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育种

合集下载

黄瓜种植育种方法

黄瓜种植育种方法

黄瓜种植育种方法流程如下:
1.播种前1~3天进行晒种。

2.晒种后将种子用55℃的温水进行烫种10~15分钟,并不断搅
拌到水温降至30~35℃。

3.将种子反复搓洗,并用清水洗净粘液,浸泡3~4小时。

4.将浸泡好的种子用洁净的湿布包好,放在28~32℃的条件下催
芽1~2天,待种子70%“露白”时播种。

5.营养土和药土的配制:营养土应用近3~5年内没有种过瓜类蔬
菜的园土或大田土与优质腐熟有机肥混合,有机肥占30%,土和有机肥混匀过筛。

将过筛后的营养土按照每1立方米土加入100g多菌灵混匀配成药土。

6.育苗:用直径10cm、高10cm的营养钵,内装营养土8cm,浇
透水,水透后在每个营养钵内播发芽种子1粒,上覆药土1cm 厚,平盖地膜,以利保墒。

7.作畦以畦面宽1.2米为宜,高畦整地,平整好喷除草剂后盖地
膜,3天后定植。

第三章 黄瓜育种

第三章 黄瓜育种

美容有间接的作用。
治糖尿病:所含的葡萄糖苷、甘露醇、果糖、木糖不参与 通常糖代谢。 激发人体免疫功能,减轻肝癌病痛:葫芦素C
第一节 黄瓜种质资源
一 、起源与传播
黄瓜又称胡瓜、王瓜,是葫芦科甜瓜属一年生草本蔓生攀 缘植物。黄瓜起源于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地带的热带雨林地 区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我国黄瓜栽培历史悠久,早在2000 年前,在我国黄河流域就开始栽培黄瓜。古代分两路传入我 国,即一路由源产地传入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形成了华南系 统黄瓜;一路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北方地区,形成了华北型
三 、杂种优势利用
黄瓜连续自交3-5代不引起明显的生活力衰退现象。
目前采用的黄瓜育种系统大多遗传基础狭窄,已被证 明是一种遗传变异有限的作物。由适应当地的育种材料得 来的群体所含有关产量的遗传变异很少。对数量性状选择 适用具有广泛遗传基础的原始群体,才会更有效。在现有 群体中引入未被利用或外来种质资源,首先要对产量进行 几个周期的轮回选择,然后对果实品质、抗病性及其他性 状的改良。
四、生态育种
黄瓜周年栽培要求的需要,且有地区生态条件的差役。
生态育种是以后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 理想的保护地黄瓜品种: 1. 对低温或高温的适应性 2. 耐弱光性 3. 抗病性 4. 单性结实性 5. 株型结构:紧凑、叶量节间长度适中、分枝性弱、适于 密植 6. 早熟性:应是节瓜早,做瓜部位低,节成性强,雌花多
霜霉病
白粉病
枯萎病
灰霉病
菌核病
根腐病
蔓枯病
黑斑病
黄瓜的主要害虫有蚜虫、茶黄螨、红蜘蛛、白粉 虱等,近几年流行的美洲斑潜蝇及以为害黄瓜果实为
主的鳞翅目害虫有严重发生之势,黄瓜的抗虫育种工
作亟待开展。
霜霉病

