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景户公开课-《池上》教案
课文《池上》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池上》。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3)学习生字词,巩固词语搭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的方式,了解荷花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悟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词语搭配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荷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荷花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荷花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3)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3. 体会意境:(1)学生默读课文,想象荷花美丽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
4. 朗读感悟:(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
(2)教师评价学生的朗读表现。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写一段关于荷花的描述。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段关于荷花的描述,发挥想象,用上适当的形容词。
3. 收集有关荷花的诗歌或故事,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池上》文本。
2. 荷花图片及相关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课文朗读音频。
5. 有关荷花的诗歌、故事等资料。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荷花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荷花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3. 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2023最新-《池上》教案(最新6篇)

《池上》教案(最新6篇)《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创作基调为闲情偶寄,该作品文字洗练,内容通俗淡雅,是经典佳作之一。
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池上》教案(最新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池上》教案篇一作者:李霞转贴自:转载点击数:219《池上》教学设计一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2.揭题:《池上》。
(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3.学生齐读题目。
4.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教师小结: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
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1、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2)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2、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借助多媒体,弄懂诗意。
(1)欣赏池塘美景,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4、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
(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3、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
(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4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池上教学设计

池上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1、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过程:一、设疑探究,激趣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20课《古诗两首》,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我想先考考大家,你们知道编辑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安排在一起吗?(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的儿童。
)对,是这样的原因。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古诗的童年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2、出示一组荷花的图片炎热的夏季已经悄然来临,老师给你们带来几幅清凉的画。
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荷花。
如果用凝练的语句,你还可以用什么样的形式?(诗)你会背与荷花有关的古诗吗?(学生课前搜集整理,此时汇报交流。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荷花的诗,也是这篇课文的第一首诗。
出示课题:池上并板书理解课题:池塘里,荷花塘里。
设疑引入:只是描写美丽的荷花池吗?美丽的荷花池里有什么有趣的事呢?二、初读古诗,指导朗读。
1、带着问题,我们来读诗吧。
大家会读吗?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2、正音,学习字形。
撑萍解艇迹3、光会读正确还不算会读,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
听课文朗读。
《池上》这首五言绝句要读出什么节奏来呢?大家读一读,可以用铅笔在诗上划“/”作记号。
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声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学生再次练习朗读。
4、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
同学们觉得这样读有趣吗?老师想出一个办法,可以让你读诗有趣一些。
你们看——诗做动作读5、这样读有趣一些吧?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读诗?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几种方式,非常好,但是都是一个人读的,可不可以采用两个人一起合作的方式呢?(学生两两组合,一人读一句。
《池上》公开课教案

《池上》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池上》这首古诗。
(2)理解《池上》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池上》。
(2)理解《池上》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古诗中抽象意境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池上景色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古诗《池上》:(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美。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3)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古诗的意境。
3. 体会作者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互相交流。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抄写《池上》古诗,加强记忆。
2. 家长协助孩子查找关于池上的图片或视频,让孩子更加直观地理解古诗内容。
3. 家长引导孩子运用生字词,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4. 鼓励孩子分享课后感受,与家长交流学习心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对于问题的思考深度。
2. 作业完成评估:检查学生抄写古诗的准确性和对于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家长反馈评估: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清晰地解释了古诗的含义,以及是否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表达机会。
《池上》的教案设计

《池上》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池上》这首古诗。
(2)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了解古诗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分析古诗的结构和韵律,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感受古诗的美。
(2)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表达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池上》这首古诗。
2. 教学重点:(1)古诗的字词理解和句子翻译。
(2)古诗的朗读和背诵。
3. 教学难点:(1)古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古诗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池上》这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 朗读与理解:(1)让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子,解释生僻词语的意思。
(3)分析古诗的结构和韵律,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讨论与思考:(1)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思考和解答。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思考等。
2. 理解与运用:评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包括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和情感体会等。
3. 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要求准确、流畅并能够表达出诗的情感。
五、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池上》。
2. 相关资料:关于诗人和古诗背景的资料。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播放音乐等。
六、教学活动1. 情境创设:(1)利用多媒体展示池塘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古诗中的自然景色。
(2)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2.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类似的古诗进行对比学习。
《池上》的教案设计

《池上》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池上》。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的诗歌韵律和节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通过模仿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池上》。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的诗歌韵律和节奏。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创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池上》的文本和译文。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实物。
(3)教学PPT或黑板。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池上》。
(2)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池上》的兴趣。
(2)简单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分小组进行背诵练习,互相鼓励和评价。
3. 词语解释与句子分析:(1)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句子。
(2)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和图片进行理解。
4. 小组讨论与回答问题:(1)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邀请学生回答问题,分享他们的思考和理解。
五、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池上》并背诵。
2. 选择一个词语或句子进行创作,如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
3. 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作业、测验或课堂提问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程度。
3. 能力提升:评估学生在合作、观察、模仿和创作等方面的能力提升情况,鼓励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池上》公开课教案

