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实现过程技术实现管理程序

合集下载

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策划控制程序

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策划控制程序

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策划控制程序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两化融合的实施需要统筹谋划和有效的控制程序,以确保实施过程的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文将针对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的策划和控制程序进行详细介绍。

二、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的策划程序1.明确目标:明确两化融合实施的目标和预期效果,例如提升企业的数字化能力、改进生产流程等。

2.制定计划:根据实施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表、资源投入等。

3.分析调研:进行市场调研和技术分析,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最新的技术发展,为实施方案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

4.编制方案:根据实施目标和调研结果,编制两化融合实施方案,包括具体的技术选型、实施流程等。

5.制定预算:根据实施方案,制定详细的预算,包括实施费用、培训费用等。

三、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的控制程序1.人员管理:建立两化融合实施团队,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实施过程能够有序进行。

2.进度控制:按照实施计划,对实施进度进行跟踪和控制,确保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3.质量控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实施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实施工作符合标准和预期效果。

4.风险管理: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降低实施风险。

5.成果评估:对实施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估,评估实施方案的效果和可行性,为后续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四、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的策划控制程序示例1.明确目标:提高企业的数字化能力,实现生产自动化。

2.制定计划:在6个月内完成实施,投入人力资源10人,资金500万元。

3.分析调研:调研行业数字化应用情况和最新技术发展,确定核心技术选型。

4.编制方案:确定数字化升级方案,包括智能设备采购、信息系统建设等。

5.制定预算:详细列出实施过程中的各项费用,包括设备费用、系统建设费用等。

6.人员管理:组建数字化实施团队,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两化融合-技术实现管理程序

两化融合-技术实现管理程序

程序文件
重庆 xx 有限公司
技术实现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 LH/xx-GP-08
版本
2019(A)
2、工作程序
流程
过程描述
1、两化融合办公室根据《新型能力策报告》和《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确定拟
01 成立项目组
开展的两化融合项目。 2、针对具体的两化融合项目,在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方案的有效性、适宜 性、充分性评价通过后,两化融合办公室确定两化融合项目小组和成员和项目
1) 确认利用外部的数据服务;
2) 确认开发内部的数据,为外部提供服务。
项目小组在技术实现过程中,应:
1) 明确在合理的时间规范内开展试运行;
2) 必要时,开展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优化调整;
09 匹配与规范
3) 必要时,开展技术实现的优化调整; 4) 必要时,开展数据开发利用的优化调整; 5) 确保在合理的时间规范内实现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有效
现,并纳入两化融合绩效考核。
2、管理者代表在关键里程碑节点,主持项目评审(或阶段验收),掌握和控制
07 技术实现的 监督与控制
进度、质量,风险识别、调整和变更,以及相关方的动态要求兼顾情况,确保 技术方案得到有效实施。 3、项目小组召开例会讨论技术、业务流程、进度、异常问题解决情况、确保各
业务部门反馈的关于业务流程、职责分配、技术的动态信息得到解决。
出要求,确保两化融合项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1.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两化融合项目的技术实现,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技术方案; 2)技术获取; 3)技术实现的监督与控制; 4)数据开发利用方案; 5)数据的开发利用; 6)数据的开发利用的监督与控制; 7)数据、技术、业务流、组织结构的匹配性调整; 8)数据、技术、业务流、组织结构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9)运行控制。 1.3 术语 无 1.4 职责 1.4.1 两化融合办公室负责两化融合技术实现的统筹管理;负责公司范围内信息系统软硬件 的技术获取及运行维护的管理;按《项目管理程序》主导项目实施、控制项目进度、协调项目 在业务部门的有序推进。 1.4.2 各业务部门根据项目计划及要求,参与两化融合技术实现工作、需求提出、流程与方 案讨论、执行,确保项目在部门内的有序推进;负责组织本部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培训 并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典型流程1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典型流程1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典型流程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典型流程1两化融合是指将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现工业生产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与无缝对接。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指在实施两化融合过程中,建立并运行的一套符合管理规范和要求的体系。

下面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典型流程。

一、目标制定阶段:1.确定两化融合的战略目标: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明确两化融合的战略目标,包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等。

2.制定两化融合发展规划:制定两化融合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并确定实施计划和时间表。

二、组织建设阶段:1.成立两化融合管理领导小组:由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组成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监督两化融合工作的实施。

