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及小黑土接地极对中缅天然气管道的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能源大通道——中缅油气管道

能源大通道——中缅油气管道

能源大通道——中缅油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

它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可以使原油运输不经过马六甲海峡,从西南地区输送到中国。

中缅油气管道由中缅原油管道和中缅天然气管道共同组成,该项目历经10年风雨建设,于2017年4月正式投产,从缅甸西海岸皎漂港的马德岛一直延伸至中国云南省的瑞丽。

中缅油气管道建设难度大的原因中缅油气管道是目前国内建设难度最大的管道,其线位受沿线自然地理和社会环境制约严重。

自然因素气候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

旱季时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容易使工人高温中暑;雨季时降水丰富,雨季长,在湿热的气候下施工困难。

地形沿线高山峻岭,地形起伏大,从海底到山上的落差达1300米,这是管道修建面临的最大难题。

同时还会穿越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条件复杂,对工程技术要求很高。

所以山区管道大量采用山体隧道穿越方式,增加了技术和资金投入。

地质沿线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板块碰撞挤压,地壳运动活跃,多断裂带,地震、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等地质灾害频繁。

这就对管道抗震性能提出了很大挑战。

水文管线经过伊洛瓦底江、米坦格河等上百条河流,穿越河流多处采用跨越方式通过,需要修建桥梁进行支撑。

生态沿线生物多样性丰富,线路建设过程中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又是一大难题。

缅甸森林植被覆盖率达52%,管线势必经过文物保护区、生态敏感区等,需要对施工后的地貌进行及时恢复。

社会经济因素交通沿线由于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交通落后,建筑材料等运输苦难、运距远。

基础设施缅甸经济落后,很多配套的基础设施不齐全,如工人休憩场所、电力供应等。

政局动荡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非政府组织势力强,政局长期不稳定,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历时近十年,经缅甸军政府和民选政府更迭考验。

2015年因缅甸政党更迭而搁置2年之久,2017年3月才重新启动。

民生问题管道将经过缅甸许多村庄,引发强制拆迁、环境破坏及人权侵犯等问题,易遭受当地村民的反对。

中缅油气管道的战略意义

中缅油气管道的战略意义

中缅油气管道的战略意义10月20日,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建成投产。

今后,每年将有120亿立方米天然气造福缅甸和我国西南地区,惠及上亿民众。

每年可替代煤炭307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等排放5283万吨。

其中,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全长2520公里,缅甸段793公里,国内段1727公里。

通过中贵线,中缅天然气管道和西气东输系统连接在一起,同时也沟通了新疆气区、长庆气区和四川气区联络的通道,使我国油气管网格局基本形成。

结束云贵高原无管道天然气历史10月20日11时许,随着中国石油西南管道分公司总经理常延魁下达点火令,来自缅甸孟加拉湾的天然气在中国广西贵港市点燃,这标志着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建成投产。

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建成投产后,每年将有120亿立方米天然气造福缅甸和我国西南地区,惠及上亿民众。

每年可替代煤炭307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等排放5283万吨。

据悉,截至10月20日,有来自全国50家建设单位的1.5万人奋战在中缅油气管道(国内段)建设一线,加快推进工程建设,计划天然气管道支线年内投产、原油管道2022年6月建成投产。

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建成投产后,国内段将通过西二线广南支干线向广东地区输送天然气,并从贵阳向中贵线分输。

昆明、贵阳、贵港等沿线城市天然气管网正在加快建设和规划,大理、保山、安宁、安顺、贵阳等一批城市今年底或明年将用上天然气,从此结束我国云贵高原没有管道天然气的历史,掀开天然气清洁能源利用的全新一页。

此外,通过中贵线把中缅天然气管道和西气东输系统连接在一起,使这两个管网系统的气源可以进行相互调度和置换,同时也沟通了新疆气区、长庆气区和四川气区联络的通道,使我国油气管网格局基本形成。

保障能源安全,惠及沿线民生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攀升,中缅天然气管道投产后每年120亿立方米的供气量相当于去年进口量的1/4,对实现我国“能源进口多地区、进口方式多元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中缅天然气管道典型管段风险评估

