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系统原理流程图

合集下载

药品生产企业GMP培训空调系统--系统构成

药品生产企业GMP培训空调系统--系统构成

蒸气压缩式制 冷工作原理
制冷压缩机将蒸发器中的制冷剂高温低压蒸汽吸入压缩机内,经过压缩机 的压缩做功,使制冷剂成为压力和温度都较高的蒸汽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 内,由冷却水将制冷剂气体的热量带走,送入冷却塔并释放到大气中,使高 温高压制冷剂蒸汽冷凝为低温高压液体;该低温高压液态制冷剂经膨胀阀后 体积增大,变为低温低压汽液混合物;膨胀阀与蒸发器相连,制冷剂进入蒸 发器后体积进一步增大,压力猛然降低,制冷剂立即汽化,并从冷冻水中大 量吸热,使冷冻水温度降低并提供给用户;蒸发器中制冷剂吸热后成为高温 低压蒸汽再进入压缩机,如此往复循环,完成蒸汽压缩制冷循环过程。
制冷机组、风机、水泵等的运行,可实现空调系统 的手动控制; • 监控系统(弱电部分、也称搂控系统)包括各种传 感器、执行器的控制,以及在物业管理中心的集中 监控功能,可实现整个中央空调系统的自动化监控。
中央空调监控系统主要设备
主要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以及安装监控管理 软件的中央监控站(计算机)。
全水式中央空调系统示意图
(3)直接冷却方式
这是利用直接蒸发式表面冷却器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汽化 蒸发吸热来冷却室内空气。这种方式广泛应用在各种房间空调器 和小面积的中央空调系统。
直接冷却方式空调系统示意图
(4)空气水方式
是简单全空气方式与全水方式的结合,既具有全水方式 控制简单的特点,又具有全空气方式可灵活调节室内空气清 新度的优点。
吸收式制冷 工作原理
• 图中四个热交换设备组成了两个循环环路:制冷剂环路和吸收剂环路。 • 图中左半部分为制冷剂环路,属于逆循环,由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组成,其
工作过程与蒸汽压缩式制冷过程相同。 • 图中右半部分为吸收剂环路,属于正循环,由吸收器,溶液泵和发生器组成,其

中央空调系统原理及原理图(含末端设备) ppt课件

中央空调系统原理及原理图(含末端设备)  ppt课件
管中与冷媒进行间接热交换,这样原来的常温水
就变成了低温冷冻水,冷冻水被送到各风机风口
的冷却盘管中吸收盘管周围的空气热量,产生的
低温空气由盘管风机吹送到各个房间,从而达到 降温的目的。
ppt课件
17
冷媒在蒸发器中被充分压缩并伴随热量吸收过程完成
后,再被送到冷凝器中去恢复常压状态,以便冷媒在冷凝 器中释放热量,其释放的热量正是通过循环冷却水系统的 冷却水带走。冷却循环水系统将常温水通过冷却水泵泵入 冷凝器热交换盘管后,再将这已变热的冷却水送到冷却塔 上,由冷却塔对其进行自然冷却或通过冷却塔风机对其进 行喷淋式强迫风冷,与大气之间进行充分热交换,使冷却 水变回常温,以便再循环使用。在冬季需要制热时,中央 空调系统仅需要通过冷热水泵(在夏季称为冷冻水泵)将常 温水泵入蒸汽热交换器的盘管,通过与蒸汽的充分热交换 后再将热水送到各楼层的风机盘管中,即可实现向用户提 供供暖热风。
ppt课件
3
中央空调系统的分类
一、按负担室内热湿负荷所用的介质分类
1、全空气系统 空调房间的室内热湿负荷全部由经过处理 的空气来承担,利用空调装置送出风调节 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
ppt课件
4
中央空调系统的分类(续)
2、全水系统 全部由经过处理的水负担室内热湿负荷 , 利用冷冻机处理后的冷冻水(或锅炉制出热 水)送往空调房间的风机盘管中对房间的温 度、湿度进行处理的。
7、投资方便:可根据量贩发展情况,分期分批投资 添置空调系统,同时量贩档次提升,因此资金周 转快,有效地利用资金更进一步开发。
ppt课件
16
中央空调系统工作原理
中央空调系统一般主要由制冷压缩机系统、
冷媒(冷冻和冷热)循环水系统、冷却循环水系统、 盘管风机系统、冷却塔风机系统等组成。制冷压 缩机组通过压缩机将空调制冷剂(冷媒介质如 R134a、R22等)压缩成液态后送蒸发器中,冷冻 循环水系统通过冷冻水泵将常温水泵入蒸发器盘

