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中缅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

合集下载

能源大通道——中缅油气管道

能源大通道——中缅油气管道

能源大通道——中缅油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

它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可以使原油运输不经过马六甲海峡,从西南地区输送到中国。

中缅油气管道由中缅原油管道和中缅天然气管道共同组成,该项目历经10年风雨建设,于2017年4月正式投产,从缅甸西海岸皎漂港的马德岛一直延伸至中国云南省的瑞丽。

中缅油气管道建设难度大的原因中缅油气管道是目前国内建设难度最大的管道,其线位受沿线自然地理和社会环境制约严重。

自然因素气候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

旱季时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容易使工人高温中暑;雨季时降水丰富,雨季长,在湿热的气候下施工困难。

地形沿线高山峻岭,地形起伏大,从海底到山上的落差达1300米,这是管道修建面临的最大难题。

同时还会穿越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条件复杂,对工程技术要求很高。

所以山区管道大量采用山体隧道穿越方式,增加了技术和资金投入。

地质沿线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板块碰撞挤压,地壳运动活跃,多断裂带,地震、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等地质灾害频繁。

这就对管道抗震性能提出了很大挑战。

水文管线经过伊洛瓦底江、米坦格河等上百条河流,穿越河流多处采用跨越方式通过,需要修建桥梁进行支撑。

生态沿线生物多样性丰富,线路建设过程中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又是一大难题。

缅甸森林植被覆盖率达52%,管线势必经过文物保护区、生态敏感区等,需要对施工后的地貌进行及时恢复。

社会经济因素交通沿线由于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交通落后,建筑材料等运输苦难、运距远。

基础设施缅甸经济落后,很多配套的基础设施不齐全,如工人休憩场所、电力供应等。

政局动荡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非政府组织势力强,政局长期不稳定,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历时近十年,经缅甸军政府和民选政府更迭考验。

2015年因缅甸政党更迭而搁置2年之久,2017年3月才重新启动。

民生问题管道将经过缅甸许多村庄,引发强制拆迁、环境破坏及人权侵犯等问题,易遭受当地村民的反对。

中缅石油管道

中缅石油管道

中缅石油管道中缅石油管道是连接中国和缅甸的一条重要能源管道,它的建设和运营对于两国的能源安全和互利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缅石油管道的背景、建设、运营和意义进行详细阐述。

一、背景中缅石油管道的建设源于中缅两国良好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合作。

中国和缅甸作为两个相邻国家,历来保持着友好和密切的外交关系。

在双边经济合作方面,两国一直致力于扩大贸易、投资和能源合作,而石油资源的开发和运输一直是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

缅甸作为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而中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对于安全和稳定的能源供应需求很大。

双方认识到通过建设石油管道可以实现互利共赢,于是开始了中缅石油管道的规划和建设。

二、建设中缅石油管道的建设始于2010年,历时多年才顺利完成。

整个管道从缅甸西部的洋葱湾开始,经过巴杰松港,贯穿缅甸境内,最终进入中国云南省的昆明。

管道总长度约为1700公里。

在建设过程中,中方和缅方共同承担了工程设计、勘探、采购、施工和监管等各个环节。

中缅石油管道项目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确保了管道的安全和可靠性。

同时,项目参考了国际上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了管道的环保和可持续性。

三、运营中缅石油管道于2020年正式开始运营。

根据初步规划,管道每天能够输送30万桶石油,预计能满足中国西南地区相当于15%的原油需求量。

同时,石油管道的建设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缅甸带来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在管道运营期间,中方和缅方按照合同约定共同管理和维护管道。

为了确保管道的安全和稳定运行,专业团队对管道进行定期巡检和维护,以及应对突发事件和故障。

四、意义中缅石油管道的建设和运营对于中缅两国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中国来说,中缅石油管道可以实现中缅两国之间的能源互补和互利合作,提高中国的能源供应稳定性,减少对其他能源进口渠道的依赖。

