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瓜育种目标和策略

合集下载

黄瓜的种植方法和管理

黄瓜的种植方法和管理

黄瓜的种植方法和管理黄瓜是一种夏季瓜果,属于蔬菜类植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黄瓜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是确保黄瓜健康生长和高产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黄瓜的种植方法和管理,包括选址、土壤准备、品种选择、播种、管理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一、选址和土壤准备1. 选址:黄瓜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宜种植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

在选择种植地点时,要避免低洼和积水的地方,以防止黄瓜因为湿润的环境而易感染病害。

2. 土壤准备:黄瓜对土壤要求较高,喜欢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种植前,需要将土地整地平整,去除杂草和石块,并进行深耕,以改良土壤结构。

在土壤中添加有机肥料,如腐熟的堆肥或腐殖质,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二、品种选择黄瓜有很多品种可供选择,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在选择黄瓜品种时,应根据种植环境和市场需求考虑。

比较常见的黄瓜品种有长型黄瓜、中型黄瓜和短型黄瓜等,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品种。

三、播种和育苗1. 天气适宜:黄瓜是一种怕冷的植物,对温度要求较高。

一般情况下,黄瓜的播种应选择春季或夏季,当气温稳定在15摄氏度以上时进行播种。

2. 播种方法:将黄瓜种子浸泡在温水中3-4小时,然后将种子均匀播在预先湿润的育苗土中,再覆盖一层薄薄的土,保持湿润。

播种后放在室内或温室中,并保持温度在20-25摄氏度,有利于种子发芽生长。

3. 育苗管理:种子发芽后,以保持土壤湿润为主要目标,避免过度浇水以造成积水。

同时,注意保持育苗区域通风良好,有利于幼苗的生长。

四、移栽和管理1. 移栽时机:当黄瓜幼苗长到2-3片真叶时,可以进行移栽。

移栽时,将苗移至预先准备好的田地或盆栽中,注意保持苗床土壤湿润,以防止苗的移栽带来的伤害。

2. 杂草防治:黄瓜生长期间,要定期除草,保持地面干净,减少杂草对黄瓜生长的竞争。

注意除草时要轻拔,以免伤及黄瓜根系。

3. 水肥管理:黄瓜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供应。

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
黄瓜育种技术是为了改良黄瓜的外形和产量,使其更适合市场需求。

国内外对黄瓜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主要有以下方向和趋势:
1. 抗病育种技术:目前国内外黄瓜病害猖獗,育种界正逐渐将疾病防治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在黄瓜基因中筛选出抗病性较强的基因,以进一步加强黄瓜的抗病能力。

2. 品质改良技术:市场上对黄瓜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育种者通过选育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从而提高黄瓜的口感和外观质量。

3. 耐旱育种技术:在干旱的环境下,黄瓜容易降低产量并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

目前国内外的黄瓜育种者正在研究如何通过育种来耐旱。

4. 去雄栽培技术:去雄栽培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黄瓜种植技术。

通过去雄栽培可以降低黄瓜的苦味和屑性,提高黄瓜的种子质量和收益效益。

总之,黄瓜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品质改良、病害防治、耐旱性和去雄栽培技术等方面发展。

黄瓜种植技巧

黄瓜种植技巧

黄瓜种植技巧
一、选择育种
育种是种植黄瓜的基础。

了解黄瓜品种在您的地区的早熟性、抗病性性状及其品质特点后,就可以合理地选择比较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环境的品种,为提高种植效益和作物品质奠定基础。

二、增加田间施肥
施肥对于黄瓜种植效益的提高和植株健康生长是重要的。

一般地,在春季秧苗期需要施用氮、磷、钾复合肥50—70公斤,其中氮肥前
期可以施用尿素等,后期可以用有机肥,以增加植株的体积及结实率。

三、注意防病
黄瓜的主要病害主要有疫霉病、细菌性病害和病毒病等。

当检测到病害时,就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采用有效的农药。

四、综合防控
加强田间管理是种植黄瓜的关键,应以合理施肥、及时消除杂草、增加植株的空气、水分和营养供给等,有助于维持绿色植株,进一步增加产量。

- 1 -。

黄瓜苗期生长及育苗方式的培养策略

黄瓜苗期生长及育苗方式的培养策略

黄瓜苗期生长及育苗方式的培养策略育苗是蔬菜生产的重要环节,一般要求培育强壮、无病虫害的苗进行定植。

近年来,关于蔬菜育苗方面的研究开展很多,但主要集中在不同加温装置[1-2]、不同育苗基质[3-4]、育苗管理[5-6]、嫁接育苗[7-8]等方面的研究,总的目标就是培育健壮苗用于生产。

