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成功观后感
最新长征五号发射成功观后感心得体会-长征五号发射成功

最新长征五号发射成功观后感心得体会-长征五号发
射成功
长征五号的成功发射让人感到非常激动和骄傲。
作为中国航天科技的里程碑,它标志
着中国在航天领域的飞速发展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首先,长征五号的成功发射展示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卓越能力。
这次发射任务是非常复
杂和困难的,涉及到多个重要的技术环节和工程挑战。
然而,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们
通过团队协作和创新,成功地克服了各种问题,证明了自己在航天技术上的强大实力。
其次,长征五号的成功发射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长征五号是中国
最大的火箭之一,它的成功发射意味着中国将有能力进行更大规模和更重要的航天任务,包括载人航天、探测器送往深空以及构建天基实验室等等。
这将为中国航天事业
的发展开辟新的篇章,为国家的科技实力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作出重要贡献。
最后,长征五号的成功发射也让我们意识到航天事业对一个国家的意义和重要性。
航
天技术不仅仅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产物,它更是一种国家实力和国家形象的象征。
通过航天事业的发展,一个国家能够展示自己在科技和创新领域的能力,向世界展示
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
长征五号的成功发射提醒我们,航天事业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
成部分,需要我们关注和支持。
总的来说,长征五号的成功发射给人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自豪感。
它不仅仅是中国航
天事业的突破,更是对全球航天领域的一次重要贡献。
通过这一成功发射,我们有理
由相信中国航天科技的未来将更为辉煌,同时也期待着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更多的成就。
长征五号首飞看长征五号首飞观后感

长征五号首飞看长征五号首飞观后感
长征五号首飞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航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标志。
作为全球最大推力的运载火箭之一,长征五号的首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观后感。
首先,在长征五号首飞中,可以看到中国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超强实力。
长征五号
的首飞圆满成功,不仅展示了中国航天工程师的出色技术水平,还证明了中国可以通
过自主研发和创新推动航天事业的发展。
在这个领域,中国正在迎头赶上世界航天强国,令人感到自豪。
其次,长征五号的首飞也体现了中国航天产业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长征五号的运
载能力极大,可以将更大的负载送入太空,这一特点让中国航天在商业卫星发射等领
域具备了更加强大的竞争力。
中国航天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国内经济的增长,同时也
将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和技术支持给全球合作伙伴。
还有,长征五号首飞也让人对未来航天科技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首飞的成功,为中国
航天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续的航天任务和探索提供了更多的
可能性。
无论是深空探测、载人航天还是其他领域的科学研究,长征五号都有望不断
刷新纪录并取得更多突破。
总的来说,长征五号首飞让人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
中国航天事业在不断发展壮大,
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国际交流合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信未来中国将在航天领域继续
取得更多辉煌成就,为人类的探索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长征五号首飞 长征五号首飞有感心得体会

长征五号首飞长征五号首飞有感心得体会
长征五号首飞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对于中国航天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以
下是我对长征五号首飞的一些感心得体会:
1. 科技实力的体现:长征五号是一种全新的运载火箭,采用了很多创新技术,如液氧/液氢燃料动力系统、模块化设计等。
这些技术的成功应用,体现了中国航天工程师的
卓越技术实力。
2. 国家荣誉感:长征五号首飞代表了中国航天领域的新突破,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广泛
关注和瞩目。
这次成功首飞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强烈的国家荣誉感,让我们为中国航天
事业的发展感到骄傲。
3. 推动航天技术的进步:长征五号的成功首飞,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它的高载荷能力和可靠性,将为中国未来的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任务提供更好的保障,为人类航天事业的进步做出贡献。
4. 加强国际合作:长征五号的首飞引起了国际航天界的广泛关注,吸引了许多国家的
参观和合作。
这次首飞的成功表明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实力和能力,有助于加强与其他
国家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总之,长征五号首飞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向了新的里程碑,对于中国航天的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的成功不仅仅是一次技术突破,更是中国全面实力的展示,以
及国家自信和民族骄傲的象征。
长征五号观后感

长征五号观后感长征五号火箭是我国最新研制的一款运载火箭,其首次发射成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作为一名对航天事业充满兴趣的人,我也兴致勃勃地观看了长征五号的发射直播,并对其成果深感振奋和自豪。
长征五号火箭的发射过程令人震撼。
整个过程始于火箭冒出的浓烟和巨大的噪音,随着火箭一点点冲向天空,我的心情也随之激荡。
火箭在高空劈开云霞,壮丽的画面令人难以忘怀。
电视机前的我无法掩饰内心的激动,这是我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长征五号火箭所具备的技术实力也让我深感钦佩。
作为一种运载能力高达25吨的大型火箭,长征五号在推动我国航天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能够将重量庞大的卫星送入太空,为我国在天文、通信、气象等领域的科研和应用做出贡献。
这一壮举代表着我国航天事业向更高层次迈进,彰显了中国的科技实力。
长征五号火箭的成功还说明了中国航天工程师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研制一款运载火箭需要经过困难而艰苦的研发过程,其中涉及到众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长征五号的成功证明了中国航天工程师们的实力和才华。
