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热电性能
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研究与应用

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研究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热电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新兴材料,开始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是热电材料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对于热电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展开论述,主要内容包括热电材料的基础知识、热电材料的分类、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及其测试方法、热电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热电材料的基础知识所谓热电效应,是指在两个不同材料之间,当其中一种材料处在温差场中,就会产生电压,这种现象就是热电效应。
热电材料是一类具备热电效应的材料,其中最常见的是热电元件。
热电元件是将两种不同材料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电路的元件。
热电材料的应用领域很广泛,包括热能转换、温度检测、温度控制等方面。
二、热电材料的分类根据热电材料的性质、成分和应用,可以将其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其中最常见的有:1. 半导体热电材料:半导体热电材料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热电材料。
这种材料的基本结构是一个p型半导体和一个n型半导体相连,两个半导体的接触面就是电极。
半导体热电材料的工作原理是在温差条件下,由于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结构不同,会出现电子在两个半导体之间的漂移现象,进而产生热电效应。
2. 金属热电材料:金属热电材料是指由金属和合金组成的热电材料。
这种材料的热电效应主要是由于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和热运动产生的电荷移动引起的。
金属热电材料的优点是工作温度高、热电性能优越、稳定性好等。
3. 聚合物热电材料:聚合物热电材料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热电材料。
这种材料的优点是柔性好、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等。
聚合物热电材料常用于温度监测、人体温度检测等领域。
三、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及其测试方法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是热电材料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评价热电材料优劣的关键。
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指标主要包括热电势、热电伏特系数、热电导率和热电功率因子等。
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与材料的类型、成分、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
热电材料的性能研究及其应用

热电材料的性能研究及其应用随着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追求和制造业的不断发展,热电材料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热电材料是一种能够转化热能为电能或者电能为热能的材料,其在能源转换、温度测量、温控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热电材料的基本原理、材料性能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探析。
一、热电材料的基本原理热电材料的热电效应是指在温度差的作用下,该材料内部自然产生电场和电流的现象,这种现象也称为“塞贝克效应”(Seebeck effect)。
热电材料的热电特性由该材料的温度、电导率、热导率和塞贝克系数(Seeback coefficient)等因素决定。
塞贝克系数是热电材料的一项重要参量,其定义为材料单位梯度温度下的电场强度和温差的比例,常用单位为μV/K。
热电材料的塞贝克系数高低直接影响到材料的转换效率。
通常情况下,热电材料的塞贝克系数越大,其转换效率就越高。
二、热电材料的性能研究由于热电材料的特殊性质,其性能研究是热电器件开发的前提。
目前对于热电材料的性能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的制备材料制备是热电材料性能研究的关键。
现有的研究表明,热电材料的制备方法对其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机械合金化、固相反应等。
化学气相沉积是制备高纯度、均匀性好的薄膜热电材料的有效方法,机械合金化则可制备多相复合材料的热电材料,固相反应则可制备多晶热电材料。
