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排反应-药物合成反应

合集下载

药物合成反应重要人名反应整理

药物合成反应重要人名反应整理

反应:羧酸银盐和溴或碘反应,脱去二氧化碳,生成比原反应物少一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反应:用氯化亚铜或溴化亚铜在相应的氢卤酸存在下,将芳香重氮盐转化成卤代芳烃;反应:将上面改为铜粉和氢卤酸;反应:将芳香重氮盐转化成不溶性的重氮氟硼酸盐或氟磷酸盐,或芳胺直接用亚硝酸纳和氟硼酸进行重氮化,此重氮盐再经热分解有时在氟化钠或铜盐存在下加热,就可以制得较好收率的氟代芳烃;合成:醇在碱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存在下与卤代烃反应生成醚;合成:将氨先制备成邻苯二甲酰亚胺,利用氮上氢的酸性,先与氢氧化钾生成钾盐,然后与卤代烃作用,得N-烃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肼解或酸水解即可得纯伯胺;反应:用卤代烃与环六亚甲基四胺乌洛托品反应得季铵盐,然后水解可得伯胺;反应:用甲酸及其铵盐可以对醛酮进行还原烃化,得各类胺;反应:卤代芳烃与芳香伯胺在铜或碘化铜及碳酸钾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可得二苯胺及其同系物;反应:在三氯化铝催化下,卤代烃及酰卤与芳香族化合物反应,再环上引入烃基及酰基;芳基化反应:芳基自由基可与烯反应,引致烯键的碳原子上;反应:芳香自由基与过量存在的另一芳香族化合物发生取代反应,得到联苯;方向自由基的来源主要有三种:最常用重氮离子的分解;其次为N-亚硝基乙酰苯胺类及芳酰过氧化物的分解反应:腈类化合物与氯化氢在Lewis酸催化剂ZnCl2的存在下与具有烃基或烷氧基的芳烃进行反应可生成相应的酮亚胺,在经水解则得具有羟基或烷氧基的芳香酮;反应:将具有羟基或烷氧基的芳烃在三氯化铝或氯化锌催化下与氰化氢及氯化氢作用生成相应芳香醛的反应;反应:以N-取代的甲酰胺化试剂在氧氯化磷作用下,在芳核或杂环上引入甲酰基;反应:将酚及某些杂环化合物与碱金属的氢氧化物溶液和过量的氯仿一起加热形成芳醛的反应;反应和Dieckmann反应:羧酸酯与另一分子具有α-活泼氢的酯进行缩合的反映称为Claisen缩合;若两个酯在同一分子之内,在上述条件下可发生分子内缩合,得环状β-酮酸酯,此反应称为Dieckmann反应;缩合:含有α-活泼氢原子的醛或酮,在碱或酸的催化下发生自身缩合,或与令一分子的醛或酮发生缩合,生成β-羟基醛或酮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易脱水生成α,β-不饱和醛酮;反应:芳醛与含有α-活泼氢的醛、酮之间的缩合;芳醛和脂肪醛、酮在碱催化下缩合生成β-不饱和醛酮的就反应;缩合:甲醛在碱的催化下,可与含有α-活性氢的醛、酮进行醛醇缩合,在醛、酮的α-碳原子上引入羟甲基,产物是β-羟基醛或其脱水物——α,β-不饱和醛酮;反应:环和:酯环酮与α,β-不饱和酮的共轭加成产物所发生的分子内缩合反应,可以再原来环结构基础上在引入一个环;反应:烯烃与甲醛或其他醛在酸催化下加成而得1,3-丙二醇或其环状缩醛1,3-二氧六环及α-烯醇的反应;安息香缩合:芳醛在含水乙醇中,以氰化钾为催化剂,加热后发生双分子缩合生成α-羟基酮的反应;反应:醛或酮与α-卤代酸酯在金属锌粉存在下缩合而得β-羟基酸酯或脱水得α,β-不饱和酸酯的反应;反应:由有机卤素化合物卤代烃、活性卤代芳烃等与金属镁在无水乙醚存在下生成格式试剂,后者在与羰基化合物醛、酮等反应而得相应的醇类的反应;反应:芳烃在甲醛、氯化氢及无水二氯化锌三氯化铝、四氯化锡或质子酸等缩合剂的存在下,在芳环上引入卤烷基--CH2Cl的反应;反应:具有活性氢的化合物与甲醛或其他醛、胺进行缩合,生成胺甲基衍生物的反应;反应:β-芳乙胺与羰基化合物在酸性溶液中缩合生成1,2,3,4-四氢异喹啉的反应;反应:脂肪族或芳香族醛、酮类与氰化氢和过量氨或胺类作用生成α-氨基腈,再经酸或碱水解得到dl-α-氨基酸类的反应;反应:活性亚甲基化合物和