中央空调系统原理及原理图(含末端设备)解读

中央空调系统原理及原理图(含末端设备)解读
23
压缩机
蒸气压缩式制冷压缩机
容积式制冷压缩机
离心式制冷压缩机
往复活塞式制冷压缩机
回转式制冷压缩机
旋转式
涡旋式
螺杆式
24
压缩机(续)
说明: 1)容积式制冷压缩机是靠改变工作腔的容积,将周期性地吸收到 的定量气体压缩。离心式压缩机是靠离心力的作用,连续地将所吸收 到的气体压缩。 2)回转式制冷压缩机是靠回转体的旋转运动替代活塞式压缩机中 的活塞的往复运动,以改变气缸的工作容积,从而将一定数量的低压 气态制冷剂进行压缩。 3)目前常用的压缩机主要有活塞式压缩机、涡旋式、螺杆式以及 离心式压缩机。其中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多为中型(标准制冷量 60~600KW)和小型(小于60KW),但是由于其噪音大、效率低切 容易发生故障,目前使用的已不多;涡旋式制冷压缩机目前主要用于 小型制冷系统,在家用空调以及商用VRV等小型系统大量使用;而螺 杆机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及操作维护方便,另外技术成熟等一系 列独特的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制冷、空调和多种工艺流程中 ;离心 式压缩机结构简单紧凑,运动件少,工作可靠,经久耐用运行费用低, 一般适用大于500RT的制冷系统中,并且可以实现无级调节,使机组 的负荷在30%~100%范围内工作。
8
中央空调系统的分类(续)
2、半集中式空调 送入空调房间的新风由空调机房集中处理, 空调房间内的空气由分散在房间内的装置 处理的系统
9
中央空调系统的分类(续)
两种空调的优缺点
集中式中央空调 处理空气量大,有 集中的冷源和热源, 运行可靠,便于管 理和维修,但机房 占地面积较大 半集中式中央空调 适用于空气调节房 间较多,且各房间 要求单独调节的建 筑物
中央空调系统
1

空调系统自动控制PPT课件

空调系统自动控制PPT课件
中央空调系统示意图
第1页/共69页
第三章 空调系统自动控制
本章重点
重点知识介绍
(1)冷源系统的监控原理图 (2)新风量、定风量、变风量空调机组的节能运行及系统的监控原理图
第2页/共69页
3.1 空调系统构成 概述
空气调节简称空调,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舒适的室内大气环境,使人在环境中感到比 较舒服
空气调节就是将加工和处理的一定质量的空气送入室内,使室内大气满足要求。
第45页/共69页
4 定风量空调机组的使用
(1)上图定风量空调机组常用在空调机房距空调 区域比较远的场合。 (2)在一些工业建筑中,由于空调机房不能布置 在需要空调环境的控制中心、特种设备间、生产 间的附近,上图的定风量空调机组是常用的方案。 (3)建筑面积和空调空间比较大的会展中心、大 型购物中心、博物馆等现代建筑中,上图的所示 的定风量空调机用得也比较多。
第25页/共69页
第26页/共69页
(1)空调热交换系统运行参数与状态监控点/位及常用传感器(了解) (2)热交换系统的启停控制(重点) 启动顺序:启动二次热水泵 → 开启一次侧热水/蒸汽阀门 停止顺序:关闭一次侧/蒸汽阀门 → 停止二次热水循环泵
第27页/共69页
(1)热交换系统的自动控制 (2)节能控制
第17页/共69页
制冷站水系统的运行控制
(1)冷水机组的连锁控制(重点) (2)设备的相互切换与均衡使用 (3)冷冻水回路冷水机组侧恒流量与空调末段设备变流量运行(了解) 启动顺序:冷却水塔风机→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冷水机组 停止顺序:冷水机组→(延时5分钟)→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水塔风机。
第18页/共69页
第13页/共69页
1.热源系统