2.塞贝克系数的测量热电材料的塞贝克系数是热电转换的重要参量。
其准确测量是热电材料性能研究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塞贝克系数测量方法有常规差动温差法、自然循环法、反相法等。
不同的测量方法能够给出不同精度和范围的塞贝克系数值,因此需要按照具体应用要求选用不同的测量方法。
3.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电子结构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电子结构对热电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现有的研究表明,通过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电子结构的调控可以有效地提高热电材料的性能。
热电材料的性能原理与应用

热电材料的性能原理与应用热电材料是指可以将热能转化成电能,或者将电能转化成热能的材料。
这种材料既能够实现节约能源的效果,又能够实现环保效益,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材料。
本文将从热电材料的性能原理与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热电材料的性能原理热电效应是指热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过程。
热电材料是一种可热电材料,可以将热能转换为电能,或者将电能转换为热能。
热电材料的性能原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1、热电材料的热电效应热电效应是热电材料能够实现热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基础。
热电效应可以分为Seebeck效应、Peltier效应、Thomson效应三种。
Seebeck效应是指当两种不同材料接触并形成电极后,在温度差异作用下,电极中就会产生电势差。
这种电势差的大小与材料的热电系数有关。
Peltier效应是指当电流通过材料中的两个导体时,从高电位移向低电位,会使一个导体发生吸热,另一个导体发生放热的现象。
Thomson效应是指当电流通过一个均匀导体时,会使导体的中心温度上升,而表面温度下降的现象。
2、热电材料的热电系数热电材料的热电系数用来表征材料在温度变化时所产生的电压变化。
这个系数可以用来计算热电材料的热电效率。
通常情况下,热电材料的热电系数越大,其热电效率也就越高。
因此,热电材料的热电系数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
3、热电材料的电阻率热电材料的电阻率用来描述材料对电流的阻碍程度。
这个参数对于热电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热电材料的电阻率越小,其性能也就越好。
4、热电材料的热传导率热电材料的热传导率用来描述材料对热能的传导能力。
这个参数对于热电材料的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热电材料的热传导率越小,其性能也就越好。
二、热电材料的应用领域热电材料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节能领域热电材料可以将废热转化为电能,实现了废热的回收利用,从而实现了节能效果。
这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力、钢铁等行业。
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

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热电材料是一类特殊的材料,具有独特的热电性能。
热电性能是指材料在温度差异下产生电能的能力,包括Seebeck系数、电导率和热导率等参数。
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直接影响着热电能量的转换效率,因此在能源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主要取决于电子和热子的输运行为。
首先,Seebeck系数是一个关键参数,它描述了温度梯度下电子能量和电荷的变化关系。
较高的Seebeck系数意味着热电材料对温度差异更敏感,有更强的热电效应。
其次,电导率反映了电子在材料中的运动能力,高电导率能够有效传导电子,提高热电效应。
最后,热导率则描述了热子的传导能力,较低的热导率能够最大程度地维持温度差异,提高热电性能。
有许多方法可以改善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合金化。
通过合金化,可以调节晶格结构和材料的电子结构,从而改变其热电性能。
例如,可以通过合金化来增加Seebeck系数,提高材料的热电效应。
此外,合金化还可以通过改变电子和热子的输运行为,从而优化材料的电导率和热导率。
此外,纳米结构也是提高热电材料热电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纳米结构具有特殊的物理特性,例如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
这些效应能够调节电子和热子的输运行为,提高材料的热电性能。
通过控制纳米级结构,可以增加材料的界面散射效应,从而降低热导率,提高热电效应。