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加成缩合,生成β-羰烷基类化合物;反应:醛或酮与含磷试剂——烃代亚甲基三苯膦反应,醛、酮分子中的羰基的氧原子被亚甲基或取代亚甲基所取代,生成相应的稀类化合物及氧化三苯膦,此类反应称为羰基稀化反应;反应:利用膦酸酯与醛、酮类化合物在碱存在下作用生成烯烃的反应;反应:凡具有活性亚甲基的化合物在氨、胺或其羧酸盐的催化下,与醛、酮发生醛醇型缩合,脱水得α,β-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反应:丁二酸酯或α-烃基取代的丁二酸酯在碱性试剂存在下,与羰基化合物进行缩合而得α-烷烃或芳烃亚甲基丁二酸单酯的反应;常用碱性试剂有醇钠,叔丁醇钾,氰化钠和三苯甲烷钠等反应:芳香醛和脂肪酸酐在相应的脂肪酸碱金属盐的催化下缩合,生成β-芳基丙烯酸类化合物的反应;缩合:醛或酮与α-卤代酸酯在碱催化下缩合生成α,β-环氧羧酸酯的反应;反应:共轭二烯烃与烯烃、炔烃进行环加成,生成环己烯衍生物的反应;重排:在质子酸或lewis酸催化下生成的碳正离子中,烷基、芳基、或氢从一个碳原子通过过渡态,迁移至相邻带正电荷碳原子的反应;重排:在酸催化下,邻二叔醇失去一分子水,重排成醛或酮的反应;40.二苯基乙二酮-二苯基乙醇酸型重排:α-二酮用强碱处理发生重排,生成α-羟基乙酸盐;重排:α-卤代酮在碱氢氧化钠,醇钠,HNRR’催化下脱去卤原子,重排为羧酸或其衍生物的反应;重排:α-重氮酮经加热、光解或在某些金属等催化剂作用下脱去一分子氮气后重排成烯酮的反应;烯酮经进一步反应,生成羧酸、酯、酰胺或酮;反应:酰氯与重氮甲烷反应得α-重氮酮,再经Wolff重排,生成比原来酰氯多一个碳原子的羧酸;重排:醛肟与酮肟在酸催化剂作用下重排成取代酰胺的反应;重排:氮上无取代基的酰胺用卤素溴或氯及碱处理,脱羧生成伯胺的反应;由于产物比反应物少一个碳原子,所以又称为Hofmann降解;重排:酰基叠氮化合物加热分解生成异腈酸酯的反应;反应:在酸催化下,酸和酮或醛与氨或叠氮化钠反应生成伯胺、酰胺或腈的反应;氧化:在酸催化下,醛或酮与过氧酸作用,在烃基与羰基之间插入氧生成酯的反应;重排:α-位上具有吸电子基Z的季铵盐在强碱作用下,脱去一个α活泼氢生成叶立德,然后季氮上的烃基进行分子内1,2-迁移,生成叔胺的反应;重排:苄基季铵盐在强碱催化下,重排成邻位烃基取代的苄基叔胺的反应;重排:醚类化合物经强碱处理,分子中一个烃基发生迁移,生成醇的反应;重排:烯醇或酚的烯丙基醚加热,通过3,3-σ迁移使烯丙基自氧原子迁移到碳原子上的反应;重排:1,5-二稀连二烯丙基经过3,3-σ迁移,异构化成另一双烯丙基衍生物的反应;吲哚合成:醛或酮的芳腙在适当催化剂存在下,脱氨基生成吲哚类化合物的反应;氧化:仲醇与丙酮在烷氧基铝存在下一起回流,将仲醇氧化成酮;反应:在芳香醛中,当醛基的邻、对位有羟基等供电子基团时,与有机过氧酸反应,醛基经甲酸酯阶段,最后转换成羟基;环氧化反应:反应:在氯化钯、氯化铜存在下,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使烯烃转化成醛或酮的过程;还原:芳香族化合物在液氨中用钠还原,生成非共轭二烯的反应;反应:在酸性条件下,用锌汞齐或锌粉还原醛基、酮基为甲基和亚甲基的反应;кижер-黄鸣龙还原反应:醛酮在强碱条件下,与水合肼缩合成腙,进而放氮分解转化成甲基和亚甲基的反应;反应:将醛、酮等羰基化合物和异丙醇铝在异丙醇中共热,可还原得到相应的醇,同时将异丙醇氧化成丙酮;反应:在甲酸及其衍生物存在下,羰基化合物与氨、胺的还原胺化反应;反应:酰卤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用催化氢化或金属氢化物选择性的还原为醛的反应;反应:将羧酸酯用金属钠和无水醇直接还原生成相应的伯醇,主要用于高级脂肪酸酯的还原;66.偶姻缩合:羧酸酯在惰性溶剂如醚、甲苯、二甲苯中与金属钠发生还原偶联反应,生成α羟基酮;67.脱苄反应:苄基或取代苄基与氧、氮或硫连接生成的醇、醚、酯、苄胺、硫醚等,均可以通过氢解反应脱去苄基生成相应的烃、醇、酸、胺等类化合物;反应:卤代烃、苯甲酰氯或芳基重氮盐等与乙烯基化合物的C-C偶联反应;交叉偶联反应:钯催化的有机硼化合物与卤代烃生成不对称联芳烃;。

