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实现过程技术实现管理程序
最新两化融合管理手册(GBT23001-2017)

最新两化融合管理手册(GBT23001-2017)编号:版本:编制:审核:批准:X年X月X日起实施XXXXXX股份有限公司受控状态:受控目录0.1企业简介0.2发布令0.3管理者代表任命书0.4两化融合方针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可持续竞争优势5领导作用6策划7支持8实施与运行9评测10改进附录1组织结构图附录2职能分配表0.1企业简介0.2发布令公司各部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主要依据《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和修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是本公司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总纲要,既适用于本公司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保持,也适用于本公司向第三方申请认证注册的依据。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已经批准,现发布实施,全体员工均须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并追求持续改进得稳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确保在市场竞争中持续胜出。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的管理执行本公司《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
总经理:日期:0.3管理者代表任命书为建立、实施和保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不断打造公司信息化环境下的公司新型能力,实现公司持续稳定的竞争优势。
经公司高层研究决定,任命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并授予以下职责和权限:1、按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全面负责公司两化融合日常管理工作,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得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
2、提出两化融合相关的决策建议。
3、组织识别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及其目标。
4、统筹落实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策划、打造、保持、持续改进的过程,以确保其有效性。
5、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推动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优化、创新和变革,持续提升数据的开发利用能力。
6、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建议。
7、提升公司全员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意识。
总经理:日期:0.4两化融合方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1 范围本手册规定了公司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要求,明确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范围与边界,其范围为:位于XXXXXXXXXX有限公司,与XXXX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相关活动中所涉及的两化融合管理过程。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 模板

XXXX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管理手册(版本V1.0)日期:2020年4月15日目录前言 (4)0.1 企业概况 (5)0.2 管理手册颁布令 (6)0.3 任命书 (7)0.4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编制说明 (8)0.5 两化融合管理方针和目标 (9)1 范围 (10)1.1 总则 (10)1.2 适用范围和边界 (10)1.3 管理手册章节结构说明 (10)2 引用标准 (10)3 术语和定义 (11)4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11)4.1 总要求 (11)4.2 文件要求 (11)4.2.1 总则 (11)4.2.2 文件控制 (12)4.2.3 记录控制 (13)5 管理职责 (13)5.1 管理承诺 (13)5.2 管理者代表 (13)5.3 以获取与企业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14)5.4 两化融合的方针 (14)5.5 两化融合的目标 (14)5.6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 (15)5.7 职责与协调沟通 (15)5.7.1 职责与权限 (15)5.7.2 协调与沟通机制 (16)6 基础保障 (16)6.1 总则 (16)6.2 资金投入 (16)6.3 人才保障 (16)6.4 设备设施 (17)6.5 信息资源 (18)6.6 信息安全 (18)7 实施过程 (19)7.1 总则 (19)7.2 策划 (20)7.2.1 总则 (20)7.2.2 策划的输入 (20)7.2.3 策划的输出 (21)7.2.4 策划的评审与批准 (21)7.2.5 策划的更改与控制 (21)7.3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 (22)7.3.1 优化方案 (22)7.3.2 实施与执行 (22)7.3.3 监督与控制 (22)7.4 技术实现 (22)7.4.1 技术方案 (22)7.4.2 技术获取 (23)7.4.3 监督与控制 (23)7.5 匹配与规范 (24)7.5.1 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匹配性调整 (24)7.5.2 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24)7.6 运行维护 (24)7.7 数据开发利用 (25)7.8 动态调整 (26)8 评测与改进 (26)8.1 总则 (26)8.2 评估与诊断 (26)8.3 监视与测量 (26)8.4 内部审核 (27)8.5 考核 (28)8.6 管理评审 (28)8.6.1 总则 (28)8.6.2 管理评审的输入 (28)8.6.3 管理评审的输出 (29)8.7 改进 (29)8.7.1 持续改进 (29)8.7.2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30)9 两化融合手册的管理 (31)附录1 程序文件清单 (32)附录2 体系结构图 (33)附录3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职责分配表 (34)前言XXXX有限公司按照下列标准、规范要求建立实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试行)●GB/T 23020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本《管理手册》描述了上述标准/文件在公司的应用要求,当上述标准发生更新或公司相应管理要求发生变化时,公司将及时修订本《管理手册》。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两化融合管理手册1、概述1.1 目的和背景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生产逐渐融合,形成了两化融合的新发展模式。
