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瓜育种目标和策略

浅谈黄瓜育种目标和策略
浅谈黄瓜育种目标和策略

浅谈黄瓜育种目标和策略

蔬菜学陈莉21116095 摘要:本文简述了黄瓜起源、种子资源、主要性状遗传以及育种手段,对黄瓜余仲敬行了简要概述,为生产力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瓜种质育种策略

黄瓜(Cucumis sativus L)葫芦科,甜瓜属一年生植物,2n=14,又名胡瓜、王瓜、青瓜等。温季作物,不耐寒或耐寒性极弱,其生长和发育的适宜温度通常高于20℃。高于30℃,低于12℃其生长发育不正常。目前黄瓜随着其保护地栽培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已经由一种季节性很强的蔬菜成为季节不明显的蔬菜。在世界各地广为栽培。它清脆爽口,乃夏令佳蔬,历史上颇为昂贵。陆游诗曰:“白苣黄瓜上市时,盘中顿觉有光辉”。古时的黄瓜,尤其是温室的黄瓜,多系宫廷贡品。唐人王建诗曰:“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此瓜就是黄瓜。明《帝京景物略》“元旦进椿芽、黄瓜……一芽一瓜,几半千金”。这些都说明黄瓜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一、概述

(一)起源

黄瓜(cucumber).,起源于印度的喜玛拉雅山脉南麓的印度北部热带雨林带地区。最初的黄瓜为野生,瓜带黑刺,味剧苦不能食用。主要依据是黄瓜在印度已经有3000年的栽培历史,而且在印度喜玛拉雅山麓曾发现一个原始类型的黄瓜近缘野生种(Cucumi sharwickii Rpyle).

(二)传播

据考证,非洲也很早就有了黄瓜。《旧约全书》说:“我们记得在埃及不花钱就能吃到鱼,也有黄瓜……”。欧洲有黄瓜的记载约在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的第二任皇帝喜爱黄瓜,几乎餐餐必备。此后公元9世纪才相继传入法国和俄罗斯。英国到16世纪才开始种黄瓜。日本的栽培是17世纪从我国引入。

我国是在西汉时经由丝绸之路从西域引进的,初称“胡瓜”。后赵时(公元319-322)北方避石勒讳改称“黄瓜”。由于黄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所以逐渐在中国形成了次生中心。李家文(1979)认为黄瓜古代由印度分两路传入我国:一路经由缅甸和印中边界传入华南,并在华南被驯服,形成了我国华南系统的黄瓜(瓜形肥短,皮光滑无刺,肉质较软);另一类是2000年前的汉武帝时,由张骞经由新疆将种子带入北方,经多年驯化,形成了华北系统黄瓜(瓜形瘦长,大棱大刺,肉质坚脆)。

1979-1980年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和云南省农科院园艺所组成蔬菜品种资源考察组,在西双版纳搜集到一种新类型。称之为西双版纳黄瓜。该黄瓜具有方圆形、大脐、果肉橙色类似甜瓜的特征。但经鉴定属于是一种黄瓜变种。

(三)育种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黄瓜选育种研究不断深入,黄瓜品种在抗病性、早熟性、丰产性、品质等方面均有较大提高,替代了常规品种且趋于专用化。黄瓜杂一代品种生长势强,坐瓜率高,

抗病,抗逆性均得以加强,丰产性明显,瓜条一致,经济效益大大提高。20世纪70-80年代育成的杂一代黄瓜,以天津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侯锋)“津研”、“津杂”、“津优”、“津绿”、“津美”等系列,中国农科院蔬菜所的中农3号,4号,中农5号,7号,8号等全国广泛推广。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展抗病育种。露地品种中兼抗7种以上病虫害的多抗品种,温室品种也育成了抗2-3种以上病害的高品质、耐低温和弱光的新品种。我国80年代初才少量开始,1983年国家组织抗病育种公关起,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天津黄瓜所针对黄瓜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黑星病7种病害抗性育种的研究,较快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育成了抗3种以上病害的优良一代品种20个,育成的露地多抗品种覆盖了全国的60-70%。鉴定、筛选出有价值的抗病性强、耐低温或优质材料115份。

(四)存在问题与展望

“十一五”期间,虽然创新了一大批育种材料,但是仍缺乏耐热水果型、加工类型、抗新兴病害密刺型、耐寒华南型黄瓜材料。以后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并育成相应的品种。同时需要加强抗新型病害、抗逆(抗旱、耐盐碱等)、黄瓜品质等研究工作。

由于黄瓜遗传基础狭窄,难于开发多态性标记,致使黄瓜分子生物学研究相对滞后,长期没有突破性进展。可喜的是,“十一五”阶段,黄瓜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与常规育种结合不够紧密、研究单位之间缺乏沟通和研究内容重复立项等问题。相信在国际黄瓜基因组计划的推动下,随着连锁更紧密的分子标记、基因标记等的开发,将完成更多性状的精细定位和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克隆,势必对黄瓜分子聚合育种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逐渐建立起高通量和高效的黄瓜多基因聚合分子育种技术,为培育更多符合市场需求,兼具早熟性、高品质、抗病、抗逆和丰产的新品种提供技术支持。

二、种质资源

(一)华北型分布于中国黄河流域以北及朝鲜、日本等地。嫩果棍棒状,绿色,瘤密,

多白刺。熟果黄白色,无网纹。是枯萎病的抗源,单性结实能力强,并具有节成性好,花芽分化对短日照不敏感等特征。节间较细长,叶薄而棱角显著。在北方经过长期的栽培,已经形成春黄瓜、夏黄瓜、秋黄瓜三种类型.

(1)春黄瓜一般比较耐寒、早熟。一些品种有较强的单性结实能力(如长春密刺),是早春温室黄瓜生产的理想品种。长春密刺、山东密刺、北京小刺等。

(2)夏黄瓜生长势强,耐热抗病,多为中熟品种。夏丰、津研2号、7号、宁阳大刺等。(3)秋黄瓜适应性较强,叶片深绿,较厚,多为中晚熟品种。唐山秋瓜、天津秋黄瓜、汉中冬瓜等.ぃ

(二)华南型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及印度、日本各地,北方栽培的部分地黄瓜、

秋黄瓜、早黄瓜也属此类。多为短日照,茎蔓粗,根群密而强,较耐旱,能适应低温弱光,果实有绿色、白色、黄色,皮硬而味淡,肉质不及华北型。代表性的农家品种广州二青、上海扬行、杭州青皮、武汉青鱼胆、成都二噪子、昆明早黄瓜、以及日本的青长、相模半白等。南亚型黄瓜:分布于南亚各地。茎叶粗大,易分枝,果实大,单果重1-5kg,果短圆筒或长圆筒形皮色浅,瘤稀,刺黑或白色。皮厚,味淡。喜湿热,严格要求短日照。地方品种群很多,如锡金黄瓜、中国版纳黄瓜及昭通大黄瓜等。

(三)欧美型露地黄瓜:分布于欧洲及北美洲各地。茎叶繁茂,果实圆筒形,中等

大小,瘤稀,白刺,味清淡,熟果浅黄或黄褐色,有东欧、北欧、北美等品种群。

(四)北欧型温室黄瓜:分布于英国、荷兰。茎叶繁茂,耐低温弱光,果面光滑,

浅绿色,果长达50cm以上。有英国温室黄瓜、荷兰温室黄瓜等。

(五)小型黄瓜:分布于亚洲及欧美各地。植株较矮小,分枝性强。多花多果。代表

品种有扬州长乳黄瓜等。

三、现代育种的主要目标

(一)对多种病害的抗性

当前,栽培黄瓜的田间抗性仍不理想,都在继续寻找各种病害的抗性。近期主攻病害包括西瓜花叶病毒病(WMV-1,WMV-2)、黄瓜绿斑病毒病,胶质茎枯病、早疫病、黑星病等,此外有些地区的枯萎病、霜霉病、线虫病也急待攻克。在我国原来并非主要病害的炭疽病、黑星病、灰霉病、菌核病等日趋严重。这些病害抗原少,育种难度大。我国“八五”攻关即要求达到兼炕角斑病、霜霉病、白粉病、癔病或枯萎病中3种以上病害;“九五”共关则要求兼抗更多的病害,其中对主要病害达到高抗,一般病害达到耐病。随着保护地的发展,对低温病害的黑星病、灰霉病等抗性育种工作也迫切起来,同时蚜虫、温室白粉虱抗性研究也成为我国黄瓜育种的重要课题。

