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黄瓜育种

合集下载

黄瓜种植育种方法

黄瓜种植育种方法

黄瓜种植育种方法流程如下:
1.播种前1~3天进行晒种。

2.晒种后将种子用55℃的温水进行烫种10~15分钟,并不断搅
拌到水温降至30~35℃。

3.将种子反复搓洗,并用清水洗净粘液,浸泡3~4小时。

4.将浸泡好的种子用洁净的湿布包好,放在28~32℃的条件下催
芽1~2天,待种子70%“露白”时播种。

5.营养土和药土的配制:营养土应用近3~5年内没有种过瓜类蔬
菜的园土或大田土与优质腐熟有机肥混合,有机肥占30%,土和有机肥混匀过筛。

将过筛后的营养土按照每1立方米土加入100g多菌灵混匀配成药土。

6.育苗:用直径10cm、高10cm的营养钵,内装营养土8cm,浇
透水,水透后在每个营养钵内播发芽种子1粒,上覆药土1cm 厚,平盖地膜,以利保墒。

7.作畦以畦面宽1.2米为宜,高畦整地,平整好喷除草剂后盖地
膜,3天后定植。

黄瓜育种的步骤

黄瓜育种的步骤

黄瓜育种的步骤嘿,咱今儿就来说说黄瓜育种那些事儿!你可别小瞧这黄瓜育种,这里头的门道可多着呢!要育种,首先得选好种。

就好比盖房子得先有好的砖头一样,这种子就是那关键的砖头呀!咱得挑那些长得壮实、没病没灾的黄瓜种子,这就像是挑运动员,得挑身体棒的不是?要是选了个病恹恹的种子,那后面还能指望它长出啥好黄瓜来?选好了种子,接下来就得给它们找个舒服的地儿呆着。

这地儿可不能随随便便,得松松软软、肥沃得很。

就跟人睡觉要睡舒服的床一样,种子也得有个好“床铺”才能茁壮成长呀!把种子小心翼翼地埋进去,就像给宝贝找了个温暖的家。

然后呢,你就得好好照顾它们啦!该浇水的时候浇水,可不能让它们渴着。

这浇水也有讲究,不能一股脑儿地猛浇,就像人吃饭不能暴饮暴食一样。

得恰到好处,让种子们喝得舒舒服服的。

再说说这施肥,就像是给种子们吃补品。

但也不能乱补呀,得根据它们的需要来。

补多了反而可能坏事,就像人吃补品吃多了也会不舒服一样。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种子们慢慢发芽、长大。

这时候你就得时刻留意着,看看有没有什么病虫害来捣乱。

要是有,那可得赶紧想办法对付,不然辛辛苦苦培育的黄瓜苗可就遭殃啦!等黄瓜苗长到一定时候,还得给它们搭架子。

这架子就像是它们的小梯子,让它们能顺着往上爬,能更好地晒太阳、透透气。

嘿,你说这黄瓜育种像不像养孩子?得精心呵护,一步都不能马虎。

要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那可就前功尽弃咯!等啊等,盼啊盼,终于盼到黄瓜开花结果啦!那一个个小黄瓜挂在架子上,就像一串串绿色的小灯笼,别提多可爱了。

这时候可别高兴得太早,还得继续照顾着,让它们长得又大又好。

你说,这黄瓜育种容易吗?真的不容易啊!但当你看到自己亲手培育出的黄瓜又大又新鲜,那种成就感,简直没法形容!所以啊,别小看这小小的黄瓜,它背后可是凝聚了咱育种人的无数心血和汗水呢!。