药物合成反应 第五章 重排反应

药物合成反应 第五章   重排反应
• (1) the key intermediate of the rearrangement is the nitrogen- or sulfur ylide;
• (2) the R1 group has to be able to stabilize carbanions, so it is often an electronwithdrawing group;
反应机理
O R-C-R'
+
H+
OH
OH R-C-R'
+
-H
+
OH R-C-R' O-OCR" O
R-C-R'
O R"COO-HR R' C O NhomakorabeaO
H O
R´重排 O-O键断裂 -H+
O R-C-OR'
O
C R"
-R´´COO- ,
R3C- > R2CH- ,
>
CH 2
>
>RCH2- > CH3-
3. 从杂原子到碳原子的重排
Examples
Arndt-Eistert synthesis • 1. 反应通式
• 2. 反应机理
• 3. 应用特点 • 羧酸同系化C+1
第三节 碳原子到杂原子重排
一、Beckmann重排
OH
• 1. 反应通式
H+ O R´-C-NHR
R' C=N R
酮肟在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重排成酰胺 的反应称为贝克曼重排。
(5)拜耳-魏立格氧化重排
O RCR' + CH3COOOH

药物合成反应_第五章_重排反应

药物合成反应_第五章_重排反应

重 排
1
(CH3)3C-CH2OH
③烯烃+氢离子
-H2O H+
(CH3)3C-CH2
Wagner-Meerwein
(CH3)3C-CH=CH 2 +
Ag
(CH3)3C-CH-CH3
OCH3
H3C
Cl
④重氮盐放氮 H3C C CH2Cl (CH3)3 C-CH 3NH2 CH 3
重排的顺序:


CH3 CH3
CH2 CH2
莰烯
CH2
TsOH C6H6 H3C
CH3
CH3
CH3
CH2
CH3
CH3
反应机理:
重 排
1
Pinacol
邻二醇类化合物在酸催化下,失去一分子水重排生成醛或酮的反应,称为Pinacol重排。
反应机理:
R1
R2 R3 H C C R4 OHOH
R1
R2 R3 R3 1,2-迁移 C C R4 R1 C C R4 - H OH OHR2
O O OR Br Br Br Br O O O OR
重 排
4
Wolff/Arndt-Eistert
α-重氮酮在银、银盐或铜存在条件下,或用光照射或热分解都消除氮分子而重排为烯酮,
生成的烯酮进一步与羟基或胺类化合物作用得到酯类、酰胺或羧酸的反应称为Wolff重排。
反应机理:
R' C C N N O R
Ph CH3 Ph
Ph CH3 Ph C C CH3
Ac2O/ZnCl2
CH3 C O C Ph
CH3 Ph C O C Ph CH3
C
C
CH3