(二)改进品质

鲜黄瓜要求不含苦瓜素,无苦涩味,口感脆嫩并有清香味,果色深绿而均匀,无黄色条纹,表面平滑少刺,把短,便于包装和运输;腌渍品种要求加工性能优良,如肉质细密、心腔小,无空心现象等。我国“九五”期间全国攻关项目对黄瓜品质改进具体目标:质脆、味清香,皮薄,色均匀;瓜把不超过果长的1/7,种子腔小于瓜径的1/2,畸形瓜率小于15%。

(三)保护地专用品种

早在19世纪初,欧洲已经温室生态种群,尤以英国、荷兰发展较早。近些年来,不少国家培育出适宜于保护地专用品种。如荷兰育成在12-15℃低温下能正常生长的黄瓜品种,可节约能源30%-40%,日本保护地黄瓜叶主要采用低温下生长性能好的春节成品种。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保护地面积发展迅速,但一直缺乏专用品种,致使效益不高。耐低温、抗病、低光饱和点品种的选育意义重大。

(四)其他目标

比如黄瓜的丰产性:单位面积产量=单株坐果率ⅹ单果重ⅹ株数/单位面积,其中坐果数是影响产量的最大因子。稳定的雌性系:在黄瓜的商业生产中,杂一代品种已占决定性的地位。所以作为杂一代制种体系的重要组成,性别表达稳定的雌性系必然成为育种者和种子生产商所追求的目标。有研究指出,控制株型的基因de和CP也能减少雌性杂种中的雄性表现,这种促雌作用可以增强雌性系的稳定性,同时提高结果数. 熟性配套

四、育种策略

(一)广泛征集黄瓜种质资源,尤其注意引进优良的雌性株系材料。

(二)利用危害当地的角斑病、霜霉病及白粉病的原物进行苗期人工接种鉴定,并与田间自然鉴定相结合,筛选出复合抗性表现好的抗源材料或品种。

(三)利用感官鉴定法进行黄瓜外观、风味、质地的鉴定,结合理化方法鉴定其苦味素含量、

果肉硬度、果皮柔软度、瓜把长及种子腔大小等。

(四)用筛选出的抗病优质材料自交、纯化、育成优良的自交系和雌性系;通过配合力测定,选配优质、多抗、丰产的黄瓜一代组合。

(五)通过品比试验和区试,筛选出目标和适应性较广的一代杂种;建立相应的繁种基地,加速审定和繁殖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树德主编,中国主要蔬菜抗病育种进展.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2]黄红弟、郑岩松,张华,李向阳,我国黄瓜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7

[3]张圣平,顾兴芳,王烁,苗晗,我国黄瓜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蔬菜,2010

[4]顾兴芳,张圣乎,王烨.我国黄瓜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蔬菜,2005

[5]侯锋,昌淑珍,律研系统黄瓜[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6]王就长,周长河,蔬菜抗病育种进展[J].长江蔬菜,1988

[7]冯东昕,李宝栋,黄瓜枯萎病病原菌研究及抗病育种进展[J].1994

[8]侯峰,李淑菊,我国黄瓜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中国农业科学,2003

[9]翁祖信;徐新波;冯东昕黄瓜枯萎病生理小种研究初报 1989

[10]贾士荣;罗美中;林云黄瓜胚状体细胞悬浮培养及原生质体的植株再生 1988

[11]余阳俊;朱其杰黄瓜成熟胚离体培养中的胚状体诱导和植株再生 1992

[12]朱其杰;许勇;宋鹏飞黄瓜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1990

[13]张承妹;陆家安黄瓜(Cucumis sativus L.)组织培养与诱导四倍体再生植株 1995

[14]李加旺;孙忠魁;杨森 60Coγ射线在黄瓜诱变育种中的应用初报 1997

[15]李树德中国主要蔬菜抗病育种进展 1995

[16]吕淑珍;侯锋对黄瓜杂种一代几个遗传性状的初步研究 1981

[17]侯锋;吕淑珍津研系统黄瓜 1984

大棚黄瓜高产栽培技术

大棚黄瓜高产栽培技术 一、培育壮苗 大棚黄瓜播种期可在12月下旬至1月上、中旬,宜采用大棚加小拱棚(或大棚电热温床)育苗。苗龄40—45天,播种量每亩约0.1公斤。先将种子在清水中浸湿,再放入55℃的热水中,水量为种子的3—4倍,不停地搅拌,待水温降到30℃左右时,然后置室温浸种1—2小时待用。选近几年来未种过瓜类作物的地块作苗床,整平床土,浇足底水,24小时后播种。从播种至子叶出土,需要维持较高的温度,当棚温到15℃时,上大棚围裙;当气温到10℃时,傍晚小拱棚开始盖草帘。具体温度要求为:白天保持25℃—30℃左右,夜间20℃左右。幼苗出土后适当降温,白天25℃左右,夜间16℃左右。播后4—5天将小苗移入营养钵,移苗后至活棵前,适当高温高湿,苗床内保持25—30℃,3—4天后逐渐降温,白天控制在20—25℃,夜间14—16℃,以防徒长。苗期经常保持床土湿润,浇水要选择晴天进行,可结合用0.2%磷酸二氢钾+0.2%尿素追肥,施后充分通风,促成壮苗。二、适时定植。 大棚套小拱棚加地膜、草帘栽培,于2月中旬至3月上旬,当苗龄40—45天,株高15—20厘米,有5—6片真叶时定植。一般每畦栽二行,株行距40—60cm,每亩栽2500-2700株。 三、加强田间管理。 1、肥水管理。定植前半个月畦中开沟施入基肥,每亩施栏肥1500公斤,人粪尿1000公斤,复合肥45公斤。定植活棵后,每亩施人粪尿1000公斤,15天后再追肥一次。黄瓜生长快,肥水供应要及时,施肥方法采用“薄肥勤施”、“少量多餐”的原则,一般每采收两次追肥一次。整个生长期要保持土壤湿润。进入盛瓜期后,根据土壤含水量,每隔1—2周浇水、灌水一次。 2、温度的控制。定植后要保持较高棚温,以利缓苗。缓苗后加强保温、防冻和通风、防热烧等措施。一般晴天,白天棚内气温达到28—30℃时通风;阴天,适当通风,保持温度20℃左右,夜间棚温15℃(不低于10℃),大棚内小拱棚上的草

