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艺术特点
中国画鉴赏

《 雪 溪 图 》
诗王 中 有维 画 , 画 中 有 诗
旷给王 古人维 驰精《 誉神辋 。上川 的图 陶》 冶创 和造 身的 心淡 上泊 的超 审尘 美的 愉意 悦境 ,,
张璪
张璪已无作品存世,他在理论上的贡献也很大, 对于中国画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虽然他所 撰的《绘境》今已不传,但是他提出“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的创作方法,主张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感 的统一,成了画学的不朽名言,在中国美术史上有 巨大意义,对后世的绘画理论有极大的影响。
《 江 帆 楼 阁 图 》 局 部
《 历 代 名 画 记 》 烟其 霞画 缥山 缈水 ,树 时石 睹, 神笔 仙格 之遒 事劲 。, 湍 濑 潺 缓 、
《明皇幸蜀图》唐 李昭道
绢本设色 纵55.9厘米 横8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皇幸蜀图》局部
此画体现的是明皇为避“安 史之乱”而入蜀的历史。画为青 绿设色, 崇山峻岭间一队骑旅自 右侧山间穿出, 向远山栈道行进, 前方一骑者着红衣乘三花黑马正 待过桥, 应为唐明皇, 嫔妃则着 胡装戴帷帽, 展示着当时的习俗。 画中山势突兀, 白云萦绕, 山石 有勾勒无皴法, 设色全为青绿。 此图是反映唐代山水画面貌的重 要传世作品。
顾 闳 中 五 代 默 写 的 经 典 之 作 《 韩 熙 载 夜 宴 图 》
听 乐 观 舞 轻 吹 歇 息
陈洪绶(1599~1652)明末清初书画家、诗人
陶渊明归隐图
陈洪绶(1599~1652)明末清初书画家、诗人 陶渊明归隐图 无酒
清绢清 华本 大设冷 学色枚 美纵 术 连 学.生 院 贵 藏厘子 米 ,图 横 95 5 45 . 厘 米 5
《潇湘图》五代 董源
绢本设色 纵50.2厘米 横140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画的特点

中国画的特点艺术手法分为写意兼工工笔艺术的分科来看,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
而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分别归入此三类。
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
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
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
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饨,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
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
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未,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
敷色方法多为平涂,追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变化。
“五四”之后,西洋画大量涌入,国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国画的表现力。
儿童画绘画技巧儿童画的都是他亲眼所看到的东西,让他自由的画,千万不要用像不像来评价他的画,我们要做的是看到他点滴的进步,表扬他。
做家长的可以指导孩子如何去观察事物,及作画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作画顺序,由着他去画,千万不要告诉他要画成什么样的才是对的。
比如天是蓝色的,叶子是绿色的,太阳是红色的,像这样的话。
当孩子在作画时如受到过多的挫折,它会把画当成一个符号,即使是中午的太阳他也用红色涂上去,从此以后他就更不容易真实的去表现自己看到的东西了。
当孩子记住了这些后,他观察到的天只有蓝色,叶子只有绿色,太阳也只能画成红的了,因为妈妈这样教过,不这样画会被笑的。
但我们应该知道,世界的色彩是多样的,其丰富度非我们所能表达,教孩子时可以说天是蓝色的,叶子是绿色的,太阳是红色的,但是一定要记住多加一句,时间不同的时候它们的色彩也会不一样,而且蓝色也有好多种蓝,绿有好多种绿,红也同样丰富,你把看到的画下来就好。
要记住,美是他心中自己的感受。
中国画的两种分类方法及绘画特色

中国画的两种分类方法及绘画特色中国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绘画特色。
中国画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分为人物画和山水画,也可以按照不同的绘画特色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
以下是对这两种分类方法及其绘画特色的详细介绍。
一、按照画的内容分类:1.人物画:人物画是中国画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描绘人物形象、情感和精神内涵。