对于缅甸来说,石油管道的建设为该国带来了投资和经济增长机会,提升了缅甸作为能源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

中国三条石油管道

中国三条石油管道

中国三条石油管道
近年来,中国对于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而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于中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为满足能源需求,中国建设
了三条重要的石油管道,分别是中国—哈萨克斯坦管道、中国—俄罗
斯管道和中国—缅甸管道。

接下来将逐一介绍这三条管道。

第一条管道是中国—哈萨克斯坦管道,这条管道是中国和哈萨克
斯坦两国为增强经济合作所共建,全长1434千米,运输能力为2000
万吨/年。

中国—哈萨克斯坦管道外输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重要
经济圈,对于满足我国东部地区能源需求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条管道是中国—俄罗斯管道,这条管道全长2921千米,运
输能力为3000万吨/年。

该管道是中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体现,其建成后将有效增加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此外,这条管道还得到
了俄罗斯境内的轨道交通运输补充,实现了省时、省力、省成本的优势。

最后一条管道是中国—缅甸管道,这条管道全长771千米,分为
原油管和天然气管,其原油运输能力为2200万吨/年,天然气运输能
力为120亿立方米/年。

这条管道连接了中国的云南省和缅甸的若开邦,是中国对外运输石油的第三大通道。

通过这两根管道,中国可以直接
从缅甸进口原油和天然气,满足国内能源需求。

总之,中国建设三条石油管道是为了满足国内能源需求,增强国
家安全保障能力和推动经济发展。

这些管道的建成,不仅解决了我国
能源短缺问题,也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缅甸等国家的经济
合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加强了本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中缅油气管道

中缅油气管道

中缅油气管道预计于2013年建成投产2010年9月10,中缅油气管道工程中国境内段在云南昆明开工,这是中国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之一。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张抗教授称,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标志着我国进口原油运输的中东航线、非洲航线和东南亚航线多了一条通道,威胁我国能源安全的“马六甲困局”得到破解,经中缅原油管道亦是原油进入中国大西南的最便捷通道。

基本情况中缅管道为天然气、石油双线并行。

其中,中缅天然气管道缅甸境内段长793公里,中缅原油管道缅甸境内段长771公里,并在缅甸西海岸皎漂配套建设原油码头。

两条管道均起于缅甸皎漂市,由云南瑞丽进入中国。

据了解,中缅原油管道初步设计每年可向国内输送2200万吨原油,相当于每日运输40多万桶;天然气管道年输气120亿立方米。

中缅油气管道境内段工程入境后,输油管道经贵州到达重庆,输气管道经贵州到达广西。

国内段天然气管道干线长1727公里,原油管道干线长1631公里。

中缅油气管道境内段工程开工后,预计2013年建成投产。

在中缅油气管道境内段工程开工的同时,云南千万吨炼油项目在昆明奠基。

这是与中缅原油管道配套建设的下项目,整个项目计划于2013年建成中交。

缅甸位于亚洲中南半岛,海岸线长达1800公里,油气资源储量十分丰富。

目前缅甸拥有34条输油输气管道、19处近海油气田和3处远海油气田,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25400亿立方米,原油储量32亿桶,居世界第十位。

战略意义避开马六甲海峡从1993年起,中国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升至50%左右。

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08年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超过2亿吨,其中原油进口1.79亿吨。

2009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21888 .5万吨,石油表观消费量40837.5万吨,其中原油进口依存度达到52.5%。

在进口石油中,超过90%都是通过海上运输,尤其是超过80%的进口原油来自中东和非洲,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这个最窄处仅有2.4公里的战略咽喉通道,马六甲成为中国能源安全的一大瓶颈。

尴尬的能源大通道:中缅油气管道输气背后

尴尬的能源大通道:中缅油气管道输气背后

尴尬的能源大通道:中缅油气管道输气背后尴尬的能源大通道:中缅油气管道输气背后筹划5年,建设3年的中缅油气管道终于投入运营,但这一曾被冠以重要战略意义的中国能源大通道在迎接第一批天然气时,其背后的争议却仍未间断。