其实,设施蔬菜生产还有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要尽早上市,以取得较好的价格优势。

培育大苗,进行大苗定植,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而目前关于蔬菜育大苗的研究较少[9]。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以不同类型黄瓜为材料,开展了黄瓜苗期生长及不同苗龄定植对其生长和产量影响的研究,以期为蔬菜提前上市、增加产量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同时,丰富黄瓜育苗研究。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与处理试验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庄行综合试验站塑料大棚中进行。

所用黄瓜荷短型为‘春秋王2号’,华南型为‘沪杂7号’,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所提供。

黄瓜第1批苗于2012年2月1日催芽后播种,出苗后2个品种各移栽100株苗至8 cm×8 cm的营养钵中,大棚中铺设小拱棚,采用地热线加温育苗,晚上小拱棚上加盖双层塑料薄膜和无纺布用于保温,待苗2叶1心时(3月15日),将其均移栽至12 cm×12 cm的大营养钵中生长。

2月24日对2个黄瓜品种进行第2批催芽播种,出苗后移栽至8 cm×8 cm的营养钵中(移栽100株苗),和第1批苗一起采用小拱棚和地热线加温育苗。

育苗及移栽基质均为田园营养土,以蒸馏水和全价营养液交替进行浇苗。

试验设置4个处理,黄瓜大苗:2叶1心时移栽至大营养钵(12 cm×12 cm)的第1批苗,华南型表示为DM-1B,荷短型表示为DM-2B;黄瓜小苗:第2批播种苗,出苗后移栽至8 cm×8 cm的营养钵中生长,华南型表示为DM-1S,荷短型表示为DM-2S。

于2012年3月24日,选择大小基本一致的黄瓜大苗(4叶1心)、小苗(1叶1心)进行田间高畦大棚定植,每个处理定植10株,3次重复。

浅析黄瓜高产栽培技术

浅析黄瓜高产栽培技术

浅析黄瓜高产栽培技术黄瓜是我国广泛栽培的夏季蔬菜,其口感爽脆,营养丰富,深受大众的喜爱。

为了保证黄瓜的高产和品质,农民需要注意以下栽培技术:一、土壤和肥料管理黄瓜喜欢土层深厚、肥沃保墒的疏松土壤,因此在选择土地时需要注意。

在土壤上种黄瓜前,应先施足基肥,种苗后每隔10天左右进行追肥。

追肥时,首选有机肥料,如鸡粪、牛粪、鱼粉等,也可以在追完基肥后,在植株根部浇些汁肥,用人工喷洒的方式进行追肥也是比较常见的方法。

二、良种选育和育种方法黄瓜的良种选育是十分重要的,必须选用品种适应性强、抗病性好、高产稳产的良种进行种植。

育种方法可以采用传统的培育法或现代的转基因技术。

在传统培育法中,可以通过人工授粉、选择与控制授粉时间、花粉透明剂处理等方法,以提高黄瓜的品质和产量。

而在现代转基因技术中,可以通过转基因黄瓜抗病毒或耐旱耐寒等方式,进一步提高黄瓜的抗逆性。

三、适期播种和适宜密度黄瓜是一种喜温作物,在播种前应选择适宜的时间。

一般来讲,当地气温上升到10℃以上适宜播种。

黄瓜的密度也需要注意,一般来讲3亩左右的地块采用50×50厘米的离地定植,亩产3000-5000公斤左右。

四、叶面喷洒功效剂在黄瓜生长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各种病虫害的侵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此时可以采取叶面喷洒功效剂的方式,以预防和治疗病虫害。