除了合金化和纳米结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也是改善热电性能的一种新方法。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具有有机和无机材料的特性,结合了二者的优点。
通过有机分子的引入,可以改变材料的电子结构和晶格结构,从而调节其热电性能。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具有较高的Seebeck系数和较低的热导率,因此在热电能量转换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与其他性能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例如,较高的电导率通常伴随着较高的热导率,这使得提高热电性能成为一个更加复杂的问题。
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研究

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研究热电材料是一种具备热电效应的特殊材料,能够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或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这种材料的热电性能研究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热门领域。
它不仅与能源转换相关,还与环境保护、可再生能源发展等诸多领域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热电材料的基本原理开始,探讨热电性能研究的最新进展。
热电效应是指当两个不同温度的接触物体之间有电流通过时,产生一种转换效应,将温度差转化为电能。
这种效应与热电材料的导电性和热导率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与其晶体结构、掺杂元素、能带结构等有关。
在热电性能研究中,晶体结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晶体的周期性排列使得热电材料在电子散射过程中形成特殊的电子态密度分布,从而产生与其他材料不同的输运特性。
科学家们通过控制晶体的生长方式和添加掺杂元素,改变热电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而调控热电性能。
除了晶体结构,掺杂元素的添加也是研究热电性能的关键。
对于半导体材料而言,掺杂能够增加其导电性能。
例如,将部分锗原子用铯原子替代可以提高半导体的导电性。
此外,通过掺杂稀土元素、过渡金属等掺杂剂,还可以调节热电材料的能带结构,优化其热电特性。
能带结构是决定热电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热电材料的能带结构决定了其在温度梯度下的电子输运情况。
当材料的能带具有窄带隙和高电子浓度时,可以提高其热电效应。
一些新型材料,如拓扑绝缘体、多铁材料等,通过调控其能带结构,提高了热电材料的整体性能。
在热电性能研究中,材料的热导率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热导率是指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对热电效应的表现有直接影响。
当热导率较低时,热电材料更容易产生温度梯度,从而提高热电转换效率。
因此,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新型热电材料,降低其热导率,以提高其热电性能。
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发展,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通过合作交流,利用新的热电材料合成和调控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例如,利用纳米颗粒调控材料能带结构,制备高性能热电材料。
热电材料要求

热电材料要求
热电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电学和热学性质的材料。
它可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或者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这种材料在能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
热电材料的要求如下:
1. 热电性能优良:热电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热电性能,即在温差作用下产生高效的电压和电流输出。
这需要材料具有较高的Seebeck系数和较低的导体电阻率。
2. 稳定性好:热电材料需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即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明显的退化或损坏。
这需要材料具有较好的耐高温、耐腐蚀等性能。
3. 可制备性强:热电材料需要具备易于制备、加工和组装的特点,以便实现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这需要材料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4. 环保节能:热电材料需要符合环保要求,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或危害。