空调制冷-制热-附空调原理图

空调制冷-制热-附空调原理图

空调原理图及空调制冷原理---制热原理空调原理图如附图所示,图中虚线表示制冷状态,实线表示制热状态制冷过程压缩机将气态的氟利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氟利昂,然后送到冷凝器(室外机)散热后成为常温高压的液态氟利昂,所以室外机吹出来的是热风。

然后到毛细管,进入蒸发器(室内机),由于氟利昂从毛细管到达蒸发器后空间突然增大,压力减小,液态的氟利昂就会汽化,变成气态低温的氟利昂,从而吸收大量的热量,蒸发器就会变冷,室内机的风扇将室内的空气从蒸发器中吹过,所以室内机吹出来的就是冷风;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蒸发器后就会凝结成水滴,顺着水管流出去,这就是空调会出水的原因。

然后气态的氟利昂回到压缩机继续压缩,继续循环。

汽化(由液体变为气体)时要吸收热量。

液化(由气体变为液态)时要排出热量的原理。

压缩机(压缩)(气体)--冷凝器(散热)(过冷液体)--毛细管(节流)--蒸发器(散冷)(过热蒸汽)空调制冷的四大部件就是上面四个往复循环、反之制热!制冷时压缩机高压出口经过四通阀1-2到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使过热蒸汽逐渐变成饱和蒸汽,进而变成饱和液体或过冷液体。

通过毛细管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液体(混有饱和蒸汽)---到室外机截止阀(也称高压阀)进入室内机热交换器(蒸发器),从周围介质吸热蒸发成气体,实现制冷。

在蒸发过程中,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保持不变。

从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已成为干饱和蒸汽或稍有过热度的过热蒸汽了。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时要吸热,这就是空调制冷。

室内机回气:回气管到室外机经由截止阀(也称低压阀或维修阀)进入消音器--四通阀4-3到压缩机低压回气侧完成制冷循环。

制热过程:实线表示制热状态制热的时候有一个叫四通阀的部件,使氟利昂在冷凝器与蒸发器的流动方向与制冷时相反,所以制热的时候室外吹的是冷风,室内机吹的是热风。

流经的顺序是:压缩机高压出口经四通阀1---4到消音器---截止阀(也称低压阀或维修阀)---室内机热交换器---回到室外机截止阀(也称高压阀)---毛细管---热交换器---四通阀2---3到储液器---压缩机低压侧。

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教程风冷水冷

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教程风冷水冷
制冷主机台数可根据建筑业主和建筑所备机房情况进行确定
建筑物
办公室
中部区 周边 个人办公室
会议室
教室
学校
图书馆
自助餐厅
高层,南向 公寓
高层,北向
戏院、大会堂
实验室
图书馆、博物馆
手术室
建筑物冷负荷估算指标
冷负荷W/m2 显冷负荷 总冷负荷
逗留者 m2/人
照明 W/m2
65
95
10
60
110
160
10
60
工程图片
六、膨胀水箱的选择

