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品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黄瓜耐低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黄瓜耐低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基 因或寡 基 因组 。 i Ca等 认为 黄瓜 幼苗 时期耐 低温
1 配合力分析 _ 3 配合力分析表明,耐冷性亲本各性状 的一般配 合 力 效 应 值 高 于冷 敏 感 亲 本 ,亲 本 组 合 间各 性 状
的特 殊 配 合 力 效应 值 差 异 极 显 著 。通 过 耐 冷 ×耐 冷 的方 法 提 高杂 交一 代 的耐 冷 性 ,其 效 果 是有 限 的 ,即使 用耐 冷性 亲本 回交 1 次对 耐冷性 提 高也不
文献 综 逃
V g tbe 0 09 e ea ls2 1 .
黄瓜耐低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闫世江 - ,张继宁 洁 z ,刘
(. 1山西省农业科学 院蔬菜研究所 ,0 0 3 ;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0 0 3 ) 30 1 . 3 0 1
黄瓜 ( uu s ai s . C cmistu )又称 胡瓜 ,王瓜 ,起 v L 源于 喜马 拉雅 山南麓 ,属葫 芦科甜 瓜 属一年 生草 本
利用荧光仪对黄瓜的低温、高温耐性进行鉴定的报
道[-】 11。 03 还有 学者 两 种 指标均 采 用 , 余纪柱 报道 【 如 l 4 呵
把叶面积 、干重 、干鲜重比、MD A含量 、C T活 A 性、P D活性 、叶绿素 a 及光合速率作为黄瓜耐 O / b 低温弱光的鉴定指标 。 于拴仓报道 [用种子活力综 I 5 合指标、 超弱发光指标及胚根伸长指标构建的黄瓜 芽期低温鉴定指标体系可以全面、 准确地反 映黄瓜
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 , 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但其
实 际值 未 达 到 耐 冷 性 水 平 而 对 耐 冷性 育 种 无 实 际 意义 。耐 冷 ×不 耐 冷 组 合 中多 数 表 现 了 很 大 的 特 殊配合 力效 应值 , F 的耐 冷性 明 显高于 双 亲 的平 其 。 均值 , 遍表 现 离 中优 势 , 普 个别 组合 存在超 亲 优势 。 朱 其杰 等f、闰世江 等嘲由此提 出育 种过 程 中 , l 】 在综 合 考虑抗 病性 、丰产 性等 性状 的 同时 ,只 要保 证亲

黄瓜的保健价值及机理研究进展

黄瓜的保健价值及机理研究进展

黄瓜的保健价值及机理研究进展作者:吕慧芳刘四运王俊良来源:《吉林蔬菜》 2012年第3期吕慧芳1刘四运1王俊良2(1.安徽省池州学院247000)(2.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430065)ProgressofMechanismResearchofHealthValueinCucumberLVHui-fang1LiuSi-yun1WangJun-liang2(AnhuiChizhouUniversity,Chizhou,247000;WuhanVegetableResearchInstitute,wuhan,430065)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cucumberhealthvalueofanti-aging,beauty,antitumor,liver,anti-inflammatorybyusingtheresultswhichcamefromtherecentstudiesofoncucumberhealthvalue,andabriefsummaryitshealthmechanism.Keyword:Cucumber;VitaminE;Cucurbitacin;Anti-aging;Anti-tumer黄瓜是葫芦科(Cucurbitaceae)甜瓜属(Cucumis),一年生植物,又称胡瓜、刺瓜、青瓜,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广泛,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蔬菜,也是中国种植范围最广,最大的蔬菜种类之一。

黄瓜口感脆嫩、瓜味浓郁,既可做蔬菜,也能当水果食用,是水果蔬菜两用型食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营养与保健价值。

而黄瓜作为人们喜爱的主要蔬菜之一,其保健价值越来越得到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对黄瓜的保健价值及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简要概述,以期为黄瓜功能食品和保健品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1黄瓜的保健价值黄瓜既是蔬中佳品,也是一味治病防病的中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黄瓜味甘、性凉,能清血除热,解毒消炎、解渴、利水、除湿、滑肠之功效。