蔬菜育种

蔬菜育种
中晚熟品种。
二、主要性状遗传规律
• 产量性状:单果重、单株果数、雌花数、果长、
前期产量等
• 品质性状:商品性状(果刺、果瘤、果色、果皮
、瓜把长度)、苦味等
• 抗病性: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枯萎病等 • 其他性状:耐寒性、早熟性等
• 产量性状的遗传:为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
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株数×单株结果数×单果重
• 自交系选择前的群体改良:提高自交系利用价 值和选择效率。
• F1杂种的制种:雌性系法、化学去雄法、人工 授粉法。
若干重要性状的选择
抗病性:苗期抗性室内鉴定、田间成株抗性鉴定。 产量:典型的数量性状,需进行重复试验。 品质:多由单基因控制。感官、消费习惯等。 耐冷性:低温下的发芽能力、生长量等。
黄瓜育种
黄瓜为葫芦科甜瓜属的栽培种,一年生攀援性 草本植物。营养丰富,适宜生食、熟食、腌渍,是 重要蔬菜作物之一,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我国各地 普遍栽培。
黄瓜起源于印度喜马拉雅山麓及尼泊尔、锡金一 带。古代经印度分两路传入我国:一路由缅甸和印 中边界传入华南,并在华南被驯化,形成华南系统 黄瓜;一路为2000多年前由张骞出使西域时经新疆 将黄瓜种子带到北方,经驯化形成华北系统黄瓜。
• 樱桃番茄( var. cerasiforme Alef.)
果实小,形如樱桃,果径约2cm,2个心室,果 色红、橙或黄,植株长势强,茎细长,叶小,色淡 绿。
• 梨形番茄( var. cerasiforme Alef.)
果小似梨,2个心室,果色红、黄等,植株长势 强,叶较小,浓绿。
二、主要性状遗传规律
五、种子生产
• 严格隔离 • 种子生产季节因品种而异 • 种瓜需后熟 • 后熟的种瓜需及时剖瓜取种 • 种子漂洗干净后需及时晾晒 • 种子干透后需合理贮藏

黄瓜种植技术和方法总结-最新

黄瓜种植技术和方法总结-最新

黄瓜种植技术和方法总结·最新说明:本文主要介绍的是黄瓜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本文旨在打造对黄瓜种植和管理进行全面介绍的权威工具文档,从黄瓜育种、种植、防疫、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介绍,为广大种植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目录一、黄瓜育种技术 (5)1、黄瓜浸种催芽方法和育苗技术 (5)2、黄瓜育苗以移栽技术介绍 (8)3、黄瓜如何育苗?黄瓜插接育苗技术 (9)二、黄瓜种植技术 (15)1、黄瓜根系这样管理,对提高产量和品质有好处! (15)2、大棚黄瓜全程种植技术要点 (16)3、大棚黄瓜种植技术要点 (18)4、夏季如何让黄瓜多结瓜?这几个要点需掌握! (21)5、秋黄瓜如何种植长得又多又好? (22)6、夏季温室黄瓜高产技术要点 (23)7、与传统种植相比,袋式无土栽培黄瓜有哪些益处? (24)8、种植黄瓜要怎么高温闷棚? (25)9、阳台黄瓜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26)10、连续阴雨天黄瓜种植管理要点 (27)11、黄瓜生育期和栽培环境要求 (28)12、黄瓜嫁接后的管理要点 (29)13、秋冬温室黄瓜的栽培技术要点 (31)14、黄瓜怎样蹲苗产量高?有哪些注意事项? (32)15、黄瓜种植技巧:黄瓜想高产,技术是关键 (33)16、大棚黄瓜定植后管理枝术 (34)17、大棚黄瓜种植看叶管理技术要点 (35)18、早春黄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37)三、黄瓜常见病防治 (42)1、黄瓜炭疽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42)2、黄瓜瓜条皴皮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43)3、“黄瓜烂龙头”的原因及防治方案 (44)4、畸形黄瓜:蜂腰瓜形成原因与防治措施 (46)5、黄瓜猝倒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47)6、黄瓜立枯病的防治技巧 (48)四、25种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药剂 (50)1.黄瓜霜霉病 (50)2.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50)3.黄瓜白粉病 (50)4.黄瓜红粉病 (51)5.黄瓜蔓枯病 (51)6.黄瓜枯萎病 (52)7.黄瓜疫病 (52)8.黄瓜炭疽病 (53)9.黄瓜黑斑病 (53)10.黄瓜黑星病 (54)11.黄瓜灰霉病 (54)12.黄瓜菌核病 (55)13.黄瓜斑点病 (55)14.黄瓜细菌性缘枯病 (56)15.黄瓜猝倒病 (56)16.黄瓜立枯病 (56)17.黄瓜根结线虫病 (57)18.黄瓜细菌性叶枯病 (57)19.黄瓜靶斑病 (57)20.黄瓜病毒病 (58)21.黄守瓜 (58)22.黄蓟马 (59)23.美洲斑潜蝇 (59)24.白粉虱 (59)25.瓜蚜 (60)五、黄瓜种植常见问题及防治 (61)1、如何防治黄瓜苗期的“小老苗”现象? (61)2、黄瓜茶黄螨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62)3、“黄瓜烂龙头”的原因及防治方案 (63)4、黄瓜死秧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65)5、黄瓜斑潜蝇症状及防治方法 (67)6、黄瓜沤根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68)7、黄瓜茶黄螨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69)8、冬棚黄瓜早衰症状及防止 (70)9、黄瓜瓜条发黄原因和防治方法 (74)一、黄瓜育种技术1、黄瓜浸种催芽方法和育苗技术此时正值春黄瓜的育苗时节,想要黄瓜苗健康生长活力大,对黄瓜种子的浸种催芽处理工作必须做好,下面一起学习一篇黄瓜浸种催芽方法和育苗技术。