药物合成反应 第六章 重排反应

药物合成反应 第六章 重排反应

OO Ar C C OH 慢
Ar
OO Ar C C OH
Ar
OH O Ar C C O
Ar
第二节 重排反应及其在药物 合成中的应用
2. 影响因素及反应条件 (1)底物的影响—α-二酮的结构
芳香族α-二酮的重排方向,主要受取代基的种类 和在芳环上的位置的影响。芳环的对位或间位有吸电 子基时,使反应易于进行;反之,对位或间位有给电 子基时,使重排反应速度减慢;当取代基位于芳环邻 位时,均使重排反应速率减慢。
与史蒂文斯重排相似,在强碱的作用下,发生分子内的 亲电重排
第二节 重排反应及其在药物 合成中的应用
2. 影响因素及反应条件
(1)底物的影响—季铵盐的结构
最常用的是三甲胺的季铵盐 ,否则烃基上的氢原子在反应条件 下,会发生消除反应。
(2)溶剂和温度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有利于发生史蒂文斯重排;而选择极 性较大的溶剂,则有利于发生萨默莱特-豪斯重排。
第二节 重排反应及其在药物 合成中的应用
2.影响因素及反应条件
(4)温度的影响
反应温度会直接影响重排反应的收率,因此,在温 度的选择上,应对催化剂、溶剂、酮肟的结构及产物的 性质进行综合考虑
3. 应用
抗高血压药胍乙啶中间体庚内酰胺的合成:
O
H2NOH
,
1 2
H2SO4
75 80
NOH
O
H2SO4
110 140
O R C N3
-N2 R N C O
物。如
HO
O
N
O
NH2OH . HCl
N
H2SO4
第二节 重排反应及其在药物 合成中的应用
2. 影响因素及反应条件

药物合成反应》课程教学大纲

药物合成反应》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及要求]
[了解]
1. 了解卤化反应的定义。
2. 卤素对烯烃的加成。
3. 卤代反应新试剂。
[熟悉]
1. 药物合成反应课程教授内容
2. 熟悉其它官能团化合物的卤置换反应
[掌握]
1.不饱和烃卤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及常用的卤化剂。
2.烃类、羰基化合物的卤取代反应的特点、反应类型及立体化学。
3.醇、酚、醚及羧酸的卤置换反应中常用的卤化剂、反应条件及应用特点。
[教学内容]
卤化反应:
1.不饱和烃的卤加成反应
2. 烃类的卤取代反应
3. 羰基化合物的卤取代反应
4. 醇、酚和醚的卤置换反应
5. 羧酸的卤置换反应
6. 其他官能团化合物的卤置换反应
[教学重点]
2. 氮原子上的酰化反应
3. 碳原子上的酰化反应
4. 有机金属化合物在C-酰化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酰化反应的机理及常用酰化剂类型。
2.醇、酚羟基及氨基保护中常用的保护基以及在药物合成中保护基对选择性反应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 反应条件对酰化反应的影响
0.5
第七节
胺的氧化反应
0.3
第八节
其他氧化发应
0.2
第七章
还原反应
6 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一节 还原反应机理
1.5
第二节
不饱和烃的还原
1.5
第三节
羰基的还原反应。
1.0
第四节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还原反应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烃化反应的定义、类型及其在药物合成中的重要性。

药物合成反应第五章 重排反应

药物合成反应第五章 重排反应

重排反应中键的裂解和形成方式: 异裂(离子型) 均裂(游离基型) 环状过渡态(σ键迁移型)
离子型重排反应: 1.阴离子型重排(亲核重排)
C— A— Y Z -Y C— A Z C— A — Z
2.阳离子型重排(亲电重排)
X— B— C Y -Y X— B— C B— C X
3.游离基型重排反应: 重排反应中间体呈游离基状态
O
O COEt
*
5 0%
COEt
+ *
5 0%
*
O Ar X R
M eO Ar M eO H
OR X
-X
-
OAr R
O M eO Ar R
-
R Ar C O 2M e
M eO H
R Ar C O 2M e
• 碳负离子缺少共振稳定时 • 卤代酮羰基无可烯醇化的氢时 • 二卤代酮时
五 、Wolff(沃尔夫)重排 和Arndt-Eistert (阿恩特-埃斯特尔特)
例:
C 2H 5 C C 2H 5 Br CONH2 N a O Br H 2O
C 2H 5 C 2H 5 C O
(3)构型保持
Ph H2 H * C O N H B r 2 /N a O H C C 2 CH3 Ph H2 H * C C NH2 CH3
(4)当酰胺分子的适当位置有羟基、氨基存在时, 可以分子内成环。
HO HNO2
CH2 O
O HBr Cl C Ph C H Ph
A g N O 2 /E tO H Cl
O C
H C
Ph Ph
HO
Ph SPh
O Ph
HO O
CH3 Ph
Ph
O CH3

