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与盾
《矛与盾》原文及翻译

《矛与盾》原文及翻译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翻译: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
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注释1、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
2、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3、誉:夸耀。
4、曰:说,谈。
5、吾:我的。
6、陷:这里是穿透的意思, 后面的就有刺的意思。
7、或:有人。
8、以:用。
9、子:您,对人的尊称。
10、何如:怎么样。
11、应:回答。
12、利:锋利,锐利。
13、其: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
14、弗:不。
弗能:不能。
15、之:语气助词。
16、鬻:(yù):卖。
中心思想《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矛与盾》的寓意是说话办事要一致,不能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矛盾或抵触。
《矛与盾》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矛与盾》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矛与盾》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导语:《矛与盾》出于《韩非子·难一》。
那里面的内容是怎么翻译的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矛与盾》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翻译: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
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注释1、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
2、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3、誉:夸耀。
4、曰:说,谈。
5、吾:我的。
6、陷:这里是穿透的意思 , 后面的就有刺的意思。
7、或:有人。
8、以:用。
9、子:您,对人的尊称。
10、何如:怎么样。
11、应:回答。
12、利:锋利,锐利。
13、其: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
14、弗:不。
弗能:不能。
15、之:语气助词。
16、鬻:(yù):卖。
中心思想《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矛与盾》的寓意是说话办事要一致,不能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矛盾或抵触。
矛与盾的课文原文

矛与盾的课文原文矛与盾的课文原文矛与盾是出自韩非子著作,说的是一个人同时誇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矛与盾的课文原文,欢迎阅读参考!矛与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1、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
2、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3、誉:赞誉,誇耀。
4、曰:说,讲。
5、吾:我。
6、陷:穿透、刺穿的意思。
7、或:有人。
8、以:使用;用。
9、子:您,对人的尊称。
10、何如:怎么样。
11、应:回答。
12、利:锋利,锐利。
13、其:助词。
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
14、弗能:不能。
15、之:的。
16、鬻(yù):卖.17、者:...的人18、莫:没有什么19、夫“用在首句,引起议论【翻译】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
他誇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又誇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
”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古诗矛与盾翻译赏析

古诗矛与盾翻译赏析文言文《矛与盾》选自小学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前言】《矛与盾》出自韩非子著作,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矛与盾》的寓意是说话办事要一致,不能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也说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矛盾或抵触。
【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1、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
2、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3、誉:赞誉,夸耀。
4、曰:说,讲。
5、吾:我。
6、陷:穿透、刺穿的意思。
7、或:有人。
8、以:使用;用。
9、子:您,对人的尊称。
10、何如:怎么样。
11、应:回答。
12、利:锋利,锐利。
13、其:助词。
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
14、弗能:不能。
15、之:的。
16、鬻(yù):卖17、者:的人18、莫:没有什么19、夫“用在首句,引起议论【翻译】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
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ORg。
”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文言文《矛与盾》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矛与盾》原文及翻译文言文《矛与盾》原文及翻译《矛与盾》这篇文言文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矛与盾》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
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
”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注释1、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
2、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3、誉:赞誉,夸耀。
4、曰:说,讲。
5、吾:我。
6、陷:穿透、刺穿的意思。
7、或:有人。
8、以:使用;用。
9、子:您,对人的尊称。
10、何如:怎么样。
11、应:回答。
12、利:锋利,锐利。
13、其:助词。
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
14、弗能:不能。
15、之:的。
16、鬻(yù):卖.17、者:...的人18、莫:没有什么19、夫“用在首句,引起议论。
《矛与盾》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矛与盾》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导读: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翻译: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
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注释1、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
2、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3、誉:夸耀。
4、曰:说,谈。
5、吾:我的。
6、陷:这里是穿透的意思 , 后面的.就有刺的意思。
7、或:有人。
8、以:用。
9、子:您,对人的尊称。
10、何如:怎么样。
11、应:回答。
12、利:锋利,锐利。
13、其: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
14、弗:不。
弗能:不能。
15、之:语气助词。
16、鬻:(yù):卖。
中心思想《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矛与盾》的寓意是说话办事要一致,不能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矛盾或抵触。
【《矛与盾》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矛与盾》原文及翻译2.文言文《矛与盾》原文及翻译3.矛与盾的课文原文4.自相矛盾文言文及翻译5.自相矛盾文言文翻译6.韩非子《自相矛盾》文言文原文及翻译7.关于自相矛盾原文及翻译8.《自相矛盾》原文翻译上文是关于《矛与盾》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矛与盾的课文原文