第三章 黄瓜育种

第三章 黄瓜育种

美容有间接的作用。
治糖尿病:所含的葡萄糖苷、甘露醇、果糖、木糖不参与 通常糖代谢。 激发人体免疫功能,减轻肝癌病痛:葫芦素C
第一节 黄瓜种质资源
一 、起源与传播
黄瓜又称胡瓜、王瓜,是葫芦科甜瓜属一年生草本蔓生攀 缘植物。黄瓜起源于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地带的热带雨林地 区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我国黄瓜栽培历史悠久,早在2000 年前,在我国黄河流域就开始栽培黄瓜。古代分两路传入我 国,即一路由源产地传入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形成了华南系 统黄瓜;一路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北方地区,形成了华北型
三 、杂种优势利用
黄瓜连续自交3-5代不引起明显的生活力衰退现象。
目前采用的黄瓜育种系统大多遗传基础狭窄,已被证 明是一种遗传变异有限的作物。由适应当地的育种材料得 来的群体所含有关产量的遗传变异很少。对数量性状选择 适用具有广泛遗传基础的原始群体,才会更有效。在现有 群体中引入未被利用或外来种质资源,首先要对产量进行 几个周期的轮回选择,然后对果实品质、抗病性及其他性 状的改良。
四、生态育种
黄瓜周年栽培要求的需要,且有地区生态条件的差役。
生态育种是以后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 理想的保护地黄瓜品种: 1. 对低温或高温的适应性 2. 耐弱光性 3. 抗病性 4. 单性结实性 5. 株型结构:紧凑、叶量节间长度适中、分枝性弱、适于 密植 6. 早熟性:应是节瓜早,做瓜部位低,节成性强,雌花多
霜霉病
白粉病
枯萎病
灰霉病
菌核病
根腐病
蔓枯病
黑斑病
黄瓜的主要害虫有蚜虫、茶黄螨、红蜘蛛、白粉 虱等,近几年流行的美洲斑潜蝇及以为害黄瓜果实为
主的鳞翅目害虫有严重发生之势,黄瓜的抗虫育种工
作亟待开展。
霜霉病

黄瓜育种

黄瓜育种

1 起源与种质资源 1.1 起源与传播 葫芦科,甜瓜属。学名Cucumis sativus L.,起源于 葫芦科,甜瓜属。学名 起源于 印度的喜玛拉雅山脉南麓的印度北部热带雨林带地区。 热带雨林带地区 印度的喜玛拉雅山脉南麓的印度北部热带雨林带地区。最 初的黄瓜为野生,瓜带黑刺,味剧苦不能食用。 初的黄瓜为野生,瓜带黑刺,味剧苦不能食用。主要依据 是黄瓜在印度已经有3000年的栽培历史,而且在印度喜 年的栽培历史, 是黄瓜在印度已经有 年的栽培历史 玛拉雅山麓曾发现一个原始类型的黄瓜近缘野生种 但据考证, (Cucumi sharwickii Rpyle).但据考证,非洲也很早就 ) 但据考证 有了黄瓜。 旧约全书》 有了黄瓜。《旧约全书》说:“我们记得在埃及不花钱就 能吃到鱼,也有黄瓜……”,欧洲有黄瓜的记载约在公元 能吃到鱼,也有黄瓜 , 1世纪。罗马帝国的第二任皇帝喜爱黄瓜,几乎餐餐必备。 世纪。 世纪 罗马帝国的第二任皇帝喜爱黄瓜,几乎餐餐必备。 此后公元9世纪才相继传入法国和俄罗斯 英国到16世纪 世纪才相继传入法国和俄罗斯。 此后公元 世纪才相继传入法国和俄罗斯。英国到 世纪 才开始种黄瓜。日本的栽培是17世纪从我国引入 世纪从我国引入。 才开始种黄瓜。日本的栽培是 世纪从我国引入。
授粉与受精:凡是花冠呈明显黄色的大花蕾, 授粉与受精:凡是花冠呈明显黄色的大花蕾,次日早 上就能开放。 上就能开放。花粉的雄花开放前一天已有一定的发芽 能力,到开花当天花药开裂时达到最高。 能力,到开花当天花药开裂时达到最高。黄瓜花每天 10时开放 花粉的寿命较短, 时开放, 的6-10时开放,花粉的寿命较短,在较高温度条件下 小时。所以必须是当日花上午进行。 仅4-5小时。所以必须是当日花上午进行。雌蕊于开 花前2天到开花后1天均有授粉受精的能力。 花前2天到开花后1天均有授粉受精的能力。由授粉到 受精约需4 小时。但在10℃和空气相对湿度80% 10℃和空气相对湿度80%下保 受精约需4-5小时。但在10℃和空气相对湿度80%下保 2d仍有发芽能力 雌花的柱头在开花前2d 仍有发芽能力。 2d到开花后 持2d仍有发芽能力。雌花的柱头在开花前2d到开花后 2d都有受精能力 但以开花当天最强。 都有受精能力, 2d都有受精能力,但以开花当天最强。 黄瓜的控制授粉技术简单。 黄瓜的控制授粉技术简单。只要能排除昆虫和其他传 粉者,就不必考虑其他的花粉传染的措施。 粉者,就不必考虑其他的花粉传染的措施。因黄瓜是 雌雄异花作物,而且花粉在花朵上有较强的附着性。 雌雄异花作物,而且花粉在花朵上有较强的附着性。