中缅天然气管道典型管段风险评估
将自然灾害破 坏 作 为 评 价 对 象,根 据 故 障 树 分析图,因素集 U包含了 X32~X36共 5个因 素。 采用 “9度 法 ”将 这 5个 因 素 做 成 对 判 断 矩 阵,见
表 2。采用最大特征根法,求出各因素的权重 Wi。 表 2 自然灾害破坏因素成对判断表
因素 权重值
选取中缅 天 然 气 管 道 干 线 广 西 境 内 3km 典 型山地管段为研究对象,其管径 1016mm,设计压 力 10MPa,采 用 3PE外 防 腐 层,阴 保 系 统 采 用 强 制电流保护,最 大 海 拔 差 达 450m,沿 途 有 1处 小 型河流 穿 越 和 1座 RTU阀 室。 该 地 区 年 均 降 水 量 1500~2800mm,日 最 大 降 雨 量 可 达 300mm 以 上,降雨主要集中在 4~9月,沿线社会活动较少。
导致山地管道失效的最大因素之一便是自然 灾害。夏炜对川东北山区滑坡地质灾害条件下的 天然气管道进行 风 险 评 估,建 立 了 适 用 于 川 东 北 山区地质 灾 害 条 件 下 的 风 险 评 估 模 型 和 评 估 软 件 。 [11] 结合预评估管段基础 数 据 和 地 理 环 境,笔 者以故障树 中 自 然 灾 害 破 坏 M21为 例 具 体 说 明 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和故障树的风险量化评估 方法。 3.1 AHP确 定 评 价 指 标 权 重
261
“特征根法”对成对因 素 判 断 表 进 行 处 理,求 取 评 价 因 素 的 相 对 权 重 ,计 算 权 重 向 量 的 近 似 值 ,并 进 行归一化,得 到 评 价 因 素 权 重 向 量。 对 成 对 判 断 矩阵做一致 性 检 验,求 取 矩 阵 一 致 性 指 标 C1,查 阅文献得出判断矩阵的平 均 随 机 一 致 性 指 标 R1, 计算 一 致 性 检 验 差 别 式 CR=C1/R1,当 一 致 性 检 验差别式 CR<0.1时,则 认 为 成 对 判 断 矩 阵 通 过 一 致 性 检 验,否 则 需 要 对 判 断 矩 阵 做 适 当 的 调 整 。 [10] 2.3 建立单因素 模 糊 评 价 矩 阵 和 模 糊 综 合 评当

浅谈中缅油气管道复杂山区地段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浅谈中缅油气管道复杂山区地段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滑坡 特点 制定 。对于 施工 过程 中诱发 的滑坡 一 般规模 较 小 ,可 以 采用 卸载 、支挡 的方法进 行治理 。滑坡 段具体 的防护 措施有 挡墙 、挡土 墙 、
抗 滑桩 、削坡 护坡 等 。
适 用范 围 :对于 管道 建设 中挖 方段 可 能诱发 的小型 滑坡 ,因其 规 模 小 ,下滑推 力小 ,采 用浆砌 石 修建 内支 挡 即可 ;对 于对拟 建 工程 危 害较 大 的滑坡 或崩塌 ,因其 滑动 面埋 深大 ,下 推 力大 ,则 可采 用挡 土
安 全 运 行