2.设立两化融合管理机构:建立专门的两化融合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的管理和运行工作。

三、资源整合阶段:1.整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资源:对企业现有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互联互通。

2.对接外部资源:与供应商、客户等外部资源进行对接,实现共享与合作。

四、组织激励阶段:1.制定激励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两化融合工作。

2.加强培训和教育:为员工提供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技能和素质。

五、过程监控阶段:1.建立数据监测系统:建立数据监测系统,监控工业生产和信息化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进行绩效评估:对两化融合的绩效进行评估,评估两化融合的效果和成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持续改进阶段:1.开展经验总结:对两化融合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可复制和推广的经验。

2.开展改进措施:根据总结的经验,制定改进措施,并进行实施和监督,不断完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综上所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典型流程包括目标制定、组织建设、资源整合、组织激励、过程监控和持续改进等阶段。

通过以上流程的实施,可以有效推动和促进企业的两化融合工作,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无缝对接与深度融合。

两化融合技术实现控制程序

两化融合技术实现控制程序

两化融合技术实现控制程序两化融合技术实现控制程序1目的规定公司两化融合技术实现的管理职责、过程方法等管理要求,确保技术与业务管理的高度融合。

2范围适用于公司两化融合实施过程中技术实现工作,包括:技术方案的管理、技术的获取及技术实现的监督和控制。

3术语和定义无4职责4.1两化融合领导小组负责审批两化融合项目技术方案。

4.2信息中心信息中心是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技术实现的归口管理部门,编制两化融合技术实现控制程序。

组织各部门开展两化融合技术实现的相关管理工作,包含编制技术实现方案,并进行方案的评审论证,以及协助对技术实现方案的获取和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

4.3运行保障中心负责组织工业控制设备设施的技术实现方案制定、审批,以及方案的评审论证工作。

4.7其他各部门负责技术实现需求的提出,参与调研分析、分析论证、技术方案的编制,以及技术实现的实施工作。

5过程方法及要求5.1技术方案5.1.1技术方案编制各部门根据本部门业务实际需要提出需求,信息中心依据两化融合实施过程策划文件,与业务部门的需求进行匹配,并组织各部门进行需求与市场调研、分析论证和编制技术方案,运行保障中心、技术质量中心等技术部门从工业控制设备设施的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技术等方面参与评审,提出专业的意见或建议。

技术方案的内容应包括技术获取方式、技术路线、性能参数等技术指标、投资概预算、实施范围等。

5.1.2技术方案评审与批准信息中心组织各部门对技术方案进行评审,评审内容包括项目背景、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项目预算、预期收益和项目风险,并判断方案是否满足公司两化融合方针、目标、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及打造新型能力的要求等,形成评审意见记录,由参加评审人员(包含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涉及到的相关实施部门)签字确认后,交由信息中心存档。

评审确定后技术方案由两化融合领导小组批准后执行。

5.2技术获取5.2.1技术获取方式1)支撑业务需求的系统功能拓展或应用、新产品、新工艺技术方面,优先采取自主开发方式。

12两化融合数据开发和利用管理程序

12两化融合数据开发和利用管理程序

12两化融合数据开发和利用管理程序化融合是指将不同种类的数据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数据,以实现更全面、深入的数据分析和应用。

化融合数据开发和利用管理程序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帮助用户能够将不同类型的数据整合在一起,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一、数据开发程序
数据开发是化融合数据开发和利用管理程序的第一步,主要包括数据收集、清洗、整合和存储等环节。

1.数据收集: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所需的数据,包括传感器采集、网络爬取、外部数据购买等。

2.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去重、去噪、补缺等处理,确保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

4.数据存储:将整合后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或大数据平台中,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数据开发程序需要具备高效、可靠、可扩展的特点,以应对各种规模和复杂度的数据处理任务。

数据利用管理是化融合数据开发和利用管理程序的第二步,主要包括数据分析、挖掘、建模和应用等环节。

1.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可视化等方法,探索数据的内在规律和相关性,发现数据中的潜在信息。

2.数据挖掘:利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算法,挖掘数据中的模式、规律和趋势,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3.数据建模:根据数据特点和需求,构建适合的数学模型,描述和解释数据的生成过程和机制。

4.数据应用:将数据分析和建模的结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供决策支持、优化方案和智能推荐等服务。

