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洋节日与传统节日的看法
对传统节日和洋节的看法作文1500字

对传统节日和洋节的看法作文1500字对传统节日和洋节的看法古有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春节,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重阳节……是啊,这些无疑证明我们中华民族是个非常注重民俗节日的国度。
如今,曾经深入寻常百姓家的传统节日日渐惨淡,代之而来的是那些所谓的“洋节”。
那些古老的民族节日,似乎只能在古籍中才能寻觅得到,或者在老者的脑海中渐渐沉寂。
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如今,洋节渐渐成了我们的热点节日,而传统节日却被搁浅在了另一个世界……种种不适,却让人感到好似传统节日的“葬礼”一般。
洋节只是挥霍无度的一个理由而已。
2014年12月24日晚,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封校禁止学生过平安夜,这不仅引起了学生的争议,在网上也引起激烈争论……该校认证微博称“应发扬传统节日”。
但学生认为,是否过西方节日,学生应有选择权。
或许问问他们为什么过洋节,他们会说仅仅只是为了快乐而已。
但是在我这个旁观者看来,这是一个挥霍金钱的手段和理由……又有谁能保证在平安夜这天不互送苹果,不花钱呢?为什么要偏偏过洋节呢?与其过洋节,不如攒几个钱在重阳节的时候孝敬自家老人。
一个苹果,包装的花里胡哨、“花枝招展”的,就犹如穿着婚纱的女子一般,可是这婚纱下又有多少旧“伤疤”呢?谁又能使伤疤痊愈呢?真是“吃饱了撑的”。
不如这样说,对于洋节日“大街上扔钱的土豪”,不如拿钱去做做慈善。
别找任何借口,因为洋节日只是一个大手花钱的理由而已。
洋节只是好聚好散的一个理由而已。
据说3月14日是白色情人节,年轻人往往会选择在这天给女友一个惊喜。
前几天还在网上看过相关事例:男子穿上西装,手捧鲜花,再在鲜花的中央放一个十克拉的钻戒;还有的用百元大钞折成玫瑰花……总之,怎么狂欢怎么搞。
在情人节那天,明星王祖蓝台庆求婚李亚男,陈建州求婚范玮琪,赵元同求婚梁静茹……这些人,却让人觉得有几分张狂。
【演讲稿】如何看待“洋节日” 小学演讲稿300字

【演讲稿】如何看待“洋节日” 小学演讲稿300字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话题,那就是“如何看待‘洋节日’”。
随着中国开放和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洋节日”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等。
有些人认为这些“洋节日”是外来文化的入侵,应该抵制和消除;而有些人则认为这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应该放开心怀接纳。
那么,我个人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否定所有的“洋节日”。
在面对这些节日时,我们应该理性对待,看其是否对我们的社会有益。
圣诞节。
圣诞节源于基督教,它所弘扬的爱、和平、友善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践行的。
而且,在圣诞节这一天,人们互相赠送礼物,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情谊。
再比如情人节,它弘扬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爱情,也是促进感情交流的好时机。
这些节日带给我们的并不仅仅是外国文化的传播,也是一种美好的信仰和人文精神的传承。
我们应该注重节日的本质,而不是单纯追求其表面的形式。
无论是什么节日,在过去还是现在,其本质都是为了弘扬一种正能量,传递积极的价值观。
应该强调的是,节日并不只是洋节日,我们在中国也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
这些传统节日承载着我们的历史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不应该轻视和忽略自己的文化,但也不能太过保守,阻碍我们与世界的交流和融合。
我们要加强对节日的正确理解和引导。
当我们庆祝节日的时候,要理性消费、注重环保,不浪费资源,保护环境。
我们要让节日成为一个热闹而美好的时刻,同时也要不忘初心,将节日的美好情感和祝福延续到平日的生活中。
我们不应盲目抵制一切“洋节日”,也不应盲目接受一切“洋节日”。
我们要学会理性地分辨,接纳那些对我们有益的文化。
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看待“洋节日”,吸取其中的有益元素,同时又要保持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和尊重。
谢谢大家!。
中国人不过洋人节的看法

中国人不过洋人节的看法
在中国,洋人节是指西方传统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等在中国的普及和庆祝。
对于中国人来说,洋人节的看法因人而异。
有些人认为洋人节是一种机会,可以体验异国风情、增加与世界交流的机会;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洋人节的传播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不利于维护本土文化的特色。