矛与盾的课文原文矛与盾的课文原文矛与盾是出自韩非子著作,说的是一个人同时誇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矛与盾的课文原文,欢迎阅读参考!矛与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1、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
2、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3、誉:赞誉,誇耀。
4、曰:说,讲。
5、吾:我。
6、陷:穿透、刺穿的意思。
7、或:有人。
8、以:使用;用。
9、子:您,对人的尊称。
10、何如:怎么样。
11、应:回答。
12、利:锋利,锐利。
13、其:助词。
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
14、弗能:不能。
15、之:的。
16、鬻(yù):卖.17、者:...的人18、莫:没有什么19、夫“用在首句,引起议论【翻译】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
他誇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又誇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
”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矛与盾文言文

矛与盾文言文矛与盾出处:《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对般,物莫能够身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身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够应当也。
夫不容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容同世之侧。
1、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
2、盾:盾牌,古代登陆作战时遮盖刀剑用。
3、誉:夸耀。
4、曰:说道,谈论。
5、吾:我的。
6、身陷:这里就是反射的意思 , 后面的就存有刺及的意思。
7、或:有人。
8、以:用。
9、子:您,对人的尊称。
10、何如:怎么样。
11、应:回答。
12、利:坚硬,修长。
13、其: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
14、弗:不。
弗能:无法。
15、之:语气助词。
16、鬻:(yù):买。
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
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矛与盾》说道的就是一个人同时炫耀自己所售的矛和盾,因自相相冲突而无法自圆其说,劝诫人们骂人、办事必须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矛与盾》的寓意就是骂人办事必须一致,无法违反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劝服没法自己;也比喻自己骂人处事前后矛盾或相冲突。
矛矛就是兵器名。
就是古代用以暗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
长柄,存有刃,用来刺敌。
始于周代,或周代以前,出处亦甚古老,惟当时战术未妙,各种兵刃采用之法,亦极直观,非若后之武术,以疲获胜,以多矜奇也。
矛的采用方法大多就是用双手挥柄,以像长或戮居多的战斗采用方法。
中国古代一种用作像长和扎挑的长柄格斗兵器。
矛就是古代军队中大量装备和采用时间最久的冷兵器之一。
矛的历史久远,其最完整的形态就是用以狩猎的前端修尖的木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矛与盾》教学实录
一、谈话激趣、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要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想听吗?
师:古时候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只门铃,便想把它偷来,他明明知道如果去摘门铃,铃就会“铃铃铃”地响起来。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把自己的耳朵掩起来,不就听不见了吗?于是他就这样做了,可后来他仍被人发觉了,因为别人并没能掩着耳朵,仍能听得见铃声。
师:谁能说出这个小故事的名字?
生:掩耳盗铃
师:它是一则——
生:寓言
师:什么叫寓言?
生:能够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师:古代寓言更是寥寥数语便能表情达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代寓言两则》就向我们展示了文言文的独特魅力,就让咱们跟随古代思想家韩非子一起到两千多年前的集市去瞧瞧吧!(课件展示)看,街上好热闹啊!街边的空地上拥着一群人,他们在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寓言《矛与盾》去看个究竟吧!
师板书:矛与盾,提醒注意“矛”与“盾”字
师:谁知道矛和盾是什么?
生:矛和盾是古代打仗用的兵器
二、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是学文言文的决窍。
不过,学文言文的难点,也在于读。
现在请同学们观看屏幕,感受矛与盾这则寓言。
师:看过这则寓言后,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也读一读?
生:想
师:现在同学们可以打开教科书第25课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1 ----2------3------
