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条山战役重大伤亡 一比二十创抗战历史记录

合集下载

1938年中条山之战:千余国军投河而死不投降

1938年中条山之战:千余国军投河而死不投降

1938年中条山之战:千余国军投河而死不投降2010年11月05日10:24 凤凰网专稿【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42条核心提示:“千人都有,不要说八百几百了,男的,女的都有,尸体都腐烂了,因为在那漂了好几天了,它那是个漩涡,水就在那儿旋,那尸体也就跟着那水,就在那儿漩,都没有衣服,后来我才听说那个水呀打的,把衣服都打掉了,都是光的,十几岁的,十七八岁,有伤的不多,也有,少数,大部分都是跳下去的,我们都哭了。

你没见着那场面,那简直是惨不忍睹啊,它一漩过来就捞一个,还漩又捞,那也有100多人在那捞呢。

那个漩涡很大,那都是满满的,还有一部分流走的,捞上来就地埋,就是三门峡的北边有一个沟,都埋在那个沟里边了,当时也不知道谁是谁,捞上来就埋。

”“有没有做什么标记?”“没有,谁都不知道是谁嘛,那就是把那尸体掩埋了就算不错了。

”胥继武老人说,七十多年过去了,曾经的很多事情都忘了,但三门峡那惨烈的一幕,至今仍然时时浮现在他的眼前。

通过胥继武老人我们了解到,那些死难的战友大多是原国民革命军38军177师的将士。

那上千名的死难将士,是否就是传说中的八百“陕西冷娃”?抗战中的中国军人(来源:资料图)凤凰网专稿,冷暖人生特别节目--“寻找最后的抗战老兵”之铁血冷娃,原题:《陕西抗战冷娃怎一个“冷”字了得》七十年前,八百名被日军围困在绝壁之上的“陕西冷娃”,先跪天,再跪爹娘,高吼秦腔,扑向滚滚黄河,十七八岁的,男的女的都有,这是一段虚构的传说,还是一幕沉钩久远的悲壮。

“我这个膝盖跪过父母,今天,我代我父亲来跪你了。

”南方才子北方将,陕西冷娃排两行“那些大个子上去就跟敌人戳去了,那娃都跳河死了,一千多人宁跳黄河,也不投降,那个秦腔唱着,很高昂。

血流,黄河水都变成红的了,最后一个兵没有跳,拿着那个军旗,插到敌人的胸前,才跳进了黄河。

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叫南方才子北方将,陕西冷娃排两行。

冷娃这两个字在陕西话里,其实可能是形容那些,我们现在所说的酷小伙的意思。

中条山战役牺牲英烈 少将以上军官就达到六人

中条山战役牺牲英烈 少将以上军官就达到六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条山战役牺牲英烈少将以上军官就达到六人
导语:唐淮源上将 1941年5月13日,第三军军长唐淮源在中条山战役中率部与日军浴血厮杀,战至弹尽援绝,自杀殉国,时年57岁。