我深信,正是这些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的科研人员,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观看长征五号的发射给我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在航天事业中,每一次的成功都离不开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储备。
正如我们常说的,成功来自于历史的积淀和勤奋的付出。
长征五号的成功让我明白了只有不断努力和积累,我们才能走出一条属于中国航天的新路。
细思恐极的是,长征五号火箭的研制之路并不平坦,充满着无数的挑战和困难。
但是中国航天工程师们勇往直前,不断攻克技术难关,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为我国航天事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他们的奉献和付出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值得我们衷心地敬佩和感激。
长征五号火箭的发射成功给我带来了无限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在向着更加广阔的天空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航天工程师们的带领下,我们的国家将会在航天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成就。
长征五号首飞有感心得体会(精选17篇)

长征五号首飞有感心得体会(精选17篇)长征五号首飞有感篇1长征五号是中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它首次采用5米直径箭体结构,首次使用无毒无污染液氢液氧与液氧煤油发动机组合起飞方案,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
有了长征五号后,中国在空间站的建设上就有了得力的运载工具,但从长远来看,可能对中国的登月工程的意义更为重大。
事实上,欧盟空间组织提出建立国际月球村的设想是非常具有战略眼光的。
人类必须首先征服月球,在月球上逐步地适应与我们的母体——地球非常不同的生存环境并长期生活下去,然后方能在月球上构筑前进基地,这是向深空发展的唯一正确的途径。
如果我们连自已最近的邻居都搞不定,奢谈火星探索究竟又有多少意义?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实现了中国液体运载火箭直径由3.35米至5米的跨越,填补了中国大推力无毒无污染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空白,代表了中国运载火箭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化、型谱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是实现未来探月工程三期、载人空间站、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保障。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于20xx年经国务院批准立项研制,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牵头组织实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遵循“发展航天、运载先行”,“运载发展、动力先行”的理念,20xx年,中国先行启动了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级液氢液氧发动机研制攻关,其科研成果直接转化支撑了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等新型运载火箭研制并首飞成功。
此次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的是由远征二号上面级和实践十七号卫星组成的载荷组合体。
远征二号上面级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变轨能力最强的液体动力上面级,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组合使用后,可有效提升一箭多星发射并直接入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任务适用性和使用灵活性。
实践十七号卫星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地球同步轨道新技术验证卫星。
观看长征五号首飞心得体会2篇

观看长征五号首飞心得体会观看长征五号首飞心得体会精选2篇(一)长征五号首飞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我观看长征五号首飞时的心得体会:1. 感受到了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进步。
作为中国最先进的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的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实力和技术水平的巨大进步。
这不仅是对中国科技工作者的鼓舞,也是中国国力的一次彰显。
2. 感受到了科技与创新的重要性。
长征五号的研制与发射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科技工作者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智慧。
这次首飞的成功体现了中国在科技与创新方面的重要突破,也说明了科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3. 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长征五号的首飞是中国航天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不仅为航天事业作出了贡献,也为国家增添了光彩。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长征五号的成功感到自豪,也为中国的科技实力感到自信。
4. 深刻意识到航天领域的艰辛与风险。
长征五号的首飞成功背后付出了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付出。
他们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飞行实践中经历了艰辛与风险,甚至有可能面临失败。
但他们坚持不懈,最终取得了成功,这是他们职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展示。
总的来说,观看长征五号首飞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性和雄心壮志,并激发了我对科技创新的热情和对国家发展的自豪感。
同时也意识到科技事业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并需要持续的支持和投入才能取得成功。
观看长征五号首飞心得体会精选2篇(二)作为一名观看了长征五号首次发射的观众,我对此次发射有着很深的体会和感受。
长征五号的首次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于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对中国航天科技的强大实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长征五号作为中国最大的运载火箭,其技术和性能在国际上也是属于先进水平。