一方面,支持洋人节的人认为庆祝洋人节能够丰富中国人的生活体验。
中国的开放与改革使得西方文化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特别是年轻一代更加接受洋人节并愿意庆祝。
他们认为通过参与洋人节的庆祝活动,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增强国际交流的渠道。
此外,洋人节也带动了消费市场的发展,激活了经济。
另一方面,一些人担心洋人节的传播会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冲击。
他们认为庆祝洋人节可能会导致中国传统节日的被忽视,尤其是对于年轻一代来说。
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和节日,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当得到重视和保护。
有人担心洋人节庆祝活动的商业化倾向,会导致对本土文化的消解和商业利益的侵蚀。
中国人对于洋人节的看法存在差异。
尽管有人支持洋人节的庆祝活动,认为可以增进与世界各地的交流,丰富中国人的生活体验;同时,也有人担心洋人节的传播对于本土文化的影响。
平衡传统和现代、民族与国际的关系,是对待洋人节的一种思考方式。
无论如何,重要的是能够保持开放的心态,既传承本土文化,又与世界各国人民和谐共处。
传统节日和洋节日的看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交流势不可挡。
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节日文化的交流融合理所当然,自然而然。
中国传统节日最大卖点似乎是以吃为主,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春节还是吃,生猛海鲜,海味山珍。
过去生活水平不高,大家都盼着过节能吃好的,穿好的。
可现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在压力过高的同时,大家特别希望能在过节时,放松平常绷得太紧的神经、宣泄心中压抑太久的情绪,就想找个机会大家聚一聚,玩一玩,乐一乐。
有些洋节,过起来却很有人情味。
在父亲节,母亲节时,给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送上最温馨的祝福,最真挚的感情。
给母亲买一条围巾,买一束可人的康乃馨;给父亲买一个精美的打火机,给家里买一块精致的桌布……礼轻情义重。
“洋节”恰好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大家的这种需求,因此越来越被人们青睐。
同时,我还认为,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也要进行改革。
诞生于农耕时代的中国传统节日,在现代化社会中,许多形式和内容已经不适应了,我们必须赋予其新的内涵,注入新的血液,才能焕发古老文化新的生命。
我们应该在保留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尽可能地充实一些人们更容易接受的新形式、新内容,让大家在新的包装形式下都乐意过这样的节日。
这样,中国的传统节日才有出路,中国的传统文化才
能得以发扬光大。
绝对不能再把中国的传统节日搞成“吃节”、“美食节”,那样真的会彻底断送中国的传统文化。
洋节热及如何保护传统节日

关于洋节热与如何保护传统文化节日郑磊(电自113)吴翰宇(电自113)徐飞(电自113)李光敏(电自113)龙贵颖(113)朱小清(电自113)马佳兴(电自113)刘泉(电自112)石教名(电自113)摘要:东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的融合与碰撞是一时代特征。
在洋节的迅猛涌进并已产生巨大影响的背景下,关乎中国传统文化的持续传承及创新发展等问题,日益引起党和政府以及全民族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洋节热;传统节日;保护;综述:西方的节日文化涌入中国,对中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传统节日带来一系列危机。
尤其是当代青少年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的。
当代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是民族强盛的支柱,其承担者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光荣使命。
本文通过对当前研究现状的分析与总结,有助于我们深入地了解文化的交融和侵蚀,做到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合理地做到洋为中用。
一、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因为被访者中大学生及从业尚未成家的所占比例占绝大多数,故只考虑该类人群,并归类为青少年。
(一)青少年对传统节日以及重大节日的了解1、青少年是否喜欢过中国的传统节日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上来看,青少年还是喜欢过中国的传统节日的,但是还是有6.19%的人不喜欢过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这就应该引起我们极大地关注。
但目前总体态势还是好的。