家庭黄瓜种植的科学文献

家庭黄瓜种植的科学文献

家庭黄瓜种植的科学文献黄瓜(Cucumis sativus)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在家庭种植中备受青睐。

为了实现高产、高质量的黄瓜产量,许多研究人员对黄瓜种植进行了科学研究。

以下是一些与家庭黄瓜种植相关的科学文献摘要,供参考。

1. 《黄瓜栽培中光照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这篇研究探讨了不同光照条件下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研究结果显示,适度的光照可以显著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过高或过低的光照都会对黄瓜的生长和果实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2. 《施肥对家庭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该研究考察了不同施肥方式对家庭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结果显示,适量的有机肥和速效肥料的结合可以提高黄瓜的生长速度和果实产量。

过量或不足的施肥都会对黄瓜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3. 《水分管理对家庭黄瓜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该研究研究了不同水分管理策略对家庭黄瓜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浇水以及灌溉管理可以显著提高黄瓜的生长速度和水分利用效率。

4. 《病虫害防治在家庭黄瓜种植中的应用研究》该研究探讨了病虫害防治在家庭黄瓜种植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

通过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黄瓜被病虫害侵害的概率,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5. 《温度对家庭黄瓜生长和发育的影响》该研究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家庭黄瓜的生长和发育情况。

结果显示,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黄瓜的生长和发育,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黄瓜产生不利影响。

以上是一些与家庭黄瓜种植相关的科学文献摘要。

若需要了解具体内容,请通过途径如图书馆、学术数据库等渠道获取完整文献资料。

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
黄瓜育种技术是为了改良黄瓜的外形和产量,使其更适合市场需求。

国内外对黄瓜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主要有以下方向和趋势:
1. 抗病育种技术:目前国内外黄瓜病害猖獗,育种界正逐渐将疾病防治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在黄瓜基因中筛选出抗病性较强的基因,以进一步加强黄瓜的抗病能力。

2. 品质改良技术:市场上对黄瓜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育种者通过选育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从而提高黄瓜的口感和外观质量。

3. 耐旱育种技术:在干旱的环境下,黄瓜容易降低产量并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

目前国内外的黄瓜育种者正在研究如何通过育种来耐旱。

4. 去雄栽培技术:去雄栽培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黄瓜种植技术。

通过去雄栽培可以降低黄瓜的苦味和屑性,提高黄瓜的种子质量和收益效益。

总之,黄瓜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品质改良、病害防治、耐旱性和去雄栽培技术等方面发展。

黄瓜的耐盐碱和抗逆性育种研究

黄瓜的耐盐碱和抗逆性育种研究

黄瓜的耐盐碱和抗逆性育种研究黄瓜是一种被广泛种植的蔬菜,其耐盐碱和抗逆性育种研究对于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面临日益严峻的盐碱土壤和气候变化等逆境条件下,寻找耐盐碱和抗逆性强的黄瓜品种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黄瓜的耐盐碱特性以及抗逆性育种研究的方法和进展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黄瓜的耐盐碱特性是指其在含有高盐和高碱性的土壤中能够正常生长和发育的能力。

在盐碱土壤中,高盐浓度会导致土壤中的土壤水分减少,造成黄瓜根系吸收水分困难,进而导致黄瓜水分失衡、生长受限。

而高碱性土壤则会导致植物体内的酸碱平衡紊乱,影响植物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

因此,耐盐碱性是黄瓜育种中一个重要的性状。

为了研究黄瓜的耐盐碱性,许多研究人员在不同的盐碱条件下进行了实验观察。

研究发现,黄瓜的耐盐碱性主要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就遗传因素而言,一些耐盐碱性特征的基因已经在黄瓜基因组中被鉴定出来,并与黄瓜的耐盐碱性相关。

而在环境因素方面,水分、光照和温度等条件对黄瓜的耐盐碱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黄瓜的耐盐碱性可能会有所变化。

针对黄瓜的耐盐碱性育种研究,科学家们采取了多种方法。

首先,通过野外收集野生的黄瓜种质资源,发现一些具有耐盐碱性的野生种质,并通过杂交等手段与栽培种质进行杂交育种,从而获得耐盐碱性更强的新品种。

其次,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和基因组学等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更准确地鉴定出与黄瓜耐盐碱性相关的基因,为选择和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逆境生物学和遗传工程技术也被应用于黄瓜抗逆性育种中,通过转基因技术引入抗盐碱胁迫的基因,从而提高黄瓜的耐盐碱性和抗逆性。