在首次发射中,长征五号圆满完成了任务,这体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高超水平和可靠性。
其次,长征五号的发射也显示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自主能力的提升。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观后感作文4篇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观后感作文4篇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首飞成功,未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把嫦娥五号、空间站,甚至火星探测器等送入太空。
标志着我国从航天大国迈进航天强国。
下面是店铺带给大家的长征五号首发成功的感想作文,欢迎阅读!长征五号首飞成功观后感作文111月3日20时43分,伴随着轰鸣巨响,长征五号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腾空而起。
记者连线现场群众和航天工作人员,记录下火箭升空的特殊瞬间,以及航天人庆功的喜悦时刻。
20时43分,当现场广播喊出“50秒倒计时”时,尽管站在3公里外,卢先生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朋友一起大声欢呼。
“看到一个巨大的火球缓缓升空,直入云层。
”卢先生告诉记者,在现场的人们都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精彩的一刻,直至1分钟后,长征五号消失于视野中,“以往在电视上看火箭发射,比较冷静,今天亲临现场,大家一起鼓掌欢呼,真是太激动了。
”对航天人而言,这种成功的喜悦更是弥足珍贵。
在“大火箭”成功发射当夜,海南文昌发射中心举行了庆功会。
庆功会上有一个特殊纪念环节,青年歌唱家谭晶演唱了一首名为《飞天利箭》的歌曲,为航天工作者献礼。
谭晶在现场表示,作为科学家的家属,这一刻她格外自豪。
她希望用歌声,向孜孜不倦的航天人致敬。
参加庆功会的“长五”首飞试验队员钱昌告诉记者,火箭升空他心情很激动,而这首《飞天利箭》更是激发了他的自豪感,“这首歌唱出我们年轻的航天人,不畏艰难,追逐飞天梦的浪漫气息”。
电话中,他还给记者复述了几句歌词,“美丽星球留下了浪漫的云烟,化成万道霞光最美的心愿”。
事实上,对这些航天人而言,他们浪漫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航天专家表示,有了长征五号后,中国在空间站的建设上就有了得力的运载工具,从长远来看,可能对中国的登月工程的意义重大。
未来,将由长征五号火箭执行发射中国空间站核心舱以及探月和探测火星任务。
北京认为,由军方实施的太空计划象征着该国的进步,标志着该国崛起中的全球地位。
长征5号发射成功有感范文长征五号发射成功

长征5号发射成功有感范文长征五号发射成功
长征五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种重型运载火箭,它的成功发射代表着中国在航天领域的重大突破和进步。
这次发射的成功让我深受震撼和自豪,以下是我对长征五号发射成功的感想。
首先,长征五号的成功发射证明了中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强大实力。
长征五号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运载火箭,能够将更大的有效载荷送入太空,这对于中国发展航天科技和实现更复杂的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发射成功表明中国在设计和制造火箭方面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加强了我们在国际航天领域的竞争力。
其次,长征五号的成功发射也代表着中国航天事业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作为一项高风险的任务,火箭发射涉及复杂的技术和工程,需要高度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长征五号能够如此成功地发射,证明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技术研发和管理能力。
这对于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为未来更具挑战性的航天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长征五号的成功发射也为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增添了一分。
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国家,中国一直以来都在追求科技创新和发展。
长征五号的成功发射证明了中国人民的勇气、智慧和实力,而这也使我们更加自豪和有信心走在国际航天科技的前列。
总的来说,长征五号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重大突破和进步,它既是中国科技实力的体现,也是国家自豪感的源泉。
相信在未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将会迈向新的高度,为推动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成功观后感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成功观后感
长征五号大型运载火箭的出现,将彻底改变中国火箭运力不足的局面。
具体地说,长征五号系列火箭目前包括两种不同的型号:长征五号火箭和长征五号B火箭,前者是一种“二级半”的火箭,后者是一种“一级半”的火箭。
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成功观后感 1 日前,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完成了从总装测试厂房到发射塔架的垂直转运。
现在,“大火箭”首飞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作为运载火箭的“重中之重”,“胖五”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长征五号的芯级,也就是中间的主体部分直径达5米,比一般的火箭主体直径大了50%,体格壮实,绰号“胖五”。
这次发射任务主要是检验“胖五”设计的正确性、飞行的可靠性,以及发射场和火箭之间的匹配性。
作为运载火箭的“重中之重”,“胖五”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日前,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完成了从总装测试厂房到发射塔架的垂直转运。
现在,“大火箭”首飞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长征五号的芯级,也就是中间的主体部分直径达5米,比一般的火箭主体直径大了50%,体格壮实,绰号“胖五”。
这次发射任务主要是检验“胖五”设计的正确性、飞行的可靠性,以及发射场和火箭之间的匹配性。
作为运载火箭的“重中之重”,“胖五”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长征家族历史成绩优秀发射成功率高达97%左右
从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至今,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237次发射,发射成功率高达97%左右。
从国际上来看,从1957年到2015年,全球共发射5400多次,平均发射成功率是91.5%。
如果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比作一个大家族,现在其家庭成员已经有17个了,实现了从常温推进到低温推进、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运载能力覆盖高、中、低各种轨道,能够满足不同载荷的发射要求。
作为“五哥” 为啥它比“弟弟们”面世要晚?