人物画通常以人物为主题,以笔墨勾勒人物外形、表情、姿态和衣饰等,以表现人物的个性、情感和思想境界。
人物画在中国画中起源较早,唐代艺术家吴道子的作品奠定了中国人物画的基础。
在古代,人物画通常以皇帝、官员、文人、美女等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物为主题,重点突出人物面部表情、服饰和气质。
而到了近现代,人物画的题材日益广泛,不仅描绘了不同身份、职业和性别的人物,还通过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更加强调了心灵的表达和艺术语言的创新。
2.山水画:山水画是中国画的另一大类,它以描绘山水风景为主要内容,通过表现自然景观的特点和气息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境界。
山水画通常通过构图、墨色、线条等手法,将自然景色的崇高、壮丽和恢宏的气势表达出来。
山水画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汉代就有关于山水画的文献记载。
到了唐代,山水画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唐代艺术家王维的山水画作品给后人留下了很大的影响,他通过简练的线条和富于意境的构图,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境界的深思。
二、按照绘画特色分类:1.工笔画:工笔画是中国画的一种绘画风格,其特点是绘画精细、细腻,色彩饱满,形象逼真。
工笔画主要使用细毛笔和细腻的颜料,注重线条的勾勒和色彩的变化,以表现细节和人物形象的特点。
工笔画通常会用到多种颜色的颜料,并层层叠加,以达到较高的绘画效果。
工笔画起源于中国古代绘画,最早出现在宋代。
它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细致入微的一种表现方式,艺术家常常通过对人物、花鸟、山水等细节的精确描绘,以及对光影和色彩的巧妙运用,来表现作品的层次和丰富的内涵。
国画的艺术魅力和表现方法

国画的艺术魅力和表现方法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艺术魅力在于它匠心独具的创作理念和独特的表现方法。
作为一种富有韵味的艺术形式,国画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而且兼具了观赏与艺术性的双重特性,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一、国画的表现方法首先,国画传统的工具就是笔墨纸砚,这是一个特别之处,因为它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质。
相对西方美术中的油画或素描,国画依靠的是传感力的发挥和直觉性的感受,这种表现方法非常触动人心,会带给人不一样的视觉和心理体验。
其次,国画强调的是生命力和学问。
中国画画家要通过表现主次分明的画面,准确的叙述物品的形状和体积,自然的表现色彩,体现时空的景象。
但是,中国画家要在此基础上注入自己的艺术感受,通过墨彩的流动和淋漓,深度表达画家的心灵。
画家的理念和生命力通过墨彩流动的形式体现出来,而整个画面呈现出来的形象也更能引人入胜。
无论在创作的过程还是创作出的作品上,国画都强调了学问,作品的学问成分极高。
国画一种特别的文化传承,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进化中,依然保持着许多古老的传统和技艺,就象是一条通向古代世界的通道,带着我们回到了古代,感受着那时的艺术魅力和气息。
二、国画的艺术魅力国画之所以成为人们心中的瑰宝,是因为它充满了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和美学内涵。
国画在表现形态、体现价值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首先,国画有着独特的叙述形态。
中国画在形式上的特点就在于要求画面中一山一水,要求把握整个画面的均衡感。
在这种形态上,中国画和其他西方的绘画形式有着很大的不同。
它的画面往往透露出一种神秘、浪漫和哲学的气息,加上国画强调画面中的淋漓尽致,使得画面的协调性和生命力更为突出,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和心灵上的鸣动。
其次,国画还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
中国画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因此,它不仅体现了审美意识,还表达了创作者独立思考、独创才华等方面的高度诉求。
其次,国画借助一笔一墨,通过造趣、表达道理,深刻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时代的精神。
浅谈中国画的审美特征

浅谈中国画的审美特征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它以中国古代绘画为基础,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手法。
以下是对中国画审美特征的浅谈。
中国画注重“气韵生动”。
中国画强调以意境来表达主题,追求表现对象内在的神韵和生动的意境。
通过精心的构图、色彩和笔法的运用,使画面产生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意蕴,给人以愉悦和思考的感受。
中国画强调“纸墨相生”。