关于黄瓜耐盐碱性育种的研究进展,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研究人员通过长期的杂交育种和亲本筛选,培育出了多个耐盐碱性强、抗逆能力高的黄瓜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具有更强的抗盐碱胁迫的能力,在盐碱土壤中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和生长表现。

同时,通过进一步的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科学家们鉴定出了一些与黄瓜耐盐碱性相关的基因,并对这些基因进行了功能研究,为黄瓜耐盐碱性育种提供了更可靠的理论依据。

提高黄瓜耐低温性的栽培措施研究进展

提高黄瓜耐低温性的栽培措施研究进展
V g t b e 0 14 e ea ls2 1 .
文献 综 述
提高黄瓜耐低温性 的栽培措施研 究进展
闫世 江 ,张继 宁 ,刘 洁
(. 西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蔬 菜 研 究 所 ,0 0 3 1山 30 1;2山 西省 农 业 科学 院 科 技情 报研 究 所 ,0 0 3 ) 3 0 1
瓜 的 C T和P A OD活 性提 高 , 从而避 免 了幼苗 伤害 。 J 此外 ,由于 低 温锻炼提 高 了 P ( s 光合 系统 )的修复 能力 ,减轻 了低温诱 导 的光抑 制吲。李 晓萍 等 还发 1
现低 温锻 炼 诱导 的黄 瓜幼 苗 子 叶 中多 肽 发生 变化 ,
并 指 出锻炼所 诱导 的抗 冷力 提高 是基 于与 发育有 关 的代谢 的 协调 。在 掌握 适宜 锻炼 强度 的条 件 下 ,低
杂粮作物,0 02 () 84 .圈 2 0 , 1: —1 0 3
55 —

文 献 综 述
V g tb e 0 14 e e a ls2 1 .
苗 。5℃低 温胁 迫 4d,嫁 接 苗 叶片 与根 系 电解 质
泄漏 率 均低 于 5 %,幼 苗移 至常 温 下 尚能恢 复 ;而 0
摘 要 :从低 温锻 炼 、嫁接 换根 、化 学物 质处 理
法 ,即将 种子于 冷水 中半 吸胀 (3℃ , ) 1 4h ,然后置 自然 的昼 夜温差 ( 夜温有 时下降至 0℃以下 )下 3d , 以后在 温暖条件 下育苗 , 子叶展开 后 , 改为 3 C/~ 0 ̄ 2
等多方面论述提高黄瓜耐低温的栽培措施 , 中国 供
【]陈钢. 同供氮水平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农业 7 不 J华 .

影响黄瓜品质和产量的农业技术研究进展

影响黄瓜品质和产量的农业技术研究进展
巷业 辱 } l 琏
2 0 1 3 . 8 试验 研究
影响黄瓜 品质 和产量 的
农 业技 术研究 进展
杨 小华
( 山东省 济 宁市农 业科 学研 究院 济 宁 2 7 2 1 0 0 )
摘要: 介 绍 了当今 影 响黄 瓜 品质 和产 量的 一 些农业 技 术 , 主 要 阐述 了播 种期 、 嫁接 技 术 、 种 植 密度 、
试 验 中发 现 。 随 着 播种 期 的 推迟 , 黄瓜 的始 花期 和 始 增 加 , 节数 、 叶 面积 指 数 和 株 高 均 逐 渐 减 小 , 茎粗 逐
5元/ I ( g 、 磷酸二 铵 4元/ l 【 g 、 大 白菜 0 _ 3 元/ l 【 g 。 从表 6 可 于 常规 施 肥 .有效 提 高 大 白菜 的产 量和 品质 ,增 加
知, 补充 施肥 和优化施 肥 的亩收益 分别 为 1 4 7 9 . 7 5元 收 人 .产投 比要 高 于农 民常 规施 肥 。补 充施 肥 是 在 和1 3 8 4 . 0 6元 . 产 投 比分 别 为 5 . 4 : 1和 5 . 3 : 1 , 亩 收益 配 方为 1 6 — 8 — 1 2的 配方 施肥 方 案 的基础 上 用 过磷 酸 分别 比常 规施肥 多 收入 3 5 1 . 1 2元 和 2 5 5 . 4 3元 。常规 钙 替代 磷 源 同时 又补 充 钙源 的施 肥 方案 ,此方 案 的 施肥 的产 投 比为 4 . 2 : 1 ,相 比优化 施肥 和补 充施 肥来 产 量最 高 、品质 也最 好 ,农 户 的效 益也 最 高 ,值 得 说, 其 收 益要低 一些 。
地表 覆盖 以及 肥水 管理 等 5个方 面 , 以期 为 以后 的研 究、 试验提 供 参考 。