2、青少年能否讲出一些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故事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上来看,情况也不容乐观。
只有11.5%的青少年知道并且能较准确说出传统节日的来历和风俗故事,这说明现在的青少年对我国的传统风俗清晰了解得较少,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这对于我国传统节日和风俗故事的传承和发扬不利;而了解一些的青少年占59.29%,接近60%,这是我国传承传统文化的中间力量,应该让他们了解的更多,并且加深他们认识的程度和准确度,如果他们得以培养,这将成为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29.2%的青少年或多或少知道一些,但不太会讲,说明还是有一些接触。
总体来说,至少大家都了解一些,这对我国的传统节日的来历和风俗故事的传承可以努力改变的。
传统节日与洋节议论文作文800字

传统节日与洋节议论文作文800字传统节日与洋节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载体,代表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在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而洋节则源于西方文化传统,如圣诞节、情人节等。
这篇作文将探讨传统节日与洋节的区别和联系,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传统节日是人们传承文化、弘扬民俗、祭祀祖先、表达心情的重要方式。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贴门神、放鞭炮、吃年夜饭等。
端午节则有吃粽子、赛龙舟等活动,中秋节则有月饼、赏月等习俗。
这些传统节日深受人们喜爱,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深入,在中国,越来越多的洋节也开始流行起来。
这些洋节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播,也成为了商业文化的一部分。
圣诞节是最具代表性的洋节之一,它早已不再是西方的专属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也会买礼物、吃蛋糕、庆祝团圆。
情人节也是人们热爱的洋节之一,它象征着爱情和浪漫,人们将这一天视为表达情感的良机。
传统节日和洋节的区别不仅在于文化差异,更在于价值观与传统习俗的思维方式上。
传统节日强调对家族、祖宗和历史传承的重视,洋节则强调个性化、快速变化的特点。
传统节日更注重家庭、亲友之间的互动,而洋节则打破了传统的人际关系规则,强调个人主义、自由、开放的态度。
传统节日是一种文化的真实体现,它固守历史传统,继承文化宝藏;而洋节则是一种新生文化的表现,它没有固定的传统,注重创意、时尚、潮流。
传统节日与洋节是具有差异性和联系性的两种文化形态。
它们在人类文化演变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传统节日弥补了洋节的匆忙和商业化特点,而洋节则弥补了传统节日的各种不足。
传统节日和洋节的确切意义是取决于每个人的体验。
个人对于文化的接受和爱好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观点。
总之,传统节日和洋节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不同方面有着不同的价值。
无论是传统节日还是洋节,都应该以发扬文化、传承民俗为主导,弘扬人类文明的光辉。
对于洋节日与传统节日的看法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和对统计分析,我们发现: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 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除夕里有哪些 习俗。但还有部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 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 喜欢,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 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 习俗,有些竟然将一些“洋节日”当成传统节日。同 时,我们应该看到,在调查人群中,人文类大学生相 对其他领域的大学生对传统节日了解更多,并比其他 人更喜欢传统节日(并非带有功利性的,例如放假) 可能是与大学生所学学科的特点和要求有关。比如, 人文类大学生长期受文学艺术熏陶,养成良好的文学 素养,因而对传统节日了解多一点。
关于无锡科院大学生 对于洋节日与 传统节 日的看法
摘 要
当中国传统节日沦落成中国吃喝文化的镜子时, 节日文化的内涵,已经渐渐枯萎。而各大中城市 流行的洋节日不断升温,随着全球化的影响,越 来越多的中国人也开始过洋节。在这样的大环境 下,我们的大学生对于中外节日又是什么感受, 又有什么看法。我们期待通过这次的调查,了解 当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 同时,我也希望这次调查能唤起大家对中国本土 的传统节日的重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重 新认识我们的传统,重新树立起传统文化的自尊 和自觉,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赢得世界人民的 尊重。