膨胀水箱一般按照冷冻水系统管路总
水容量的2~3%选择

一般,一万平方米左右建筑空调水系
统膨胀水箱的容积为2~4立方。
六、末端设备的选择
1、风机盘管的选择

风机盘管有两个主要参数:制冷(热)量和送风量,故有风机盘管的选择
有如下两种方法:
• (1)根据房间循环风量选:房间面积、层高(吊顶后)和房间换气次数三者的乘积即 为房间的循环风量。利用循环风量对应风机盘管高速风量,即可确定风机盘管型号。
90
5%
3
251
61
16%
4
284
33
29%
5
300
16
40%
由上表可见:水泵并联运行时,流量有所衰减;当并联台数 超过3台时,衰减尤为厉害。故强烈建议:1.选用多台水泵时, 要考虑流量的衰减,留有余量。2.空调系统中水泵并联不宜超过 3台,即进行制冷主机选择时也不宜超过三台。
一般,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水泵的台数应和制冷主机一一对应, 并考虑一台备用。补水泵一般按照一用一备的原则选取。
立式离心泵

中央空调设计教程

中央空调设计教程

• 确定型号以后,还需确定风机盘管的安装方式(明装或安装),送回风方式(底送 底回,侧送底回等)以及水管连接位置(左或右)等条件。
对于一般的住宅和办公建筑,房间面积在20m2以下,可选用FP-3.5,25m2 左右的选用FP-5.0,30m2左右的选用FP-6.3,35m2左右的选用FP-7.1。房间面 积较大时应考虑使用多个风机盘管,房间单位面积负荷较大,对噪音要求不 高时可考虑使用风量和制冷量较大的风机盘管。
一般,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水泵的台数应和制冷主机一一对应, 并考虑一台备用。补水泵一般按照一用一备的原则选取。
2024/6/9
中央空调
三、冷却塔的选择
1、冷却塔的主要形式
圆形逆流冷却塔
方形横流冷却塔
当然冷却塔的分类形式还有很多种,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2024/6/9
中央空调
2、冷却塔的结构
2024/6/9
中央空调
3、冷却塔设计选型

1、冷却塔台数与制冷主机的数量一一对应,
可以不考虑备用;
• 2、冷却塔的水流量 = 冷却水系统水量×1.2;

• 举例:假设空调系统冷却水量为160m3/h,那 么冷却塔的冷却水量=160 ×1.2=192 m3/h,根 据就近原则,选择冷却塔参数表中冷却水量为 200m3/h 的冷却塔。
2024/6/9
中央空调
水冷螺杆机组水系统流程图(二)
2024/6/9
中央空调
水冷冷水机空调系统
一、制冷主机的选择
• 1.根据建筑的空调面积和房间功能进行空调冷负荷计 算
• 2.统计建筑空调总冷负荷 • 3.大部分建筑需要考虑房间的同时使用率,一般建筑
的同时使用率为70~80%,特殊情况需根据建筑功能和 使用情况确定。 • 4.制冷机冷负荷为建筑空调总冷负荷与同时使用率的 乘积。根据计算的制冷机冷负荷既可选择制冷主机。

空调自动控制原理图

空调自动控制原理图

空调自动控制原理图
以下是空调自动控制的原理图,没有标题的文字。

1. 室内温度传感器:将室内温度转化为电信号。

2. 室外温度传感器:测量室外温度情况。

3. 室内湿度传感器:将室内湿度转化为电信号。

4. 室外湿度传感器:测量室外湿度情况。

5. 温度控制器:接收室内温度传感器的信号并与设定温度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空调开关或调整温度。

6. 湿度控制器:接收室内湿度传感器的信号并与设定湿度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空调开关或调整湿度。

7. 控制面板:提供操作界面,用户可以通过控制面板设置温度和湿度等参数。

8. 冷凝器:通过制冷剂的循环和传热,将室内热量排出去,降低室内温度。

9. 蒸发器:通过制冷剂的循环和传热,从室内吸收热量,提高室内温度。

10. 电风扇:控制室内空气的流动,使冷热空气均匀分布。

11. 压缩机:提供制冷剂的压缩和循环,实现室内空气的冷却。

12. 膨胀阀:控制制冷剂的流量,调节制冷效果。

以上是空调自动控制的原理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