黄瓜设施栽培的研究进展

黄瓜设施栽培的研究进展
加上 1 5 d就 是 从 播 种 到 进 入 盛 果 期 所 需 的 时 间 。从 进
形 成 了根 系 浅 , 叶片 大 , 喜温 、 喜 湿 和 耐 弱 光 的 特 征 。 我 国是 世 界 上 黄 瓜 生 产 面 积 最 大 、 总产量最 高的 国
家: 。
入 盛果 期 往 回推 1 5 d 是始收商品瓜期 , 再 往 回推 算 减 去 定植 至始 收瓜 所 需 天 数 就 是 定 植 期 , 由定 植 前再 往 回 推

的种 子 发 芽 百 分 数 。黄 瓜 发 芽 率 一 般 指 催 芽 7 d内种 子 的发 芽 百 分 数 , 发芽率 9 0 以 上 时 才 能 符 合 播 种 要 求。 大 棚 栽 培 黄 瓜 茬 口主 要 以春 提 早 为 主 , 其 次 是 秋 延 后 。适 于 温 室 长 季 节 栽 培 的 品 种 有 中农 1 9号 、 京
单性 同株 , 单生 或雄花簇生, 花 冠轮状或近钟状 , 深
裂 。黄 瓜 的起 源地 是 热带 潮 湿 森 林 地 带 , 由 于 长期 处 于水肥充足 、 有 机 质 丰 富 的 土 壤 和 潮 湿 多 雨 的环 境 中 ,
场需 求 相 吻合 。一 般 黄 瓜 品 种 从 始 收 商 品 瓜 到 进 入 盛 果期 需 要 1 5 d 左右 , 从 播 种 到 始 收商 品瓜 所 需 要 的 时 间
2 0 1 3 年7 月
绿 色科 技 J o u r n a l o f G r e e n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第 7期
黄瓜设施栽培 的研究进展
郑文法
( 福 建省福 清 市江镜镇 经 济发 展服 务 中心 , 福建 福清 3 5 0 3 1 6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国黄瓜种植区划 ( 长江蔬菜 )!**+,&&- )". %!’ 余纪柱 ) 石内伝治 ( 影响黄瓜品质的物理特性 (
上海农业学报 )&//#)&!,!-0.+:.$
% 在土壤含盐量高达 $-.#/ 的情况下 ! 施入
一定量的钙也能提 高 黄 瓜 可 溶 性 糖 和 钙 的 含 量 ##.$% 施用生物菌肥能降低硝酸盐含量 ! 提高黄瓜品质 ##0$% 叶面喷施海藻肥 ! 能显著提高黄瓜的外观品质 ! 增强 植株抗病性 ##1$% 施 23#4 菌剂可以增加黄瓜中 ,4 种 氨基酸含量 ! 尤其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 ! 以及果实 中蛋白质 " 糖 " 钙 " 磷 " 铁 " 锌和 !3 含 量 ! 改 善 果 实 品 质 ##5$% 光合细菌不仅可以提高黄瓜的产量 6而且可以 提高作物叶绿素 "!" 的含量 ( 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6 延长保存期 ##4$% 施稀土可以提高黄瓜的干物重 " 粗蛋 白及总糖含量 ##7$% 施用 38# 气肥可显著增加黄瓜产 量 !而并不对黄瓜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9$%
!$,"
%:) * 灌溉上限为 ’E)5 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 7 的条
件下 * 黄瓜产量高 + 水分利用率高 + 可 溶 性 糖 含 量 高
!*C"
. 营养条件对黄瓜品质的影响 营养条件对黄瓜品质影响的研究较多 . 黄瓜喜
. 刘春香等研究表
,#"
明 * 果皮较薄 + 薄壁细胞 体积由表皮向内 壁 增 加 快 * 果肉细胞形状规则 * 圆形 + 近圆形细胞多的黄瓜品种 质地品质好 / 肉质脆性与组织结构 + 纤维 素 + 果 胶 含 量关系密切
!!!!!! 黄 瓜 !!"#"$%& &’(%)"& *+" 起 源 于 印 度 喜 马 拉 雅
山 #具有喜温 $ 喜湿 $ 耐一定弱光的特点 # 是人们普遍 喜 爱 的 蔬 菜 % ,--, 年 底 # 我 国 黄 瓜 栽 培 面 积 已 达
.+.
感观鉴定法 黄瓜品质的感观鉴定是指通过人的感觉器官直