《池上》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池上》这首古诗。
(2)理解《池上》的内容,体会诗人白居易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3)学会生字词,提高识字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池上》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2)培养学生懂得分享、互相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池上》。
(2)理解《池上》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学会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某些诗句的深刻含义。
(2)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池上》,掌握诗文内容和精神。
(2)收集与《池上》相关的资料,如白居易的生平、其他作品等。
(3)准备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池上》,了解诗文内容。
(2)收集与《池上》相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池上》有哪些了解?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池上》,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组内合作,讨论诗文内容,理解诗句含义。
3. 讲解与示范(1)教师对《池上》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文意境、艺术特色。
(2)教师示范朗读,讲解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4. 练习与巩固(1)学生跟读、模仿,巩固诗文内容和生字词。
(2)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朗读和背诵更流利、准确。
五、作业布置1. 抄写《池上》诗句,加强记忆。
2. 写一篇关于《池上》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3. 收集其他白居易的诗作,进行欣赏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抄写诗句和写读后感的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表达能力。
《池上》公开课教案

《池上》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池上》这首古诗。
(2)理解《池上》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池上》这首古诗的韵律、意境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池上》这首古诗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学会欣赏古诗。
三、教学难点:1. 《池上》这首古诗的韵律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2. 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池上》古诗的图片、文字资料。
2. 教材:《池上》古诗原文。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池上》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池上》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
(3)教师讲解古诗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
3. 赏析古诗(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池上》古诗的韵律特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古诗的美。
4. 应用拓展(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创作一首以“池上”为主题的现代诗。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评价。
5. 总结课堂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引导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作业布置:1. 抄写《池上》古诗,加强字词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上》教学设计
执教:赣榆县黄海路小学叶景户2013.05 教材简析:
《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天真可爱的小女孩背着大人划船采莲的有趣场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
前两句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
后两句写他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
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生字词语。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迹”等词语感受
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读古诗。
唐朝著名的诗人不少,但你知道写诗最多的是谁吗?他就是白居易。
他一生写了3000多首诗。
有一次他到荷塘边游玩,不经意间发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于是发生了一个让人回肠荡气的故事。
白居易一时兴起,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好诗,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池上》。
谁来读一读?还有谁?
二、通读全诗,整体感知。
1.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就藏在这首诗里,你们想知道吗?要想透彻地了解,就要先知道作者的诗风。
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了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
顾况听说他叫白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
”当读到白居易诗中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了。
确见白居易才情非凡。
诗人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他每次写成诗后,都要把诗读给老人听,所以他的诗人人都听得懂,都会读。
《池上》这首诗也非常容易读,愿意自己把它读通读懂吗?
2.请学生自由读古诗,在难读的字下面作上记号。
3.教师:把你认为难读的字告诉同桌,请他教你读。
4.教师:你认为哪些字难读,能提醒一下同学们吗?(“撑”、“艇”、“萍”都是后鼻韵。
)
5.读得好的同学教全班读,随机指导写字、描红。
6.指名读全诗、互相评价。
7.齐读全诗。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老师这里有几张荷塘的照片,同学们想看吗?(投影图片)
2.同学们,美吗?你最想干什么?
3.诗中的写的小女孩?在干什么?你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
理解“撑”、“艇”的意思并组词。
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①小娃为什么偷采白莲?从“偷采白莲”你想到了什么?
碧绿的荷叶,映着雪白的荷花,实在太美啦!小孩忍不住喜爱之情才去偷采白莲。
小孩担心别人不让采,就悄悄地采。
看出小孩很顽皮……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
②此时,你是小娃,心情会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③老师从这两句诗中体会到了既高兴,又害怕的心情,能通过你们的朗读表现出这种心情吗?
5.这两行诗的意思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课件展示:“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
①你读懂了什么?
②浮萍大家见过吗?一起看一下。
(出示课件)
③看到挨挨挤挤的满池浮萍你会怎么想?谁愿意带着这种着急、担心的心情读读这两句。
④小娃想到这些了吗?为什么?那让我们高高兴兴地读读这两句诗。
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
只是小女孩采到白莲后,高兴得忘了藏足迹,不知道罢了。
⑤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小娃,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天真,可爱。
)
2.这两行诗的意思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四、背诵感悟,欣赏诗美。
1.指名背诗
2.读了这首诗,你的感受和体验最深的是什么?愿意把学习成果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3.学生反馈。
3.教师引导指点(对照板书)。
①“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等。
②诗歌描写了一位天真机灵、调皮可爱的小娃形象,通过他的动作、细节,表现了纯真美好的童趣。
五、拓展升华,改编故事。
1.你积累了哪些描写荷花的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2. 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儿童的古诗呢?
3.同学们,你们能将这首优美的古诗改编成动人的故事吗?
4.学生自主写作。
5.交流反馈。
六、欣赏
白居易的《池上二》。
(如果还有时间)
《池上二》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板书设计:
偷采白莲回(天真可爱)
池上
不解浮萍开(童真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