黄瓜的耐盐碱和抗逆性育种研究

黄瓜的耐盐碱和抗逆性育种研究

黄瓜的耐盐碱和抗逆性育种研究黄瓜是一种被广泛种植的蔬菜,其耐盐碱和抗逆性育种研究对于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面临日益严峻的盐碱土壤和气候变化等逆境条件下,寻找耐盐碱和抗逆性强的黄瓜品种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黄瓜的耐盐碱特性以及抗逆性育种研究的方法和进展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黄瓜的耐盐碱特性是指其在含有高盐和高碱性的土壤中能够正常生长和发育的能力。

在盐碱土壤中,高盐浓度会导致土壤中的土壤水分减少,造成黄瓜根系吸收水分困难,进而导致黄瓜水分失衡、生长受限。

而高碱性土壤则会导致植物体内的酸碱平衡紊乱,影响植物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

因此,耐盐碱性是黄瓜育种中一个重要的性状。

为了研究黄瓜的耐盐碱性,许多研究人员在不同的盐碱条件下进行了实验观察。

研究发现,黄瓜的耐盐碱性主要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就遗传因素而言,一些耐盐碱性特征的基因已经在黄瓜基因组中被鉴定出来,并与黄瓜的耐盐碱性相关。

而在环境因素方面,水分、光照和温度等条件对黄瓜的耐盐碱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黄瓜的耐盐碱性可能会有所变化。

针对黄瓜的耐盐碱性育种研究,科学家们采取了多种方法。

首先,通过野外收集野生的黄瓜种质资源,发现一些具有耐盐碱性的野生种质,并通过杂交等手段与栽培种质进行杂交育种,从而获得耐盐碱性更强的新品种。

其次,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和基因组学等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更准确地鉴定出与黄瓜耐盐碱性相关的基因,为选择和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逆境生物学和遗传工程技术也被应用于黄瓜抗逆性育种中,通过转基因技术引入抗盐碱胁迫的基因,从而提高黄瓜的耐盐碱性和抗逆性。

关于黄瓜耐盐碱性育种的研究进展,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研究人员通过长期的杂交育种和亲本筛选,培育出了多个耐盐碱性强、抗逆能力高的黄瓜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具有更强的抗盐碱胁迫的能力,在盐碱土壤中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和生长表现。

同时,通过进一步的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科学家们鉴定出了一些与黄瓜耐盐碱性相关的基因,并对这些基因进行了功能研究,为黄瓜耐盐碱性育种提供了更可靠的理论依据。