’%(’) *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小 !*+"# 曹辰兴等对黄瓜
茎叶无毛性状与果实瘤刺性状的遗传关系做了研 究 * 发现无毛基因对果瘤基因存在隐性上位作用 !**"# 瓜条粗度和心室大小的特殊配合力在组合间表现出 较大差异 * 瓜把长和平均单果重的狭义遗传力较低 * 而瓜条长度 ’ 瓜粗和心室直径的遗传力较高 * 选择较 有效 * 也较易稳定
#
"-"
黄瓜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品质之间是否存在着相关关系 * 相关关系有多
大 *这是只有少数科研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 果肉硬度 ,./0 ’010 -’ 脆 度 ,020 -’ 果 肉 弹 性 ,"34 - 及 果 皮 硬 度 56107 等参数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 徐强等对
!""
黄瓜某些品质性状间遗传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8通 过对果实长度的选择 8 可实现对果实鲜重 + 果实干重 性状的间接选择 * 而对总蛋白质含量的选择可通过 对果肉厚度的间接选择来实现
专 题 综 述 ,--E+-J
!"#$%&’ "( )*+%,!-&%, ./,/0+1’/2
长江蔬菜
黄瓜品质研究进展
张政 刘伟 罗庆熙 陈碧华
!!!!!! 摘
要 从品质鉴定 ! 品质性状遗传相关性研究及环境因子对品质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黄瓜品质的研究进展 " 并探
讨了品质研究的方向 # 关键词 黄瓜 品质 研究进展
实长度和果肉厚度的遗传力较高 * 对其进行早世代 单株选择有较好的效果 * 遗传变异系数以可溶性总 糖含量和果实鲜重较高 * 选择潜力较大
!*,"
积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 研究温度对黄瓜某一些品质 性状形成的影响 * 可以找出所需要的最适合温度及 其临界值 . 光照对黄瓜产品品质的影响主要从光照 时间 + 强度 + 光质三方面进行研究 . <=>>=?@A<1 等 研究发现光强对黄瓜品质具有正效应BCD. 水分对黄瓜 品质的影响 * 可从灌水时期和灌水量两方面进行研 究 . 贺忠群等对日光温室黄瓜滴灌灌水指标进行了 研究 * 结果表明 * 秋延后温室黄瓜栽培在灌溉下限为
###$
0
展望
总的来说 !黄瓜品质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 黄
瓜品质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及控制品质性状的基因研 究仍需深入进行 % 某些施肥技术可提高黄瓜品质 ! 但 其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 % 有的研究者已经找到一些 降低硝酸盐及有毒物质的含量的措施 ! 但实际应用 推广比较困难 !还需要改进 %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及 其与传统育种的紧密结合 ! 黄瓜品质研究的步伐将 会迈得更大 % 参考文献
"#$
黄瓜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 黄瓜品质品种间差异很大 !%&’"# 控制黄瓜品质性
状的基因是决定产品品质的内因 # 品质性状多为数 量性状 * 多基因控制的性状改良一直是个难题 * 通过 传统的杂交 + 回 交 ’ 自交等方式育种 * 即 当 前 主 要 的 育种方式来改良品质往往需要很多代 * 又要相当的 种植规模 * 还要具有丰富的选择经验才可能达到目 的# 顾兴芳等对黄瓜瓜把遗传进行研究 * 发现其遗 传以加性效应为主* 加性方差占总遗传方差的
基金项目 $ 本文由北京市重点项目 %EFGFHGFFIFJIF & 资助 张政 " 西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 重庆北碚 "KFFHLJ 刘伟 " 通讯作者 " 北京蔬菜研究中心 罗庆熙 " 陈碧华 " 通讯地址同第一作者 收稿日期 $GFFKMFKMFN