中国画的画材主要是宣纸和墨,宣纸能够很好地承受墨的抹揩和笔触,使得画面呈现出独特的质感和神韵。
墨是中国画的灵魂,它通过变化的厚薄、浓淡和质地来表达画家对于对象的描绘和意境的追求。
纸墨的结合使得中国画以其简约而不失深邃的特点,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
中国画重视“写意”与“写实”的结合。
中国画既追求形物的表面特征,又强调表达画家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自由的笔墨和变幻的线条,中国画将物象拟写与精神境界的抒发结合在一起,使画作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中国画追求“以白处墨”。
中国画在表现色彩时注重运用“以白处墨,以墨处白”的原则。
即画家在表现明暗关系时,通过灰色的渐变来体现色彩的层次和深浅。
这种画法不仅给观者以空灵淡雅的感受,同时也注重画面的统一和和谐。
中国画强调“中和美”。
中国画注重表现对象的互动和相得益彰的关系。
通过对比的手法,使画面中的各个元素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使画面具有平衡和自由的美感。
画家在构图和色彩上追求的是对称、协调和统一,以实现视觉上的愉悦和美感。
中国画具有气韵生动、纸墨相生、写意与写实结合、以白处墨、中和美等审美特征。
这些特征不仅是中国画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也是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中国画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中,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为世界艺术史增添了璀璨的一笔。
传统花鸟画的艺术特点与历史价值

传统花鸟画的艺术特点与历史价值花鸟画是中国画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唐朝。
经历了几个朝代的发展,花鸟画已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鲜明的色彩、简洁的画风和丰富的内涵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欣赏。
花鸟画在中国历史上拥有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和艺术特点。
一、艺术特点花鸟画是一种以描绘花鸟为主题的艺术形式,着重于把花鸟的生动形态和优美动态刻画出来。
花鸟画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墨与色的协调使用花鸟画的绘画工具主要包括笔、墨、纸、色彩,其中,墨和色彩是最重要的两个元素。
花鸟画中,墨色匀称、浑厚、线条疏密有致,表现了花鸟的轮廓和骨架。
色彩细腻、清新、柔和,透露出花鸟的色彩和气息,通过墨与色的协调使用,达到了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
2. 线条的表现花鸟画的线条表现是关键之一。
画家通过线条来刻画花鸟的特点和魅力。
清晰而富有生命力的线条可以更好地表达花鸟的神韵,而黯淡无趣的线条则对画作的美感造成负面影响。
3. 画面的布局花鸟画的画面布局既要注重花鸟的特点,又要突出画家的风格。
画家常常通过精心调整画面的比例和构图来创造出一个自然美妙而不失艺术感的画面。
4. 题材的选择花鸟画的题材主要有花、鸟、虫、鱼等,画家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不同的花鸟作为画作的中心,以它们的形态,特点,节奏,色调,气味等特点作为作品构成的基础元素,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历史价值花鸟画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和曲折的发展历程,它被誉为“国画四绝”之一。
花鸟画在中国历史上拥有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它的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代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最高水平花鸟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分支之一,也是表现中国文化底蕴的重要媒介。
花鸟画代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最高水平,它通过丰富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表现手法,传达出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2. 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文化特点花鸟画不仅是绘画手法,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画家通过对花鸟色彩鲜艳,灵动而又富有内涵的艺术形态的表现,来反映中国社会文化特点,显现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
