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1届语文新高考二轮复习训练:专题练2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解析)

2021届语文新高考二轮复习训练:专题练2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解析)

专题练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2020·四川省雅安市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5月12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与广东移动签署共建新一代5G智慧医院体系的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借助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打造5G智慧医院集团,重点建设完善多院区协同、医联体拓展、远程病理检验中心、智慧就医导航、5G智慧病房等体系。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5G远程医疗等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早在2月初,广东移动完成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3个5G室外基站和5个5G室内基站的建设,双方合作率先推出了“逸仙5G云医院”服务,为患者提供在线问诊服务,缓解医院门诊压力,降低就医交叉感染风险。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表示,5G技术已经融入到医院各项医疗工作中,并将为医疗技术创新与健康服务发展带来质的飞跃。

各类5G在线诊疗、远程协作技术手段的应用,将有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对于该院新院区和医联体单位的覆盖,医院本部的专家团队将能便捷地服务更多患者,减少患者的无效等待和路上奔波。

广东移动总经理魏明说,将充分发挥“5G+智慧医疗”的作用,开展医院管理流程优化,推动全院信息系统整体上云,实现多院区智慧管理,降低运营成本。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0年5月13日) 材料二:“5G远程医疗系统”是中国移动以5G科技助推医疗行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应用。

在支援武汉抗疫的行动中,中国移动用3天时间建设完成了包括火神山医院5G网络在内的各类通信、医保和卫生专网建设。

这个系统充分发挥了5G网络高速率、低时延的优势,实测下行速率超过1Gbps,上行速率超过100Mbps,响应时延低于15毫秒。

截至2月9日,中国移动的10台5G床旁会诊车已进入病区。

基于“云视讯”平台的医疗推车,可实现病区与远程专家的高清视频连接,可建立多方会诊,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

解放军总医院专门组建了远程指导会诊组,6位解放军总医院的医疗专家在北京可以通过该系统24小时备勤,对疑难、危重疾病开展专业而高效的诊治。

中考语文专题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版)

中考语文专题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一、(2022年陕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出征太空,让很多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燃起了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

中国青年报社对2047名14-35岁青少年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图示如下:青少年对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出征太空的感受(数据源自2021.7.8《中国青年报》“青年调查”专栏)【材料二】①2月27日7时44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成功发射陆地探测一号01组B星。

11时06分,在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西电一号”卫星由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以“一箭22星”的方式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①位于西安的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为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提供了一级、二级、三级发动机和姿控发动机系统,为陆地探测一号01组B星提供了空间推进分系统,为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提供助推、一级、二级发动机及辅助动力系统。

①“西电一号”卫星是“中星·丝路天图遥感卫星星座”的首发星,为高光谱遥感卫星,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星电科集团和未来宇航共同打造,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总体设计,未来宇航研究院进行在轨交付,由陕西丝路天图卫星科技公司负责运营。

(摘编自《西安动力助长征火箭刷新发射纪录》《“西电一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2022.2.28《西安晚报》)【材料三】①在2月27日的两次航天发射任务中,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大胆启用青年技术人员,由“85后”担当任务总体负责人,“95后”任一线操作员,全程护送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圆满完成了本次多点并行测控任务。

①据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建海介绍,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前,以青年技术人员为主体的测控团队对卫星的分离过程和分离机理进行了多轮次研讨交流,形成了完备的分离判断应急处置方案。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压缩这22颗卫星初始轨道计算时间,技术人员优化了岗位交互流程,完善了箭遥数据提取分析软件功能,制定了多个方案预案,大大提高了卫星进入太空后初始轨道确定效率,为卫星后续正常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铁人中学2019级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语文试题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民族经过长期历史发展所沉淀形成的精神观念、审美情趣与思维方式,彰显了其独特的民族性追求,因而其作为文化的深层结构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性标志,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理解沟通是最难达成的,因此需要通过“求”而达到“同”的目标。

这里的“求”,即通过坦诚的交流与对话来充分理解对方的价值关切,进而求同存异,寻找文明视阈的融汇。

首先,在文化心态上,必须摒弃文化偏见与文化歧视。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开启了同步时空的发展节奏,文化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正在加快推进。

在此背景下,我们首先需要调整好文化心态,尤其是要消除文化自大或文化自卑的两极对立思维,克服文化偏见,消除文化傲慢,倡导文化会通。

如果持有盲目的自我文化优越情结,对其他民族所创造的时代文明视而不见,则势必会导致文化的误读与误判。

事实表明,文化偏见如果不予以坚决纠正,就会导致文化歧视,导致民族间文化交往中的不对等。

平等对待其他文化既是文化自觉的内在要求,也是文化自信心的价值呈现。

开放的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追求“美美与共”的文化发展,向世界展示的是平等与包容的胸怀。