一般含腐植酸和催化酶的防治剂比较适合黄瓜生长期使用。

五、及时疏花和控制茎蔓黄瓜的花期较长,同时也会使其分配能力削弱,因此应及时疏花促进其生长,同时也应及时控制茎蔓,保证已经长出的茎蔓进One为一个优质瓜果。

以上就是黄瓜高产栽培技术的简要介绍,农民们可以选择相应的技术进行生产,以获得更多的收益。

浅析黄瓜高产栽培技术

浅析黄瓜高产栽培技术

浅析黄瓜高产栽培技术黄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品种,广泛种植于全国各地。

黄瓜不仅口感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价值。

黄瓜高产栽培技术是指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充分利用土地、光照、水分、肥料等条件,从而获取高产、高品质、高经济效益的种植方式。

一、选址与土壤要求黄瓜的适宜温度为15-30℃,适宜光照时间为10-14小时,适宜土层深度为20-30cm,土壤PH值为6.0-7.5,土壤富含有机质,富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在选择种植黄瓜的地方时,一定要注意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排水性等基本要求。

二、品种选择黄瓜品种繁多,可以根据不同的栽培环境和需求选择不同的品种。

在选择品种时要以本地条件为准,力求选择耐病、高产、早熟、品质好的品种。

例如,旱涝转换黄瓜、上海优92号黄瓜等都是比较适合栽培的品种。

三、控制温度和光照黄瓜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对于温度和光照要有严格的控制。

夏季高温时,应适当降温,增加遮荫面积,保证黄瓜的生长环境。

同时,在晴天时应增加光照量,利用日光温室等工具提供更多的光照。

四、水分和肥料管理黄瓜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供给。

在生长季节中要进行适当的浇水和施肥,以增加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合理施肥,不仅能促进植物的生长,还能提高病虫害的防治能力。

五、病虫害防治黄瓜生长季节中,常常会遭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

为了减少病虫害对黄瓜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包括:定期巡视,及时发现病虫害,挂黄板、贴蓝板、设置灯牌等防范措施,合理选用农药进行防治等。

在黄瓜高产栽培中,除了上述相关措施,还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和技术指导,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黄瓜产量和品质。

同时,要注重环保和食品安全,遵守相关规定和法律法规,推行绿色、有机种植方式,保证黄瓜品质、安全及环保,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健康。

黄瓜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

黄瓜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

黄瓜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
一、种植技术
1、选择适宜的种子。

种子品种应经过科学选择,确保其优良性状和
耐病性,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2、选择合适的地块。

选择光照度较好、土壤肥力较强、排水及通风
良好的地块,以增加产量,特别是在种植薯类时,土壤中的有机质要求较高。

3、施用有机肥。

施用有机肥,去除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保持
土壤的温湿度,增加土壤的凝固性和增强土壤的吸水能力,以增加作物的
产量。

4、精细施肥。

精细施肥,按先重质后重量的原则,先施用氮、磷、
钾养分较丰富的复合肥,然后再添加氮源性肥料,以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5、种植要细致。

种植前要用拖拉机清地、割草,以及深耕改良土壤,在种植时,每株种子要打好深度一致的洞,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6、适当灌水。

根据气温、土壤质地等因素,在发芽阶段施用温水灌溉,以便植株快速发芽,以提高植株的生长势。

二、管理方法
1、及时除草、除虫。

地上的杂草以及害虫要及时除除,以免影响植
株的正常生长发育,并及时施药以防止害虫发生。

2、正确施肥。

施用足量的有机肥料,保证养分的充分供应,并定期
实施追肥,以增加产量。

3、及时灌溉。

根据。

黄瓜的种植技术

黄瓜的种植技术

黄瓜的种植技术
黄瓜是一种比较容易种植的蔬菜,以下是黄瓜种植的技术:
1. 土壤要求:黄瓜宜种在松软、肥沃、排水良好、土壤肥力高的土地上。

土壤pH值以6.0-7.0为宜。

2. 清耕整地:种植前要将土地清除杂草、残根等杂质,使土地达到松软、平整、疏松通气的状态,提高黄瓜的生长环境。

3. 选好品种:种植黄瓜要根据地区的气候条件、用途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本地栽培的品种,例如“滇黄丝”、“绿长”、“冠丝”等。

4. 施肥管理:种植黄瓜前,应适当施入有机肥或复合肥。

在生长期要适时追肥、灌肥,保持土壤湿润,适当进行中耕松土和除草。

5. 控制病虫害:黄瓜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如瓜蒂腐病、黄瓜病毒病、黄瓜夜蛾等。