黄瓜的耐盐碱和抗逆性育种研究

黄瓜的耐盐碱和抗逆性育种研究

黄瓜的耐盐碱和抗逆性育种研究黄瓜是一种被广泛种植的蔬菜,其耐盐碱和抗逆性育种研究对于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面临日益严峻的盐碱土壤和气候变化等逆境条件下,寻找耐盐碱和抗逆性强的黄瓜品种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黄瓜的耐盐碱特性以及抗逆性育种研究的方法和进展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黄瓜的耐盐碱特性是指其在含有高盐和高碱性的土壤中能够正常生长和发育的能力。

在盐碱土壤中,高盐浓度会导致土壤中的土壤水分减少,造成黄瓜根系吸收水分困难,进而导致黄瓜水分失衡、生长受限。

而高碱性土壤则会导致植物体内的酸碱平衡紊乱,影响植物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

因此,耐盐碱性是黄瓜育种中一个重要的性状。

为了研究黄瓜的耐盐碱性,许多研究人员在不同的盐碱条件下进行了实验观察。

研究发现,黄瓜的耐盐碱性主要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就遗传因素而言,一些耐盐碱性特征的基因已经在黄瓜基因组中被鉴定出来,并与黄瓜的耐盐碱性相关。

而在环境因素方面,水分、光照和温度等条件对黄瓜的耐盐碱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黄瓜的耐盐碱性可能会有所变化。

针对黄瓜的耐盐碱性育种研究,科学家们采取了多种方法。

首先,通过野外收集野生的黄瓜种质资源,发现一些具有耐盐碱性的野生种质,并通过杂交等手段与栽培种质进行杂交育种,从而获得耐盐碱性更强的新品种。

其次,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和基因组学等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更准确地鉴定出与黄瓜耐盐碱性相关的基因,为选择和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逆境生物学和遗传工程技术也被应用于黄瓜抗逆性育种中,通过转基因技术引入抗盐碱胁迫的基因,从而提高黄瓜的耐盐碱性和抗逆性。

关于黄瓜耐盐碱性育种的研究进展,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研究人员通过长期的杂交育种和亲本筛选,培育出了多个耐盐碱性强、抗逆能力高的黄瓜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具有更强的抗盐碱胁迫的能力,在盐碱土壤中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和生长表现。

同时,通过进一步的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科学家们鉴定出了一些与黄瓜耐盐碱性相关的基因,并对这些基因进行了功能研究,为黄瓜耐盐碱性育种提供了更可靠的理论依据。

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一、引言黄瓜是我国主要的蔬菜之一,具有营养丰富、口感爽脆等特点,广受消费者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食品安全的关注,黄瓜育种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国内黄瓜育种技术1. 传统育种技术传统育种技术主要包括选择优良品种、杂交选育和自交系选育等。