浅谈对中国画及其创作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画及其创作的认识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种,它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中国画以墨、笔、纸和绢为主要材料,通过线条、色彩和构图等手法表现主题,其创作具有独特的技法和审美特点。
中国画在表现主题和情感方面有其独特的特点,其美学观念和审美情趣与西方绘画有明显区别。
下面将对中国画及其创作进行一番浅谈。
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在于笔墨的运用。
中国画的传统工具是毛笔和墨汁,而中国画家的创作主要依靠笔墨的运用。
毛笔的特点是柔软,能够灵活地表现线条的变化和墨色的斑斓,墨汁则可以通过不同的浓淡和水墨交融的方式表现出不同的色彩和纹理。
中国画家主要通过笔墨的运用来描绘形态和表现色彩,以此来塑造画面的整体氛围和意境。
通过对比墨色的韵味和线条的神韵,中国画能够表现出深邃的意境和博大的气魄,给人以意境悠远、意境深远的美感。
中国画的构图和意境表现。
中国画在构图和意境表现方面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中国画对画面的构图有严格的要求,注重画面的“虚实”和“远近”,以此来呈现画面的深度和层次。
中国画家在构图时注重寓意和象征的表现,以表现出画面的内在意蕴和审美情趣。
中国画在意境表现方面追求“意境圆融”和“意象意境”,通过绘画手法表现出画面的情感和内在意境,使观者在审美过程中获得心灵的愉悦和感动。
中国画在技法、构图、意境表现和情感表达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审美情趣。
中国画通过笔墨、构图和意境的表现来呈现出深沉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给人以深远的意境和心灵的陶醉。
中国画在创作和欣赏过程中,不仅能够体验到艺术的魅力,更能感受到文化的底蕴和精神的力量。
相信在今后的创作和实践中,中国画定将焕发出更为绚丽的光芒,为人类的审美体验和精神寻求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论中国画色彩的艺术特点

中国画色彩 艺术 的发展 是错综复 杂的 ,并 经历 了从有色到 无色 的发展过 程。从绘 画艺术 的产 生到 隋唐时期是 中国画色彩 的第一个发展 阶段 ,这 一时 期 的 画家有 着较强 的色 彩意 识 ,绘 画作 品 多以朱 、 黄、 白、 绿、 黑等 色彩 为主 , 但 在两宋 之后 , 色彩在 中 国画 中的地位逐 步下降 , “ 水 墨为主 , 色彩 为辅” 成为 基 本绘 画理念 , 并形成 了重墨轻色的用色风格。
究。这些文化传统 与思维方 式上的差异使 中西方绘 画色彩观产生 了巨大差异 ,使 中国传统绘 画具有更 注重整体感悟 、 感性认识 的特点 。画家宗炳提 出“ 应 会 感神 , 神 超理 得 ” , 即画家应 摆脱 事物 表面现 象 的
色彩的运 用可 以追溯 到远古 时代 ,许 多原 始壁 画、 岩 画就是用黑色 、 赭红 、 白色 等描绘而 成的 。 新石 器 时代 的陶器 就是 用黑 、 白、 红等色 彩描 绘 的 , 色泽 深沉 , 浓郁艳丽。春秋 战国 时期 的《 人 物龙凤 图》 《 人 物御龙 图》 等就是用石绿 、 朱砂 、 白色 、 黑线等勾 描而 成的, 色彩端庄秀丽 , 有 着鲜 明的楚 文化色彩 。魏晋 南北朝 时期 , 绘画艺术 进入新 的发展 时期 , 出现 了顾 恺之、 曹仲达 、 宗炳 、 谢 赫等一批 杰出 的画家 , 并形成 了较为完整 的绘 画理论体 系 ,而佛教 的传入也 使 中
国画色彩变得 更加丰 富 ,如敦煌壁 画 中的色彩 就浓 艳 强烈、 端庄典雅。 隋唐 时期的绘画色彩艳丽 、 富丽灿 烂, 多用朱砂 、 黑 白、 石绿等色彩 进行搭配 , 李思 训的 “ 青绿为衣 , 金碧 为纹” 的金碧 山水 画更是气势恢弘。 在 工笔重彩 画发展 的过程 中,以笔墨 为主 的文 人 写意画也逐步 发展起来 ,并在 画坛 上 占据 主流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摘要】中国画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传统绘画,有着优秀的传统和悠久的历史。
它经过历史上无数画家和众多民间画工的长期创作实践,在表现题材和内容上逐渐形成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画种;在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上形成工笔和意笔两大流派。
它具有独特的中华民族风格和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
【关键词】中国画艺术特点以形写神散点透视气韵生动
通过研究和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
创作方法,才能对中国画的艺术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概其要者,主要有以下诸特点:一是意境,二是笔墨之法,三是章法的灵活处理。
一、中国画第一个特点是意境的追求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意境的完美和表达。