药物合成名词解释

药物合成名词解释

Mannich反应:具有活性H的化合物与甲醛胺进行缩合,生成胺甲基衍生物的反应,亦称α-氨烷基化反应
Bcekmann重排:(亲核)肟类化合物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烃基向氮原子迁移,生成取代酰胺的反应Hofmann重排:(亲核)未取代的酰胺与次溴酸钠作用,生成比反应物少一个碳原子的伯胺的反应Reformatsky反应:醛或酮与α-卤代酸酯在金属锌粉存在下缩合而得β-羟基酸酯脱水为α,β-不饱和酸酯的反应
傅克烷基化:卤代烃与芳香族化合物在Lewis酸催化下反应,在苯环上引入烃基的反应称为傅克烷基化傅克酰基化:羧酸及羧酸衍生物在质子酸或Lewis酸的催化下,对芳烃进行亲电取代成芳酮
Aldol缩合:含α活性氢的醛或酮,在酸或碱的催化下发生自身缩合,或与另一分子的醛或酮发生缩合生成β羟基醛或酮类化合物,但该类化合物不稳定,易发生消除α,β不饱和醛酮
Claisen反应:羧酸酯与另一分子具有α活泼氢的酯进行缩合得到β酮酸酯的反应又成为Claisen缩合Favorskii重排:α卤代酮和烷氧负离子作用,发生重排得到酯的反应
Michael反应:活性亚甲基化合物和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加成缩合生成β羧烷基化合物的反应
Knoevenagel反应:具有活性亚甲基的化合物在弱碱的催化下,与醛酮发生的失水缩合反应
Darzens反应:醛或酮与α-卤代酸酯在碱催化下缩合生成α,β-环氧羧酸酯的反应
Friedel-Crafts反应:在氯化铝的催化下,卤代烃及酰卤与芳香族化合物反应,在环上引入烃基及酰基。

药物合成反应

药物合成反应

四.缩合反应定义:两个及两个以上有机化合物通过反应形成一个新的较大分子或同一分子内部发生分子内的反应形成新分子的反应称为缩合反应。

Aldol:定义:在稀酸或稀碱催化下(通常为稀碱),一分子醛(或酮)的 氢原子加到另一分子醛(或酮)的羰基氧原子上,其余部分加到羰基碳上,生成 -羟基醛(或酮),这个增长碳链的反应称为α-羟烷基化反应。

但该类化合物不稳定,易消除脱水生成α,β-不饱和醛酮,又称Aldol缩合反应。

Aldol特点:酮:活性小于醛,反应速度慢。

1. 对称酮产物较单纯。

2. 不对称酮的自身缩合,在碱性或酸性催化下,反应都发生在取代较少的羰基碳原子上。

羟醛缩合催化剂碱:弱碱(如Na3PO4、NaOAc、Na2CO3、K2CO3、NaHCO3),强碱(如NaOH、KOH、NaOEt、NaH、NaNH2)酸:盐酸、硫酸、对甲苯磺酸、三氟化硼以及阳离子交换树脂等Cannizzaro反应(歧化反应)定义:凡α位碳原子上无活泼氢的醛类和浓NaOH或KOH水或醇溶液作用时,不发生醇醛缩合或树脂化作用而起歧化反应生成与醛相当的酸(成盐)及醇的混合物。

此反应的特征是醛自身同时发生氧化及还原作用,一分子被氧化成酸的盐,另一分子被还原成醇。

甲醛的羟甲基化反应和交叉Cannizzaro反应能同时发生,是制备多羟基化合物的有效方法。

定向醇醛(酮)缩合方法:A.烯醇盐法:醛或酮与具位阻的碱如LDA(二异丙胺锂)作用,形成烯醇盐再与另一分子醛或酮作用,B.烯醇硅醚法:醛、酮转变成烯醇硅醚,在TiCl4催化下与另一分子醛、酮分子作用。