其次,在文化实践层面,文明交融的世界需要自觉坚守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在一定意义上,正是经济全球化催生了文化的多样性。

面对新的世界发展格局,每个国家和民族都要把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展示出来。

但同时我们看到,全球化进程中的扩张与掠夺又是资本主义成长与发展的生命线,这就会滋生出文化霸权主义,即以强势心态向世界传播西方价值观,迫使后发展国家放弃自身的文化传统,被动接受其价值观念乃至意识形态。

中考非连续文本阅读及答案(2020年陕西省中考题)

中考非连续文本阅读及答案(2020年陕西省中考题)

中考非连续文本阅读及答案(2020年陕西省中考题)【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11题。

(12分)【材料一】5月5日18时0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在海南文昌升空。

约488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美国专业网站NASA Spaceight网站报道称,此次发射是中国未来载人航天计划的重要里程碑。

该网站对新一代太空舱做了详细介绍,称中国的研发团队使用了新材料和新结构使太空舱的隔热能力比神舟大了三到四倍。

该网站还着重关注了中国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新,称这一新的运载火箭系列将满足未来发射服务市场的需求,将有助于保持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推动经济和相关高科技发展,包括新型火箭发动机的开发、新的焊接技术、飞行控制系统的升级等。

(摘编自《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成功发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光明日报》【材料二】长征五号B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基础改进研制而成,是目前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采用两级半构型。

长征五号B的超大整流罩是我国最大的火箭整流罩。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高轨道大型卫星以及各类深空探测器;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的大型卫星及飞船,如载人空间站的核心舱等。

作为专门为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设研制的一款新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进入实质阶段。

(摘编自《“胖五”家族添新丁“运人运货”本领强》,《陕西日报》)【材料三】中国空间站命名为“天宫”,一般情况下驻留3人,在航天员轮换时最多可达6人,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长期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

它整体呈T字构型,基本结构包括1个核心舱,2个实验舱。

核心舱用来控制整个空间站组合体,实验舱和实验检Ⅱ分别连接于两侧。

核心舱是空间站的主控舱段,主要对整个空间站的飞行姿态、动力性、载人环境进行控制。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7)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二)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7)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二)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7)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二)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首飞。

至此,参与我国空间站建设的''长征火箭天团"成员——长征二号F、长征七号、长征五号B已经全部到位,中国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大幕拉开。

1992年,我国确立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 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在前两步,先后有两位"长征火箭天团"成员参与其中,分别是成功率100%、有着"神箭"美誉的长征二号F火箭,以及货运飞船“专属列车"、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先行者长征七号火箭。

刚刚首飞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火箭天团"成员中最为亮眼——块头最大,运力最强。

这些特点,也是为发射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和实验舱而准备的。

按照规划,后续长征五号B将发射核心舱,然后发射实验舱、神舟飞船、天舟飞船等,像''搭积木"一样建起空间站。

(摘编自《齐了!中国空间站“火箭天团"成员全部到位》) 材料二: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是我国首个一级半构型火箭。

按照构型,火箭分为单级火箭和多级火箭两类,火箭助推器通常被算作半级。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是在一级上捆绑了4个助推器,属于一级半火箭。

相比多级火箭的“接力",它则是从点火到入轨一气呵成,是我国现役运载火箭中唯一一款直接入轨的火箭。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拥有目前我国最长最大的整流罩。

整流罩长达20.5米,相当于6层楼高,直径达到5.2米。

实用类文本《中国探月,六战六捷!》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中国探月,六战六捷!》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舱按照预定方案,翩然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

这是中国航天创造的又一壮举。

至此,中国探月工程已是六战六捷。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踏实迈出了中国深空探测的第一步。

作为“绕”的尝试,它隔着200千米的距离观察月球。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承担了验证技术、深化月球科学探测的使命。

作为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它不仅为落月探测验证了部分关键技术,而且超额完成多次拓展任务,为后续任务提供了支持。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实现了我国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迈出了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步。

2014年11月1日,嫦娥5T作为嫦娥五号的“探路先锋”,完成了地球轨道以外航天器高速再入大气层的返回试验验证。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在中继星“鹊桥”的帮助下成功踏足月球背面,对这块“处女地”展开了人类的第一次探索和挖掘。