在选择优良品种方面,人们通过观察黄瓜的外形、口感等特点进行筛选;在杂交选育方面,人们将不同的优良品种进行杂交,并筛选出具有更好性状的后代;在自交系选育方面,则是通过连续自交来固定某些性状。

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是指利用分子标记来筛选具有优良性状基因组合的杂交后代或自交系。

这项技术可以提高育种效率和准确性,缩短育种周期,并且可以避免传统育种技术中的一些缺陷。

3.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指利用CRISPR/Cas9等工具对黄瓜的基因进行精准编辑,以达到改良性状的目的。

这项技术可以实现快速、高效、精准地改良黄瓜品种,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伦理问题。

三、国外黄瓜育种技术1. 遗传多样性保护国外黄瓜育种技术中注重保护遗传多样性,通过收集和保存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黄瓜种质资源,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评价,以保证育种过程中有足够的物质基础。

2. 基因组学与转录组学技术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国外黄瓜育种中。

通过对黄瓜基因组和转录组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更多有益于黄瓜生长发育和抗逆能力的基因信息,并为后续育种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3. 遗传改良技术国外黄瓜育种中还采用了遗传改良技术,如基因工程技术和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实现对黄瓜基因的精准编辑,以达到改善性状的目的。

四、发展趋势1. 精准育种随着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准育种将成为未来黄瓜育种的主流趋势。

通过对黄瓜基因组进行深入解析,并利用分子标记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基因组合的后代或自交系,可以大大提高育种效率和准确性。

黄瓜育种

黄瓜育种

4、亲本的选择
实践表明,亲缘关系较远的品种之间相配,如 东方系品种配西方系品种、华北系品种配华南系品 种、主蔓结果型品种配支蔓结果型品种、早熟品种 配中晚熟品种、春黄瓜配秋黄瓜、鲜食黄瓜配加工 黄瓜等,大多在产量上表现出较明显的高配合力。
但是,亲本选配还须同时考虑抗病性、熟性和瓜条 性状等性状的遗传规律,即充分考虑双亲的相对性状在 F1代的显隐性表现,以求在F1代能够充分表现出综合的 优良性状。因此,对于一些优良的隐性性状(如对霜霉 病的抗性等),双亲必须同时具备,才能配出真正优良 的组合。
专供全条卤瓜用。
★两者兼用品种的育种目标
(1)果细长,青绿色,心室小近似实心,初期幼瓜 可供鲜食,后期成熟嫩瓜可供加工之用。
(2)含水分少,果皮稍硬不脆,耐贮运。
但是,从当前我国黄瓜育种的现状而言,仍在将 某些单一性状的选育作为育种目标之一。
目前我国黄瓜育种主要目标之一是抗病育种。黄 瓜主要病害有霜霉病、枯萎病、疫病、白粉病、 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和病毒病等,对这些病害 最积极、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手段是培育抗病品种。 20世纪80年代以前,抗病品种的选育以单抗某个 病害为多,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总趋势是以兼抗 多种病害为目标。
目前国内外黄瓜 的种质资源主要分 为华北型、华南型 和北欧型三大类型。
(一)华北型
俗称“水黄瓜”,分 布于中国黄河流域以北及 朝鲜、日本等地。植株生 长势中等,喜土壤湿润、 天气晴朗的气候条件,对 日照长短要求不严。该类 型黄瓜茎节和叶柄较长, 叶片大而薄,果实细长, 绿色,刺瘤密,白刺。
(二)华南型
① 雌性系 通常所称的雌性系包含全部为纯雌株 的纯雌系、全部或大部分为强雌株而小部分为 纯雌株的强雌株系。
② 雌全异株系 部分植株为纯雌株或强雌株,部分 植株为纯全株或雌全同株。