C. 醛、酮与胺形成亚胺,与LDA形成亚胺锂盐,再与另一分子醛、酮作用。

Diels-Alder反应含有一个活泼的双键或叁键的烯或炔类和二烯或多烯共轭体系发生1,4-加成,形成六员环状化合物的反应称为Diels-Alder反应。

该反应易进行且反应速度快,应用范围广,是合成环状化合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 CH2CCH2OH OH C5 H11 O TsOH / C6H6 C5H11 O O Me CH2 CHCHO 80%
O
(C6H5)2C C(CH3)2 OH OH
H+ - H2O
(C6H5)2C C(CH 3)2 OH (Ⅰ)
CH3 : ~ -H
+
(C6H5)2C C(CH 3)2 OH (Ⅱ)
Br
Cl Cl C CH CH2Br Cl
Cl Br2 Cl C CH CH2Br Cl
Br Cl Cl C CH CH2Br + Br Cl
另外,还有一种重排反应不受催化剂的影响,其重排过程不 存在离子型或自由基型中间体,W-A原子间σ键的断裂与W- B原子间新σ键的形成为一协同过程,这种重排成为σ迁移重排。
HCl
CH 3 CH 3 C CH 3
CH3 : ~
CH
CH 3
Cl
CH 3 Cl CH 3 C CH 3 CH CH 3
CH 3 CH 3 C CH 3 C CH 3
—H
+
CH 3 CH 3 C CH 3 CH CH 3
Cl
Cl CH 3 CH 3 C CH 3 CH CH 3
(4)胺类化合物的Wagner-Meerwein重排
CH3
CH3 C CH3 CH2NH2
CH3
HNO2 - N2
CH3
C CH3
CH2
CH3
C CH3
CH2CH3
H2O -H
CH3
OH C CH2CH3 CH3
NH2 NaNO2/HOAc H3CO H3CO
H3C
OH H H
CH2OH
OH
CH2NH2
HNO2
CH2
- N2
H2O -H
+
CH2
-H
OH OH
C6H5 C6H5C O C CH 3 CH 3
(主要产物)
Ph
H C OH
Ph C OH CH3
HCl (g) 25o C, 3h
Ph Ph C O C H -H CH3 90%
Z C C C
Z C
产物
自由基中迁移基团带着一个电子进 行迁移生成新的自由基
CH3 Ph C CH3 C CH3 C H2 CHO (t-BuO)2 H3C
Ph C CH3 CH2 Ph
CH3 C CH3 H C CH3 CH3
H3C
C H2
Ph
H3C
C H2
Ph
Cl Cl C CH=CH2 Cl
C6 H5 : ~ -H+
(Ⅰ)比(Ⅱ) 稳定
CH3 (C 6H 5)2C CCH3 O
(主要产物)
C6 H 5 C6H5C C(CH3)2 O
(次要产物)
重排方向取决于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CH 3O-C6H4)2C
C(C 6H5)2
OH OH
H+, — H2O
(CH 3O-C6H4)2C
C(C 6H5)2 OH
H3C H3C H3C CH 3 H3C H3C H3C
CH 3 OH H H+
异莰醇 冰片烯
H3C H3C H2C
莰烯
CH 3 H OH
H+
莰醇
异莰醇的消除-重排反应历程如下式所示:
H3C
CH 3
H+
H3C OH
CH 3
— H2O
H3C OH2 H3C
CH 3
旋转
H3C
异莰醇
H3C CH 3 CH 3 H2C
CH3 C CHCH3 CH3 CH3
Stable cation
Product
CH3
CH3 C CHPh CH3 Br
SN1
CH3
CH3 C CHPh CH3
CH3 C CHPh CH3 CH3
Stable cation
Product
Migratory order of the migration groups
CH3 OH H OH CH3
CH3 OH OH2 CH3
CH3 OH -H CH3
COCH3 CH3
(3)反应条件的影响
反应条件不同时,对迁移的趋势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
冷 H2SO 4
CH 3 (C6H5)2C C O CH 3(主要产物)
CH 3 (C6H5)2C C CH 3
醋酐 ZnCl2
3. 影响因素
(1)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 the product is usually formed via the most stable carbocation intermediate when the glycol substrate is unsymmetrical;
酸性条件: 叔羟基先质子化离去
亲核重排反应一般都包含着基质分子中的一个基团从碳原子 上迁移到邻近仅有六个价电子的原子上的重排。 其反应过程包括下列三个步骤: 首先是反应基质在亲电试剂的作用下形成缺电子中心 (Ⅰ) 然后是该中心邻位碳原子上的基团带着成键电子对迁移到这 个缺电子中心上而形成新的并且比较稳定的缺电子中心(Ⅱ) 最后与反应体系的负性部分结合生成重排取代产物或失去质 子生成重排消除产物(Ⅲ) 。 从而实现整个反应的完成。
第五章 重排反应
W A B A
W B
A:重排起点原子,B:重排终点原子,W:重排基团 • • • • 分类: 离子型机理(亲核重排,亲电重排) 自由基重排 周环机理重排(σ-键迁移重排)
C C X
C X C
第一节 重排反应机理
亲核重排:基质分子在亲电试剂的作用下,迁移基团带着成键
电子对从一个原子迁移到另一个缺电子即带有正电荷的原子上;
迁移基团带着一对成键电子向缺电 子的原子上的迁移
CH3 H3C
CH3 H2 C NH2
HNO2 / H
CH3 CH2 H3C
C
CH3
-N2
H3C
C
CH3CCH3CH2H2O -H
OH H3C
CH3 CH2
C
CH3
在该重排中,迁移基带着一对成键电子向缺电子的原子进行迁移。
CH3 CH3 C CH3 CH2 NH2 HNO2/H N2 CH3
CH3O > R3C