因此,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6. 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黄瓜的生长适宜温度为20-35,湿度应控制在60%-80%之间。

在低温、高温或湿度不当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调整环境。

7. 微喷灌水:黄瓜是浅根植物,浇灌需要注意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建议采用
微喷式灌溉把水分均匀地喷洒在植株周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黄瓜育种目标和策略蔬菜学陈莉21116095 摘要:本文简述了黄瓜起源、种子资源、主要性状遗传以及育种手段,对黄瓜余仲敬行了简要概述,为生产力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瓜种质育种策略黄瓜(Cucumis sativus L)葫芦科,甜瓜属一年生植物,2n=14,又名胡瓜、王瓜、青瓜等。

温季作物,不耐寒或耐寒性极弱,其生长和发育的适宜温度通常高于20℃。

高于30℃,低于12℃其生长发育不正常。

目前黄瓜随着其保护地栽培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已经由一种季节性很强的蔬菜成为季节不明显的蔬菜。

在世界各地广为栽培。

它清脆爽口,乃夏令佳蔬,历史上颇为昂贵。

陆游诗曰:“白苣黄瓜上市时,盘中顿觉有光辉”。

古时的黄瓜,尤其是温室的黄瓜,多系宫廷贡品。

唐人王建诗曰:“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此瓜就是黄瓜。

明《帝京景物略》“元旦进椿芽、黄瓜……一芽一瓜,几半千金”。

这些都说明黄瓜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一、概述(一)起源黄瓜(cucumber).,起源于印度的喜玛拉雅山脉南麓的印度北部热带雨林带地区。

最初的黄瓜为野生,瓜带黑刺,味剧苦不能食用。

主要依据是黄瓜在印度已经有3000年的栽培历史,而且在印度喜玛拉雅山麓曾发现一个原始类型的黄瓜近缘野生种(Cucumi sharwickii Rpyle).(二)传播据考证,非洲也很早就有了黄瓜。

《旧约全书》说:“我们记得在埃及不花钱就能吃到鱼,也有黄瓜……”。

欧洲有黄瓜的记载约在公元1世纪。

罗马帝国的第二任皇帝喜爱黄瓜,几乎餐餐必备。

此后公元9世纪才相继传入法国和俄罗斯。

英国到16世纪才开始种黄瓜。

日本的栽培是17世纪从我国引入。

我国是在西汉时经由丝绸之路从西域引进的,初称“胡瓜”。

后赵时(公元319-322)北方避石勒讳改称“黄瓜”。

由于黄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所以逐渐在中国形成了次生中心。

李家文(1979)认为黄瓜古代由印度分两路传入我国:一路经由缅甸和印中边界传入华南,并在华南被驯服,形成了我国华南系统的黄瓜(瓜形肥短,皮光滑无刺,肉质较软);另一类是2000年前的汉武帝时,由张骞经由新疆将种子带入北方,经多年驯化,形成了华北系统黄瓜(瓜形瘦长,大棱大刺,肉质坚脆)。

1979-1980年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和云南省农科院园艺所组成蔬菜品种资源考察组,在西双版纳搜集到一种新类型。

称之为西双版纳黄瓜。

该黄瓜具有方圆形、大脐、果肉橙色类似甜瓜的特征。

但经鉴定属于是一种黄瓜变种。

(三)育种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黄瓜选育种研究不断深入,黄瓜品种在抗病性、早熟性、丰产性、品质等方面均有较大提高,替代了常规品种且趋于专用化。

黄瓜杂一代品种生长势强,坐瓜率高,抗病,抗逆性均得以加强,丰产性明显,瓜条一致,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20世纪70-80年代育成的杂一代黄瓜,以天津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侯锋)“津研”、“津杂”、“津优”、“津绿”、“津美”等系列,中国农科院蔬菜所的中农3号,4号,中农5号,7号,8号等全国广泛推广。

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展抗病育种。

露地品种中兼抗7种以上病虫害的多抗品种,温室品种也育成了抗2-3种以上病害的高品质、耐低温和弱光的新品种。

我国80年代初才少量开始,1983年国家组织抗病育种公关起,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天津黄瓜所针对黄瓜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黑星病7种病害抗性育种的研究,较快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育成了抗3种以上病害的优良一代品种20个,育成的露地多抗品种覆盖了全国的60-70%。