前 言
适用 范 围 :在碳 酸盐 岩 、板岩 区 ,碎屑 岩 弱风化 区 ,岩体 破 碎 时 ,容 易产 生掉 块 、崩塌 ,采用 坡面 喷浆 、灌 注水 泥 、挂 金属 网等 措施 ,防 止坡 面产生掉 块 、崩塌 。
2 . 滑坡 的防治措 施及适 用范 围 滑 坡 的防治 措施 主要 有卸 载 、抗 滑桩 、支挡 等 ,具体 措 施应 根 据
中缅 天然 气管 道地 质灾 害主 要是 由于 自然 因 素的和 人为 的地 质作 用 ,导 致 地质 环 境或 地质 体 发 生变化 而 形 成的 ,就 其管 道 建设 而 论 , 主要 是 以管道 施工 等人 为作 用诱 发 的地质 灾 害为 主 。中缅 油气管 道 玉 溪支 线沿 线地质 灾害有 滑坡 、崩塌 、泥 石流 等类型 。
墙进 行支挡 。 3 . 泥石 流的 防治措施 及适用 范围
二 、地 质灾害类 型 、产 生机理 及对管道造 成的 危害
1 . 崩塌 ( 危岩 ) 崩塌 ( 又称 崩 落 、垮塌 或 塌方 ) :是 从 较 陡斜坡 上 的岩 、土体 在重
泥 石流的 防治措 施主要 有河沟 的修整 、河床 的加 固 、河 岸 的防护 、 斜坡 后缘排 水 、 拦 砂坝 、植 树种 草 ,恢 复植被 等 。 适 用范 围 : 3 . 1 拦挡 主 要针 对评 估 区内泥 石 流的 治理 。对 沟 岸崩 、滑体 和 泥 砂 补给源 修建 拦挡工 程 ,控制 泥 石流发 展 ;或 在泥 石流 沟 中修 建拦 砂 坝 ,减弱泥 石流 势能 ,减 轻对下 游地 区的破坏 。 3 . 2 生 物工程 主要 针对 碎屑岩 地 区或土 层较厚 地 区的 活动性 冲 沟 、 泥石 流形 成 区。通 过沟谷 两侧 及 谷底 植树 种草 ,恢 复植 被 ,防 治 水土 流 失 ,减 少水土 流失带来 的泥石 流物源 ,控制 活动性 冲沟 ( 冲蚀 ) 、泥 石 流沟的进 一步发展 。

中缅油气管道的对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最新文档

中缅油气管道的对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最新文档

中缅油气管道的对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近年来,中缅油气管道在经济方面对中国和缅甸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该管道的建设不仅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中国保障了能源安全。

本文将介绍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背景和重要意义。

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背景2008年5月,中缅两国政府签署了《中缅油气管道合作框架协议》,并在2009年正式启动中缅油气管道建设。

该管道以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为起点,经过缅甸境内各地,到达缅甸的西海岸和东海岸,通往印度洋。

目前,中缅油气管道一期工程已经建成投产,全长771千米,净输送能力分别为每天44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和每天22万立方米的原油。

二期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中,计划到2020年建成,届时能够将输送能力进一步提高到每天12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和每天22万立方米的原油。

中缅油气管道的重要意义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中国是世界上能源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对外依存度高达70%以上,而且大多数进口能源都需要通过海上运输,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中缅油气管道的建成,可以缓解中国能源进口的压力,减少在海洋运输中的安全风险。

此外,中缅油气管道还可以帮助中国降低油气进口成本,提高能源的供给效率。

相对于其他进口能源方式,中缅油气管道的运输成本更低,可以有效减少进口成本。

推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不仅可以为中国保障能源安全,同时也将推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缅甸是中国的南向战略的重要一环,这条管道的建设可以使缅甸更多地参与到中国的经济活动中来,带动缅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此外,中缅油气管道还可以带动沿线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通讯等方面。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为沿线地区的市场开发和投资提供便利条件,进一步推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促进中缅两国关系的发展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还可以促进中缅两国关系的发展。

中缅两国相邻,历史渊源深厚,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两国之间的关系曾经经历过波动。

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是两国合作的重要内容,可以为两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供更多的机会。

尴尬的能源大通道:中缅油气管道输气背后

尴尬的能源大通道:中缅油气管道输气背后

尴尬的能源大通道:中缅油气管道输气背后尴尬的能源大通道:中缅油气管道输气背后筹划5年,建设3年的中缅油气管道终于投入运营,但这一曾被冠以重要战略意义的中国能源大通道在迎接第一批天然气时,其背后的争议却仍未间断。

7月28日,中缅油气管道天然气管线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当日,来自中、缅、韩、印投资四方代表共同按下按钮、启动控制阀门,采自缅甸西南海域的天然气注入天然气管线首站——皎漂分输站,然后通过793公里的管道向中国输送,在中缅边境南坎计量站进行计量后,从云南瑞丽入境。

尽管已建成通气,但该管道仍将面临一些考验,除来自缅甸的部分居民以及一批非政府组织对这一项目的抗议仍存在外,国内长期关注这一项目的石油业权威人士也对中缅能源通道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如今,横挡在中缅油气管道面前的难题正日渐明显,其中,环保之踵、利益分歧、以及尤为关键的上游资源瓶颈等问题都逐一显现,这条被称之为“打破马六甲海峡困局”的战略能源通道的前景也似乎蒙上了多层阴影。