3 IH 3
长江蔬菜
耐藏性 !!"#
!"#$%&’ "( )*+%,!-&%, ./,/0+1’/2
接品评其外在或某些内在性状的优劣 % 由于黄瓜产 品品质指标要符合人们的喜好和饮食习惯 7 因此感 观鉴定必不可少 % 可以用感观鉴定评价的指标有外 观 $ 风味 $ 质地等 % 感观鉴定也有其局限性 #如不能评 价营养成分 #精确度不高等 % 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名次 法和评分法 # 尤其是评分法 # 由于其 结 果 更 可 靠 # 获 得数据更多 #更受研究人员重视 %
质育种带来了新的希望 * 我们可以研究具体性状由 哪些基因控制 * 由哪些基因调节 * 以此理论为基础从 基因水平进行调控 * 从而达到对性状的控制 . 研究风 味物质合成途径是研究风味品质的前提 * 黄瓜的特 征风味化合物的合成途径比较简单 * 认识也较清楚 * 它是以脂肪酸为前体合成的 !*%". 这为黄瓜的品质育 种提供了参考 . 目前 * 黄瓜离体再生体系的构建及在 抗虫 + 抗病等方面的转基因研究较多 * 分子标记技术 , 如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建立及基因定位 ; 亲缘关系 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品种纯度 鉴定等 - 在黄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日益增加 . 这些研 究在创造新的育种材料和提高育种效率方面为黄瓜 品质育种提供了帮助 .
!*""
,
环境因子对黄瓜品质的影响研究
影响黄瓜品质的环境因子有 1 温度 + 光照 + 水分 +
营养条件及环境污染等 . 国内外都着重研究它们对 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
,-$
温度 ! 光照 ! 水分对黄瓜品质的影响 温度是黄瓜产品器官成熟 + 色素 + 及营养成分累
# 黄瓜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 ’ 果
!$9"
肥 * 施肥是黄瓜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 * 科学合理的施 肥 * 不仅能提高黄瓜 产量 * 而且能提 高 黄 瓜 品 质 * 有 利于无害化生产 . 梁称福等研究发现 * 尿素追施量与 黄瓜中的总糖含量呈负相关关系 * 与氮含量呈正相 关关系 * 与黄瓜中 FG 含量无相关关系 . 这说明在一 定范围内降低尿素施用量能提高黄瓜的品质 !*’". 施
.,/+0 万 1$ # 比 .23- 年扩大近 0 倍 # 占全国蔬 菜 总
,
面积的 .-4 左右 # 而且栽培范围广泛 # 几乎每一个
&.’
省市均有栽培 % 近年来我国黄瓜品质研究不断深入 # 在品质鉴定 $ 品质性状遗传相关性研究及环境因子 对品质的影响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 # 本文拟对 此作一综述 %
. 赵殿国等认为短果型黄瓜品质优于
!$:"
长果型 0 短果型可溶性糖含量高 * 粗纤维含量低
!""
.
在某种程度上短果类型黄瓜的脆度比长果型的脆度 高 . 黄瓜耐藏性与瓜皮上的瘤刺和瓜的抗病性 + 耐
3 !" 3
!"#$%&’ "( )*+%,!-&%, ./,/0+1’/2
长江蔬菜
用有机肥可较好地改良黄瓜的风味品质 ! 提高其 !" 和可溶性糖及铁 " 钙等矿物质含量
寒性显著相关 * 大多数瘤刺大而密的品种不耐藏 * 少 瘤少刺或无瘤无刺 , 含少刺 - 品种耐藏性好 !*!".
"
黄瓜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和相关性研究
多年来 $ 育种工作者就把品质育种作为黄瓜育
"-,
生物技术在黄瓜品质育种中的作用 生物学的发展及生物技术的日趋成熟给黄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