黄瓜育种

黄瓜育种
嫩果棍棒状,绿色,瘤密,多白刺。熟果黄白色,无网纹。 是枯萎病的抗源,单性结实能力强,并具有节成性好,花 芽分化对短日照不敏感等特征。节间较细长,叶薄而棱角 显著。在北方经过长期的栽培,已经形成春黄瓜、夏黄瓜、 秋黄瓜三种类型. (1)春黄瓜 一般比较耐寒、早熟。一些品种有较强的单 性结实能力(如长春密刺),是早春温室黄瓜生产的理想 品种。长春密刺、山东密刺、北京小刺等。 (2)夏黄瓜 生长势强,耐热抗病,多为中熟品种。夏丰、 津研2号、7号、宁阳大刺等。 (3)秋黄瓜 适应性较强,叶片深绿,较厚,多为中晚熟 品种。唐山秋瓜、天津秋黄瓜、汉中冬瓜等.ぃ
1979-1980年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和云南省农科 院园艺所组成蔬菜品种资源考察组,在西双版纳搜 集到一种新类型。称之为西双版纳黄瓜。该黄瓜具 有方圆形、大脐、果肉橙色类似甜瓜的特征。但经 鉴定属于是一种黄瓜变种。
西双版纳黄瓜
1.2 种质资源 (一)华北型 分布于中国黄河流域以北及朝鲜、日本等地。
(3)a+,a 纯合的aa基因型加强雄性趋势,但其作 用受F位点支配(下位于F位点),故雄性化的趋势 也受F+/F+的决定。基因型“m+/-、F+/F+、a/a”, “m/m、F+/F+、a/a”都是典型的雄性花类型。
(四)开花与授粉 雌雄同株的植株通常是先
发生雄花。植株在早期具有从雄性向雌性转 变的趋势。早熟品种这种趋势开始的早,往 往第三或第四节就出现雌花;晚熟品种较晚, 有些在十几节才出现第一雌花。性别转变的 早晚是一种遗传性状,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 但环境只能影响性型转变的迟早,不能影响 性型趋向的顺序. 由于雌花率是随着植株进 入壮年期而逐渐提高的,因而性态转变开始 早的早熟品种大多雌花率高。

黄瓜种植技巧

黄瓜种植技巧

黄瓜种植技巧
一、选择育种
育种是种植黄瓜的基础。

了解黄瓜品种在您的地区的早熟性、抗病性性状及其品质特点后,就可以合理地选择比较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环境的品种,为提高种植效益和作物品质奠定基础。