浅谈黄瓜育种目标和策略

浅谈黄瓜育种目标和策略 蔬菜学陈莉21116095 摘要:本文简述了黄瓜起源、种子资源、主要性状遗传以及育种手段,对黄瓜余仲敬行了简要概述,为生产力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瓜种质育种策略 黄瓜(Cucumis sativus L)葫芦科,甜瓜属一年生植物,2n=14,又名胡瓜、王瓜、青瓜等。温季作物,不耐寒或耐寒性极弱,其生长和发育的适宜温度通常高于20℃。高于30℃,低于12℃其生长发育不正常。目前黄瓜随着其保护地栽培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已经由一种季节性很强的蔬菜成为季节不明显的蔬菜。在世界各地广为栽培。它清脆爽口,乃夏令佳蔬,历史上颇为昂贵。陆游诗曰:“白苣黄瓜上市时,盘中顿觉有光辉”。古时的黄瓜,尤其是温室的黄瓜,多系宫廷贡品。唐人王建诗曰:“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此瓜就是黄瓜。明《帝京景物略》“元旦进椿芽、黄瓜……一芽一瓜,几半千金”。这些都说明黄瓜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一、概述 (一)起源 黄瓜(cucumber).,起源于印度的喜玛拉雅山脉南麓的印度北部热带雨林带地区。最初的黄瓜为野生,瓜带黑刺,味剧苦不能食用。主要依据是黄瓜在印度已经有3000年的栽培历史,而且在印度喜玛拉雅山麓曾发现一个原始类型的黄瓜近缘野生种(Cucumi sharwickii Rpyle). (二)传播 据考证,非洲也很早就有了黄瓜。《旧约全书》说:“我们记得在埃及不花钱就能吃到鱼,也有黄瓜……”。欧洲有黄瓜的记载约在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的第二任皇帝喜爱黄瓜,几乎餐餐必备。此后公元9世纪才相继传入法国和俄罗斯。英国到16世纪才开始种黄瓜。日本的栽培是17世纪从我国引入。 我国是在西汉时经由丝绸之路从西域引进的,初称“胡瓜”。后赵时(公元319-322)北方避石勒讳改称“黄瓜”。由于黄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所以逐渐在中国形成了次生中心。李家文(1979)认为黄瓜古代由印度分两路传入我国:一路经由缅甸和印中边界传入华南,并在华南被驯服,形成了我国华南系统的黄瓜(瓜形肥短,皮光滑无刺,肉质较软);另一类是2000年前的汉武帝时,由张骞经由新疆将种子带入北方,经多年驯化,形成了华北系统黄瓜(瓜形瘦长,大棱大刺,肉质坚脆)。 1979-1980年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和云南省农科院园艺所组成蔬菜品种资源考察组,在西双版纳搜集到一种新类型。称之为西双版纳黄瓜。该黄瓜具有方圆形、大脐、果肉橙色类似甜瓜的特征。但经鉴定属于是一种黄瓜变种。 (三)育种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黄瓜选育种研究不断深入,黄瓜品种在抗病性、早熟性、丰产性、品质等方面均有较大提高,替代了常规品种且趋于专用化。黄瓜杂一代品种生长势强,坐瓜率高,

川明参壮苗种根的育苗关键技术

川明参壮苗种根的育苗关键技术 川明参是中药材中药食两用的药材之一。在医药上用途广泛,用于补气养阴、益胃生津、润肺止咳,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由于营养丰富,在人民生活中常直接食用,具有极高的食用保健价值,很受消费者欢迎。但在栽培上,川明参有着特殊的种植技术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要完成两个不同的生长周期,即苗床生长周期(约一年)和大田生长周期(约8个月)。苗床生长周期比大田生长周期要长三分之一的时间。因此,掌握种子繁殖中育苗的关键性技术,如何培育壮苗种根,加强苗床生长周期的管理,确保出好苗,出壮根,是川明参生产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技术环节,对提高川明参大田优质高产,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种子的繁殖与生产 优良的品种,优质的种子(种根、种块、种茎)是作物获得高产优质的基础。川明参为伞型科多年生草本,株高约50-100mm,全株无毛。根园柱形,入土深,根皮粗糙,黄褐色,内部白色。花为复伞花序,顶生;小花白色。双悬果卵状矩形,光滑具纵纹。花期4-5月,果期5-6月,采种期为6月。 1、种子的来源:在苗床播种第二年初夏,就有少数植株开花结实,但种子不多,质量较差,不能作种用。以移栽后第二年所开花结实的种子,质量好,种子数量多,作为播种用的种子。 2、种株的选择:在移栽的大田中,抽苔开花前,选择保留背风,植株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单株或区域,不打苔,让其抽苔开花,收获时不采挖,作为种株。并加强管理,多施磷、钾肥,注意防虫,使种子充实饱满。

3、采种的方法:小满至芒种期间,果实大部份由绿色变成棕褐色,茎秆枯萎时,即可一次或分次连梗收回,摊收在阴凉干操处,经过6-7天的时间后,选择睛天晒干脱粒,除去杂质,簸净贮藏备用。 二、苗床地的选择与整理 1、播种期:播种一般选择在处暑前后,最迟不得超过白露,如果过早或过迟都造成种子不易出苗发芽。过早气温高,种子发芽快,但苗床水分容易蒸发,难以保苗;过迟白露后播种,气温下降快,不利种子发芽,出苗不整齐。 2、选择苗床地:川明参种子极小,出苗后及成苗期最怕强烈的阳光照晒。强烈的阳光照晒,对幼小的植株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处理不好会造成严重的死苗。因此,苗床地要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沙壤土,而且是半阴半阳避风,能排能灌地为宜。不能选择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前作为豆类、花生和种植过川明参的地块作苗床。 3、整理苗床地:土壤要深翻,清除杂草、石块、整细整平。育苗一般采用,撒播育苗(一亩大田的苗床约100㎡),或条播育苗(一亩大田的苗床约120㎡)。 (1)育苗方式一撒播,用1.3米宽开厢,厢沟约0.3mm宽。厢面要求土壤要细,厢面要平整。施用清淡人畜粪1500-2000kg,把厢面发湿,待粪水渗入表土后播种。每亩苗床地也可施用复合肥20kg (或优质土杂肥与氮、磷、钾肥、油枯混合使用),充分与土壤反复拌匀。 (2)育苗方式二条播,按5米开厢,沟心距23-25cm开横沟,深度约5-8cm,播幅约10cm左右。施用清淡人畜粪1500-2000kg,把沟发湿,待粪水渗入表土,然后播种。每亩苗床地也可施用复合肥

早春大棚黄瓜种植技术

早春大棚黄瓜种植技术 一、黄瓜种植的环境要求 1.温度管理 2.光照管理 黄瓜的光照属性具有双重属性的特征,喜光,又具有一定的耐阴性。提高和改善黄花质量的大前提是给予黄瓜植株充分的光照管理。研究表明,黄瓜植株光合作用最强的时间段为上午10~11点,这一 时间段内可以完成总光合作用的75%以上。对黄瓜植株进行短时间 照明,有利于其植株雌花的形成,在长日照下有利于延长植株的盛 花期。 3.水分管理 黄瓜生长环境水分供给应该充足,因其根系生长相对较浅,怕干旱,适宜生长的土壤湿度在80~90%环境下,空气湿度一般要维持 在70~80%。 二、早春塑料大棚黄瓜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黄瓜在春季栽培,因其定植时间早,环境温度低,不利于黄瓜的生长,植株达到生育期后病虫害集中爆发防治困难。因此,为了保 证黄瓜早产和质量,种子的选择上应该慎重小心,一般选用抗病性 能优良,耐重茬早熟品种,如长卡、农大春光1号、津优13号、长 绿1号、津春2号、等早熟抗病品种。 2.黄瓜育苗 3.种子处理与播种 三、定植管理技术

1.土地整改施肥 大棚作物收获之后,应在秋季对大棚土地翻耕、修整、施肥。这一时期,主要施加农家肥,再配以少量的过磷酸钙和草木灰,具体 的施入量为,农家有机肥每亩5000~6000公斤,过磷酸钙50~100 公斤,草木灰25~50公斤。同时大棚内为防止根腐病和枯萎病等病 虫害的发生,土地表面喷施多菌灵溶液2公斤、敌百虫1公斤,然 后对土地进行深耕翻晒。黄瓜定植前的一个月,要对大棚进行扣棚,提高地表温度。前期工作还包括了,提前半个月对土地进行修整和 作畦,按照相关栽培技术开沟,土地修整工作做完后,每亩土地施 以腐熟肥200~300公斤,集中条施,土地处理完成后,规定大棚内 黄瓜种植的沟距,相邻之间的沟距90厘米垄宽70厘米。 2.定植方法和密度 2.1定植天气的选择, 定植前要选择在一个晴朗的上午进行,定植的深度不要太深,一般以稍微露出土坨为衡量标准。 2.2定植密度 合理的定植密度是早春大棚黄瓜增产增收的先决条件之一,其中每亩的定植数量大概在5000~5500株为宜,定植的形式采用在100 厘米宽的畦面上进行双行定植,株距在15~25厘米之间。采用单行 定植的株距应在15~20厘米的范围之内,每亩定植不能超过4500 株 3.定植的后期管理 定植后5~7天左右,当白天的气温不高时,建议不要过早的通 风换气,定植后10天之内建议也不要通风,这样有利于提高棚内和 地表的温度,促使黄瓜幼苗快速成长。幼苗缓苗后,要严格控制棚 内的水分含量,对棚内的实时温度要做到定期监测,一般白天棚内 温度控制在20~30度之间,最低不得低于20度,关闭所有的通风口。当气温低于15度后,要在大棚的表面覆盖草苫,提高棚内的温