为了指导企业有效实施两化融合管理,本手册旨在提供相关准则和流程。
1.2 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于所有应用两化融合管理的企业及其相关部门和外部合作伙伴。
1.3 术语和定义- 两化融合: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通过信息技术提升工业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 管理体系:指企业在两化融合过程中建立的相关管理制度、流程和框架。
- 实施计划:指企业针对两化融合制定的发展规划和执行计划。
2、两化融合管理体系2.1 组织架构2.1.1 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 委员会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委员会的运行方式和会议制度2.1.2 两化融合管理办公室- 办公室组织架构和人员分工- 办公室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关系2.2 政策与规划2.2.1 两化融合政策- 公司对两化融合的战略规划和方针- 政策的制定和修订程序2.2.2 两化融合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的制定和调整- 计划的执行和监控3、两化融合流程管理3.1 流程优化与标准化3.1.1 流程评估和改进- 流程评估方法和工具- 改进措施的制定和实施3.1.2 流程标准化管理- 流程设计和文档化要求- 流程的监控和调整3.2 信息化系统建设与集成3.2.1 系统需求分析与选择- 系统需求的定义和分析- 系统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3.2.2 系统集成与实施- 系统集成计划和资源安排- 系统测试和上线运维4、两化融合组织能力建设4.1 人员培训与发展4.1.1 岗位能力培训- 岗位技能要求和培训计划- 培训资源和方式4.1.2 人才引进和储备- 人才需求和考核标准- 人才引进和储备机制4.2 绩效评估和激励4.2.1 考核体系- 考核标准和评估流程- 考核结果的反馈和调整4.2.2 激励机制- 绩效奖励和晋升机制- 激励政策和措施5、其他事项5.1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相关附件包括但不限于:- 两化融合政策文件- 两化融合实施计划- 流程改进方案和报告- 系统集成和实施文档- 培训资料和记录5.2 法律名词及注释- 法律名词1:注释1 - 法律名词2:注释2 - 法律名词3:注释3。
两化融合管理制度

两化融合管理制度一、总则1. 为了推进两化融合工作,提高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水平,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各部门、各单位及全体员工。
二、管理职责1. 公司两化融合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执行公司两化融合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指导、协调和监督各单位、各部门的两化融合工作。
2. 公司两化融合推进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两化融合工作,包括制定两化融合计划、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两化融合培训、交流活动,并对各单位、各部门的两化融合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3. 各单位、各部门应当明确两化融合工作的分管三、工作程序1. 制定两化融合计划和实施方案(1)各单位、各部门应当根据公司的总体战略和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本部门的两化融合计划和实施方案。
(2)两化融合计划和实施方案应当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时间节点、责任人等,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两化融合计划和实施方案应当报公司两化融合领导小组审批后执行。
2. 开展两化融合培训和交流活动(1)公司两化融合推进办公室应当定期组织开展两化融合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员工对两化融合的认识和技能水平。
(2)各单位、各部门应当积极组织和参加两化融合培训和交流活动,确保培训和交流效果。
3. 实施两化融合考核评价(1)公司两化融合推进办公室应当制定两化融合考核评价标准,定期对各单位、各部门的两化融合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2)考核评价结果应当向各单位、各部门反馈,并作为公司对各单位、各部门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附则1. 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如有未尽事宜,由公司两化融合领导小组解释并制定补充规定。
2. 本管理制度的修改和废止,须由公司两化融合领导小组提出,经公司领导审批后公布实施。
两化融合技术实现控制程序

两化融合技术实现控制程序两化融合技术实现控制程序1目的规定公司两化融合技术实现的管理职责、过程方法等管理要求,确保技术与业务管理的高度融合。
2范围适用于公司两化融合实施过程中技术实现工作,包括:技术方案的管理、技术的获取及技术实现的监督和控制。
3术语和定义无4职责4.1两化融合领导小组负责审批两化融合项目技术方案。
4.2信息中心信息中心是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技术实现的归口管理部门,编制两化融合技术实现控制程序。
组织各部门开展两化融合技术实现的相关管理工作,包含编制技术实现方案,并进行方案的评审论证,以及协助对技术实现方案的获取和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