“中缅油气管道投资金额大,周期长,但设计的2200万吨输油量相比每年经马六甲海峡的原油进口量简直就是九牛一毛,所以"破解马六甲海峡困局"是一个虚造的概念。

”中石油集团下属研究机构一名权威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尴尬处境对于中石油集团旗下负责中缅油气管道施工的东南亚管道公司来说,管道从建设到开通所面临的阻力或许都超出了此前预料。

事实上,除了结构复杂的地形,以及在征地过程中与当地居民发生的补偿利益分歧长期无法彻底解决等问题外,缅甸当局的政治环境以及缅甸此前带有“虚夸”成分的海上油气储量无疑是导致中缅油气管道处境尴尬的两大重要掣肘之因。

“中缅油气管道提案的提出是在2005年,当时云南省政府作为项目的提出方目的在于将云南打造成大炼化基地,并由此辐射大西南地区,但相比8年前,在项目正式上马后,缅甸的政局已经发生了改变。

”长期关注中缅油气管道,并多次前往缅甸实地考察的一名知情者说。

中缅天然气管道贵州段地质灾害分布特征与风险评价

中缅天然气管道贵州段地质灾害分布特征与风险评价

中缅天然气管道贵州段地质灾害分布特征与风险评价
李华章;贾亮亮;何文刚;张相春
【期刊名称】《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24)4
【摘要】中缅管道贵州段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地貌多样,受管道建设期大面积的施工扰动等因素影响,沿线地质灾害异常发育。

作者在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和分布特征。

依托半定量评价方法对单体管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根据单点风险等级评价结果对管道沿线区域进行地质灾害风险性划分,以精准风险管理,得出实时风险状况。

因此,中缅管道贵州段沿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对管道安全运营具有指导意义,对其他遭受多种地质灾害的长距离管线工程亦有借鉴意义。

【总页数】4页(P98-101)
【作者】李华章;贾亮亮;何文刚;张相春
【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工学院;遵义师范学院生物与农业科技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
【相关文献】
1.长-呼原油管道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2.中缅天然气管道工程贵州段雷电环境分析及防雷设计
3.中缅输油管道瑞丽—禄丰段地质地貌特征及风险分析
4.基
于长输气管道与斜坡位置关系的管道地质灾害易损性探讨——以中缅天然气输气管道(贵州段)为例5.泰青威天然气管道临朐段水毁灾害分布特征与风险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近中缅天然气管道保护施工方案探讨

临近中缅天然气管道保护施工方案探讨

黑龙江交通科技HEILONGJIANG JIAOTONG KEJI 2020年第4期(总第310期)No. 4,2020(Sum No. 310)临近中缅天然气管道保护施工方案探讨曾利强(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4001)摘要: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天然气是社会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诸多能源中,天然气所占据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且该种资源逐渐将稀缺的石油资源所取代,成为一种新型能源。

天然气是一种危险性系数很高的能源,具有可燃性,为了 确保天然气管道使用的安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 通过立法确保天然气管道的安全,防止天然气泄漏,防止天然气管道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通过三荔高速SLTJ -2合同段临近中缅天然气管道保护施工措施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提出三荔高速SLTJ -2合同段临近中缅天然气管道保护施工方案实施途径,希望能够为相关学者提供良好借鉴。

关键词:高速公路;天然气管道;施工方案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3383(2020)04 -0098 -021案例概况该合同段为三都至荔波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 里程桩号为 ZK55 + 549/YK55 + 539 ~ K77 + 84.762,全长20 279 762 km 。