温室黄瓜栽培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28128873.html, 温室黄瓜栽培技术 作者:韩方建翟先果王思俭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第01期 1、温室黄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温度:黄瓜喜热、怕冷,其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2℃,在0-2℃条件下植株即冻死,5-10℃时有遭受冻害的可能。若经低温锻炼,可忍受3℃的低温;10-12℃以下生理活动失调,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止生育。光合作用最适宜温度为25-32℃,35℃左右时其同化产量与呼吸消耗处于平衡状态。高于35℃时其呼吸消耗大于光合产量,40-45℃时其细胞内原生质流动停止;50℃温度条件下1小时呼吸作用几乎停止,再高则原生质凝聚,出现日烧;60℃时仅5-6分钟组织被破坏而死亡。 2、温室黄瓜必须抓好的技术环节 (1)选择高抗病、生命力强、生产周期长、丰产、耐低温、耐弱光的优良杂交品种。 (2)用黑子南瓜做砧木,嫁接换根,使之根系发达,增加扎根深度,提高根系的吸收与抗枯萎病的能力,增强黄瓜植株的耐低温、抗冷冻等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延长黄瓜的生产周期。 (3)科学调控设施内的光照、温度与湿度,使黄瓜植株的各个生育阶段都处于生长发育最适宜的生态环境之中,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光合生产效率。 (4)提高整地质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加深活土层厚度,促使深层土壤疏松通透,为根系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促进根系发达,为丰产奠定基础。 (5)坚持用优质海藻肥连续多次喷洒植株,启动黄瓜自身的生命活力,提高叶片的光合效率,增强黄瓜自身的抗干旱、抗病菌侵害、抗药害、抗冷冻、耐低温的能力。 (6)科学施肥、浇水,经常进行根外叶面喷肥,适时、及时、全面地满足黄瓜对水肥的需求。 (7)增施二氧化碳气体肥料,超水平地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增强光合效率,增加光合产量。 (8)协调、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既要保障植株健壮的长势,又要让其不断地分化花芽、开花结果,最大限度地延长其生产周期。

种好无限生长型番茄的关键技术

种好无限生长型番茄的关键技术 1.培育壮苗,适当稀植。我省无限生长型番茄可以在8月初或10月中旬育苗,壮苗标准是根系发达、呈亮白色,茎秆粗壮,叶色浓绿,4叶1心定植。其保护地栽培,9月初或12月下旬定植,双行定植,畦宽100厘米,畦间距60厘米,畦高15厘米,株距约45厘米,定植密度每亩1800株;单行定植,畦宽50厘米,畦间距50厘米,畦高15厘米,株距35厘米,每亩1800亩。 2.越冬管理。12月中下旬定植的番茄苗,可采取地膜覆盖、大棚内套小拱棚进行保温栽培,而9月初定植,到冬季时已采收约3穗果,越冬时由于植株以高大,可在基部换头越冬栽培。 3.单秆整枝,及时插架和绕秧绑架。由于植株高大,可达3-5米,插架宜高大,防止倒秧;单秆整枝,去除侧枝,减少养分消耗;及时绕秧,使生长有序,不造成相互遮挡,根据实际情况掐尖、换头或落秧管理,一般单株坐果在12穗以上。 4.及时疏花疏果。开花结果太多会影响果实的大小,一般单穗坐3~5个果,具体要根据植株长势而定,弱者多疏,强者少疏,以疏花为好,减少植株养分消耗。 5.人工授粉。在温度适宜和湿度较低的情况下,有高质量花粉

时,振动花序即可;在低温或高湿时,则需考虑采取用防落素进行喷花处理。 6.肥水管理。施肥要求高钾低氮,避免偏施氮肥;基肥多施腐肥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追肥要求坐一穗果追一次肥,并在果期增施钾肥,防止发生筋腐病。初花期可喷施叶面钙肥,防止果实脐腐病;浇水宜小水勤浇,有条件的最好采取膜下滴灌,不忽干忽湿。 7.病害防治。番茄重要病害是叶霉病和灰霉病,前者主要为害叶片,后者主要通过侵染花器为害果类。叶霉病可用硫蒸发器硫磺熏蒸防治。灰霉病在植株定植15天用一次药,开花盛期花器再用药,喷雾可选用速克灵可湿性粉剂和甲霉灵可湿性粉剂等。

黄瓜种植管理技术和方法

黄瓜种植管理技术和方法 一、育苗技术 1、育苗环境:选背风向阳、排灌方便、通透性良好、前茬不是瓜类的地块作苗床。 2、培育壮苗 ①选择品种:按不同栽培方式,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质、丰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可选燕白黄瓜、津优1号、津优4号、津优5号、津春4号等品种。 ②育苗方式:选择苗床土育苗和营养钵育苗。配制营养土:播前按堆肥5份+稻田土5份+0.3~0.5%的过磷酸钙与适量草木灰配制营养土,并对床土进行消毒处理。 ③用种量:每亩用发芽率85%以上的种子100克左右。 ④浸种:用多菌灵加55~60℃温热水消毒15~20分钟,再在温水中浸种5~6小时。 ⑤催芽:种子先用温汤浸种15分钟,并不断搅动,然后捞出洗净在25℃左右水中浸种3-4小时,浸种后在25-30℃条件下催芽2-3天,胚根长2-3毫米时停止催芽。 ⑥播期:春黄瓜可1月下旬~2月上旬,秋黄瓜在6月下旬~7月播种。 ⑦播种:播种前一天将苗床浇透底水,按6厘米见方播种,均匀薄盖细土。采用营养杯育苗,每杯播种2粒,播后在小拱棚或大棚中保温防寒育苗。

3、苗床管理 ①控制温度:出苗期床温白天控制在28~32℃,夜间不低于20℃。出苗后及时放风降温,白天25~30℃,夜间15~18℃。 ②排除湿害:出苗前一般不浇水,出苗后掌握土面不干不浇、干时小浇的原则,并注意防止湿害和病害蔓延。 ③通风炼苗:出苗后选晴天揭膜通风,调节温度和湿度,有利培育壮苗。 ④壮苗标准:叶片肥厚、深绿舒展,5~6片叶,茎粗节短,株高9~13.5厘米,根系发达,叶腋已现瓜纽,苗龄40天左右,无病虫危害。 《富农场》是一款农场管理软件,《富农场》针对种植蔬菜的企业公司使用,主要功能提供种植规划、农事记录、库存管理、环境监测、产品溯源、统计分析等一体化服务,快速、精准、有效地管理你的农场,帮助你能够更快速、更精准、更有效地管理你的蔬菜基地! 二、栽培技术 1、栽培环境选择选择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避免与葫芦科蔬菜连作,实行3~4年轮作。 2、露地栽培技术要点 ①土地准备:冬季将土壤深翻21~27厘米,定植前亩施腐熟农家肥4~5吨,并通过深耕与土壤充分混匀。

蔬菜育种技术

蔬菜育种技术 教案 课程名称:园艺植物育种技术各论适用专业:园艺专业等 适用年级:三年级 学年学期: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任课教师:刘志勇 编写时间:2011年3月

第一章绪论 上课班级:08级园艺专业 日期:2011年4月17日 学时数:2学时 本章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蔬菜育种的定义及重要性,了解蔬菜育种技术课程的内容和任务,了解蔬菜育种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章基本要求: 通过概念的阐述,是学生明白蔬菜育种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要开展育种技术研究,让学生掌握蔬菜育种的任务及基本流程。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表述清楚蔬菜育种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节的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蔬菜育种的概念和任务 第二部分:蔬菜育种的基本途径 第三部分:蔬菜育种技术体系 第四部分:蔬菜育种工作的发展趋势 本章教学重点: ①使学生了解、熟悉蔬菜作物主要的育种途径。 ②使学生掌握蔬菜作物育种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种子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本章教学方式:板书 本章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通过举例说明,加深学生对关键问题的理解,联系生产实际,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章主要参考书目: ①西南大学主编,《蔬菜育种学各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②沈阳农业大学主编,《蔬菜育种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年。

③山东农业大学,《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本章思考题: ①蔬菜育种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②蔬菜育种的趋势有哪些?