鉴定、筛选出有价值的抗病性强、耐低温或优质材料115份。

(四)存在问题与展望“十一五”期间,虽然创新了一大批育种材料,但是仍缺乏耐热水果型、加工类型、抗新兴病害密刺型、耐寒华南型黄瓜材料。

以后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并育成相应的品种。

同时需要加强抗新型病害、抗逆(抗旱、耐盐碱等)、黄瓜品质等研究工作。

由于黄瓜遗传基础狭窄,难于开发多态性标记,致使黄瓜分子生物学研究相对滞后,长期没有突破性进展。

可喜的是,“十一五”阶段,黄瓜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也存在与常规育种结合不够紧密、研究单位之间缺乏沟通和研究内容重复立项等问题。

相信在国际黄瓜基因组计划的推动下,随着连锁更紧密的分子标记、基因标记等的开发,将完成更多性状的精细定位和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克隆,势必对黄瓜分子聚合育种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逐渐建立起高通量和高效的黄瓜多基因聚合分子育种技术,为培育更多符合市场需求,兼具早熟性、高品质、抗病、抗逆和丰产的新品种提供技术支持。

二、种质资源(一)华北型分布于中国黄河流域以北及朝鲜、日本等地。

嫩果棍棒状,绿色,瘤密,多白刺。

熟果黄白色,无网纹。

是枯萎病的抗源,单性结实能力强,并具有节成性好,花芽分化对短日照不敏感等特征。

节间较细长,叶薄而棱角显著。

在北方经过长期的栽培,已经形成春黄瓜、夏黄瓜、秋黄瓜三种类型.(1)春黄瓜一般比较耐寒、早熟。

一些品种有较强的单性结实能力(如长春密刺),是早春温室黄瓜生产的理想品种。

长春密刺、山东密刺、北京小刺等。

(2)夏黄瓜生长势强,耐热抗病,多为中熟品种。

夏丰、津研2号、7号、宁阳大刺等。

(3)秋黄瓜适应性较强,叶片深绿,较厚,多为中晚熟品种。

唐山秋瓜、天津秋黄瓜、汉中冬瓜等.ぃ(二)华南型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及印度、日本各地,北方栽培的部分地黄瓜、秋黄瓜、早黄瓜也属此类。

多为短日照,茎蔓粗,根群密而强,较耐旱,能适应低温弱光,果实有绿色、白色、黄色,皮硬而味淡,肉质不及华北型。

代表性的农家品种广州二青、上海扬行、杭州青皮、武汉青鱼胆、成都二噪子、昆明早黄瓜、以及日本的青长、相模半白等。

南亚型黄瓜:分布于南亚各地。

茎叶粗大,易分枝,果实大,单果重1-5kg,果短圆筒或长圆筒形皮色浅,瘤稀,刺黑或白色。

皮厚,味淡。

喜湿热,严格要求短日照。

地方品种群很多,如锡金黄瓜、中国版纳黄瓜及昭通大黄瓜等。

(三)欧美型露地黄瓜:分布于欧洲及北美洲各地。

茎叶繁茂,果实圆筒形,中等大小,瘤稀,白刺,味清淡,熟果浅黄或黄褐色,有东欧、北欧、北美等品种群。

(四)北欧型温室黄瓜:分布于英国、荷兰。

茎叶繁茂,耐低温弱光,果面光滑,浅绿色,果长达50cm以上。

有英国温室黄瓜、荷兰温室黄瓜等。

(五)小型黄瓜:分布于亚洲及欧美各地。

植株较矮小,分枝性强。

多花多果。

代表品种有扬州长乳黄瓜等。

三、现代育种的主要目标(一)对多种病害的抗性当前,栽培黄瓜的田间抗性仍不理想,都在继续寻找各种病害的抗性。

近期主攻病害包括西瓜花叶病毒病(WMV-1,WMV-2)、黄瓜绿斑病毒病,胶质茎枯病、早疫病、黑星病等,此外有些地区的枯萎病、霜霉病、线虫病也急待攻克。

在我国原来并非主要病害的炭疽病、黑星病、灰霉病、菌核病等日趋严重。

这些病害抗原少,育种难度大。

我国“八五”攻关即要求达到兼炕角斑病、霜霉病、白粉病、癔病或枯萎病中3种以上病害;“九五”共关则要求兼抗更多的病害,其中对主要病害达到高抗,一般病害达到耐病。

随着保护地的发展,对低温病害的黑星病、灰霉病等抗性育种工作也迫切起来,同时蚜虫、温室白粉虱抗性研究也成为我国黄瓜育种的重要课题。

(二)改进品质鲜黄瓜要求不含苦瓜素,无苦涩味,口感脆嫩并有清香味,果色深绿而均匀,无黄色条纹,表面平滑少刺,把短,便于包装和运输;腌渍品种要求加工性能优良,如肉质细密、心腔小,无空心现象等。