黄瓜- 杂交育种的程序和方法共27页

黄瓜- 杂交育种的程序和方法共27页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黄瓜- 杂交育种的程序和方法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EN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风味品质: 口感脆嫩、清香、无苦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 3、营养品质: 维生素、有机酸、矿物质等的含量 4、加工品质(灌装、盐渍、糖渍)耐贮运 品质育种将成为黄瓜育种的主要研究课题
黄瓜品质的要求
鲜黄瓜 :不含苦瓜素,葫芦素,无苦涩味,口感脆嫩并具 有清香,果色深绿而均匀,无黄条纹,表面平滑少刺,把 短(不超过果长的1/7),便于包装运输和销售。 腌渍品种 :肉质致密,心腔小(种子腔小于瓜径的 1/2,无 空心。当氮素多、温度低、日照不足、营养不良以及植株 衰弱多病等生育不正常时,苦味素易于形成和积累。
霜霉病
白粉病
枯萎病
灰霉病
菌核病
根腐病
蔓枯病
黑斑病
黄瓜的主要害虫有蚜虫、茶黄螨、红蜘蛛、白粉 虱等,近几年流行的美洲斑潜蝇及以为害黄瓜果实为
主的鳞翅目害虫有严重发生之势,黄瓜的抗虫育种工
作亟待开展。
霜霉病
白粉病
黑斑病
枯萎病
美洲斑潜蝇成虫放大
三、品质育种
1、感官品质:
大小、长短、色泽、质地、新鲜度、整齐度、瓜腔大小等
第三章 黄瓜育种
黄瓜
黄瓜品质鲜嫩,清脆可口,风味独特,食法多样,果 菜兼用。 黄瓜的营养价值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含 有葡萄糖、鼠李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糖、果糖、咖啡 酸、绿原酸、多种游离氨基酸以及挥发油、葫芦素、黄瓜 酶等。
黄瓜的功效
黄瓜可减肥:新鲜黄瓜种含有丙醇二酸,能有效的抑制糖 类物质转化为脂肪,可预防冠心病。 黄瓜可美容:黄瓜含有细纤维素和生物活性酶,促进肠道 中腐败食物的排泄,改善人类的新陈代谢,对皮肤、毛发
主要栽培品种:
早春各类保护地品种: 津优 1 号、津优 10 号、中农 201 、中农 202.中农7号、东农801、华黄瓜2号、鲁黄瓜11号、湘黄瓜3号 等。 春秋露地兼用品种:津春4号、津优4号、中农8号、豫黄瓜2号、 津绿4号、津春5号、鲁黄瓜7号、中农10号、华黄瓜2号、华玉、 白玉等。 夏季栽培品种:(抗热、耐热)津研7号、津优40号、夏盛、 华黄瓜1号等。 加工黄瓜品种:我国加工黄瓜专用新品种的培育相对滞后于鲜 食晃过品种。多采用常规地方品种,或以鲜食加工兼用新品种 代之,加工专用杂交品种有线杂1号等。
黄 瓜 群 体 改 良 程 序
四、单倍体培养
辐射花粉授粉诱导单倍体研究 基因型 预处理 4℃低温36h,35 ℃高温24d 培养基 B5,CBM 外源激素 生长素中2,4-D比其他生长素效果更佳,最佳浓 度为 2.0mg/L ;细胞分裂素 BAP 优于 TDZ ,同时 ABA 可促进 子叶型胚的正常生长发育成完整植株,对细胞胚性的保持具 有较好的作用。 碳源 黄瓜胚状体诱导试验表明在蔗糖浓度为40g/L时胚状体 诱导效果最好。 辐射剂量对辐射花粉授粉诱导单倍体的影响黄瓜和西瓜的常 用剂量为200-300Gy。
其自由授粉,到将要收获商品瓜时,根据各株果形、座果
瓜数、第一雌花节位、雌节率、节间长度、分枝习性、抗 病性等目测鉴定结果,分株系留种。 选择效果较好,可以同时育成几个分别具有不同特点 的系列品种。