二、增加田间施肥
施肥对于黄瓜种植效益的提高和植株健康生长是重要的。

一般地,在春季秧苗期需要施用氮、磷、钾复合肥50—70公斤,其中氮肥前
期可以施用尿素等,后期可以用有机肥,以增加植株的体积及结实率。

三、注意防病
黄瓜的主要病害主要有疫霉病、细菌性病害和病毒病等。

当检测到病害时,就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采用有效的农药。

四、综合防控
加强田间管理是种植黄瓜的关键,应以合理施肥、及时消除杂草、增加植株的空气、水分和营养供给等,有助于维持绿色植株,进一步增加产量。

- 1 -。

黄瓜育种

黄瓜育种

4、亲本的选择
实践表明,亲缘关系较远的品种之间相配,如 东方系品种配西方系品种、华北系品种配华南系品 种、主蔓结果型品种配支蔓结果型品种、早熟品种 配中晚熟品种、春黄瓜配秋黄瓜、鲜食黄瓜配加工 黄瓜等,大多在产量上表现出较明显的高配合力。
但是,亲本选配还须同时考虑抗病性、熟性和瓜条 性状等性状的遗传规律,即充分考虑双亲的相对性状在 F1代的显隐性表现,以求在F1代能够充分表现出综合的 优良性状。因此,对于一些优良的隐性性状(如对霜霉 病的抗性等),双亲必须同时具备,才能配出真正优良 的组合。
专供全条卤瓜用。
★两者兼用品种的育种目标
(1)果细长,青绿色,心室小近似实心,初期幼瓜 可供鲜食,后期成熟嫩瓜可供加工之用。
(2)含水分少,果皮稍硬不脆,耐贮运。
但是,从当前我国黄瓜育种的现状而言,仍在将 某些单一性状的选育作为育种目标之一。
目前我国黄瓜育种主要目标之一是抗病育种。黄 瓜主要病害有霜霉病、枯萎病、疫病、白粉病、 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和病毒病等,对这些病害 最积极、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手段是培育抗病品种。 20世纪80年代以前,抗病品种的选育以单抗某个 病害为多,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总趋势是以兼抗 多种病害为目标。
目前国内外黄瓜 的种质资源主要分 为华北型、华南型 和北欧型三大类型。
(一)华北型
俗称“水黄瓜”,分 布于中国黄河流域以北及 朝鲜、日本等地。植株生 长势中等,喜土壤湿润、 天气晴朗的气候条件,对 日照长短要求不严。该类 型黄瓜茎节和叶柄较长, 叶片大而薄,果实细长, 绿色,刺瘤密,白刺。
(二)华南型
① 雌性系 通常所称的雌性系包含全部为纯雌株 的纯雌系、全部或大部分为强雌株而小部分为 纯雌株的强雌株系。
② 雌全异株系 部分植株为纯雌株或强雌株,部分 植株为纯全株或雌全同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栽培品种间在抗性上有相当大的差异。一般来 说,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抗病力较强。我国幅员 辽阔,黄瓜品种类型丰富,除上述抗性较强的品 种外,还应注意发掘其他品种作为抗霜霉病育种 的亲本材料。 对于作为抗病亲本的品种,其对霜霉病的抗性 的强弱,要经过仔细的鉴定。
1.2.2 重要性状遗传
黄瓜
甜瓜
西瓜 南瓜
1.1.3 杂交的难易程度
葫芦科蔬菜各属间的自然杂交率极低,不同属间
串粉虽有少数结果,但果实不肥大而易凋落。同一
属不同品种间,由于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极易杂
交,因此存在多个变种。同一属中各种瓜类,多具 有相同的染色体数,相互之间也可以杂交,如南瓜
属中因产地不同,可分为三种:中国南瓜、美洲南
瓜、印度南瓜,各种间染色体有异,故杂交也有难 易之分。
1.1.4 杂种优势
过去许多人的试验结果均认为瓜类杂种优势不明显, 随着杂交材料的丰富,许多瓜类的杂交后代,具有极 强的杂种优势。如黄瓜杂种一代产量可较亲本增加30 %左右,南瓜的杂种一代的果数和产量可较亲本增加 近一倍。 瓜类的杂种优势,除增加产量外,可增加抗病力。不 同的品种杂交,有时可产生抗病的后代,如天津市黄 瓜研究所选育的‘津研1~4号’黄瓜就是利用‘天津 棒槌瓜’与‘唐山秋瓜’杂交,从后代中选育的抗病 品种。
日照长短的敏感性是不同的。此外,栽培管理、
肥料种类和用量等对花的性型也有一定影响。
3、杂交技术
黄瓜通常是先发生雄花,植株在一生中有逐渐 从雄性状态向雌性状态转变的趋势。早熟品种这种 趋向开始得较早,往往在第三或第四节就出现雌花; 晚熟品种的性态转变开始得较晚,有些品种要在第 十几节才出现第一雌花。性态转变得早晚是一种遗 传性状,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但环境条件只能影 响性型趋向转变的迟早,不能改变性型趋向的顺序。
4、亲本的选择
实践表明,亲缘关系较远的品种之间相配,如 东方系品种配西方系品种、华北系品种配华南系品 种、主蔓结果型品种配支蔓结果型品种、早熟品种
配中晚熟品种、春黄瓜配秋黄瓜、鲜食黄瓜配加工
黄瓜等,大多在产量上表现出较明显的高配合力。
但是,亲本选配还须同时考虑抗病性、熟性和瓜条 性状等性状的遗传规律,即充分考虑双亲的相对性状在
第二节 黄瓜育种
黄瓜(Cucumis sativus L.)(英文名cucumber), 又名胡瓜、王瓜,属葫芦科一年生蔓生植物属温季 作物,不耐寒或耐寒性弱,其生长和发育的适宜温 度通常高于20℃,温度低于12℃和高于35℃其生长 发育即不正常。以往黄瓜曾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作 物,但随着保护地裁培技术的普及推广,其栽培季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
蔬菜育种专题
农业与生物技术系蔬菜科学研究所
2010.4
专题三:葫芦科蔬菜育种
第一节 第二节 概论 黄瓜育种
第一节
1.1 种类及名称
概论
葫芦科约有90属,作为蔬菜栽培的约为15属。 我国有南瓜属、丝瓜属、冬瓜属、瓠瓜属、甜瓜
属、佛手瓜属和苦瓜属等8属。在我国,葫芦科
蔬菜栽培甚广。近几年,选育成的西瓜、黄瓜、