第二章大白菜育种技术 上课班级:08级园艺专业 学时数:8学时 本章教学目标: ①了解大白菜的基本生物学特点 ②掌握大白菜的分类及其特点 ③掌握大白菜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尤其是杂交制种相关的性状 ④掌握大白菜杂交制种的基本流程 本章基本要求: ①使学生了解大白菜的基本种性特点,进而了解开展杂交制种技研究的必要性 ②使学生了解现阶段大白菜杂交制种技术研究现状,进而理解雄性不育在大白菜杂交种生产中的重要性。 ③掌握大白菜100%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定向转育模式的实质 本节的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起源与种质资源重点讲谭其猛和李家文两位学者的起源学说。 第二部分:开花授粉与性状遗传为后期雄性不育系的利用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我国大白菜育种研究现状及展望重点讲已有成就及存在不足 第四部分:现代育种的主要目标产量已经满足,应将优质放在第一位,举例黄心、桔红心、紫色大白菜等。 第五部分:主要育种途径与选择技术可以拿其中的一个生态型进行举例说明。第六部分:良种繁育主要讲一下雄性不育系和自交不亲和系,重点讲制种的原则。本章教学重点: ①使学生了解、熟悉目前大白菜各种杂交制种方法优劣。 ②使学生掌握大白菜的最根本的生物学特性。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使学生了解国内和国外白菜类蔬菜杂交种生产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本章教学方式:板书

温室黄瓜栽培技术

温室黄瓜栽培技术 一、茬口安排 1、栽培时间安排根据北方地区气候特点及市场情况,一般在10月下旬播种育苗,12月上旬定植,1月下旬开始采收上市,至翌年的6~7月份结束。 2、前茬作物的选择为防止病害发生,前茬作物应尽量避开瓜类作物,适宜的茬口应为茄果类和叶菜类及豆类作物。如番茄、甘蓝、油菜、豆类等。 二、品种选择 1、接穗品种的选择由于严冬季节光照弱、气温低,接穗品种黄瓜必须选择耐低温、弱光照、抗病性强、早熟生产、商品性好的品种。目前,生产上广泛应用表现较好的有津春3号、寒丰、博美系列和密刺类。 2、嫁接砧木品种有黑籽南瓜和白籽南瓜。选择黑籽南瓜作砧木,亲和力好,能保持黄瓜原来的品质,在严寒期栽培,它的根系发达,耐寒性强,生长良好,抗病性强。 三、嫁接育苗 1、浸种催芽每亩用黄瓜种子150克、黑籽南瓜1.5千克。播前都用种子体积4倍55℃的温水浸种,种子倒入水中不停地搅动到水温下降到30℃以下,再浸泡4~6小时,浸泡后的种子用清水冲洗2~3遍,纱布包好,放在28~30℃的温度下催芽。催芽过程中早、晚各用30℃温水淘洗1次,50℃左右的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2、苗床准备床内铺1层8厘米厚的洁净沙,每平方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克兑成800倍液喷洒床上,盖地膜2天后播种。 3、播种方法黄瓜比黑籽南瓜早播种5~7天,黄瓜株行距3×3厘米,黑籽南瓜5×5厘米。种子横向平摆、上覆1.5~2厘米细沙,浇透水后苗床盖膜,播种后室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8~30℃,夜间保持15℃,土温在25℃左右,出苗后立即降温以防徒长,砧木第l片叶展开,接穗真叶顶心时为嫁接适期。 4、嫁接方法嫁接前一天准备好移植苗床土,超苗时避免伤根。嫁接时一般采用靠接法,砧木挑去生长点,再用刀片在其子叶下1.2~1.5厘米处向上斜切,角度为30°,深度为茎粗的3/5,切好后,切口楔合,用嫁接夹夹住,黄瓜苗夹在内侧,嫁接后移植到准备好的苗床或营养钵内,所有营养土配制方法是用3份充分腐熟有机肥、7份园土,过筛混匀。 5、嫁接苗管理苗床上加盖小拱棚,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夜间保持17~20℃,相对湿度95%以上,小拱棚上面的温室要盖草帘,全天遮光。3天后逐渐降温湿度,白天控制在22~26℃相对湿度降低到70~80%,并逐渐增加光照,4~5天后上午10点至下午3点遮光,6~7天全天见光。8天后取拱棚10~12天切断穗根,在断根前一天用手指把黄瓜下胚轴接口下部捏一下,破坏维管束,减少水分疏导,使断根后生长不受影响。

番茄苗期管理的关键技术

番茄苗期管理的关键技术 在幼苗生长的不同时期,要不断地调节温度。管理的原则 要掌握好“三高三低”:即白天温度要高,夜间温度要低;晴天 温度要高,阴雨天温度要低;出苗前、移苗后温度要高,出苗后、分苗前温度要低。 番茄在播种后到出苗前,要维持较高的温度,白天28- 300C,夜间20-240C,床土温度保持在20-25 0C,有利于出苗;苗出齐后要降低温度,白天降至20-250C,夜间12-150C;分苗后 要注意保温,白天28-300C,夜间18-200C,促进幼苗快速发根,加快缓苗;缓苗后降温,白天控制在20-250C,夜间12-150C;定 植前1周开始低温炼苗,白天18-200C,夜间可降至7-8 0C,增强幼苗的抗寒性。 根据番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管理的原则 基本是“两足两控”:即播种水浇足,移植水浇足;播种后移植 前要适当控水,移植缓苗后到定植前适当控水。 番茄生长发育速度比较快,容易徒长。因此,要注意水分 调节,以控水为主,促控结合,浇水量要小,浇水次数要少。一般播种和分苗时要打透底水,其余时间采取找水方法。 番茄早熟栽培的育苗期正处在低温、弱光、短日照季节, 光照不足是培育壮苗的限制因素。在光照充足的条件卜,幼苗 生长健壮,茎粗节短,叶片厚,叶色深,有光泽。而在弱光卜生长的幼苗,常常是瘦弱徒长的幼苗。要改善光照条件,就要尽 量地增加光照强度,并延长光照时间。首先,要选用无滴膜覆盖,增加透光率。其次,草帘尽量早揭晚盖,日照时数控制在8 小时左右。阴天也要正常揭盖草帘,尽量增加光线的射入量。 另外,在育苗床的北侧垂直张挂反光幕,增加北侧床面的光照 强度。如果幼苗长势强,因营养钵间距过小而拥挤遮光时,应 进行倒营养钵。 通风是降低苗床温度和湿度的重要措施,也要控制番茄 徒长的有效措施之一。当番茄苗快要出齐时,开始通风。通风 量先小后大,并且一定要先通顶风。随着苗床内温度不断升 高,适当进行中、卜位通风,并逐渐增大通风量。卜午当温度卜降到20℃以卜时,关闭通风口。定植前1周,加大通风量,并且夜间也要适当通风,使番茄苗能尽快适应定植后的环境条件。 吉林蔬菜2014年第Z1期