数据利用管理程序需要具备易用、高效、准确的特点,以满足用户对数据分析和应用的需求。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方案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方案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方案制作:审批:核准:一、贯标背景信息化和工业化是两个历史发展阶段,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两化融合)是两个历史进程的融合发展,信息化不仅带动工业化,还要带动和促进一切与工业化相伴随的历史进程,使之融合发展。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深度运用,以及新模式、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一个数字世界正处在加速构建过程中。

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加快促进形成新型生产体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均面临创新和变革。

国际产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围绕抢夺制造业制高点的竞争愈演愈烈,各国结合自身产业发展优势加强战略总体布局和理论方法创新。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两化深度融合的新阶段,是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扣合点,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二、实施要求(1)建立领导小组。

公司成立了由总经理带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部署和指导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和推广工作。

同时还成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推进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管理相关工作。

(2)注重沟通协调。

各部门之间要按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协作配合,各司其职,认真负责地做好管理体系推广工作。

工作中有问题可向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各单位要充分做好沟通。

(3)全面落实工作责任。

各部门要根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展开工作,要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4)加强沟通交流和学习。

各部门与咨询公司加强沟通、交流、学习。

对于贯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点可以共同探讨,并一起实践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相关的技术文件。

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流程四、工作任务及分工进度安排10。

两化融合实施过程管理程序

两化融合实施过程管理程序

两化融合实施过程管理程序00-2-11-0XX 页次1 Purpose目的To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two-integration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e company, it is reflected that the top management aims to enhance the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at matches the strategic strategy of the enterprise. The continuous competitive advantage to obtain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new capabilities in 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has been determined and satisfied, and this management procedure is specially formulated.为保障公司两化融合实施过程的顺利进行,体现最高管理者以增强与企业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目的,确保可持续竞争优势获取对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特制定本管理程序。

2 Scope范围This procedure is applicable to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mpany’s two-in-one integration implementation process.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的两化融合实施过程的管理。

3 Definition定义The procedure adopts the terms and definitions in the Foundation and Terminology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for Inform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本程序采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的术语和定义4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管理职责4.1 Top management: responsible for overall communication, coordination, and resource protection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wo-in-one integration.最高管理者:负责两化融合实施过程中的整体沟通、协调、资源保障。

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策划控制程序

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策划控制程序

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策划控制程序两化融合指的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当前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在两化融合的实施过程中,制定合适的方案和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帮助企业确保项目的进展和效果。

下面是一个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的策划和控制程序,供参考。

1.方案策划阶段:1.1.明确目标:确定两化融合的总体目标、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例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质量等。

1.2.需求分析与评估:对企业现有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水平进行评估,确定需要融合的领域和关键问题。

2.方案制定阶段:2.1.技术选型:根据需求分析,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确保能够实现两化融合的目标。

2.2.项目规划:明确项目的时间表、里程碑和关键路径,确定项目的组织和人员分工,制定项目的详细计划。

3.方案实施阶段:3.1.人员培训:对员工进行相关技能培训,确保他们能够运用新的技术和工艺。

3.2.系统搭建:根据方案制定的技术选型,搭建信息系统和工业系统,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3.3.数据整合:对企业现有的信息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提高信息共享和传递效率。

4.方案控制阶段:4.1.监测与评估:对方案实施过程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4.2.沟通与协调:保持与各方的沟通和协调,与各部门、合作伙伴以及顾问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沟通,及时处理方案中的问题。

4.3.项目管理:制定详细的项目管理计划,明确任务分工、责任主体和时间要求。

5.方案总结阶段:5.1.效果评估:在两化融合实施完毕后,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比较实施前后的差异并总结经验教训。

5.2.改进措施:根据效果评估的结果,对方案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融合效果和成果。

5.3.分享与推广:将两化融合的成功经验和案例进行分享和推广,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总之,两化融合的实施方案策划控制程序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工作。

该方案策划包括了明确目标、需求分析与评估,策划阶段包括了技术选型、项目规划,实施阶段包括了人员培训、系统搭建和数据整合,控制阶段包括了监测与评估、沟通与协调和项目管理,总结阶段包括了效果评估、改进措施和分享与推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化融合实现过程技术实现管理程序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XY
XY/XG 2009-2015
版本号:A/0
实施过程技术实现管理程序
两化融合实施策划管理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5-09-01发布2015-09-06实施
发布
1 目的
技术实现要确保技术方案制定者的多样性,选择适合自身的技术获取方式,确保技术与业务管理的高度融合。