我国“九五”期间全国攻关项目对黄瓜品质改进具体目标:质脆、味清香,皮薄,色均匀;瓜把不超过果长的1/7,种子腔小于瓜径的1/2,畸形瓜率小于15%。

(三)保护地专用品种早在19世纪初,欧洲已经温室生态种群,尤以英国、荷兰发展较早。

近些年来,不少国家培育出适宜于保护地专用品种。

如荷兰育成在12-15℃低温下能正常生长的黄瓜品种,可节约能源30%-40%,日本保护地黄瓜叶主要采用低温下生长性能好的春节成品种。

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保护地面积发展迅速,但一直缺乏专用品种,致使效益不高。

耐低温、抗病、低光饱和点品种的选育意义重大。

(四)其他目标比如黄瓜的丰产性:单位面积产量=单株坐果率ⅹ单果重ⅹ株数/单位面积,其中坐果数是影响产量的最大因子。

稳定的雌性系:在黄瓜的商业生产中,杂一代品种已占决定性的地位。

所以作为杂一代制种体系的重要组成,性别表达稳定的雌性系必然成为育种者和种子生产商所追求的目标。

有研究指出,控制株型的基因de和CP也能减少雌性杂种中的雄性表现,这种促雌作用可以增强雌性系的稳定性,同时提高结果数. 熟性配套四、育种策略(一)广泛征集黄瓜种质资源,尤其注意引进优良的雌性株系材料。

(二)利用危害当地的角斑病、霜霉病及白粉病的原物进行苗期人工接种鉴定,并与田间自然鉴定相结合,筛选出复合抗性表现好的抗源材料或品种。

(三)利用感官鉴定法进行黄瓜外观、风味、质地的鉴定,结合理化方法鉴定其苦味素含量、果肉硬度、果皮柔软度、瓜把长及种子腔大小等。

(四)用筛选出的抗病优质材料自交、纯化、育成优良的自交系和雌性系;通过配合力测定,选配优质、多抗、丰产的黄瓜一代组合。

(五)通过品比试验和区试,筛选出目标和适应性较广的一代杂种;建立相应的繁种基地,加速审定和繁殖推广。

参考文献[1]李树德主编,中国主要蔬菜抗病育种进展.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2]黄红弟、郑岩松,张华,李向阳,我国黄瓜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7[3]张圣平,顾兴芳,王烁,苗晗,我国黄瓜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蔬菜,2010[4]顾兴芳,张圣乎,王烨.我国黄瓜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蔬菜,2005[5]侯锋,昌淑珍,律研系统黄瓜[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6]王就长,周长河,蔬菜抗病育种进展[J].长江蔬菜,1988[7]冯东昕,李宝栋,黄瓜枯萎病病原菌研究及抗病育种进展[J].1994[8]侯峰,李淑菊,我国黄瓜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中国农业科学,2003[9]翁祖信;徐新波;冯东昕黄瓜枯萎病生理小种研究初报 1989[10]贾士荣;罗美中;林云黄瓜胚状体细胞悬浮培养及原生质体的植株再生 1988[11]余阳俊;朱其杰黄瓜成熟胚离体培养中的胚状体诱导和植株再生 1992[12]朱其杰;许勇;宋鹏飞黄瓜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1990[13]张承妹;陆家安黄瓜(Cucumis sativus L.)组织培养与诱导四倍体再生植株 1995[14]李加旺;孙忠魁;杨森 60Coγ射线在黄瓜诱变育种中的应用初报 1997[15]李树德中国主要蔬菜抗病育种进展 1995[16]吕淑珍;侯锋对黄瓜杂种一代几个遗传性状的初步研究 1981[17]侯锋;吕淑珍津研系统黄瓜 19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