汉语意思是全球定位系统。
不同空间直角坐标系间的转换,布尔萨七参数模型中,七个参数分别是ZYX∆∆∆、、,mzyx,,,εεε在开普勒七参数中,椭圆长半径s a,偏心率s e,真近点角s f唯一地确定了卫星轨道的形状、大小及卫星轨道上的瞬时位置。
卫星轨道六要素有升交点赤经Ω轨道倾角i 近地点张角w 轨道长半轴a 轨道偏心率e 真近点角Mf 。
GPS的星历数据和用户定位数据都采用 WGS-84坐标系坐标系统。
电磁波的频率越小,电离层折射的影响大。
GPS信号包括载波信号测距码和导航电文等信号分量,其中测距码码又包括 C/A 码和 P 码。
导航电文主要包括卫星星历、卫星钟改正参数时间系统工作状态信息以及由C/A码确定P码的交换码信息。
GPS定位建立在全球大地系统的基础上,它是以为地球质心原点与地球固连得坐标系,属于协议地球坐标系坐标系。
GPS网的基准包括位置基准、方位基准和尺度基准。
为了描述卫星之间的几何关系,引入了几何精度因子的概念。
它反映了由于几何关系的影响造成的测量精度与用户位置间的比例系数,与坐标系的无关选择。
(填有关或无关)在GPS定位中,影响测量的偏差可以分为与卫星有关的偏差、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与接收机有关的偏差三类。
根据GPS/INS组合导航系统中GPS与INS两系统间的信息交换的深度可以把组合系统的功能结构分为非耦合方式、松组合方式、紧组合方式。
GPS系统主要由卫星星座地面控制系统接收机三大部分组成。
GLONASS系统采用频分多址技术,采用 BPSK 调制方式。
黄极是指通过天球中心,且垂直于黄道面的直线与天球的交点其中靠近北天极的叫北黄极,靠近南天极的叫南黄极。
中国目前使用的大地坐标系主要是 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坐标系和 1954北京坐标系坐标系。
GPS中使用了两种伪随机码,一种是用于分址、收铺卫星信号、粗测距、具有一定抗干扰能力的粗码,称为 C/A码;另一种是用于分址、精密测距、具有更强抗干扰能力的精码,称为 P码。
按所选参考点不同,定位方法可分为单点定位和相对定位,按接收机所处状态不同,定位方法可分为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
根据GPS提供的信息,可以进行伪随机码测量和载波相位测量。
按观测量的不同,GPS定位的观测方法可分为伪随机码相位观测和载波相位观测。
公式PDOP=(q11+q22+q33)的开方中,PDOP为位置精度衰减因子。
GPS的地面控制部分由主控站监测站注入站通信和辅助系统组成,主要任务是跟踪所有的卫星以进行、、和。
欧洲Gallieo系统的服务等级分为单独系统运行服务和与其他系统组合运行服务两种。
假设卫星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是地球对它的引力,卫星在这种引力场下的无摄运动又称为开普勒运动,其规律可以通过来开普勒定律描述。
恒心时是以春分点为参考点,由春分点周日视运动确定恒星日。
5,GPS 的星历数据和用户定位数据都采用 WGS-84 坐标系统。
GPS中使用两个载频可以对电离层产生的延迟误差进行双频修正。
导航电文是卫星以二进制码的形式发送给用户的导航定位数据,又称为数据码,它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卫星的星历、时钟改正、电离层延迟工作状态信息和C/A码转换到捕获P码的信息、全部卫星的概略星历。
波源和接收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接收者收到的信号频率和波源发出的频率之间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多普勒频移,其中频率之差根波源频率与相对运动速度有关。
GPS卫星的主要误差包括卫星星历误差卫星钟的钟误差相对论效应,信号传播的主要误差包括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多路径误差。
与接收机有关的误差主要包括接收机钟的钟误差接收机的位置误差天线相位中心误差几何强度误差等。
GPS系统主要由卫星星座地面控制系统接收机三大部分组成。
中国第一代北斗导航系统属于主动式式导航系统,它由空间卫星地面中心站和用户设备三大部分组成。
天球坐标系的原点在地球质心,地球地心坐标系的原点在地球质心,地球参心坐标系的原点在选定的大地原点。
历书时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基准;原子时以位于海平面的铯原子电磁波振荡能级跃迁辐射的为基准;协调时在时间服务工作中把原子时的秒长和世界时的时刻结合起来的一种时间。
GPS信号传播中电离层折射的影响白天比晚上大,冬天比夏天小;卫星的高度角越小,对流层折射的影响越大。
GPS卫星发射信号时先将编码脉冲调制到伪随机码上进行扩频,再对L波段的载频进行 BPSK码调制,然后由卫星天线发射出去。
按观测量的不同,GPS定位的观测方法可分为伪随机码相位观测和载波相位观测;按所选参考点不同,定位方法可分为单点定位和相对定位,按接收机所处状态不同,定位方法可分为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
伪随机码测距,就是利用接收机产生的本地码与卫星播发的随机码进行相关运算,通过测量本地码的最大值的位置来测定信号的随机码,从而得到卫星至接收机的距离观测值。
与用户接收设备有关的主要误差包括接收机钟差接收机位置误差天线相位中心误差和几何强度误差。