植株的性别表现类型除受基因型控制外,还受
环境条件的影响。低温主要是夜间低温有利于形
成雌花,所以同一品种春季播种越早雌花率越 高,
有利于雌花分化的夜温是15℃左右。短日照也有 利于雌花分化,当温度相同时,短日照下第一雌 花的节位较低,雌花率也较高。有利于雌花分化 的日照长短是每天8~10 h。不同品种对于温度和
目前国内外黄瓜 的种质资源主要分 为华北型、华南型 和北欧型三大类型。
(一)华北型
俗称“水黄瓜”,分 布于中国黄河流域以北及 朝鲜、日本等地。植株生 长势中等,喜土壤湿润、 天气晴朗的气候条件,对 日照长短要求不严。该类 型黄瓜茎节和叶柄较长, 叶片大而薄,果实细长, 绿色,刺瘤密,白刺。
(二)华南型
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和病毒病等,对这些病害 最积极、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手段是培育抗病品种。 20世纪80年代以前,抗病品种的选育以单抗某个 病害为多,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总趋势是以兼抗
多种病害为目标。
此外,黄瓜育种目标一般还包括有:丰产性选育、 早熟性选育、品质选育和适于保护地栽培品种选育等。 黄瓜丰产性选育的总趋势是利用杂交优势选育杂种 一代。杂交优势显著的F1杂交种,能表现出较强的产 量优势。 早熟性选育的关键是在于降低第一朵雌花出现的节 位,同时,要求幼瓜在低温下膨大发育快。
2.3.2杂交育种
1、开花授粉习性
黄瓜通常是一种雌雄同株的一年生蔓性或攀缘 性异花授粉植物。花一般为单性花,但有的除雌、 雄花外,还有完全花(两性花),因此其植株的 性别表达较为复杂。
2、植株的性型 黄瓜植株的性型表达可分为下 列8种类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纯雌株 株上着生的全部是雌花。 强雌株 株上大多数是雌花,有少数雄花。 纯雄株 株上着生的全部是雄花。 雌雄同株 这就是普通的黄瓜植株,株上雌花和雄 花都有,但雄多雌少,因此也可以称为强雄株。 纯全株 株上着生的全部是完全花。 雌全同株 株上有雌花和完全花两种花。 雄全同株 株上有雄花和完全花两种花。 雌雄全同株 株上雌花、雄花和完全花三种都有。
1.2 染色体及主要性状遗传
1.2.1 染色体
葫芦科蔬菜,各种属间的染色体数差异较大,根
据研究,南瓜属2n=48为最多,甜瓜属2n=14为最少, 各属间染色体数目均在14~48之间。如甜瓜为2n=24、 西瓜2n=22、野生西瓜2n=24、美国南瓜2n=40、印度 南瓜2n=48、中国南瓜2n=48、葫芦2n=24、冬瓜2n=24 或44、苦瓜2n=24、普通丝瓜2n=26、佛手瓜2n=24。
2.2 育种目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黄瓜品种 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总的趋势是,低产品种为高 产品种所取代,单抗品种为多抗品种所取代,单用途 品种为多用途品种所取代,农药残留高的品种为农药 残留低的品种所取代,大众化品种与特色品种共存。 目前栽培黄瓜以鲜食为主,加工贮运为辅。因此 黄瓜的育种目标亦应以此为中心决定。
2.1.1 种质资源
关于黄瓜的起源,国外一些植物学家大都认为 黄瓜起源于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系地带,以后传 入中国,在中国形成次生中心。黄瓜在印度已有 4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的 山脚,曾找到一个原始类型的黄瓜近缘野生种, C.hardwickii Royle,具有黄瓜的性状,其茎、 叶、花与黄瓜一样,其果实小、平滑、圆形、有 苦味,十分早熟,并很快木栓化。