(摘编自《中国探月,六战六捷!》)材料二:伟大事业始于伟大梦想。

嫦娥五号任务承续探月梦想,实现了我国首次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收获了研究月球乃至太阳系行星的宝贵科学样品,其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

自立自强的旋律最动听,勇于探索的精神尤可贵。

发射升空,抵达月球,采集月球物质,由月面点火起飞,再从月球轨道返回地球……从发射到归来的几十天里,嫦娥五号任务的每一步都牵动人心,每一个动作都让人击节喝彩。

人们惊叹,来自月球的2千克月壤展示着一个国家对科技创新的追求。

当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上展开五星红旗,闪耀月面的“中国红”映照出追求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国决心。

嫦娥五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显示出协同攻坚的强大力量。

发射场指挥员喊出清脆的口令,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背后是发射团队无数次的演练。

2024年重庆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2024年重庆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2024年重庆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共16 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孔雀xuàn()丽的羽毛,是大自然巧夺天工....造出。

白杨笔直刺向碧宇,是密集的群体和高远的阳光造出。

卓.()尔不群坚韧顽强的性格,是秉赋的优异和生活的历练造出。

②我们的心,是长久地不知不觉地塑造..而成。

③心的边疆,可以造的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

没有一片乌云,可以覆盖心灵辽阔的疆域。

A.没有任何风暴,可以洗刷心灵深处喷涌的温泉。

心的规模,也可能缩得很小很小,只能容纳一个家,一个人。

④造心的时候,可以有很多讲究和设计。

B.比如预埋下一处心灵的生长点,像一株植物,具有自动修复,自我养护的神奇。

心受了创伤,它会tǐnɡ()身而出,引导心的休养生息,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心整旧如新。

比如添加防震防爆的性能,在心灵遭受短时间高强度的残酷打击下,举重若轻,依旧蓬勃热忱()。

⑤C.优等的心,不必坚固,但必须华丽。

因为人生有太多的压榨和当头一击,会与独行的心灵,在暗夜相得益彰....。

如果没有精心的特别设计,脆弱的心,很易横遭伤害无动于衷....。

⑥造好的心,如同造好的船。

当它下水远航时,蓝天在头上飘荡,海鸥在前面飞翔,那是一个神圣的时刻。

会有台风,会有巨涛。

但,D.一颗美好的心,即使巨轮沉没,它的颗粒也会在海浪中,无畏地燃烧。

1. 完善下列词语的字音、字形。

xuàn(_____)丽卓.(_____)尔不群tǐnɡ(_____)身而出热忱.(_____)2. 语段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巧夺天工B.塑造C.相得益彰D.无动于衷3. 画线句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没有任何风暴,可以洗刷心灵深处喷涌的温泉。

B.比如预埋下一处心灵的生长点,像一株植物,具有自动修复,自我养护的神奇。

C.优等的心,不必坚固,但必须华丽。

D.一颗美好的心,即使巨轮沉没,它的颗粒也会在海浪中,无畏地燃烧。

高中语文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热点话题精练:航天科技

高中语文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热点话题精练:航天科技

2020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热点话题精练:航天科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6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

截至目前,北斗三号已成功发射21颗卫星,包括18颗M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因小巧灵活加之英文简称谐音而被网友称为“萌星”;两颗IGSO卫星,被北斗人称为“爱星”;以及1颗G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被北斗人称为“吉星”。

“萌星”是全球组网的主力,不辞辛劳地绕着地球满场跑,以求覆盖到全球更广阔的区域;“吉星”则始终随着地球自转而动,以便时刻聚焦祖国;“爱星”则像辛勤的蜜蜂一样,让自己的星点轨迹始终聚焦亚太地区跳8字舞。

此次发射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二颗“爱星”。

(摘编自2019年6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网站)材料二: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5月22日在北京召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最新成果得到全方位展示。

据了解,我国今年还将发射6至8颗北斗三号卫星,继续加快全球组网步伐。

20余年来,我国北斗导航实现“三步走”。

去年,北斗三号卫星更是以一年19星的佳绩在太空中刷新了“中国速度”。

在北斗背后,是一支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主的研发团队,他们秉持“北斗精神”为国家托举国之重器。

北斗一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回忆,国产化从北斗一号的太阳帆板做起,“当时很多卫星都不敢上,北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硬着头皮上。

”以总指挥李祖洪、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难题,于2003年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二号研制在国产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

为实现快速形成区域导航服务能力的国家战略,以谢军、杨慧等为代表的北斗人设计了国际上首个以GEO/IGSO卫星为主、有源与无源导航多功能服务相融合的卫星方案,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5月5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送入太空轨道。