7月28日,中缅油气管道天然气管线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当日,来自中、缅、韩、印投资四方代表共同按下按钮、启动控制阀门,采自缅甸西南海域的天然气注入天然气管线首站——皎漂分输站,然后通过793公里的管道向中国输送,在中缅边境南坎计量站进行计量后,从云南瑞丽入境。

尽管已建成通气,但该管道仍将面临一些考验,除来自缅甸的部分居民以及一批非政府组织对这一项目的抗议仍存在外,国内长期关注这一项目的石油业权威人士也对中缅能源通道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如今,横挡在中缅油气管道面前的难题正日渐明显,其中,环保之踵、利益分歧、以及尤为关键的上游资源瓶颈等问题都逐一显现,这条被称之为“打破马六甲海峡困局”的战略能源通道的前景也似乎蒙上了多层阴影。

“中缅油气管道投资金额大,周期长,但设计的2200万吨输油量相比每年经马六甲海峡的原油进口量简直就是九牛一毛,所以"破解马六甲海峡困局"是一个虚造的概念。

”中石油集团下属研究机构一名权威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尴尬处境对于中石油集团旗下负责中缅油气管道施工的东南亚管道公司来说,管道从建设到开通所面临的阻力或许都超出了此前预料。

事实上,除了结构复杂的地形,以及在征地过程中与当地居民发生的补偿利益分歧长期无法彻底解决等问题外,缅甸当局的政治环境以及缅甸此前带有“虚夸”成分的海上油气储量无疑是导致中缅油气管道处境尴尬的两大重要掣肘之因。

“中缅油气管道提案的提出是在2005年,当时云南省政府作为项目的提出方目的在于将云南打造成大炼化基地,并由此辐射大西南地区,但相比8年前,在项目正式上马后,缅甸的政局已经发生了改变。

”长期关注中缅油气管道,并多次前往缅甸实地考察的一名知情者说。

中缅油气管道:最经济的石油生命线,我国破解马六甲困局关键工程

中缅油气管道:最经济的石油生命线,我国破解马六甲困局关键工程

中缅油气管道:最经济的石油生命线,我国破解马六甲困局关键工程马六甲海峡,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我国石油及其他能源进口大都需经马六甲海峡缅甸,海岸线长3万多里自然条件优越,曾是富有国家,可到了21世纪初却因内乱等原因经济迅速衰落。

2009年中缅双方签署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协议,2010年开工。

项目包括原油管道、储运及附属设施和一个大型码头。

2013年5月30日油气管道全线贯通,共耗资约25亿美元,预计每年向我国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原油2200万吨。

缅甸境内长771公里,国内原油.天然气管道分别长1631,1727公里。

起点位于皎漂港及马德岛,经若开、掸邦、马圭、曼德勒省,最终在云南瑞丽进入我国,到达贵州安顺后油气管道将会分离,原油管道直至被油荒困扰的重庆,天然气管道则南下到达贵港。

在管道建设前,我国能源大多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境内,随着中缅管道完工,标志着我国四大油气通道战略格局初步成型,中缅管道不仅缓解我国对马六甲的依赖,降低海上进口原油风险,也将对西南等省份的化工、轻工等产业产生了巨大拉动作用。

其中对于云南尤为明显,石化工业将成为云南省新重要产,预计在西南地区将新增炼油2000万吨/年,成品油1277万吨/年。

从长远来看,我国还可以沿中缅石油管道修建公路和铁路。

将皎漂开辟为我国西南出口南亚、西亚、欧洲和非洲的中转站。

对于缅甸人民而言,这一建设工程或许本应为他们带来财富,但因政府人员贪污腐败,本应拿到30年赔偿金却只拿到了5年的。

其中有些民众声称“他们夺走了我们的天然气和石油”,但他们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些原油来自中东和非洲,原油非但不从缅甸获取,反而要向缅甸每年输送约200万吨。