> Cl >H
> CH2=CH
> R2CH > CH3
(2)醇类的Wagner-Meerwein重排
CH3 CH3 C CH2OH CH3
CH3
CH3 C CH3 CH2
H+
CH3
CH3 C CH2OH2 CH3
CH3 CH
H2O
CH3
C
More stable
CH3 H
Cl
CH3
+
二、Pinacol 重排
定义:在酸催化下,邻二叔醇失去一分子水,重排 成醛或酮的反应称Pinacol重排。
1. 反应通式
R2 R1 C OH R2 C OH R1 , R2 = Ph , CnH2n+1 , H R1 H R1 C O R2 C R1 R2
2. 机理
R1 R2 R3 C C R4 OH OH H R1 R2 R3 C C R4 OH -H R1 C O Rearrangement
19 CH 3
A B
CH 3
H+ — H2O
A B
5
OH
C19甲基迁移到C5-B侧使A-B 由反式并环变为顺式,这个过程 叫做Westphalen重排。
CH 3
(3)烯烃化合物的Wagner-Meerwein重排
CH2 CH3 TsOH CH3 CH3 C6H5 H3C CH3 CH3 CH3
CH 3 CH 3 C CH 3 CH CH 2
Z C H C
E _ A —Y
Z C H C A:
重排
Z C H C
(Ⅱ)
A
:
Y
(Ⅰ)
Y C H
其中
Z A
Y
_
Z C H C
(Ⅱ)
—H +
C
A
Nu
_
Nu Z C H C A
Z = C、H、X、N、S、O, A = C、N、O。
Z C C A
在上述重排反应中,由于Z 是带着成键电子对(显示亲核性) 向相邻原子 A 上迁移,而A必须是一个缺电子的被进攻的中心, 故亲核重排反应又称为缺电子重排或称1,2-迁移重排。缺电子中 心可以是碳正离子、碳烯、氮烯以及氮正离子等,其中以形成碳 正离子和氮烯缺电子中心最为重要。
1,2-亲核迁移
Step1
R3 C R4
Step2
R3 C R4 R2
R1 C OH R2
R3 C R4
R1 C OH R2
Step3 去质子 Notes: (1). 哪一个羟基脱水是由所形成的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所 决定; (2). 哪一个基团迁移则由基团的迁移能力、进攻时的立体化学 及产物稳定性多方面因素所决定。
(CH 3O-C6H4)2C OH
C(C 6H5)2
C6H5: ~, — H+
CH3O-C6H4:~,— H+
C6H5 (CH 3O-C6H4)2C CC6H5 O
(主要产物)
C6H4-OCH 3 CH 3O-C6H4C || O C(C 6H5)2
(次要产物)
(2)立体化学因素的影响
OH CH3 OH CH3 H OH CH3 O OH2 CH3 -H CH3 CH3
莰烯
—H+
CH 3 CH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