唐淮源,云南省江川
唐淮源上将
1941年5月13日,第三军军长唐淮源在中条山战役中率部与日军浴血厮杀,战至弹尽援绝,自杀殉国,时年57岁。

唐淮源,云南省江川县人。

云南讲武堂毕业。

1911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

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

1930年,任陆军第十二师副师长兼第三十五旅旅长。

后率部多次同红军作战。

1932年,升任第十二师师长。

1936年,任陆军第三军副军长兼师长。

卢沟桥事变后,参加高碑店、易水、涞源、保定等地作战,并在娘子关战役中与日军鏖战,战功卓著。

1939年,晋升为第三军军长。

寸性奇少将
1941年5月13日,第三军第十二师师长寸性奇在中条山战役中率部与日军激战,身中八弹,英勇牺牲。

寸性奇,云南腾冲县人。

1909年考入云南讲武堂。

1910年加入同盟会。

1915年底参加护国战争,与北洋军作战。

1917年参加护法战争。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

生活常识分享。

日寇侵华战场的盲肠--记原杨虎城部中条山抗战

日寇侵华战场的盲肠--记原杨虎城部中条山抗战

作者: 石八民
作者机构: 西安事变纪念馆
出版物刊名: 文博
页码: 94-96页
主题词: NULL
摘要: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全面展开.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际,全国军民同仇敌忾,全面抗战爆发.由杨虎城将军创建的、参加过"西安事变"的17路军,经过缩编为38军,军长孙蔚如下辖赵寿山1 7师、李兴中1 7 7师,陕西警备一、二、三旅等部,先后纷纷渡过黄河,开赴抗日前线,在保定、忻口、晋东南等地给日寇以沉重地打击.而被日寇视为"盲肠"的中条山,则是改编为第四集团军的原17路军将士与日寇殊死血战的主战场.他们在这里为保卫中原、保卫陇海线、保卫大西北作出了英勇卓绝的贡献和牺牲,迟滞了日寇的侵华步伐,谱写了一曲气贯长虹的爱国篇章.。

历史趣谈日军和国军相比 单兵作战能力“牛”在哪里?

历史趣谈日军和国军相比 单兵作战能力“牛”在哪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日军和国军相比单兵作战能力“牛”在哪里?
导语:中条山战役是抗战期间国军组织的一次重大战役。

这场战役前后历时一个多月,中国军队除少数突围外,大部溃散,被俘虏3 5万人,遗弃尸体4 2万
中条山战役是抗战期间国军组织的一次重大战役。

这场战役前后历时一个多月,中国军队除少数突围外,大部溃散,被俘虏3.5万人,遗弃尸体4.2万具。

按照中方公布,毙伤日军9900人,按日方数字仅战死673人,负伤2292人。

包括第三军军长唐淮源上将、第十二师少将师长寸性奇等滇军名将在内的多名国军将领壮烈殉国。

这场战役只是众多战役中比较特殊的一个例子,实际上,抗战前期,几乎所有的战役敌我之间都有相当悬殊的战斗结果,有的战斗并没有输在装备上,也没有输在士气上。

归根到底是输在了作战士兵和作战指挥员的战斗素质上。

那么,国军的战斗力为何那么差,敌我双方差在哪些方面?本文试做简要分析如下:
动作素养训练方面。

日军从入伍开始就是棍棒教育,绝对的服从,不光是步兵技术天天苦练,就连挖战壕都是一丝不苟的训练,不是把土铲起来往外一仍就可以了,而是要求装满土后侧转身,面向后,锹柄向上,之后转身面向前,后脚一蹬,再抛土,臂力,腰力和脚力全都用上了。

抛出去的土又准又远,反复训练这个动作,直到干净利索为止,什么工事伪装,侧防,障碍物开辟,近迫作业.....全都要日夜练习。

攻击精神教育方面。

日军可以一天连续冲锋14次而锐气不减,喜欢坑道作业进行攻击。

比如在析口战役日军就对国军第73师就进行了近迫作业之后,突然在近距离开始冲锋。

日本步兵在野外教育,射击
生活常识分享。

抗战最大耻辱!1比20的伤亡,7万多中国将士血染中条山

抗战最大耻辱!1比20的伤亡,7万多中国将士血染中条山

首先不要以为太行山上的军队就是八路军,其中国军在这里也有10多万的军队。

1941年的中条山战役被蒋介石称为“抗战史的最大耻辱。

”此战中国军队也曾浴血奋战,但是在装备和兵力均不如对手的情况下,最终以中国军队的惨败而告终。

我们不回避失败,一直沉寂在台儿庄大捷、长沙大捷的胜利之中。

知耻而后勇,弄清楚战败的原因比不承认历史要重要的多。

一、日本试图占领关中,然后南下重庆1938年,中国110万军队与40多万日军血战武汉,战役长达3个月。

广州失陷以后,武汉失去了大部分的战略价值。

中国军队主动撤出了武汉,把一座什么也没有的空城留给了日本人。

中国的战时首都从武汉迁往了重庆,这对西南地区的经济起到了刺激作用。

在武汉会战以后,日本占领了中国很多领土。

但是由于战线太长,日军再也无法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由于很多地区都是刚刚占领,日军的统治基础相当薄弱。

日本暂时减缓了对国民政府的大规模进攻,试图利用大规模的空袭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谁料想,蒋介石的骨头那么硬,日军几乎天天空袭重庆。