3.自交或系内株间交配选择法
每一代在第一雌花开放前就根据当时能目测鉴定的性状
进行株选,对入选株进行自交,如果同一株上的花期不遇, 可采用同系内株间交配。第一次入选株一般人工交配留种一
早花和第一雌节位是不完全显性,加性效应强。
果实大于速度特殊配合力大于一般配合力,受非加性效应较强
耐冷性以加性效应为主。
四、品质遗传性状
苦对不苦为显性 瓜把长度遗传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
五、抗病性遗传
初步确定黄瓜对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的抗性均为多基 因控制,其他抗病性多为多基因控制或数量性状。
六、性型遗传规律
蔓生对矮生
长蔓对短蔓 绿子叶对黄子叶 正常叶对银杏叶 有茎须对无茎须
二、果实性状
绿色对白色显性
果色有条斑对未熟果色一致为显性 果皮无光对有光为显性 黑刺对白刺为显性 有刺瘤对毛刺为显性 单瓜重F1果重接近双亲的几何平均数 果长中间值略偏长果
单性结实性为数量性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 共同控制
三、早熟性和耐冷性遗传
(A-ffmm)纯全株
(aaffMM/Mm/mm)纯雄株 从以上基因型可以看出当有ff基因时,隐性基因a有 增强雄性发育趋势。
第四节 育种方法
一 、杂交育种
(一)开花授粉习性与杂交技术 一般为雌雄同株异花,单性花,还有其他性型。 性型除受基因型控制外,还受环境条件影响。夜间低 温( 15 度)有利于形成雌花。短日照也有利于雌花分化 (8-10h/d)。氮肥充足有利于雌花分化。
b.含水分少,果皮稍硬不脆,耐贮运
二、对多种病害的抗性
抗病虫品种的选育是生产无公害蔬菜最经济有效的措 施。病虫害的抗性对腌渍和鲜食黄瓜的生产极为重要,
国内外都将其放在首位。
目前我国黄瓜品种大多具有对霜霉病、白粉病、枯 萎病等主要病害的抗病性。黄瓜灰霉病、菌核病、根腐 病、蔓枯病、黑斑病是近几年发生较为严重的病害。黄 瓜根结线虫病,在我国局部地区危害严重,抗线虫育种 刚起步。黄瓜多抗性育种将成为育种的主要目标。
四、生态育种
黄瓜周年栽培要求的需要,且有地区生态条件的差役。
生态育种是以后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 理想的保护地黄瓜品种: 1. 对低温或高温的适应性 2. 耐弱光性 3. 抗病性 4. 单性结实性 5. 株型结构:紧凑、叶量节间长度适中、分枝性弱、适于 密植 6. 早熟性:应是节瓜早,做瓜部位低,节成性强,雌花多
三 、杂种优势利用
黄瓜连续自交3-5代不引起明显的生活力衰退现象。
目前采用的黄瓜育种系统大多遗传基础狭窄,已被证 明是一种遗传变异有限的作物。由适应当地的育种材料得 来的群体所含有关产量的遗传变异很少。对数量性状选择 适用具有广泛遗传基础的原始群体,才会更有效。在现有 群体中引入未被利用或外来种质资源,首先要对产量进行 几个周期的轮回选择,然后对果实品质、抗病性及其他性 状的改良。
纯雌株:全部为雌花 强雌株:绝大部分为雌花,有少数雄花 纯雄株:全部为雄花 雌雄同株:既有雌花又有雄花
纯全株:全部为完全化
雌全同株:雌花和完全花 雄全同株:雄花和完全花 雌雄全同株:雌花、雄花和完全花都有
控制黄瓜性型的主要是三对 独立遗传的互作基因 F 控制雌花和完全花发育, F存在时为雌花,ff产生完全 花。 A 控制雄花发育,加强雌性 化。Aa为雄花。 M 控制花器原始体性别发生 方向。显性基因 M ,则两性 花原基因可发育成单性花。 Mm基因形成两性花。
美容有间接的作用。