所谓意境是指画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的境界。
意是画家对物象在情感上的“妙悟”,所谓境是境界。
意境是客观生活中事物在画家头脑中所反映的结果。
就是画家在作画之前,通过对客观物象的深入观察、体验和认识(即感觉)所引起的主观感受,然后把生动而强烈的感受反馈于被描绘的物象,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并且,中国绘画主张“缘物寄情”“以景寓意”“以神取形”“笔不周而意周,笔不工而心恭”。
在概括客观物象的同时,必须融进画家的主观感受,透过描绘对象创造形象的方式来借以体现画家的主观感受,使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精神性格交融和转化,即“神遇”(石涛语)及“迹化”(石涛语)为可视
可想的艺术形象。
同时,使画家在作画前的主观感受得以充分的表达,而产生动人心魄的意境。
二、中国画第二个特点是对笔墨的注意
中国画从立意到形象的塑造,总归于用笔用墨。
谢赫在《六法》中将“骨法用笔”列为第二条。
张彦远说:“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中国画家以写代描,把笔意墨法置于首位。
故使笔墨成为表达“意境”“形神兼备”的重要条件。
(一)关于用笔。
我国绘画很重视线的表现,用线来塑造形象。
以线为骨,就是指以线为造型的骨架。
为之“骨法”表现物象须有具体的线去塑造,其关键在于“用笔”。
线在塑造形象中力的变化,功在于运用笔法。
古今画家通过熟练的使笔、运笔,产生笔力、笔意、笔趣,形成虚实变化,浓淡相依,顿挫回旋,巧拙适度,富于节律的造型底线。
中国传统画论中形容东晋顾恺之的线如“春蚕吐丝”;形容唐×尉迟乙僧的线如“屈铁盘丝”;形容唐吴道子的线为“吴带当风”;形容曹仲达的线为“曹衣出水”。
所谓笔法即指执笔的方法和指、腕、肘的运用。
传统的笔法为人所使,其法有中锋、侧锋、逆锋、顺锋、藏锋、露锋等法。
所以掌握笔法(即用笔)的起止形态变化及行笔运转方向变化,使之随画意而使转,达到状形立象、传情达意。
(二)关于用墨。
中国传统绘画一贯是主张用笔和用墨的。
清恽南田说:“有笔有墨谓之画”。
论用笔必然要论用墨,谈用墨必谈用笔。
所以,笔与墨在中国画中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
有笔,墨
才能变化;有墨,笔才能显现。
故“笔为画之骨,墨为画之肉,有笔无墨非也,有墨无笔亦非也”(潘天寿语)。
然而,中国传统绘画尤重用墨。
笔以达气,墨以生韵。
用墨表现画面的气韵,求得生动是很重要的。
中国之墨经用笔引发和水的渗化,可变化出浓、淡、干、湿、黑、白(纸的本色)不同层次的色彩感。
古人谓之“五墨六彩”。
以墨代色,力求单纯、明快、概括,是中国画的独特创造。
以墨代色的不同变化,表现各种色彩感觉,富有浪漫主义的处理特色。
即如陈简斋墨梅诗中说:“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故中国绘画注意用墨而慎于用色。
中国画在设色方面突破了自然物固有的约束,代之以感情的意匠色彩。
就是画家在观察客观物象时,将感情移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继之产生有我的色彩关系。
这种传统的设色方法,强调在单纯、明快的对比中追求色彩的主从和谐与色彩的感染力。
三、中国画第三个特点是章法布局处理的灵活性
中国传统绘画的章法即是构图,就是把形象艺术规律及画家作画的立意加以安排布局,也可称作布局。
南齐谢赫论画《六法》曰为“经营位置”,东晋顾恺之称章法为“置陈布势”。
中国画特别讲究“立意”“立象”(立形)之道,而章法是“立象”的重要环节。
所以,章法布局受其独特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以及民族的欣赏习惯的影响,形成了具有特殊的规律和方法。
章法与用笔、用墨、设色以及透视诸方面有密切的联系。
同时,在表达画面
“立意”时体现了极强的写意性和灵活性。
这种写意性和灵活性表现在透视、取舍、主次、取势、开合、呼应、空白、疏密、穿插、虚实、边角的处理及题款、钤印的处理上。
采用这些灵活的艺术手法,有利于突破自然时间、空间在人们心理上、视觉上所造成的限制,使画面主题“立意”得到更完美的表现。
传统绘画章法布局中,对透视的处理主要采取不固定“视点”去展现画幅的视野。
这种透视法称作“移动透视法”,也称之为“散点透视法”。
其实称作“运动透视法”更为准确。
中国画向以“面面观”“景随人移”的欣赏习惯要求处理构图。
这样可以使观画者看得全面、看得深远、看得精细,具有可望、可游、可居的视觉感受。
所以中国画家采取不为“自然”奴的“物为我用”观点,大胆而巧妙的运用通景法、三远法及“以大观小”的俯瞰式“运动透视”法去组织画幅中的景物、人物,从而达到使观者游目骋怀的艺术效果。
在中国画章法布局中状物立象,首先必须剪裁取舍,分别主宾。
然后根据物象往来逆顺的运动之势布置画面,使之萦纡起伏,气脉连贯,造成动人心魄的气象。
中国传统绘画在“置陈布势”中,如果要使画面章法获得灵动舒畅富有变化,必须巧妙地处理空白、疏密、虚实之间的关系。
所谓空白是无画处,是虚处,是疏处,是与密、实相对而言的,是与疏密、虚实有密切联系的。
虚实对构图、笔墨有极大的概括性。
所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即是疏密有致,可以打破构图中的
平均布置。
巧妙安排疏密、聚散,可使画面得到空灵变化的意境。
以上种种章法规律及特点,与传统绘画的立意、用笔、用墨、设色相融合,构成了中国画独具的形式美和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