整整轰炸了3年,可国民政府就是不投降。

日本在扶植了大量的汉奸政权稳定了后方以后,开始利用军事手段迫使蒋介石迅速投降。

此时的日本急于从中国战场脱身,然后全力对英美等国开战。

为了威胁重庆,日军两次进攻中国军队死守的湖南地区。

湖南是重庆的屏障,绝对不能有失。

日本方面的冈村宁次、阿南惟几和中国方面的薛岳在湖南地区展开了反复争夺,中国军队在付出了巨大伤亡的情况下,还是保住了湖南。

前两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一胜一败,但最终收复了长沙。

日军在从重庆东面进攻重庆的计划落空以后,开始从重庆的北面也就是陕西地区进攻重庆。

当时陕西全境都在中国军队的控制之下,暂且不说是八路军还是国军。

二、17万日军进攻中条山,11万中国军队迎战在中国北部地区,河南省会开封和山西省会太原都已经陷落,但是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还在中国军队手里。

这里地形复杂,中国军队展开了层层防御,这致使日军进展十分困难。

中国抗日战争十大战役

中国抗日战争十大战役

衡阳保卫战图片
任安羌之战
历史背景:1942年3月,中国10万远 征军入缅作战。4月17日,中国远征军前 往解救被日军围困在仁安羌的英军。经过激 烈战斗,中国军队收复仁安羌,解救了7 000余被围被俘英军及500余名美 国传教士、新闻记者。仁安羌大捷是中国远 征军入缅作战第一次主动进攻日军取得的重 大胜利,英军脱险被称为是“亚洲的敦刻尔 克奇迹”。图为1944年9月,中国远征军攻 打滇西腾冲。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十大战役
长沙会战 中条山战役 衡阳保卫战 常德会战 仁安羌之战 百团大战 淞沪会战 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
长沙会战
历史背景: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
有的受灾最严重城市之一,整个城市被大火连续 烧了两天两夜。在这场大火的背后,正是持续6年 的四次长沙会战。 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 战”,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 (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 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这场震惊世界 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 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 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十大战役中参战双方死亡的人数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长沙会战
日军 中国
衡阳保卫战
仁安羌之战

衡山保卫战
历史背景: 历时48天的衡阳保卫战终因寡不敌众而 以衡阳的陷落宣告结束。但它却极大地鼓舞了中国 军民的抗战士气。
据美国国会图书馆记载:衡阳保卫战,10万以上的 日军包围了1.7万名中国军人。当中国军队在衡阳击 败日本的第二波进攻并击毙2.5万日军之后,日本首 相东条英机倒台。经48天血战之后,衡阳于8月8日 陷落。日军死伤超过7万人,其中4.8万人被击毙; 中国死伤1.5万人,其中7400人捐躯……

抗日战争陕军中条山大血战

抗日战争陕军中条山大血战

抗日战争陕军xx大血战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发动了“芦沟桥事变”后,以闪电般的速度攻城略地……1938年3月,日军牛岛、川岸师团兵临山西风陵渡。

而此前,杨虎城因“西安事变”被迫出国,临行前,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西北军交给了结拜兄弟孙蔚如,并一再告诫:一定要牢记“兵谏”之初衷,一切以抗日大局为重……“芦沟桥事变”后,孙蔚如向蒋介石请战,并向国民ZF和陕西民众盟誓:余将以血肉之躯报效国家,舍身家性命以拒日寇,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但闻黄河水长啸,不求马革裹尸还……蒋介石批准了孙蔚如的请战要求,将孙蔚如为军长的38军(杨虎城的17路军在西安事变后被缩编为38军)扩编为31军团,由孙蔚如任军团长;下辖38军(军长赵寿山)和96军(军长李兴中);17师、177师番号保留,师长分别由耿子介、陈硕儒担任。

1938年7月,一支由三万多名“陕西冷娃”组成的队伍夜渡黄河,开进了黄河北岸的中条山。

位于黄河北岸的中条山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长约三百余里,它是黄河的一道天然防线。

这支军队在中条山坚持抗战近三年,先后粉碎了日军的十一次大扫荡,使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进入西北。

而我军也有2."1万人牺牲在xx下、xx岸边。

11次反扫荡中,以“血战永济”、“六六战役”、“望原会战”最为惨烈悲壮!血战永济:全营将士无一生还1938年8月8日,日军牛岛师团三千余人,从运城方向扑向永济。

据资料显示,中条山西端的永济(旧蒲州)是晋西南名城,紧靠南北走向的黄河,与风陵渡成南北直线,是守护风陵渡的前沿要塞。

孙蔚如率军渡河前,已派独立46旅旅长孔从洲先期过河,占领了永济,在城外修起坚固的防御工事,随后,又调在河西执行河防任务的警备一旅张剑平团进驻永济城,担任守城重任。