俗称“旱黄瓜”, 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及 日本各地。该类型黄瓜 茎叶繁茂,茎粗,节间 短,叶片肥大,耐湿热, 要求短日照。果实短粗, 果皮硬,果皮绿、绿白、 黄白色,刺瘤稀,黑刺。
(三)北欧温室型
分布于英国、荷兰。 植株茎叶繁茂,耐低温弱 光,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 果面光滑无刺,绿色,种 子少或单性结果。
★以鲜食为主的黄瓜育种目标
(1)色泽青绿,刺瘤少,果实中型,肉质嫩脆,品
质佳。 (2)心室小,皮薄,瓜把短,生食、煮食均适宜。 (3)早熟,丰产,种子多。 (4)耐贮运,抗病力强。
★以供加工、贮运为主的黄瓜育种目标
(1)果中大,含水量少,肉质稍硬。
(2)中晚熟,产量高,肉厚,心室小。 (3)耐贮运,抗病。 (4)特种品种,果细小,长棒形, 专供全条卤瓜用。
F1代的显隐性表现,以求在F1代能够充分表现出综合的
优良性状。因此,对于一些优良的隐性性状(如对霜霉
病的抗性等),双亲必须同时具备,才能配出真正优良
的组合。
黄瓜的大部分重要经济性状直到瓜条达到商品 成熟期才能充分表现出来,这时植株上大部分雌花 都已开过,不能供杂交之用。为了防止植株过早衰 老病死而收不到种子,通常对于作为亲本用的植株 是在最初的雌花开放前进行初选,根据当时能够观 察到的经济性状,如第一雌花节位、前期若干节内 的雌花节率和子房形态等,选取约为计划数2倍以 上的植株,在这些植株上用第一雌花(早熟育种)或 第二雌花、第三雌花作为母本花,用选定父本株上 的雄花作为父本花进行杂交。
花冠已呈黄色的大花蕾,次日早上即可开放。雄 花在开放前一天花粉已有一定的发芽能力,开花 当天花药开裂时花粉发芽率达到最高。 雌花的柱头在开花前2d到开花后2d都有受精能力, 但以开花当天受精能力最高。所以在进行人工杂 交时,在开花前一天下午就对雌花和雄花进行隔 离,开花当天上午选行授粉。
授粉过程
节的限制性已大大缩小。
嫩果可生食或熟食,成熟果实也可食用,还可腌渍。
每100g鲜果含水分94~97g,碳水化合物16~4.1g,蛋
白质0.4~1.2g,维生素C 7~25mg及钙、磷、铁等矿物
除烦解暑,消肿利尿,能治咽喉肿痛、四肢浮肿、熟痢 便血等。
质。还有保健作用。中医认为,性凉味甘,能生津止渴,
黄瓜的控制授粉技术简单。只要能排除蜜蜂及其 他传粉者,就不必再考虑防止其他花粉污染的措施。 因为黄瓜是雌雄异花作物,其花粉在花朵上有较强的 附着性,风不会传播。研究表明,黄瓜果实发育与授 粉的顺序有关,先授粉的果实对后受精的果实发育有 抑制作用。因此,开花后尽快实行控制授粉,最易获 得成功。同时,除去先前有可能自然受精的雌花,可 以明显增强控制授粉的效果。
用第一雌花杂交,种瓜卧地容易腐烂,瓜条往 往发育不正常,应该采取措施避免。一般情况下, 每株可杂交多朵雌花,以后选留1~2个杂交果。 待杂交瓜达到商品成熟期时再按初选株的经济性 状,淘汰其中一部分不合要求的植株,到种瓜成 熟时再进行一次淘汰。
为选育杂种一代而进行自交以育成自交系时, 杂交技术和上述杂交一样。黄瓜虽经连续4~5代 自交,一般生活力没有明显的退化。
适于保护地栽培品种的选育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 育种目标。理想的保护地黄瓜品种,应是结瓜早、坐 瓜部位低、节成性强、雌花多、分枝性弱、抗病力强 且适于密植的品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