根据平面图,天然气 管道隔施工部位比较近的是堪董2*隧道、忙海大 桥、更地坡隧道及更地大桥,高速公路堪董2*隧道 与中缅天燃气管道弄雷隧道并行大约337 m ,间距 大约372 m 、相对高差大约57 m ;高速公路右线忙 海大桥/号台~9号墩、左线忙海4*大桥0*台~ 10* 墩与中缅天燃气管道弄雷隧道并行大约395 m,间 距大约370 m ;高速公路更地坡隧道与中缅天燃气 管道更地坡隧道并行大约4 272,间距约116 ~ 46叫更地坡隧道出口施工点距离天然气管道最 近距离为60 m ,天然气管道与高速公路线路右线 YK54 +425.5(左线ZK54 +444)处正交,天然气管 道位于更地大桥第二跨桥下通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宁及小黑土接地极对中缅天然气管道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24T17:09:28.3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作者:潘春锋李洪涛[导读] 摘要:为了研究永宁接地极和小黑土接地极对中缅天然气管道的影响,在中缅天然气管道安装15处电位监测系统和中贵线安装3处电位监测点系统,绘制异常干扰时管道电位的偏移图,以此对阴极保护效果及交直流杂散电流干扰强度进行评估,从而对实际的管道情况做出有效的评判。

中国石油集团西南管道有限公司贵阳输油气分公司贵州贵阳 550081摘要:为了研究永宁接地极和小黑土接地极对中缅天然气管道的影响,在中缅天然气管道安装15处电位监测系统和中贵线安装3处电位监测点系统,绘制异常干扰时管道电位的偏移图,以此对阴极保护效果及交直流杂散电流干扰强度进行评估,从而对实际的管道情况做出有效的评判。

结果表明:放电时,对距离接地极较近的绝缘管道影响较大,局部监测点的干扰电位最大能达到55V,超过人体安全电压,且在放电过程中,此段管道的断电电位超出阴极保护标准要求,需要进一步采取防护措施。

关键词:永宁接地极;小黑土接地极;中缅管道;高压直流干扰;断电电位高压直流输电系统(HVDC)是一种能够用于长距离大容量的直流输电系统,自问世以来,其稳定性和可靠性有了极大的保证,它的高效、经济的运行方式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效益,而我国能源和资源分布的极为不均,也促使这种长距离节能高效的输送方式的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沿海地区对能源的需求越发旺盛,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等大型工程的运行,使得高压输电系统不可避免的会与油气输送管道交互,这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着管道的安全运行,高压直流接地极对油气管道的干扰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1 工程简介
西南管道贵阳输油气分公司辖属的中缅天然气管道与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小黑土接地极、永宁一号接地极和永宁二号接地极较近,管道与小黑土接地极的垂直距离仅约7.5km,与最近的永宁二号接地极的垂直距离仅约1.25km,管道存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干扰影响的风险。

有研究表明,高压直流干扰产生的入地电流可达数千安培,能产生几百到上千毫伏的电位偏移,同时发现部分测试桩和站场的跨接线有由于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干扰造成的烧毁现象。

通过测试沿线管道受干扰时的电位偏移情况,以评估管道的受干扰程度,同时分析管道的阴极保护效果,对当前管道的风险进行评判。

2 监测范围
本项目在中缅天然气管道安装15处电位监测点和中贵线安装3处电位监测点系统,监测系统服务器设置在西南管道油气田,对中缅天然气管道受小黑土直流接地极、永宁一号接地极和永宁二号接地极干扰影响进行监测。

通过对沿线管道监测以评估管道的受干扰程度和管道风险,同时对管道平常的阴极保护效果进行实时监测,评价管道的阴极保护效果情况。

3 高压直流干扰结果分析
从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共监测接地极放电8次。

其中永宁接地极放电7次,小黑土接地极放电1次;监测结果显示,永宁接地极的7次放电均为阴极放电,共有3个等级的入地电流,分别为:3640A,1200A和720A。

小黑土接地极为阳极放电,放电电流为1200A。

3.1 永宁接地极干扰监测数据分析结果
目前中缅管道采用分段保护方案,分别在安顺站和贵阳站将中缅管道分为独立几个绝缘管段,单独采用阴极保护系统保护。

在永宁接地极3640A阴极放电时,靠近接地极的37#阀室的干扰电位达到+55V,超过人体安全电压。

阴极放电时,靠近接地极(36#至37#阀室)的这段管段电位正向偏移,同一绝缘管段范围内,相对远离接地极的管道电位负向偏移,干扰电位最负达到-6.4V。

断电电位结果显示,靠近接地极位置管道干扰电位正向偏移,断电电位也明显正向偏移,电位偏移至+0.789V,远超过标准要求的-0.85V,存在一定腐蚀的风险。

远离接地极的绝缘管段(安顺站至贵阳站)受干扰较小,靠近接地极的安顺站出站位置受干扰最明显,干扰电位偏移至0V,断电电位正向偏移至-0.48V,超出标准要求,存在腐蚀的风险;远离接地极的几个位置,管段干扰电位负向偏移,但是整体负向偏移量较小,断电电位也仍接近阴极保护标准电位。