同时也需要具有良好的节能性能,可以高效地转换能量,减少能源浪费。
总之,热电材料需要具备高效、稳定、易制备、环保节能等特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热电材料在未来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热电材料的制备及热电性能研究

热电材料的制备及热电性能研究热电材料是一类特殊的材料,它们具有独特的能量转换特性,即能够将热能与电能相互转换。
热电材料的制备及热电性能研究一直是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将对热电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热电性能研究进行探讨。
一、热电材料的制备方法热电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合成法三种。
其中物理法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将原材料加工成所需的热电材料,包括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电子束热蒸发法等。
化学法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原材料转化成所需的热电材料,包括湿法沉淀法、气相反应法、水热法等。
合成法则是将物理法与化学法结合,利用原材料中的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相互作用,得到所需的热电材料,包括热压法、机械合金化法、溶胶凝胶法等。
其中,热压法是一种利用高温高压将原材料压制成所需形状和结构的方法。
该方法能够制备出颗粒尺寸细小、结晶度高、致密度大的热电材料,从而提高其热电性能。
机械合金化法是一种利用机械方法将原材料进行冷处理,得到所需的热电材料的方法。
该方法能够制备出具有较高晶格缺陷和不均匀性的热电材料,从而提高其热电性能。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将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相互结合的方法,通过在溶液中加入各种化学试剂,得到具有所需成分、形状和结构的热电材料。
二、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研究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研究是指对热电材料的导电性、热导率和Seebeck系数等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以评估材料的能量转换效率。
其中,Seebeck系数是评估热电材料能够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的能力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
基于这一指标,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投向了热电材料的结构设计和制备工艺,希望通过优化材料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等方面,提高热电性能。
例如,在锗硅合金材料中,研究者通过控制其材料的形貌和尺寸,得到具有高Seebeck系数和热导率的热电材料。
同时,通过改变其配比和掺杂方式,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其热电性能。
而在氧化物热电材料中,研究者则通过控制其结构和表面形貌,提高其导电性和Seebeck系数,从而实现材料能量转换效率的提高。
热电材料中热电性能的测量与分析

热电材料中热电性能的测量与分析热电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它可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或将电能转化为热能,这种材料之所以叫做热电材料,就是因为它的这种特殊的功能。
由于热电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比如用于能量回收、温差传感器和制冷设备等领域,所以研究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测量和分析变得非常重要。
一、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是指热电效应的参数,包括Seebeck系数、电阻率和热导率等。
其中,Seebeck系数是指在热电材料中存在的温度梯度时,材料内部的电场强度和温度梯度之间的比值,这个系数越大,则材料的热电性能越好。
电阻率是指单位长度内电阻的大小,也就是电流通过材料时所遇到的电阻阻力,材料的电阻率越小,则材料的热电性能越好。
热导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热流量与温度差之比,同样,这个参数越小,则材料的热电性能越好。
二、热电性能测量方法在研究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时,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测量方法来对热电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
常用的热电性能测量方法包括热电势法、电学法、热学法和热电阻法。