接收机的检验内容包括一般检视、通电检验和实测检视。
在GPS定位中,影响测量的偏差可以分为与 GPS卫星有关的偏差、与观测有关的误差、与观测站有关的偏差三类。
GLONASS系统采用 FDMA 多址技术,它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
开普勒第一定律:卫星运行轨道是一个椭圆,它的一个焦点与地球的质心重合,开普勒第二定律:卫星的地心径向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按照所使用信号的种类和精度GPS用户接收机可以分为 P码接收机和 C/A 码接收机。
按观测量的不同,GPS定位的观测方法可分为伪随机码相位观测和载波相位观测;按所选参考点不同,定位方法可分为单点定位和相对定位,按接收机所处状态不同,定位方法可分为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
常见的选星算法包括最佳几何精度因子法最大失段四面体体积法最大正交投影法和综合法。
在GPS定位中,影响测量的偏差可以分为与接收机有关的偏差、与卫星有关的误差、与信号传播有关的偏差三类。
1GPS/INS组合导航系统中紧组合方式中,INS利用GPS信息对常规的惯性误差源进行连续校正,使INS误差连续得到补偿;GPS接收机利用INS提供的信息,在载波和码环路中使用INS速率辅助,实现自适应窄带跟踪,宽带捕获。
两者在充分交流信息的基础上,提高了系统的容错性能。
天球坐标系与地球自转无关(有关、无关),便于描述卫星(地面点、卫星)的位置。
GPS 时间系统采用原子时ATI秒长作为时间基准。
卫星星历是描述卫星运动轨道的信息,一般有广播星历和精密星历。
在实时导航定位中应用的是广播星历。
GPS 的网形设计中通常有点连式、边连式、边点混合连式、网连式、三角锁连式、导线网连式,还有星形布设。
在 GPS 定位结果中,所显示的 B、L、H 是以 WGS-84 坐标为基准的,该坐标系是一种协议(理论、协议)坐标系。
DOP 在GPS 定位中是指精度因子,我们常用的四个DOP值分别是HDOP、VDOP、 PDOP 和 TDOP 。
开普勒六参数中,其中近地点角距表示了开普勒椭圆在轨道平面上的定向。
数据处理可分为两大部,先进行基线向量解算,进而是 GPS网平差。
在GPS数据传输时进行数据分流,生成四个数据文件:观测值文件、载波相位文件、电离层参数文件和测站信息文件。
通常使用的GPS测量的作业模式静态定位快速静态定位准动态定位和实时动态定位等。
单点GPS差分按基准站发送的信息方式来分,可以分为位置差分、载波差分和载波相位差分。
按接收机的载波频率分类,可得到接收机分为单频接收机和双频接收机两类。
依据测距的原理,GPS定位原理与方法主要有伪距定位、载波定位和差分定位。
有效观测卫星:在各时段中观测,观测时间符合规定的卫星,为有效卫星。
GPS导航:利用GPS来确定航体运动到什么地方和向哪个方向运动的意思。
GPS用户政策:GPS系统将对有适当装备的用户提供三维导航和测地定位、三维测速和高精度授时,该精度将同时发射两种导航精度信息允许进行两种精密等级的定位,从精密定位(PPS)中可以获得高精度,从标准定位服务(SPS)可以获得较低精度。
GPS 基准:GPS 基准通常指的是位置基准、方位基准和尺度基准。
GPS时间系统:GPS采用了一个独立的时间系统作为导航定位结算的依据,称为GPS时间系统,简称GPS实历其中GPS时是由GPS星载原子钟和地面监控站原子钟组成的一种原子时系统,与国际原子时保持有19秒的常熟差,并在GPS标准历元1980年1月6日零时与UTC保持一致。
协议地球坐标系:确定地球为椭球体,将坐标系原点建立在地球的质心,X轴指向精度零点,Z轴同国际协议地极CIP的极轴重合。
采用标准的国际米作为测量的基本单位。
地理坐标系:地理坐标系是载体水平方位的基准,原点位于载体质量中心在地球表面的投影点,Z轴沿地心与坐标原点的连线并指向天顶,垂直于当地水平面,X、Y在当地水平面内,分别指东和指北,三轴构成右手坐标系。
参心坐标系:各个国家和地区根据实际需求建立了本国的大地坐标系,通过选用一个大小与地球相近、与本国或地区最为接近的椭球作为基本参考面,选择一个参考点作为大地测量的参考点,按椭球体短轴与地球自转轴相平行,椭球面与本地区的大地水准面密合德条件,将椭球体在地球内部的位置和方向确定下来,这样建立的坐标系称为参心坐标系。
开普勒定律第一定律:卫星运行轨道是一个椭圆,该椭圆的焦点与地球质心重合。
第二定律:卫星的地心向径,即地球质心与卫星质心间的距离向量,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第三定律:卫星运动周期的平方与轨道椭圆长半轴的立方之比为一常数。
该常数等于地球引力常数GM的倒数。
整周未知数:在载波相位测量时通过测量接收机振荡器所产生的参考载波信号与接收到的卫星载波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只能测定其不足一整周的小数部分,载波相位变化的整周数存在一定的未知性,其中这个整周的待定值就是整周未知数,也叫整周模糊度。
多径误差:在卫星测量中,如果测站周围的反射物所反射的卫星信号(反射波)进入接收机天线,它将直接来自卫星的信号(直接波)产生的、干涉,从而导致观测值偏离真值,产生误差,这种无耻叫做多径误差。
BPSK调制:在BPSK调制器中,输入数据引起载波相位的离散变化。
数据“1”不引起变化(0°),数据“-1”引起180°相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