以此来满足缅甸本国能源需求和经济发展目的。

另外缅甸还将获得每年1360万美元以及1吨原油1美元的过境费,此外还能从管道相关的土地租赁、海港及邮轮的使用中获得收入。

但这些庞大收入经官僚饱其私囊,落到原住民身上已所剩无几,同时环境治理成本也转嫁给了管道经过地区的本地社区!。

中缅油气管道

中缅油气管道

中缅油气管道
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

它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可以使原油运输不经过马六甲海峡,从西南地区输送到中国。

中缅原油管道的起点位于缅甸西海岸皎漂港东南方的微型小岛马德岛,天然气管道起点在皎漂港。

中缅油气管道项目作为中缅两国建交60周年的重要成果和结晶,得到了中缅两国领导人及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2021年7月8日,中缅油气管道配套的千万吨级炼厂(中石油云南石化)累计加工原油突破4000万吨。

延伸:
2009年12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缅甸能源部签署了中缅原油管道权利与义务协议,明确了中石油作为控股方的东南亚原油管道有限公司在中缅原油管道建设运营上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

协议规定,缅甸联邦政府授予东南亚原油管道有限公司对中缅原油管道的特许经营权,并负责管道的建设及运营等。

东南亚原油管道有限公司同时还享有税收减免、原油过境、进出口清关和路权作业等相关权利。

协议还规定,缅甸政府保证东南亚原油管道有限公司对管道的所有权和独家经营权,保障管道安全。

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哈原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和中俄原油管道之后又一条重要能源进口通道。

它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可跨越马六甲海峡,对保障能源安全有重大意义。

中缅油气管道境外和境内段分别于2010年6月3日和9月10日正式开工建设。

2013年5月30日,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战略通道中缅油气管道将全线贯通。

届时,海上进口原油和缅甸天然气资源将绕过马六甲海峡输送至国内。

中缅油气管道

中缅油气管道

中缅油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是连接中国和缅甸之间的一条重要能源运输线路。

该管道被视为中缅两国合作的重要成果,将为两国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本文将从背景、建设、地缘政治意义、经济影响等方面对中缅油气管道进行分析。

背景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与中缅两国多年来的密切合作密不可分。

中缅两国是传统友好邻邦,两国人民之间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而能源合作一直是两国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可以迅速地满足中国对能源的需求,并同时推动缅甸的经济发展。

建设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经历了多年的艰难努力。

该管道的总长度约达2000多公里,起点位于缅甸皎漂,终点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

整个管道分为油气两线,分别满足中缅双方对油气能源的需求。

该管道建设过程中涉及到了地质勘探、环境影响评估、管道设计、施工安装等多个环节,规模庞大,技术难度高。

地缘政治意义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不仅仅是能源合作,还涉及到了地缘政治的因素。

对于缅甸来说,油气管道的建设将推动缅甸的经济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并加强了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关系。

对于中国来说,该管道可以迅速满足国内能源需求,减轻对中东地区能源的依赖,并且优化地缘政治战略格局,增加中国在亚洲地区的地缘影响力。

经济影响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对中缅两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该管道使得中国能够更便捷地获取来自缅甸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这将保障国内能源供应,提高能源安全性。

其次,缅甸也将从油气管道建设中获益,带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国内财政收入。

此外,油气管道的建设还将促进中缅两国的贸易往来,推动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

总结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是中缅两国合作的重要成果。

该管道不仅推动了两国经济发展,增加了能源供给,还加强了两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