1. 热电势法热电势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热电效应产生的热电势来得到热电参数的方法。
通过将测试样品的两个表面暴露在两个不同温度的热源上,就可以在样品中产生热电势,然后通过测量这个热电势来计算Seebeck系数。
虽然热电势法简单易行,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精度有限。
2. 电学法电学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热电材料的电阻率来得到热电参数的方法。
在测试过程中,通过施加已知大小的直流电流,就可以测量出样品内部的电阻,从而求出电阻率和Seebeck系数。
电学法的优点是测量精度高,但缺点是对测试条件的要求较高。
3. 热学法热学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温度变化来得到热电参数的方法。
热学法通常分为两种,即差热法和扫描照相法。
差热法通过测量样品两端之间的温差来计算热电参数,而扫描照相法则通过热成像技术来获取样品的温度分布情况,然后计算出Seebeck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的热电性能热电材料是利用固体内部载流子运动实现热能和电能直接转换的功能材料。
它的产生于材料的热电性能密不可分,材料的热电性能可以总结为塞贝克效应,帕尔贴效应,汤姆孙效应。
塞贝克效应热电现象最早在1823年由德国人Seebeck发现。
当两种不同导体构成闭合回路时,如果两个节点处电温度不同,则在两个节点之间将会产生电动势,且在回路中有电流通过,该现象被叫图 1 塞贝克效应示意图做Seebeck效应,此回路称为热电回路,回路中出现的电流称为热电流,回路中出现的电动势称为塞贝克电动势。
塞贝克系数可表示为:式中,V表示电动势;T表示温度,S的大小和符号取决于两种材料和两个结点的温度。
当载流子是电子时,冷端为负,S是负值;如果空穴是主要载流子类型,那么热端是负,S是正值。
帕尔贴效应1834年,法国钟表匠Pletier发现了 Seebeck效应的逆效应,即电流通过两个不同导体形成的接点时接点处会发生放热或吸热现象,称为帕尔贴效应。
帕尔贴系数可表示为:P表示单位时间接头处所吸收的帕尔贴热; I表示外加电源所提供的电流强度。
汤姆孙效应当电流通过具有一定温度梯度的导体时,会有一横向热流流入或流出导体,其方向视电流方向和温度梯度的方向而定。
在实际应用中,以无量纲的ZT值来衡量材料的热电性能:式中,σ为电导率;k为热导率;S是塞贝克系数;T为温度。
σS2又被称作功率因子,用于表征热电材料的电学性能。
从上式可以得出,提高热电材料的能量转换效率可以通过增大其功率因子或降低其热导率来实现,但这3个参数并非独立的,它们取决于材料的电子结构和载流子的散射情况。
为了提高塞贝克系数,材料中应该只有单一类型的载流子,n型和p型载流子同时存在会导致两种载流子都向冷端移动,从而降低塞贝克电压。
低的载流子浓度会增大塞贝克系数,塞贝克系数公式如下:n为载流子浓度,m为载流子有效质量。
大的载流子有效质量会提高塞贝克系数,但是会降低电导率。
m和态密度有关,载流子的有效质量会随着费米能及附近的态密度增加而增加。
然而,载流子的有效质量越大,在同样作用力下,载流子的漂移速率就越慢,从而使迁移率减小,电导率降低。
功率因子降低。
因此需要寻求一合适载流子浓度n来提高功率因子。
热电材料金属及其合金的塞贝克系数较小且热导率较高,因此相应的ZT值不高。
前苏联科学家Loffe 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带隙半导体热电理论,同时发现了一系列半导体材料具有较大的塞贝克系数。
如Bi-Te,Pb-Te,Si-Ge等合金类经典热电材料,它们的最佳工作区间分别是300~500K,500~900K,900~1200K。
通过对以上材料的研究,热电现象的微观机理逐渐被解释,即高温端的高能电子向低温端扩散,使低温端电子堆积带负电,高温端逐渐缺少电子带正电,在高温端形成较高的电势,在物体内建立由高温端指向低温端的电场。
当电子热扩散力和电场力相等时,两端间形成一稳定的温差电位,因两种材料不同,在各种材料中建立的电场以及热扩散力不同,因此产生的电势差不同,电位差不会完全抵消,因此在闭合回路中产生电动势。
热电材料的主要应用利用热电效应主要可以制作温差发电机和热电制冷。
温差发电原理将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在热端连接,则在冷端可得到一个电压,一个PN结产生的电动势有限,将很多个这样的PN结串联起来就可得到足够的电压,成为一个温差发电机,由于温差发电的效率很低,一般不超过4%,但是温差发电可以图 2温差发电机示意图利用自然界存在的非污染能源,具有较好的环境经济效益,并且和传统发电装置相比,具有体积小,无污染,无噪声,无运动部件,结构简单等优点。
热电制冷利用温差将热能转换为电能,利用帕尔贴效应制造制冷器。
p型和n型半导体热电材料一段用金属通过电阻接触相连,另一端接直流电源产生电流,接电流的一段始终保持温度T0,由于帕尔贴效应,当电流由金属流向p型材料时,接触处将吸收热量;同样当电流由n型材料流向金属时,接触处也将吸收热图 3热电制冷示意图量,因而金属相连的一端会不断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从而使温度下降,构成制冷器。
目前热电制冷装置主要应用在半导体芯片、红外探测、医学等方面,但这些装置都是体积较小的,若能进一步提高热电材料的性能,热电材料将会取代传统氟利昂压缩机制冷技术,这对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提高材料热电性能的途径无论用于发电还是制冷,热电材料的ZT值越高越好。