正因为万圣节这种轻松而有趣的过节方 式,让不少人忘却了它的‚鬼节‛名号, 成为人们尽情欢乐的节日。宫悦嘉 说:“开始只是找个机会朋友们聚一下, 后来发现万圣节很好玩,于是就成了大 家的‘常规节目’。‛
Histogram
Valid
20
114
N Missing
15
0
Frequency
中国传统节日与洋节日的看法作文

中国传统节日与洋节日的看法作文《我喜欢中国传统节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国家有好多好多有趣的传统节日呢!春节的时候,到处都红彤彤的,可热闹啦!我能穿上新衣服,跟着爸爸妈妈去拜年,还能收到好多红包,买自己喜欢的玩具。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有鱼有肉,美味极了!晚上还能放烟花,看着天空中绚丽多彩的烟花,我开心得又蹦又跳。
端午节也很棒!会有赛龙舟的比赛。
好多叔叔们坐在龙舟上,喊着口号,一起用力划桨,那场面可壮观啦!我还能吃到甜甜的粽子,有红枣馅的、豆沙馅的,咬一口,甜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
中秋节就更有意思啦!晚上,月亮又大又圆,像一个大大的玉盘挂在天上。
我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吃着月饼,赏着月亮。
听爷爷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仿佛也飞到了月亮上。
而那些洋节日,虽然也挺好玩的,但我觉得还是比不上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因为传统节日里有我们浓浓的亲情,有我们祖先留下来的美好故事和传统。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多多了解和喜欢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吧!《中国传统节日和洋节日,我都爱》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想和你们聊聊节日。
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可多啦!比如说春节,一到春节,大街小巷都张灯结彩的。
爸爸妈妈会带着我去买年货,有各种各样好吃的零食和漂亮的春联。
到了除夕夜,一家人围在一起看春晚,吃团圆饭,特别温馨。
还有端午节,我会和奶奶一起包粽子,虽然我包的粽子总是奇奇怪怪的,但我很开心。
不过洋节日也很有趣哟!像圣诞节,会有圣诞老人给我们送礼物。
有一年圣诞节,早上醒来我发现枕头边有一个我一直想要的玩具小汽车,我高兴极了!还有万圣节,小朋友们会穿上各种各样的奇怪衣服,戴着面具去要糖果,可好玩啦!其实呀,不管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洋节日,都能给我们带来快乐。
我们可以在传统节日里感受浓浓的亲情和传统文化,也能在洋节日里体验不一样的乐趣。
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这样觉得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当中国传统节日沦落成中国吃喝文化的镜子时, 节日文化的内涵,已经渐渐枯萎。而各大中城市 流行的洋节日不断升温,随着全球化的影响,越 来越多的中国人也开始过洋节。在这样的大环境 下,我们的大学生对于中外节日又是什么感受, 又有什么看法。我们期待通过这次的调查,了解 当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 同时,我也希望这次调查能唤起大家对中国本土 的传统节日的重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重 新认识我们的传统,重新树立起传统文化的自尊 和自觉,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赢得世界人民的 尊重。
腊八节 ( 农历腊月初八 ) 、 除夕 ( 农历十二月卅日 )
中国节日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于圣诞节越来越热衷,甚至超过 了中国自己的节日,造成端午节这种中国重大传统节日被列为别国遗产。 母亲节,父亲节,光棍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情人节等等,学校里掀起一波 又一波‚洋节‛的热潮,大家都热衷于过‚洋节‛,对中国传统的节日却几乎没有兴 趣。
建议
1、我国传统节日总是被国人习惯性和食品联系在一起, 仿佛除了吃这种食品过节就没别的了。 这就降低传统节 日生命力,让整个社会对自己的文化失去自信力。总之, 这都是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浮躁心态所导致的。故应增加 传统节日内容和生命力 2、全年总假日天数不变。这是基于我国目前经济总体状 态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和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人 民文化生活也处于发展中的两条依据;从这两条依据出 发,兼顾人民一年的休养生息。
17
12