黄瓜育种研究进展

我国黄瓜育种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简述了黄瓜种子资源、主要性状遗传以及育种手段从黄瓜起源、生产现状、种质资源、遗传特性、育种手段等方面综述了我国黄瓜育种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黄瓜育种现状策略 黄瓜(Cucumis sativus L)葫芦科,甜瓜属一年生植物,2n=14,又名胡瓜、王瓜、青瓜等。温季作物,不耐寒或耐寒性极弱,其生长和发育的适宜温度通常高于20℃。高于30℃,低于12℃其生长发育不正常。目前黄瓜随着其保护地栽培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已经由一种季节性很强的蔬菜成为季节不明显的蔬菜。在世界各地广为栽培。它清脆爽口,乃夏令佳蔬,历史上颇为昂贵。陆游诗曰:“白苣黄瓜上市时,盘中顿觉有光辉”。古时的黄瓜,尤其是温室的黄瓜,多系宫廷贡品。唐人王建诗曰:“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此瓜就是黄瓜。这些都说明黄瓜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1 概述 1.1 起源 黄瓜(cucumber).,起源于印度的喜玛拉雅山脉南麓的印度北部热带雨林带地区。最初的黄瓜为野生,瓜带黑刺,味剧苦不能食用。主要依据是黄瓜在印度已经有3000年的栽培历史,而且在印度喜玛拉雅山麓曾发现一个原始类型的黄瓜近缘野生种(Cucumi sharwickii Rpyle). 1.2 分布与传播 据考证,非洲也很早就有了黄瓜。《旧约全书》说:“我们记得在埃及不花钱就能吃到鱼,也有黄瓜……”。欧洲有黄瓜的记载约在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的第二任皇帝喜爱黄瓜,几乎餐餐必备。此后公元9世纪才相继传入法国和俄罗斯。英国到16世纪才开始种黄瓜。日本的栽培是17世纪从我国引入。 我国是在西汉时经由丝绸之路从西域引进的,初称“胡瓜”。后赵时(公元319-322)北方避石勒讳改称“黄瓜”。由于黄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所以逐渐在中国形成了次生中心。李家文(1979)认为黄瓜古代由印度分两路传入我国:一路经由缅甸和印中边界传入华南,并在华南被驯服,形成了我国华南系统的黄瓜(瓜形肥短,皮光滑无刺,肉质较软);另一类是2000年前的汉武帝时,由张骞经由新疆将种子带入北方,经多年驯化,形成了华北系统黄瓜(瓜形瘦长,大棱大刺,肉质坚脆)。 1979-1980年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和云南省农科院园艺所组成蔬菜品种资源考察组,在西双版纳搜集到一种新类型。称之为西双版纳黄瓜。该黄瓜具有方圆形、大脐、果肉橙色类似甜瓜的特征。但经鉴定属于是一种黄瓜变种。 过去我国黄瓜栽培地区分布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一些气候条件及自然环境比较好的省份,如山东、河南、海南等地。近年来,我国黄瓜种植区分布逐渐扩散,几乎在每一个省,每一个大城市周围都有一些大的黄瓜生产基地,区域化生产越来越突出。 1.3 生产现状 1.3.1 黄瓜栽培面积大、形式多 据FAO统计,自1970年以来,我国黄瓜栽培面积逐年增加,而且一直居世界首位。2000年,我国黄瓜的栽培面积从1970年的24.3万h㎡增加到100.4万h㎡,增加了3.1倍,占世界总栽培面积的的56.50%;在栽培面积增加的同时,栽培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小拱棚、塑料大棚、温室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1.3.2 黄瓜总产量高

培育壮苗的关键技术

培育壮苗的关键技术 种子活力是一种被基因型所决定的并随环境因素影响而变化的生理特性,它决定种子在田间迅速整齐地产生幼苗的能力以及种子适应环境的水平。当然,种子活力与生活力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当种子劣变程度低时,生活力没表现出递减,但活力已明显下降; 当种子严重劣变时,生活力才明显降低。了解种子活力状况, 一可对该批种子的实用性作出评价,二可预告该批种子的田间表现及在生产中对此应采取的技术对策。 1.1 种子活力的田间表现通过研究红松等种子活力发现,高活力种子的良好田间表现体现在下面几方面。 (1)萌发高活力种子萌发迅速,具有高的田间发芽率、出苗率、幼苗生长势和保苗率(表1)。 低活力种子萌发速度较缓慢,出土后苗木长时间内不能脱 壳,出苗率达高峰比高活力种子晚2?3天。 (2)光合面积与叶绿素含量真叶是衡量红松苗木质量的重要 指标之一。高活力种子形成的苗木其针叶葱绿,当年真叶较低活力种子育成的苗木平均长015cm具有较大的光合面积。红松种子萌发出土后,子叶进行着光合作用。苗木在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分化出的叶原基产生真叶,从而发生功能叶的转变。当子叶是苗木光合作用唯一的功能叶时,高活力种子形成的苗木其子叶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 当真叶逐渐代替子叶成为光合作用功能叶时,其子叶叶

绿素含量下降, 而真叶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表2)。 可见,用高活力种子育苗不仅光合面积大,而且单位叶的叶绿素含量也高。同时,光合作用功能器官的高效率转化,也说明高活力苗木代谢旺盛而有序。这意味着,高活力种子形成的苗木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光合碳同化能力。 从表 3 可以看出 高活力种子形成的苗木其根系活力高。在形态上表现为根系生长健状,主根长,侧根数目单株平均多 3 条,侧根总长度也在20 余cm。 种子活力直接影响苗木活力,高活力种子成高活力的苗木,种子活力不仅表现在种子的田间发芽率、出苗率、保苗率,而且还表现在苗木的光合同化能力和根系代谢强度等方面。使用高活力的优质种子是培育高活力壮苗的基础。 2、适宜的生长环境是培育高活力苗木的条件 2.1 土壤水分 许多树木生理学家都认为,树木生长量中80%- 90%勺变化,是由于水分逆境而引起的。在苗圃中我们随时可见水分逆境对苗木活力勺影响。苗木在不同勺生长发育时期对土壤水分勺要求是不同勺。土壤水分逆境对苗木活力影响很大。土壤水分亏缺降低苗木形成层勺生长和枝条勺伸长,苗木根系发育弱,多数根尖进人休眠状态。落叶松和红松等大多数针阔叶树种苗木对土壤水分过多而造成的湿涝和淹涝十分敏感。因此,苗木水分管理对培育苗十分重要。

黄瓜种植技术(大棚及温室)