黎明,日军十几门大炮同时向永济城外的中国军队东原阵地开火,9架飞机盘旋着投掷炸弹。

从中条山下的西姚温到黄河岸边的永乐庄,中国军队20多里的防线上火光冲天,硝烟弥漫。

中条山会战何以称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中条山会战何以称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中条山会战何以称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中条山会战何以称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历史话题1941年5月7日,侵华日军调集了包括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和关东军中抽调的师团及飞行团在内,总计约10万余人的优势兵力,重点进攻驻守在晋南中条山地区国军第1战区的近18万中国军队,结果侵华日军便以1比20 的极小伤亡代价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就打败了中条山地区的国军。

在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举行的战役检讨会上,蒋介石十分痛心地称此役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中条山横亘黄河北岸,东连太行山,西接吕梁山,北可以作为进击华北的基地,南可以屏蔽河南洛阳等重镇,西可以威胁敌之西进,是晋南豫北的战略要地。

对此,侵华日军高层决策机关早已摸得一清二楚,并为进攻和夺取中条山地区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

中条山会战示意图从1941年初开始,侵华日军组织了相当于7个师团的兵力,首先对中国东南沿海实施战略封锁。

同时,采取速战速决的作战方式,发动了豫南、上高战役,并于当年3月发动了中条山的外围作战——以日军第36师团发动对国军第27军作战,重创了集结在晋东南陵川一带的国军第27军;以日军第37、第41师团发动对国军第15军的作战,在翼城以南、绛县以东地区袭击了与主力部队脱离的国军第15军,以此作为战役的前奏,为日军集中优势兵力向中条山的大举进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经过认真周密的部署,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着由第1军从山西省方面攻击,直辖第21与第35师团从河南省方面攻击”,决心“置作战地区于张马—垣曲一线,分成东西两个地区,把重点始终保持在西部地区”。

企图“在正面利用已设阵地及黄河的障碍,以挺进部队切断退路,从两侧地区神速楔入突破敌阵,将敌完全包围,接着以迅速的内部歼灭战和反复扫荡,将敌完全围歼”。

当年4月底,侵华日军征调异常频繁,并且有意制造种种谣言,以此掩护日军已经完成了的进攻中条山的战役部署:“第36、37、41师团及第3、9独立旅团,伪24师,分布于中条山西面之绛县、横岭关、闻喜、夏县、安邑、运城、解州、永济、风陵渡、河津及闻喜、夏县以北各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条山战役重大伤亡一比二十创抗战历史记录
导语:中条山战役(日方称之为“中原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

1941年5月7日,中
中条山战役(日方称之为“中原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

1941年5月7日,中条山外围日军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东、北、西三个方向开始全面进攻。

中条山战役前后历时一个多月,中国军队由于事前准备不足、又缺乏统一指挥,除少数突围外,大部溃散,被俘虏 3.5万人,遗弃尸体4.2万具,日军据中方公布毙伤9900人,按日方数字仅战死673人,负伤2292人。

包括第三军军长唐淮源上将、第十二师少将师长寸性奇等滇军名将在内的多名国军将领壮烈殉国。

中条山战役,前后历时一个多月,中国军队伤亡四万两千多人,被俘三万五千多人,丧失了中条山及其附近地区的大片国土。

日军仅以一比二十的极小代价“扫荡”了中条山地区的中国军队,占领了威胁洛阳、西安及陇海路西段的“桥头堡”。

中国军队在这次会战中惨败,成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但它却检验了几年以来国共合作的效果及军事上的协调。

5月份,蒋介石为了掩饰自己的部队在中条山的失败,造谣污蔑八路军不配合作战。

周恩来于5月21日致信《大公报》,列举大量事实,驳斥各种谣言,指出一周前晋南白晋公路一段就是在第十八集团军部队袭击下而停止通车。

周恩来声明:“我们一向主张团结抗战,而且永远实践团结抗战。

”他表示:“只要和日寇打仗,十八集团军永远不会放弃配合友军作战的任务,并且会给敌人以致命打击的。

”他要求《大公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