男生
2.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内涵是否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开始枯萎 呢? 有一点 没有 就是这样
女生
总人数
8
3 男生 5 女生 8 总人数 2 5 1 2 1 3
6 4 2 0 有一点 没有 就是这样 男生 女生
总人数
3.您过洋节,或者您的朋友过洋节, 您觉得您或朋友过洋节的目的是什 么?(多选)
原因在于: (1)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政治多极化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国从封闭的计划经济 转为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主动向世界敞开大门,各国文化 进入中国,产生了对传统文化,包括节日文化的冲击。在强势文化冲击下,民族传统文 化受到严峻挑战。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媒体、商家为捕捉商机,大肆宣传,纷纷推出各式各样 的活动来吸引顾客、制造影响。这样做法其实本无可厚非,但却在无形中助长了圣诞的 气焰,为‚洋节‛推波助澜,使它们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似乎更要成为我们生活中的 一部分 (3)西方的一些节日大多以自娱自乐为形式,注重热情奔放的情感追求,过节方式洋 溢着狂欢和自由,比较迎合年轻人的心态。而中国节日虽然也注意创造欢乐祥和的气氛, 讲究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但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总更趋向于实用理性,尽量用理智的 行为去指导情感的活动。中国的传统节日总是内敛而含蓄的,圈子局限在家人之间的其 乐融融。不少节日还讲究礼节,有的地方甚至还有很繁琐的一套礼仪,稍不注意,很可 能会让长者找出晚辈的‚无礼‛之处,这对于年轻人来说,无疑成了他们的一种负担。 (4)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众的好奇心理、追求时尚和从众心理。 (5)一些国人‚崇洋‛的思想在作怪。一些国人总以为只要是外国的东西便是好的,因 而,‚洋节‛当然会比‚土节‛更有情趣,更罗曼蒂克。他们将一些国外的东西一任搬 来,不分国情,不理会传统,只要沾上‚洋‛字便大肆流行起来。仿佛只有这样,才更 能显出自己的‚洋气‛,才更能‚与世界接轨‛。
小组分工
Median
37.00
5
Std. Deviation
4.692
M ean = 37.41 S td. D ev. = 4.692 28 N = 114 45 50 55
0 25 30 35
Minimum
40
Maximum
total
55
我们的传统节日
如何看待中国人的“洋节” 情结
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 感恩节、圣诞节…… 一方面,当一些专家、学者纷纷动议要将中国 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春节改到2月4 日,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时候,另一方面, 国人中却有相当一部分摩登的、前卫的、新潮 的新新人类,在赶西洋人的时髦,纷纷过起了 洋节! 面对这些光怪陆离、异彩纷呈的社会众生相, 一些有识之士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源远 流长的中华民族怎么了?善良智慧的中国人民 怎么了?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了?到 底该怎样看待中西文化交流?中国人该不该钟 情于西洋节日?西方人是否也像我们一样崇拜 中国节日?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利用寒假半个月的时间, 到图书馆、阅览室翻阅资料,到网上搜索相关 信息,到社会上走访了各行各业的人士,现将 主要观点整理报告如下:
37.41
有的同学认为认为,不仅是外国文化让 人好奇,更重要的是,万圣节的过节内 容充实、有趣,让人想去参与。她 说:“大家戴着面具,闯鬼屋,搞恶作剧, 挺新奇刺激的。‛ 有专家指出,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 等西方节日,之所以被广大国人接受, 正是因为它们有丰富的过节方式和具体 的节日仪式。还有的同学说,相比于西 方节日,我国的传统节日过节内容单一 并缺少仪式。现在,虽然一些传统节日 已成为法定假日,但原有传统仪式丢失, 使这些节日少了过节滋味。
3、节假日的制定,在节假日经济和节假日文化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到 人民的休养生息。保留冬夏两季双休日,改春秋两季的双休日为单休 日,使春秋两季省余下的“双休日”之假日移给节日,使“长假”和 传统节日的制定有时间上的保障;其季节的时间划分,应以中国的气 候趋势为依据,不能教条地按“日历”行事。