4.3运行保障中心负责组织工业控制设备设施的技术实现方案制定、审批,以及方案的评审论证工作。
4.7其他各部门负责技术实现需求的提出,参与调研分析、分析论证、技术方案的编制,以及技术实现的实施工作。
5过程方法及要求5.1技术方案5.1.1技术方案编制各部门根据本部门业务实际需要提出需求,信息中心依据两化融合实施过程策划文件,与业务部门的需求进行匹配,并组织各部门进行需求与市场调研、分析论证和编制技术方案,运行保障中心、技术质量中心等技术部门从工业控制设备设施的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技术等方面参与评审,提出专业的意见或建议。
技术方案的内容应包括技术获取方式、技术路线、性能参数等技术指标、投资概预算、实施范围等。
5.1.2技术方案评审与批准信息中心组织各部门对技术方案进行评审,评审内容包括项目背景、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项目预算、预期收益和项目风险,并判断方案是否满足公司两化融合方针、目标、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及打造新型能力的要求等,形成评审意见记录,由参加评审人员(包含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涉及到的相关实施部门)签字确认后,交由信息中心存档。
评审确定后技术方案由两化融合领导小组批准后执行。
5.2技术获取5.2.1技术获取方式1)支撑业务需求的系统功能拓展或应用、新产品、新工艺技术方面,优先采取自主开发方式。
12两化融合数据开发和利用管理程序

12两化融合数据开发和利用管理程序化融合是指将不同种类的数据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数据,以实现更全面、深入的数据分析和应用。
化融合数据开发和利用管理程序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帮助用户能够将不同类型的数据整合在一起,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一、数据开发程序
数据开发是化融合数据开发和利用管理程序的第一步,主要包括数据收集、清洗、整合和存储等环节。
1.数据收集: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所需的数据,包括传感器采集、网络爬取、外部数据购买等。
2.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去重、去噪、补缺等处理,确保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
4.数据存储:将整合后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或大数据平台中,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数据开发程序需要具备高效、可靠、可扩展的特点,以应对各种规模和复杂度的数据处理任务。
数据利用管理是化融合数据开发和利用管理程序的第二步,主要包括数据分析、挖掘、建模和应用等环节。
1.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可视化等方法,探索数据的内在规律和相关性,发现数据中的潜在信息。
2.数据挖掘:利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算法,挖掘数据中的模式、规律和趋势,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3.数据建模:根据数据特点和需求,构建适合的数学模型,描述和解释数据的生成过程和机制。
4.数据应用:将数据分析和建模的结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供决策支持、优化方案和智能推荐等服务。
数据利用管理程序需要具备易用、高效、准确的特点,以满足用户对数据分析和应用的需求。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方案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方案制作:审批:核准:一、贯标背景信息化和工业化是两个历史发展阶段,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两化融合)是两个历史进程的融合发展,信息化不仅带动工业化,还要带动和促进一切与工业化相伴随的历史进程,使之融合发展。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深度运用,以及新模式、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一个数字世界正处在加速构建过程中。
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加快促进形成新型生产体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均面临创新和变革。
国际产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围绕抢夺制造业制高点的竞争愈演愈烈,各国结合自身产业发展优势加强战略总体布局和理论方法创新。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两化深度融合的新阶段,是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扣合点,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二、实施要求(1)建立领导小组。
公司成立了由总经理带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部署和指导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和推广工作。
同时还成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推进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管理相关工作。
(2)注重沟通协调。
各部门之间要按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协作配合,各司其职,认真负责地做好管理体系推广工作。
工作中有问题可向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各单位要充分做好沟通。
(3)全面落实工作责任。
各部门要根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展开工作,要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4)加强沟通交流和学习。
各部门与咨询公司加强沟通、交流、学习。
对于贯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点可以共同探讨,并一起实践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相关的技术文件。
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流程四、工作任务及分工进度安排10。
两化融合实现过程技术实现管理程序