但是,随着火箭发动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人类对宇宙空间的不断探索,世界主要航天强国纷纷推出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比如欧洲的阿里安5、美国的德尔塔4和宇宙神5。
而中国现有的长征家族原有的成员在面对未来载人空间站、探月和探火工程等一系列重大航天工程任务,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长征家族迫切需要新引入一位“大块头”成员扛起重担。
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成功观后感 2 长征五号大型运载火箭从文昌发射中心101工位发射升空。
长征五号火箭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运载能力最大的型号,具备近地轨道约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约14吨的运载能力。
首飞的长征五号火箭还搭载了中国目前最先进的上面级——远征二号,将实践十七号卫星直接送入地球静止轨道。
这是中国从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的标志和里程碑。
长征五号火箭首飞箭,摄于向发射塔转运途中。
长征五号大型火箭的出现,使中国运载火箭的运力比肩国际同类火箭——更具体地说,达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中国老一代运载火箭的近地轨道运力之最是长征二号F 火箭的8.6吨,同步转移轨道运力之最是长征三号乙增强型的5.5吨。
由于火箭运载能力不足,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只能委屈地设计为8吨级的航天器,而苏联第一个空间站礼炮一号就是20吨级,美国更是使用土星五号火箭发射了80吨级的天空实验室。
至于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和深空探测器,中国同样深受火箭运力不足的困扰,发射嫦娥三号的长征三号乙火箭不得不专门精心减重,压榨每一分潜力。
长征五号大型运载火箭的出现,将彻底改变中国火箭运力不足的局面。
具体地说,长征五号系列火箭目前包括两种不同的型号:长征五号火箭和长征五号B火箭,前者是一种“二级半”的火箭,后者是一种“一级半”的火箭。
所谓“半”指的是火箭的助推器,它们燃烧时间比中间的芯级短得多,所以被形象地称为“半级”。
长征五号火箭起飞质量879吨,起飞推力1078吨,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可达14吨,这个运力不仅比现役的长征三号乙火箭高出两倍多,也远高于俄罗斯质子火箭的6.9吨、日本H-IIB火箭的8吨、美国宇宙神5火箭最大的8.9吨,以及欧空局阿里安5ECA火箭的10.5吨。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九号火箭理论上同步转移轨道运力也仅有8.3吨,而设计运力更大的重型猎鹰火箭,恐怕要等到明年年中才能进行首次发射。
目前,仅有美国重型德尔塔4火箭以14.22吨的同步转移轨道运力比长征五号火箭略胜一筹。
目前的公开资料显示,长征五号火箭直接奔月轨道的运载能力超过8.2吨,这个运力也仅次于重型德尔塔4火箭,可以发射8吨多的嫦娥五号探测器。
至于火星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目前官方尚未公开相关数据,不过从2020年火星绕落巡一体的探测器任务的论文推测,长征五号火箭的火星运力超过5吨,比美国猎鹰九号火箭4吨的火星转移轨道运力高得多,也优于宇宙神5火箭和阿里安5火箭。
目前俄罗斯的质子号、美国的宇宙神5和德尔塔4火箭都有直接将卫星送入静止轨道的能力,其中质子号火箭静止轨道运力为3.25吨,宇宙神5火箭为3.9吨,重型德尔塔4火箭则高达 6.75吨,欧空局的阿里安5火箭和日本的
H-IIA/H-IIB火箭没有直送静止轨道的能力。
长征五号火箭首飞中使用了远征二号上面级,构成“三级半”的构型将卫星直接送入静止轨道,直送静止轨道的运力超过5.1吨,仅次于美国的重型德尔塔4火箭。
目前世界各国的现役火箭中,运力超过长征五号火箭的,可以说只有美国的德尔塔4重型火箭。
长征五号B作为一种“一级半”火箭,和长征五号的主要区别是,去掉了使用液氧液氢推进剂的第二级。