治糖尿病:所含的葡萄糖苷、甘露醇、果糖、木糖不参与 通常糖代谢。 激发人体免疫功能,减轻肝癌病痛:葫芦素C
第一节 黄瓜种质资源
一 、起源与传播
黄瓜又称胡瓜、王瓜,是葫芦科甜瓜属一年生草本蔓生攀 缘植物。黄瓜起源于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地带的热带雨林地 区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我国黄瓜栽培历史悠久,早在2000 年前,在我国黄河流域就开始栽培黄瓜。古代分两路传入我 国,即一路由源产地传入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形成了华南系 统黄瓜;一路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北方地区,形成了华北型
(二)亲本的选择 1.性状遗传规律 关于产量、品质、抗性和成熟期一般都是数量遗传,当 双亲差异较大时F1大多表现中间性状,但对这些复杂性状的 构成选配是当时,后代可以选出超过亲本的系统。 2.植株和雌花的选择 “先配后选” 通常在最初的雌花开放前初选,根据当时观察到的经济 状况,如第一雌花节位、前后若干节内的雌花率和子房形态 选留植株。选第一雌花或第二、三雌花作为母本花。
五、丰产性
产量 —— 瓜条数、瓜条长短粗细、瓜肉厚薄、抗病性、收 获期长短。 丰产性选育的总局势是利用杂种优势。 杂种长势强、不易早衰、坐果率高。表现出单株结果数显 著超过双亲。
六、早熟性
早花 第一朵花出现早 第一雌花出现节位低 果实发育速度快
第三节 黄瓜的遗传
一、株型、蔓长及子叶性状遗传
显性:不封顶对封顶
黄瓜。
二、分类及种质资源
1. 华北系黄瓜 分布于中国黄河流域以北及朝鲜、日本等地。植株生长 势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土壤湿润、天气晴朗的自然条件,对日照长短的反 应不敏感。嫩果棍棒状,绿色,瘤密,多白刺。无网纹,大 多较晚熟,抗病性强。 代表品种有山东新泰密刺、北京大刺瓜、唐山秋瓜、北 京丝瓜青以及杂交种津研1-7号、津杂1号、津杂2号、鲁春32 等。
五 航空育种
黄瓜味特别浓,适合生吃,高含 VC 、固形物等,风味特 别好。 太空黄瓜中维生素 C 高于普通黄瓜 44% 。如太空黄瓜 5 号, 太空黄瓜7号,烟太空黄瓜1号等。
太空黄瓜重达2公斤的,
这种太空黄瓜亩产一般 高达1.5万公斤,比普通 黄瓜高出一倍以上。
雌雄同株的植株先发雄花,植株一生中有逐渐从雄性状态 到雌性状态转变的趋势。早熟品种性态转变快,节成性强,雌 花率高。 雌花柱头在开花前后两天都有受精能力。 花粉在开花前一天已有受精能力,但当天花药开裂时活力 最强。花粉寿命较短,脱离花药4-5h生活力显著下降。 开花前一天对雌雄花套袋隔离,开花当天上午进行授粉。
华南系统的品种主要特点是瓜形肥短,皮光滑无刺,肉质较软。
3. 南亚型黄瓜 分布于南亚各地,茎叶粗大,易分枝,果实大,单果重 1-5公斤,颖短圆筒或长圆筒形,皮色浅,瘤稀,刺黑或白色, 皮厚,味淡,喜湿热,严格要求短日照。如锡金黄瓜,中国 版纳黄瓜及昭通大黄瓜等。 4. 西方腌渍用型 前苏联品种大多属这一系统。瓜形最短小,瓜形指数约 2-4,无刺瘤或稀少,大多数分枝性强,成熟果褐色有网纹。
一、总体目标
1、以鲜食为主的黄瓜育种目标: a.色泽青绿,刺瘤少,果实中型,肉质嫩脆,品质佳
b.心室小,皮薄,瓜把短,生食、煮食均适宜
c.早熟、丰产、种子少 d.耐贮运,抗病力强
2、以供加工、贮运为主的黄瓜育种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