2 范围
本控制程序规定了公司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技术实现工作中,各部门的职责以及主要工作流程。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
4 管理职责
4.1 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批两化融合项目技术方案。

4.2 信息部
4.2.1 负责组织开展技术需求分析,组织论证可选技术路线;
4.2.2 负责组织审查技术方案;
4.2.3 负责跟踪和控制技术方案的实施进度、质量、调整、变更等执行情况。

4.3 各部门负责各相关责任部门参与技术方案的审查确认。

5 管理活动的内容与方法
5.1 总要求
5.1.1 相关要求
5.1.1.1 公司制定两化融合技术方案时,应确保:明确两化融合技术方案的实施主体及相关方的责任和权限;技术实现的需求得到有效安排和沟通;按照规定的程序确认和批准技术方案,包括得到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实施主体的确认。

5.1.1.2 技术方案应为将来的扩展留有余地采用的技术应当能无缝升级;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多系统并存所需的互操作能力,以及多种资源管理能力;尽量保证技术基础架构的连贯性。

5.1.1.3 公司应对存放于纸面、手头或其他载体的必要基础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和标准化。

5.1.1.4 公司应确保技术的应用主体全程参与技术获取过程,关注技术获取后的消化吸收与利用,采取有效手段对相关人员提供持续的培训,确保技术知识转移的有效性和充分性。

5.1.1.5 公司应适当保持技术获取的记录,如技术文档、操作手册、培训资料等。

5.1.1.6 公司应采取例会、周报、月报、专题会议等适当的方式,必要时采用里程碑评审等监视与测量手段,跟踪和控制计划、进度、质量、调整、变更等的执行情况以及相关方反馈等动态信息。

5.1.1.7 公司在监督与控制过程中,应加强风险点识别和风险控制,制定应对措施以规避风险。

5.1.1.8 公司应适当保持监督与控制的记录。

5.2 业务描述
5.2.1 前期准备
由信息部牵头相关部门开展技术方案制定,明确参与部门和参与人的职责,主要由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相关的部门和业务骨干参与。

以公司信息化、供应链等项目的立项、评审、储备等过程的产生的输出结果为依据,充分理解相关部门需求,评诂应用现状,开展技术需求分析,认证可选技术路线,明确性能参数等技术指标。

5.2.2 制定技术方案
基于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方案,信息部组织技术方案的制定与论证工作,由实施单位负责具体方案的制定。

技术方案的内容应包括:技术实现的责任划分、技术实现的主体、可行性分析、技术指标要求、投资预算等。

技术方案应为将来扩展留有余地,确保技术基础架构的连贯性。

5.2.3 审查技术方案
信息部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和外部技术专家成立评审组,对技术方案进行审查。

相关业务部门主要审查所选择的技术是否能够满足企业业务及管理需求。

外部技术专家主要审查技术方案的可扩展性、可升级性、先进性、通用性。

评审组应对技术方案进行整体评审并给出具体的评审意见。

5.2.4 实施技术方案
5.2.4.1 实施准备
信息部组织完成公司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标准化工作,确定技术获取方式(自主开发、共同开发、外包、外购等)。

5.2.4.2 安装部署
信息部组织各方进行模拟环境或生产环境内的安装部署和调试工作,以验证中间结果或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确定其与技术方案的符合程度。

调试结果满足技术方案后,才能进入实施阶段。

5.2.4.3 实施
人事行政部、信息部共同组织各部门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技术开发建设单位将必要的技术知识及时转移到应用部门,并保持相关记录(技术文档、操作手册、培训资料等)。

5.2.5 监督与控制
信息部负责组织以例会、周报、月报、专题会议等形式,跟踪和控制技术方案计划、进度、质量、调整、变更等执行情况以及相关方反馈等动态信息,以确保技术方案有效实施。

6 相关记录
XY/GX 2006-2015 表2《项目进度表》
XY/GX 2009-2015 表1《需求提报表》
XY/GX 2009-2015 表2《需求跟踪矩阵》
需求提报表XY/GX 2009-2015 表1
需求跟踪矩阵
XY/GX 2009-2015 表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