长征五号B火箭的整流罩长度为20.5米,比长征五号的12.3米长得多。
它将用于发射中国未来空间站的天和号核心舱、梦天号和问天号实验舱。
这些舱段长度都有18米左右,只能使用长整流罩发射。
长征五号B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可达25吨,是现役长征二号F火箭的两倍半还多,这也为空间站舱段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对比国外主流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火箭的近地轨道运力同样表现出色,目前国外只有重型德尔塔4火箭以28.8吨的近地轨道运力明显高过长征五号B火箭一头,其他的无论是21吨的欧空局阿里安5火箭还是23吨的俄罗斯质子火箭,以及商业航天公司理论运力22吨的猎鹰九号火箭,运力上都比长征五号B火箭略逊一筹。
至于日本的H-IIA和H-IIB火箭,前者最大运力只有15吨,后者也不过是19吨,如果严格按照近地轨道运力高于20吨的定义,甚至不能被
称为大型运载火箭。
美国的宇宙神5火箭同样如此,性能最强的的宇宙神5-551火箭也只有18.8吨近地轨道运力。
长征五号系列火箭并非仅仅是规模大运力大,它的技术跨度同样是空前的。
中国老一代火箭使用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组合的推进剂,这种剧毒组合具有常温存储和自燃的特点,对于液体洲际导弹来说是相当合适的,但对运载火箭来说就有使用费用高和危险污染大的弊端了。
美苏欧早期的运载火箭也都使用类似的肼类推进剂,但新一代火箭普遍改用无毒无污染同时性能更好的液氧煤油或是液氧液氢组合。
长征五号使用5米直径的液氧液氢芯级捆绑4个3.35米直径的液氧煤油助推器,分别使用两台50吨级液氧液氢发动机和两台120吨级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第二级还使用两台9吨级膨胀循环液氧液氢发动机,在动力系统上赶上了国际先进水平。
发动机技术尤其是比冲的提高,还带来了火箭运载系数的提高。
目前长征五号火箭虽然不如美国猎鹰九号、德尔塔4等火箭,但要比俄罗斯质子号、欧空局阿里安5号和日本H-IIB火箭高得多。
未来,长征五号将担负起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的重任。
2020年的火星探测任务,也将由长征五号发射。
长征五号火箭首次使用了全三维数字化研制手段,在研制技术和能力方面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
长征五号火箭还使
用了5米直径、21米长度的大型低温液氢储箱,这在技术上是一个巨大的跨越,目前国外仅有5米直径的美国德尔塔4、5.2米直径的日本H-IIB和5.4米直径的欧空局阿里安5火箭可以与之相比。
长征五号芯级的结构设计、制造和试验技术,包括全自动的搅拌摩擦焊和数字化自动总装对接技术,也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长征五号火箭还使用了基于总线技术的系统级冗余技术,提高了火箭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水平,它还使用了高速遥测数据传输技术,实现了基于陆基测控和天基测控的可视图像传输,在测控技术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通过远征二号上面级的使用,长征五号系列火箭形成了更灵活和更强大的发射能力,足以媲美俄罗斯使用微风M上面级的质子号火箭,中国还计划研制多用途的多次启动液氧液氢上面级,有望在将来和美国的德尔塔4以及宇宙神5平分秋色,也就是一种液氧液氢上面级兼顾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中高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和直送静止轨道的能力。
总而言之,长征五号火箭以其空前的运载能力和先进的技术水平,提高了中国进入太空的能力,使中国运载火箭性能和水平跻身世界第一阵营,成为中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基础和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