能源合作不仅在实际意义上具有重要作用,也为两国未来更广泛的合作领域奠定了基础。

同时,该管道的建设也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合作顺利进行,为中缅两国和地区的繁荣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经发展;
②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 调整;
③带动资源相关产业发
展和设施的建设; ④改善生态环境,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
对调入地区的意义 ①缓解能源短缺状况,优 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东 部经济发展; ②推动天然气、化工、发 电等产业的发展; ③东部地区进行西气东输 工程的配套建设,带动东 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④改善以煤为主的能源消 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 使用比例,有利于改善东 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影响,题型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
01 教材基础夯实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1.自然条件 ①很不均匀 , 存 在 着 资 源 (1) 自 然 资 源 的 区 域 分 布 ______________ ②富集 区和__________ ③贫乏 区。 __________ ④流动性 。 (2)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__________ 2.经济条件 ⑤不平衡 ,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 区域间的发展水平 __________ ⑥不匹配 。 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__________
资源 调入 地区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
改善和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其建设意义的分析要分别从资源调 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等方面入手。如下表。
对调入地区的意义 ①缓解资源短缺状况, 资 源 跨 区 域 调 配
对调出地区的意义 ①促进资源开发,带动 地区经济发展; ②形成资源相关产业 链,增加经济收入; ③带动地区城市化发 展,提高生活水平; ④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考点一 知识必备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及意义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前提下进行 的,根本原因是能源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而且已经对 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分析往往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
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如下表。
4.对环境的影响
(1) 东 部 地 区 : 天 然 气 部 分 替 代 煤 炭 , 有 利 于 改 善
21大气质量 。 ○ ___________
22植被破坏 带 ○ (2)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___________
来的环境压力。
[特别提醒]
西部地区虽具有资源优势,但对资源的利用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1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2015·权威预测 ]
2015年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可能结合
“十一五”关于我国能源、资源的调配措施,以某区域工程建 设为背景,或以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新跨越为背景,
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线路分布及选择、对区域发展的
3.西气东输有哪些重大意义?
提示: 对西部:推动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
势;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对沿线:改善能源结构, 保护大气质量;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对东部:缓解能源 紧张状况,推动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带动城 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大气质量。
02 核心要点研究
[特别提醒]
资源跨区域调配是由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和资
源分布区与消费区的差异产生的。分析时明确资源分布规律及
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资源紧缺区的紧缺原因,包括为何 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包括利用过程中的问题等。
1. 跨区域调配资源线路的选择原则?
提示: 要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要考虑线路的造 价,要考虑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社会经济 条件;要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效率与东部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西气东输则将西部地区的
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对于东、西 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2. 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有哪些?
提示: 解决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是开源节流。具体包括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资源和跨区域调配资 源;防治浪费和污染等。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⑩煤炭 为主,带来一系 (1)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 __________ 列环境问题。 天然气 在我国能源消费 (2) 矿物能源中具有清洁优势的 ⑪ __________ 结构中比重很低。 ⑫北煤南运 给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很大压 (3) 长期以来 _____________
地区 资源 调出 地区
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配置
西气东输工程
西部地区天然气储量巨大,而 ①资源储量丰富;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天然气消 ②资源产量(或潜在产量)巨大; 费量小,天然气资源得不到充 ③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 分开发利用,资源优势难以转 资源消费量远小于资源生产 化为经济优势,发展水平提高 量,能够满足输出 较慢 ①经济发达,资源消费量大; ②区内资源储量小或资源产 量远远难以满足资源消费需 求; ③资源问题制约了经济社会 的长远发展 东部地区天然气储量小,经济 发达,能源消费量大,而其他 能源生产无法满足发展需要, 制约经济发展。同时以煤为主 的能源消费结构造成严重环境 问题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⑰消费 结构。 (1)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________ ⑱经济 技术优势,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及 (2) 发挥了 __________ ⑲基础 设施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__________ 3.区域协调效应 ⑳资源 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 将西部地区的 __________ 势合理配置,促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力。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特别提醒]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但不是新能源。天
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仅为煤
的 40% 左右,相对于煤炭、石油等能源具有使用安全、热值 高、洁净等优势。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⑮基础 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 (1)推动_________ 的发展。 ⑯经济 优势,成为西部地区新的 (2)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 __________ 经济增长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