从前面的公式可知,材料要得到高的ZT 值,应具有高的Seebeck系数、高的电导率和低的热导率,所以好的热电材料必须要像晶体那样导电,同时又像玻璃那样不导热;但在常规材料中是有困难的,因为三者耦合,都是自由电子(包括空穴)密度的函数,前面已经指出,材料的Seebeck系数随载流子数量的增大而减小,电导率和导热系数则随载流子数量的增大而增大。
热导率包括晶格热导率(声子热导)k1和载流子热导率(电子热导)k2两部分,晶格热导率k1占总热导率的90%;所以为增大ZT值,在复杂的体系内,最关键的是降低晶格热导率,这是目前提高材料热电效率的主要途径。
目前提高热电材料热电性能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通过低维化改善热电材料的输运性能,如将该材料做成量子阱超晶格、在微孔中平行生长量子线、量子点等。
低维化的材料之所以具有不同寻常的热电性能,主要是量子阱和量子线的作用,低维化可通过量子尺寸效应和量子阱超晶格多层界面声子散射的增加来降低热导率。
当形成超晶格量子阱时,能把载流子(电子和空穴)限制在二维平面中运动,从而产生不同于常规半导体的输运特性,低维化也有助于增加费米能级E f附近的状态函数,从而使载流子的有效质量增加(重费米子),故低维化材料的热电势率相对于体材料有很大的提高。
因此将材料细化或者制作薄膜材料是有效手段。
(2)通过掺杂修饰材料的能带结构,使材料的带隙和费米能级附近的状态密度增大。
掺杂调制技术在势垒中掺杂施主,电子则由势垒层的导带进入阱层的导带,而电离施主留在势垒层中,这样在阱层运动的电子就不会受到电离施主的散射影响,从而提高了载流子的迁移率,同时势阱的宽度变小,也提高了载流子的迁移率,从而提高了材料的热电值;当向基热电材料中掺入半金属物质如:Sb、Se、Pb等,特别是引入稀土原子,因为稀土元素有特有的f层电子能带,具较大的有效质量,有助于提高材料的热电功率因子;同时f层电子与其它元素的d电子之间的杂化效应也可以形成一种中间价态的复杂能带结构,从而可以获得高优值的热电材料电输出功率。
下文将会针对材料细化,薄膜材料和掺杂3种材料制备方法进行解释。
热电材料的制备纳米Bi2Te3基热电材料Bi2Te3基热电材料是室温下性能最好的热电材料,它化学稳定性较好, 是目前ZT值最高的半导体热电体材料,也是研究最早最成熟的热电材料之一。
Bi和Te之间的结合键是强的化学键,而相邻Te层之间的结合键是范德瓦尔键。
Te层之间这种弱的结合键导致Bi2Te3容易沿着c轴断裂,且电和热传输特性具有各向异性。
当Bi2Te3单晶是由区域熔炼制备而成时原子数比例不是非常标准,常常显示p特性。
纳米化可以提高其热电性能,可以利用水热法制备Bi2Te3纳米粉,选用2mmol BiCl3粉,3mmolTe粉,和一些NaOH混入40ml去离子水后装入以开口容器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搅拌完毕后再装入。
最终的混合溶液装入50ml的水热反应釜中,密封好放进干燥箱中进行加热反应。
待反应结束后,水热釜自然冷却到室温后,得到的Bi2Te3粉末用去离子水、酒精和丙酮洗涤多次后,在真空干燥箱里100℃干燥6h。
薄膜热电材料电化学镀膜的原理是在阴极上施加一个低于电解液中镀膜材料粒子的平衡电化学电位的电势,是材料在尹继尚持续还原,被还原的原子通过吸附、转移等过程形成稳定的劲歌,最后成为图 4 Bi2Te3晶体示意图连续的薄膜。
由于Bi2Te3基热电材料薄膜是一种合金薄膜,通常需要在电解液中加入两种以上的材料椅子,属于合金电镀的范畴。
由于各种粒子的电化学性能不同,因而控制沉积电位和选择合适的电解液组成成为该方法的基础。
掺杂热电材料SnSe晶体在室温环境下具有层状斜方晶系结构。
这种晶体材料的原料来源比较丰富,且所含元素对环境无毒无污染,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热电材料,同时具有非常低的热导率和比较理想的热电性能。
掺杂可以改善单晶SnSe的热电性能,并且还可以拓宽它的温度应用范围。
单晶SnSe材料中掺杂Na元素可以改变材料的费米能级E f。
熔炼法制备多晶NaxSn1-xSe(x=样品,根据NaxSn1-xSe中的Sn和Se的化学计量比对Sn和Se进行称重,混合后放入石英管,再在氩气保护的手套箱中称量Na元素,并混合。
用二通阀封住石英膏,防止Na元素氧化。
然后将其在真空中混合并密封在石英管中,随后将其在1233K下融化10小时。
冷却后,获得NaxSn1-xSe样品并研磨成粉末,将NaxSn1-xSe粉末在600MPa的压力下在673K热压1小时。
总结热电材料作为一种新能源材料近年来备受关注,采用热电材料制成的温差发电机在太空探测和利用汽车尾气发电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有价值,热电材料的应用对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热电材料功率因子的提高亟待解决。
参考文献[1]李玲玲,张丽鹏,于先进.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J].山东陶瓷,2007(02):19-22[2]王超,张蕊,杜欣.新型热电材料综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7,46(01):133-150.[3]李洪涛,朱志秀,吴益文.热电材料的应用和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2,26(15):57-61.[4]蒋忠胜. 复合与掺杂对Te、Se基热电材料性能的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5]裘武军. 电化学沉积法制备薄膜Bi2Te3基热电材料[D].浙江大学,2011.[6]肖承京. 多尺度Bi2Te3系热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