5月8日,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返回。

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的首战告捷,充分证明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可担当空间站建造主力火箭的重任,为全面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航天事业向来是一个国家追求创新发展的缩影。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从发射载人飞船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舱、发射空间实验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如今已走到第三步,即“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5月6日)材料二:
(摘编自《世界各国的主流现役运载火箭全面大比拼》)材料三: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设计没有太多经验可以直接拿来,12项核心关键技术,247项关键技术,接近100%的技术创新,从设想逐步走进现实。

高可靠性、低成本、无毒无污染、高适应性、高安全性……长五火箭跻身国际最先进火箭之列,起步于设计理念的先进。

大火箭之大。

实现大运载能力,一靠大发动机,一靠大结构。

火箭要么“长高”,要么“长胖”,太高就变得细长,结构强度减弱,所以大直径变成了必须突破的屏障。

设计师的难题在于,不仅要大,还要轻。

火箭设计师将重量一边省给燃料,一边省给载荷,箭体自身则越轻越好。

为了给箭体减重,设计师通过智能减载、优化结构、更换材料、创新工艺等措施,最终成功为火箭减重。

大火箭之力。

长五火箭与其他长征火箭相比最明显的差异当属助推器的斜头锥。

研制之初,长五火箭总体与助推器分系统最终定下包括斜头锥、前捆绑主传力、助推主支撑等全新技术在内的助推器方案,但这些关键技术在国内还是空白。

斜头锥和前捆绑传力,使得助推器从内而外成为一个非对称结构,箭体非对称结构比对称结构的设计更为复杂。

助推器研制时间长达10年,“小小的”斜头锥也经历了六七年才定型。

大火箭之智。

长五火箭控制系统设计师将火箭飞行控制和燃料利用集成这两个功能统一在一个数字化网络平台上,既控制飞行姿态,又控制发动机的利用。

完美干出这些精细活儿的是箭载计算机。

火箭一旦点火升空,就进入了“自动驾驶”模式,惯性测量组合每20毫秒感知一次火箭的速度、位置和姿态,传送给箭载计算机。

计算机飞快运算,指挥火箭实时作出调整,即使发生了小故障也不影响成功。

大火箭之助。

长五火箭芯一级的氢氧发动机推力为50吨级,助推器使用的液氧煤油发动机推力为120吨级。

这是设计团队在1000多种方案中筛选出的最合理搭配。

原因在于,绝对推力并非运载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当火箭升空之后,火箭对比冲的要求提升,对推力的要求降低。

燃烧同样质量的液氢液氧混合物产生的气流速度比液氧煤油更高,能将火箭送往更高的轨道。

以人为本、安全可靠、绿色环保,是长五火箭研制初期就定下的设计原则,在设计长五火箭时,设计师努力实现了液氢加注时不需要人值守的预定目标。

大火箭的背后,是国家科技能力、制造水平的全面体现。

荣耀的起点,归于长五火箭的设计师,他们人数多达上万,其中核心人员也多达上千,正值壮龄副总设计师杨虎军、娄路亮等一批航天青年干将,伴随了长五火箭10年,至今也才40岁左右。

(摘编自《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设计理念全解读》)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返回,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的首战告捷,为全面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B.从材料二图中各项数据的比对中可以看出,中国已经跻身大推力火箭俱乐部行列,但总体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

C.研制之初,长征五火箭总体与助推器分系统采用包括斜头锥、前捆绑主传力、助推主支撑等全新技术在内的助推器方案,填补了国际航天领域关键技术的空白。

D.长征五号火箭相比我国以前研制的火箭“长胖”了,“长胖”了的火箭结构强度没有变弱,运载能力却加强了。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征五号设计师通过智能减载、优化结构、更换材料、创新工艺等措施,最终成功为火箭减重,使长征五号既大又轻,实现了大运载能力。

B.长征五号箭载计算机控制飞行姿态,又控制发动机的利用,指挥火箭实时调整速度、位置和姿态,避免了火箭故障的发生。

C.绝对推力并非运载能力的决定性因素,火箭升空之后,对推力的要求降低,这是长五火箭芯一级没有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的原因。

D.我国运载火箭的研制与开发起步晚,但发展快,理念新,以人为本,安全可靠,绿色环保,是我国追求创新发展的缩影。

6.长五火箭跻身国际最先进火箭之列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C
5.B
6.(1)起步于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的先进。

(2)国家科技实力、制造水平非常高。

(3)多达上万的设计师的默默付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