黄瓜: 生长发育界限为10~30℃,生育适温白天25~30℃,光合适温25~30℃,10℃以下生长缓慢或停止生育,所以10℃为黄瓜的经济温度。黄瓜对地温敏感,适宜地温为20~25℃,根毛生长的温度为12~14℃,因此14℃为黄瓜定植的温度。 发芽期,幼苗期适温为25~30℃,苗期花芽分化与温度、光照有关,地温(叶温13~17℃)、短日照(8~10小时)有利于雌花分化。结果期适温白天23~28℃,夜间10~15℃。 湿度:土壤湿度要求85%~95%,空气湿度为70%~90%。 光照:生育期最适宜光照强度为40~50klx。 土壤:PH5.5~7.2均可,最适为PH6.5。 矿质营养:喜肥,不耐高浓度肥料,根系适宜的土壤溶液浓度为0.03%~0.05%,土壤浓度过高或者肥料不腐熟已发生烂根现象。黄瓜整个生长期要求钾最多,依次为N,Ca,P,氮:磷:钾=2~3:1:4较合适。 CO2空气中每升中有330ml,设施栽培条件下,低温通风量小时浓度会更低,因此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浓度至大气中浓度的2~3倍,可以显著提高产量。 栽培技术: 1)日光温室越冬茬栽培技术: 品种:新泰密刺、长春密刺、津春3号、4号、中农11号、北京101、鲁黄瓜1号等,由荷兰引进的小型黄瓜戴多星。 育苗:适宜苗龄一般3~4片叶,13~14cm高、苗龄30~40天可定植。 定植:不可与瓜类作物重茬,防止枯萎病等发生。定植前10~15天进行田间清理,重施有机肥。有机肥15kg/m2,2/3用于普施,深翻40cm,耙平后按行距开沟,沟内再集中施用剩余1/3基肥。做畦方式主要有垄作和高畦两种。宽行距80~100cm,窄行距50~60cm,株距20~25cm,定植密度一般为3000~3500株/亩。 定植后管理: 1)环境调控 温度:冬春茬黄瓜定植后应密闭温室不放风。白天温度控制在25~32℃。夜间控制在20℃以上,不低于16℃,温度超过35℃时从顶部防风。缓苗后白天温度超过35℃时放顶风,降到20℃闭风。天气不好可提早闭风。一般室温降到15℃放草帘,遇寒流可在17~18℃放草帘,前半夜温度保持15℃以上,后半夜降到11~13℃,早晨揭帘前降到10℃。2月下旬至3月初以后,外界气温逐渐回升,根据室内气温的变化,防风量应逐渐加大,晴天白天保持在27~30℃,夜间12~14℃,高温时放腰风,后期放底脚风。5月中旬以后,夜间最低气温达到15℃以上时,应昼夜通风。 可进行四段式温度管理:上午:28±2℃,下午22±2℃前半夜17±2℃,后半夜12±2℃。防风温度应控制在30±2℃,早晨揭帘时室内温度保持在8~10℃。阴天光照弱,室温应该比晴天低2~3℃。 湿度:日光温室内湿度控制主要通过通风和浇水来实现。冬季短时防风排湿,时间一般10~30分钟,浇水后中午要防风排湿,低温季节一般只放顶风,春季气温升高后,可同时放顶风腰风。 肥水管理:总的原则是少量多次,采收之前适量控制肥水,防止植株徒长,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株抗逆性。一般情况下,跟瓜长到10cm左右时,开始追肥灌水,灌水量大,施硝酸铵15~20kg/亩,为防止温室内温度过高,可采用膜下暗灌的方式,有条件的还可采用滴灌的方式,追肥灌水应在晴天上午进行,以便中午前后防风排湿;以后20~25天基本上不再浇水施肥,缺肥时,可叶面追施尿素、磷酸二氢铵等。2月下旬至 3月初,随外界气温回升,加强肥水管理,一般5~7天浇一次水,15天左右追1次肥,每次施尿素或磷酸二胺10kg左

培育壮苗的关键技术

培育壮苗的关键技术 [摘要]本文笔者阐述了活力种子的表现及分析适宜的生长环境是培育高活力苗木的条件,并提出完善育苗技术措施。 【关键词】种子;环境;高活力 1、优质种子是培育壮苗的基础 种子活力是一种被基因型所决定的并随环境因素影响而变化的生理特性,它决定种子在田间迅速整齐地产生幼苗的能力以及种子适应环境的水平。当然,种子活力与生活力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当种子劣变程度低时,生活力没表现出递减,但活力已明显下降; 当种子严重劣变时,生活力才明显降低。了解种子活力状况,一可对该批种子的实用性作出评价,二可预告该批种子的田间表现及在生产中对此应采取的技术对策。 1.1种子活力的田间表现 通过研究红松等种子活力发现,高活力种子的良好田间表现体现在下面几方面。 (1)萌发高活力种子萌发迅速,具有高的田间发芽率、出苗率、幼苗生长势和保苗率(表1) 。 低活力种子萌发速度较缓慢,出土后苗木长时间内不能脱壳,出苗率达高峰比高活力种子晚2~3天。 (2)光合面积与叶绿素含量真叶是衡量红松苗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活力种子形成的苗木其针叶葱绿,当年真叶较低活力种子育成的苗木平均长015cm,具有较大的光合面积。红松种子萌发出土后,子叶进行着光合作用。苗木在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分化出的叶原基产生真叶,从而发生功能叶的转变。当子叶是苗木光合作用唯一的功能叶时,高活力种子形成的苗木其子叶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 当真叶逐渐代替子叶成为光合作用功能叶时,其子叶叶绿素含量下降,而真叶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表2) 。 可见,用高活力种子育苗不仅光合面积大,而且单位叶的叶绿素含量也高。同时,光合作用功能器官的高效率转化,也说明高活力苗木代谢旺盛而有序。这意味着,高活力种子形成的苗木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光合碳同化能力。 从表3可以看出 高活力种子形成的苗木其根系活力高。在形态上表现为根系生长健状,主根长,侧根数目单株平均多3 条,侧根总长度也在20余cm。 种子活力直接影响苗木活力,高活力种子成高活力的苗木,种子活力不仅表现在种子的田间发芽率、出苗率、保苗率,而且还表现在苗木的光合同化能力和根系代谢强度等方面。使用高活力的优质种子是培育高活力壮苗的基础。 2、适宜的生长环境是培育高活力苗木的条件 2.1土壤水分 许多树木生理学家都认为,树木生长量中80%~90%的变化,是由于水分逆境而引起的。在苗圃中我们随时可见水分逆境对苗木活力的影响。苗木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土壤水分的要求是不同的。土壤水分逆境对苗木活力影响很大。土壤水分亏缺降低苗木形成层的生长和枝条的伸长,苗木根系发育弱,多数根尖进人休眠状态。落叶松和红松等大多数针阔叶树种苗木对土壤水分过多而造成的

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

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可选用适宜温室栽培的长春密刺、新泰密刺、山东密刺、津春3号、津绿3号等。 二、越冬菜黄瓜栽培技术 (一)嫁接培育壮苗采用云南黑籽南瓜作砧木,长春密刺、新泰密刺、山东密刺等适宜品种作接穗进行嫁接。 (二)播种与定植的适期越冬茬黄瓜一般于10月上中旬播种,11月上中旬定植。7月~11月份接一茬秋延后番茄,于11月中旬拉秧,是一个比较好的模式。但是由于11月中旬后,气温下降且雨雪云雾天气增多,刚刚定植后的黄瓜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减产。据固安县王明耀先生在当地的试验研究认为,将越冬茬黄瓜的播种期提早到9月中旬,定植期提早到10月中旬为适宜。这样,不仅有利于苗期根系发育和地上部分生长,而且可以在11月下旬开始采收根瓜,市场价格开始进入高峰期。但是,提早播种定植,采用嫁接育苗,一定要注意防治蚜虫、白粉虱的伤害和霜霉病、炭疽病的发生。固安县从1993年到1997年推广早定植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施肥整地一般底肥施人堆肥、牛马粪、鸡禽粪、猪圈粪和碎稻草、充分腐熟的麦糠、稻壳及废弃的食用菌培养基等有机肥18立方左右,过磷酸钙150~200千克,标准氮肥75~100千克(可用50~75千克磷酸二铵代替上述两种化肥),棉籽饼200~300千克。 施肥整地方法: 一是挖定植沟施。 二是地面铺施后深翻2遍。然后浇足底墒水,起垄做畦,畦高15~20厘米。行距主要有两种配置方式:一是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50厘米,平均行距65厘米。再一种就是小行距80厘米,大行距100厘米或120厘米。 (四)定植选晴天进行。将苗子分大、中、小三等后,搬运到定植垄旁。从整个温室看,大苗应放到东西两头和温室前部,小苗宜放到温室中间。从一行来看,大苗在温室前部小苗在后部,一般苗居中,这样以后容易长得整齐一致。一般“密植”栽培的,平均株距23厘米左右,“稀植”栽培的,平均株距约30 厘米。定植时,将苗子按规定的株距摆到沟里稍加固定。尔后浇水、塞土、围苗。然后,逐沟浇透水,以创造黄瓜发新根的条件。 (五)苗期管理定植后要采取“深中浅”中耕法进行中耕,促进深中浅根系生长发育,视气温变冷后再覆盖地膜较好。