结果表明在接地极的绝缘管段外,受接地极的干扰程度明显降低,只是在靠近接地极端的干扰超过标准要求,具体超标的管道长度,需要增加监测点。

在永宁接地极1200A阴极放电时,靠近接地极的37#阀室和测试桩k1029位置的干扰电位达到+18V。

阴极放电时,靠近接地极(36#至37#阀室)的这段管段电位正向偏移,同一绝缘管段范围内,相对远离接地极的管道电位负向偏移,干扰电位最负达到-4.6V。

断电电位结果显示,靠近接地极位置管道干扰电位正向偏移,断电电位也明显正向偏移,电位偏移至+0.808V,远超过标准要求的-0.85V,存在一定腐蚀的风险。

远离接地极的绝缘管段(安顺站至贵阳站)受干扰较小,靠近接地极的安顺站出站位置受干扰最明显,干扰电位偏移至-0.7V,断电电位正向偏移至-0.84V,接近标准要求,远离接地极的几个位置,管段干扰电位负向偏移,但是整体负向偏移量较小,断电电位也仍接近阴极保护标准电位。

表明在接地极的绝缘管段外,受接地极的干扰程度明显降低。

3.2 小黑土接地极干扰监测数据分析结果
在小黑土接地极1200A阳极放电时,安顺站至贵阳站段管道干扰电位正向和负向偏移的同时,管道的断电电位也发生了明显的正向和负向偏移。

在放电期间管道的断电电位均超过阴极保护标准的要求,其中受接地极干扰时,负向偏移管道长度约19公里,正向偏移管段约59公里,靠近贵阳站段的管道干扰大于上游靠近安顺站段管道。

36#至安顺站段的管道,在接地极阳极放电1200A时,安顺站进站位置干扰较为明显,干扰电位负向偏移至-3.7V,断电电位负向偏移至-1.21V,远离安顺站上游的位置管道电位正向偏移,但是整体正向偏移量较小,且受干扰时,断电电位仍接近-0.85V,处于有效的保护。

表明小黑土接地极对上游干扰影响较小,仍处于可控范围。

小黑土接地极阳极放电1200A时,中贵线也存在一定的干扰,但是整体干扰较小。

贵阳站进站位置和中贵线71#阀室位置电位均往负方向偏移,贵阳站进站干扰电位负向偏移至-2.0V,但是断电电位仍处于阴极保护准则范围内,71#阀室管道电位负向偏移200mV,断电电位仍处于有限保护。

3.3 阴极保护监测分析结果
通过电位远程监测系统监测结果显示,中缅管道38#阀室、中贵管道贵阳站进站、中贵管道71#阀室、中贵管道61#阀室这四个监测点在受到高压直流干扰时管道的通断电电位波动较大,处于异常状态。

除此以外的14个监测点的管道断电电位,在未受到特高压干扰时,大部分时间均能处于-0.85V~-1.2V之间,处于良好的阴极保护状态。

4 交流杂散电流干扰结果分析
通过电位监测系统对管道的交流干扰电压监测结果显示,根据GB/T 50698标准要求,交流干扰电压高于4V时,需要采用交流电流密度来评价管道的交流干扰程度,K1051测试桩处、安顺站进站位置、安顺站出站位置、K1138测试桩处、K1155测试桩处、贵阳站进站位置、贵阳站出站位置的管道交流电压瞬间值高于4V,需要进一步测试管道的交流电流密度。

参考文献
[1]秦润之,杜艳霞等.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对埋地金属管道的干扰研究现状[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16, 28(3):263.
[2]程明,张平.鱼龙岭接地极入地电流对西气东输二线埋地钢质管道的影响分析[J].天然气与石油,2010,28(5):22.
[3]王雁冰.川气东送管道杂散电流排流工程技术研究[D].西安:西安石油大学,2010.
作者简介:
潘春锋(1987-),男,贵州黎平人,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电气信息工程专业,助理工程师,从事天然气长输管道运行管理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