4、恢复传统节假日,就必须恢复传统节假日的文化。节假日文化既 讲传统,也要与时俱进。说实在的,现行节假日的文化特色并没有得 到很好挖掘和展开;五一、十一两节日文化特色并不明确;五一节不 说,单就十一国庆节,就应该通过各级政府和民间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大力展现和宣扬那些五千年来对中华民族发展有杰出贡献的先贤,大 力展现和宣扬五千年来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实现其深入人心和代代 相传。有了传统节日后,也不能仅停留在“清明踏青”“端午赛龙 舟”“中秋赏月”等等简单的文化活动上。既要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各 节日的文化活动,也要调动各省市地区文化特点和民族文化特点搞活 各节日的文化活动,使节假日文化丰富多彩。
正因为万圣节这种轻松而有趣的过节方 式,让不少人忘却了它的‚鬼节‛名号, 成为人们尽情欢乐的节日。宫悦嘉 说:“开始只是找个机会朋友们聚一下, 后来发现万圣节很好玩,于是就成了大 家的‘常规节目’。‛
Histogram
Valid
20
114
N Missing
15
0
Frequency
Mean
10
洋人民者简的 节在俗更单传一 自工学易明统方 然作家于了节面 成紧万表的日是 为张建达洋,感 首需中现节一情 选要认代。方表 。放为人显面达 松,的然是模 时都情,主糊 ,市感后题化 。
虽然圣诞节是西方宗教节日,而且中国的基督 徒只占总人口的1.15%,但据中国社会调查所 日前报告,有51.8%受访的中国人说,他们会 过圣诞节。传媒报道,今年中国的圣诞气氛比 往年更浓厚。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不同程 度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圣诞节、情人节、感 恩节等不属于我们文化的节日充斥着我们的生 活,传统的端午、中秋却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面对这样的事实,国人纷纷呼吁保护中国传统 文化,与此同时,过洋节也一夜之间风靡校园。
为什么传统节日略逊风骚 ?
一方面与西方较强的经济与文化大背 景有关,这种甜头在盛唐时代我们中 国也尝到过。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市场 把这些外来的充满新鲜感的节日,当 做商机,大力炒作,捧为时尚。另一 方面是由于过去几十年过分地强调生 活的政治内容,而片面地强化政治性 节日,淡化了民风民俗的节日。如今 社会生活归返正常,人们的口袋和时 间都富裕起来了,此时就需要一个个 节日带来生活的情趣与高潮,结果发 现我们的节日早已变得贫乏、有限, 难以应付人们的需求,于是出现了空 白
Hale Waihona Puke 1.有人认为现代人都热衷于过洋节日,你 认为是哪个原因呢? A西方节日本身很有趣(14) B商业化的结果(17) C传统节日的传承保护不够(12)
2 .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内涵是否随着现代化 的进程开始枯萎呢? A有一点(8) B没有(2) C就是这样(5)
绘制图表
传统节日何去何从
中国社会调查所目前公开一项调查表示,有90%的青年人表示今年会过圣诞 节,37%的人表示同春节,元宵节一样把过圣诞节当成一种习惯。 在上述情况下,圣诞节等西方节日越来越火,而我们的中国传统节日像春 节、中秋节等,它们的味道却一年比一年平淡。西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 演变成狂风骤雨,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体现,莫过于圣诞节在中国的悄然兴起与 日趋流行。年轻人对洋节是有选择性的,喜欢过的主要是圣诞节、情人节、母 亲节、父亲节等,为的是增进朋友之间、亲人之间的友情、爱情和亲情。喜欢 过洋节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如果因此而疏远自己的传统节日就太可悲了。 传统节日该何去何从,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继承问题。传统节日在中国 人的观念里越来越淡。政府禁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使春节变的索然无味,生活水 平日益提高的人们对于春节的希冀就剩下中央电视台的那台大戏,除了商家、 媒体制造出来的那点嚎头外,似乎春节的一切都流于形式。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和对统计分析,我们发现: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 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除夕里有哪些 习俗。但还有部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 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 喜欢,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 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 习俗,有些竟然将一些“洋节日”当成传统节日。同 时,我们应该看到,在调查人群中,人文类大学生相 对其他领域的大学生对传统节日了解更多,并比其他 人更喜欢传统节日(并非带有功利性的,例如放假) 可能是与大学生所学学科的特点和要求有关。比如, 人文类大学生长期受文学艺术熏陶,养成良好的文学 素养,因而对传统节日了解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