师:大家字音读得真准,真好,老师也想读一读。
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件很风雅的事。
一卷在手书声朗朗,文言文的朗读特别要注意停顿和重读。
听老师读好吗?
师:怎么样,文言文读起来也蛮有味道的吧!一回生,二回熟,大家不妨再试着读读一读,还可以读给你的同桌听,特别注意停顿的地方,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想读的一起读吧!相信你们会比刚才读得更好。
三、导读课文
文言文不仅要把字音读正确,更重要的是要读懂,这是理解文言文的前提,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注释一字一句地读,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还可以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大胆地猜读!另外选出一句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生:活动------
师:你学会了什么?(小组汇报)
生: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
师:文中有两个YU,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生:鬻指卖。
誉;指夸耀。
师:他在夸耀什么呢?
生:矛和盾
师:他是怎样夸耀矛和盾的,能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生: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出示课件)
师:这两句话又是指什么意思呢?先说说前一句吧!
生:它在赞誉他的盾。
师:板书盾(画)它的盾怎样呢?
生:无坚不催
师:用一个词来说出商人口中盾的特点吧?
生:坚固
师:他的盾真好呀?老师都心动了,真想买一支呀,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商人又举起了一支矛。
这时他又是怎样誉矛的呢?
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板书)
师:谁愿意解释这句话?
生:——————————————
师:用一个词概括矛很———锋利
师:同学们,如果有这样坚固的盾,这样锋利的矛,很难不让商人(自傲。
自大。
夸耀)
师:如果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想象一下你在集市上会以怎样的语气叫卖?
生:1————————2——————3————————
师:还谁想试一试。
想读的一起读吧!
师:课文进行了到这里,谁愿意用自己的话为大家讲一讲发生了什么事?
师:集市上可真热闹呀!梦人的一番吆喝吸引了不少的围观者,你们看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年轻气盛的小伙子,有活泼俊俏的姑娘,还有一脸稚气的孩子。
他们听了商人的一番吆喝到底有没有人买呢?
师:你从书上哪句话知道的?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问这话的人真不简单哪,一下就听出了他话中的破绽,此人好精明,你能用书上的句子再问问他吗?
师:听出破绽,明知故问,该怎么问?
一个秀气的小姑娘在问呢?
哟,是一个健壮的小伙子在质问呢?
这是一位精明的长者在跟他较真呢?
师:来大家一起来问他。
生:齐说
师:听到了旁人的质问,商人有什么反应呢?用原文回答吧!意思是?
师:学到这里谁愿意为全班同学讲讲这个小故事?
师:你的故事讲得真棒,你能说出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吗?
生:1——2-——3——
师:如果让你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你会选择?(自相矛盾)这的意思是。
生(做事不实事求是)师板书。
四、语言积累、实践体验
师:同学们寓言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寓言中的道理耐人寻味,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则寓言,回味他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吧!老师先读,同学们试着用/画出停顿,用。
表示重读的字、词。
师:读,评生画的准确否?进行对比
师:你们是否也想感受其中的韵味?
生:齐读
师:学古文没有捷径,唯有多读多背,方能学以致用。
指名背诵。
大家随着音乐一起背吧。
把这则有趣的寓言珍藏在脑海里,不会背的地方再看看书。
师:同学们真聪明,背得真棒。
咱们再去逛逛集市吧!集市上人声鼎沸,吆喝声此起彼伏。
谁愿意为我们再现当时楚人买矛和盾的情景?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语言。
(生表演)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能遇到这种事情呢?谁愿意说一说?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借助注释。
插图读懂了《矛与盾》领略了古代文言文独特的韵味,认识了一个可笑的楚人,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做事一定要——生1
生2————(教师适时表扬)
师:同学们,虽然说学习古文没有捷径,但是它有一定的方法让我们共同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吧?
读(读熟古文)借(借助注释)理(理解古文)道(懂得道理)
师:今天的作业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
1、设计本文的广告词,以警示他人。
2、与家长合作,假如你是商人会如何推销自己的矛和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