两化融合实现过程技术实现管理程序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XYXY/XG 2009-2015版本号:A/0实施过程技术实现管理程序两化融合实施策划管理程序编制:审核:批准:2015-09-01发布2015-09-06实施发布1 目的技术实现要确保技术方案制定者的多样性,选择适合自身的技术获取方式,确保技术与业务管理的高度融合。
2 范围本控制程序规定了公司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技术实现工作中,各部门的职责以及主要工作流程。
3 规范性引用文件/4 管理职责4.1 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批两化融合项目技术方案。
4.2 信息部4.2.1 负责组织开展技术需求分析,组织论证可选技术路线;4.2.2 负责组织审查技术方案;4.2.3 负责跟踪和控制技术方案的实施进度、质量、调整、变更等执行情况。
4.3 各部门负责各相关责任部门参与技术方案的审查确认。
5 管理活动的内容与方法5.1 总要求5.1.1 相关要求5.1.1.1 公司制定两化融合技术方案时,应确保:明确两化融合技术方案的实施主体及相关方的责任和权限;技术实现的需求得到有效安排和沟通;按照规定的程序确认和批准技术方案,包括得到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实施主体的确认。
5.1.1.2 技术方案应为将来的扩展留有余地采用的技术应当能无缝升级;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多系统并存所需的互操作能力,以及多种资源管理能力;尽量保证技术基础架构的连贯性。
5.1.1.3 公司应对存放于纸面、手头或其他载体的必要基础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和标准化。
5.1.1.4 公司应确保技术的应用主体全程参与技术获取过程,关注技术获取后的消化吸收与利用,采取有效手段对相关人员提供持续的培训,确保技术知识转移的有效性和充分性。
5.1.1.5 公司应适当保持技术获取的记录,如技术文档、操作手册、培训资料等。
5.1.1.6 公司应采取例会、周报、月报、专题会议等适当的方式,必要时采用里程碑评审等监视与测量手段,跟踪和控制计划、进度、质量、调整、变更等的执行情况以及相关方反馈等动态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Y/GX 2006-2015表2《项目进度表》
XY/GX 2009-2015表1《需求提报表》
XY/GX 2009-2015表2《需求跟踪矩阵》
需求提报表
XY/GX 2009-2015表1
提报项目名称
提报日期
提报部门
提报人
提报需求内容:
评审人:
评审结论:
备注
需求跟踪矩阵
XY/GX 2009-2015表2
实施技术方案
实施准备
信息部组织完成公司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标准化工作,确定技术获取方式(自主开发、共同开发、外包、外购等)。
安装部署
信息部组织各方进行模拟环境或生产环境内的安装部署和调试工作,以验证中间结果或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确定其与技术方案的符合程度。调试结果满足技术方案后,才能进入实施阶段。
制定技术方案
基于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方案,信息部组织技术方案的制定与论证工作,由实施单位负责具体方案的制定。技术方案的内容应包括:技术实现的责任划分、技术实现的主体、可行性分析、技术指标要求、投资预算等。技术方案应为将来扩展留有余地,确保技术基础架构的连贯性。
审查技术方案
信息部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和外部技术专家成立评审组,对技术方案进行审查。相关业务部门主要审查所选择的技术是否能够满足企业业务及管理需求。外部技术专家主要审查技术方案的可扩展性、可升级性、先进性、通用性。评审组应对技术方案进行整体评审并给出具体的评审意见。
实施
人事行政部、信息部共同组织各部门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技术开发建设单位将必要的技术知识及时转移到应用部门,并保持相关记录(技术文档、操作手册、培训资料等)。
监督与控制信息ຫໍສະໝຸດ 负责组织以例会、周报、月报、专题会议等形式,跟踪和控制技术方案计划、进度、质量、调整、变更等执行情况以及相关方反馈等动态信息,以确保技术方案有效实施。
公司应对存放于纸面、手头或其他载体的必要基础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和标准化。
公司应确保技术的应用主体全程参与技术获取过程,关注技术获取后的消化吸收与利用,采取有效手段对相关人员提供持续的培训,确保技术知识转移的有效性和充分性。
公司应适当保持技术获取的记录,如技术文档、操作手册、培训资料等。
公司应采取例会、周报、月报、专题会议等适当的方式,必要时采用里程碑评审等监视与测量手段,跟踪和控制计划、进度、质量、调整、变更等的执行情况以及相关方反馈等动态信息。
3规范性引用文件
/
4管理职责
4.1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批两化融合项目技术方案。
4.2信息部
负责组织开展技术需求分析,组织论证可选技术路线;
负责组织审查技术方案;
负责跟踪和控制技术方案的实施进度、质量、调整、变更等执行情况。
4.3各部门负责各相关责任部门参与技术方案的审查确认。
5管理活动的内容与方法
部门
模块
公司在监督与控制过程中,应加强风险点识别和风险控制,制定应对措施以规避风险。
公司应适当保持监督与控制的记录。
5.2业务描述
前期准备
由信息部牵头相关部门开展技术方案制定,明确参与部门和参与人的职责,主要由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相关的部门和业务骨干参与。
以公司信息化、供应链等项目的立项、评审、储备等过程的产生的输出结果为依据,充分理解相关部门需求,评诂应用现状,开展技术需求分析,认证可选技术路线,明确性能参数等技术指标。
5.1总要求
相关要求
公司制定两化融合技术方案时,应确保:明确两化融合技术方案的实施主体及相关方的责任和权限;技术实现的需求得到有效安排和沟通;按照规定的程序确认和批准技术方案,包括得到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实施主体的确认。
技术方案应为将来的扩展留有余地采用的技术应当能无缝升级;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多系统并存所需的互操作能力,以及多种资源管理能力;尽量保证技术基础架构的连贯性。
XY
XY/XG2009-2015
版 本 号:A/0
实施过程技术实现管理程序
两化融合实施策划管理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5-09-01发布
2015-09-06实施
发
布
1目的
技术实现要确保技术方案制定者的多样性,选择适合自身的技术获取方式,确保技术与业务管理的高度融合。
2范围
本控制程序规定了公司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技术实现工作中,各部门的职责以及主要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