大棚旱黄瓜高产栽培技术

大棚旱黄瓜高产栽培技术 1选用优良品种 选择优良品种是高产的前提,经过几年实践证明,金圣地、盛先锋、禹杂一号等,适宜大棚栽培。 2培育壮苗 壮苗是高产的关键,适龄壮苗的标准是,两个子叶健在,5-7 片真叶,株高20cm,叶片正绿,茎粗0.5cm,从下向上每节茎长出 1cm,80%瓜苗现蕾,适宜苗龄为45 天左右,要想培育出这样的壮苗,必须抓住以下几个技术环节: 2.1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把精选的种子用55C的恒温水浸种15分钟,然后 再用25C的温水泡种6小时,捞出控干后,装在干净的容器中,放 在28- 30C的地方进行催芽,每天用温水投洗两遍,经过2-3天可出齐芽,出芽后的种子放到15C的地方蹲芽,等待播种。 2.2炉渣育苗 选用沸腾的炉渣,用粗、细筛子选取出直径3-4mm大小的炉 渣,用清水投洗干净,装到事先做好的木盘里(盘长50cm宽 30cm高6cm)盘底铺一层有孔的农膜或编织袋,上铺炉渣,浇一次 开水,待温度降至25C即可播种,种距为1.7cm,播完上盖1cm厚洗净的炉渣,盖上薄膜后放在烟道上,白天温度保持28-32C,夜间温 度20-25C,每天浇两次温水,经过3-4天可出齐苗,出苗后白天温

度保持20-25C,夜间不低于15C。 2.3及时移苗 瓜苗在炉渣里只能生长1 0天左右,时间过长,会导致养分不足,影响瓜苗的生长。移植苗床的土方配比是:熟马粪4 份,陈草炭3 份,田土2 份,大粪沫1 份,每一立方米加1 公斤二铵或复合肥,用500 倍多菌灵水溶液浇一次,和泥做土方,上床时用泥板摊成10cm厚的泥带,再割成8X 8cm的土方,用秫秸在土方中间扎成5cm深的孔,将健苗放到孔当中,用筛好的床土将孔填满。温室开始生火,白天温度保持25-30C,夜间18-20C, 缓苗后把温度降下来,白天20-25C,夜间15C左右,一个月后再倒次方,把大苗放在一起,小苗放在一起,使苗整齐一致,便于管理。 2.4加强幼苗管理 (1)温度管理:整个苗期在温度管理上要采取三高三低的方法,即播种后、进土方后、移苗后要采取高温管理,白天25-30C,夜间15-20C,有利于出苗、缓苗;出苗后,缓苗后要把温度降下来,即白天20-25C,夜间15-18C,定植前一周要采取低温炼苗,白天20-25C,夜间5-10C。 (2)水分管理:进土方时泥不要太干,缓苗后不旱不浇水,浇就浇透,不勤浇。整个苗期只浇2-3 次水,要晴天上午浇,定植前1-2 天浇一次500 倍液多菌灵,既可以灭菌,又有利于起苗。( 3)施肥:结 合浇水喷黑绿壮 (主要成分是深海鱼草制剂,内含深海鱼草提取 物BD-99 强有效成分,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及氨基酸成分),每袋

黄瓜育种进展

《园艺植物育种技术进展》论文 摘要:本文简述了辣椒起源、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遗传以及育种手段,对辣椒育种进行了简要概述,为生产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辣椒种质育种 一、概述 (一)起源 辣椒(pepper),别名番椒、海椒、秦椒、辣茄。因在胎座附近隔膜及表皮细胞中含有辣椒素二具有辛辣味(甜椒除外),是世界性的重要蔬菜和调味品。主产地在印度德干半岛。辣椒原产中、南美洲、墨西哥、秘鲁等地。公元前6500~5000年,在墨西哥中部拉瓦堪山的遗迹中曾有辣椒种子出土;在南美秘鲁公殛前2000年的古墓中,发现干辣椒和栽培种子。辣椒同属植物有27种。其中五个主要栽培种起源于3个不同的中心:墨西哥是Capsicum annum的初级起源中心,次级起源中心是危地马拉;亚马孙河流域是C.chinense和C.Fruteseens的初极起源中心,秘鲁和玻利维亚是C.pendulum和C.Pubescens的初级起源中心。(二)分布 哥伦布到了北美大陆后发现了不次于胡椒的上等辛香料—辣椒,结果吧比胡椒更为重要的辣椒带回欧洲。1493年传到西班牙,1548年传到英国,16世纪中叶已传遍中欧各国。1542年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将辣椒传入印度。进入17世纪,许多辣椒品种传入东南亚各国。 明朝末年(1640年)引入中国。早在16世纪后期高濂撰写的《草花谱》中已有记载:“番椒丛生,百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现在,辣椒在世界温带、热带地区均有种植。主要产地是印度,尤其是德干半岛的中南部最盛。拉丁美洲、非洲、亚洲种质资源丰富。 (三)生产现状 亚洲是全球最大的辣椒生产、消费区域。中国、印度位居全球辣椒种植面积、产量的前2位,辣椒产品加工也在全球辣椒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欧洲主要辣椒生产国有西班牙、荷兰、以色列、匈牙利、土耳其、葡萄牙、德国等。

塑料大棚黄瓜栽培技术介绍

塑料大棚黄瓜栽培技术介绍 塑料大棚作为全盟今后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它的发展不仅改善了菜农的生产条件,而且使本地蔬菜供应状况有很大的改观,菜农的经济收入大大提高,好的亩产值达2万元以上,差的仅有二三千元。在这里 ___给大家介绍一下塑料大棚黄瓜栽培技术。 根据本地区的气象条件,一般在9月中旬扣膜,10月中旬可撤膜,管理的原则是:保住最低温度,限制最高温度,延长最适温度。黄瓜低于12摄氏度根系停止生长,低于5摄氏度易受冻害,最低温度应保持在10摄氏度以上。 黄瓜最适温度25—28摄氏度,最高不超过35摄氏度。尽可能使黄瓜生育最适温度保持时间达到6—8小时,当气温下降至20摄氏度时应及时闭风,天气不好时可提早闭风,当气温降至15摄氏度时应盖草帘,遇到寒流可在17—18摄氏度时盖草帘,盖草帘的气温可回升2—3摄氏度,以后逐渐下降,白天保持在22—25摄氏度,夜间保持16—20摄氏度,下半夜10——16摄氏度。在灾害性天气条件下,早晨短时间最低气温降至8摄氏度,甚至5摄氏度,黄瓜也不致于受害,但若低于5摄氏度,或较长时间低于10摄氏度,则会对黄瓜造成寒害,所以应加温室的保温,一定要按设计要求建造温室,及时补住温室漏洞,温室前口加防寒裙,遇强寒流等连阴天的灾害性天气,还应适当补充加温。

冬季地温低是黄瓜生产的制约因素,因此,应千方百计提高地温。研究表明,地温提高1摄氏度,则相当气温提高2—3摄氏度的效果。所以在温室前沿必须挖防寒沟,温室内铺盖地膜,且在冬季尽量减少流水,既使流水也应事先将水进行预热,防止过分降低地温。 施足基肥是基础,追好三肥是关键,一清一浑不间断,常喷微肥保叶片。进行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生产期长,需肥量大,应一次施足基肥,一般每亩腐熟的有机肥5000公斤,饼肥200斤,三元复合肥75公斤,三分之二撒施,三分之一集中施用。大量施有机肥一方面做为肥料供蔬菜利用,另一方面经微分解,施放大量二氧化碳,提高温室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增产的目的。在黄瓜产前瓜盛期进行三次大追肥,黄瓜根系又“怕肥”,因此,黄瓜的追肥应是“少量多次”,在正常生长季节,是间隔一次水追一次肥,每次亩追施尿素不超过15公斤,达到一清一浑不间断。严冬季节,由于控制灌水,所以追肥也应看苗进行,对缺肥的给肥,不缺肥的不给肥,追肥多无法可将肥料化在水里浇灌,但一定要注意浓度,避免烧根。并根据生长情况及时喷施叶面微肥,有很好的增产效果。 浇足定植水,少浇促秧水,多浇催瓜水。在造好底墒的基础上,定植时一定要浇足定植水,定植缓苗后一般不浇水,干旱时只浇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